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5-01 10: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山河中心小学 张红霞

如果说音乐课堂教学是一所房子,那肢体语言就好比是这所房子的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就可 以了解房子的内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运用肢体语言的途径,实施想象,创新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多个侧面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并有创造性现音乐,使学生在肢体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中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彼此沟通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而这个无声语言我就理解 为今天所说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接触而进行的感情交流,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运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行为意向的一种无声语言。它的特点之一是无声,特点之二是运动。看似无声的肢体语言却像情感的大力士,能深刻地表现很多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和小学生音乐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对小学音乐教育如何运用肢体语言进行了实践和探究,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运用肢体语言对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能力与发展音乐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作用

1、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运用点头、拍手、晃身、唱歌、跳舞等肢体语言形式来学习音乐是一种有价值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在没有掌握言、咏、歌等多种方法时候,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就是他们运用最多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歌曲《歌声与微笑》时,我将孙悦演唱的《幸福快车》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首先是让学生听赏,学生先是被动感活泼的旋律,动人心弦,引人深思的唱词感染。我趁热打铁、随乐舞动,学生们从试听感官中接受到了我传递的信息,表现的跃跃欲试。在这个基础上我安排二遍听赏,让学生们跟唱并跟着我舞动,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孩子们的表情喜悦、放松,简单的律动让孩子们的身心走进了音乐,有了这个铺垫,我开始了《歌声与微笑》的歌曲教学,这节课出奇的顺利,学生们也从音乐中体味到什么是幸福,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怎样用歌声把内心的幸福和快乐通过歌声传递给别人。

2、运用肢体语言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如果说音乐课堂教学是一所房子,那肢体语言就好比是这所房子的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就可以了解房子的内部。肢体语言的创设不是单纯化为了表演而表演,它可以为音乐提供素材,进行感情的表现。如在鉴赏音乐时,首先,可以体验作品所含的情感,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例如:欢乐、悲伤、雄壮、愤怒、柔

美等,因为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表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例如:我在教唱二年级歌曲《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采用了表情律动来让孩子们体验春天来了的活泼的情绪。孩子们唱歌总是不能一下子进入歌曲的情绪,我便对孩子们说:人们高兴时有什么表情和动作?,孩子们又跳、又笑好不开心,我紧接话题:那春天来了小朋友们高兴吗?,大家的回答当然是高兴!,我说:那你们应该怎样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看到孩子们创新的肢体语言把歌曲的意境表现的贴切入微,我继续深入,下面就该让我们带着这种高兴的情感来演唱歌曲《春天来了》,孩子们的歌声和伴奏带里的歌声一样的完美,收到的效果非常好。

3、运用肢体语言强化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音乐学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载体,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可以积极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与创新的关系是相互关系,相互促进的。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又以想象为基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运用肢体语言的途径,实施想象,创新教育,创设新氛围,让学生大胆表演。音乐之美在于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同样的乐曲,各人听来,所获得的音乐形象各不相同。所以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放手大胆让学生去动、去玩、去实

践、去感悟音乐,同时培养肢体语言协调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和能力。例如: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所感受的音乐内容,既增强了学生的形象记忆,又能清晰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阿细跳月》这首曲节奏感很强,我让学生听着音乐然后自己创编与音乐相符的任何肢体语言表现节奏,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创造出的节奏非常新颖、有趣,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玩得很开心。我有时在课的最后留几分钟让学生玩游戏,我会选择学过的适当的音乐,让学生根据歌曲和我的要求做动作。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任意创作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可以请学生维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的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做快动作、慢动作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再继续创造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地跟随音乐节奏律动。双方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肢体创作能力,以及音乐感受能力。经常练习,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能不提高吗?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让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多个侧面感受音乐。学生要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创造性地表演,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一改原来的音乐课堂拘谨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策略 1、借助肢体语言学唱歌曲

刚进学校的一年级学生,在上音乐课时表现的很被动,采用的是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学生的兴趣不浓。例如:在教授一年级教材中《其多列》这首歌曲时,他的歌词特别难记,我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记歌词。在学生初听这首歌时,我根据歌词的内容律动,如上山坡去捡竹叶这句,我做了两个动作,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而且还知道了上山坡和捡竹叶两个动作的肢体语言的表现,真是一举两得。学生在学唱的时候兴趣很浓,还和我说他们可以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这段歌词呢!在学习《不要再麻烦妈妈》这课时,学生很容易就把歌词学会了,但总是唱不出感情。我意识到不能很深奥地和二年级小朋友说让他们很有感情地唱,他们理解不了。于是,我让他们自己动手穿衣服、叠被子、梳头发、穿鞋袜。让他们理解这些本来是妈妈在百忙之中帮他们做得事情,现在自己做了,就可以让妈妈歇会儿,于是孩子对妈妈亲切地说(唱):妈妈妈妈您歇会儿吧!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亲切地唱起来,效果非常好!我赶忙表扬,说妈妈听了你们的歌唱心里一定乐滋滋的!然后,我们继续加油!,现在,我来做妈妈,你们再表演一遍好吗?他们边唱边表演,气氛非常好。

2、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欣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以律

动舞蹈带动听觉欣赏,就是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使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在引出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的升华,从而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多音乐的再创造。比如:在欣赏《草原小奇兵》时,我让学生先听听歌曲里面的变化,学生会说歌唱的力度有强弱,我就问学这种变化你感觉到了什么?他们又说好像马跑近了,又跑远了。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这个力度变化,我让他们学解放军走路时,从远到近脚步声的变化,以及从近到远脚步声的变化,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力度变化,能烘托歌曲的气氛。

实践证明: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能更深动、更准确地理解和表现音乐,感受所联想到的事物,是

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有效的办法。 3、借助肢体语言,更好地理解音乐

小学生好动是天性,也是其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想让他们在规定的一堂课内快乐地学习,保持高度的集中力和注意力,就千万不能让学生坐得太久,坐得太久了,注意力就会分散,如果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时地穿插一些律动教学,不但可以调节教学的气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强化他们的音乐节奏感。 我在教学节奏练习时,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记,边记边创造(即先口念节奏,然后,手脚并用的拍击节奏,再接着,就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节奏手舞足蹈地表演各种动作)学会一些

简单的唱、念、做、打或是扮演某个角色。又如,我在教学第八册第四课《快乐的节日》歌曲时,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适当地加入一些律动,(也就是运用肢体语言)来开展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课堂语言能力,更要不断提高自己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在课堂肢体语言上相统一,共作用,求完美,音乐课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美,从而更好地达到美育的目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根据音乐并结合语言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音乐新课程关于发展学生音乐兴趣和强化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思想。它简便易行、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它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不拘形式,不求统一,让其主动性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多侧面感受音乐。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创作性地表演,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学生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一改原来音乐课程拘谨的气氛,使学生在肢体与音乐有机结合中受到音乐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bq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