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更新时间:2023-05-26 17: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文/卢 山 严先溥 刘晓燕
改
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9.8%的年均增长速度,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渐突出,并呈逐步扩大之势,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仅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长期持续扩大所造成的现实和潜在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面对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国家实施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的区域经济政策,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即: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统筹区域发展,建立和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运用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1978~2007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水平、程度和构成进行测量,并建立了一个因素分析基本模型和三个要素扩展模型,分别探讨各要素的投入量差异和边际效益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方式和程度。
区域发展差距水平及其演变
目前,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格局正由传统的沿海、内地两大板块,演化为改革开放后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再发展到目前的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四大经济区域。本文根据这种新变化,把全国从东向西划分为四
14
中国统计CHINA STATISTICS
大经济区域:
1.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3.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4.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度量区域差距大小的指标较多,可以采用多种指标对区域经济差距进行测度和分解,包括基尼系数(Gini)、泰尔指数heil)、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variation) 、加权变异系数、标准差、离均差系数等。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观察区域发展差距,在利用1982 ̄2006年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居民消费水平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绝对差距的基础上,用人均GDP指标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行测度与分解。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数值越小,说明区域间不平衡程度越小;泰尔指数可以将区域总体差距分解为区域内差距和区域间差距。
近3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由逐年缩小演变为持续扩大,后转为相对平稳的演变过程,其变化有以下几大特点:
1.区域间的绝对差距呈扩大态势。按区域计算的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居民消费水平结果显示,我国
区域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2006年我国西部地区人均GDP仅相当于东部地区1997年的水平,大约落后10年左右;西部地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2006年相当于东部地区2002年的水平,相差4年左右;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也相差10年左右。
从区域间差距程度看,西部地区人均GDP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由1982年的2.56倍扩大到2006年的2.73倍;居民消费水平由1.52倍扩大到2.52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西部与东部区域差距由1982年的2.40倍扩大到1995年4.07倍。最近10多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使东、西部的差距缩小到1.89倍。
2.发展差距由逐年缩小演变为持续扩大。如图1所示,用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测度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总体走势类似“V”型。基尼系数由1978 年的0.3573降低到1990年的0.2595,达到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90 年代以后, 区域差距的上升幅度明显加大,基尼系数进入快速提升的通道,由1991年的0.2630上升到2004年的0.3193;最近3年表现相对稳定,在0.30至0.31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泰尔指数的变化与基尼系数基本同步。
3.区域差距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逆向变化。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区域差距水平的关系看出,两者呈逆向变化:在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的阶段,区域发展差距越大;在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阶段,区域发展差距相对缩小。1978~1990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长6.9%,而这一期间基尼系数逐年降低;1991~2004年,人均GDP年均增长为7.8%,基尼系数稳步上升;2005~2007年,虽然人均GDP增长率达10.7%,但在此期间,国家出台的多项扶持中、西部发展政策陆续产生效应,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农村税费改革等政策相继实施,成效显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的宏观政策,缓解了区域差距扩大的势头,没有出现经济快速增长与区域差距显著扩大的现象。
(T
4.区域总体差距由区域内差距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区域间差距为主。图2描述的是人均GDP的泰尔指数的一级分解项的走势图。从区域差距的内部构成看,区域内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由1978 年的68.47%逐年下降至1997年的最低点28.03%,之后几年内一直在30%左右徘徊;此消彼长,区域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由1978年的31.53%逐年上升至1997年的最高点71.97%,之后几年内在70%左右徘徊,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已由区域内差距为主转变为以区域间差距为主。
区域发展差距因素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模型理论假设。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土地等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方面,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量大小、自然资源的拥有程度、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省际之间的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政策取向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各经济增长要素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边际效益,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根据这一理论,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因素分析基本模型,从中找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机制,用以说明各要素的投入量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然后,引入区域虚拟变量与主要经济增长要素的交叉项,建立要素扩展模型,试图找出各要素在不同区域内的不同弹性系数,用以说明各要素的边际效益差异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另一方面主要原因。
因素分析基本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图2 人均GDP的泰尔指数一级分解项走势图(区域内差距贡献率vs区域间差距贡献率)图1 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走势图
口因素、制度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状况、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等七个方面,选取相应变量进入模型。如表1所示。
其中,d2、d3和d4为三个区域虚拟变量,分别代表东北三省、中部六省和西部十二省(区、市);[]it表示相应的要素变量;μi为不可观测
3.模型的实证检验。用于模型实证检验的数据为1995~2006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名义指标数据进行了可比价预处理。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需要说明的是,对重庆市1995年和1996年两年的数据进行插补,并调整了四川省相应的数据。
附表为因素分析基本模型、固定资产投资扩展模型、城市化率扩展模型、
因素分析要素扩展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出口扩展模型的估计结果。在四个模型中,Breusch-Pagan拉格朗日乘数检验和Hausman设定检验都拒绝了零假设,表明固定效应(Fixed Effect)模型的估计结果更加有效。
2.模型设定。本文采用人均GDP的自然对数(LnGDP)作为模型的因变量。在自变量的选择方面,从资本因素、人
的地区效应; vt为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εit ̄ N(0,σ2)为随机扰动项,服从于标准正态分布。
4.模型解释。从因素分析基本模型的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
(1)除万人公路里程和第二产业
CHINA STATISTICS
中国统计
15
表1 自变量列表
比重的系数未通过10%置信水平的显著平均劳动生产率,带动了地区经济发性检验外,其他变量的系数分别在展。我国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水平最10%、5%和1%显著水平上显著。
高、上升最快;东北地区的城镇化率水(2)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系数显平较高,但十几年来基本不变;中部地著(1%置信水平)为正,且系数值区和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不仅水平很最大,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增长的最主要低,而且提高速度较慢。由此可以看因素。系数估计值为0.4748,表明在出,东部地区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的快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固定速转移,也成为扩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资产投资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带差距的一个原因。
动人均地区GDP平均增长0.4748个百分(5)实际税率、万人专利申请受点。由于东部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理数和第三产业比重的系数也显著为沿,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正,说明资本的积累、科技创新、以话之后,全国掀起了东部投资热,整及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都可以在一定程个20世纪90年代,无论是投资总额还度上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人口自然增长是投资增长速度,东部地区都远远超过率显著为负,说明在目前中国人口已处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这是区域经于饱和状态,人口增长已经严重阻碍了济发展差距急剧扩大的最主要原因之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职工比一。2000年以来,国家陆续实施了西重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通过引入竞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区争、减员增效等措施的国有企业改革,域发展战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东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间在北三省和中部地区的投资规模,成为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也就成为影响区2003年以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由逐年扩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
大转变为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三个扩展模型中,我们重点关注(3)人均出口额的系数显著为与被观察的要素有关的四个变量的系正,系数估计值为0.0305,表明在控数。在固定资产投资扩展模型中,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出口每增d1INV的系数为0.5361,这是作为对比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地区GDP平均增基准的东部地区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长0.0305个百分点。由于90年代以来弹性系数(相对于人均地区GDP,下我国85%以上的出口额发生在东部地同)。也就是说,在东部地区,人均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拉大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动人均地区GDP增长0.5361个百分点。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d2INV和d4INV的系数显著为负,分别为(4)城镇化率的系数显著为正,-0.0724和-0.0735,说明东北地区和估计值为0.0125,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西部地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不变的情况下,非农人口比重每提高1要分别比东部地区小0.0724和0.0735,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地区GDP平均增长表明在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控制其0.0125个百分点。农业人口从劳动生产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固定资产投率低下的第一产业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资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地区GDP增长高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高了地区
的幅度分别比东部地区减少0.0724个百
16
中国统计CHINA STATISTICS
分点和0.0735百分点。d3INV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显示出中部地区的弹性系数和东部地区的弹性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两个地区是没有显著性差异。由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投资的边际效益要高于东北和西部地区,同样的投资增长率,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要大于东北和西部地区。
结合在因素分析基本模型中的结
果,我们认为,投资因素作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不仅体现在投资总额和投资增长率的区域不均衡,而且体现在区域间投资的边际效益差异上。
从城市化率扩展模型看,在三个区域虚拟变量与城市化率的交叉项中,只有西部地区交叉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人口迁移因素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在东部、东北和中部地区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西部地区人口迁移因素的带动作用要比东部、东北和中部地区略小,从而构成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另一个因素。
在出口扩展模型中,三个区域虚拟变量与人均出口额的交叉项的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没有区域差异。
结 论
根据以上分析与判断,我们得出三点结论:
1.区域发展差距的形成是地理位置、要素禀赋、经济结构、政策制度和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客观的、历史的演变过程,缩小区域差距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资本等要素的投入量差异和边际效益差异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成因,区域差距的扩大或缩小也取决于这些因素的变化。
3.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宏观面决定了区域发展差距将会继续存在,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苗头将会得到有效的抑制,在短期内将会控制在一定区间范围内,逐步缩小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贸经司)
正在阅读: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05-26
在2021年度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08-17
梁慧星教授谈买卖合同司法解释10-18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04-0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09-29
数据结构查找习题及答案10-04
0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09-20
《学校特色建设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1》03-20
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专练07-12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经济发展
- 差距
- 区域
- 我国
- 分析
- SPICE仿真用的稳压管型号
- 2021年开学第一课感受的小学作文
- 08计算机1-2班《计算机基础》自学资料(3)
- 扬州市梅岭中学九年级数学一模试卷
- 数字式多路温度采集系统
-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 小学生作文打羽毛球500字【五篇】
- (入门必读)基本操作
- 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及其防范
- 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会教学实录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全文)
- 直肠控制障碍的康复治疗4-15
- 季度院感知识培训考试带答案
- 2015最全传奇版本BUG倾情奉献
- 粉末活性炭-超滤对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 2017年北大翻译硕士考研就业前景好不好
- 课题名称如何防止高考考场作弊现象
-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