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诊疗常规

更新时间:2023-07-22 11: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风病诊疗常规

中风病又名卒中,是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

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的一种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

[诊断要点]

一 中医诊断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泰安标准1986》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

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

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二、疾病分期标准

急性期 发病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

恢复期 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 发病6个月以后。

三、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

少者1-2次,多者数十次。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二)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1)发病急骤。(2)常伴剧烈头痛、呕吐。(3)一般意识清楚或

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4)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颅神经及轻偏瘫等局体征。(5)腰穿脑脊液呈血性。(6)CT应作为首选检查。(7)全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三) 脑出血

(1)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2)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

头痛和血压升高。(3)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4)多有高血压病史。(5)CT应作为首选检查。

(6)腰穿脑脊液多为血性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四) 脑梗塞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1) 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发

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

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

或清度障碍。有劲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

征。应住头颅CT或MRI检查。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脑栓塞

1) 多为急骤发病。多数无前驱症状。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

意识障碍。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腰

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塞。栓子的

来源可为心源病或非心源病,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

膜等栓塞症状。

3 腔隙性梗塞

1) 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

无意识障碍。应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临床

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偏、共济失

调性清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腰

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 无症状性脑梗塞 为无任何脑及视网膜症状的血管疾病,进为

影象学所证实,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作为临床诊断。

四. 观测指标

(一) 安全性观测

(1)一般体检项目。 (2)血、尿、便常规检查。 (3)心、肝、

肾功能检查。

(二) 疗效性观测

(4)头颅CT扫描。(5)血栓前状态检查。(6)经颅多普勒(TCD)

检查。(7)肌电图。(8)视、听、体感诱发电位。(9)头颅核磁共振检查。(10)脑脊液检查。(11)中医证候学的观察(包括症状、舌脉象的观察)。(12)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观察。

以上(1)、(2)、(3)、(4)、(5)项必做,(6)、(7)、(8)、(9)、

(10)项各医疗单位可根据试验需要及条件选做。

五.中风症状分级量化

对中风病主症以外的中医相关症状分别制定分级量化标准,一般

按照症状轻、中、重的不同程度,进行量化计分。可根据服用药物的功能主治,确定相应的观察指标。以下为常见症状的分级量化标准。

中风症状分级量化表

症状 轻 中 重

头痛 偶尔出现,程度轻微 经常出现,尚可忍受 频繁出

心烦易怒 略感心烦 烦躁不安 烦躁

易怒

肢体强急 肌张力略高 肌张力较高,但能伸展 肢体

强痉拘急

颈项强急 轻度抵抗 中度抵抗 重度

抵抗

肢体麻木 偶有麻木,程度轻微 持续可忍受 持续

麻木

痰多 偶有咯痰 咯痰较多 痰涎壅盛或喉中痰鸣

气短乏力 偶有气短 动则气短 安静时即感气短

自汗 安静时汗出 偶有汗出 动则汗出

便干便秘 大便干,每日1次 大便干,2-3日1次 大便干硬,数日不行

口干口渴 口干微渴 口干欲饮 咽干口燥

舌质红 微红 较红 红绛

舌质暗 略暗 较暗 紫暗

舌苔黄腻 薄黄腻 黄腻 黄厚腻

[治疗要点]

一、中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及治疗常规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标准》(试行))

1风痰火亢证 痰热瘀血夹风火上犯于脑。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发病突然。

次症: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肢体强急,痰多而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平肝泻火通络 天麻勾藤饮合镇肝息风汤加减

基本方药:天麻12g 勾藤15g 夏枯草12g 生石决明15g 川牛膝12g 黄芩9g 梔子9g

加减法:头晕头痛加菊花6g 桑叶9g

心烦易怒加丹皮12g 赤芍15g

便干加瓜蒌15g决明子15g 生大黄6g

成药选用:牛黄清心丸 清心安神,化痰熄风。1丸 bid。 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30ml加入5% GS 250ml静脉滴注qd 或bid ;10-14天为一疗程。

2风火上扰证 肝阳上亢,风火相煽,鼓荡气血逆乱上冲犯脑。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病势突变,神识迷蒙。

次症:颈项强急,呼吸气粗,便干便秘,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治法:清热熄风 开窍醒神 天麻勾藤饮、羚羊勾藤汤加减 基本方药:天麻9-12g勾藤15g生石决明15-30g黄芩9g梔子9g

天竺黄6-9g川牛膝12g丹参12g生大黄6g羚羊角粉2g

加减法:重化痰浊加菖蒲12g郁金12g

头痛加菊花9g夏枯草15g

欲呕吐加旋复花9-12g代赭石15g半夏9g

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 GS(5% GNS)500ml静脉滴注qd 14-21d为一疗程。

3痰热腑实证 痰热互结,中焦阻塞,升降失常;清阳不升则清窍闭塞,浊阴不降则腑气不通。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 次症: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腹胀便干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治法:化痰通腑 化痰通腑饮 中风3号方

基本方药:羌话6g生大黄6g芒硝9g瓜蒌15g胆南星6g丹参15g天竺黄6-9g

加减法:热象重加山梔子9g黄芩9g

年老津亏时加生地15g麦冬15g元参30g

4风痰瘀阻证 劳倦内伤,脏器衷弱内生痰浊瘀血,借肝风上窜之势,滞留于虚损之脑脉。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 次症:头痛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活血祛瘀 化痰通络 化痰通络汤

基本方药:煮半夏9g茯苓12g天竺黄9g胆南星6g天麻9g丹参12g香附9g熟大黄6g。天麻12g勾藤30g白菊花9g生麦芽9g茵陈9g

加减法:有痰热加 竹沥15ml-30ml川贝母粉3-6g(分冲)心烦失眠加黄芩9g山栀子9g亱交藤15g珍珠母15g-30g;偏瘫重度加伸筋草15g稀莶草30g首乌藤15g 语言謇涩加菖蒲9g玉蝴蝶6g痰多质粘加黄芩9-12g浙贝母9g竹茹12g瘀滞重 加 赤芍15g桃仁9g红花9g 活血祛瘀烦热不安加 山栀子9g黄芩9g头痛眩晕加 菊花6g夏枯草9g

5 痰湿蒙神证 阳虚之人,痰湿内蕴,复因烦劳及情志相激,痰湿借内旋,风阳上逆而蒙塞清窍。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神昏痰鸣。

次症:二便自遗,周身湿冷,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滑。 治法:温阳化痰 醒神开窍 涤痰汤加减。

基本方药:煮半夏12g陈皮9g枳实9g茯苓15g竹茹12g胆南星6g石菖蒲9g远志9g

加减法:寒象明显加桂枝6-9g温阳化痰。

成药选用:苏合香丸 1-2丸灌服或鼻饲,每日3-4次,(或以冠心苏合丸1丸bid;麝香保心丸2粒tid亦有温通之功。)须注意元气败脱征象的出现,要及时运用汤剂回阳救逆。

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25% GS 40ml静推,15分钟一次,直至厥脱恢复。

6 气虚血瘀证 久病体虚,耗伤正气,运血无力;血行不畅瘀滞脑脉,发为中风。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 次症:面色无华,气短自汗,疲乏,口角流诞,心悸便溏,舌胖质淡黯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润。

治法:益气活血 中风1号方

方药:炙黄芪45-60g红花10g川芎10g桃仁10g当归10g赤芍12g地龙15g、稀莶草15-30g、泽兰15g

加减法:气虚明显加党参15g或太子参30g;言语不利加里菖蒲10g远志6g郁金10g;心悸喘促加桂枝9g炙甘草6-9g;肢体麻木加木瓜12g伸筋草15g豨签草15-30g木防巳12g;肢瘫软无力加川断12g桑寄生15g杜仲12g牛膝12g;小便失禁加桑螵蛸9g益智仁6g;血瘀重者加莪术9g水蛭6g(或加用水蛭制剂);血瘀化热去黄芪改用太子参30g生山药30g茯苓15g。

7阴虚风动证 素体肝肾阴虚,阴不制阳,内风搧动;一则由于肝肾阴血不足脑脉失养而空虚,再则内风旋动,气逆血乱上犯脑髓。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 次症: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瘦,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

治法:育阴熄风(滋养肝肾,潜阳熄风)。中风2号方。

方药:生白芍15g元参15g天冬12g生地15g生牡蛎15g珍珠母15g夜交藤15g鹿角胶10g

加减法:头痛加生石决明15g夏枯草15g

二.内科治疗常规(与中风证候分型诊疗常规参照)

(一) 内服药:

1 中药处方:按证候分型,辨证施治。

2 中成药:安脑丸、金水宝、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脑恩、活血通脉胶囊、如意珍宝丸、步长脑心通等。

3 西药:泛敏补、福里衡、维乐生、维生素E、凯尔、安思孚利、塞宁、伯基、都可喜、培磊能等

(二) 肌肉注射:VitB1、VitB12、弥可保注射液

(三) 静脉用药:

1 中药针剂:灯盏花、复方丹参、黄芪、生脉注射液等

2 西药针剂:元活苏、爱维治、奥酮等

三.针灸治疗常规

基本穴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解溪、悬钟、均用1.5寸毫针平补平泻。曲池、外关、足三里、解溪加电针,环跳2.5-3寸毫针针之

1 风痰上亢证: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头晕,面色潮红,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脉弦。在基本穴上加风池、丰隆行泻法。

2 风火上扰证: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头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质红,脉弦。在基本穴上加阳陵泉、太冲行泻法。

3 痰热腑实证: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口干,喉中痰鸣,便秘,舌质红,苔黄燥,脉弦。在基本穴上加支沟、丰隆、上巨虚行泻法。

4 风痰瘀阻证: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头重,患肢疼痛尤其夜间更甚,舌质瘀黯,苔白腻,脉弦滑。在基本穴上加风池、丰隆、三阴交行泻法。

5 痰湿蒙神证: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头重,神志不清,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在基本穴上加人中、内关、三阴交行泻法强刺激。

6 气虚血瘀证:主要临床表现伴有面色苍白,疲乏,动则喘气,舌质淡暗,苔脉细弱。在基本穴上加百会、关元行补法。

7 阴虚风动证: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舌红,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在基本穴上加三阴交、太溪行泻法。

四.推拿治疗常规

(一) 风痰火亢证

1 俯卧位:

(1).自上而下点按督脉穴位3分钟(2).点按两侧夹脊穴自上而下3分钟(3).滚法施于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主双下肢5分钟

(4).点按肝俞、脾俞、肾俞、环跳,委中,承山5分钟(5).拿揉患侧肩关节,被动活动患侧肩关节3分钟

2 仰卧位:

(1).头部手法:抹桥弓、推天门、分推阳白、掐睛明、迎秀、人中、扫散、太阳,足按百会,对侧语言区运动区5分钟(2). 擦双肋:点按中脘、关元穴3分钟。(3). 上肢手法:点按患侧肩贞、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拿捏上肢肌群。被动活动患肢诸关节。一般施以拔伸,屈伸,摇晃等手法。最后握其腕部抖动数次5分钟。(4). 下肢手法:点按患侧穴海,足三里、丰隆、阳陵泉、三阴交、涌泉、拿揉大腿、小腿肌群。被动活动患肢诸关节5分钟。

(二) 风火上扰证

1 俯卧位

(1). 拿捏双侧风池及颈项部肌肉,点按风府穴,双侧颈部夹脊穴3分钟。(2).自上而下点按督脉诸穴(左椎至腰阳关)3分钟。(3).滚法施于双侧足太阳膀胱经,从背至双下肢5分钟。(4).点按肝俞、肾俞、环跳、委中、承山5分钟。(5).拿揉患侧上肢肌群。被动活动肩关节3分钟。

2 仰卧位

(1).推桥弓、阳白、点人中、扫散太阳,足按对侧运动区语言区。(2).点按中脘,天枢关元,顺时针摩腹36次,约3分钟。(3).点按曲池、手三里、内关,被动活动上肢诸关节,用抖法结束。5分钟。

(4).点按阴陵泉、三阴交、太阳、涌泉。拿捏下肢肌群,被动活动下肢诸关节5分钟。

(三) 痰热腑实证

1 俯卧位

(1). 拿捏双侧风地,点按元柱、风池、风府3分钟。(2). 自上而下点按督脉诸穴3分钟。(3). 滚法施于双侧膀胱经。自上而下至双下肢,5分钟。(4). 点按肝俞、肾俞、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三5分钟。(5).拿捏患侧肩关节,被动活动肩关节3分钟。 2 仰卧位

(1). 抹桥弓,推天门,分推阳白,掐睛明、迎秀、人中、扫散太阳,足按百会,对侧语言区运动区5分钟。(2). 点按中脘、关元、天枢,顺时针摩腹36次,3分钟。(3). 点按曲池、合谷,拿捏上肢肌群,被动活动患肢诸关节,抖法结束手法5分钟。(4). 点按足三里,丰隆、太冲、涌泉,拿捏下肢肌群,被动活动下肢诸关节,5分钟。

(四) 风痰瘀阻证

1 俯卧位

(1). 拿捏双侧风地,点按元柱、风池、风府3分钟(2). 自上而下点按督脉诸穴3分钟。(3). 滚法施于双侧膀胱经。自上而下至双下肢,5分钟。(4). 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环跳、委中、承三5分钟。(5). 拿捏患侧肩关节,被动活动肩关节3分钟。 2 仰卧位

(1). 抹桥弓,推天门,分推阳白,掐睛明、迎秀、人中、扫散太阳,足按百会,对侧语言区运动区5分钟。(2).点按中脘、关元2分钟。(3).点按手三里、曲池、内关,拿捏上肢肌群,被动活动患侧上肢诸关节,抖法结束手法5分钟。(4). 点按足三里,丰隆、阴陵泉,拿捏下肢肌群,被动活动下肢诸关节,5分钟。

(五) 痰湿蒙神证(不宜推拿)

(六) 气虚血瘀证

1 俯卧位

(1). 自上而下点按督脉穴位3分钟。(2). 点按两侧夹脊穴3分钟。(3). 滚法施于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至双下肢,5分钟。(4). 点按脾俞、胃俞、肾俞、肝俞3分钟。(5). 拿捏患侧肩关节,被动活动患侧肩关节3分钟。

2 仰卧位

(1).抹桥弓,推天门,分推阳白,掐睛明、迎秀、人中、扫散太阳,足按百会,对侧语言区运动区5分钟。(2).点按足海、关元2分钟。(3).点按曲池、内关、外关,拿捏上肢肌群,被动活动患肢诸关节,抖法结束5分钟。(4). 点按穴海、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拿揉下肢肌群,被动活动下肢诸关节,5分钟。

(七)阴虚风动证

1 俯卧位

(1).点按风池、风府2分钟。(2).自上而下点按督脉穴位3分钟。(3).滚法施于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至双下肢,5分钟。(4).点按肝俞、肾俞,环跳、委中、承三3分钟。(5).拿揉患侧肩关节,被动活动患侧肩关节3分钟。

2 仰卧位

(1).抹桥弓,推天门,分推阳白,掐睛明、迎秀、人中、扫散太阳,点按耳门、听宫、听会、百会,对侧语言区运动区鸣天鼓5分钟。(2).点按曲池、合谷、手三里,拿捏上肢肌群,被动活动上肢诸关节,最后抖法结束手法5分钟。(3).点按三阴交、太冲、太溪、涌泉,拿捏上肢肌群,被动活动下肢诸关节5分钟。

五.中风后遗证(风痱)康复治疗

康复一词有“恢复原来良好状态”之意, 中医学含义是“恢复平安或健康”的意思,现代康复医学领域中,康复主要是指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具体说,康复就是综合协调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减轻残疾和因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使得残疾者的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在康复治疗后,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

中医康复医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伤残疾患,慢性病证,老年病症,恶性肿瘤以及急性热性病恢复期的诸多病证等。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肢体残疾症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病症之一。

对中风病的康复治疗,主要是针对中风后遗症,就是要解决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问题既要延长寿命,又要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关于康复治疗开始时间:

一般认为,在病情稳定,意识恢复后,就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在发病后3天开始全面进行康复,出血性中风,在14天后开始进行,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与病程有密切的关系。认为,发病后数天内,运动功能就可能开始恢复,1-3个月内恢复达到最大限度。3个月后可能因挛缩形成,恢复的程度要变慢,因此必须争取在发病后的三个月内积极采取康复治疗措施。对病程较长者,其潜在的功能恢复能力也不容忽视,常见有发病2年的患者,若进行合理的康复治疗,也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一期康复主要解决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问题。方法如下:

1 运动功能训练: 包括肢体的被动训练,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

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遵循着人类运动发育的规律,要经过抬头、翻身、起坐、站立、步行的过程。 肌力的训练,应当从被动运动到助力运动,再到主动运动,最后到抗阻运动的过程。一般认为,肌力在3级以下者仅以被动或助力运动为适宜;当肌力在3级以上时,则可以进行整个肌群的主动或抗阻运动训练,但多采用短暂的最大助力法,不间断耐力练习。

1 被动运动训练:

(1)早期患肢床上体位的放置:上肢、下肢,放置功能位上.(2)早期床上的被动运动: 运动肩关节,运动下肢的髋膝关节.(3)身体运动

训练――实用行步

2 主动运动训练方法:

(1)上肢功能训练:即双手指交叉,伸展肘关节,外旋并上举前臂。

(2)下肢功能训练:1)髋、膝、踝关节的运动2)立膝3)桥式运动。(3)坐位训练和坐位平衡训练:1)床上靠坐2)无依靠坐位或床边坐3)坐位平衡训练4)坐站练习,高凳――低凳。(4)站立平衡及步行训练:下肢肌力达3级以上,单腿负重>体重的2/3,下肢三部关节具备了自定协调伸展运动能力。(5)借助于新引进平衡评价与训练系统进行的平衡功能训练。(6)借助于多关节训练仪进行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2 作业训练:

9.2.1 运动技能性动作。

9.2.2 日常生活动作:(1)床上活动(2)进食动作(3)更衣(4)移乘(5)个人卫生。

9.3 言语功能及吞咽功能训练:

借助新引进的言语评价与训练系统,专职人员进行言语、吞咽训练。主要手段:发声练习、专项视、听、说、写练习、冰刺激。

[疗效判定]

一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志、言语、肢体运动功能等主症状进行综合评定,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

1 临床疗效评定的依据

(1)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

(2)患者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

0级 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1级 生活处理,独立生活,部分

工作。2级 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3级 部分生活活动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4级 可站立步行,但需人随时照料。5级 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6级 卧床,有部分意识,可喂食。7级 植物人状态。

2 临床疗效评定分级标准

(1)基本痊愈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3)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 功能缺损减少或增加在8%以内。(5)恶化 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1)临床痊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4)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 100%。

本年度新完善内容:

1.康复治疗技术方面

1)借助于新引进平衡评价与训练系统进

行的平衡功能训练。

2)借助于多关节训练仪进行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3)言语功能及吞咽功能训练:借助新引进的言语评价与训练系统,专职人员进行言语、吞咽训练。主要手段:发声练习、专项视、听、说、写练习、冰刺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b9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