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_李秀莲

更新时间:2023-08-19 16:33: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6卷第4期2014年7月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JournalofDali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

Vol.16,No.4

July2014

文章编号:1009-315X(2014)04-0467-04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与

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

李秀莲,高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教师教学与要: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具有国际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关键,

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也成为高校共同面对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兼顾二者的协调发展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中之重。建议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高校管理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并能够做到科学规范管理,为教师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44/21-1431/g4.2014.04.031

CoordinatedDevelopmentofUniversityTeachers'TeachingandScientific

ResearchAbilityundertheBackgroundofEducationalInternationalization

LIXiu-lian,GAOQiang

(InternationalBusinessSchool,Dali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605,China)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educationalinternationalization,teacherswitheducationalandteachingcapabilityarethekeytotheinternationaleducationinuniversities.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eachers'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isaproblemthatalluniversitiesareconfrontedwith.Thisarticleanalysestheproblemsregardingthedevelopmentofthe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ofuniversityteachers,anddiscussestheeducationalandteachingcapabilitythatuniversityteachersshouldhave,andstressestheimportanceof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etwoabilities.Itisrecommendedthatuniversitiesshouldprovideteacherswithgoodinternationalenvironmentforeducationandteaching,beabletodoscientificandstandardizedmanagementandcreateconditionsfor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eachers'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

Keywords:educationalinternationalization;teachingability;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coordi-nateddevelopment

教育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大大加快了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世界各国都在教育国际化需求的大背景下,加

大了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力度,来应对人类共同面

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

收稿日期:2014-03-17;最后修回日期:2014-03-31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教发2012-130)。

教授,学校优秀教学带头人,主要从事财务会计教学与研究、高女,内蒙古四子王旗人,作者简介:李秀莲(1957-),

等教育教学研究。

”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承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最重要的主体,

担着直接向全球输送人才的重任。为使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够满足经济全球化的市场需求,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全球化的教育视野,审视和谋划自身的发展,以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使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学术水平走出国门。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下,中国高校也正在向国际化大学迈进,培养具有国际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如何借鉴国外大学成熟的经验,使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协调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所

“协调发展”谓教学与科研的是指教学与科研要在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的综合、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在中,发展是二者兼顾的指向,而协调则是对这种指向的有益约束和规定,强调的是整

“增长”,体性和综合性的发展,不是某一个方面的追求的是在整体提高基础上的全面优化、共同发

展的理想状态。高校作为实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平台,为教师的国际化提供了条件,也对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际关系淡漠,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我行我素做

。使得一些教师教学和科研团队意识不强,自己”

既不利于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也影响了教师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

2.高校教师的评价机制尚不健全

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学校的激励与奖惩机制、职称评定评价制度合理与否,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协调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高校的教师评价机制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更多关注了教师的科研成果,对教师的教学投入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造成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把精力放在写论文、“专著”,报课题上,宁可写一本没多少人读的也不

愿意认真写一本好教材,对教学、对学生没有爱心也没有耐心,严重的影响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

3.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人不是真正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教师职业,而是为了一份相对稳定“社会地位”或一个看起来比较有的工作而进入教师队伍。一些教师不愿意从事基本的课堂教学,不愿意探讨教学方法,不愿意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工作中投入精力,甚至对教学相关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也就必然

“教书育人”很难提高的能力,玷污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社会形象。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师队

伍的学历层次及学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受过博士学位教育的教师已经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但是由于高校的扩招,师资队伍迅速膨胀,很多青“助教”年教师没有经过就直接走上课堂,造成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使青年教师的成长以及教学质量都受到影响。

一、高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能力的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精力以及评价机制等的影受教师个人能力、

响,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往往很难兼顾,出现了高校教师要么过于重视科研,把主要精力放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以及奖励的获得上,忽视了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要么低水平重复研究,造成人财物力的无效率浪费;要么精神负担重、工作压力大、甚至误入歧途,使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不仅成为高校教师事业发展的瓶颈,而且导致高等教育无法适应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1.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协调发展的环境需要改善

一般而言,高校的学术氛围浓厚、教学科研设备齐全、科研经费充足、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丰富,给教师的提升与进修提供了稳定而优越的工作环境。但是,可能受学校的管理或组织环境影响,有些高校有国际化教育的意识,但缺乏国际化管理理念,其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更多地注重于管理的职能,而不重视以人为本、和谐公平、相互尊重的管理理念,造成教师工作的心理压力大,人

二、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育国际化的特点之一是要求教师具有国际

视野,这种国际视野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能力能够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全球人才市场对高质量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也要求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国际视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备国际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和

实践能力。

1.以全球人才市场需求为目标的国际视野国际视野是从全球的角度来认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教育关注的是整个世界。教师是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走向和国际化水准。具有国际教学经验和能力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直接决定着以全球人才市场需求为目标的国际化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决定着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立。

全球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教师必须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及教育国际化做好准备,在国际化战略中,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要注重学生全球观念的构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造力的提升。知识无国界,通过高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要能够使受过教育的人们在更多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挥作用,适应国际人才市场的需求。综观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学,无一例外地拥有国际化的教育和办学理念,能够融贯中西、博采众长,他们的教师队伍具有很强的国际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这其中,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环境、文化氛围和教师的自身素质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大学里,教师应该能够直接接触和感受到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师生带来的影响,也有机会走出去进行国际交流,感受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并与他们一道学习和工作,培养自身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的国际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门大学问,做学问就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要不断学习和持续研究。因此,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讲授课程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随时关注学科动态和实践需求,吸收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彻底改变教学内容陈旧乏味、教学方式照本宣科的旧习。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愈加频繁,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互认、对接以及协作也成为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在立足本土社会对人才能力和知识需求研究的基础上,与国外合作学校形成长期有效沟通机制,共同研究课程设置,制定与国际认证、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断改革与完善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的国际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能力和

学习风格的差异性等因素,采用多样性和个性化

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中由注重教师的“教学目标”到更注重

,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勇于实践,善

于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教学方法真正能够以学生为本,关注到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自愿主动参与其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三、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育国际化的特点之二是要求教师具有科研创新和国际合作能力,这种创新和合作能力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态度基础之上的合作。

1.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态度科学态度要求高校教师要尊重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识。规律是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为此,教师必须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教学研究从宏观看是指对大学办学模式、教育教学规律、办学特色等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从微观看是指教学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手段与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学术研究是指教师从事的本专门学科领域相关理论与实务的学术问题研究。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学术研究,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在科学研究中,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与急功近利。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减少盲目性是对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2.开展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国际科研合作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外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是解决高校共同面对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高校间科研合作,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增强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推进高校科研创新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本学科前沿理论与实务知识,具有全球视野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并能结合本土实际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能力。高校应该通过选拔资助中青年教师到世界知名高校培训交流,通过出国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等

方式,重点支持符合以下条件的国际科研合作:

(1)通过校际科研合作协议或教师之间合作确定,并对学校科研、教学、国际交流工作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合作项目;

(2)立足学校发展的需求,符合国家对外科研合作政策目标,着力解决本学科教学和学术问题,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紧迫性特点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

(3)与国外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能够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或者优秀创新团队来校从事短期或者长期教学科研工作,有利于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深度和广度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

获得,对于教学工作,相对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效果,更严重的是耽误了人才培养。这其中与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不甚合理有直接关系。现有教师评职晋级的评价制度与方法,多数采用量化指标考核教师的科研成果,使大多数教师把精力放在了论文发表、课题申报、获得各种奖项上,对教学的研究以及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首先要尊重学术研究的规律和特点,无论哪个学科的学术研究,都有其自身循序渐进的发展变化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评价制度不能靠短期甚至某一个时点的成果论成败;其次,要注重评价学术成果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评价制度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术研究的质量,如果只关注科研的数量和级别,而不注重其成果的质量,尤其是成果的有用性和创新性,必然造成粗制滥造、重复研究的恶果;最后,要注重评价教师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无论是评价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还是学术研究成果,都应在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鼓励教师进行探索创新的基础上,更注重本学科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并把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的资源,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将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实践使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得到验证或开发,引导学生参与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科学研究真正让学生受益。

3.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

进一步加大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是教育国际化的必要选择。为了解决全球性的教育资源问题,需要抓住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推进合作各方的平衡协调发展,促进国际间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教育问题。高等教育需要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合作的层次和规模,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扩大和深化高校对外合作与交流,在开放中创新,在合作中共赢,提高全球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在引进海外教育资源的工作中,要坚持“引进

“走出去”来”与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知识、教师与学生的国际流动。要通过引进高层次外籍教师,在专业课教学、学生指导、课题合作、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互动。通过引进

(下转第474页)

四、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教师队伍的管理

教育国际化的特点之三是要高校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并能够做到科学规范管理,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1.营造国际化的教学科研环境

高校在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中,不仅对教师个体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要求高校的管理者也要面对新的挑战,营造国际化的教学科研环境。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及时研究解决教学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促进教学管理模式的国际化。在不断自我创新中,把国际化教学理念、方法、制度、管理模式内化为高校教育教学的常态。

从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角度看,创新人性化管理工作模式,是搭建校际间学术交流平台、开展海内外学者合作研究的重要条件。教师考核与管理要更多关注大学教师风范培养,鼓励学术化、人性化、个性化、民族化的学术研究,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突出管理的简约型、服务性与专业性,逐渐淡化行政化管理;深化教学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加强大学国际化文化氛围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为师生应对经济全球化及教育国际化创造条件。

2.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

目前中国高校教师大多比较关注科研成果的

学贷款、社会资助、勤工俭学等渠道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由于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不能以较为平和客观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经济现状,常常表现出思想、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例如言语偏激、自卑叛逆、消极颓废等等,这部分学生在民族院校占到一定比例,他们通常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有抵触心理,对主流意识形态流露出轻视态度,进而容易对国家的民族政策产生怀疑。这种情绪不但充斥在贫困生之间,而且会在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高年级与低年级同学之间交叉传染。比如,有的学生交不起学费,靠助学贷款;有的学生靠社会资助上学;有的学生不会讲普通话。为了生活他们要去勤工助学,虽然很努力,可由于基础差成绩依然会落后,到大学之后出现了生活压力大、心理压力大、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等实际问题,为了自己的面子他们不愿意和人交往。同时,因为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影响,出现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出现了“高傲的自卑”心理。所有这些不仅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一些困难,更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新的挑战、新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民族院校应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及时与贫困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贫困原因等,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贫困生进行情感沟通,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在经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困难,以减轻他们的个人压力。在提高贫困生综合能力上下功夫,例如为其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汉语、英语、计算机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贫困生逐步融入现代科技和信息社

会。这样搭建更多的与社会交流互助的平台,锻

炼实践能力,他们走向社会后才能真正自食其力,不仅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更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提供扎实稳定的功底。

综上所述,民族院校有着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不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也应有所不同。所以,民族院校要坚持教育规律与民族工作规律相结合,处理好高等教育的普遍性与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相结合的关系,一以贯之地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合理安排教育内容,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善于结合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情感需求、思想信仰、思维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考文献:

[1]徐柏才,孙明福.试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特殊性[J]2010(6):129-131.

.北[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1995.京:人民出版社,

[3]巴玉玺.对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殊性的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认识[

27(3):181-184.

[4]金炳镐,张谋.论新世纪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五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观”教育[J](3):32-35.

[5]赵铸.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与实践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王莉)

(上接第470页)

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程课件、科研手段

等优质教学资源,使教师和学生来源多样化,形成资源共享,文化相融的教育国际化文化氛围。遵循"互利互惠、合理分享"的国际惯例,紧密围绕高校教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应对教育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不断提高高校对外开放的水平,在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学分互认、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使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实质性的提高。为带动和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创建国际化的教学科研环境,提升高校教学科

研的国际化水平创造条件。参考文献:

[1]陈淑梅,施洋.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径的国际比较研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95-196.

[2]苏志达.浅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协调发

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12):781-783.展[

.杭[3]王贺元.高校教学与科研等效评价机制研究[D]

2011.州:浙江工业大学,

[4]宋海农.高校本科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高教

2004(1):45-48.论坛,

(责任编辑董邦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b7j.html

微信扫码分享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_李秀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