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高考冲刺试卷(三)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更新时间:2024-06-18 03: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高考冲刺卷(3)试题(新课标Ⅰ卷)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核糖体在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中均有分布

B.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 RNA 组成,不同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不同 C. 多个核糖体可以同时合成一种多肽链

D. 分泌到细胞外的物质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2.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图,1、2、3、4号试管加入适量水后再滴加2

滴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用来鉴定CO2。对此实验的结果、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是 ( ) ...

A. 丙试管与乙试管相连,其作用是为乙试管提供充足的氧气[来源:学&科&网] B. 应在甲试管中加1 mL石蜡油,制造无氧环境

C. 为了适当简化装置,可以将图中的2号或4号试管除去 D. 1号试管与3号试管相比,出现黄色的时间要短

3. 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以下两个家系都有相关患者,系谱图如下(已知I3不携带乙病致

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Ⅱ9与Ⅱ10生育一个患甲病的男孩概率为1/18 D.Ⅱ10的基因型有6种可能

4.最近,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卷土重来,成千上万只鸟,包括家禽和野鸟,或病死或被宰杀,病

毒还对人类造成了感染,导致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51人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会导致( )

A. 所有免疫细胞的细胞周期均变短

B.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一部分形成浆细胞,另一部分仍然形成记忆细胞 C.最终被效应T细胞消除 D.浆细胞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5.自然界中生命活动都是按特定方向有条不紊地进行,维持着自然界或个体稳态。下列与“方向”有关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可以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双向流动,但流动形式不同

B.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水是双向流动,且流动速率基本相同[来源:学|科|网] C.生物之间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信息种类可相同也可不同 D.人细胞中遗传信息在DNA与RNA间可双向传递,但场所不同

6.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双子叶植物,已知该双子叶

植物的阔叶和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对该植物的某个种群进行调查,发现有40%的植株表现为窄叶,余者表现为 阔 叶。从该种群中分别取两种性状的足够样本让其自交,发现约有40%阔 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 叶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

B.该植物原种群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比例为76% C.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高于窄叶基因的频率

D.研究该林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三、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9、如图甲装置中,灯泡为唯一光源。A、B分别为质量相等、培植于无色透明气球内的某植物幼苗,其中

A已死亡,气球可膨胀、收缩,气球内的培养液中均含CO2缓冲液(维持气球内CO2浓度不变);初始时指针指向正中零的位置。乙图为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灯泡到植株距离与指针偏转格数的关系曲线,每次实验后指针复零(注:指针向重的一侧偏转)。请分析并回答:

指 c d 针b 偏a 转f 的e 距离

格 水 甲 乙 数

A B

(1)装置甲通电前,B的叶肉细胞代谢中产生的[H],将用于 。在适宜光照条件下,B所在

气球体积将会改变并影响到浮力,指针将向 (填左或右)偏转。

(2)该实验的自变量为 ,c点的含义为:此距离对应的光照强度下 。 (3)ce段出现的原因是 。e点时,植物B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呼吸速率。

(4)f点时,指针的偏转方向向 ,若去掉培养液中的CO2缓冲液,一定时间内指针的偏转情况

是 。

30、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试剂 实验目的 A 杨树根的永久装片 —— 高倍镜的使用 B 新鲜的菠菜叶片 无水乙醇(丙酮)、SiO2、层析液 观察叶绿体中的色素 C 糖尿病人的尿液 斐林试剂 观察特定颜色 D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A组实验中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 ___。

(2)B组实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___ __ ____。上面表示B组实验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在

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示意图。其中色素带c呈现为____ __色,主要吸收____ _。请指出该结果的错误之处________ ______ ______。

(3)C组实验观察到特定的颜色是_______,用正常人的尿液重复实验观察到的颜色是 。

(4)做D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呈 ________形;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

模式图,下列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B时期染色体的特点_____________。

31、研究者发现,当水流喷射到海兔(螺类的一种)的喷水管皮肤时会引起鳃肌收缩,导致喷水管和館收缩,称

为缩鳃感觉神经元反射。当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 缩鳃反射的幅度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对已产生习惯化的海兔,用短暂电流刺激其头部皮肤 (对海兔为伤害性刺激),再用水流剌激喷水管, 结果产生的缩腮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喷水管强烈,即产生去习惯化。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下图。请分析并回答:

(1)图示中参与缩腮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 个。

(2)为研究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剌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 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

① 经元受到适宜剌激时, 受刺激部位膜内电位变化是 。表中“?”处应填 写 ,原因是 。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最可能由于兴奋在 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

(3) 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去习惯化形成的原因是: 当伤害刺激作用于头部皮肤时, 神经元 L29兴奋并

释放 ,再受到喷水刺激后, 引起感觉神经元在兴奋时其轴突末稍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据此判断, 仅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的度肤 (能/不能)产生缩館反射,理由是 。

(4)根据去习惯化形成机制, 推测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连续温和喷水刺激导致 。

32、在作物育种中,矮生性状一直是农作物性状改良的方向。某实验室利用一定的方法从野生型水稻(株

高正常)中获得甲、乙两种矮生突变体,并对其展开了以下研究,结果如下。(注: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结果1:检测发现,甲植株中仅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喷施赤霉素后株高恢复正常;乙株各

激素含量与野生型大致相等,喷施各种激素后株高都不能恢复正常。

结果2:将甲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F1全为正常,F1自交,F2表现型和比例为正常﹕矮生=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提出甲、乙的突变可能是染色体变异所致,请简述从细胞水平对此进行初步判断的

思路。 。

(2)若证实甲、乙为基因突变所致,在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方法获得突变体,假设甲植株突变基因

为a(A控制赤霉素的产生),乙植株突变基因为B(b基因控制植物激素受体的合成或合成途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只考虑甲、乙为纯合子情况下,将甲、乙植株杂交后得F1,F1自交得到F2,则:

① 根据结果2判断,甲植株是由原来的____(显性/隐性)基因突变而来的。 ② 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乙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F1表现为_______。 ③F2中表现型矮生﹕正常=______,理论上F2矮生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

(二)选考题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有机化工原料氯苯不易降解,会污染环境,现欲从土壤中分离高效降

解氯苯的微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能降解氯苯的微生物,可在被氯苯污染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____为碳源

的培养液进行选择培养。除碳源外,培养液还应含有 ____________ 、无机盐和蒸馏水等。 (2)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mg氯苯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其它营养

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测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3小时、15小时、4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____________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选定菌种的菌体数,既可以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直接计数,也可选用

____________法统计活菌数目,一般前者得到的结果___________(填“”、“”、或“=”)后者。 (4)对选定的菌种进行细胞学检测,发现它没有具膜的细胞器,则该菌种属于____________(填“原

核”或“真核”)生物,其产生的降解氯苯的酶蛋白是在____________ 上合成。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是人体免疫物质的培养方法, ①~⑥ 表示不同的过程,请回

答。

(1 )方法 1 中,细胞 A 应具备的特点是 。体外培养细胞 Y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添加了血浆 (或 “血清”)的培养基、适宜温度与pH、 的气体环境等。

(2 )方法 2 中,通过 ④ 得到的目的基因与细胞 B 中原有基因 (一定/不一定)相同, ⑤ 过

程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有 ,结构甲的组成必须包括 及目的基因等。 (3 )若用棉花生产抗体 2 , ⑥ 过程的受体细胞应选用 ,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

生植株。要确认该抗体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通常采用 法,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是否含有该种抗体。

答案

1、D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A正确;核糖体由蛋白质和 RNA 组成,不同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不同,B正确;多个核糖体可以相继和同一个mRNA结合合成一种多肽链,C正确;性激素分泌到细胞外,但性激素是由内质网合成的,D错误。

2、D 丙试管与乙试管相连,其作用是为乙试管提供充足的氧气,A正确;石蜡油有创造无氧环境的作用,B正确;适当简化装置,可以将图中的2号或4号试管除去,C正确;1号试管与3号试管相比,出现黄色的时间要长,D错误。 3、C

4、D 在免疫调节过程中有些细胞是不会进行分裂的,如产生抗体的浆细胞,A错误。只有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才会迅速增殖分化,一部分形成浆细胞,一部分形成记忆细胞,但初次接触不会有这样的过程,B错误。病毒是做为抗原侵染到细胞内,靶细胞会被效应T细胞裂解使抗原失去了寄生的基础,但最终消灭到抗原是需要抗体,C错误。分泌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正确。 5、D 能量在生物之间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但能量(光能)可以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也可以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热能),A正确。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水是双向流动的,因为渗透压相差不大,所以流动速率基本相同,B错误。生物之间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信息种类可以都是行为信息,也可以是不同的信息,C正确。人细胞中遗传信息在DNA和RNA只能单向传递,RNA向DNA的传递发生在某些病毒中,D错误 6、C 火灾过后的森林因为有土壤条件甚至还有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故A正确。由题意分析可知阔叶是显性性状,40%的阔叶植株子代出现窄叶说明这部分是杂合子,原本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是40%+(1-60%*40%)=76%,故B正确。原种群中窄叶的基因频率应是40%+24%/2=52%,阔叶基因频率应是48%,故C错误。研究该林区的范围、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故D正确。 29、 (1)与O2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左

(2)灯光与植株的距离(光照强度) 植物O2释放量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 (2分) (3)随灯光距离的增大(光照减弱),O2释放量减少(2分) 大于 (4)右 不偏转

30、

(1)D (2)CaCO3 蓝绿色 红光和蓝紫光 色素带b的位置应当右移

(3)砖红色 蓝色 (4) 正方 ADBC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31、(1) 2 (2)①负电位→正电位 不产生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②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3) 5-HT 不能 此刺激不能引起缩鳃反射的感觉神经元兴奋[来(4)感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 解析 (1)图中一共有两个神经元,即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

(2)①受刺激后,导致Na内流,出现内正外负,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正电位,表中“?”处应填写不产生,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根据表格内容可推出,最可能的原因是在突触部位出现问题。

(3)神经元受到刺激会释放神经递质,据图,为5-HT,仅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的度肤不能产生缩館反射,因为不能引起缩鳃反射的感觉神经元兴奋。

(4)原因最可能是连续温和喷水刺激导致感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 32、(1)选取甲、乙植株分裂旺盛部位(分生区、根尖、茎尖等)的细胞(1分),经染色、制片得到临时装片,显微观察,若染色体的形态或数目发生改变,初步判断为染色体变异(1分),若没有改变,则不是染色体变异。 (2)诱变育种 ①显性 ②aabb AABB 矮生 ③13∶3 3/13 解析 (1)判断是否发生了染色体畸变,从细胞水平去分析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分裂期细胞的染色体。(2)要想获得新基因,实验室常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根据信息可知甲植株中仅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喷施赤霉素后株高恢复正常,所以甲植株基因型为aabb,乙株各激素含量与野生型大致相等,喷施各种激素后株高都不能恢复正常,所以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甲植株是由原来的显性基因突变而来。甲和乙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基因型为AaBb,无植物激素受体,所以表现型为矮生。F1自交得到F2后,F2中表现型矮生﹕正常=13∶3,理论上F2矮生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3/13。

39、(1)氯苯 氮源(1分) (2)乙 (3)血球计数版 稀释涂布平板 大于 (4)原核 核糖体

40、(1)能无限增殖 无菌、无毒 含5à2、95%空气

(2)不一定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3)土壤农杆菌 抗原—抗体杂交(1分)

解析 (1)方法1是单克隆抗体技术,所以细胞A应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吃无菌无毒环境。[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2)构建重组运载体一定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结构甲是运载体,所以需要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

(3)植物基因工程用到的受体细胞一般是土壤农杆菌。基因工程是否成功关键是看目的基因是否有表达产物蛋白质,此蛋白质可用抗原—抗体杂交进行检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an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