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建构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29 02: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文类别:学前教育

论文题目:

浅谈小班建构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单位名称:珠海市博爱幼儿园

单位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南香里异界24号

作者姓名:谢春英 陈敏刚

Email:576177574@qq,com

浅谈小班建构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问题提出:

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基本活动。游戏的价值,在于促进幼儿主体的发展,为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建构性游戏是孩子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生活的游戏。它以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创新思维为核心,是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最佳设计。它有利于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力量与灵活性,培养幼儿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能力,促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重视建构游戏的指导,可以促进幼儿主动的认知,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意识,增进同伴间的交往,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好的建构材料不仅要有吸引幼儿的外观,还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适应幼儿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的需要。而玩具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玩具对于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帮助和用途,是玩具的首要价值所在。邦宝积木色彩鲜明、建构方便、结构灵活多变,不仅能追随幼儿对玩具外观的喜好,而且能够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了解游戏发生发展的规律。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创造性、针对性、系统性、教育性的特点。

3-4岁的幼儿比较容易被新鲜的玩具吸引,幼儿见到色彩鲜艳的积木,很喜欢,通常情况下都是独自摆弄。游戏开始时他们建构得很认真,有的幼儿能将三个积木连接起来,有的幼儿表现为不停地抓取,在桌上翻弄,拼搭不起来,一会儿就出现放弃的想象。观察发现:有的幼儿对积木的玩法没有认识,不知道怎么玩;有的幼儿由于建构技能有限,只会简单的物体或随意拼搭,感受不到建构造型带来的快乐。以上的现象如果被忽视,小班幼儿建构技能得不到老师及时有效地指导,多数幼儿就会失去对建构游戏的兴趣,从而丧失了建构游戏的教育功能。因此,激发小班幼儿建构兴趣,丰富认知经验,提高建构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本次研究的目的。 二、概念的界定

小班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年龄在3岁——4岁的幼儿划分为小班幼儿,本研究中将3——4岁第一次入园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建构游戏:幼儿将积木玩具上的凸口与凹槽相拼插,塑造出现实生活中物体形象,是一种创造性游戏。

指导:指示教导;指点引导。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为行动研究。

(二)、研究对象:本班幼儿29人,男孩:15人,女孩:14人 (三)、研究时间:2013、12——2014、5 四、指导策略

教师对幼儿建构游戏适宜的指导,是发挥建构游戏教育作用的重要条件。教师指导建构游戏的基本要求是:既要让幼儿学习和掌握一些建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又必须保证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小班幼儿建构游戏的现状及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实施以下的指导策略。 (一)创设建构情境,激发建构兴趣

兴趣是幼儿从事任何活动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各种能力。 小班幼儿刚接触建构游戏不久,尚未掌握一定的建构技能,缺乏建构游戏的经验,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而激发幼儿的建构兴趣是关键。我们在开展建构游戏时,注意利用多种方法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起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

1、通过游戏,让幼儿愉快的认识积木,激发幼儿拼搭积木的欲望。积木颜色鲜艳,规格和形状多样,很吸引幼儿的眼球,他们很喜欢积木,他们喜欢玩积木。为了跟方便于幼儿选择适合的积木进行拼搭,在学习技能之前,我们设计了《神秘的口袋》、《给积木分家》、《小小积木真好玩》等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认识积木,了解积木的规格和拼搭方法。为幼儿学习建构技能打下基础。

2、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目标的班内建构环境。首先教师将幼儿要学习的建构技能,拼搭作品供幼儿观察、模仿、想象。如小班幼儿初期,幼儿没有建构经验,为了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成功体验,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事物,自由拼搭一些简单的作品。如长长的金箍棒、独木桥、机关枪、高高的楼房等等。随着幼儿建构水平逐渐提高则摆放对称的作品。如飞机、小屋等,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物质条件。

3、利用同伴教育,激发幼儿建构兴趣。在建构教研活动中,我们进“大带小”的建构游戏活动,小班幼儿在参观了中班幼儿的建构游戏中,可以看到多种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作品,也可以让中班幼儿一对一的指导小班简单的建构技能。参观活动后,帮助幼儿回忆所见到的建构作品和哥哥姐姐一起游戏的情景,这样对幼儿产生美好的记忆,同伴间的教育对小班幼儿建构兴趣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创设自主氛围,发展建构造型能力

陈鹤琴先生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他们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各种活动,身心处于积极活动的最佳状态。这时,他们最容易接受教育,也最能够表现和发挥自己。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为幼儿创造轻松的建构环境,重视“随意拼搭”阶段是幼儿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满足自我需要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不断的获得成功,发展成就感。成功的体验会让幼儿不断进行探索,发现、感受建构作品变化多样的造型,体验颜色组合的不同,发现形状、空间位置变化的乐趣,发展幼儿对作品欣赏的美感。

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主建构的时间,便于幼儿重复摆弄、随意建构,幼儿在随意建构游戏中会感受到积木拼搭在不同位置上造型变化无穷的乐趣,既发展了造型能力,也促进小班幼儿手指灵活性的发展。在随意建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启发幼儿想象作品像什么,给作品起名字,每一次建构结束时都要展示每名幼儿的作品,这样会增强幼儿自信心,对建构游戏兴趣也更浓了。

幼儿经过了叠高、错位、加长、加宽、围合等基本技能的练习后,这时教师就要通过观察实物、启发引导、师幼互动等方法来发展幼儿建构造型能力。 1、观察实物,促进幼儿获得新技能

在学习围拢的技能时,开始他们会高兴地告诉老师“我拼搭了一个高高的游泳池”。而在评价作品时,当同伴发现自己的游泳池围墙容易倒,便露出为难的表情。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物的方法,帮助幼儿发现事物明显特征。先让孩子充分地观察和操作实物,在熟悉实物结构的基础上,最后建构作品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小班男孩子喜欢玩飞机、枪、汽车等玩具,我们就让幼儿把他们喜

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对实物的造型结构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再引导孩子离开实物发挥想象,进行动手建构,幼儿会乐此不疲拼搭出他们喜欢的物体造型,建构技能在无形中进一步得到提高。 2、师幼互动,提高建构造型能力

由于小班幼儿喜欢模仿、追随老师的年龄特点,所以在建构游戏中教师以同伴者的身份参加到建构游戏中,这样既可以增加幼儿建构兴趣,同时可以观察到幼儿遇到的困难,给予适宜的指导。在一次建构游戏中,睿睿模仿虎虎拼搭大吊车。可他将吊车的臂接得太长,总是往下掉,影响了他的情绪,看他有点不耐烦想哭的样子,我说:为什么吊车的臂总是搭不稳呢?你是试试换一种积木,于是,睿睿将长长的两块砖换成两排6列的板拼接起来,吊车拼搭好了,吊臂没有再掉,他破涕为笑。由于小班幼儿年龄,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教师细心的观察、适时的指导可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三)动态评价,提高组合、创造建构技能

到了小班后期,幼儿经过了长时间的建构游戏活动,手指灵活了,也掌握了基本的建构技能,这时幼儿游戏的坚持性和目的性也增强了。如男孩子喜欢插飞机,手枪、奥特曼、火车、挖土机、大炮等;女孩子喜欢拼搭小动物、小屋和汽车等。此阶段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加以改进,这样能能拼搭出同一种物体的多种样式。如:在幼儿喜欢的飞机作品中,机翼的样式就有多种变化,有平插机翼、有斜插机翼,有的机翼上方插出发炮的装置;有的机身宽、有的机身窄,还有的机身是立体的。这样,坚持将幼儿的建构作品进行展览,教师用语言给予讲评、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会使幼儿获得极大的自信和满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建构欲望,而且还会让幼儿观察到多种建构作品,同伴之间互相学习、模仿、欣赏,感受其多变的造型,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研究结果

1、拥有浓厚兴趣,能自主完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通过近半年的建构活动课题实验,我班的幼儿尤其是男孩子对建构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在建构技能上有了明显的提高,除了教师组织学习的建构作品以外,他们还拼搭出五花八门的作品:有手枪、飞机、超人、怪兽、消防车、宇宙

飞船??。同时,当他们搭建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时,获得了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建构兴趣。。

2、运用多种感官探索,玩出“新玩法”。

在叠、拆、搭等过程中,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在操作过程中理解拼插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初步的立体空间和数理概念,了解不同的几何形状、学习配对、分类等。孩子们每天重复地玩,但并不厌烦,他们总是充满好奇心,以各种不同的角度,发明新玩法。运用想象力对玩具动点“手脚”,比如,房子加四个轮子就变成会行走的房车,超人加上翅膀变成会飞的超人等。

3、幼儿对作品进行自评,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信心。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会请幼儿自评,幼儿要介绍自己的作品和评价同伴的作品,同时,教师会让幼儿说说自己拼搭的是什么、和谁一起拼搭的、拼搭的时候克服了什么困难,既满足了幼儿表现的欲望、增强了信心,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词汇,孩子们会用上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作品,如:花里花俏、东倒西歪、有头无尾等。

4、巧用建构材料,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高。

在活动中,他们通过比较,理解了“高、矮,长、短,宽、窄等概念;知道什么是“对称”。在搭建中遇到材料不足时,教师会提醒孩子可以用什么材料来代替、怎么去代替,也能搭出效果。如两块相同的板叠高就是一块砖,两块两排两列的砖合起来是一块两排撕裂的砖,感知了等量关系。

通过巧用建构材料,孩子学会大胆探索、一物多用,不但提高了搭建水平,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孩子专注力和耐心等方面有了明显变化。

建构活动过程中,由于建构过程复杂,对智力和动作技能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指导,可能会导致幼儿因缺乏操作技巧丧失信心,放弃建构活动或长时间停留在敲敲打打,推来扔去的低水平游戏状态。

因此,教师对幼儿活动进行观察,在了解幼儿建构水平的基础上,明确引导方向,设置渐进性、建设性的问题,自然地进行随机教育,恰到好处地点拨,进行整体指导。

多数幼儿在做事的坚持性和耐心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虎虎、睿睿、

小帅、同同、邦邦、笑笑等在建构活动中能坚持1个小时。又如翔翔、文文、小虎、东东、悠悠等原来坐不住,做事没有坚持性,现在能静下心来拼搭简单的物体,在课堂上能专注的听讲。

6、学会相互接纳、合作,并懂得欣赏别人的作品。

由于小班幼儿还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即使是一起拼搭,他们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各自拼搭,不懂得协商,更不会合作。刚开始,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常常因为一个积木而发生冲突,当彼此间发生争执时,要想使活动能够继续下去,他们必须做出让步,并且协商解决争执,但是小班幼儿之间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冲突,就需要教师引导。通过半年多的时间,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们开始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分享,互相帮助,开始了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六、参考文献:

1、华南师范建构性益智玩具活动课程编写组:《建构性益智玩具活动课程指导书 》,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2、广东宝宝益智玩具股份有限公司教育研究部主编:《邦宝教育》一期 3、王华芬:《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4、王爱芳:《浅谈幼儿园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 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幼儿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a1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