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城市开放空间探究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9 22: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韶关城市开放空间探究

【摘要】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机体,某种意义上说城市也是有生命的。城市开放空间好比人的呼吸系统,吸收城市中的各种废气,引入空间的新鲜空气,特别是成规模的大型山林、公园、花卉苗木基地、河道等绿色生态开放空间是城市中的绿肺,更是能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城市空气。一旦城市中建筑密度过大,开放空间狭小,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人们常说的“热岛效应”、水涝、空气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病的发生。 【关键词】场所文脉理论 自然生态设计理论 城市开放空间

一、场所文脉理论以及自然生态理论

场所文脉分析法是现代城市设计的一项基本方法之一,它主张强化城市设计与现存条件之间的相互匹配,将生态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还有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感知与物质空间分析中的视觉艺术、实空比例等原则结合起来看待。简单来说,就是注重体现历史传统和地方感,以现代社会生活和现代人类为根本出发点,寻求人

与环境有机共存的深层城市设计理论。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在1980年的《场所精神》中阐释了“场所”一词,他指出场所在城市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场所作为城市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城市物质形态与人类活动重叠的产物,是对于城市的主体——人最有意义的空间。由此开始,场所理论第一次将人的心理情感和地域精神被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而文脉的概念在场所理论中被首次提出时,就是“城市赖以生存的、与其本质密切相关的背景”,包括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等。单纯的空间只有和一定的城市文脉相耦合,具有了高于物质层面的文化和精神的属性,才成为“场所”。随着时代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城市的形象可能带来走向趋同的一面,文脉又让我们不时从民族、地域中寻找文化的亮点,在历史环境中注入新的生命,赋予建筑以新的内涵,使新老建筑协调共生,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城市设计就是挖掘整合城

1

市文脉的过程,场所理论将社会文化、城市发展和人对环境的体验以及感知都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条件,注重了城市空间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城市环境改造设计中场所文脉的运用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显性”的场所文脉主要指通过研究城市环境表层物质形态而产生的设计手段处理方法,入队周围区域环境形式与风格的“复制”,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维护,对古典建筑的表征符号及视觉色彩的提炼与重构等。而“隐性”的场所文脉主义是指通过研究城市环境各实体要素和城市环境中潜在隐形规则之间的联系,仅局限于要素本身而谋求的城市环境设计的改造方法。

自1960年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把环境评估带入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必要性,直到今日,自然生态理论在城市设计中依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生态学的概念是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先提出的。他指出:“我们把生态学理解为关于有机体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全部

科学,进一步可以吧全部生存条件考虑在内。”美国著名生态学家麦克哈格首次将生态学运用在城市设计中,认为生态系统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对于某些对人类活动十分敏感的生态环境,必须妥善处理。迈克尔霍夫认为城市环境是城市设计的必要部分,是城市设计的一项基本要素,景观规划设计并不是简单意味着追求一份可塑造的美,在某种意义上寻求的是一种包含人及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在内的,舒适性为特征的多样化空间。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将景观研究推向了“研究人类生存空间与视觉总体的高度”,他主张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过程,理解人,尊重人,规划人的体验,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类文化,提高景观设计的认同感。西蒙兹说:“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则思想。”辛范德赖恩和斯图尔特考恩说:“生态设计仅是有效的适应自然过程并与之统一。”

2

麦克哈格在他著名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也对此进行了证实。新世纪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自然为本”的生态设计,工业设计也应该从“人——机——环境”改为“环境——人——机”。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员,虽然是万物之首,但他和其他生物一样,只是地球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所以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应该注意的。 三.城市开放空间

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放空间概念的出现大约是在1906年的英国。英国伦敦于该年制定《大都市开放空间法》网,对城市开放空间进行管理。1906年修编的《开放空间法》(Open space act)将开放空间定义为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

1/20的用地有建筑物,用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是不被利用。从出现开放空间一词以来,各国的法律或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及范围的揭示层出不穷,这些解释又因为各自的出发点和思考角度不同而大相径庭。塞伯威尼认为城市空间是指“所有的

园林景观、硬质景观、停车场以及城市里的消遣娱乐设施”,日本学者高原荣重则将其定义为公共绿地和私有绿地两部分。亚历山大在模式语言城镇建筑结构中对开放空间定义为“任何使人感到舒适、具有自然的屏靠,并可以看往更广阔空间的地方,均可以称之为开放空间”。而我国的一些

学者认为开放空间“一方面指比较开阔、较少封闭和空间限定要素较少的空间,另一方面指向大众敞开的为多数民众服务的空间。不仅指公园、绿地这些园林景观,而且城市的街道、广场、巷弄、庭院都在其范围内”。

综合世界各国学者对开放空间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以及我国城市发展的历程,因此将城市开放空间定义为城市空间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向市民公众开放,为城市各种公共活动、社

3

会生活服务的空间场所及空间。

城市开放空间不仅可以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而且可以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存有生态学和景观意义的自然景观,维护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性,再者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行使文化、教育、休憩的职能,除此之外,可以改善交通,便利运输,提高城市的防灾功能。 三.韶关开放空间

韶关市是粤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广东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岭南有名重镇,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控扼五岭,韶为交冲,唇齿江湘,咽喉交广”,韶关是广东省的北大门,是岭南通向中原内陆的主要门户,也是粤北山区和粤湘赣三省交界地区的核心城市。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两个县级市。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人口279.14万。显要的地理与历史地位,辉煌的文化成就,给韶关留下了十分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马坝人、石峡文化遗址、南华寺与六祖遗迹、梅关古道、珠玑巷、张九龄遗迹??都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文化辐射力,在岭南甚至整个泛珠三角文化圈内,都具有核心的价值和地位。因此,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以多元、交流、沟通为特性的韶关文物圈,其地位和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而其处于粤湘赣中心地带、泛珠三角腹地的区位优势也更加明显。在这种背景下,韶关市的开放空间设计又会如何呢,接下来主要从四个地点来解读。 1.1、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

芙蓉山位于韶关市武江区南部,东临北江,北接主城区,西部为正在发展中的西联新区,风景区总面积2152.7公顷,最高峰犁头石,海拔324米,山体长约10公里,整体呈马蹄形分布。芙蓉山本是韶关市近郊的一座低山丘陵,

4

植被丰富,是韶关市区面积最大的三座山之一。旧时因为漫山遍野开遍(木)芙蓉花而得名。山腰处建有芙蓉古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末,至今仍香火兴旺。山顶建有观景台,成为市民周末登山郊游的主要景点。石背窝水库在芙蓉山山体环抱之中,风景秀丽。山中有绵延1.4公里的芙蓉仙洞,由石背窝水库连接到山脚下的芙蓉村。由于芙蓉山蕴藏着煤炭资源,山体本身主要为石灰岩,因此芙蓉山

一度作为煤炭开采和采石的对象,景观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以后,情况已经大为好转。目前芙蓉山是韶关市区居民周末休闲、登山的主要场所。

韶关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发布通告,在通告规定的范围内禁止采石采砂,关闭芙蓉山及其周边的矿山和各类采石场。2004年5月14日,韶关市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将皇岗山、芙蓉山、莲花山纳入城市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议案的决议》,逐步将“三山”建成市民休闲和游览观光的好去处。矿山公园园区总面积为21.7平方公里,整体规划为“一横两纵、四区十园”。

公园里有许多独特的景观,不仅有多样的矿物遗迹,丰富的地质遗迹,还有独特的雕塑小品,比如用一些废旧材料做成各种精美的景观,废旧钢材拼成的老虎与少女,竖琴,手风琴,长号等

等,还有废旧轮胎制作的小朋友的游乐场,废旧卡车车外壳经过翘首改造竖立在草坪上引来无数人的围观,大片大片的草地,御龙湖清澈的湖水,隐藏在树影重重中的小路与优美的园林建筑,更有登山路来锻炼体魄,

这里不愧是市民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好去处。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9d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