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大纲经典总结

更新时间:2024-05-08 18: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城市规划原理 第 1 页共 16页

城市规划原理思考题总结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教材第一章)

1、居民点的含义: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形成的定居地点,分为城市型和乡村型。

2、城镇的定义: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现代城镇的定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本质特征: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及职能。 3、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即 农业社会 和工业社会 。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也可以成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4、一般把英国人 瓦特 在 1784 年发明蒸气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5、城镇化的定义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答:定义: 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特征:(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教材第二章)

1、《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句话含义是什么?

答:在营建都城时,都城九里见方,每边开三门。纵横各有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为祖庙,西为社稷。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

2、阐述以下理论的主要思想:田园城市理论、雅典宪章、有机疏散理论。 答:1。田园城市: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其内容是:

(1)希望彻底改良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指出了在工业化背景下,城市所提供的生产生活环境与人们所希望的环境存在着矛盾,大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相互疏远。 (2)认为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

1

城市规划原理 第 2 页共 16页

(3)认为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时,便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

(4)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的原则。 意义是:

(1)提出了发展极限的概念——人口规模受到限制。

(2)提出了有机平衡的原则——城市与乡村结合,城市周围有绿地。 (3)提出了动态管理的观念——土地的合理利用。 (4)是城市规划的开端。

2.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这个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大纲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大纲体现了如下内容:

(1)指出城市和乡村都是构成一定区域的组成要素。

(2)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及功能分区的概念。 (3)保存好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的重要性。

3:。有机疏散理论:1934年伊利尔〃沙里宁《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提出两个著名的理论: (1)“有机分散”理论。 (2)“体形环境设计”理论: A、表现原则B、相互协调原则C、有机秩序原则

2、简述卫星城镇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答:(1)以疏散人口和控制大城市规模为目的的而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同时和大城市保持一定联系的区域。其理论基础是:田园城市 (2)、卫星城镇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卧城”、“半独立城镇”—代表人物沙里宁、荣格 第二代:“基本独立的城镇”—代表人物阿伯克隆比,代表城镇哈罗 第三代:“独立的新城”—代表城镇米尔顿〃凯恩斯

3、简述当代城市规划思想变革的内容。 答:(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单向封闭型:①思维的单向性 ②封闭型

复合发散型:多条思维途径,思维的广度增加。

(2)由最终理想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刚性规划:表现为欲求唯一最佳方案;

弹性规划:表现为规模、时郊期、用地形态上的必要的弹性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指令性的思想方法:中心枢纽的控制作用

2

城市规划原理 第 3 页共 16页

引导性的思想方法:引导性控制作用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教材第四章)

1、城市规划的概念: 答: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局、具体安排、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的安排意志。

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2、永续发展的概念:答: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1)、“需要”的概念,(2)、“限制”的概念

3、和谐城市的概念:答:就是城市在规划未来发展中应当探寻更为美好的城市生活的理想目标。

第四章人口与社会

(教材第七章)

1、城市人口的概念:答:城市人口是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2、自然增长的概念、自然增长率的计算:答: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通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减数与该地城市总人口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表示其增长速度,称为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本年死亡人口)/ 年平均人数】×1000(‰)

3、机械增长的概念、机械增长率的计算:答: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

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机械增长的速度用机械增长率来表示,即一年内城市机械增长的人数与年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

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本年迁出人口)/年平均人数】 ×1000(‰)

4、城市人口预测的几种分法

3

城市规划原理 第 4 页共 16页

答:(1)综合增长率法(2)时间序列法(3)增长曲线法(4)劳动平衡法(5)职工带眷系数法

5、我国的城镇化地区包括 城区 和 镇区

第五章城市规划的类型及编辑内容

(教材第十章)

1、简述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特点。 答:内容:(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2)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工作 (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2、一般城市规划分为 城市发展战略 和 和建设控制引导 两个层面。 3、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20年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 5年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 10—20年 ,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 3—5年 。

4、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和内容。

答:任务: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4

城市规划原理 第 5 页共 16页

(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5、详细规划分为 控制性详细规划 和 修建性详细规划 。 6、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P177

第六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教材内容第十一章)

1、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主要考虑哪些方面?

答:①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 ②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

③在城市规划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宜的城市设施。

④建筑不应连绵成片,应留出适当的防火间隔。

⑤在详规中,对建筑密度的确定,各种疏散避难的通道和场所的安排等,都必须按震时的安全需要来考虑

2、风向频率图:答:风向一般是分为8个或16个方位观测,累计某一时期中各个方位风向的次数,并以各个风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的总次数的百分比值(即风向的频率)来表示,城市累年的风向观测记录和根据记录所绘制的图,即是风向频率图。

逆温层:答:在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地区(尤其在冬天)常因夜晚地面散热冷却比上部空气快,在城市上空出现逆温层结或称逆温层。

热岛效应的概念: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度,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即所谓“热岛效应”。

3、按照部颁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规定,须对城市用地作出适宜性区划,一般将之分为三类: 一类用地 、 二类用地 、 三类用地 。

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4、中国建设部于1990年后制定并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该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计有 10 大类, 46 中类, 73小类。

5、为减少和避免工业对城市的污染,在城市中布置工业用地时应注意哪些

5

城市规划原理 第 6 页共 16页

方面?

答:(1)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 (2)防止废水污染 (3)防止工业废渣污染 (4)防止噪声干扰

(1)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的具体措施

①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在一个地段。

②不要把废气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污染的工厂布置在一起。

③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要综合考虑风向、风速、季节、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④在静风频率高的地区建设城市时,规模不宜过大,布局亦应适当分散。

⑤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按要求隔开一定距离,称为卫生防护带,带内遍植乔木。

6、工业分类,按环境污染可分为 隔离工业 、 严重干扰和污染工业 、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 一般工业 等。

7、绿地形态要素主要有: 点状绿地 、 带状绿地 、 楔形绿地 、 环状绿地。

第七章总体规划

(教材13章)

1、城市总体规划:答: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从本质上说,城市总体规划就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答: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其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

城市职能:答: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城市性质:答: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致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弹性:答:所谓弹性,即是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各组成部分对外界变化的应变能力。

2、简述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答:(一)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

6

城市规划原理 第 7 页共 16页

(1)区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2)区域规划应与总体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区域规划的建设布局方案和计划时序,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部门规划得以贯彻落实。在总体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对区域规划作某些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二)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制定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编制和调整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导城市发展。

(三)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 (2)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3、简述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答:(1)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2)城市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如政策、体制、机制等也必须给予重视。 (3)城市的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4)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是紧密相关的。

4、城市职能是由该城市为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体现的,由 专业化部门 、 职能强度 、职能规模 三个要素组成。

5、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可进一步分为 网络状 、环形放射状 等类型。

6、分散式布局的城市的布局形态最主要的特征是城市空间呈现非集聚的分布形式,包括 组团状 、 带状(线状) 、 星状(指状) 、 卫星状 、 环状 、 多中心 与 组群城市 等多种形态。

7、简述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答:(1)立足区域,讲求整体

(2)节约紧凑,强化结构(3)近远结合,弹性生长(4)保护环境,突出特色 8、总体规划编制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划分为 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 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 和 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 三个阶段。从总体规划内容上可以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及 专项规划 四个组成部分。

7

城市规划原理 第 8 页共 16页

9、市域:答:p292、规划区p292、中心城区p292、城市建成区p292的含义。

10、城市空间管治的“四区”划分、总体规划中的“四线”规定。P296—297

第八章控制性详细规划

(教材14章)

1、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由 城市人民政府 审批,一般分为三步,即:成果审查、上报审批 、成果修改 。

2、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可以分为控制性 指标和 引导性 指标2大类、13小项。

3、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确定通常是以 建筑密度 和 容积率 的确定为核心。

4、用地性质:答:用地性质是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所规定的使用用途,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土地的实际使用用途,二是附属于土地上的建(构)筑物的使用用途。

用地面积;答:用地面积即建设用地面积,是指由城市规划行政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边界线所围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包括原有建设用地面积及新征(占)建设用地面积,不含代征用地面积。 用地面积(Ap)≤征地面积Ag

代征用地面积=征地面积(Ag)-用地面积(Ap)

、建筑密度:答:建筑密度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地块用地面积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之和/用地面积)*100% 建筑限高:答:建筑高度一般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平屋顶)或屋面面层(坡屋顶)的高度。

建筑后退:答:建筑后退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建筑后退主要包括退线距离和退界距离。 建筑间距:答: 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根据间距的主体功能可以分为: (1)日照间距 (2)侧向间距

(3)消防间距 (4)通风间距

(5)生活私密性间距 (6)城市防灾疏散间距

容积率:答:容积率又称楼板面积率,或面积密度,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是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绿地率:答: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面积总和该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8

城市规划原理 第 9 页共 16页

绿地率=(地块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地块面积)*100%

居住人口密度:答:居住人口密度指单位建设用地上容纳的居住人口数,单位为人/hm2。居住人口密度=(地块内的总人数/地块面积)*100% 5、土地使用控制,其具体内容包括 土地使用性质 、 土地使用兼容性 、 用地边界 和 用地面积 等。

6、环境容量控制其控制内容为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人口密度 、 绿地率 等。

7、建筑建造控制的主要内容有 建筑限高、建筑间距 、建筑后退 、沿街建筑高度 及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等。

8、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 3—4 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 2—2.5 km/km2。

9、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 1.5 ;中、小城市不应大于 1.3 。 10、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 1.4 。

11、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 8—12km ;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 40min 的行程。

12、停车场(库)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又可分为社会公共停车场 和建筑物配件停车场。

13、城市公共加油站服务半径 0.9—1.2km ,且以小型为主。 14、城市设计的引导控制在控规指标中应包括“建筑高度”、“建筑体量 ”、“建筑形式和色彩”控制指标。

15、高中规模不宜低于 36 班,居住人口不足时可以为 24 班或 30 班。 24 班高中用地一般为3.0 hm2。

16、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控制指标主要有:千人指标、建筑规模 、用地规模 等。

第九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对城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 是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之一。 (2) 是城市化过程的必备条件。 (3)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1)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2)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3)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所在城市人口与用地

规模。 (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1)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2) 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的走向。

9

城市规划原理 第 10 页共 16页

(3) 是城市面貌的反映。

(4)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更影响到城市的用地布置

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1)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

2)在全市范围内均衡分布,避免过于集中在少数干道上,使交通复杂化和造成突出的单向交通

3)合理的干道间距以及干道网密度

干道网密度: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单位以公里/平方公里(km/km2)表示。 (二)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各从其类,各行其道”的原则 城市道路的三级分划:

1)主干道: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2)次干道: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3)支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m。 按道路的性质、不同的功能划分为: 1)交通性道路 2)生活性道路

交叉口也是城市道路系统中的一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取决于交通方式的组织。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四)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1)道路走向,应有利于城市通风,并避免大风侵袭城市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车辆噪声的影响 3)干道应反映城市面貌

(五)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3、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断面的确定 (一)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

? 城市道路系统一般可以归纳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等几种形式。 ? 城市道路系统可以分为主要道路系统和辅助道路系统。

? 为完善道路系统,通常采取交通分流的办法,即快、慢分流,客、货分

流,过境与市内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 (二)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主要措施如下:

(1)对原有道路作必要的分工,重新分配车流和人流。

(2)利用平行的、路面宽度不足的街道,组织单向行车,提高行车的安全

10

城市规划原理 第 16 页共 16页

居住区级:800—1000米

居住小区级:400—500米 居住组团级:150—200米

16、居住区文化类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 沿街线状布置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形式

17、中小学的规划布置应保证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能就近上学,一般小学的服务半径为500米左右,中学为1000米左右。 18、住区道路分级

(1)第一级 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米 (2)第二级 居住小区级道路 路面宽6—9米 (3)第三级 宅前小路 路面宽不宜小于2,5米 19、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人车交通分行的道路系统(“雷德朋”道路系统) 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 20、住区绿地的指标

住宅组团部少于0.5平米每人,居住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平米每人,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平米每人。对绿地率的要求新村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 21、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1)对土地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之一。 (2)进行方案比较,检验设计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3)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22、城市旧住区更新改造的方式:维修改善、更新、整治、改建。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9b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