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面论英语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 对比学习法

更新时间:2024-07-04 19: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毕 业 论 文

题目: 从思维面论英语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比学习法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ii 1.引言 ....................................................................................................................................... 1 2.对比学习法的地位 .............................................................................................................. 1 3. 对比学习法在理性思维与悟性思维中的体现 ............................................................ 2 3.1形合与意合. ........................................................................................................................ 3

3.2显性与隐性 ........................................................................................................................ 3

3.3综合与分析 .......................................................................................................................... 4 4对比学习在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中的体现 . ............................................................. 5 4. 1 物称与人称 ...................................................................................................................... 5 4. 2 主语与主题...................................................................................................................... 5 4. 3被动与主动 ....................................................................................................................... 6 4.4名词与动词 ........................................................................................................................ 7 5. 从直线思维与曲线思维中体现 ............................................................................................ 8 5.1树状结构与竹竿结构 ...................................................................................................... 8

5.2突显顺序与自然顺序 ....................................................................................................... 9

5.3 抽象与形象 ...................................................................................................................... 9 6.结语 ...................................................................................................................................... 10 注释 ......................................................................................................................................... 11 参考文献................................................................................................................................. 12

摘 要

文章主要通过英汉思维差异在理性与悟性,客体与主体,直线与曲线,三个层次上差异的体现,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探讨了对比学习法在学习英语上的优势,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使英语学习更加有效。

本文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写作目的;第二部分从对比学习法发展历程,和在学习英语中体现的优点两方面初步认识对比学习法的地位;第三部分到第五部分从英汉思维差异理性与悟性,客体与主体,直线与曲线三个层次上体现对比学习法的差异转换;第六部分做出结论,从思维差异面,通过对比学习这一快速渠道,认识英汉思维的不同特点,发现对学习英语认识上的不足,从中掌握一些规律,并积极发挥母语在学习英语时的作用,将会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对比学习法,思维,差异

i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concerns itself with a study of learning way of comparativ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reflections from thinking aspect in five parts .This paper wants to emphasize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this study aims to illustrate, from thinking perspective, the way of comparative learning which is comparatively the best strategy in learning English. There are six part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ts thesis is given in part one. The position of comparative learning, tracing its sources and merits is shown in the second part. And from the third part to five parts, we analyze thei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ree levels: compared Western Rationality to Chinese Wuxing power of understanding, Subject to Object, Western liner mode of thinking to Chinese curved mode of thinking. A conclusion is drawn in part six. This thesis has mad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the way of comparative learning and tried to show the comparative learning that is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earning English form in the hope of helping learner full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between two languages and finally, using good method to learn English.

Key words: comparative learning, thought, differences

ii

从思维面论英语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比学习法

1.引言

提到学习英语,有很多学习者都会想到没有捷径可走,怎么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关学习英语的方法可谓种类繁多,但是可别忘了学习英语的本质是同外界交流和学习的工具,即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通过了解英语与汉语的思维差异,对两种语言进行思维上的对比学习,认识其特点的不同,最大发挥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出现,从而更好的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2. 对比学习法的地位

对比学习法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已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法国著名语言学家梅耶说“比较是建立语言史的唯一方法。”①由于不同地区学习的模式的差异,“对比”介入的不可避免性是外语学习天然决定的。任何一个外语学习者,都是自觉不自觉地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对比学习是引导学习者自觉地去探索外语学习的方法,并有意识的总结学习规律,从而使外语学习由被动模仿转到主动研习的轨道。

对比学习法在当今语言学中已成为专门的学习课程——对比语言学。1941年美国语言学家沃尔沃在他的《语言与逻辑》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这一名称,并作了这样的论述: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classifying the languages of the earth into genetic families each having descent from a single precursor, and in tracing such development through time. The result is calle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现如今定义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兼有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语言理论研究和语言应用领域。国内的英汉对比研究早期的有严复的《英文汉话》,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明确指出“只有对比才能看出各种语言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同时在1947年出版的《中国人学英语》序言中说:“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与汉语的差别。”由此可见,对比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是势在必行的结果。

众所周知,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各自的发展中,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如英语是形合语言,而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讲究的是开门见山,执果索因,汉语则相反。英语有大量的抽象词汇,一个单词往往有好几层意思,汉语却很少,这

1

主要是因为汉语比较注重形象的表达,这跟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有关系。所以要学好英语,最行之有效地方法是了解英语的特点与我们母语的特点,作比较进行对比分析。 这样以来,通过对比学习法,有助于我们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化。英语是在希腊罗马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受逻辑学、数学的影响很大。所以英语注重结构上的完整和表达的科学。有学者称英语是逻辑语言,法制语言就是从这里得来的。而汉语 作为意合语言却没有这么讲究了。例如:我们常说“晒太阳”,明明是我们被太阳晒,这正说明了汉语的意合。 其次,英语对比学习法有助于学习英语中地道的表达方式。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如不进行对比学习往往会造成望文生义。

再者,在英语学习中进行英汉对比有助于翻译技巧的提高。在英语考试中往往会有英汉互译的题目,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我们往往也会遇到需要英汉互译的情况。如何翻译准确,这就要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多注意对比的学习方法。 3.对比学习法在理性思维与悟性思维中的体现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人类思维依赖语言这个工具, 而语言又是思维过程和结果的体现。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规律必然要在语言中反映出来。⑤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 英汉民族思维的差异,可以通过英汉句子的不同结构反映出来。但语言差异决不仅仅是一个表层结构问题,它牵扯到我们文化所衍生的喜闻乐见的表现法,更牵扯到一个民族的历史、哲学观所衍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风格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英语和汉语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发展成熟的语言。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两者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字体系,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语序等方面有各自的特征。虽然SVO结构(主语+谓语+宾语)是英语和汉语的基本结构,但两者之间在句子层面上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法是法治的,中国语法是人治的。” 人们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自然会对这两种语言进行比较然而以往的比较大都集中在语言的表层结构的对比。如一个词、一个短语、一种句型等。其目的在于考察它们的相同之处或差异。 找出英汉句子差异的深层原因。

英语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严密的形式逻辑,及后来14世纪16世纪弥漫于欧洲的理性主义。⑦理性主义强调科学实验,注重形式论证,表现在语言上即是强调形态的外露和结构的完整。因此,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重理性,汉语的哲学背景是儒家、道家和中国佛教。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深受它们的影响。中国人的所作所为似乎都不想让人马上知道,而要让人想

2

一想后才悟出来。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学生若不是不懂想懂,便不去开导他;若不是想说而说不出,便不去启发他;教给他方形的一个角,他还不能推知其它角,就不重复教他。这里强调的就是“悟性教育”这种民族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其影响是普遍而深刻的。英语思维的理性化与汉语思维的悟性化在句子结构中的差异有以下表现形式。

3.1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都是组织语篇的手段,形合指词语和句子是通过语言形态变化和语言形式手段连接来表示结构关系和表达思想的。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关系和语境的存在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英语是形态语言,主要依靠各种有形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结构的完整性,并使用表现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如and ,but ,so , etc.)、关系词(如what ,who ,how, etc .)、介词(如of ,with ,to ,on ,etc .)等,特别强调句子成分之间的从属、修饰、平行、对比等关系。而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多用意合手段,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体现,注重运用词义达到连贯。汉语的文字结构没有形态变化的条件,没有关系词,句子成分之间的辅助词要少得多。主要靠实词的本身意义和语序连接起来,因而语言直接与意义挂钩。在学习英语时,要注意到这些与汉语不同的地方,汉语没有这些词也是能够表达清晰的。 例如:

? 们完全有决心,有能力最终解决台湾问题。

We have the determin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the issue on Taiwan.(增加连词) ? 己知彼,百战不殆。

You can fight a hundred battles without defeat if you know the enemy as well as yourself.(增加代词、连词)

显然,英语句子中的下划线部分不能省去,因为英语表达的语意不是按自然语序排列的,它只能靠连词等来表示各种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汉语则可以通过语义的自然关系来表达。

3.2显性与隐性

英语是显性语法体系,富于形态曲折变化。其中,动词的时态和体态通过严谨的语法手段体现。一般来说,英语中有现在、过去、将来三种时态,动词有一般、进行、完成三种体态。时态、体态相互交织构成了十六个时态。而汉语的时态体态仅由“着”“了”“过”几个虚词和表示时间的名词、副词等词汇手段体现,属隐性时体。如:

3

?Whatever happens, I was , am , will always be your friend. 无论发生什么,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你的朋友。 ?Did you have breakfast? 早饭吃了吗?

?遍又一遍地给孩子讲着故事,讲着讲着孩子就睡着了。 The kids fell asleep as he was telling the story over and over again.

3.3综合与分析

由于受儒家、道家学说和阴阳、五行、八卦的影响,汉语民族逐步形成了综合型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把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当作个有机整体,从整体上考察彼此之间的联系,注重关联与辩证的统一性。它不以作为认识对象和认识目的,而是强调主客体的统一,并力争实现完美和谐的整体美。具体表现在语言上,是不强调形式结构,句子松散,没有固定的主谓框架,没有词性变化,主要依靠词汇手段来表情达意,叙述全面周到,突出整体综合结而构。各类词以动词为中心,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连续铺叙、逐步推进,犹如滔滔江水,形成线性结构。

而英语民族由于受到与科学紧密联系的西方哲学的影响,逐渐形成分析型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把主体和客体分离、对立、并分别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注重内在的差别,进行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强调从事物的本质去把握现象。具体表现在语言上,是不求整体结构的完整,只求结构的严谨性。正因如此,一些长而复杂的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时,就变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如果把这个句子译成“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 就会觉得定语太长,不符合汉语习惯。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在以上两个例子里,英语句子只有一个主谓结构,译成汉语后,成为多个主谓结构。特别是例?,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

4

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译成中文后,“产生了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4.对比学习在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中的体现

英汉思维的另一重大区别是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 西方人重视理性分析,重视客体意识,思维的目标往往指向外界,探求外部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执着于客体的物与主体的我之间的距离, 认为只有离开了距离,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冷静的描述和剖析。语言表现多以无生命名词为主语, 体现了较强的客体意识。而中国儒家,道家和佛教的特点是参与意识,主张参与就必然强调主体意识,以“人”为中心, “人法自然”,达到“天人合一”、“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 汉语中多以“人”作主语。 这一区别在两种语言上表现如下:

4.1物称与人称

在英语里,有生命名词和无生命名词都可以作动作句的主语,但有多用无生命名词作主语的倾向;而汉语习惯用表示人或表示生命的物体名词作句子的主语,认为只有人才能作出有意识的动作或具备有意识的行为。因此两种语言互译时,主语要进行相应的转换、否则对应的汉语会显得生硬、晦涩或不地道。例:

(8)Astonishment, apprehension, and even horror oppressed her.

她感到震惊,心情忧郁,甚至惊恐不安。(不说“震惊,心情忧郁,甚至惊恐压住了她。”)

(9)Something inside me seemed to stop at once.

我顿时呆住了。(不说“我内心的某个东西似乎要立即停止”)

(10)例如在《Pride and Prejudice》中: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若翻译成中文,主语就要说成人们公认为了,所以在表达英语是,就不应该按照汉语思维来组织句子,通过对比要领会到英语思维的巧妙之处,并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物做主语的意识,这样表达出来的句子会更加地道。

4.2主语与主题

在句子结构上,英语恪守主谓机制。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祈使句除外)。作为重主语的语言,有时为了句子结构的平衡,英语常用“it”作为形式主语,以满足主语必须出现的要求,从意义上表达一种冷静客观的叙述。而在汉语中,人们通过分析和统计,发现主

5

谓结构句型只占50%左右,另外50%是一种主题结构,即主题+述题机制,但主题往往并非是句子的主语。英语重主语与汉语重主题的区别在于:在前者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结构的基本单位;而在后者里,主题和述题是句子结构的基本单位。汉语里的主题是说话人想要说明的对象,总是放在句子的开头,述题部分位于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评论、说明、解释或质疑。所以,英语转化相应的汉语主要是确定主题,从而体现汉语“主题+述题”的语言特色;汉语转化相应的英语的关键是确定主谓,再把别的成份通过合适的方式一件件装配上去。例:

(11)学校里 正在上课。 (主题) (述题)

Classes are going on in the school. (主语) (状语) (12)夏天 很难储藏食品。 (主题) (述题)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preserve food in summer. (形式主语) (主语) (状语) (13)这碗饭 (她)吃了三小时。 (主题) (述题)

It took her three hours to finish this bowl of rice. (形式主语) (真正主语)

这是三个典型的汉语例句。“学校里”“夏天”和“这晚饭”,从逻辑上讲都不可能是句子的主语,而是话语的主题。但对应成相应的英语后,它们则变成了其他成分。

4.3被动与主动

英语文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以来西方文化中注重科学和理性的学术传统,在学术性语篇中特别强调客观性,所以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以回避直陈动作的执行者可能引起的主观性。与此相反,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为汉语的思维习惯强调人的主体意识,主动句表现出来的动作和行为必然是由人完成的。若无法说出确定的人称,也要把泛称,如“人们”“大家”等放在主语的位置上。因此,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要想表达好,学习者最好把主动变成英语被动的形式。

6

11

先看一组常用被动句型的汉译:

It is said that… 据说… It is believed that… 据认为… It is reported that… 据报道… It is estimated that… 据估计…

这些常用被动句型属于习惯表达法,在科技英语中出现频率很高,我们不仅要熟悉这些固定的句型,同时要认识到许多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从习惯上来讲要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例: (14)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y no means be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 ,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re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

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这些思维活动相比,这些思维活动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对应汉语时都变成了主动表达形式。 有时候英语被动句译成被动和主动都可以。例: (15)It must have been taken away by him.

一定是被他拿走了。

(16)You will be drown if you are not careful.

若是不小心你就会被淹死。 4.4名词与动词

G.O Curme在Syntax一书中指出:“英语中现有一种明显的倾向,人们往往用名词而不用动词来表达谓语部分的内容。”英语从综合型向分析型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动词的使用要受到形态变化的束缚,必然更多地借助于名词。许多名词是由动词派生或转化来的,如:realize—realization;free—freedom;construct—construction,etc.,它们可以表达动词的意义,而不受形态变化的限制,使用较之动词方便。更重要的是名词使句式简洁,避免了因使用动词而不得不把人牵扯进来,从而使句子更加含蓄、客观、抽象。与英语相比,汉语注重使用动词,汉语的动词十分发达,且没有形态变化,使用起来灵活、方便。例: (17)He is a good eater and good sleeper.

他既能吃,又能睡。

(18)The capture of Saddam Hussein dose not mean the end of conflict in Iraq.

捕获萨达姆·侯赛因并不意味着在伊拉克的冲突会就此结束。

7

13

12

以上句子可以看出,英语原文里的划线部分都是名词,句子结构严谨,有韵律感。在汉译时,若用相应的名词表达,就会显得不地道。而将英语名词转换成动词后,译文顺畅自然,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所以英语学习者最好灵活掌握动静的转化,善用英语中的名词,表达出英语的特点。

5.从直线思维与曲线思维中体现

在思维方式上,西方文化如同直线切划,细分明析,注重抽象推理;中国文化犹如圆环内封,综观合察,寻求顿悟。英语直线思维的特点是直截与抽象。说话写文章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要点放在句首,次要成分逐一补上。抽象性表现为大量使用抽象名词。有学者认为英语表达抽象化的原因是英语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因此大大方便了抽象表达法的使用。而汉语曲线思维的特点是整体性和直观性整体性指人们习惯于把事物作为封闭的整体来观察和认识,说话写文章习惯于从外部环境的描述开始,最后才点出信息中心。直观性是指人们基于有限的事实,凭借已有的事实和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所作出的洞察、识别、理解和整体性判断的思维过程。如气功、中医号脉,烹饪技巧等都是几千年来世代积累的直感体验的产物,没有精确的定量和逻辑推理,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静思顿悟。两种思维差异的语言表现形式如下:

5.1树状结构与竹竿结构

直线思维的特点使得英语句子结构以形统神,先树起主干,即主语谓语结构或主句,然后用各种关系词、介词、分词等把其它附加成分,从句往这根主干上叠加,犹如一棵枝叶横生的大树。所以,英语句子可以很长,主从结构较多。而曲线思维使汉语句子以神统形,并列句居多,且只允许有限的前置修饰语,犹如一根竹竿,一节一节地展开及延伸。例: (19)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血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可以告慰无数的革命先烈和前辈。

Now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resumed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it has wiped out the century —old humili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 consolation to numerous revolutionary martyrs and veterans.

(20)我们的国家大,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农业要搞上去,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Agriculture advance in so vast a country, with suc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backward economy as in China, requires above all a series of correct policies which motivate the farmer to

8

14

work hard and self-reliantly.

以上两个例句的共同点是汉语的并列竹竿句英译后都变为了主从树型句。例19英语使用了状语从句、主句和同位语。例20中,把“我们的国家大,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农业要搞上去”处理成短语,表示背景。“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是主要信息,译为主句,最后用定语从句表示结果。在学习英汉互译时,特别翻译长句时,通过对比学习,搞清楚句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修饰关系,调整句型后才能译得比较地道和通顺。

5.2突显顺序与自然顺序

在表达逻辑思维时,英语的信息排列呈突显顺序,即重心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或结论等放在句首,开门见山,事实或描写等较长的词语及成分均后移至句末,形成头小尾大的格局;而汉语是自然语序,即信息的安排基本反映了思维的过程,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重心在后,叙事是按时间发生的顺序,说理时先把外围环境交代清楚,然后道出话语的信息中心。这样安排的结果是,单句的状语部分长,主谓部分短;主语部分长,谓语部分短;修饰成分长,中心词语短;形成头大尾小的格局。例: (21)I am very glad to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after so many years of isolation.

经过许多年来和外界的隔阂,现在收到了你的来信,我感到非常高兴。

(22)There was litter hope of continuing my inquires after dark to any useful purpose in a

neighborhood that was strange to me.

这一带我不熟悉,天黑以后继续进行调查,取得结果的希望不大。

以上例子对比表明,在学习英译汉时,如果一个长句包含多个动作,就必须把原句中发生的行为动作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重新组织,即先发生的事情先说,后发生的事情后说,以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反之,在汉译英时,必须首先抓住句子的主干框架,根据句子结构的需要,充实句子的各要素。

5.3抽象与形象

抽象表达法在英语里非常普遍,尤其在科技、法律、报刊及商业文体中非常突出。这使得英语有一种“虚”“泛”“暗”“曲”“隐”的魅力。而汉语起源于象形文字文字,的图形表示某种意义。引起意义上的联想,象形文字的运用发展了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汉语习惯用具体、形象的词语表达“虚”的概念,如“画饼充饥”,给人一种“实”“直”“显”“形”“象”的感觉。这一差别在英汉对比中十分明显。先看一组例子: Ardent loyalty 赤胆忠心

9

15

Total exhaustion 筋疲力尽 Careful consideration 深思熟虑 Perfect harmony 水乳交融 Feed on fancies 画饼充饥 With great eagerness 如饥似渴

显而易见,汉语运用四字成语,使原作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种“化虚为实”的方法往往可以通行文,添文采,增加译文的可读性;英语中,“化实为虚”的方法则常常可以化症结、消梗滞,提高转换的可译性。其他例句: (23)He was described as impressed by Deng’s flexibility.

据说他对邓的灵活态度印象很深。(用范畴词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24)No country should claim infallibility.

任何国家都不应自称一贯正确。(用具体词语解释抽象词义) (25)He waited for her arrival with a frenzied agitation.

他等着她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用形象词语使抽象意义具体化)

把抽象的意思具体化或相反其实是一种深层的理解和有效的表达。由此通过对比可知,英语主要难在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上,汉语转化成英语主要难在把长句变短句和表达的具体形象上。

6.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母语思维的影响,表达出的句子往往是套用母语的模式,这往往又是不容易纠正的。而英语学习者通过对比学习英汉语各自的特点,掌握一些规律,在英语学习中,使其对思维和语言的互依关系,英汉思维差异及对英语有最基本的认识,从而在英语学习时变盲目为清醒,最大程度上避免中式英语的表达,进而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

崔淑慧,《语言学家专家访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3

②③

16

林大津,《论英汉比较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2,54 同②,56 ④

同②,56 ⑤

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上海: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2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59

10

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356-380

⑧⑨

同⑦,356-380 傅敬民,吕鸿雁,《当代高级英汉互译》,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195-196 ⑩

周轶昊,论英汉思维差异,《新东方英语(强化版)》第7期,2010,45-47

11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22 ○

12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323

13左飚,《 环性与线性:中西文化特性比较 》,上海:上海外教育出版社,2002,294 ○

14傅敬民,吕鸿雁,○《当代高级英汉互译》,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137 15同○14,256 ○

16连淑能,《英语的“抽象”与汉语的“具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22 ○

11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2001.《英汉写作对比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 崔淑慧.2003.《语言学家专家访谈》. 北京:商务印书馆

3. 傅敬民,吕鸿雁. 2004.《当代高级英汉互译》.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4. 林大津. 2002. 《论英汉比较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5. 连淑能. 2002.《论中西思维方式》.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 连淑能.1996.《英语的“抽象”与汉语的“具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 潘文国. 1997.《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8. 束定芳.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上海: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邵志洪. 2005.《汉英对比翻译导论》.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0. 左飚.2002.《 环性与线性:中西文化特性比较》. 上海:上海外教育出版社 11. 周轶昊. 2010. 论英汉思维差异.《新东方英语(强化版)》第7期,45-47 12. 章振邦. 1997.《新编英语语法》.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3. 周志培. 2004.《汉语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8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