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业

更新时间:2023-05-18 17: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业

第一章

1、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2、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一、联系: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企业经营中从原料起点至消费者终端的所有商业环节。供应链管理是随着物流管理的发展而提出和逐步获得完善的。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部分。

二、区别:

⑴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

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等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机体; ⑵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

⑶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核心竞争能力)上,

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合适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把企业中非核心业务交给合作企业来完成;

⑷供应链管理是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企业模型,因此,它可以利用信息共享(透

明性)、服务支持(协作性)、并行工程(同步性)、群体决策(急智性)、柔性与敏捷性等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企业的流程再造;

⑸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具有自己的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

还有自己的理论模型、设计原则以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⑹两者的目标不一致。

3、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何在?

答: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物料管理和控制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物流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过程。

⑵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各企业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很少考虑其他企业和最终用户的利益和要求;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遵循的原则是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即供应链中所参与者的首要目标是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最小,效益最高,共同以使最终消费者满意为己任,这是所有参与者制定决策的首要标准。

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通常是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可能是生产制造企业,也可能是大型零售企业)处于支配性地位,而其他企业则处于从属地位,它们的生产、采购、销售等决策的制定都是被动的,因此它们与那个支配企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提倡供应链所有参与者的地位平等,虽然通常也存在一个核心企业,但它更多的是帮助其他节点企业,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合作与互助的关系,而非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⑷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都是独立运作的,体现得更多的是竞争。

⑸供应链管理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各个部门,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体——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4、简述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兴起。

答:近年来,现代物流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界、理论界广泛关注及探索的课题。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兴起,使得社会各界对物流的认识在观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观念认为:“仓储+运输”或者“配送就是物流”,今天,人们已逐渐意识到,现代物流供应链系统内涵实质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系统集成各方社会资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市场运营效率,增强市场应变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物流作为新兴产业群在我国已迅速崛起,而围绕这一庞大产业群体和支持体系必将设计到社会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作为需求方的各类成品制造业,零部件供应商,分销/批发企业、零售行业、物流服务方的第三方物流、物流咨询业、物流基础设施供应商,提供物流软件和解决方案的专业公司,以及运作监

管方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物流支持体系。如何更好将现代物流这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体系交互到各个不同关系体中,使得各方在观念上取得共“识”,利益分配上达到共“赢”,则必须建立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观念,才有可能使现代物流业取得健康、有序的告诉发展。

早期阶段的各种物流功能相对孤立,无物流中心,不能有效控制物流链中的各个环节,物流服务企业与需求方不能有效地集合为“有机的整体系统”,相互间无法达到“共识”与“共赢”,物流商侧重于价格竞争,或提供标准服务等基本物流服务功能,缺乏外部整合继承系统。因此,物流供应链处在低效率和松散状态下运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到企业制造、管理营销和信息处理传输中,从而对物流业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企业现代化物流管理带来了现实的效益和效率。从早期的MRP系统到MRPⅡ系统。JIT发展到今天全球流行的ERP系统充分发展了物流的演绎历程。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如IBM、DELL、GE、HP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事件中均取得卓越的成就。

今天,当代物流供应链管理蕴含了新的理念和思想,各环节的主动性体现在参与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市场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预测、采购计划到生产制造,与企业生产经营联动共同发挥作用。物流管理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此带动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与运转,适时快捷、低成本提供市场需求和产品服务,从而构筑起企业的竞争优势。

5、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何种关系?

答:物流管理的目标:⑴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这里的客户不仅指物品的需求方,还包括物流服务的接受方,即物流业务的委托方。客户满意是一个综合指标,具体包括效率、质量、速度、成本、安全等等;⑵现代物流管理以整体最优为目的,这里的整体最优表现为对运输、储存、装卸、库存、配送、信息等基本功能要素实施优化管理,处理好物流各要素之间的“二律背反”关系,在保证物流系统效率与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⑶现代物流管理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即在确保整体最优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环保、公害、交通等因素,积极发展符合21世纪发展潮流的绿色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从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例如从采购、物料管理、生产、配送、营销到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的或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把物流与库存

成本降到最小。

二者的关系:①物流管理是指通过五路管理组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协调工作的总结。物流管理是对物流的计划——实施——评价反复进的。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鬼话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②两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从管理对象上观察,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活动与物流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活动。但是物流管理的内容是不可以随意无原则扩大的,否则物流管理的学科特征便荡然无存了。而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要庞大得多,供应链管理既包括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的管理,也包括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但与其他的组成部分显然存在很大不同,即它的独立性很强;③从管理手段上观察,供应链管理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的信息管理,这是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运作方式。物流,即物质资料的空间位移,具体的运输、储存、装卸、配送等各种活动是不可能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来完成的,物流在非Internet/Intranet技术条件下,也一样运行;④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不分内容存在重合性,管理目标为为客户服务存在一致性。

6、实施供应链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七条,具体包括:⑴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⑵设计企业的后勤网络;⑶倾听市场的需求信息;⑷时间延迟;⑸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⑹在整个供应链领域建立信息系统;⑺建立绩效考核准则。

7、学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意义何在?

答: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利润的源泉;⑵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供应链的竞争,学习物理与供应链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⑶提高知识素养和管理水平;⑷是与时俱进和社会竞争的要求。

第二章

1、什么是物流系统,它与物流有何区别?

答:物流系统:指在供应链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物流功能,随着采购、生产、销售活动而发生,并使物的流通效率提高的系统。这种系统大致由作业系统和信

息系统组成。

物流: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下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从物流的概念可以看出,物流既包括生产过程的物流活动,又包括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活动。所以.物流系统的范围是很广阔的,它始于生产企业的原材料购进.经过生产过程形成可供销售的半成品、成品.并运送至成品库,经过包装后分送到各流通中心.再转销给消费者,或从成品库直接运送给消费者,止于生活消费或生产消费。可见.物流系统的范围横跨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领域。

2、物流系统由哪些要素构成,其特征有哪些?

答:物流系统是由人,财,物、设备、信息和任务目标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的组成要寨一般包括一般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和物质基础要素四个方面。

I)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主要是指人、财、物方面。

人是物流的主要因素.是物流系统的主体。人是保证物流得以顺利进行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最关键的因素.提高人的素质。是建立一个合理化的物流系统并使之有效运转的根本.为此需要合理确定物流从业人员的选拔和录用,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财是物流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资金。物流运作的过程.实际也是资金运动过程,同时物流服务本身也需要以货币为媒介。物流系统建设是资本投入的大领域,离开了资金这一要素,物流不可能实现。

物是物流中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能源、动力等物质条件.包括物流系统的劳动对象。没有物。物流系统便成为无本之木。

一般要素对物流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构成物流系统的“输入”。

2)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连接在一起,便成了物流的总功能。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目标。

一般认为.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主要有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住现代物流规划理论与实战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七个方面。上述七项功能要素中.运输及保管功能在物流系统中处于主要功能要素地位。

3)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是指建立物流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支撑手段.主要包

⑴体制、制度这是物流系统的重要保障.它决定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管理方式.有了这个支撑条件.才能确立物流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⑵法律、规章 物流系统的运行.不可避免会涉及企业或人的权益问题。法律、规章一方面限制和规范物流系统的活动,使之与更大系统协调;另一方面是给予保障.合同的执行、权益的划分、责任的确定都需要靠法律、规章维系。

⑶行政、命令物流系统关系国家经济命脉.所以,行政、命令等手段也常常是支持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要素。

⑷标准化系统标准化保证物流环节协调运行.是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在技术上实现连接的重要支撑条件。

4)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主要是指物流系统建立和运行所需要的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段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决定性意义。物质基础要素主要有:

⑴物流设施是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流条件。包括物流场站、货场、物流中心、仓库、公路、铁路、港口等。

⑵物流装备主要包括货架、搬运及输送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等。

⑶物流工具包括包装工具、维护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

⑷信息技术及网络是掌握和传递物流信息的手段.根据所需信息水平的不同,包括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⑸组织及管理是物流网络的“软件”。起着连接、调运、运筹、协调,指挥各要素的作用,保障物流系统目标的实现.

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

⑴物流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研究问题时,必须把人和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以考察和分析.并始终把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放在首位。

⑵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大跨度系统决定物流系统管理难度较大.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较高。

⑶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物流系统可分解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子系统的多少和层次的阶数随着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和研究的深人而不断扩大。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时问和空间上及资源利用方面的联系,并在总体目标、费用及运行结果等方面相互联系。

⑷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具有满足社会需要、适应环境能力的动态系统.受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广泛制约。为适应经常变化的社会环境,必须对物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经常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要求物流系统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改变性。

⑸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物流系统的运行对象--物,品种繁多,数量庞大;物流经营网点极广.从事物流活动的人员队伍很魔大,整个物流活动占用着大量的流动资金。这些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组织和台理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物流活动始终贯穿着大量的物流信息.如何把信息收集全面.处理好.并使之指导物流活动.也是非常复杂的事情。物流系统边界广闼.范围横跨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亦给物流系统的组织带来很大的困难。

⑹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物流系统的总目标是实现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系统要素问往往相互矛盾,存在非常强的“交替损益”或。效益背反”现象,处理不慎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要使物流系统的诸方面满足人们的要求,需建立多目标函数.并在多目标中求得物流的最佳效果。

3、物流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物流系统分析?

答:物流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比较各种拟定方案的功能、费用、效益和可靠习惯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向决策者提供可做出正确决策的资料和信息。所以,物流系统分析实际上就是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来分析和确定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

根据系统分析的基本含义,物流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有系统目标、系统结构、替代方案、费用和效益、系统模型、系统优化、系统的评价基准及评价等。

4、物流系统建模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物流系统建模?

答:目的就是通过模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模型认识和掌握系统规律和特征

建立模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⑴弄清问题,掌握真实情况、⑵收集资料、⑶确定因素之间的关系、⑷构造模型、⑸求解模型、⑹检验模型的正确性

5、为何进行物流系统评价,如何进行物流系统评价?

答:在对物流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方案之后要对这些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优劣,以便于选择最优方案付诸实施,为确保项目经济可行的达到预期效果,不仅在物流系统方案选择时需要评价,而且在实施之前也需要评价,以便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物流系统评价一般按照以下步骤展开:⑴明确评价目的和内容、⑵确定评价因素、⑶确定评价指标体系、⑷制定评价准则、⑸确定评价方法、⑹单项评价、⑺综合评价

第三章

1、物流环节包括哪些?

答: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援活动,基本活动包括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支援活动则有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物流环节。

2、为什么说运输环节是物流过程的关键?

答:运输是物流各环节中最重要地部分,是物流地关键,运输地任务是对物品进行较长距离地空间移动,物流部门通过运输解决商品在生产地和需求地点之间地距离问题,从而创造其空间效益,实现使用价值,没有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生产就失去了意义。

3、如何理解流通加工环节的性质和定位?

答:性质:流通加工是物流过程中不可缺少地一个环节,它是流通过程中辅助性地加工活动,它是为了弥补生产过程加工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求,是物流过程地一个组成部分;

定位: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中的延续,也是流通领域在职能方面的扩充,它多发生在保管环节前后,可以完善运输、保管、装卸等活动对象地使用价值,增加其附加价值,满足用户多样化地需求,同时也提升了物流活

动本身的价值。

4、说明物流过程的合理化与物流各环节的合理化的关系?

答: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它是对物流设备配臵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所以只有物流各环节的子系统能够实现合理化,才能真正达到物流过程的合理化,各环节的合理化是物流过程合理化的前提与基础。

5、什么叫配送?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运输有什么区别?

答: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工作,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与传统意义上的运输存在区别。所有物品的移动都是运输,而配送则专指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因此,可以说运输是指整体,配送则是指整体中的一部分,而且配送的侧重点在于一个“配”字,它的主要主义也体现在“配”字上,“送”只是为最终实现资源配臵的“配”而服务的。

6、配送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形成:配送中心地出现是物流系统化和大规模化的必然结果,为了满足用户在货物处理的内容上、时间上以及服务水平上不断提高的要求,运输上必须引进先进的分拣设施和配送设备,用以建立正确、迅速、安全、廉价的作业体制。因此,企业都纷纷建造起正式的配送中心,用以提高物流效率,进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发展:配送中心是物流领域中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之后产生地。在新型配送中心未出现前,配送中心承担了某些转运地职能以后一部分这类中心向纯粹地转运站发展以衔接不同的运输方式和不同规模地运输,另一部分则是增强了“送”的职能,而后向更高级的“配”地方向发展。

7、配送中心的功能是什么?

答:配送中心是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从事与商品流通有关地各种经济活动的企业,也是一种多功能、集约化地物流节点,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地交汇点,是现代配送活动地聚集地和策源地,配送中心是集多种流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流通中心,承担着商品地进货、库存、分拣、加工、运输、送货、信息处理等作业,其功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仓储和运输的范围。

8、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是怎样的?

答:备货、储存(储备、暂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配送运输。

9、什么事业务流程再造?

答: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化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自工业革命以来,按照分工原则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

10、物流管理中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答: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Dramatic)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环境。这就也是物流管理中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主要原因。

11、你认为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什么因素最重要,为什么?

答:业务流程再造关注的要点是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是一切“再造”工作开展的核心。流程就是工作的做法或工作的结构或事物发展的逻辑状况,它包含了事情的始末和事情发展变化的经过,可以说企业就是依赖各式各样的流程而运作的,因此,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个系统的互动过程,是以客户满意为基点,及时响应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密切联系,协调统一,对组织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改造的创造性变革。

12、如何结合企业的IT技术能力帮助企业开展业务流程再造?

答:分析企业可采用的IT技术和候选流程,然后把IT技术和流程作业紧密相连。通过把流程按组成作业的性质、处理的对象 、涉及范围、结构特性进行分类,同时简单地描述每一类流程的需求,利用这种技术就能够确定满足这些需求地IT能力。有效的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流程再造。

13、为什么一个企业要建立物流组织?

答:建立物流组织之后,物流部门将所有的原材料、元件、配件以及产成品的运输、装卸、仓储、库存控制、包装、配送都能物流运作进行战略性管理,这一方面使企业在整体上获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为实现物流一体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4、功能集合的变化过程有哪些?为什么它是重要的?

答:阶段1的集合点是物料管理,即物料需求计划、采购、仓储等,从属生产部门,阶段2是由负责配送部门的经理直接参与公司决策,阶段3是物流部门将所有的原材料、元件、配件以及产成品的运输、装卸、仓储、库存控制、包装、配送等物流运作进行战略性管理。

物流的组织责任遍布整个企业各个部门,如果没有完整合理的功能集合导致物流工作缺乏跨职能的协调,信息扭曲,权责不清。

15、如果一家企业处于其物流组织发展的第2阶段,它如何才能向第3阶段发 展?

答:将企业所有的物流功能集中在物流部的管辖之下,物流经理与负责财务、生产、营销的经理们作为总经理的直接下属系统作战,同时又独立开展工作的空间、物流部门将所有的原材料、元件、配件以及产成品的运输、装卸、仓储、库存控制、包装、配送等物流运作进行战略性管理。

16、一家生产性企业与一家服务性企业的物流组织机构应管理哪些活动(如采 购命运数,库存管理)?它们之间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

答:企业采取何种物流组织结构,除了企业对物流活动的重视程度,即其组织结构发展的阶段因素外,还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特点、以及物流成本产生的环节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在行业上则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下面就分析物流组织结构的行业特点。

1)生产性企业:

⑴采掘业企业生产基本原材料,主要供应其他行业生产。其物流活动主要涉及确保生产中所需的各种材料,如资产设备和辅助材料,采购和运输是其物流活动的首要内容。采掘业企业输出的产品一般品种少、价值低、并适用大批量运输。物流管理考虑的主要因素仅限于运输方式与路线的选择、设备的充分利用等,因此这类企业一般不会有独立的物流部门。

⑵制造业企业的主要活动是多处采购原材料、零部件,再组合加工成为具有更高价值的商品。其物流活动从供给和需求角度看都涉及许多物流活动,因此一般来说应设臵物料管理和物资配送的独立性较强的物流部门。

2)服务性企业

⑴服务行业则将有形的输入转化为无形的服务产出,并且这些采购来的输

入品一般要被完全消耗。因此服务业企业主要关注自身的供方物流活动,采购和库存管理最为重要。由于很多时候要求供应商按运到价格供货,因此运输管理并非其考虑内容,较高的物流成本多发生在供货方。对于服务业企业物流管理组织主要涉及物料管理。

⑵销售行业企业主要是为了再销售而进行采购。从地理区域来说,采购面大而销售面相对较小;对同一产品来说,一次采购量大而一次销售量相对较小。物流活动包括采购、向内运输、库存控制、仓储、货物分拣和运输等诸多环节。这时物流管理的组织机构就非常重要并涉及物料管理和物资配送两个方面,但可能对物资配送更为侧重。

第四章

1、什么是物流系统控制?

答:物流系统控制就是通过对物流的运行系统进行控制管理,以期达到希望获得运行绩效。在这个问题中的关键概念是:系统、控制、物流、目标。对于物流系统运行过程来说,其管理控制手段可以分为3类: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过程控制。

2、如何分析物流系统?从哪些角度来进行讨论?

答:在分析一个企业的物流系统成本时,要有总成本的概念。在具体的成本控制工作中,要根据企业业务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成本最小化策略。在企业物流业务的外包决策中,应该基于战略思路,来选择总成本最小的决策。人们往往注意比较明显的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而对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往往容易忽视。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套路物流系统成本管理的时候,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分析总的物流费用成本。

3、物流系统成本管理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成本管理是物流系统控制中的重要管理环节,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物流系统运行的绩效和整个企业的运行成本,并最终与企业的竞争能力直接相关。对于一些实物运输量较大的企业,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与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有关,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价格竞争优势的强势。总成本分析:在分析一个企业的物流系统成本时,要有总成本的概念。在具体的成本控制工作中,要根据企业业务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成本最小化策略。成本最小化策略:运输

节约与运输成本最小化;库存成不最小化;总成本最小;服务与成本。外购的决策:就是将本来由自己进行的物流活动交给外部企业来进行,物流系统成本控制与是否外购的决策直接相关。考虑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战略因素;成本收益分析。

4、运输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物流系统管理中,主要通过什么手段来降低运输成本?

答:基本原理:规模经济原理和距离经济原理通过正确的运输决策可以提高运输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包括:①运输分析决策:规划路线和计划运输设备的适用时间,从而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使车辆和人员的适用效率最高。按其影响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②运输分析技术:路线和时间的分析计划是运输分析的重要问题。可以分为试错方法、精确方法、迭代方法和组合方法。③运输分析数据:包括道路网络数据、运输需求数据和运输能力数据。

5、仓库的部署与物流成本的关系如何?

答:在物流系统中提前部署库存可以改进服务响应时间。随着仓库部署的增加,总库存成本会上升,但同时由于仓库网络的部署使得单个仓库的临时库存储备要求降低,从而使总成本的生速降低。

6、物流质量包括哪些方面?

答:物流质量包括物流对象、物流手段、物流方法、物流过程的质量,物流管理的质量管理指标,可以分为总体质量指标、存储质量指标和运输质量指标。

7、确定型存储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答:确定型存储模型就是假设货物需求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是已知的相对确定的值。实际上当我们所面临的货物需求问题的参数波动性不大时,一般可以适用确定型存储模型。有经济订货量(EOQ)模型、非瞬时进货和允许缺货的EOQ模型3种。

第五章

1、物流业务主要有哪几种模式?它们各有何特点?

答:⑴自营模式,主要指企业自备仓库、自备车队等,企业拥有一个自我服务体系。

⑵第三方物流,指企业利用一家外部的物流公司完成其全部或不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

⑶物流联盟,指企业选择少数稳定且有较长时间业务往来的相关企业与之形成长期互利的、方位的合作关系,通过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各自的物流目的和战略。

⑷第四方物流,指一个物流集成商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物流解决方案,它是建立于第三方物流和物流联盟基础之上并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和第四方物流均属于企业的物流外包业务,区别在于外包业务中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存在差异。

2、企业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业务模式?

答:究竟是采用自营物流形式还是外包物流形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决策标准。从企业竞争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最重要的决策变量之一是对渠道的控制力要求。越是竞争激烈的产业,企业越是要强化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因此,往往就会倾向于自营物流。

从企业竞争战术的角度来考虑,决定企业采用自营还是外包物流最重要的决策变量有两个:一是物流外包和自营的比较,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物流运营效率;二是物流外包和自营比较,是否能够降低企业物流运营成本。

决策标准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即物流对于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度(与战略考虑一致)和企业管理物流的能力(与战术考虑一致)。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企业应该采用怎样的物流模式。

3、第三方物流具有什么经济效益?

答: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第三方物流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极大地节约物流作业成本;可以减少对物资设施的投资,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可以通过外包的形式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技术,克服内部劳动力效率不高的问题;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服务水平。

4、第三方物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⑴基于运输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以海陆空运输部门建立起来的物流能力。

⑵基于仓储/配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此类公司尤其擅长为食品杂货、

零售和消费类产品提供增值服务。

⑶基于货运代理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此类公司主要侧重货运过程的协调,寻求通过管理实现财务和海关/管制制度来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

⑷基于港口/铁路终端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类公司主要基于终端运作服务,并将业务延伸至运输和配送。

⑸基于信息与系统集成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类公司致力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外包业务。

5、试阐述第三方物流的演变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答:⑴运输/合同分销阶段,特点:第三方物流服务一般只是具有单项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这种非一次性合同物流服务往往带有客户的一些附带要求;物流提供者与客户之间通过长期合同或非一次性交易实现物流服务,兑现对客户要求的承诺。

⑵物流外包阶段,特点:业务量大,按客户要求提供定制的个体化服务,在第三方物流服务供需企业之间建立了在长期合同基础上的战略联盟关系。

⑶供应链管理的集成阶段,特点:此模式强调了基于互联网或局域网平台的电子信息及时支持的面向客户全过程的集成物流服务。

6、试论述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答: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⑴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⑵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不够完善;⑶国际态势对第三方物流的影响。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分析:⑴物流需求不足,观念落后。物流需求不足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⑵改制改组未到位,企业机制不适应;⑶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及建议:⑴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物流企业转型首要的是转变观念。物流企业转型首要的是转变观念,提高物流企业职工的物流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的物流意识;⑵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国有资本从物流通行业退出是必然趋势;⑶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

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

7、物流联盟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答:优势:⑴大企业可以通过物流联盟迅速开拓全球市场,完成其全球物流配送,从而使其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⑵长期供应链关系发展成为物流联盟形式,有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物流服务提供商,结成联盟,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不足:⑴担心被臵于物流管理之外,失去对物流渠道的控制能力;⑵担心风险提高并导致物流失败,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⑶难以衡量共营物流所获得的收益,很难判断联盟是否实现了成本节约;⑷担心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的外泄,从而可能影响并削弱企业未来的市场地位。

8、请说明第四方物流的起因和特点。

答:第三方物流由于缺乏对企业物流系统的决策规划,缺乏对整个物流系统及供应链或其部分进行整合规划所需的技术战略知识,无法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瓶颈,所以需要发展一种新的能够为物流系统提供战略决策的服务商来参与、规划并整合物流系统,于是第四方物流便应运而出。

特点:⑴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提供了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且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能力;⑵第四方物流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获得价值,因而能够为整条供应链上的客户带来利益;⑶第四方物流可以实现供应链过程协作和供应链方案的再设计。

9、第四方物流有哪几种工作方式?请逐一予以说明。

答:工作方式:正向协作、解决方案整合、行业革新。

⑴正向协作的工作方式依赖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工作联系,在该工作方式,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通过合作对物流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规划和整合。

⑵解决方案整合工作方式中,第四方物流为一个客户管理和运作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

⑶行业革新工作方式中,第四方物流为同一行业中的多个客户发展和执行一套聚焦于同步化合作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10、集装单元化技术有哪些好处?

答:应用集装技术的优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⑴便于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装卸、运输效率和整个系统的作业效率;

⑵提高货物运输质量,减少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货损和货差;

⑶便于堆垛,提高单位面积的储存能力;

⑷便于物资储存,减少库房需要量;

⑸有利于组织联运,加速物资周转,实现“门到门”运输;

⑹节省包装费用,降低运输成本;

⑺便于清点件数,简化交接手续;

⑻装卸托运作业不受气候影响,保证车船正常运输,加速物资周转速度; ⑼对散装和液体货物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⑽提高托运活性,加速物资周转。

11、物流加工与生产加工有什么区别?

答:生产是使一件物品产生某种形态或具有某种使用功能的活动。产生场所充和时间效能的是物流,加工是通过改变物品的形态和性质而创造价值,因而属于生产活动。但是流通阶段的加工即物流加工,处于不易区分生产还是物流的中间领域,而且目的在于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尽管它也可以创造性质和形态的使用效能,胆还是应该从物流技能拓展的角度将其看作物流的构成要素为宜。

12、试谈谈你对物流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

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趋于多样化、个性化、生产形态也向多品种、小批量方向发展,同时国际分工协作进一步完善,因此,对物流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电子技术在物流活动中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将向集成化、柔性化、虚拟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第六章

1、什么是供应链,其关键特点是什么?

答:“横向一体化”的企业中包括许多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这些企业相互之间实际上就形成了一条合作的“链”,这条“链”上的相邻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和供应的关系,这条“链”通常被称为“供应链”。

关键特点是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成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2、供应链中有哪些要素的流动?

答:供应链流动的要素有:物质、资金、信息。

3、一个有效的供应链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应具备有良好的客户价值创造能力以及柔性、响应度、市场渗透力等。

4、供应链有哪些重要模式和运行机制?

答:⑴后推模式、⑵前拉模式

前拉模式的市场反应比较快,库存水平较低,但对管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并需要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

后推模式的库存量较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较慢,但是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管理成本较低。

5、在网络环境中,供应链的管理机制有什么特点?

答: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原材料或成品;全球战略与地方执行能力的结合;在线实时的信息处理能力;跨越部门、产品、企业的信息管理;供应链上的作业流程和方法的完全整合;

有效的成本管理;开发高效能团队。

6、供应链系统中的库存管理特点是什么?

答:缓和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和供应链不同企业之间的不协调和不确定问题。

7、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

这种现象反映出供应链上需求的不同步现象,它说明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需求放大就是需求信息扭曲的结果,显示了一个销售商实际的销售量和订货量的差异,实际的销售量与订货量不同步。在供应链中,每一个供应链的节点企业的信息由一个信息的扭曲,这样逐级而上,即产生信息扭曲放大。

8、传统的采购模式有什么问题?

答:采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质量控制难度大;供求双方竞争对手合作;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较慢。

9、供应链中的物流渠道设计的关键是什么?

答:关键是同时考虑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选择和下游的经销商的选择问题。在上游的渠道设计中较多考虑运输费用、技术合作、供货可靠性和协作管理成本等。下游的渠道设计还要考虑消费市场特点等。

10、如何实现供应链中的生产协同?

答:⑴做好“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节奏控制、准时交货管理、库存管理”

⑵在供应链系统中建立良好的信息跟踪和快速反应机制来缓解供应链中的协作生产和外包业务特点而引起的生产进度控制的难度。

⑶按照同步化原则,协调供应链各企业的生产节奏是保证供应链良好运作的重要途径。

⑷准时交货管理,通过减少供应商交货的不确定和缩短交货周期来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和敏捷性。

⑸从生产协调控制的角度来降级库存。

第七章

1、什么是整合物流系统,它的管理特点是什么?

答:整合物流系统就是将与物流有关的各项活动、角色和信息等综合在一起,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管理。

特点:分为内部整合物流部分和对外整合物流部分,内部链接上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单位,对外则是将物流系统的管理扩充到整个供应链来进行考虑,从而在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层次上提高物流系统的动作绩效。

2、整合物流系统中有哪些环节,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答:整合物流系统由两个重要因素,即存货流和信息流

存货流包括:销售配送、制造支持、采购获取

信息流包括:协调流、作业流

存货流从供应商流入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流动,通过企业内部的各种增值活动,最终流向顾客。

信息流同样在企业内部、企业与供货商、企业与客户之间流动,这些信息的流动使得企业的各存货流活动能协调动作。

3、物流系统中的信息流有什么特点?

答:信息流的特点在于通过对订货数量、存货的可得性、运输的紧急性等方面的运输要求的信息的共享,降低不同环节之间的不协调性,从而提高这个物流系统的动作效率。

4、物流系统的周期是如何组成的?

答:整个物流系统就是有多个完成周期组成:⑴配送完成周期;⑵制造支持周期;⑶采购完成周期

5、物流系统的管理目标包括哪些?

答:⑴快速响应、⑵最小变异、⑶最低库存、⑷整合运输、⑸质量改善、⑹物流循环

6、如何管理物流系统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答:系统管理的目标就是使得实际表现在平均时间点附近,不能偏离太远。当发生偏离较大时,需要作出响应的动作方式调整式资源配臵调整。通过这些努力,管理者可以在较低的库存条件下降低时间上的不确定性。

7、整合的物流系统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什么关系?

答:企业整合物流管理,可以通过扩充企业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内容,而使企业核心能力得到增强。

⑴企业组织资本与内部物流整合:从协调能力作为组织资本的本质来讲,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各个部分,特别是生产与物流之间的整合,也是企业对于其所承担任务的有效能力的突出表现。因此,企业内部物流的整合也是企业组织资本的基本源泉之一。

⑵企业社会资本与外部物流整合:因为在物流链上的所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企业外部环境,直接对物流链上的节点企业的获利能力产生影响。所有企业对外部物流的整合也正是体现出企业通过社会资本获利的能力。

⑶企业核心能力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整合:核心能力并不是企业可以用来生辰中间产品式最终产品的另一种资源。核心能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企业的内外部物流整合有机地将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本结合在一起,通过

给企业核心能力注入新鲜血液,使核心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增强。

第八章

1、Internet技术将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会带来哪些变化?

答:Intemer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还为广大用户提供了非常友好的人人乐于接受的访问方式。Intemer使计算机工具、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不但被科学家、工程师和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同时也为广大群众服务。进入非技术领域、进入商业、进入千家万户。Intemer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有用的工具,它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Intemer的迅猛发展正是顺应了这个趋势。它实现了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全球个人通信,使社会这动作方式、人类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为什么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

答: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交易平台和环境,有效地拓展了服务范围和业务范围,可以形成从政府到市场、从市场到企业生产、从企业生产到消费者地多方网络化连锁关系,打破行业间的界限,行业之间联手引入各自的消费群体,交互推介,互为代办,形成成本低、花费少、见效快、效率高的电子商务流动网络,形成电子商务连锁经营模式,最大可能地实现生产需求、交换的一体化、透明化。

3、电子商务和Internet技术在哪些方面提高了物流的效率?

答:⑴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客户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能够非常简捷地完成过去复杂的商务活动。

⑵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从洽谈、签约、货款的支付以及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通畅、快捷的信息传递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⑶电子商务使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大大减低。

4、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系统的特征?

答:⑴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⑵物流结点普遍迁信息化管理;⑶信息流在物流过程中引导和整合作用;⑷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5、企业对各功能层次的信息的管理焦点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8k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