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概论

更新时间:2024-05-14 01: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档案学概论

第一节 档案的起源

一、档案的起源诸说

1.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文字发明为基础,产生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

关于档案起源观点的归纳:

1.文字说:文字是档案的必要条件

2.文字图像起源说:文字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3.结绳刻契说:以原始记事方法形成的记录就是档案。

2.中国档案:

①.《尚书》——“上古之书”: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

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

②.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 3.外国档案:

①.巴勒摩石碑:现存的埃及最古老的年代纪。 ②.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第二节 档案形态的演变

1.古代中古档案:

甲骨档案

金石档案:书史性质

简牍档案

缣帛档案

金文是铸刻在金属鼎彝器上的一种铭文,也称钟鼎文。有铭文的青铜器始于商代。

彝铭的四个阶段:①.铸器之意本在使用②.文化递进,器铭加详③

书史之性质变而文饰④.铭辞之书与文饰性质俱失,复返粗略之自名。 中国近代史五大发现:长沙吴简、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朝大内档案。 2.外国档案:

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亦称《石柱法》。 纸草是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 3.纤维纸出现在东汉时代。自东晋安帝时起,太尉桓玄下令改用纸张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一直沿用至今。

4.音像档案也称声像档案或视听档案,包括照片、唱片、录像带、光盘等。直观性是其突出特点。

5.档案的词源:档案在明末清初已被使用,在《清太宗皇帝实录》即顺治年间。

第三章 档案定义及其剖析

1.档案定义的剖析。

①.直观描述型: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和档案的实存形态等较为直观的角度来描述,即认为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 优势:直观、易于理解

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属性

②抽象揭示型:主要从档案对人类社会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等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且试图揭示档案的本质特性(用信息、历史记录、原始记录等抽象度较高的概念,根本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性)。

优势:理论抽象度较高、有利于人们对档案本质的深入认识与揭示。

劣势:理解难度大、确指性差、易产生学术纷争。 2.档案的本质及其定义表述 ①.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②.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中直接形成(4)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理解:(1)档案是各种组织或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2)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文件。(3)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多种多样。(4)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3.对档案定义的理解

①社会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而非自然界的产物。

②历史性:档案是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的或尚未形成的东西,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结在一起,维系人类社会的时空统一性和整体连续性。

③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具有清晰性和确定性,内容清楚又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而存在

④原始记录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

档案的本质特性——原始记录性——不仅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所在,而且从根本上决定着其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 4.档案的实存形态及其形成过程

①.档案的实存形态:凡是对历史事实具有某种清晰、明确的原始记录作用的东西都是档案的实存形态,均可称作档案。档案的实存形态依然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文件,“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当然还有非文件的,例如文稿、录音、照片、奖杯、锦旗、臂章等。

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但并非所有的文书都能转化为档案,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缺一不可:(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转化为档案(完成文件处理程序或者文件处理暂时告一段落)。(2)对以后的工

作、科研等活动具有一定的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保存(3)按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②.档案的形成过程:是指 各种形态的文件,从被制作出来到被作为档案正式保存并发挥档案作用的过程。一是在其被制作时就是档案、为了日后的查证使用。二是在其被制作时并不是档案,而是为了解决、处理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然后被有意保存成档案,如公务文书和私人信函。

形成过程公式=“有意/无意地制作 + 有意的处理保存” 5.对档案真实可靠性的理解

一是档案的内容若没有失实、歪曲、作伪之处,那么在对同一历史事实均有记载的各种信息中是最真实、可靠的,因为它是直接的历史记录,但不能将其当成历史事实。二是档案有失实、歪曲、作伪之处,那么其失实、歪曲乃至伪造这一客观事实也恰恰是由档案这一实存形态来予以记录、固化并示之于世的,他依然有其了另一意义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第四章 档案的种类

1.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

它主要可解决档案的归属,即所有权问题。公务档案是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私人档案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主体为个人。不过,公务机关颁发给个人的证件、票据等同时具有私人档案性质,而私人向公务机关递交的申请、申诉等只要被处理,就同时有了公务档案的性质。但是,公务档案不是公有档案,私人档案也不是私有档案。 2.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

历史档案:形成离现在较久远,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形成离现在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 因此,决定档案是否保存的理论标准是:现时查考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3.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社会上最普遍的三个档案概念)

文书档案实际上是指行政管理档案,其实质是突出强调了行政性或政治性档案在档案大家族中的主导地位。

科技档案是在科技、生产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科技文件。

专门档案是人们通过创造性劳动选择并保存下来以备查考的各种专门文件组成的有机体系的总称,如会计档案、人事档案、医院的病历档案、婚姻登记等。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 将归国家所有的档案划分为三种档案类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二、革命历史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政权、社团等社会组织及个人所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三、旧政权档案:新中国成立前除革命历史档案之外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第五章 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关系

1.档案与信息(从属关系)

档案是一种最重要的信息,是信息之根——确定性与可靠性的最高体现形式和实存形态。由此可认为:档案是一种最真实、最可靠、最具权威性与凭证性的原生信息资源。 档案与档案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一、档案是一种信息源,是载体与内容的统一,不能独立于载体,档案信息是档案所包含的内容与价值,他对于档案载体具有独立性。二、档案一般主要按来源原则进行整理,档案信息则按照信息传播的规律进行储存、整序、传递。三、档案是静态的概念,是固化在档案载体上的内容,档案信息是动态的概念,是运作中的物质形态。②联系:一、档案是档案信息的存储载体。二、档案是档案信息的来源。三、档案是档案信息的传递工具。四、档案中记载的内容可以转化为档案信息。 2.档案与文献

档案是文献的一种,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一、本质不同:档案是社会实践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原始信息。文献则不论是否是原始记录,非原始记录性的信息记录也可以成为文献,这是根本区别。二、

文献注重历史文化价值,档案则注重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性的查考、实用价值。三、文献内容一般比较系统、完整,而档案则包括大量的片段性零星记录在内。 3.档案与文书。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实存形态上的直接转化关系。

两者的区别:一、档案实存形态不仅仅是过去的文书,还包括大量非文书类的原始性记录物。二、二者本质不同。文书本质上是为了人们处理、解决现时性具体事务的信息传递工具,主要在空间上传播交流且具有强制性。而档案的本质是以往社会实践的原始记录,主要是时间上传递,让过去告诉现在,让现在告诉未来。 4.档案与图书

区别:一、本质不同:档案本质上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图书本质上是系统知识的结晶,虽会涉及社会实践,但却不是对社会实践的直接记录。二、二者的社会功能不同。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供人们查考史实、解决实际问题。人们看书则是为了学习系统知识。三、而这内容上的交叉重合部分的特点也是明显不同的。例如,档案内容虽有知识,但是知识是不系统的知识片段。图书内容虽有对历史事实的记载,但这种记载却不是直接的原始记录,而是经过加工的系统性知识。 5.档案与资料

资料是一个相对性、动态性极强的概念,一般来说对人们研究、解决问题有一定价值的所有相关信息均可称为资料。例如文书、档案、图书、文物等。所以档案可以被人们当作资料看待,但资料不能作为档案看待。 6.档案与文物

文物是有文化价值的历史遗留物,其形态主要是过去人们直接使用的实用性物品,如器皿、衣物等,有相当程度的原始记录作用。档案,尤其是重要档案,既有原始记录作用又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作用,可看作是文物,并被作为文物被收藏。但由于文物记录的历史事实的内容信息是不清晰、不明确的,所以大部分文物不能成为档案,所以,内容信息的清晰性与确定性与否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档案中“实物档案”确立的标准是其所记录的内容、信息的 清晰性与明确性。一般来说,只有那些自身带有文字的实物才有可能成为实物档案被收藏,同时,实物档案的另一必要条件是其技术上的可保存性,那些即使带有文字而无法收藏的庞然大物(飞机等),也不可能成为实物档案。

第六章 档案的价值与作用概述

1.含义: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的有用性。 特点:档案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主体的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条件,而客体属性是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当客体属性满足主题需求时便形成价值关系,两者都不能单独决定档案价值。

2.档案价值关系在社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档案的作用,档案的作用通常是指档案对人们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

价值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作用则比较具体,可以看作是价值的体现和扩展,价值具有比较稳定的特性,作用则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变化呈现出多种形式,价值一般是指档案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主体需求对客体属性的肯定,而作用则可以包括正负两个方面。

第七章 档案的价值形态

1.档案的价值形态是指档案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

2.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其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原始性和可靠性。 3.档案的价值形态: ①.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这种是凭证价值。档案的凭证价值是档案不同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特点。

档案具有凭证价值:一、从档案的内容上看,他从当时直接使用的文件转化而来,因此他客观地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情况,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二、从档案的形式特征看,文件上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

档案是事实、知识和经验的记录,可供参考的特征,是档案的情报价值。

②.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根据档案价值实现的时间不同,分为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现实价值:是指档案对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有用性。 长远价值:是指档案价值的时效性可以扩展到遥远的未来,在相当长的时间中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利用者需要的性质。 ③.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

文件的双重价值学说(美国谢伦伯格)认为,文件的第一价值是文件对其形成机关的价值,它是文件的原始价值。文件的第二价值是文件对其他机关和个人利用者的价值,又称档案价值,包括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两种价值主体的划分,体现了档案具有对机关的作用和对社会的作用的双重性及过渡性。在我国,档案对于形成者价值的实现一般是在档案室阶段,而对于形成者之外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主要是档案馆阶段。

文件与档案的分界线是是否归档。

第八章 档案的作用

档案的作用比较集中表现在行政、业务、文化、法律、教育等方面。 一、行政作用: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档案是行政工作的工具之一,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有助于计划和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业务作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档案在每一个业务领域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成为业务活动的信息支持和保障。档案是以往业务活动的记录和继续开展业务活动的条件。因为:第一,人类的生产、经营等各种业务活动与行政管理一样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以部分地继承前人的成果、经验为条件的。因此,在各项业务活动中经常需要查阅以往的记录作为继续工作的依据。第二,在业务活动中,利用前人的记录常常需要精确的记录,这是人脑记忆和口头传达难以满足的。

三、文化作用:是文艺创作的生动素材。档案与文化紧密相连,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档案的存在与发展是文化发展连续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1.档案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档案是民族文化的“根”和民族文化心理的情感寄托。

2.档案是历史文化的积累。档案与人类文化活动同生同在,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伴生物与副产品。

3.档案是历史文化传承的手段。这种文化传承有时借助于档案本身的流传,有时则以档案作为历史研究和其他学科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转载于其他著述和学术成果之中。

4.档案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不仅表现在人们可以从档案中吸取历史的精髓,作用于社会意识形态,形成新的文化价值判断。也表现为人类可以在借鉴已有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

四、法律作用:是处理法律事务的重要证据。法律作用是档案凭证价值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经济斗争、外交斗争等方面,档案的法律作用表现得十分突出。另一方面,档案在维护国家、集体、个人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作用也十分突出。 五、教育作用:是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档案以其独特的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成为宣传教育的重要材料。在我国,档案的教育作用大多通过湛蓝的形式发挥出来。

第九章 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和条件

1.档案价值实现阶段:①.生成阶段:从文件到档案的转化。②.通过利用工作实现价值。档案被利用者有效利用,产生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它的潜在价值才能转化为现实价值。 2.条件:

①.档案的利用实践是档案价值产生和实现的中介和必要条件。 ②.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档案价值的实现。③.社会档案意识。社会档案意识对于档案价值实现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档案利用需求、档案利用政策和档案服务观念。意识越强,需求就越大,政策就越明朗,档案部门服务观念越强,价值越易实现。

④.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优质高效的利用服务,是促进档案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 3.档案价值实现规律:

(1).档案价值的扩展律(首先实现第一价值,满足机关,然后第一价值递减,第二价值递增,最终实现一、二价值的转化) 档案价值的扩展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由于价值主体扩展而导致的档案价值扩展。原因:1.档案作用从形成机关扩展到全社会。2.档案机密程度的递减。

(二)由于档案作用性质的变化而导致价值扩展。一般来说,档案形成之初主要发挥行政或者业务方面的作用,随着现行期的结束,档案的作用逐步从单纯的行政、业务的信息支持扩展到科学、文化、教育、司法、休闲等各个方面。档案作用性质的扩展表现为档案不仅可以用于与其相应的活动,同时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如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可为人口学研究提供微观数据等;

档案价值第一价值的特点:①绝对性即第一价值是任何档案都具有的价值形态。②单一性即第一价值的实现范围局限于形成机关。③第一价值是促进形成机关积累档案的一种动力。

档案价值的第二价值的特点:①第二价值不是任何档案都具有的,只有那些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才会具有,那些不具有第二价值的档案,最终会因第一价值的丧失而被销毁

(2)档案价值的时效律。档案价值的时效性是指档案对社会的有用性是有限的,某些档案在一定时期内对利用者是有价值的,超过这个时间限制后则降低或丧失了价值。

档案价值的时效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档案与利用者需求之间的关系的时效性。档案的价值鉴定就是认识和确定档案价值的时效期,档案保管期限就是档案时效期的具体体现。(二)档案价值形态的时效性(三)档案行政价值弱化律与科学文化强化律。一般都存在由行政价值逐渐转向科学文化价值,即行政价值逐渐减弱,科学文化价值逐渐强化。

第十章 档案事业及其构成

1.档案工作的内容:

基本任务: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全部档案,为本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 具体任务:1.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2.负责管理本单位全部档案和相关资料,并积极组织提供利用。科学管理档案是档案室的基础工作,为本机关提供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档案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3.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档案室一角的档案,其完整性、价值高低、整理质量、保管状况等,直接影响档案馆的馆藏建设,影响到国家文化遗产积累和保护状况。 4)档案室的类型:

1.普通档案室。主要是负责管理机关的党、政、工、团文书档案。2.科技档案室。科技档案室是指保管科技档案的专门档案机构。3.音像档案室。这是保存影片、照片、录音带等特殊载体的档案室。4.人事档案室。通常依附于人事管理部门或组织部门,也称职工或干部档案室。5.综合档案室。统一管理本机关形成的各种普通档案、专门档案和特殊载体档案。6.联合档案室。同一地区的一些机关联合起来设立一个档案机构,负责保存和管理这些机关形成的档案。7.档案信息中心。

四、新型档案机构:①文件中心②档案寄存中心③档案事务所④现行文件资料中心(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新型档案机构)。

1)文件中心: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机构,是按地区、系统建立的介于文件形成单位和地方综合性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档案管理机构。

1.我国甘肃永靖县,1988年,第一个。

2.文件中心的特征:①主要是一种实体性管理机构,主要目标是为那些大量的休眠文件提供一个效率高、耗费低的安全庇护所。文件中心一般不从事与文件内容有关的研究活动,这是它和档案馆在职能上的一个根本区别。②文件中心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档案管理机构,规模大、服务对象多、资金集中、专门性强、人员素质高。③文件中心对其保管的处于休眠阶段的文件只有保管权,而无所有权,所有权仍属其形成机关④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形成者与档案馆之间的一个中间性机构,它要对双方负责,首先要尊重文件形成者的利益和要求,同时又要负担起为档案馆积累档案的任务⑤文件中心可以同时承担文件管理咨询与培训的职能。

3.文件中心类型:一、政府性文件中心:由政府拨款建立,为政府机关服务的非营利性文件管理机构。二、商业性文件中心。由有关

机构或个人创办、营利性档案管理机构,不属于国家档案管理系列。 2)档案寄存中心:由国家档案馆或其他独立法人设立的,为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提供档案寄存有偿服务的机构

3)档案事务所:是提供档案事务服务的一种商业性的档案服务机构。主要开展档案业务的指导、咨询,以及各种档案的劳务性服务工作,均为有偿服务。

档案事务所的性质:是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型单位。在用人制度上采取聘任制和临时工制相结合的办法。 4)现行文件资料中心:是公共档案馆在收集、集中政府机构现行文件的基础上,以政务信息公开为基本任务,方便社会各界的咨询,了解政府在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现行政策规定的内部机构。

第十二章 档案工作的特点、规律与发展

1)档案工作的特点

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文化性、管理性、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工作。 ①服务性:档案工作通过提供档案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来推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性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因素。档案工作与其他服务性工作主要区别在于它是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特殊性服务工作。

②文化性。主要表现在:一、档案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馆具有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档案馆具有文化传承作用,档案馆积累和保存档案就是保存了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文明的肯定。档案馆在继承和保存社会文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档案馆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与信息的作用。档案馆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的实现,是衡量档案馆为社会所作贡献的一个重要标志。三、档案馆具有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是社会文化历程的结晶,既是反映和维护民族历史真实面貌的可靠见证,也是认识民族历史的重要渠道,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四、档案馆具有发展科学文化的作用。档案馆有必要对档案所记载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研究和开发,这是档案馆积累、传播文化功能的扩展和延伸。

③管理性。档案工作始终都应以维护和确认档案的原始性作为基本任务。管理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1.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档案的专门业务。2.档案工作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3.档案工作是社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档案工作这一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处于不同规模和层次的更大管理系统之中

④政治性。1.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集中表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我国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2.档案工作的开放度大小也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表现之一。档案工作的开放度大小集中表现在档案机构的开放性、档案信息内容的开放性和档案人员观念的开放性等众多方面。3.档案工作的机要性也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表现之一。档案工作者必须区分关键性的档案信息秘密、重要性的档案信息秘密和一般性的档案信息秘密的基础上,区别对待,以维护档案信息的秘密安全。

⑤科学性。表现在:1、档案工作是一项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的工作。2.档案工作实践中包含着特殊的规律和丰富的科学内容。3.档案工作要大量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成果。档案事业具有规模大、层次多、结构复杂、联系面广等特点。

2)档案工作的地位: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3)档案工作的效益。

1.档案工作效益是一种投入与收益的比较关系。

2.档案工作的效益有其区别于其他工作的基本特点,这主要表现在:①社会性。档案工作是一项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的专门性工作。这一性质规定了它的效益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这是档案工作效益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

②隐蔽性。社会对档案部门的投入比较清楚,而档案部门对社会的贡献却比较模糊,这种投入的清晰性与收益的模糊性之间的矛盾,形成了档案工作效益的隐蔽性特点。

③滞后性。档案工作的效益在时间上具有延迟性。

第十三章 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

1)档案工作的分化与整合规律。 档案工作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

1.文档管理一体化。一般都以归档环节作为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界限。文档管理一体化将成为今后我国档案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是文档管理一体化的诱发动因和支撑条件。从诱发动因角度看,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生成了大量电子文件,使文件信息的形成、处理和利用方式都会发生变化。从支撑条件的角度看,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我们在文件管理中强调业务流程的整合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保证。

2.档案、图书、情报管理的一体化(世界性的趋势)。 2)档案工作的职能化发展规律。 具体表现如下:

1.运用电子计算机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

2.运用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实现文件与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及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档案管理的对象主要有两类,即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和纸质档案。

3.档案缩微化与档案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档案缩微化能提高档案信息的存储密度,缩小档案体积,有利于档案原件的保护,提高档案信息的检索水平。但比之计算机存储,成本高,几乎没有前途。 3)档案工作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的互动性规律.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社会环境影响和制约着档案工作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档案工作对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做出贡献。

影响档案工作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物质生产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3.科学文化事业4.社会档案意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影响社会档案意识的根本因素) 4)档案工作的社会化发展规律

1.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是指档案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其目的在于把全社会的档案集中控制起来,形成一个社会性的开放管理系统。

2.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保证国家和公民的根本利益前提下,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向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信息。

3.现行文件开放工作也是档案工作社会化发展规律的重要表现之一。

第十四章 档案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档案工作国际合作的基本形式:1.参加国际档案理事会(1950年设于法国巴黎)组织的活动。2.国家间建立双边的档案工作合作关系。3.开展国际的档案学术交流活动。

2)收集散失档案的档案学理论基础:1.来源原则(全宗完整原则)2.职能所有权原则,任何国家都有权收回对其行政职能运转来说所必需的档案的所有权3.主权追溯原则,新生国家独立之前产生的档案也应该为这个国家所有。4.历史连续性原则。在某国家的某一历史进程中产生的档案应该成为这个国家档案馆的馆藏。

3)三个公约:1954年《狼牙公约》,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1970年,《巴黎公约》,禁止并防止文化遗产非法进出口和所有权非法转让。1983年,《维也纳公约》,国家对国家财产、档案、债务继承的公约。

三个公约的主要特点:1.各国对国家档案的保护、归属和继承问题有着强烈的敏感性。2.档案的国际立法经历了保护、归属、继承的三个阶段,体现出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3.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个人,执行效果取决于国家的意志4.国际上涉及档案立法时,往往会涉及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新知识和新观点,这具有档案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价值。

第十五章 档案信息化建设

1)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原则:1.规范性原则,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文本格式和工作标准进行数字化,尽可能采取通用标准。2.安全性原则,确保档案信息内容不泄密。3.效益性原则,选择最优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方案。 采用扫描录入方式或经OCR(光学字符技术)识别后采用文本格式储存档案内容,辅以全文检索数据库两种方式。

2)档案网站建设。主要功能:服务功能、宣传功能、交流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8c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