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资源课题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13 04: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目录

一、成果材料目录????????????????????1 二、秀洲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成果申请表??????????2

三、课题主报告?????????????????????4

四、教师论文??????????????????????11

四、教学案例????????????????????? 29

五、学生作文 ?????????????????????40

1

秀洲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申请表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立项年度 课 题 负 责 人 课题组其他姓名 单慧英 性别 女 2009年度 年龄 32 职称职务 高级 教科室主任 联系电话 83522528 课题组长:单慧英 人员(注明执课题组员:蔡丽燕、朱建琴、庞国云、李培华 笔人) 成果 简介 (详 细材 料附 后) 执笔人:单慧英 (一) 开发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资源,想象迁移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材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安排读写迁移,使作文训练如春风细雨般融入阅读教学中,则既如给教材注入了源泉,使它更显丰盈,也使习作淡化了文体,增加了习作的空间。 1. 感受意境,迁移构思。2、结合实际,迁移体裁。3.创设情景,迁移内容。4.查阅资料,迁移对象5.立足兴趣,迁移文体 (二)利用单元主题实践资源,乐写生活习作 每个年段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有所安排,或以课后链接的形式出现,或以整组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出现,主题明确,实践性强,练笔形式多样,且贯穿了活动的始终。既有采访,又有参观,还要做好采访记录,参观笔记,实验记录。一个个小课题的结题报告是一次用语言处理信息的过程,需要多方语言的综合应用。 1、扎实单元主题,做好综合实践习作。2.关注身边信息,深度关注生活习作。3.投向传统节日,挖地方人情风俗。 (三)、开发游戏活动资源,指导下笔成文 2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享受着快乐,教师如能让活动贯穿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并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发写作的激情,那作文将成为学生感到快乐的事情。 1、 热切的表演,笔尖自出精彩 2、激情的活动,化为星星文字 3.丰富的生产生活,走进自然景观。 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作文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将学生生活世界中的个人、社会、自然等要素彼此交融,汇织成一张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学会写作。写作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又反过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习作资源的关照和精心设计。 单 位 意 见 县(市、 区)意见 结题材料属实,同意上报,申请结题。 单位领导(签字):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3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题主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前期课题的后续研究

本课题是在本人2006年区立项课题《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指导与实践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的后续研究。沿着综合实践性学习中生活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思路,笔者设想:传统的作文教学如果能借助综合性学习这一开放而有活力的实践平台作为作文教学创新的翅膀,那么当今的作文教学就能自由飞翔在现实生活变幻多姿、日新月异的广阔时空中。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使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都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如何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这一平台,开发各种学习平台,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搜集、筛选、整合各种资源,为写作“找米下锅”,开发生成源源不断的活性作文资源,并有效利用这些活化的作文资源写作,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走出一条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之路,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综合实践活动的作文现状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改变了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为特征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编排教材,进行专题阅读教学、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其中“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一板块的设置是一个崭新的内容,它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但因综合性学习编排中没有明确地梳理出作文教学的序列和操作规程,新课程实施以来注重研究的教师只是开发了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大部分一线教师只是按照文本的要求开展语文综合展示活动课,但多成了课前缺乏指导,课时学生自由活动,课后也缺少总结、交流提升的资料展览课、活动过程汇报课。作为活动重要成果的作文、报告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落实,不能真正用活教材、用好教材。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创新之处,它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虽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但其最终目的是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形成知识模块的基础上成为具有综合效应的语文素养“集成块”。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它蕴

4

藏着极为丰富的再生课程资源。它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立体多元整合。它是相对于仅就某一语文知识或技能的单一性学习而言的,是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或项目,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它具有关注生活、突出综合、加强实践、强调自主的特点。

(二)作文资源

作文资源是指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所有来源于综合性学习各种主题活动的活动过程、活动成果等文本资源、图片资源、影视资源等写作素材资源和学生习作资源。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途径和方法

(一) 开发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资源,想象迁移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材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安排读写迁移,使作文训练如春风细雨般融入阅读教学中,则既如给教材注入了源泉,使它更显丰盈,也使习作淡化了文体,增加了习作的空间。

1. 感受意境,迁移构思。(二年级)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像蝴蝶般飞满了果园,果园里金黄的橘子、黄色的橙挂满了枝头,草丛中美丽的雏菊旁那些叫不出名的植物正在悄悄挂果。教材中“秋天”的气息浓浓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秋天的图画》,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美丽的秋天》,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乐趣》??将这些教材的内容整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秋天、喜爱秋天。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们发现秋天的变化,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并将采集来的物品进行归类;作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在介绍树叶、果实的变化中学生认识了表示颜色的“黄、绿色、红、金”等生字词,在介绍归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丰富了词汇,发展了语言;同学们和秋天一起玩,用树叶、花朵、种子贴画,画自己喜欢的树叶,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品装饰黑板报。再让同学们写《我喜爱的秋天》??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说话能力、识字能力、审美、绘画、想像、创造、探究等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了应用语言的能力。

2.结合实际,迁移体裁。(六年级)

《大瀑布的葬礼》是一篇访谈录,学完此文后,有一个语文综合实践体验,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李老师组织同学扮一回小记者,以父母或爷爷奶奶为采访对象,请他们谈谈过去家乡水质的情况,然后和现在的情形比较一下,写一篇访谈杂记。家长们都很配合,学生们作得记录也很有条理,

5

后的研究活动中得到纠正和完善。

3、老师的教学任务重,工作量较大,时间仓促,出现了活动前期准备与指导不充分,缺乏细致的指导,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待提高。

教师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活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秀洲区高照小学 单慧英 (嘉兴市二等奖) 【论文摘要】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语文教育与生活相沟通的写作观,是这一理论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小学作文教学开发生活化教材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生活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作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使之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作文资源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它教给你的知识有很多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做到用心的热度来温一温生活,那么在你眼中所看到的天是无瑕的温玉,露珠是花朵脸上的一颗剔透的泪珠,……作文也就会成为学生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陶行知说:“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一、与生活相沟通的写作观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中, 大力提倡人人树立“与生活相沟通的写作观” ,并指出作文与生活相沟通的有效途径, “每天的生活不同, 就能使每天的文字不同” 。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体现了作文教学与生活相沟通的生活教育思想, 告诉我们写实是小学作文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也将写作与综合性学习合二为一,很好地体现了陶行知思想。 (一)、深挖教材,回归生活天地宽

11

1、走进风土人情

语文综合实践地方人文风情包含了地方的民间传说、民间工艺、民间习俗、特产等等。这些内容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充分挖掘本地区所蕴藏的种种人文风情,将会使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如《话说端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收集“端午节的由来”“屈原”诗朗诵,“采访调查嘉兴五芳斋粽子的历史”“自己家过端午节”等一系列活动,活动最后以小报、调查报告、生活作文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充满乡土气息的语文实践活动,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充满了情趣和灵性。诸如此类资源的开发,能引导学生把视线投向当地的地域文化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2、走进自然景观

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瑰丽的自然风光。奇特的文物古迹??这都是值得开发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资源,在五彩的缤纷世界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情感,参观记、游记、访问记、环保调查记等等信手拈来,佳作连连。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像蝴蝶般飞满了果园,果园里金黄的橘子、黄色的橙挂满了枝头,草丛中美丽的雏菊旁那些叫不出名的植物正在悄悄挂果。教材中“秋天”的气息浓浓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秋天的图画》,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美丽的秋天》,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乐趣》??将这些教材的内容整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秋天、喜爱秋天。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们发现秋天的变化,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并将采集来的物品进行归类;作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在介绍树叶、果实的变化中学生认识了表示颜色的“黄、绿色、红、金”等生字词,在介绍归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丰富了词汇,发展了语言;同学们和秋天一起玩,用树叶、花朵、种子贴画,画自己喜欢的树叶,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品装饰黑板报。再让同学们写《我喜爱的秋天》??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说话能力、识字能力、审美、绘画、想像、创造、探究等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开阔了视野,学生积累了生活作文的素材,提高了作文的兴趣、发展了应用语言的能力。

3、追踪热点信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通过书报、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更快更详细地了解周围的世界,五下第六单元《走进信息时代》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世界,学生跳出课本,关注新事物的角度全方位,层面也更有深度。“国事”、“天下事”对小学生来说了解得较少,如果能及时选取近期焦点时事、乡村趣事、怪

12

事,加以整合提炼出活动主题,肯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一篇篇充满乡土气息的佳作也就诞生了。通过活动,能激发学生胸怀天下,放眼未来的信念,增强他们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活用教材,生活处处皆作文 1、丰富生活体验,寻找活水源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告诉我们,习作教学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由此引发他们的写作动机,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生活,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丰富校园生活,如举办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举行故事会、朗诵会、读书会,成立红领巾广播站,开展小记者行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一方面要按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让学生走向社会,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能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教师要不定期的组织时间性、主题性实践活动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充满五彩的生活气息,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写出这作文的真情实感。

2、引导生活思路,回归自由表达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我们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是儿童生活才是儿童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这启发我们,在习作指导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回忆儿童自己的生活,按照儿童的心理打开思路。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用我口说我心,用我手写我口。这就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习作教学的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提倡学生自拟题目,少写命题作文。 3、指导生活观察,寻常中见精神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引导学生看清事实,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分析周围的人和事,从寻常中见精神。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长期写生活随笔,接力日记,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东西都能成为学生笔下的写作素材,只要能用心观察,细细感受。 二、与生活相沟通的教材观。

陶行知认为:“中国的教科书虽以文字为中心,却没有把最好的文字收进去。”这种脱离生活的教科书和教育,只能培养书呆子。他主张要以生活为中心,编写有丰富生活内容的教科书。陶行知还提倡尽量发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科书。“先

13

生是活的,书本到处有,只要活用他就有办法。”陶行知理想的教科书,是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为指导来编写的。这种教科书,一要“看它有没有引人动作了力量”,“引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二要“看它有没有引人思想的力量”,“引人想了又想的力量”;三要“看它有没有引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引人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即不断创新的力量。新课程提倡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真是实践陶行知思想的具体行动。 (一)、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宽写作方式

作文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题研究前期素材的搜集和占有,情感的体验和积蓄上,而且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平台。练笔贯穿了活动的始终。既有采访,又有参观,还要做好采访记录,参观笔记,实验记录。一个个小课题的结题报告是一次用语言处理信息的过程,需要多方语言的综合应用。应该说综合实践活动中充满着学生练笔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训练资源,扎扎实实地进行指导。

(二)、依托地方课程,挖掘写作素材

我区的地方课程《可爱的嘉兴》,图文并茂,语言优美,信息量大,使我们的学生能很好地了解嘉兴的地方历史、民俗风情、丰富物产。本书在阐述知识的同时,课后汇编有许多小调查,小访问,与所授知识相辅相成,教师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写实作文活动。如:“嘉兴名人”这一篇章中,课后的小链接是1、采访一位身边的名人,将其事迹以报告或故事的形式写下来。2、在书中选择其中的一位嘉兴名人,读一读他的专注,写一写读后感。3、展开想象,以“20年后”为题,想象自己作为嘉兴人在哪一方面有了伟大的成就,写一写自传。想这些调查、阅读、采访小文章都与写作不谋而合,不失为很好的写作素材。

(三)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写作资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紧靠古老的大运河。运河文化已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并且开发了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话说运河、运河今昔、运河风流都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文本情境,这些内容有具体的文字表达,有合适的活动指导,且发生地事与人都在学生周边的生活中,因此往往能够比较便利地使学生满情兴趣地投入到语文综合实践中,搜集运河文化历史,写下情真意切的体会文章、采访日记、调查报告等等。

总之,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用作文反映生活。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克服传统作文教学中只注重

14

写作技能训练的弊病,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构建生活作文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用作文,就会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好作文。

参考文献

[1]胡国枢.陶行知新论[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2]朱建人.生活教育研究[M].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3]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及其方案.[M].2005 [4]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选[M].2006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高照小学 庞国云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它是学生思维方式与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因此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只有抓好作文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但目前学生的作文,无论写人,写事都存在内容空洞,平淡,无话可说的问题.所以提高作文质量,指导学生写作是十分重要的.

长期以来,作文始终困扰着农村的学生和教师,老师挖空心思地教,学生硬着头皮“挤”,结果许多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但语言干巴,而且内容贫乏、空洞,缺少真情流露,尤其缺少对观实生活的反映,作文题材虚假、单一。究其原因,

15

3.总结阶段,主要是进行评价。组织学生自我评价,成果展示。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改变了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了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每一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都经历了确定主题,策划活动、协作实施、展示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包括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又包括了语文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如口述观察、调查所得,在浏览的基础上处理、运用资料,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用写建议书、办手抄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方式表达综合性的成果,整合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但是,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两点:一是综合性导致非语文化倾向;二是如何评价。

“赏”出生本习作新天地

——小学低中段习作赏评课初探

【摘 要】 习作赏评课是一种以学生习作为?文本?的欣赏课。在教师研读全班学生的基础上,重组精华部分,在挑刺平淡,聚焦题目、细节欣赏、佳作展阅几个板块中,引领学生感受习作赏评课的轻松与自由,分享与智慧,自信与个性,充分利用学生的习作文本,渗透习作指导,赏出生本习作的新天地。

【关键词】 习作赏评 聚焦题目 细节描写 佳作欣赏

我们熟悉的习作讲评课是一种以学生习作为“文本”的指导课。不少老师认为,习作讲评课,只要挑好、中、差作文各一两篇,就能把握全班同学的习作状况。这样的习作讲评涉及的学生面窄,缺乏与学生对话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大多数学生常常处于“被习作”状态,对自己的作品缺乏修改的激情与灵感,对教师

21

的修改意见基本是“听听激动、改改不动”。要改变这样低效的习作讲评课,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习作教学有“两个”文本的观念:一是教材的文本,二是学生的习作。要把学生的习作当成“教学的文本”,学生的习作是“第一文本”,因为从学生习作出发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提出习作赏评课的做法,就是要打破“好、中、差几篇习作讲一讲、评一评”的常规,从习作不同的角度,环节确立赏评点。这样的赏评课必须建立在教师研读全班学生习作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每一位学生的习作,并将研读到的精华、问题,进行归类重组,以屏幕文字的形式逐项赏评,赏出活智慧,赏出新思路,赏出生本习作新天地。

一、赏评题目,聚焦文眼

俗话说,好题文一半。一个精彩的题目,就会给人眼前一亮,产生阅读的冲动。学生写作时却常常不知其奥妙,喜欢沿用教材文本中的大众题目,对于学生出现的“选题大众现象”,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其中的利弊,“好”与“不好”的题目同时出示,引领学生聚焦文章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比较、讨论,在自赏互评中感受取一个好题目的重要性。例如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的示范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给我们如下启示:

师:先请你们猜一猜,我在拿到那么多作文本时,是怎样看的?(全班43本) 生:我觉得你是一篇一篇地看,选出印象最深刻的,然后再重点地看。 生:我觉得你应该是先看题目,如果题目吸引你的话,就先看这一篇。 师:知音哪!确实是这样,我先读你们作文的题目。看到谁的题目最吸引我,我就把他的文章放在一旁。我摘录了这样一些题目——(大屏幕出示)说一说,屏幕上的这些题目,哪一个最吸引你,为什么?(题目略)

生:最吸引我的是《俗世奇人打嗝徐》。因为我们学过课文《刷子李》,这个打嗝徐跟刷子李很像。

生:我也觉得《俗世奇人打嗝徐》印象最深。因为他跟刷子李很像都是奇人,很吸引读者。

生:《饿鬼投胎岳池亮》。我觉得很好奇。

生:《像云一样的人》。大家都知道,云是飘忽不定的,为什么人会像云一样呢? 生:《拖拉机的拖拉生活》我觉得很新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慢吞吞的人呢?

22

师:是呀,这些题目真有意思!或新奇,或吸引人,让人充满着阅读期待。但有一些题目就很一般,比如《我的弟弟》《我的老师》等等。那么,这些精彩的题目,它们的作者到底是谁呢?老师读题目,同学们大声地呼喊作者的名字,请作者站起来。(屏幕出现作者姓名,学生大声喊作者的名字,热烈鼓掌。)

在比较与赏评中,一个个费尽心思又紧扣习作内容的题目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阅读期待随之产生。一份小小的心思能换来老师和同学的刮目相看,受众的美好感觉会使取了好题目的孩子们分外激动。在教师小结提示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取题不可小觑,大众化、没新意的习作题目没人在意,也不会引起别人的阅读期待。在下一次直至今后的每次选题时便会多一份思考,多一份从容与比较,培养良好的选题意识是习作成功的开始。

二、赏评细节,扮靓美文

(一)赏经典白描细节,学会观察

不少同学的习作给人感觉空洞、无味,没有围绕重点突出细节的铺陈渲染。原因多半是概括笼统性的介绍多,形象生动的具体描写少。比如有同学写人物,总是这样开头:“他长着一张圆圆胖胖的苹果脸,脸上一双不大又不小的眼睛,眼睛下面是扁扁的鼻子,鼻子下面是一张小小的嘴。”这样的长相真可谓生活处处能遇到,太大众化了,毫无个性可言。

教师的研读智慧就在于赏评课上给学生带来细腻、与众不同的细节描写,在抓词品句中欣赏与比较。例如,一位学生写了一个爱笑的女孩子,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笑:

师:?袁梦楠是一个十分爱笑的女孩。在我的印象中,她似乎无时无刻不在笑。她笑的样子很可爱,也很有特点。?——可爱在哪里呢?

生:(接读)?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弯成了两个月牙,大大的嘴巴向上翘,都快咧到耳根子了。她一笑,就露出雪白的牙齿。?

师:最经典的句子来了——?最滑稽的是,原本不小的嘴巴更加‘喧宾夺主’,好像占据了整张脸的二分之一;而眼睛,却被挤成了一道缝。?大家觉得这个片段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在哪儿?

生:她最值得我学习的就是抓住了那个人?笑?的特点,然后着重描写,让人们的脑海里就能出现她?笑?的画面。

23

师:点评得真到位!同学们,这个同学抓住嘴巴、鼻子、眼睛具体地写笑容,其它都没有写。张老师送给这段话的酷评是:?大嘴大眼开心果,一笑让人忘烦忧。以少胜多写外貌,笔法夸张印象留。?

这种简单白描式的外貌描写根据需要而定,写出了爱笑女孩最特别的地方,不必面面俱到,更不要千人一面。只有人物身上最明显的、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才会给人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然,把什么都写出来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引导学生作深入的观察是写好习作的法宝。一句话,只有在文章的细微处下功夫,才能写出最经典的画面,也就是写出精彩的习作。

(二)赏丰富情境细节,学会遣词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曾告诉莫泊桑:“要确切地描写事物,应该做到准确地用一个名词来称呼事物,用一个动词来标志动作,用一个形容词加以形容。”这里说的“准确”,就是一种观察与表达的基本功。我们许多同学在习作时,遣词造句常常不准确,多犯“概括”的毛病,不注意推敲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作为教师,在研读学生习作时,能将用词准确、生动、传神的句子、片段进行整理,以比较、展示的方式进行赏评,学生就会既得鱼又得渔。例如下面这样的赏评环节:

师:(投影出示1)?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那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一阵恐惧袭上了心头。我只好勉强的笑一笑,喊了一声‘黄老师’,连声音都有几分颤抖了。黄老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我犯了什么错吗?? 师: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评一评,这段话好在哪里?

这样的引导,学生自然会说到使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传神的动词,具体的心理描写等等。但是如果到此为止,只是赏了一半、评了一半。教师要再跟进一步,做一个比较,学生才会更加清晰明白“准确传神”与“笼统概括”的区别: 师:(投影出示2)?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就‘嗯’了一声。?这样的句子与习作中的句子比较,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

“加一加”则别有韵味,“减一减”则是索然无味。在比较评析中,赏出了用词准确的优越性,可读性,受众意识便会逐渐提高,还原当下就成为一种习作的慢性习惯。平时在赏评课上多引导学生做这样的习作填词“加减法”,用多问

24

几个怎么样,多思考几个为什么,学生习作提笔时便会多一份习惯性的思考,收获细腻而准确的语句,烹饪出准确而生动的情景与细节,达到用词练句的目的。

(三)赏特写传神细节,学会修饰

小学生的习作要求能通顺、具体、再加生动更为好。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文章的语言生动起来呢?其实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使语言精彩纷呈,从而增强表达效果。因此,在学生的习作赏评课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彼此习作中的“闪光”语言,,感受比喻的语言形象美,排比的语言气势美,引用的语言古典美??出彩的修饰就像美丽的外衣,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惊鸿一瞥的效果。

例如习作《像云一样的人》中传神地写到:

(出示)她还喜欢哭,一不小心就会使她?下一场暴雨?。像窦娥一样,从她眼泪里流出来的,不是泪,而是六月的雪。而这时,你千万不能安慰她,一安慰,她就哭得更厉害了!

师:你现在认识的这个像云一样的人,有什么特点?

生:她就是特别喜欢哭。像云一样,云不是很会下雨的吗,她的泪就像暴雨一样止不住。

师:对啊,这个人爱哭,爱笑,也爱闹,善变,像云一样!明白了吗?是谁带来这么好的文章呢?(出示名字)金悦!(出示评语)?六月的雪,就是云的眼泪变成的。?(生笑)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于细微处见精神,把精彩留在字里行间。习作赏评时教师从不同的点和面,选取有代表性的细节,在赏和评中感受细节描写给作文带来的增量。用细节建构起习作的血和肉是一项长期积累的工程,只要有比较和激励,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就会多一份动力,从而取得不断的进步。

三、赏评佳作,张扬个性 (一)正面评价、激发兴趣

在平时的作文中,只要学生达到了学段习作的要求,就给高分,甚至给满分。尽量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

25

发展,在给学生评分时对学生作文水平进行具体分析,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前后对比,给予表扬、鼓励,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的不同个性有充分的认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搞一刀切,让每个个体的写作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可以拿学生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当面互相讨论、赏评、修改。在修改中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为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喝采。对于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互相讨论、耐心启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者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全班评讲;少数力不从心、作文能力较差的同学要降低难度,积极评价,多鼓励,少批评。

(二)榜样激励,追求成功

优秀(也可以是满分)习作的欣赏往往是习作赏评课的压轴戏。首先教师对优秀习作的孩子口头上要给予最高的评价。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磁场会带动所有的学生共同期待满分作文的展示。同时做好评价的准备,主要从文章题目、细节描写,结构处理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同学们互相学习。这样做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同学的赞扬声中获得了力量,也给全班同学树立了榜样。其它同学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大家就不会以习作为难事,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激励与提高。

欣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教师精心组织与安排下,习作赏评课赏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赞赏与关爱、信任与放手,赏出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助与互学、自信与自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在努力寻找着对方的优点而给予表达。“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可以说好习作也是夸出来的、赏出来的。让我们始终带着一份欣赏的眼光来关照学生的习作,“赏”出生本习作的广阔天地。

巧借农村生活,妙写观察作文

王海燕

1、培养观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周围所有的新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1)从玩中观察

26

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染。他们的生活也比城市中的学生要丰富得多,每时每刻他们都可以感受和观察到生活发生的变化。如:农村的取材方便广,阔的农村山川秀丽,花木丛生,有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水中游的、陆上跑的、空中飞的,既有静态又有动态,既有野生的又有栽培的,既有家庭喂养的家禽、家畜,又有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的经济价值高的特种动物,可以说是一座种类繁多,随时可见,随手可取的材料库。学生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观察,这种观察不仅不是负担,还给了孩子们乐趣,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收效。

2).在活动中观察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经常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实例农村。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出真情实感。翻地、浇水、施肥、插秧、割稻等都是农村常见的生活,动员学生主动参与这些劳动,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是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自体察劳动的辛苦。我想,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真正感悟了“粒粒皆辛苦”,同时也获取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知觉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无意知觉。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利用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为他们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因此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因此教师要善于揣测学生的心理,把握契机,将他们引向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引导他们主动自愿的观察,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会取得良好观察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才会得到培养与提高。

2、指导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有话会说。

光注重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是不够的,必须先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再结合教学,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教给孩子的写作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学会“有话知道怎么说”了。

1) 观察有目的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因此,观察之前教师要精心考虑,周密设计,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

27

特点及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生明确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农村孩子的家庭都会喂养的家禽、家畜,因此我引导学生去注意观察一种动物,明确提出要观察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写植物类和景色类的作文时,我引导他们观察路旁的植物或者自己家后院的景物,我也明确要求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以及一年四季中景色的变化。总之,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提出不同的观察目标。

2) 观察有顺序

在实际的观察中,学生如果不能很好的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作文往往会是东一句西一句,结果造成作文思想混乱,没有条理。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适当观察顺序。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写《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时,我让学生在家里观察一种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当然也可以时野外的昆虫(农村中野外的动物也是很多)等。写作前,我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观察小白兔的外貌特征。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观察。先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指导学生观察白兔外形时,也可选择“近—远”“远—近”“上—下”“下—上”或“表—里”的顺序等。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学会全面、精确、完整地观察事物。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变无序为有序,为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观察有重点

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在观察中难以分清主次,常会受次要东西的影响,而忽视主要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善于用言语引导学生分清主次。所以明确观察的顺序后,我们要让学生从“质”的探索中抓住事物的重点、特点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从而去深刻认识客观事物,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观察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个方面特点;观察活动,就要观察整个活动的过程:开头、经过、结果;观察景物,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如何抓住重点的。例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桥北头那一个小小的场景:骑马的人为了避开轿子,把两头毛驴吓得又踢又跳,毛驴又惊扰了正在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栩栩如生,那么传神。为了使孩子明确重点写什么,就要告诉他们重点观察什么,把这一部分观察得仔细一些。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教会他们怎样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事

28

物,体会自己的生活乐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乐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丰富语言积累。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农村的学生日常接触家庭、学校、社会等有趣的事情要比城市中的学生多很多。但大都缺乏有意观察的习惯而未能积累下来,因此,我们要培养他们从周围生活中积累素材,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农村的家庭里几乎家家养鸡、养猪,田里种植稻、麦、油菜等农作物,田埂山坡长满了野花草药,学生接触它们的机会多,有意无意地观察到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各种行为,脑海中积累了许多活生生的实例,稍加启发.容易再现。因此我经常引导他们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学生不仅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而且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获取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意的作文现象。

总之,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嘉兴的江南水乡,景美、物美、人更美,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花的大自然自然是他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农村教师一定要因地制宜,巧妙地挖掘、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优化农村作文教学,使农家孩子学会观察,乐于用 笔来表达生活,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提高作文的能力,同时也为农村的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9

课例研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遨游汉字王国”专题研讨

活动时间: 11月12日 活动地点: 五3班教室 参加人员: 本组的语文教师。 上课老师: 杜菊萍

活动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 具体内容:

围绕“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教学,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性实践。根据 “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等主题,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次的集体研究,最后决定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及课外的相关资源,自主开展一系列的汉字综合学习行动。活动如下:

1、学习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然后组成学习小组,并确立组长后明确分工; 2、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1)字谜大擂台。 (2)谐音俱乐部

(3)小小故事会。(如“一字之差”的教训等) (4)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 (5)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3、制作展板。 4、小结: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的确,在综合性活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他们的“工作成果”也给老师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蛋蛋保护观察日记

观察与发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高照小学 李培华

30

它带给我喜悦, 它带给我忧伤, 它告诉我丑恶, 它告诉我善良。

我高兴,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我伤心,海的女儿化作了泡沫; 我喜欢可爱的舒克和贝塔; 我讨厌自私自利狂妄的巨人。 我感谢可爱的童话大师们, 让我在童话的王国里快乐成长!

环节意图:通过总结,激发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课外书,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作业:

把自己小组编写的童话写在作文本上,下节课进行交流。 七、活动反思:

“走进七彩的童话世界”,用大量的童话名著、名画、名段等,引导学生初步的进行“搜、读、讲、画、写、想、做”等活动,充分地激起了学生喜欢阅读童话、愿意创编童话的兴趣和热情。

1、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童话专题,开展了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将口语交际和习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2、学生由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到写童话,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活泼生动的学习过程中,懂得了怎样把故事写清楚、写生动,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的兴趣。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大胆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多种才能。在学习、游戏中,进行语言、游戏、知识、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学会了上网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学生学会了合作、交流;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嘉兴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徐如松

实施内容:

第一板块:走进运河,感受变迁。

36

1、利用班队活动或其他时间,分年级组织学生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京杭大运河”的部分和嘉兴电视台拍摄的《我们的大运河》。

2、由知高照段运河人文地理知识的本校教师,或农民,或社区认识到校讲述万寿山来历、陡门集镇今昔等典故知识,让学生走近家乡运河、走进家乡运河。

3、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嘉兴船文化博物馆,学秀塔、三塔和王江泾长虹桥等本地运河名胜。如有条件,结合春游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参观杭州拱宸桥和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分阶段调查访问(鼓励学生以照片、录音等形式展示调查采访过程)。每次活动前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落实专门的教师。

第一组:到本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嘉兴市图书馆查找资料,了解京杭运河的基本情况以及嘉兴段运河两岸风土人情及与运河有关的古今名人故事,重点集中在高照陡门桥到嘉兴三塔一带。

第二组:到秀洲新区管委会、区水利部门及区政协文史委员会等部门了解京杭运河特别是秀洲段、高照段古往今来的水运及其他情况。

第三组:走访高照段运河两岸,了解运河两岸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第二板块:整理材料,展示成果。

1、举办《家乡的运河》小报展览或图片展览。

2、绘制京杭大运河的水运图;绘制陡门桥到嘉兴段三塔一带运河两岸的人文地理知识示意图。

3、举办“说说发生在家乡运河边的故事”讲故事比赛,将家乡古今名人和社会发展编成故事,可以在校内讲述,也可以到社区讲述。

4、让学生感同身受,创造条件组织学生乘坐轮船进行真实体验,举办“在运河上看家乡话家乡”活动。

第三板块:我心目中的运河文化。

1、组织学生在高照街道运河社区内举行“我心目中的大运河”儿童画现场比赛,选择优秀作品在社区内展览。

2、组织学生在运河文化公园学秀塔下举行“我心目中的运河文化公园”演讲比赛。

3、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运河水资源及水环境的调查与监测,写出调查报告。

4、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围绕环境污染、运河文化等学写“两会提案”,递交有关部门,借以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嘉兴运河文化

37

――高照小学开展嘉兴运河文化研究

报道 沈利彬

7月1日,从我区高照小学传来了一则好消息:高照小学在6月份申报的市级课题《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已被市社科联批准正式立项。随着课题的立项,高照小学将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对京杭大运河高照段,主要从嘉兴三塔、学绣塔到高照陡门桥一线约10公里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是对这段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

“我们家还有一张陡门大桥的照片。” “我知道一些有关运河的传说。”

说起运河,许多老师都情不自禁地讨论起来,因为一直生活在运河边的老师们对大运河有着独特的感情。秀洲区目前正在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嘉兴市已经成为“大运河申遗”的成员单位,地处大运河之畔的高照小学对运河文化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优势。高照小学位于京杭运河嘉兴秀洲南段,运河在高照街道境内流经近10公里。高照小学学生大都生活在运河之畔,与运河朝夕相处,其家长特别是部分老人对运河掌故比较熟悉,师生们从小生活在运河岸边,对京杭运河也有较深的了解。

高照小学开展运河文化的探寻,既是对运河文化的保护,又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将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教师随笔:

大运河 我的母亲

单慧英

学期初,学校根据我校的特殊地理位置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开发校本课程——运河文化。运河对于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喜欢看大运河里来来往往的轮船,长大后当了孩子王,每年的春天会带了学生踏青去运河边游玩。记忆中的单孔石头陡门大桥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只能站在高高的水泥大桥上观看船来船往,倾听滔滔运河水诉说千年的沧桑巨变。学生最喜欢的是窑厂码头的吊机,在操作工的按钮下,一车车的红砖有秩序地落到铁驳船里,沿着运河水流向中国南北的各个建设工地。在运输工具极其发达的今天,水路运输还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和我们小时侯看到的运河繁忙景象可不能相提并论。

记忆中跟着父母每次去陶家笕都是沿着大运河一路走去的。印象最深的是大运河上的轮船特别多,最好看的是长长的拖船,一艘连着一艘,浩浩荡荡地行驶在各式各样的船队中,异常壮观,领头的是一艘装备较其他船只优良的船,货

38

装得很少,高高地浮在水面上,露出船头两侧两只大大的鱼眼睛,威风得很.连在后面的一长串船队样子基本都差不多,好看的是船头经常挂着一家老小的衣服,花花绿绿,为单调的铁船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幸运的话,我们能看到三十多只的远航船队,那真的是一条长龙啊!看船也常常会令我看得心惊胆战,有些装泥沙的挂浆吨位小,货倒装得跟小山似的,船沿和水平线几乎持平,一个浪头打来,甲板上全是溅起的水花,我常常为其捏一把汗,现在想来船怎么可能沉呢,它有浮力呀!小时很羡慕这样的船上人家,起居吃饭都在水中,还可以一路沿着运河欣赏到不同的风景。长大了再去看靠水吃饭的船上人家,也许他们更羡慕我们的陆上生活吧!尽管沿途风光无限,但是比起陆上的丰富多采,水上的生活毕竟是很单调的。以前常听老辈的人说跑水运的苦啊,现在才真正地体会到。 记忆中,绵延流淌的大运河总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新鲜的事物。每年春季都会用大铁驳船从上海运垃圾过来,停靠在运河边。我们当地的村民把那些臭烘烘的垃圾当成了宝,运到各自的桑树地里当肥料。每年的秋季,会来一些陌生的捕虾人,他们晚上偷偷地在运河塘里撒下药粉,河里的河虾就像被下了迷药似的全浮到水面上了,这些人捞足了河虾在天亮前都悄悄地离开。等天一亮,就会有喝早茶的人进村报告这一好消息,全村老小提桶的提桶,拎篮的拎篮蜂拥而至,抢着去河滩边捞那些剩下的“战利品”,在物资极度贫乏年代,河虾——这是多好的菜肴啊!小时我还看到过拉纤,撵泥??这些景象现在的孩子恐怕是听都没听过了呢!

大运河曾经就好象是我们的母亲,用他甘甜的乳汁滋养着运河两岸的人民,灌溉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庄稼,今天,他依然静静地流淌着,连接着南北水利的枢纽,默默地为选择它的人唱着古老的歌谣。

39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秀洲区高照小学五(2)班 余雯彤

在炎热的暑假,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主要写了海伦·凯勒童年时经历的许多事。她有一位老师,教 了她许多知识,并且经历许多磨难才让聋哑的海伦·凯勒得到说话的能力,这位老师是多么的伟大啊!伟大的不仅仅是她,还有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虽然不能说话也听不见,并且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伟大的她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大作家。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写了海伦·凯勒童年时许多不幸遭遇和她快乐的时光。有一次她在一个地方认识了许多像她那样的知心朋友。可是就在她开心不久时,灾难就从天而降了。她写过一个故事,叫冰雪之王,但是有一位姑娘也写过一个跟冰雪之王极其相似的一个故事,叫冰雪仙子,冰雪仙子 非常出名。于是可怜的海伦·凯勒被众多冰雪仙子的读者告上了法庭。她的种种遭遇让她难以承受,也让我们为她伤心。

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困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退缩,而要想方设法地将困难克服,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正是自己进步的过程。

海伦·凯勒是一个伟大的人,我非常崇拜她,也很喜欢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我的良师益友,相信我以后的日子会过得更充实。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高照小学五(2)班 张 婷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好了,但是还有许多地方的环境被受污染状态。例如农村的河流,原来是明亮如镜,能清晰地映出蓝天的影子。我外婆的一件小事证实了这一点:有一次,外婆在河中洗衣服时,不慎把钥匙掉入水中,原以为找不到了,但等衣服洗好了,水波不再荡漾时却惊奇的发现钥匙还安安静静地躺在河底休息。然而近几年来,昔日的清澈见底的河水已不复存在,因为有许多人在河里排猪粪、扔垃圾、倒粪便等,而河面上的是多彩的水色和漂浮着各类杂物。因此,我和丁智奕等成立了观测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测走访调查。今年我们多次在荫家桥村水质调查时,曾两次发现水色发生巨大变化。只见水河简直变成了一个“调色盘”。在河面上满是杂草、绛红、灰蓝、墨绿等各种水彩浮在河面上。仔细一看,还有许多小鱼、小虾的尸体漂浮在“色彩斑澜”的河面上。好奇的我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87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