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30 19: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六、施工组织设计

1、投标人应按以下要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字宜精炼、内容具有针对

性,总体控制在30000字以内);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尤其对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3)工期的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4)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5)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7)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8)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9)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2、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 附表一 施工总体计划表 附表二 施工总平面图

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一、工程概况

京台高速德齐南段起点是德州市平原县尹屯南K351+000,终点是齐河县K390+008,路线长度39.08公里,于1997年底建成通车,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Km/h。路基采用整体式断面,全宽26m,其中:行车道(3.7532)32m, 中间带宽4.5米,硬路肩2.532m,土路肩0.7532m。全线均为填方。行车道及硬路肩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4%。

京台高速济南段路线长度40.585公里,于1999年建成通车,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20Km/h。路基采用整体式断面,全宽35.5m,其中:行车道(3.7533)32m,中间带宽4.5米,硬路肩3.532m,土路肩0.7532m。行车道及硬路肩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4%。

京台高速济泰段,于1999年建成通车,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20Km/h。路基全宽35.5m,其中:行车道(3.7533)32m,中间带宽4.5米,硬路肩3.532m,土路肩0.7532m。行车道及硬路肩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4%。

威青高速威乳段,于2007年建成通车,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Km/h。路基全宽28m,其中:行车道(3.7533)32m,中间带宽4.5米,硬路肩3.532m,土路肩0.7532m。行车道及硬路肩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4%。

二、总体规划

若我单位中标,我们将在原济青零点收费站附近设立项目经理部,负责本工程的所有协调及组织工作,在此处我公司现有一座德基3000型间歇式沥青拌合站,可向京台高速德齐南段及济南段供料。我公司还在京台高速K517处设有一座德基3000型间歇式沥青拌合站可向京台高速济泰段供料,因威青高速沥青混凝土数量较少,我们拟以购买当地公路局成品料的方式进行施工。为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我们将在项目部下设立三个项目分部:在京台高速K367(禹城)设置第一项目分部,负责京台高速德齐南段病害维修施工;在济南西绕城K66(济南西)设置第二项目分部,负责京台高速济南段的病害维修工程;在京台高速K464(泰安)设置第三项目分部,第三项目分部下设两个施工处,施工一处负责京台高速济泰段病害维修施工,施工二处负责威青高速威乳段的施工任务。为顺利完成施

工任务,我们拟组建“精干、高效、权威”的项目经理部和经验丰富、技术精通、责任心强的拌合站队伍和施工处队伍。目前,所有本工程配备的人员、设备均已安排或已到位,可随时进场,及时开工。

本工程计划工期为:

2011年8月20日—2011年10月31日:完成京台高速济泰段、京台高速德齐南段和济南段、威青高速威乳段的所有施工任务。

三、施工组织机构

如果我单位中标,将立即组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备齐全的具有丰富养护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部,全权代表我单位履行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对该项目工程行使管理职能,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按期优质地完成本合同段施工任务。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本项目合同履行与管理。

项目副经理:负责各自项目分部范围内施工维修路段工程项目的施工,包括旧路面铣刨、封层、沥青摊铺以及标线等。

项目总工:负责施工组织设计、各项技术方案的审定,组织技术交底等,对整个工程施工管理,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

办公室:负责临时用地的征用、退还,与地方关系的协调,职工生活、办公的后勤保障。

工程科: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时上报开工报告,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计划,认真完成计量支付及工程统计,工程量复核和竣工资料的整理工作。

施工处:负责施工现场的管理与安全工作,做好现场计量记录工作。 财务科:负责资金的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施工所用资金。

安全科:负责交通布控、负责工程施工的安全保卫工作,及时做好安全保卫的宣传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机料科:负责机械设备的调配、拖运,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施工管理、维修保养工作;施工所用砂石料、沥青、工具等的采购、保管、发放工作。

质检科:负责施工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工作。

试验室:负责各种原材料的检测,各分项工程的配合比设计,施工中各项试验检测工作。

拌和站:负责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及存放。

四、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编制说明

接到《2011年度山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养护维修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和相应的图纸后,我们立即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学习。通过对本招标文件和施工设计图纸的认真阅读,我们对本项目工程有了充分的了解。本合同段主要包括京台高速德齐南段路面维修施工、京台高速济南段路桥面维修施工,京台高速济泰段路桥面维修施工及威青高速威乳段路面桥面维修及池塘改造工程。

2、编制依据

(1)、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范本09》

(2)、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 JTGE 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4)、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 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6)、 JTG H30-2004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7)、 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8)、 JTG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9)、JTJ/T006-98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10)、JTJ 073.2–200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D60-2004); (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13)《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 25:90);

(14)《聚合物水泥砂浆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CECS 18:2000); (15)《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6:2003); (1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 T B07-01-2006)。 (17)、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有关施工安全、工地保证、人员健康、劳动保护、土地使用与管理、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技术要求。

(18)、业主公司发布的《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 (19)、我单位多年从事公路养护的施工经历,现有较为完备的技术设备和施工能力,在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中施工经验。

3、编制原则

(1)、严格履行合同签订(或上级下达)的施工期限,保质保量按期或提前完成施工任务。对工期较长的大型项目,可根据施工情况,分期分批进行安排。 (2)、科学而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

(3)、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预制装配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4)、应用科学计划组织和管理的方法,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因地制宜地采用快速施工、平行作业、立体交叉作业、流水作业;对于复杂的工程应通过网络计划技术进行优化选取最佳施工组织方案。

(5)、落实季节性施工以及重点和关键工程施工的措施,确保全年连续施工,在保证重点和关键工程的情况下,应全面平衡人工、材料的需用量,力求实现均衡施工。

(6)、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设备和当地资源,尽量减少临时工程、设备添购以及资源远运,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7)、科学妥善安排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安全和保护环境,实现文明施工。

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一、重点、关键和难点施工工法

根据《2011年度山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养护维修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所涉及的路段多、病害复杂等情况,综合考虑本工程的实际,为了确保维修质量、保证工期,我们将按不同路段进行重点与难点分析。

京台高速德齐南段、济南段及济泰段,由于车流量大、地形复杂容易堵车的情况,交通安全封闭作为施工难点,重点是路面施工;京台高速济南段,施工难点是交通安全封闭,重点是路桥面的施工;威青高速威乳段,重点和难点是雾封层及桥面沥青砂防水层的施工。

1、交通安全封闭 1.1交通安全封闭方案

据本合同段工程存在施工内容较多、点多面广的特点和招标文件的要求,以保证畅通和连续、流水、高效、安全施工为原则,施工中采用施工的一幅路面半幅封闭施工,半幅路面通行且在另外半幅路面设立一条应急车道的交通安全封闭方案,一次封闭长度4Km。具体封闭方案如下图所示:

备用分流车道 施工区域 外侧车道封闭施工的交通布控示意图

备用分流通道

施工区域

内侧车道封闭施工的交通布控示意图

备用分流通道 施工区域 施工区 收费站、立交桥位置封闭施工交通布控示意图

1.2对于双向四车道,交通安全布控方案也一样,施工中采用施工的一幅路面半幅封闭施工,半幅路面通行且在另外半幅路面设立一条应急车道的交通安全封闭方案,一次封闭长度4Km

1.3交通安全布控原则

交通安全封闭严格按照《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与《JTG H30

-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中的规定。

施工维修作业控制区分为警告区、上游过度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度区、终止区六个部分。进行施工时距工作区2000m处开始提示车辆进入施工路段,在警告区内设置施工标志、限制速度标志和线型诱导标志等,在上游过渡区起点至下游过渡终点之间按间隔7米的距离放置锥形路标,在缓冲区与工作区交界处布设路栏。

本工程警告区的长度采用1600米或2000米。当车辆遇到警告区的第一块施工标志牌时,则意味着这辆车已经进入施工作业控制区,在以后的路段上,要通过设置于警告区内的交通标志告诉车辆驾驶员前方将要发生什么,行车状态应按照沿路所设的交通标志牌的指示而随时改变。

上游过渡区的长度为200米,上游过渡区长度是否合理,可以直接在现场观察出来。若车辆在通过过渡区时经常有急刹车或在过渡区附近拥挤较为严重,则有可能是前方的交通标志设置不当或上游过渡区长度过短。下游过渡区是为了将车流再引入正常的一个过渡段,在利用对向车道来转移本向车流的情况中,本向车道的下游过渡区实际上就是对向车道的上游过渡区。

缓冲区是过渡区与工作区之间的一段空间,为锥形交通标渐变长度,采用80米。终止区是一个为通过施工作业区的车辆提供调整行车状态的路段,在终止区的末段应设有解除限速的交通标志,终止区长度采用50米。

1.4保障交通安全的具体措施

1.4.1项目部建立安全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安全办公室主任人副组长,负责协调安全布控工作。管理人员中安排两人专门负责交通安全封闭的具体工作。切实做到责任到人、落到实处。

1.4.2施工期间,预留应急车道,一旦发生交通阻塞,立即打开应急车道进行分流。应急车道开启时,在两端各布置一名安全员进行分流疏导交通。

1.4.3交通安全封闭安排专门的工人,并在上岗前进行培训指导,在作业区域内全天候24小时值班,安全人员为2批,每12小时一班。在封闭段内,进出口各设置2名安全人员把守指挥,挥动红旗或频闪灯提醒过往司机注意前方施工,同时指挥进出封闭段的施工机械和车辆。封闭段内设置流动巡逻人员,做到每500米1人,人手一旗指挥交通,检查标志、锥标的摆放情况,对歪倒横放的,

及时扶正放好,破坏的及时更换。现场交通安全人员配备手机和对讲机等通讯设备。

1.4.4交通标志的具体设置

现场交通标志的设置,要在遵守国家规范的基础上,提高要求,适当加密锥标的设置间距,间距3-5米,防止轿车等小型车穿插超越引发交通事故,增加人性化提示的标牌,在维护交通安全的同时树立公司文明施工的良好形象。

1.4.5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

上岗前全部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为每个施工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并签订安全协议,在施工时要穿着安全作业服装,严禁越过安全作业区,确保交通车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1.4.6施工车辆安全保证措施

驾驶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驾驶,施工车辆上路时悬挂“施工车辆,注意避让”的醒目标志牌。应特别注意的是车辆在调头时,要看清相向与对向的车辆,在均无车辆时再进行调头,同时要礼貌行车,严禁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行驶。

1.4.7其他注意安全事项

所有施工人员积极与当地交警、路政人员配合,随时听从交警、路政人员的管理。一旦发生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影响道路的通行,可视情况大小灵活解决。

施工人员指挥交通

2、沥青面层施工

沥青面层的施工是公路养护施工中质量控制要求最多,工艺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维修后公路的表观质量、行车舒适性、安全性、使用寿命等各项指标。

表1 路表面性能指标要求

目标值 项目 高速公路 标准差 平整度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横向力系数SFC60 抗滑性能 构造深度TD ≥0.55mm 沥青摊铺施工

T0965 <2.0m/km ≥54 T0933 T0961/62/63 <1.0mm T0932 试验方法

2.1首先,沥青面层施工前要对上一道工序进行复检,确保摊铺前的工作面清洁、干燥,符合质量要求。

2.2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材料的检验要以“批”为单位进行全面检验,不符合规范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

2.3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机、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的计量精度等认真检查、标定,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2.4把好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检测关,严格遵照规范进行各种原材料的试验、

混合料配合比试验和施工现场的抽检等试验。

3、雾封层

雾封层的沥青材料高渗透型改性乳化沥青(沥青),雾封层沥青材料使用之前应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方法进行试验,且满足规范的要求。雾封层沥青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7.1 道路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雾封层油的用量通过试洒确定,宜控制在0.3~0.5Kg/m2范围。 3.1雾封层施工技术要求

3.1.1施工前进行详细路况调查和相关的检测试验,并将所有病害处理到位。

3.1.2将路面清理、吹扫干净,做到及时、有效,没有杂物。

3.1.3沥青洒布车必须配备由电脑控制沥青洒布数量的设备。沥青洒布车喷洒沥青时应保持稳定速度和喷洒量,并保持整个洒布宽度喷洒均匀。喷洒设备应适用于沥青稠度,确保喷洒时沥青能成雾状。喷洒量、温度条件在喷洒前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3.1.4路面状况不同,决定了沥青喷洒量的不同,因此使用一次喷洒成型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养护目的,可根据路面的调查情况,在空隙率较大的部位先行使用人工初洒,养护期满后,再采用洒布车统一洒布完成。

3.1.5标线保护。采用胶带或其他覆盖物将标线覆盖,全部工序完成后,开放交通前,拆除覆盖物,恢复标线原貌。

3.1.6施工中洒布车喷洒完一个车道停车后,立即用油槽接住排油管滴下的乳化沥青,以防局部乳化沥青过多。

3.1.7施工车辆走线要顺直,使外观线条整齐美观。

3.1.8对洒完的雾封层路面要加强交通管制严禁车辆、人员通行,认真维护,保持清洁,以防路面受到污染。

3.2质量检验:

见下表 项次 1 2 3 4 外 观 喷洒量 渗水系数 抗摩擦系数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高速公路) 喷洒均匀、无积油、油斑现象 满足设计要求 满足设计要求 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 全线连续 2次/工作面 5点/㎞ 5点/㎞

滑 构造深度 满足设计要求 5点/㎞ 4、桥面沥青砂防水层

对病害较严重的桥面铺装的松散、坑槽等病害挖补处理后,采用沥青砂防水层对桥面铺装做防水处理。局部挖补要求开挖规则形状的的矩形坑槽,槽壁垂直。坑槽内的面层层间应开挖成台阶式,台阶宽度不小于15cm。上面层的纵向接缝应避开车道轮迹,一般在车道标线外侧15cm,其下各层处理宽度视病害程度而定。

4.1原材料要求

4.1.1桥面沥青砂防水层沥青乳液:

煤焦油必须经过800℃以上高温精炼,比重在1.22~1.25之间,含水率为零,软化点45~55之间,浮杯测试在190~210之间。煤焦油沥青乳液是以精炼的煤焦油沥青乳液、精选的高球粘土、膨润土、热混橡胶及催化橡胶、STAR乳化剂、MACRO-FXEX、水等物质,在特殊的温度和特殊的搅拌容器中混合制作而成。

4.1.2桥面沥青砂防水层砂料

桥面沥青砂防水层所用集料必须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不得含有粘土、灰、盐碱和有机物),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和不规则形状的硅砂(机制砂或河砂)。其中通过0.6mm筛的百分率为100%,通过0.3mm筛的百分率为95%,通过0.15mm筛的百分率为5%,且对砂料中的超粒径颗粒必须筛除。所用砂料应满足下表要求:

砂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 不大于 砂当量不小于 亚甲蓝值不大于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 g/kg s 60 25 30 T 0334 T 0346 T 0345 单位 t/m3 % 数值要求 2.50 3 试验方法 T 0328 T 0333 4.1.3水:水必须是干净并且可饮用的水,没有有害可溶性盐类。温度在10~26.7之间。

4.1.4快干剂:采用上述混合料喷涂于沥青路面后,一般需要24~48小时才能开放交通,因此为减少封闭时间,采用添加早强剂的措施。早强剂可采用乳胶剂,主要作用是保护层的养护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6小时,节约了劳动成本又确保了质量。

4.2混合料应满足下表要求:

混合料技术要求

项目 可拌合时间 粘聚力试验 30min(初凝时间) 60min(开放交通时间) 负荷轮压试验(LWT) 粘附砂量 轮迹宽度变化率 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WTAT) 浸水1h 浸水6h 4.3施工步骤

4.3.1现场准备。首先对路面进行清洁,去除所有异物的碎屑,再用吹风机吹去浮沉、泥土或泥沙,可以用扫帚进行清除;对油污较多地区可有3倍清水彻底稀释过的沥青乳液喷洒或手工涂刷。待彻底干透后再喷洒封涂层混合料。

4.3.2喷涂。采用洒布机进行喷涂施工,一次喷涂宽度控制在3.5米,喷涂量为每分钟200~210Kg,撒布机应匀速连续喷涂,行进速度3.2~3.5Km/h,覆盖面积约200?/min。对于小范围的喷涂可采用人用有柄鬃刷涂刷。在材料允许的气候条件下,10℃~37.8℃,湿度低于60%不高于80%的情况下,可添加2%~3%的快干剂。正常情况下喷洒完第一层后干燥一小时即可喷洒第二层,待第二层干燥后喷涂第三层。采用人工喷涂时,上一层应尽可能沿上一层的垂直方向涂刷。

4.3.3厚度控制。喷涂三层混合料干燥后的厚度为1.58~1.68mm之间。可用牛皮摊铺在路面上测量摊铺层厚度。

单位 s N2m N2m g/? % g/? g/? 标准 >120 ≥1.2 ≥2.0 <450 <5 <540 <800 T0752 T0755 试验方法 手工拌和 T0754

二、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本次养护维修工程施工主要工程项目划分为:交通安全封闭、路面病害调查、路桥面铣刨,凿除及清理及横向排水管、透层、粘层和封层的洒布、沥青混凝土、桥面微表处、雾封层、池塘改造、桥梁维修等分部分项工程,下面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方法、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交通安全封闭

“保畅通、保安全”是本工程的重中之重,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加以重视,在进行每一项施工作业前,必须先考虑安全隐患,并加以预防,当施工与安全、畅通存在冲突时,服从保安全、保畅通的要求,具体严格按照前文“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措施”中所述实行。

2、路面病害调查

经过多年运营,加上客货车流量大,车辆超载严重等原因,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沥青老化、车辙、沉陷、网裂等病害现象,交通封闭完成后,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以及业主单位各派技术人员共同对工作面进行详细的病害调查,对各种病害出现的桩号、车道的具体位置做好记录,并在路面上用油漆标记具体位置,除目视观测外,同时采用取芯和探坑等方法对路面进一步检测,详细的做好路面病害文字描述和影像记录。

路面病害调查

3、路面桥面铣刨、凿除和清理及横向排水管

在现场路面病害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文件,对不同的路面病害情况采

取合理的处理措施。

3.1在本工程中路面铣刨采用维特根2000铣刨机,铣刨宽度2米,配置有电子自动找平控制系统来控制铣刨深度,配置铣刨废料传输系统;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桥头搭板及其他结构的清除采用空压机和风镐进行,空压机和风镐的功率满足施工要求。

3.2铣刨、凿除的深度和尺寸按图纸和招标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以准备出不含夹层、干净、平整的表面和不破碎、掉渣的坚硬立面,达到封层或粘层的施工条件,路面铣刨至上基层的路段,其下基层应铣刨掉1cm左右,露出新鲜面后设透层和热沥青下封层然后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铺筑。

3.3铣刨按原路面(桥面)结构层的厚度分层铣刨,铣刨完上一层后,如发现下一层仍有问题,必须及时估测出该层的损坏程度(面积、深度等),算出工程量,报监理、业主认定后一并修复。

3.4现场铣刨出的路面底板应平整、无夹层;凹槽四壁无松动颗粒且要保持相对顺直。

3.5铣刨完毕的路面凹槽(与新工作面相结合的层面)立即人工配合机械清理并彻底清除剩余废渣,经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6铣刨料运输

铣刨料运输应选择车况较好吨位较大的车辆进行,车厢四周密封完好,运料时应覆盖蓬布,严禁在运输过程中撒漏污染公路路面。

3.7横向排水管 3.7.1材料要求

(1)PVC管的质量应符合图纸要求及国家有关聚氯乙烯管材的有关规定。 (2)排水管采用的树脂玻璃钢夹砂管,排水管质量及施工符合图纸要求及国家标准的规定,同时满足压力等级1.6MPa,刚度等级SN10000。

3.7.2横向排水管施工

(1)在铣刨至基层路段设置横向排水管,间距为15m,对有较大纵曲线路段坡底处进行适当加密;对局部铣刨处理的路面,在凹槽的一端(沿纵曲线方向)设置一道排水管,并在管口设置集水槽。

(2)钻孔的孔壁与横向排水管应留出一定的空间,穿管完成后,现将孔内浮尘清净,然后用较细的软管(直径2~3cm)将水泥浆压入管与孔壁之间,压

浆后保证管与孔壁周围的空隙填充密实。

(3)排水管与电缆井的接头处用水泥砂浆做防渗处理;玻璃钢夹砂管进水口不能高于路槽底部,并且不能被封层沥青堵塞。

4、透层、粘层和封层施工 4.1透层

透层的沥青材料应采用慢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透层油使用之前应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方法进行试验,且满足规范的要求。透层沥青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3.2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透层油的用量通过试洒确定,不宜超出0.7~1.5L/m2范围。 4.2粘层

粘层的沥青材料采用快裂或中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粘层沥青材料使用之前应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方法进行试验,且满足规范的要求。粘层沥青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3.2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且使用的基质沥青与面层所用沥青的种类标号相同。

粘层油的用量应根据下卧层的类型通过试洒确定,新铺沥青层或老沥青层用量为0.3~0.6L/m2

4.3封层

上封层采用SBS热沥青,下封层采用70号A级热沥青。石油沥青的质量满足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封层沥青撒布量为1.0~1.4㎏/?,沥青撒布温度宜为:SBS热沥青175~180℃,70号A级沥青155~165℃。封层集料撒布采用符合要求的石灰岩碎石,并采用0.4%石油沥青预拌,碎石用量宜为5~8m3/Km2,且不重叠为宜。

4.4透层施工技术要求

4.4.1路槽的半刚性基层表面及侧壁需喷洒透层乳化沥青。气温低于10℃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

4.4.2准备喷洒透层油的工作面,应整洁而无尘埃。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工作面不得喷洒沥青材料。

4.4.3透层油需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沥青洒布设备应配备有适用于不同稠度沥青喷洒用的喷嘴,在沥青洒布设备喷洒不到位的地方如侧壁,可采用人工涂刷。

4.4.4透层油洒布后不得在表面形成被其他施工设备粘起的油皮,透层油的渗透深度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一体。达不到渗透深度要求时,应更换透层油稠度或品种。

4.4.5透层油撒布后的养生时间根据透层油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由试验确定确保乳化沥青渗透且水分蒸发,然后进快铺筑其他结构层,防止工程车辆损坏透层。

4.5粘层施工技术要求

4.5.1在新铺筑沥青面层之间及铣刨路槽的原路面中下面层及侧壁喷洒粘层。气温低于10℃或大风天气,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

4.5.2准备喷洒粘层油的工作面,应整洁而无尘埃。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工作面不得喷洒沥青材料。

4.5.3粘层油需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稳定。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作业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在沥青洒布设备喷洒不到位的地方如侧壁,可采用人工涂刷。

4.5.4粘层油宜在当天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4.6封层施工技术要求

4.6.1在沥青混合料与水泥稳定粒料及桥面混凝土铺装之间设下封层;对提高4厘米铺筑的上面层路段,在上面层与中面层及旧路面之间设上封层;或执行设计文件规定。封层施工必须满足最高气温15℃以上。

4.6.2准备施工的工作面,应整洁而无尘埃。监理工程师对已准备好的工作面进行检查,在未批准前不得喷洒沥青材料。

4.6.3封层采用层铺法施工,采用沥青洒布车与集料撒布机联合作业。沥青洒布车必须配备由电脑控制沥青洒布数量和温度的设备。沥青洒布车喷洒沥青时应保持稳定速度和喷洒量,并保持整个洒布宽度喷洒均匀。喷洒设备应适用于沥青稠度,确保喷洒时沥青能成雾状。集料撒布必须由能自动控制集料数量的集料撒布机进行撒布,不得人工撒布。

4.6.4撒布沥青后应立即用集料撒布机撒布集料,集料撒布必须达到全面覆盖、厚的一致、集料不重叠,也不露出沥青的要求。局部有缺料的适当找补,积料过多的将多余集料扫出。两幅搭接处,第一幅撒布沥青应暂留100~150毫米宽度不撒布石料,待第二幅一起撒布。

4.6.5撒布集料后,立即用胶轮压路机从路边向路中心碾压3~4遍,每次

轮迹重叠300毫米,碾压速度开始不宜超过2km/h,以后可适当增加。

4.6.6碾压结束后,待封层表面温度低于50℃时,可进行下一路面结构层的施工。

5、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5.1材料

合格的集料应分等级堆放在硬化、无污染的场地上,细集料必须覆盖。 5.1.1粗集料,粗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到骨架作用,其质量及物理性能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1)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等。要求干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其质量应符合下表5要求。

(2)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与磨光值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当按《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试验时,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不得低于5级,否则,应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必要时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外掺剂的精确比例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

(3)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按表6的要求选用。 (4)粗集料对破碎面的要求符合下表7的要求。

表5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 标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表面层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t/M3) 吸水率 不大于(%) 坚固性 不大于(%) 针片状颗粒含量 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 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 不大于(%) 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 ) 不大于(%) 软石含量 不大于(%) 26 28 2.6 2.0 12 15 12 18 1 3 其他层次 28 30 2.5 3.0 12 18 15 20 1 5 T0316 T0317 T0304 T0304 T0314 T0312 T0310 T0320 试验方法

表6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的规格(方孔筛)

规公称粒格 径(MM) 106 75 63 - 53 - - -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37.5 0~15 0~15 - 31.5 - - 0~15 - - 26.5 19.0 0~5 0~5 - 0~15 - - - 0~5 - 0~15 - - - 12.2 0~5 - 0~15 - 0~15 - 9.5 0~5 - 4.75 0~5 2.36 0~5 0~5 0.6 0~5 0~5 S1 40~75 100 90~100 S2 40~60 S3 30~60 S4 25~50 S5 20~40 S6 15~30 S7 10~30 S8 15~25 S9 10~20 S10 10~15 S11 5~15 S12 5~10 S12 3~10 S14 3~5 100 90~100 100 90~100 100 90~100 100 90~100 100 90~100 100 90~100 0~15 0~5 0~5 100 95~100 100 95~100 0~15 0~5 100 95~100 0~15 0~5 100 95~100 40~70 0~15 100 95~100 0~10 100 95~100 40~70 0~15 100 85~100 0~25

表7 粗集料对破碎面的要求

具有一定数量破碎面颗粒的含量(%) 路面部位或混合料类型 1个破碎面 沥青路面表面层 不小于 沥青路面中下面层、基层 不小于 SMA混合料 不小于 100 90 100 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 90 80 90 T0361 试验方法

5.1.2细集料

(1)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天然砂用量不宜多于人工砂。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采石场、采砂场生产。

(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符合表8的要求。细集料的洁净度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

(3)天然砂采用河砂,通常采用粗砂、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9的要求。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进行水洗后再使用,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热拌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4)石屑是采石场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符合表10的规定要求。采石场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一级公路的沥青混合料,宜将S14与S16混合使用。

(5)机制砂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符合S16的要求,SMA混合料必须采用机制砂。

表8 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 标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t/m3) 坚固性(>0.3mm部分) 不小于(%) 含泥量(<0.075mm的含量) 不大于(%) 砂当量 不小于(%) 亚甲蓝值 不大于(g/Kg) 棱角性(流动时间) 不小于(s) 高速公路 2.5 12 3 60 25 30 试验方法 T0328 T0340 T0333 T0334 T0349 T0345

表9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

方孔筛(mm) 粗 砂 9.5 4.75 2.36 1.18 100 90~100 65~95 35~65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中 砂 100 90~100 75~100 50~90 细 砂 100 90~100 85~100 75~100

0.6 0.3 0.15 0.075 15~29 5~20 0~10 0~5 30~59 8~30 0~10 0~5 60~84 15~45 0~10 0~5

表10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公称粒规格 径(mm)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S15 0~5 100 90~100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 S16 0~3 - 100 80~100 50~80 25~50 8~45 0~25 0~15 5.1.3填料

(1)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应采用石灰岩或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磨制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清除,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中流出,其质量符合招标文件及下表的要求。

(2)为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要求矿粉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占混合料总重1.3±0.2%的石灰粉,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回收粉代替矿粉作为填充料,石灰粉应满足Ⅲ级要求。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回收粉代替矿粉作为填料。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表观密度 不小于(t/m3) 含水量 不大于(%) <0.6mm(%) 粒度范围 <0.15mm(%) <0.075mm(%) 外观 亲水系数 塑性指数 高速公路 2.50 1 100 90~100 75~100 无团粒结块 <1 <4 试验方法 T0352 T0103烘干法 T0351 T0351 T0351 T0352 T0353 T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0355

5.1.4纤维稳定剂

(1)表面层SMA-13需要添加纤维稳定剂,一般情况下掺加木质素纤维,木质素纤维的掺加量是沥青混合料的0.3%(外掺),掺加比例以质量计,木质素纤维的质量符合表11的技术要求。

表11 木质纤维素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纤维长度,不大于 通过0.15mm量 灰分含量 PH值 吸油率,不小于 含水率(以质量计)不大于 单位 mm % % - - % 指标 6 70±10 10-23 7.5±1.0 纤维质量的5倍 5 试验方法 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 筛分(负压筛分析) 高温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 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 用煤油浸泡后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 105℃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量 (2)纤维应在250℃的干拌温度不变质、不发脆,使用纤维必须满足环保要求,不危害身体健康。纤维必须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充分分散均匀。

(3)纤维稳定剂的掺配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通常情况下用于SMA路面的木质纤维不宜低于0.3%,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纤维用量。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不宜超过±5%。

(4)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松散纤维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不结团。

(5)纤维温度剂的掺配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通常情况下用于SMA路面的木质纤维不宜低于0.3%,矿物纤维不宜低于0.4%,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纤维用量。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不宜超过±5%。

5.1.5沥青

(1)本项目沥青混合料使用的沥青材料应为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 (2)运到现场的每批沥青都应附有制造厂的证明和出厂试验报告,并说明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等。

(3)沥青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2的规定。

(4)承包人应于施工开始前28天将拟用的沥青样品和上述证明及试验报告

提交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除监理工程师另有指示外,承包人不得在施工中以其它沥青替代。

(5)进场沥青每批都应重新进行取样和试验。取样和试验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规定。

(6)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标号的沥青必须分开存放,不得混杂。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储存外,沥青在储存罐中的储存温度不宜低于120℃,并不得高于170℃。道路石油沥青在储存、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

表12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指 标 AH-70 针入度(25℃,100g,5s) (0.1mm) 适宜的气候分区 针入度指数PI 软化点(R&B) 不小于( ℃) 60℃动力粘度 不小于(pa.s) 10℃延度 不小于(cm) 15℃延度 不小于(cm) 蜡含量(蒸馏法) 不大于(%) 闪点 不小于(℃) 溶解度 不小于(%) 密度15℃) (g/cm3) 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 小于(%) 残留针入度比(25℃) 不小于(%) 残留延度(10℃) 不小于(cm) 残留延度(15℃) 不小于(cm) 20 46 180 15 25 100 2.2 260 99.5 实测记录 ±0.8 61 6 15 T0615 T0611 T0607 T0603 T0610或 T0609 T0604 T0605 T0605 1~3 1~4 60~80 2~2 2~3 2~4 T0604 JTG F40—2004 附录A T0604 T0606 T0620 15 T0605 沥青标号 试验方法 -1.5 ~ +1.0 45 160 20

5.2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委托有交通部公路工程乙级及以上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按规定进行材料的标准试验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2.1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

根据近年来我省一级公路及高速公路典型的沥青路面结构和本次路面维修路面结构特点,提出上、中、下、基层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本工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采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法,由马歇尔试验设计、车辙试验、水稳定性检验及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四部分组成。设计过程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三个阶段来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SMA及AC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应满足表13的级配范围的要求,密级配沥青碎石ATB级配范围应满足规范要求。根据原材料所设计沥青混合料合成级配应尽可能在要求的级配范围要求内,一般小于2.36/4.75部分不宜超出该范围,其中级配曲线图采用0.45次方级配曲线图评价矿料的级配。在该级配范围内进行混合料设计需要正确的取料和试验方法。矿料筛分采用水筛法,每一级集料都要精确筛分出0.075mm以下的含量,进行合成级配计算。

表13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表

筛 孔 尺 寸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表14 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

级配类型

范围要求 SMA-13 上限 100 100 75 34 26 24 20 16 15 12 下限 100 90 50 20 15 14 12 10 9 8 AC-13C 上限 100 100 83 55 38 28 20 14 10 6 下限 100 90 72 42 28 20 15 10 6 4 AC-20C 上限 100 100 95 86 70 48 33 23 16 11 9 6 下限 100 90 83 73 56 35 22 15 10 6 5 4 AC-25C 上限 100 100 89 82 74 62 41 28 20 15 10 7 5 下限 100 90 76 68 60 47 28 18 11 8 6 4 3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比(%)

37.5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特90- 粗ATB-30 式 100 100 90 72 66 60 51 40 32 25 18 14 70- 53-44-39-31-20-15-10-8-5-3-10 2-6

5.2.2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5“夏炎热区”标准。

表15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级马歇尔实验技术标准

高速公路 试验指标 单位 夏炎热区 夏热区及夏凉区 重载交通 击实次数(双面) 试件尺寸 空隙率VV 深约90mm以内 深约90mm以下 稳定度MS不小于 流值FL 设计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 2 3 4 5 6 沥青饱和度VFA(%) 次 mm % % KN mm 1.5~4 75 Φ101.6mm363.5mm 4~6 3~6 8 2~4 3~5 3~6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 26.5 10 11 12 13 14 55~70 19 11 12 13 14 15 65~75 13.2 12 13 14 15 16 5.2.3对于一级公路的公称最大粒径≤19毫米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以及SMA混合料,需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使用性能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必须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并符合表16的要求。

表16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性技术要求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七月平均最高气温(℃)及气候分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动稳定度(次/mm) 试验方法 >30℃

区 夏炎热区 1-3 普通沥青混合料 不小于 SMA混合料 非改性 不小于 改性 不小于 1000 T0719 1500 3000 (2)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必须达到表17要求。

表17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年降雨量(mm)与气候分区 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的技术要求(%) 500~1000 湿润区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改性沥青混合料 SMA 普通沥青 混合料 改性沥青 80 85 75 80 T0709 试验方法 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改性沥青混合料 SMA 普通沥青 混合料 改性沥青 75 80 75 80 T0729 (3)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在-10℃、加载速率5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测定破坏强度、破坏应变、破坏劲度模量,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其中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应变不小于表18要求。

表18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

气候条件技术指标 年极端最低气温及气候分区 普通沥青混合料 不小改性沥青混合料 不小于 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 -9~-21.5 冬冷区 1-3 2000 2500 试验方法 T0728 5.2.4标准配合比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

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0.6mm处出现“驼峰”。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必须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

5.3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在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能力必须相匹配,施工期间,注意收集月、旬、日天气预报资料,遇有影响施工质量的天气时,暂停施工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制定特殊气候的施工方案。

5.3.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1)我单位在本工程中使用的拌和站在设计、协调配合和操作方面,都能满足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符合工地配合比设计的要求。拌和站配备足够试验设备的试验室,满足招标文件要求,能及时提供试验资料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

(2)拌和站设立于G104国道K596(曲阜北收费站)和济南原济青零点收费站附近,与工地现场的距离已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确保混合料的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

(3)所采用的拌和机为德基3000型间歇式拌和机。拌和设备配备有计算机设备,在拌和过程中可以逐盘打印测定的各种材料用量、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拌和能力在240t/h以上。冷料仓数量为6个,不会出现一个冷料仓装两种以上规格的集料,可以满足施工,并有添加纤维、消石灰等外掺

设备。

(4)混合料的拌和温度要与所采用的沥青相对应,并通过粘温曲线确定。对于 SBS改性沥青拌和温度要求为180~185℃。混合料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小于45s。

(5)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将采用具有金属温度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测量。所有过度加热即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正常温度高限30℃时,将作废弃处理。拌合后的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离析和结团现象。

5.3.2沥青混合料运输

我单位在本工程中全部采用干净有金属底板的大吨位自卸槽斗车辆运送混合料,车槽四角密封坚固,且在车厢四周裹上棉被,配备保温效果较好的双层蓬布,确保混合料的到场温度。

(1)运料车必须加盖蓬布进行保温覆盖。

(2)车厢底板应涂刷一层隔离液(或柴油与水为1:3的混合液),并排除游离余液。

(3)运输车辆的数量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摊铺速度、运距、等候卸料时间确定。一般情况下正常施工时,摊铺机前面应有3~5辆运输车等候卸料。

(4)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前10~30cm处停下,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时运输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5.3.3沥青混合料的铺筑

在沥青路面各结构层施工前,均进行试验段的铺筑,试验段长度不小于200米。试验段确认的压实方法、压实机械类型、工序、压实系数、碾压遍数和压实厚度、最佳含水量等均作为今后施工现场控制的依据。

(1)摊铺

a.沥青混合料采用性能先进的摊铺机摊铺,均为自动电脑控制,安装有可调的活动熨平板,熨平板可以预热。

b.一台摊铺机的摊铺宽度符合规范及施工要求,路面较宽时,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摊铺机组成梯队联合摊铺。

c.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摊铺层厚度、温度、风速及下面层表面温度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表5.2.2-2的要求。

d.摊铺机应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其摊铺速度根据拌和能力、摊铺速度、宽度及连续摊铺的长度而定,一般摊铺速度控制在2~6m/min。对SMA沥青混合料放慢到1~3m/min。

(2)压实

a.沥青混凝土压实工艺

初压: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减少热量散失,直接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2~3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

复压:复压紧跟初压后开始,且不能随意停顿,碾压段长度不超过80m。采用25t胶轮压路机搓揉碾压1~2遍。

表19 压路机压实速度(Km/h)

压路机类型 胶轮压路机 振动压路机 初 压 适宜 2-3 最大 3 复 压 适宜 3-5 最大 6 终 压 适宜 3-6 最大 6 终压:终压应紧接复压后进行,采用刚轮压路机关闭振动碾压2~3遍。 b.SMA路面压实工艺

SMA混合料的压实温度为:初压温度≥160℃,复压温度≥130℃,终压温度≥90℃。采用振动式压路机进行碾压,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紧跟摊铺机后,采用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压。

SMA混合料的碾压步骤:

初压:钢轮压路机强振2~3遍,紧跟摊铺机后,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测向内侧碾压。

复压:紧跟初压后开始,不得随意停顿。采用大功率振动式压路机高频率大振幅进行碾压,慢速进行1~2遍。

终压:紧跟复压之后进行,采用钢轮压路机关闭振动碾压2~3遍。 整个碾压过程不使用轮胎式压路机。 (3)接缝处理

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施工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8的要求。

(4)下层铺筑完成后,用表面接触式温度计检测其表面温度,低于50℃方

可进行下一层摊铺。

6、沥青表面处治

6.1改性稀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6.1.1改性改性稀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原则

(1)根据道路及路面情况。依据交通量、行车类型、气候变化(气温、风力、动融等)情况,调查原路面病害,防滑、透水和平整、坑槽等情况及产生的原因。

(2)目的和要求。针对原路面的情况,确定采用改性稀浆封层预期达到的效果例如解决平整、防滑、耐磨等。

(3)材料的选择,根据当地实际的气候以及原路面情况,选择矿料类型,以及改性剂、乳化剂、以及填料的品种。

(4)根据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确定符合级配曲线要求的各种集料的配合比例。

(5)做混合料的稠度试验,以确定混合料的用水量。

(6)作初凝时间试验:当粘结力达到120N.cm的时间,应确定混合料的初凝时间。

(7)作固化时间试验:当粘结力达到200N.cm的时间,应确定混合料的固化时间和开放交通的时间。

稀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程序:

制备合格的乳液 合格的集料 水 按预定的配比制备稀浆 稠度试验 湿轮磨耗 试验 荷载车轮试验 粘结力试验 最佳配合比

6.1.2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 (1)可拌和时间试验

可以调整各种原材料的比例,最后确定乳化剂、改性剂、填料及外加剂的用量

(2)内聚粘结力试验

检测稀浆混合料的凝固时间,以次控制最后开放交通的时间。

(3)湿轮磨耗试验

检测改性稀浆混合料中,改性乳化沥青的最佳用量,以保证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

(4)负荷车辙试验

防止混合料中改性乳化沥青用量过多,以免引起泛油、波浪、推移等病害。 (5)水敏感性试验 6.1.3确定沥青最佳用量

○1根据湿轮磨耗试验结果绘出沥青用量与磨耗量的关系曲线,确定沥青用量最小值;

○2根据负荷车轮试验结果绘出沥青用量与粘附砂量关系曲线,确定沥青用量最大值。

○3确定沥青用量范围,并以最大值为准,以3个百分点的范围定为容许范围。 ○4最后取容许范围中值作为沥青最佳用量。 6.2原材料的准备 6.2.1矿料

(1)施工前的矿料必须过筛,把超大粒径的石料筛出去,以免影响正常摊铺。这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中会严重的影响摊铺质量,为不给正常的摊铺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料厂值班的工作人员应认真的负责,把好进料、出料的质量关。

(2)应对筛后的集料进行级配、砂当量、含水量、干容重的质量检查,检测结果应与试验室的结果一致。混合料的油石比是不变的,而水泥和水量应该视当日的摊铺情况来现场调剂,比如天气非常炎热,必须多加水,必要时应在乳化沥青中多加乳化剂以延缓破乳,其掺加量应视摊铺效果而定。此种情况是决对不能掺加水泥等填料的。

(3)矿料应堆放在清洁的有强度的地面上,以免混入泥土或石块,给摊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料厂经常被装载机以及重型车辆来回碾压,如料厂的路面强度不足,在下雨后经车载破坏,就会有大量的泥块在装料时混入矿料中,造成施工困难。

6.2.2乳化沥青

由于天气等原因,罐中的沥青不能及时用完而需放置几天时,应用泵抽吸循

环,以保证罐中乳化沥青的稳定性与均匀性。或派人在施工使用前定时用工具搅拌。

对于长距离汽车运输的乳化沥青,应对乳化沥青的稳定性及均匀性充分考虑,确保各种指标达标后方可使用。

6.2.3填料

填料的质量要求主要是细度、含水量等。各种类型的填料均不得含泥土等杂质,并应干燥、疏松、无结块。且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80% 。

6.2.4水

施工用的水应为洁净的淡水。施工用的矿料的含水量应尽可能的小,尽可能避免矿料被雨水淋湿。 在施工中,工地机械随时都可能加水,为避免影响施工进度,水源要选在离施工现场较近的地方。

6.2.5添加剂

施工用的添加剂应与实验室试验的添加剂一致,最好用工业化生产的添加剂。添加剂的量也必须根据实际的现场施工效果来定。不能盲目使用。

6.3微表处施工 6.3.1人员配备

施工队长一名,技术员二名,操作手三名,驾驶员四名(摊铺车、装载机、水罐车、油罐车),民工十人(前后交通看管2人、料斗看料捅料1人、耙子工3人、铁锹工3人、清扫工1人)

6.3.2施工应具备的条件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机械设备、原路面补强与清扫、交通管制等都已按要求完成。

(2)施工时的气温应在15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为最佳。当气温为10摄氏度,但有上升趋势时可以施工。

(3)有雨或较湿路面不能施工。 (4)交通管理到位,并配有专人负责。 6.3.3施工程序

微表处施工程序:原路面检测→修补原路面病害→封闭管制交通→清扫路面

→摊铺→修补及修边→早期养护→开放交通

6.3.4机械摊铺施工程序:

(1)根据路幅宽度调整摊铺箱宽度,摊铺箱宽度不能过宽,否则影响摊铺质量。我部微表处摊铺箱宽度的调节非常方便,最大可调至4.7m。当路面有加宽段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摊铺箱宽度调整,较窄处应人工找齐,人工找平时要迅速,以免混合料凝结。

(2)装料,将符合要求的矿料、乳化沥青、填料、水、添加剂等分别装入摊铺机的料箱。装料时应有专人在机器顶部看管。且装料人员要随时注意每车的用油情况,如发现加油比较频繁,比如正常是三车加一次,而现在是两车加一次,那就要考虑是否用油超量,应及时与现场的技术人员取得联系。尽快查找原因并解决。

(3)摊铺,

①将装好料的摊铺机开至施工起点,操作手指挥摊铺车对准施工控制线,将摊铺槽平稳准确的放置在微表处接茬处,调平人员调整摊铺箱的厚度与拱度,机器未起步时应稍将摊铺槽调低,使摊铺箱周边与原路面紧贴,当机器运转并开动时,调平人员应迅速根据具体的摊铺厚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可以避免接头摊铺过厚,影响平整度和整体美观;

②操作手根据标定结果结合实际摊铺经验调整料门开度(每车铺完后必须迅速关闭料门);

③开动发动机,接合拌和箱离合器使搅拌轴正常运转,并开启摊铺箱螺旋分料器,调整油阀和水阀;一般情况下,油阀的开度是不变的,而水阀根据出料情况随时调整。

④打开各料门控制开关,使矿料、填料、水同时进入拌和箱,并当预湿的混合料推移至乳液喷口时,乳液喷出。此时操作手应根据天气情况(温度、湿度等),对水量以及水泥用量进行适当调整,使摊铺效果达到最佳。

⑤调整稀浆在分向器上的流向,使稀浆能均匀的流向摊铺箱的左右,并注意观察混合料的稠度。如稠度不适宜,应调整水量,使稀浆稠度适中。当然,最特殊的是,当天气较热,路表的温度很高时,最捷径的办法就是通过加大用水量来延缓破乳。现场技术员应根据现场的摊铺效果来调整水量,不能超大。即要保证混合料的快裂慢凝,又要保证大的水量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不影响混合料的破

乳成型质量。

⑥当稀浆混合料均匀分布在摊铺箱的全宽范围内时,操作手就可以以手势通知驾驶员启动底盘,以1.5-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但应保证摊铺量与输出量基本一致,保持摊铺箱中稀浆混合料的体积为摊铺箱容积的一半左右,当摊铺箱中的混合料不足或过多时,操作手应及时打手势通知驾驶员减慢或加快车速。调平人员应根据路况随时调整摊铺厚度,以保证摊铺后的路面无亮面,无刮痕;但在我们现场施工中,由于路况差等多种原因,不可避免的会有亮面,而亮面是由于车辙较深造成的,在我们努力减少车辙处产生的亮面的同时,正常路面必然会出现因厚度不够而出现细小的划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随时注意路面的摊铺情况,在有严重病害的路段,合理调整摊铺厚度,使亮面最少,划痕也最少。

⑦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进行人工找平,找平的重点是:起点、终点、横向接缝、纵向接缝的过厚和过薄处,调平手还应随时注意摊铺中是否有超大粒径的石块或泥块卡在刮平橡胶皮下而无法脱出,应及时用捏刀将其刮出,因其造成的刮痕,应有专门人员用橡胶耙子刮平;刮平的原则是将过厚处的未破乳的混合料用耙子平顺的刮向划痕过多处。但不能用接头处已破乳的混合料来撒布划痕。

⑧在车顶看料的人员应观察出料情况,当发现不下料时,应及时用长钢钎捅料,保证顺畅摊铺。当摊铺混合料的任何一种料用尽时,应立即关闭所有材料输送的控制开关,待摊铺箱中混合料摊铺尽后即通知驾驶员停止前进;

⑨操作手将摊铺箱提起后,指挥司机将摊铺车开至路前5m处,调平人员迅速用捏刀刮净摊铺箱下橡胶皮上粘的沥青混合料。如刮不去,应用喷火器烘烤,刮净沥青砼后应用喷水枪喷洒摊铺箱及其下方的橡胶刮皮。

⑩铁锹工应立即将施工末段1-2m范围内的混合料清除,并倒入废料池中。然后在接头处迅速放好油毡,等下一车到来。

6.4 微表处施工质量控制与检验 6.4.1施工前的原材料与设备检查

(1)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检验,运送到现场的改性乳化沥青必须附有出厂检验报告,报告中还应注明改性乳化沥青的配方,及其各项指标检验结果,各项检验指标都满足微表处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才能使用。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显

著影响微表处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和路用性能。其中,乳化剂的品种和剂量对施工效果影响显著,但在现场检验乳化剂的品种和剂量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每次来料时取样进行拌和试验,只要拌和时间和成型速度满足设计要求就可认为乳化沥青配方无太大的问题。

6.4.2集料级配、砂当量、含水量及油石比的检验

每一次运到现场的集料必须首先进行砂当量指标检测和级配检验,要求来料的砂当量指标不低于要求指标,级配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波动,其中4.75mm.2.36mm,1.18mm\\0.6mm的波动范围为+/-5%,0.3mm\\0.15mm\\0.075mm的允许范围为 +/-4%、 +/-3%、 +/-2%

合适的油石比是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的重要保证,如果油石比过大,会造成路面泛油,影响路面的抗滑性能和美观,如果油石比过小,微表处层与原路面的粘结、集料与沥青的粘结都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应保证摊铺出的微表处混合料的油石比与设计油石比相符。

7.桥梁维修 7.1桥面铺装及防水

7.1.1原桥面铣刨,桥面铣刨与路面铣刨一样,清扫干净,不留夹层。 7.1.2铰缝植筋

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B0367-2006)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的要求,选择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的植筋胶。 植筋用钢筋严格按照施工图规定的规格、型号进行选材、加工,并经过抗拉强度试验等力学性能指标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1.3桥面钢筋加工及安装 (1)、 钢筋检测

钢筋应按《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2975-1998)、《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1999)及《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GB2650-89)《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2651-89)的规定进行屈服点、抗拉强度、延伸量和冷弯试验及焊接性能试验,或经监理工程师批准,采用相应的国际上采用的标准。所有钢筋试验必须在监理工程师同意的试验室进行。

(2)、钢筋施工:

① 钢筋施工按《施工招标文件》有关标准执行和施工图设计进行施工。 ② 钢筋的焊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由于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车道浇筑,横向要预留搭接长度,钢筋接头在同一截面上不能超过50%。钢筋接头采用电弧焊焊接工艺,两钢筋搭接端头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结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不小于5d,单面焊时不小于10d(d为钢直径)。,

③ 在钢筋骨架与梁板之间适当位置上绑扎塑料垫块,以保证砼保护层厚度。在保证保护层厚度的情况下尽量少用垫块数量。, (3)、绑扎钢筋网

桥面铺装钢筋采用电焊或绑扎与预埋锚固钢筋连接,植筋与钢筋网要求焊接,焊接采用点焊方式,电焊时要求迅速,以防止钢筋传热,引起结构胶失效,钢筋网与锚固钢筋焊接时注意控制钢筋网的标高和保护层厚度。 (4)、铺设桥面连续处钢筋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先铺设桥面连续处钢筋,布置方式按设计要求执行。 (5)、钢筋网的焊接

① 钢筋网采用现场原材料加工的形式,钢筋采用冷拉带筋钢筋。钢筋焊接网按现行“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执行。采用扣搭边施工,全部采用焊接,底层钢筋焊接网距桥面顶面的净保护层为3cm。桥面连续部分施工时,在距墩中心50cm处N2钢筋的两端嵌入5.632cm油侵软木条,同时对N1号钢筋进行失效段处理,具体处理参照图纸执行。

② 将凿毛后顶梁清理干净,按照图纸的尺寸下料,焊接搭接要求: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10d,双面焊缝长度不小于5d,上下两层钢筋与钢筋网也应焊接,铺装层钢筋网应使用焊接网,顶层钢筋要保证保护层的厚度不低于4cm。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7.1.4浇注混凝土施工 (1)、施工准备

① 砼浇筑前,首先进行试验,测得施工参数后,才能进行砼施工。 ② 检查维修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③ 浇筑砼前,用空压机吹净模板内杂物。桥面板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清除原

砼表面及模板内的杂物,按设计要求对原砼表面进行凿毛,清除梁顶端表面浮浆及松动骨料,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

④ 现场施工人员合理分工,并做好人员组织协调和设备材料的及时调度。 (2)、高程控制

凿除完桥面铺装后用水准仪以5m为单位对桥面标高进行全面普查,然后在路缘防撞墙和桥面中心线每隔5m按设计标高设立高程控制点。在浇筑混凝土前用型钢按设计标高联结,型钢顶面为桥面标高,作为振捣梁轨道。 (3)、混凝土拌和与运输

桥面铺装混凝土采用C40聚丙稀网状纤维混凝土,聚丙稀网状掺入量不小于0.9kg/m3。

本次维修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在拌和站拌和成型后,用砼罐车运输到现场。

(4)、混凝土的振捣

① 砼用混凝土罐车运抵现场,人工配合砼溜槽卸料并摊铺。砼振捣首先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每棒间距30330cm。以混合料停止下沉,并无气泡冒出控制振捣时间,不过振,也不能漏振,提棒要缓慢。

② 振动棒振捣结束后,找平工作面,再用振动梁振捣。振动梁振捣过程中基本与模板保持垂直,并及时补足缺料部位。

③ 砼浇筑自低处开始逐渐向高处进行,以避免下雨时已完工作面雨水向未终凝工作面流淌而损坏砼表面。

④ 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控制顶面标高,表面应及时进行多次抹压,确保桥面无裂纹,平整并且粗糙,严禁在桥梁混凝土表面加铺砂浆或水泥浆进行表面处理。

(5)、砼表面处理

① 用铝合金扁管(30360mm)做成直尺紧贴钢模刮平,每5m处纵、横、对角检测平整度。

② 砼面抹平时,操作人员不直接接触工作面,站立在方木制成的板凳上操作。

③ 施工中注意天气变化,雨天不施工。如施工中突然下雨,及时遮盖工作

面,遭雨淋过的工作面在终凝时间内处理完毕。 (6)、 养生

砼浇筑完成收浆后应尽快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砼的表面,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洒水养护七天以上。当外界气温较低时,混凝土表面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覆盖1~2层毡布(或土工布)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7.1.5桥面防水

桥梁上部构造混凝土结构顶部设防水层。均采用SBS改性热融沥青碎石,其施工方法基本相同。

铺设封层和桥面防水层和沥青铺装的整个施工期间必须确保基层及桥面混凝土完全干燥,严禁在潮湿条件下施工。

(1)施工前采用高压气泵清除基层、桥面混凝土结构顶面的松动部分及粉尘、杂物,使其顶面满足平整、干燥、整洁的基本要求。

(2)撒布沥青

将SBS改性沥青加热至170C°~180 C°后,采用专用的改性沥青撒布机,在桥面上满布一层1.2—1.6kg/m2的改性沥青作为粘结剂。

(3)撒布沥青碎石

其上撒布一层粒径3~5mm单一尺寸经过0.4%沥青预拌沥青碎石,碎石撒布以后,使用胶轮压路机将碎石碾压稳定。如有必要,可以对所撒布的碎石使用喷灯烘烤稳定。

(4)撒布集料后,立即采用胶轮压路机从路边向路中心碾压3~4遍,每次轮迹重叠300mm,碾压速度开始不宜超过2km/h,以后可以适当增加。碾压结束后,待封层表面温度低于50℃时,可进行下一路面结构层的施工。施工车辆不得在热沥青封层上转弯、调头。

7.2梳形板伸缩缝的安装 (1)安装

桥梁伸缩缝安装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舒适性和桥梁的使用寿命。为了确保伸缩缝安装质量,施工时要有严密施工组织和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作业进度。

伸缩缝施工工艺流程:

切 开挖清理缝区 放样钻孔 锚固镙栓 施 沥 青砼 缝 布钢筋立模 浇 砼 装橡胶层 浇过渡砼 灌 油膏 养护清场 施工队进场后,必须认真接受工地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的质量监理,同时和自身建立二级质量自检,符合质量标准的才能进行下道工序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必须进行返工。施工步骤如下:

①放样切割沥青混凝土:切割线放样尺寸按图放样正确,切割深度。>6cm,直线度<±1cm 。

②开挖沥青砼、清理缝区:清除间隙内杂物,并用泡沫塑料嵌缝,防止施工杂物侵入间隙内,随后用空压机吹净开挖缝杂物和灰尘,并放样钻孔。

③埋、植螺栓:绑扎过度底部钢筋网格,立模板,浇筑C50钢纤维混凝土。严格控制顶面标高和平整度,与桥面纵、横坡一致,其平整度为0~-1mm。

④绑扎过度底部钢筋网格,立模板,浇筑C50钢纤维混凝土。严格控制顶面标高和平整度,与桥面纵、横坡一致,其平整度为0~-1mm。

⑤绑扎锚固区过度段内分布钢筋。

⑥浇筑锚固过度段区域C50钢纤维混凝土:

砼浇灌前,缝区内要用空压机吹干净,并浇水湿润。砼浇筑要密实、平整、无蜂窝状,控制与路面的纵横坡和平整度在0~-2mm。

⑦安装止水橡胶带、不锈钢板和梳形板,用螺帽旋紧。为防止螺杆与螺帽松动,螺纹上必须涂防松胶水,螺杆与螺帽面少量点焊固定,螺孔内灌注防水和防松环氧树脂

⑧砼养护:砼浇筑后,必须进行养护,砼面用湿麻袋覆盖,并经常浇水,保持砼面的湿度,直到达到砼设计要求的强度。

⑨灌梳型齿内油膏,和板面的螺孔环氧灌封。

⑩清场:清理现场,保持路面整洁,做到文明施工、文明清场。 (2)养护

结合公路桥梁的日常养护工作,经常清扫密封橡胶带中的积存的泥沙、石子

等公路垃圾,防止伸缩缝伸缩受阻。

经常检查密封橡胶带有无破损,一但发现,及时生产厂家联系更换。 经常检查锚固过度区混凝土是否破损或产生裂缝,一经发现及时修补,以免影响伸缩缝装置与梁、板间的锚固强度。

日常养护养护中,如顶面不平度增大或各型钢间隙不均匀时,应及时检查位移控制系统各零件是否损坏或桥(墩)台有无下沉等,如发现零部件损坏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系统处理或更换。

7.3更换(维修)支座

为了确保在桥梁顶升过程中主梁不产生过大的拉压应力,采用同步、同时的顶升作业方式进行全断面顶升。更换支座施工采用自锁同步千斤顶,施工中可不中断交通。

主要顶升工艺包括:搭设支座→安装千斤顶→安装百分表→试顶→顶升→更换支座→回油卸顶→拆除支架。

(1)施工准备

支座更换前一定要周密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组织、设备材料组织、场地布置、型钢加工等各项准备工作。

(2)搭设支架

搭设人行支架(或吊架),支架(吊架)工作面距梁底高度要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方便检查、更换支座。

支架主要是施工人员更换支座的平台,非承重支架。现场搭设支架高约距主梁底面1.6m,横桥向宽12m,顺桥向宽2m,采用普通钢管脚手架进行搭设。支架固定在墩柱、盖梁上。支架上密铺竹板,侧面设置爬梯。吊架两端要固定在桥面板上,在端部留有爬梯。支架侧面设1米高的安全护栏。

(3)检查支座

顶升更滑支座施工前,详细检查各支座情况,包括支座、剪切变形、脱空间隙、是否偏压、钢垫板厚度等,对脱空支座选择厚度合适的干板,对倾斜支座选择楔形钢板,保证支座更换后,梁体与支座密贴。

(4)安装千斤顶、百分表

千斤顶附近位置盖梁顶面处理平整,梁底面处理平整,安装千斤顶垫钢板,

并摆放平整、密贴;安放千斤顶、百分表,连接电动油泵。

千斤顶放置要求:

①将放置千斤顶位置的盖梁顶面和梁底面进行清洁打扫及打磨处理,将千斤顶上下垫钢板,防止局部压应力过高;

②如千斤顶还不能与盖梁和梁底面接触良好,则需要加垫相应厚度的钢板,保证相互良好接触;

③千斤顶安置不能影响更换支座。 (5)试顶

在正式顶升钱进行试顶,检查各千斤顶的同步性、稳定性和梁板的完好性。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正式开始试顶。

试顶作业严格按照顶升作业的要求进行。顶升总行程以让所有支座松动来控制,并控制计算允许范围内,分多次完成,每次顶升约2mm。每级顶升到位后,稳定10分钟,在稳定期间测量个百分表处梁体的位移,如果各测点位移差不超过1mm,再进行下一级的顶升。稳定期间注意观察百分表,发现梁体位移有减小趋势,说明千斤顶工作不稳定,立即回油卸顶,检查油泵、输油管、千斤顶是否有漏油现象,修复后重新试顶。顶升过程中,对主梁、盖梁、桥面板等进行监测,观察有无异常变化,如有开裂、混凝土破损等病害,应立即停止顶升。

(6)顶升

顶升施工时,将同一桥墩上的全部千斤顶并联起来,通过一台油泵进行加压,以保证每台千斤顶出力一致;顶升中严格控制油压和千斤顶行程,确保整体顶升。当梁体顶升达到设计高度后,持荷、稳压,更换支座。由于千斤顶为超薄型扁千斤顶,千斤顶行程为20mm,且油腔截面积小,在加压过程中,必须缓慢加压,控制流量,单个千斤顶每级加载量为5t。通过预安装的百分表随时监控梁体顶升的位移量;待整体顶起后,每级顶升2mm,顶升到位稳定5分钟后,观测并记录,检查是否同步,不同步随时调整,然后进行下一级的顶升。顶升高度达到10mm时,如不影响支座更换施工,稳定油压,更换支座;如不能正常更换,继续顶升,但顶升高度不得超过15mm。

(7)更换支座(同样用于支座纠偏复位)

卸除旧支座,清理盖梁顶面,将原支座外露的钢板用丙酮清洗干净,用环氧

胶浆已经脱开的钢板与支座粘贴。对于脱空的支座,事先在垫石上垫钢板,并用环氧砂浆找平至相应高度,确保落梁时支座都能均匀受力,安装新支座。

(8)回油、卸顶

支座更换完毕后,逐级回油卸顶、落梁,检查各支座准确到位后。撤除设备、支架和施工人员。

7.4裂缝修补 7.4.1表面封闭

利用混凝土表层微细独立裂缝(裂缝宽度小于0.2mm)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低粘度且具有良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封闭裂缝通道。

7.4.2注射压降 (1)混凝土表面处理

用钢丝刷和磨片将裂缝周围,尤其是灌胶底座粘贴面周围的油污认真清除干净,用吸尘器、吹风机或清扫工具将裂缝处的灰尘清理干净。使用丙酮或酒精等有机溶剂对准备封闭裂缝处进行清洁处理,并使混凝土表面充分干燥。对于混凝土上较宽的裂缝(大于0.4mm),应沿缝凿成“V”形槽,槽宽与槽深可根据裂缝深度和有利于裂缝来确定。凿槽时先沿裂缝打开,再向两侧加宽,凿完后用钢丝刷及压缩空气将混凝土碎屑粉尘清除干净。

(2)布设灌胶底座

依据观察到的裂缝宽度,按20~30cm长度尽量等距离确定并标记灌胶底座位置,用粘结底座胶将灌胶底座粘牢在标记的位置上,底座上的注胶孔对正裂缝,养护2小时。

(3)用原子灰胶泥封闭裂缝

将调好的原子灰胶泥封缝胶泥刮于裂缝表面,刮严刮实,宽度3~5cm为宜。涂抹至灌胶底座处时,应检查底座是否粘结严密。若存在缝隙,应用胶泥对其进行周圈封闭。

(4)环氧树脂灌缝

胶液应根据不同的材料配方进行配制,胶液配制不可过多,每次配制好的胶液必须用完,剩余的胶液不可再投入使用。其数量宜根据胶液固化时间和灌入速度进行控制。

封缝1小时后,原子灰胶泥的强度便可达到灌浆需要的强度。将配置好的胶液装入自动压力注胶器,开始灌胶。确认注入状态,如灌封胶不足,可补充后再继续注入。注入完毕,待养护至树脂初凝后,拆除注胶器;操作时,每隔一个注入孔安置一个注胶器,留置的注入孔作为观察孔,自动压力注胶器主要利用毛细现象来注入低粘度灌缝胶。当观察孔有胶反出时,用堵头将注入孔堵住,再压5~10分钟。

7.4.3压力灌浆处理

在一定时间内,以较高压力(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确定)将修补裂缝用的灌浆料压入裂缝腔内;该方法适用于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以及深而蜿蜒的裂缝,其具体施工工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清除松散灰浆、砂粒、油垢,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干净。灌缝过程中,裂缝宜处于干燥状态(灌缝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2)灌缝用胶必须按所选用产品确定试验的配合比进行拌合,准确称量各组成材料并搅拌均匀。灌缝胶配好后,应尽快将其注入到裂缝中,并在该产品规定的适用期内使用完毕;

(3)缝隙全部注满后应按材料要求进行养护,待浆液固化后,拆除灌浆嘴,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修整;

(4)灌缝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质量,灌缝结束后应检验灌缝效果及其质量。凡有不密实或重新开裂等不合格的情况,应采取补灌等措施,确保质量;

(5)必要时可钻芯取样以检查灌缝是否饱满、密实,取芯数量依据相关技术规程现场确定。

7.4.4填充密封

在构件表面沿裂缝走向骑缝凿出槽深和槽宽分别不小于20mm和15mm的U型沟槽,然后用改性环氧树脂或弹性填缝材料充填,必要时可粘贴纤维复合材料以封闭其表面;此方法适用于处理宽度大于0.5mm的活动裂缝和静止裂缝。填充完毕后,其表面应做防护层。

7.5混凝土局部缺陷修补 7.5.1丙乳砂浆修补

施工顺序:旧混凝土剥蚀面凿除-高压水压冲洗基层-涂布净浆-整平层铺筑-

涂布净浆-加强罩面层铺筑-养护

(1)施工方法

丙乳砂浆施工可采用JB—12型挤压式砂浆泵或人工涂刷的方法进行。采用挤压式砂浆泵操作时要注意通过调整风嘴、喷枪口径、喷枪口与工作面的距离以及工作压力,要求喷出的砂浆充分分散、回弹少、不阻管、无流淌。为防止大面积喷涂造成收缩裂缝,一般要求分层喷涂,并控制好间隔时间。

采用人工涂刷时,为保证质量,需采用丙乳胶乳净浆打底和罩面。此次加固工程采用人工涂刷施工。 (2)施工过程。

施工前需将旧混凝土剥蚀层凿除,凿除厚度为3cm,在凿毛的旧混凝土表面(简称基面)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待基面无积水呈潮湿状时,先于基面涂刷一层丙乳胶乳净浆,要求净浆涂布均匀,无漏涂。净浆涂刷后立即摊铺搅拌均匀的丙乳胶乳水泥砂浆,砂浆采用砂浆拌和机拌制,砂浆连续拌和4~5分钟,停顿1分钟,在拌和机内再拌和1分钟后才能入仓。

为防止大面积施工造成收缩裂缝,施工前将板面划分成26个单元,每个单元再划分成3m36m小块,各小块四周铺设纤维板条作为工作面模板及层面整平导轨,层面整平用3.5m长直尺刮平,纤维板条高程即为整个加固板面设计高程。 丙乳砂浆要分层摊铺,每层厚度1.5cm,第一层为整平层,第二层为加强罩面层,每层均需用木抹子拍实抹平,加强罩面层用铁抹子抹光。为增加整平层和基底的粘结强度,施工人员穿胶靴在摊铺好的砂浆层上踩踏一遍,然后再用木抹子拍实抹平。

抹光操作半小时后,砂浆表面成膜,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待砂浆终凝后(约4小时),即进行喷雾养护并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时间为3天;之后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为7天;7天后自然干燥养护。

施工缝保持原有旧混凝土施工缝位置,各小块之间不设施工缝。为避免旧混凝土施工缝开合变形引起砂浆开裂,在旧砼施工缝处铺设18目钢丝网以增强该部分的砂浆抗拉强度。整个板面铺筑完成后,用切割机锯缝并浇灌沥青的方式制作伸缩缝。

7.5.2丙乳细石混凝土修补

(1)丙乳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要求: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50MPa,28天抗压强度不小于60 MPa。

(2)施工顺序

①首先将疏松区劣质混凝土凿除,其周边宜凿成规则的多边形,开凿范围以见新鲜、凿实混凝土为止,开凿区以及四周宜做成台阶状,台阶高度以比小于3㎝为宜。

②剔除开凿表面的浮石,并清洗开凿表面,饱水24小时。

③在保持结合面湿润但无自由水的情况下,涂刷丙乳净浆,立模浇筑丙乳细石子混凝土并振捣密实,终凝后及时拆模,覆盖湿麻袋保持潮湿7天。

④养护7天后,在修补区的外露表面无尘埃、无自由水且湿润的条件下,用丙乳浄浆在纵横向分批涂抹。

7.6粘贴碳纤维布 (1)材料要求

纤维布和粘结剂必须由供应商配套提供,碳纤维布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应满 足表1的规定。 表1 碳纤维布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性能 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弹性模量(MPa) 断裂延伸率(%) 指标 ≥3400 ≥2.43105 ≥1.7 注:a、抗拉强度标准值应具有95%的保证率; b、碳纤维布的性能指标按纤维的净面积计算。 碳纤维布的耐候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碳纤维布的耐候性能指标 序号 1 2 3 项目 外观 拉伸强度保持率(%) 伸长率保持率(%) 指标 无斑点、起泡、裂纹等,尺寸稳定 ≥95% ≥95%

碳纤维布的耐化学药品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碳纤维布的耐化学药品性能指标 序号 1 2 项目 抗拉强度保持率(%) 伸长率保持率(%) 指标 ≥95 ≥95 环氧树脂粘结剂的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环氧树脂粘结剂的主要性能指标 性能(20℃) 密度(Kg/m3) 弹性模量(GPa) 剪切模量(GPa) 泊松比 环氧树脂粘结剂 1100-1700 0.5-20 0.2-8 0.3-0.4 抗压强度(MPa) 破断拉应变(%) 近似的断裂能(Jm-2) 热膨胀系数(10-6/℃) 玻璃转换温度(℃) 55-110 0.5-5 200-1000 25-100 45-80 剪切强度(MPa) 10-30 拉伸强度(MPa) 9-30 为了保证碳纤维布的粘贴质量,粘贴碳纤维布所用浸渍胶在使用前应对其抗压强度和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做原材料试验,底胶做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原材料试验。其抗压强度应大于70MPa,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应大于或等于2.5MPa,且不小于被加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2)粘贴碳纤维布施工 粘贴碳纤维布的施工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砼表面处理配制并涂刷底层树脂→粘贴面找平处理→碳纤维布裁剪→涂刷浸渍树脂或粘贴树脂→粘贴碳纤维布→表面防护。施工步骤如下:

a施工准备:

①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设计施工图,按设计图纸在加固部位放线定位。 ②应根据施工现场和被加固构件混凝土的实际情况,拟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

③应对所使用的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机具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④加固前对所加固的构件进行卸荷,实行全桥封闭施工,卸除结构上活荷载,并拆除桥面铺装。

b混凝土表面处理

①应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混凝土,露出新鲜面。对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在剔除后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复。

②检查外露钢筋是否锈蚀,如有锈蚀应进行除锈处理。 ③对于裂缝部分,应先进行灌缝或封闭处理。

④被加固构件表面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出部位要磨平),除去表面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新鲜面。转角粘贴处应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形,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mm,并用修复材料将表面修复平整。

⑤表面打磨后,应用强力吹风器或吸尘器将表面粉尘彻底清除干净,并保持干燥。

c配制并涂刷底层树脂

①应按产品生产厂提供的工艺规定配制底层树脂;

②根据标准用量,算出所涂面积底层树脂用量,视现场气温等实际情况,确保在适用期内一次用完,按底层树脂规定的比例把底胶混合搅拌均匀;

③用滚筒刷或毛刷将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构件表面。厚度不超过0.4mm,并不得漏刷或有流淌、气泡。等底层树脂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定,以手触感干燥为宜,一般不小于2小时),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d粘贴面找平处理

①应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工艺要求配制找平材料(环氧腻子)。

②混凝土表面修补应选用丙酮将表面浮尘擦去,凹陷部位,应用刮刀对凹坑实施填塞修补、找平,找平程度按眼观目测无明显的刮板或刮刀痕迹纹路平滑为准。有段差或转角部位,应抹成平滑曲面。

③转角的处理,应用找平材料将其修补为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10mm。 ④找平材料须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定,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一般不小于2小时),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e碳纤维布剪裁

①按设计规定尺寸剪裁碳纤维布,裁剪尺寸必须满足设计尺寸,严禁斜切碳纤布,并防止出现拉丝现象。

②保证裁剪后的碳纤维方向与粘贴部位的方向一致。

③裁剪成型的碳纤维注意保护洁净不受污染。 f配制并涂刷浸渍树脂或粘贴树脂

①配制粘结剂前应仔细阅读其使用说明书。 ②按粘贴面积确定每次用量,以防失效浪费。 ③严格按重量比使用配制。

④按厂家配合比和工艺要求进行配制,且应有专人负责。搅拌应顺时针一个方向搅拌,直至颜色均匀,无气泡产生,并应防止灰尘等杂质混入。

⑤调制好的粘结剂抓紧使用,用毛刷或滚刷均匀、无遗漏地将粘接胶涂在选定的混凝土表面,粘接胶涂抹面应不下于所粘贴的碳纤维布的大小。

g粘贴碳纤维布

①粘贴碳纤维前应对混凝土表面再次擦拭,确保粘贴面无粉尘。

②混凝土表面涂刷结构胶,必须做到涂刷稳、准、匀的要求,即:稳,刷涂用力适度,尽量不流不坠不掉;准,涂刷不出控制线;匀,涂刷范围内薄厚较一直。

③碳纤维布粘贴时,同样要稳、准、匀,核心要求做到放卷用力适度,使碳纤维布不皱、不折、展延平滑顺畅。

④滚压碳纤维布必须从一端向另一端滚压,不宜在一个部位反复滚压揉搓,滚压中让胶充分渗透纤维布,消除气泡和多与树脂,做到浸润饱满,使碳纤维和底层充分粘接。碳纤维布需要搭接时,必须满足规范要求≥100mm。

⑤多层粘贴时,应在碳纤维织物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的粘贴。如超过40分钟,则应等12小时后,再行涂刷粘结剂粘贴下一层。

h局部修补

由于粘贴表面的不平整性(蜂窝、麻面、凹陷、凸出等),以及粘贴操作中在纤维片和环氧树脂之间的空气未能全部逸出,因而当全部工序完成后在内部会存留有一定数量的气泡,在温度作用下就会产生“空鼓”。要求对于直径在10mm以上,30mm以下的空鼓,每平方米不超过10个,如果超过10个或直径超过30mm者,则为不合格,需进行补修。具体补修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采用:①注入环氧树脂法;②割刀切入填充树脂法;③割去不良部分重新粘贴法。“空鼓”处理工作应在粘贴完成后3小时至4天内进行。

i表面防护及其它

每处施工完成后,自然养护24小时内确保不受外力硬性冲击、防止雨淋或风沙、灰尘的污染;当需要做表面防护时,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处理,以保证防护材料与碳纤维之间粘结可靠;如底板上有通气孔,在粘贴碳纤维布后,应保持通气孔畅通。

j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

①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施工碳纤维片材时应远离电气设备和电源,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②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片材弯折。

③碳纤维片材配套树脂的材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④树脂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⑤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7.7植筋 (1)材料要求

①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中的具体要求。

②植筋胶填料必须在工厂制胶时添加,严禁在施工场地现场搅拌、掺入。 ③植筋胶植筋胶采用优质A级改性环氧树脂类植筋结构胶;严禁使用乙二胺作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其安全性能指标必须符合GB50367-2006中相关规定。

④植筋胶必须经耐湿热老化性能检验合格;必须通过抗老化、化学稳定性测试,质保年限不小于20年。寒冷地区加固混凝土结构用胶粘剂,必须具有耐冻融性能试验的合格证书。用于承重结构加固及机械设备固定用胶粘剂,必须通过TB/T2491-94标准的抗疲劳检测。

⑤植筋胶必须满足防火、耐焊接的国家权威部门检测要求。且必须满足动荷载测试要求,必须具备国家权威部门的抗拉力检测报告。

⑥植筋胶必须通过毒性检验;严禁掺加挥发性有害溶剂和非反应性稀释剂;对完全固化的胶粘剂,必须符合实际无毒卫生等级的要求。

⑦植筋胶在有明水或潮湿的环境下施工时,必须提供国家权威部门质检合格的证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81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