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23 06: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 一 课 时

一、 新课导入

有一幅很有英雄气概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争霸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夫差的父亲阖庐在与勾践的争战中被勾践所伤,临死嘱咐太子不忘杀父之仇,之后两年,夫差“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终于困越王于会稽山,使勾践卑躬屈膝臣服脚下,吴国也因此而强大,声震天下。等到吴王夫差宠信佞臣伯喜,诛杀诤臣伍子胥,沉湎于西施美色中,吴国也就走上了灭亡之路,最终被勾践围困于姑苏山,落得伏剑而死的可悲下场,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历史上还有一个君主,和吴王夫差的命运十分相似,他就是后唐庄宗。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二、解题:

课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是一篇合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四个伶官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乱政误国的史实。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用来表述作者对所记史实的感想和议论。《伶官传》的开头也有这样一段序论,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因此,后代有人让它独立成篇,同时又加上一个标题,叫《伶官传序》。

三、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遭到贬谪。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文学上,欧阳修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

四、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926年,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出感慨,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告诫当时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五、疏通文意。

第 二 课 时

一、分析内容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在于人事)作者在这里虽未完全否认天命,但强调国家(或个人)的盛衰,“人事”是决定性的因素。

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作者接下来应该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如何失天下的史实。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2、分析“得天下”与 “失天下”

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908年(23岁),“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原文回答)

明确: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

4、本来行文到第二部分,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 明确:引出教训,借古讽今

①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

②含蓄批评朝政,讽谏北宋当权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二、分析写作手法

提问: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对比论证。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由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回应论点。

三、概括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四、 总结:

古人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我们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一个人的兴亡、得失、成败,与天命神灵无关,关键在自己,事在人为。这也是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启示。

板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7g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