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路径,策略研究7
更新时间:2023-12-29 23: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中国国际化经营企业特征研究
摘要:中国制造业500强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433家500强国际化经营企业的产业、区域、规模以及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等特征的分析,发现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融入和渗透国际市场的优势明显,绝大多数企业选择贸易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这说明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企业特征:制造业500强
一、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发展早期阶段,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大企业。然而,作为世界经济第三大实体,中国的经济规模与中国实施国际化、全球化经营战略并享誉全球的大企业数量,显然极不相宜。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六大发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号召以来,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加入到国际化经营的行列中。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对中国最大的500家企业资料的分析,2005年以前60%的企业就已经有各种形式的海外经营活动。那么,在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环境动荡不安以及中国企业整体实力不具优势的情况下,中国率先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究竟具有什么特质?它们的国际化经营行为是否与西方国际商务理论相适应?这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是否能为中国其它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起到引导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拟以2007度中国制造业500强为研究对象,以期对这些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与企业特征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经营学和国际商务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跨越国界,在国际范围内组织商品、服务和要素的流转与转换,企业这种参与和利用国际市场的方式有三种:出口、契约式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这些经营方式的选择,既反映了企业在有关国际经营方面市场知识的积累情况(Johanson J.andVahlne J.E.,1977),也反映了企业对国际化经营不同方式的成本收益比较(Horst,1972)和企业拥有的特殊经营优势与可利用的区位优势的情况(Dunning,1976)。因此,不同的企业由于其所在的行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以及其企业成长的阶段、甚至企业家的特征的差异,其国际化经营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巴克利、卡森(1998)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将内部化理论进一步延伸到产业链来探讨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并强调竞争战略对国际化经营的影响;约翰逊和马特逊(Johanson & Mattssoe,1985)运用网络理论分析了产业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行为,认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就是企业建立、发展、维持网络关系,并融入企业目标的一种不断积累过程,并据此将国际化企业分为四种类型:开端者(the EarlyStarted)、后来者(the Late Started)、孤独者(the LonelyInternational)、融入者(the International Among Others);彼·恩莱格(B.Elango,2004)基于国际知识转换的角度,发现制造企业在进行国际市场扩张时,人力资本要素密集型的企业更倾向于并购当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而实物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则倾向于绿地投资的方式进入;欧莱米利则认为企业的国际市场经验与企业国际化行为(Krishna Erramilli,2002)正相关;赫默尼(Herrmann,2002)提出CEO接班人的特征将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因此,本文所指国际化经营企业特征主要涉及企业的产业特征、区域特征、规
模特征以及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特征等。
1.国际化经营企业的区域分布特征
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进入了2007中国制造业500强,比2006年度多一个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西藏仍然没有企业入围。调研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在500强制造企业中,已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为433家,占86.6%,这一比例远高于2004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国际化经营企业59.6%的比例,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以及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产业链的速度明显加快。在已实施国际化经营企业中,东部地区有307家,占70.9%;中部地区有52家,占12%;西部地区有42家,占9.7%;东北地区有32家,占7.4%。各省区具体数据分布见表1: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虽然500强制造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比例整体水平较高,但从我国经济区域看,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从行政区域看,广东、福建、陕西、宁夏、新疆、黑龙江、吉林等省企业比例相对较高,而青海、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内陆省区比例相对较低。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国际化经营企业存在的区位优势明显。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享有宏观经济政策优势,而少数边境地区如广东、福建、新疆等还拥有对外合作的地理优势。
2.国际化企业的行业分布特征
为便于研究,我们将500强制造业再进一步分为:食品、饮料、烟草;纺织、服装、制革;木材与木制品;造纸与纸制品、印刷与出版;化工产品和药品、石油加工、煤炭加工、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非金属矿产品(除石油、煤炭加工产品以外);冶金工业;金属制品、机械和工业设备;其他制造业共九类,见表2。
从500强国际化企业所在行业的分布看,我国制造行业国际化表现为,行业差异显著,其中,造纸与纸制品行业、纺织与服装行业等国际化开展程度较高,而与农业相关的食品业、木材与木制品业以及冶金加工等资源类行业国际化开展程度较低。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金属制品、机械和工业设备行业国际化程度也相对较高。这一现象表明,我国具有所有权优势的廉价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国际市场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不具竞争优势的行业则影响因素各有不同。比如与农业有关的制造业,企业之所以开展国际化程度较低,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较大;另一方面也是行业内自身的品牌、规模等劣势使得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与资源类相关的冶金行业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则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技术和资金相对密集,而我国这些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相对国际水平均较低,而且这类行业会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因而会制约行业本身的发展空间;机械、工业设备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行业技术含量高,前期投入大,产品进步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更需要在国际市场分摊固定费用,占领广大市场,迅速收回投资;另一方面,就是当前政府对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重大的支持,从而促进高科技产业能用全球经济的眼光从战略上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 3.国际化企业的规模特征
2007中国制造业500强国际化经营企业,无论从营业收入、资产规模,还是从企业内部的员工人数看,差距都非常显著,从营业收入看,最大企业是最小企业的约61倍,资产规模最大企业是最小企业的324倍;而员工人数最多的企业则是最少企业的824倍,且其中国际化经营企业员工人数最少的企业仅有300人。因此,从这些数据分析,我们似乎很难发现企业规模对企业国际化经营带来明显优势。然而,当我们将企业规模进行分组和对照分析时,我们发现,从营业收入看,500强制造企业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有9家,占500强制造企业
总数仅为1.8%,但这9家企业均为国际化经营企业,即国际化比例100%;而营业收入在500-1000亿元规模的企业20家,占总数4%,其中,国际化企业19家,国际化企业比例95%;100-500亿元规模的企业186家,占总数37.2%,其中,国际化企业数159家,国际化企业比例86.3%;50~100亿规模的企业145家,占总数29%,其中,国际化企业127家,国际化企业比例85.7%;50亿元规模以下的企业140家,占总数28%,其中,国际化企业119家,国际化企业比例86.8%。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经营企业的规模越大,开展国际经营的比例也越大。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比较了制造业500强的相应资产规模与相应规模国际化企业的分布,结果发现,结论基本一致。具体分析见表3。
从500强国际化经营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企业以贸易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比例占71%,如果再加上不少制造企业在境内与外资合资使其产品出口到外商目标国市场等方式,实际上,我国绝大多数国际化经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还是贸易,而境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仅有16%。由于不同的进入方式本身的控制特点、资源承诺与传播风险不同,其中,投资进入模式企业较贸易方式进入拥有更多的控制权,但企业的资源承诺和面临的目标市场风险均大于贸易方式进入。因此,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方式选择时,必须根据其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状况作出科学的决策。而从不同进入方式所对应的企业特征,我们发现,前100强国际化经营企业选择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比例为39.1%,远高于国际化企业使用这一方式的平均数,而且,这些企业主要属于国有垄断行业企业。由此,我们可以根据鲁特(Root,2005)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理论:投资进入模式的时间轨迹一般是在出口进入企业获得国际市场经验之后发生的这一结论做出判断,我国500强国际化经营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从整体上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要真正融入国际性分工体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走向国际化价值链高端,形成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与当地企业或其他跨国公司同台竞争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制造企业整体实力的500强企业,其国际化发展速度近年来明显加快,并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虽然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我们在资本、技术、管理、国际化经验等各方面都不具优势,但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融入和渗透国际市场的优势明显,而且,面对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形势,我国企业已从战略上部署了国际、国内资源,在一些资源型产业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其国际直接投资速度加快。此外,我国国际化经营企业的规模特征差距显著,但在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上,尽管超大型企业国际化比例相对较高,可从整体分析,其规模特征差距并不显著,这一特征与传统的国际化经营理论相悖,因此,值得未来国际化经营理论研究的关注。 转贴于
正在阅读: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路径,策略研究712-29
吉大健康评估12-14
党的基本知识01-23
走进校本——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07-19
2012版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复习资料 - 图文10-17
有机化学人名反应大全10-29
小学生三年级关于春节的作文06-12
生活趣味谜语02-19
最新滑县教研室关于课题工作的通知10-14
分段执行中的权利制衡与程序效率的提高06-2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国际化
- 路径
- 策略
- 我国
- 经营
- 研究
- 发展
-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