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程改革中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3-04-18 19:4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础课程改革中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着重围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新教学观念,破旧立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新课程理念倡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强调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因此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育培养思维能力设疑个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教育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语文教育在课程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这次改革要求转变课程功能,改革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所确定的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次语文教学大纲其中一个特点便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1)提出了发展健康个性的要求。提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

2)在继续重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观察、记忆、思考、联想、想像能力的同时,还强调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倡鼓励有自己的见解和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这有利于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强调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母语,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何为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相对于个人而言,如果做出了新颖、独特、具有价值的精神的或物质的成果,则这种成果就是创新成果;试图做出创新性成果的活动”(过程)就是创新活动(过程);从事创新活动,做出创新性成果

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的主题报告中就指出:“全球问题千头万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发展人的创造力。因为在未来的挑战面前,人类已不能依靠有限的资源,也难以依靠历史的经验,只有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才能生存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能力变得愈加重要,前人曾这样总结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自我实现之阶,是创业创效之路,是巨龙腾飞之翼,是民族进步之魂。”②江泽民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孩子成才的关键,创新素质是一个人各种素质因素中关键之所在,是

成功素质的核心。很难想象,一个完全没有创新能力的孩子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如何生存。因此创新是个人价值提高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灵魂,是全人类应关注与重视的问题。

从语文的素养结构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语文素养是指人在母语获得过程中同构形成的文化素养、精神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统一体。语文素养结构有两个的大的层面,它是由一个中轴贯穿起来的立体结构。第一个层面是语文能力层,包括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以思为核心展开四个同心圆。思处于最核心的位置,表明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是语文能力提升的关键,其中思维能力又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母语应该承担培养思维能力的任务。也就是说创新能力处于思的核心之中,它是听说读写能力更好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那么,在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给同学们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思想观念要更新。就是要彻底的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它过分强调升学率,优秀率,为应付升学考试,刻板的教学,填鸭式“满堂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这就压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窒息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扼杀了创造才能。因此应试教育观念要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不是“学会”,而是“会学”。教学要使“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传授知识为教学目标变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尤其是突出以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还是教学思想观念上破旧立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改革和创新的意识,就没有教学上创新的行动,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思想先行,行动跟上,不要以“真理拥有者”自居,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跨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大胆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这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会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回答完后,我们总觉得最后一个的孩子的回答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可我们回头想想,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更体现了他具有创新的意识。这也可以说明学生的联想是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各有不同。所以我们教学当中要善于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思维得与发展。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少不了阅读,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思维、情操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相当必要的。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就应首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将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还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成为了我们的重要教学手段,所以

我们应跟上时代的节奏,利用现代化的设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羁绊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鼓励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情感气质,对作品作出各自不同的解读。这种体语、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这是语文课的独特魅力所在,这本身也是潜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鼓励与肯定也就保护了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而决不能用教师的“权威”、统一的“模式”、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三、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能力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只有大胆质疑,才有机会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要统一答案的。如果一切都是老师说了算,一切唯老师之命是从,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丧失了自信,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只能教出大量“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谨小慎微、墨守成规、惟命是从”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教莫泊桑的《项链》一课时,不一定要对玛蒂尔德一昧的持批评态度,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想法,难道紧紧是因为她的爱慕虚荣吗?她值不值的我们同情呢?就算项链不丢,她的生活会比现在好吗?为什么不赞美她的勇于担当与诚信呢?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富有创见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已经形成的知识,更需的要引导他们掌握思维方法,学会创新思维,散发起创新灵感,迸发出创新火花,从而造就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去探求科学知识。

①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②夏昌祥,鲁克成:《点燃创新之火》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夏昌祥,鲁克成:《点燃创新之火》科学出版社

张作中;创新思维在现代教育中的基础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2年11期

覃觅;走近新课标领悟新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认识初探[J];河池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李瑛.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

黄斌.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长江教育,2008.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7e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