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学教育学题库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24 01: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学练习题

(已有选择和填空题答案,问答题大家自己书上找)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2.学校教育产生于( )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3.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4.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5. (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 B、埃及 C、雅典 D、斯巴达 6.教育学就是研究(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7. 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0.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1.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 )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13.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1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16.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1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卢梭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9.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0.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21.生产力对教育起( )。

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 22.(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2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2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2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7.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28.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布卢姆 B、布卢纳 C、皮亚杰 D、舒尔茨

29.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3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3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

A、顺序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3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5.儿童身高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6.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3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38.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39.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40.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1.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42.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43.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4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5.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 )。

A、遗传因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46.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49.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0.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51.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 52.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 )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5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 )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54.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了( )。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的好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55.“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 )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 社会活动 D、环境

5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主要影响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57.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58.(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学计划 D、教学内容 59.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 )的集中体现。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60.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 )一书中,主张教育目的从“再现过去社会状态”向“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态”转变。

A、《学会生存》 B、《终身教育引论》

C、《教育的使命》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61. 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科学技术 B、社会文化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62. “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

规范。”这种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神学本位论

63. “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这些教育目

的观的提出,反映了教育目的具有( )。

A、理想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实践性 64. 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建立学习型社会 65. 下列人物中持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涂尔干 D、孔德

66.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是( )。

A、审美能力 B、高尚品德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67. 素质教育是面向( )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体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68. 当前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终身教育 D、现代教育

69.(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义务教育 C、素质教育 D、全面教育 70.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 D、中等教育 71. 人的多元智力发展理论主要为人的( )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A、全面发展 B、个性发展 C、身体发展 D、心理发展 72. 下面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73. 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培养目标 B、考试

C、进行美育就是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途径之一 74. 学生应以( )为主要任务。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学习 75.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 )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76.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 )时期的人。

A、最迅速 B、普通 C、缓慢 D、成熟 77. 在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78.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就是维护青少年儿童

的( )主体地位。

A、自然权利 B、人身权利 C、社会权利 D、健康权利 79. 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 )。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0. 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具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1. 教师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因为学生具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2.我国一系列教育法律规定,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3. 从职业属性来说,教师职业属于( )。

A、专门职业 B、普通职业 C、高收入职业 D、一般职业 84.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85. 教师的神圣使命是( )。

A、提高升学率 B、以身示范 C、教书育人 D、奉献社会 86.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体性 87.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单一化 B、多样化 C、简单化 D、复杂化

88. 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89.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 A、学科知识 B、教学技能 C、人格特征 D、专业素养 90.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人格特征 D、职业道德素质 91. 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

A、师生关系 B、教师间关系 C、学生间关系 D、领导关系 92. 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构成( )。

A、授受关系 B、给予关系 C、接受关系 D、平等关系 93.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关系。

A、不平等 B、民主平等 C、经济 D、合同 94. 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 )的关系。

A、人与人 B、人与物 C、买与卖 D、朋友 95. 良好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

A、社会 B、学校 C、教师 D、学生 96.课程论侧重研究( )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97.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教育家( )。

A、洛克 B、斯宾塞 C、杜威 D、赫尔巴特 98. 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就是教材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 D、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

99. 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00.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古老的( )。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01. 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102.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与社会、科学,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艺术等课程都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103.“隐性课程”是由教育家( )在《教室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 A、贾克森 B、斯宾塞 C、杜威 D、赫尔巴特 104. 以下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05. 以下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06. 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是(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07. 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正确的层次顺序是( )。 A、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08. 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设计 D、课程实施 109. 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10. 在课堂教学层面,课程实施的核心是( )。 A、课程计划 B、教科书 C、学生 D、教师 111. 课程改革从实质上讲,就是课程的( )问题。

A、综合化 B、系统化 C、理论化 D、现代化 112. 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113. 关于我国的新课程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为主 B、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114. 小学阶段的课程性质应体现(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15.关于教学含义的正确表述为( )

A传授知识 B智育 C上课 D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116.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教学 B管理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117.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教的活动 B学的活动 C认识活动 D课堂活动 118.教学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 B社会实践 C教学 D校外活动 119.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120.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123.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24.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

A获得直接经验 B获得间接经验

C教学科学实验 D进行社会实践

125.“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2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2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 )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因材施教 1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 )提出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129.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0.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1.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2.暗示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3.教学中应用最广因为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问答法 134.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标准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目的

135.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叫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6.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叫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叫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8.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叫(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过程 139.我国古代的教学组织形式为(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群体教学 140.现代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为(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群体教学 141.有利于大面积、高效率培养人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1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教学论述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斯宾塞 146.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147.设计教学由( )首创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斯宾塞 148.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规律 14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课外辅导 C上课 D检查作业 150.备课包括钻研教材、制定教学方案和( )

A了解学生 B阅读参考书 C 上网 D研究课程标准 151.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

A教科书 B课程标准 C参考书 D教学计划 152.综合课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讲授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153.外部分组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 )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 A年龄 B发展水平 C知识水平 D能力水平 154.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核心 155.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 B政治 C道德 D思想品德 15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 157.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A基础 B出发点 C途径 D重要环节

158.德育过程一般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 )四要素构成

A德育规律 B德育原则 C德育方法 D德育途径 159.衡量人们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0.德育的基础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1.德育的动力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2.德育的关键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3.在具体的德育实践过程中,德育既具有顺序性,又具有( )

A 矛盾性 B多端性 C复杂性 D一致性

16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上

A 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原则 D德育规律 165.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66.“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A德育过程 B智育过程 C美育过程 D心理咨询 167.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属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8.活动和交往时属性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169.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17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 )规律

A多因素结构性 B反复性 C长期性 D内部矛盾转化 171.“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反映了德育的( )原则

A导向性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72.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的

( )原则

A正面教育 B导向性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 17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法 B榜样法 C说服法 D锻炼法 174.操行评定是德育方法中( )的方式

A陶冶法 B榜样法 C说服法 D品德评价法 175.学校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176.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 C体育竞赛 D社会实践 177.认知模式由( )提出

A皮亚杰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彼得·麦克费尔 178.体谅模式由( )提出

A皮亚杰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彼得·麦克费尔 179.社会模仿由( )提出

A皮亚杰 B班杜拉 C布鲁纳 D彼得·麦克费尔 180.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181.“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8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教务处 B教育处 C班级 D共青团组织 183.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184.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 )

A校长 B教导主任 C班主任 D任课教师 185.班集体内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

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186.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

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班风

187.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方式是( ) A平行管理 B目标管理 C民主管理 D常规管理 18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

A平行管理 B目标管理 C民主管理 D常规管理 189.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 )提出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 19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问卷法 D阅读学生材料法 19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建立学生档案 B操行评定 C了解学生 D组织培养班集体 192.下列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中( )最差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专制式 193.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集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9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最重要主体是( )

A校长 B书记 C班主任 D任课教师

二、填空题

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 活动。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3.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 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4.“终身教育”概念以“ 、 、 ”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

5.战国后期,《礼记》中的《 》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6.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 到 ,再到 教育的演变。

7.制度化的教育指向是各级各类 系统。 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特征。 8.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六艺”,即 、 、 、 、 、 。

9.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 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10.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 。

11.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 》中。

1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的《 》。法国启蒙思想家 宣扬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是《 》。

13.瑞士教育家 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4.英国哲学家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1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 的《 》为标志,美国 的《 》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6.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的要求;第二次

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的要求。 17.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 理论。 18.教育与文化是 的关系。

1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表达方式: , , 。 20. 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21. 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22.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 在美国经济第73介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23.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 。 2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 和 。 25.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 ,一是 。

2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 和 两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27.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 , , 。 2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 ,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 ______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29.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 ,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 ”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30.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 , , 。 31.人的 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2.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 、 和 的影响, 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33.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 、 和 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3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 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35.前苏联心理学家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36.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37.个体亦称 ,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38.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 问题和 问题。 39.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 ”。 40. 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是最重要的概念。 41. 教育目的的作用是 、 、 、 。 42.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 、学校的 、教师的 。 43.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关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 和 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一系列要求。 44. 教育目的是 的集中反映,是 集中体现。 45. 教育目的应该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这种观点称为教育目的的 。 46. 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人的本性和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最完善的发展,这种观点称为教育目的的 。 47. 教育目的是社会的 和 动态结合。 48. 教育目的作为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往往反映的是 新人形象。 49.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普遍与 的关系。 50. 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关于人的 的规定。 51.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这说明教育目的具有 的性质。 52.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学说。 5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54. 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培养 的教育目的。 55. 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去培养学生 、 、 的能力。 56. 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 和 的教育。 57.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 和 为重点的教育。 58. 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 和 。 59.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的含义是具有人的 ,具有 ,具有 。 6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 的教育对象。 61.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包括 和 。 62. 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的相互作用。 63.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它包括的含义是:学生具有 、具有 ,具有 。 64. 的需要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65. 教师职业是一种 职业,教师是 人员。 66. 教师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这反映了教师职业具有 角色的特点。 67. 教师的 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68. 教师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 、良好的 和一定的 。 69. 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 、新的 、新的 。 70.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关系。 71.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关系。 72.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关系。 73.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 74.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 关系。 75. 在师生关系的发展历史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师生关系属于 。 76. 在师生关系的发展历史上,以杜威为代表的师生关系属于 。 77.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 和 。 78. 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是 。 79. 学科课程又称为 。 80. 活动课程又称为 或 。 81. 综合课程又称为 。 82. 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 、 和 。 83. 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 、 和 。 84. 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分为 、 和 。 85. 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和 。 86. 隐性课程的特点是 、 、 、 。 87. 课程目标的特点是 、 、 、 。 88.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 、 、 。 89.我国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制定的课程目标是: 、 、 。 90. 课程改革,从实质上讲,就是课程的 问题。 91. 教材的编写由“教程式”向 发展,这是当代教材发展的新动向。 9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 、 。 93.根据泰勒的课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可以分为: 、 、 、 四个步骤。 94.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教学计划、 以及教科书。 95.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 96. 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 97.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基本特征是 、 、 。 98.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 、 。 99. 课程评价的功能是 、 、 。 100. 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是: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课程形式 。 101. 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102.教学以 为根本目的。 103. 是学校工作的主体。 104.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 为中心。 105.智力属于 能力,包括 、 、 、 。 106.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 、 、 、 四阶段构成。 107.五段教学法包括 、 、 、 、 五个阶段。 108.教学过程是一种 过程。 109.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 、 、 。 110.学生以学习 经验为主。 111.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 经验为基础。 11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 。 113.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 。 114.教学过程的结构分为 、 、 、 、 五个阶段。 115.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16. 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117.直观教具包括两类 、 。 118.常用的复习形式包括 、 、 、 。 119.循序渐进原则有被称为 原则。 120.“揠苗助长”违背了 原则。 121. 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的总称。 122.教学方法的命名一般是依据教学活动的 。 123.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 124.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 125.程序教学可以分为三类 、 、 。 126.依据程序化教材的结构形式,程序教学可分为 程序和 程序。 127.直线式程序为 首创。 128.分支式程序为 首创。 129.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为 。 130.暗示教学的代表人物为 。 131.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 、 。 132.钻研教材从具体的展开程序来讲,分为 、 、 三个阶段。 133.制定教学方案一般包括 、 、 。 134.课时教学方案的格式可分为 、 、 三种。 135.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36. 是依据 划分的课的种类。 137.根据一节课完成任务的多少或类型数,可以分为 和 。 138. 是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顺序、时限及相互关系。 139.一般说来,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 、 、 、 。 140.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为 、 、 、 、 。 141.在目前常用的测验中,试题类型一般分为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142. 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143. 是指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144.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45.教育史上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 、 、 、 。 146.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14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1862年的 。 148. 是我国现在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149.分组教学一般有两大类 、 。 150.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 和 。 151. 是指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做法,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 152. 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排的班级中,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进行教学。 153.设计教学法德代表人物是 。 154.道尔顿制的代表人物是 。 15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为 、 、 。 156.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 、 、 。 157.德育从形式上说通常包括 、 、 。 158.德育从内容上包括 、 、 、 。 159.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为 、 、 、 。 160.初中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 、 。 161. 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 16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为 、 、 。 163.心理辅导的方式一般包括 、 。 164.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点是 、 、 。 165.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为 、 、 、 。 16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 与学生已有 的 之间的矛盾。 167. 、 、 、 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 168. 是衡量人的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 169. 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170.学生 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171.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72.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173.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 174.说服法包括 、 、 、 。 175.陶冶的方式包括 、 、 。 176.锻炼的方式包括 、 、 、 。 177.我国中学通常采用的品德评价的方式有 、 、 。 178.德育模式包括 、 、 。 179.社会模仿模式的创立者为 。 180. 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 181.班级管理的模式有 、 、 、 。 182.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分为 、 、 。 183. 是以议论和褒贬的方式肯定或否定班集体的动向或其他成员的言语行为。 184.即班级的气氛、精神面貌。 185. 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 18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为 、 、 。 187.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 、 。 三、简答题 1.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3.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4.简述现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 5.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6.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7.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9.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10.教育在哪些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1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几种动因理论。 13.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1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5.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6 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7. 简述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 18. 简述学生所应履行的义务。 19. 简述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20. 简述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要求。 21. 简述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要求。 22. 简述教师人格特征的要求。

23. 简述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 24. 简述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25. 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26. 简述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27. 简述综合课程的优、缺点。 28.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29.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30. 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存在哪些主要弊端? 3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2.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33.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34.教学过程有何特点或规律?

35.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6.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37.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38.简述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39.简述贯彻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40.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4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42.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43.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由哪些? 44.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45.班级授课制有何优缺点? 46.德育有何意义?

4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8.初、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49.德育过程有何规律?

50.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51.简述贯彻正面教育、知行统一、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

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52.简述德育的途径。

53.简述运用说服法、榜样法、陶冶法、锻炼法、品德评价法的要求。 54.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55.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56.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57.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58.如何形成于培养班集体? 59.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60.如何协调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四、论述题

1.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老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让他抬不起头来。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格里沙流着眼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后来,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 问题: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2.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3.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美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试分析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教育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为什么?

6. 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经多次变化,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培养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的观点一直没有变,请你根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来分析这种现象。

7.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很多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唱歌、跳舞,或者培养他们动手制作一些科学小发明,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分析这种看法。

8. 有人说“应试教育重课内,素质教育重课外。”“应试教育重知识,素质教育重能力。”请运用素质教育的原理分析上述观点。

9. 有人说,教师职业就是一个普通职业,读一点书,知道的比学生多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请运用教师专业化的条件分析这种看法。

10. 我给学生定下规矩:上课迟到者,无论什么原因,男生女生都要当众唱一首歌,包括教师。有一天上班,公交车在突然在路上抛锚了,当我大汗淋漓地赶到教室,上课铃已响过10分钟。我对学生说:今天真是特殊情况,老师就例外了!学生一片哗然。请你说说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很多人认为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请你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当前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趋势是什么?

12.联系实际或案例论述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或相关特点。

13.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里,照明灯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一看灯

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 14.联系实际或案例论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15.运用教学原则(特别是直观性、启发性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分析相关现象、问题或

案例。

16.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

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有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

17.学期伊始,为了上好课,一位新教师特地搜集了效度特级教师的有关教案,准备照着这些教案的内容区上课。试评价该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18.在听了一堂语文公开课后,不少老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个老师课上得很好,课堂气氛很活跃。”“确实不错,很有启发性。”“基本功很扎实,不错。” 那么,你认为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一堂课?

19.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及如何改革? 20.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加强青少年德育的重要性。

21.为什么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和导之以行? 22.运用德育规律分析相关教育现象或问题。

23.运用德育原则(特别是正面教育、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原则)分析相关现象、问题或案例。 24.运用德育方法分析相关现象、问题或案例。

25.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26.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如何培养班集体?

27.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班主任应该如何协调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28.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

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一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还有一次,有个成

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上课、听不懂的就滚到操场上玩去!不让我们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一个女生谈话,说“某某某,你看你脸皮挺厚的,我从初一讲到你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你猜我们班同学管她叫什么?——变态老师!(1)试分析该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2)谈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29.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

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或班主任,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30.一位中学老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

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也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试运用德育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

31.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

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 选择题(注意看原题

120后面是123,141后面是145,别弄错题序了)

AADAC CDBCB DCADC DCCBD BCCCA BDDBA ADABB CDBCA CBBBB BDBCA BABBD ADAAA DBAAB DBBCA BDCDB ABCDB CDACC CBDDB AABAC CBBDD BDADC CDCAD DCACD ACCBD BBCAC

BBADC BCBCA CBAAB DCCCA ACDAC DBCDA CDBAB ABBCC BCADB CADBC BCDCA BAAAA DCDC 填空题

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 社 会 活动。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社会性 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 的本质区别。 3.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 人的身心发展 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 终身 、 教育 ”三个基本术语 4.“终身教育”概念以“ 生活 为基础,带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 5.战国后期,《礼记》中的《 学记 》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 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6.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 非形式 化 到 形式化 ,再到 制度化 教育的演变。 7.制度化的教育指向是各级各类 学校教育 系统。 学制的建立 是制度化教 育的典型特征。 8.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六艺”, 即 礼 、 乐 、 射 、 御 、 书 、 数 。 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 9.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 凯洛夫 学》的目标。 10.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 第二步叫定义,

第三步是 助 产术 。 》中。 11.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 理想国 1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赫尔巴特 的《 普通教育学 》。法 宣扬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是《 爱弥尔 》。 国启蒙思想家 卢梭 13.瑞士教育家 裴斯泰洛奇 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 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4.英国哲学家 洛克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15.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 赫尔巴特 的 《 普通教育学 》 为标志, 美国 杜 威 的《 民主主义与教育 》是 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6.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的要求;第二次工业 革命后, 提出了普及 的要求;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提出了普及 的要求; 的要求。 信息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17.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 人力资本 理论。 18.教育与文化是 交融 的关系。 1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表达方式: 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 规 章制度 , 角色规范 。 20. 政治制度 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21. 学校教育 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22.1960 年 12 月,美国经济学家 舒尔茨 在美国经济第 73 介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 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23.17、18 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

2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 思想观念 和 行为方式 。 25.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 学校环境文化 ,一是 设施文化 。 2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 认知因素 和

各种非认知因 素 两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27.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 内发论 , 外铄论 , 多因素相互作用 论 。 2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 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身心发 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 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奥地利精 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弗费洛伊德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它是推动 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 __格塞尔____ 强调成熟 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 29.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 外在的力量 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 荀子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 “ 一块白板 ”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 家 华生 ,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 意把他们训练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 顺序性 , 阶段性 , 30.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不均衡性 个别差异性 , 互补性 。 31.人的 遗传素质 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2.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遗传素质 、 成熟机 制 、 和 个体实践活动 的影响, 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它对个 环境 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33.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 个体主观能动性 ,是促进个体发展 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 由 生理 、 心理 和 社会 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3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 成熟机制 35.前苏联心理学家 维果茨基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36. 个体主观能动性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37.个体亦称 38.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 认识 问题和 价值 问题。 ”。 39.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 心理断乳期 40. 青年期 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是最重要 的概念。 41. 教育目的的作用是 导向作用 、 协调作用 、 激励作 用 、 评价作用 。 42.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 教育目的 、学校的 培养目标 、教师 的 教学目标 。 43.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关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 质量 和 规格 的总的设 想和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一系列要求。 44. 教育目的是 社会需求 的集中反映,是 教育性质 集中体现。 45. 教育目的应该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这种观点称为教育目的的 社会本位论 。 46. 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人的本性和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 然的最完善的发展,这种观点称为教育目的的 个人本位论 。 47. 教育目的是社会的 历史性 和 时代性 动态结合。 48. 教育目的作为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往往反映的 新人形象。 是 理想的

49.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普遍与 特殊 的关系。 的规定。 50.

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关于人的 素质 51.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这说明教育目的具有 主观 的性质。 52.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 学说。 5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 生产劳动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的教育目的。 54. 17 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培养 绅士 55. 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去培养学生 感受美 、 鉴赏美 、 创造 美 的能力。 56. 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 劳动观点 和 劳动习 惯 的教育。 和 创新能力 为重点的教育。 57.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 58. 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 出发点 和 归宿 。 59.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的含义是具有人的 本质属性 , 具有 特定的社会属性 的人 ,具有 社会人的共同特点 。 6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 能动性 的教育对象。 和 受教育权 。 61.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包括 人身权 的相互作用。 62. 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个体与环境 63.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它包括的含义是:学生具有 人的主观能动性 、具 有 思想感情 ,具有 个性特征 。 的需要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64. 生产力发展 65. 教师职业是一种 专门性 职业,教师是 专业 人员。 66. 教师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这反映了教师职业具 有 研究者 角色的特点。 67. 教师的 专业素养 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良好的 教育能力 和一定的 研 68. 教师教

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 教育理念 究能力 。 、新的 学生观 、新的 教育活动观 。 69. 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 教育观 70.

第3/7页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授受 关系。 71.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关系。 关系。 72.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相互促进 73.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教师 。 74.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 人际 关系。 75. 在师生关系的发展历史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师生关系属于 传统教育 。 76. 在师生关系的发展历史上,以杜威为代表的师生关系属于 进步主义教育 。 77.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 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 和 师生之间 的心理关系 。 78. 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是 民主平等 。 79. 学科课程又称为 分科活动 。 80. 活动课程又称为 经验课程 或 儿童中心课程 。 81. 综合课程又称为 广域课程 。 82. 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 可分为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和 学校课程 。 83. 根据课程任务, 可分为 基础型课程 、 拓展型课程 和 研究型课程 。

84. 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分为 学科课程 、 活动课程 和 综合课 程 。 85. 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显性课程 和 隐性课程 。 86. 隐性课程的特点是 潜在性 、 整体性 、 持久性 、 非预 期性 。 87. 课程目标的特点是 时限性 、 具体性 、 预测性 、 操作 性 。 88.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 对学生的研究 、 对社会的研究 、 对学科 的研究 。 89.我国 2001 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制定的课程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 过程 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问题。 90. 课程改革,从实质上讲,就是课程的 现代化 91. 教材的编写由“教程式”向 学程式 发展,这是当代教材发展的新动向。 9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合目的性 、 合学科性 、 合发展 性 。 93.根据泰勒的课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可以分为: 确定教育目标 、 选择经 验 、 组织经验 、 评价结果 四个步骤。 以及教科书。 94.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 95.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 指导性文件,称为 教学计划 。 96. 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课程标 准 。 、 普遍性 、 基础 97.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基本特征是 强制性 性 。 98.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 改进课程 、 改进教学 。 、 修正功能 、 决策功能 。 99. 课程评价的功能是 诊断功能 100. 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是:课程结构 日趋合理化 、课程内容 日趋综合 化 、课程形式 日趋多样化 。 101. 教学 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102.教学以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为根本目的。 是学校工作的主体。 103

第4/7页

. 教学 104.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 教学 为中心。 105.智力属于 认知 能力, 包括 观察力 、 记忆力 、 想象力 、 思 维力 。 106.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 明了 、 联合 、 系统 、 方法 四阶段构成。 107.五段教学法包括 预备 、 提示 、 联系 、 总结 、 应用 五个阶段。 108.教学过程是一种 特殊的认识 过程。 109.教学

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间接性 、 引导性 、 简捷性 、 交往性 。 110.学生以学习 间接 经验为主。 111.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 直接 经验为基础。 11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 基础 。 113.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 重要条件 。 114. 教学过程的结构分为 激发学习动机 、 领会知识 、 巩固知识 、 运用知识 、检 查知识 五个阶段。

115. 理解教材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116. 教学原则 117.直观教具包括两类 实物直观 、 声像直观 。 118.常用的复习形式包括 单元复习 、 平时复习 、 学期开始前的复习 、 期末复 习 。 119.循序渐进原则有被称为 系统性 原则。 原则。 120.“揠苗助长”违背了 循序渐进 121. 教学方法 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的总称。 122.教学方法的命名一般是依据教学活动的 外部形态 。 123.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布鲁纳 。 124.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斯金纳 。 、 课本式程序教学 、 计算机辅助教 125.程序教学可以分为三类 机器教学 学 。 126.依据程序化教材的结构形式,程序教学可分为 直线式 程序和 分支式 程序。 127.直线式程序为 斯金纳 首创。 128.分支式程序为 克洛德 首创。 。 129.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为 瓦 根舍因 。 130.暗示教学的代表人物为 卢扎诺夫 131.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钻研教材 、 了解学生 、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 132.钻研教材从具体的展开程序来讲,分为 弄得教材 、 吃透教材 、 内化教 材 三个阶段。 133. 制定教学方案一般包括 学期教学方案 、 课题教学方案 、 课时教学方案 。 、 表格式 、 卡

片式 三种。 134.课时教学方案的格式可分为 文字式 135. 上课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36. 课的类型 是依据 教学任务 划分的课的种类。 和 综合课 。 137.根据一节课完成任务的多少或类型数,可以分为 单一课 138. 课的结构 是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顺序、时限及相互关系。 、 检查复习 、 讲授新教材 、巩 139. 一般说来, 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组织教学 固新教材 、 布置课外作业 。 140.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为 目标明确 、 气氛热烈 、 内容正确 、 方法得 当 、 表达清晰 。 141.在目前常用的测验中,试题类型一般分为供

第5/7页

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142. 测试的效度 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143. 测试的区分度 是指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144. 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 动的结构。 145.教育史上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个别教学制 、 班级上课制 、 分组教 学制 、 设计教学法 、 道尔顿制 。 146.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夸美纽斯 。 14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 1862 年的 京师同文馆 。 148. 班级授课制 是我国现在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149.分组教学一般有两大类 外部分组 、 内部分组 。 和 学科能力分组 。 150.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 跨学科能力分组

151. 外部分组 是指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做法,根据学生的能力水

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 行教学。 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排的班级中,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进 152. 内部分组 行教学。 153.设计教学法德代表人物是 杜威 。 154.道尔顿制的代表人物是 帕克赫斯特 。 、 可操作性 、 灵活性 。 15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为 综合性 156.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 内容型策略 、 形式型策略 、 方法型策略、综合型 策略 。 157.德育从形式上说通常包括 家庭德育 、 学校德育 、 社会德育 。 158.德育从内容上包括 道德教育 、 思想教育 、 政治教育 、 心健教 育 。 159.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为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 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 的 、 受教育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 160.初中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 道德行 为方面 、 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 。 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 161. 德育内容 、 学生的年龄特征 、 时代的 16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为 教育目的与德育目的 特征和学生的品德实际 。 163.心理辅导的方式一般包括 个别心理辅导 、 团体心理辅导 。 、 生活心理辅导 、 学会选题,择业 164.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点是 学习生理辅导 心理辅导 。 、 受教育者 、 德育内容 、 德育方 165.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为 教育者 法 。 16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 道德要求 与学生已有 品德水 平 之间的矛盾。 167.知 、 情 、 意 、 行 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 是衡量人的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 168. 道德行为 169. 活动与交往 是思想品德形成

的基础。 170.学生 思想品德 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71. 德

第6/7页

育原则 172.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173.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带好,教好学生 。 174.说服法包括 讲解法 、 谈话法 、 讨论法 、 阅读指导法 。 175.陶冶的方式包括 人格感化 、 环境陶冶 、 艺术陶冶 。 176.锻炼的方式包括 练习 、 制度 、 委托任务 、 组织活动 。 177.我国中学通常采用的品德评价的方式有 奖励 、 惩罚 、 操作评价 。 178.德育模式包括 认知模式 、 体谅模式 、 社会模仿模式 。 179.社会模仿模式的创立者为 班杜拉 。 180. 班级 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 181. 班级管理的模式有 常规管理 、 平行管理 、 民主管理 、 目标管理 。 182.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分为 近期目标 、 中期目标 、 远期目标 。 183.班级舆论 是以议论和褒贬的方式肯定或否定班集体的动向或其他成员的言语行为。 184.班风 即班级的气氛、精神面貌。

185. 班主任 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 民主型 、 放任型 。 18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为 权威型 、 187.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观察 、 调查访问 、 阅读学生的有关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6v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