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下初中语文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4-06-30 19: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一、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其他体裁:神话、童话、寓言、报告文学 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二、诗的分类:

①从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②从表达角度(内容)分:咏物诗、写人诗、叙事诗、咏史诗、边塞诗 ③从体裁分:古风(古体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新诗 三、描写的知识: 1、描写方法:

①人物:语言(对话)、神态、肖像(外貌)、动作(行为)、心理 ②环境:自然、社会

2、描写角度:正面、侧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音乐之声》) 正侧描写相结合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塑造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丰富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描写的作用:

①人物描写的作用:a.交待人物的身份、地位(《变色龙》)。b.表现人物的心态、性格(《心声》)、形象(《老王》)。c.暗示特别的事情(《最后一课》)。 ②环境描写的作用:

a.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天气、时令,展现了一幅??的景象。表达人物心情,奠定??的感情基调(《故乡》),渲染气氛(《孔乙己》),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写??作铺垫)(《孤独之旅》),烘托某种事物的特征(《蝈蝈与蛐蛐》),暗示(《爸爸的花儿落了》)、象征(《孤独之旅》)、衬托某种形象。 b.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状况、习俗,思想观念,人与人的关系。为下文塑造人物性格和命运作铺垫。(《孔乙己》、《变色龙》) ③细节描写的作用: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的场面(场景、动作、外貌),表达了??的感情(思想),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形象性。(《背影》、《热爱生命》) 三、议论的作用:

揭示事物的本质,点明中心,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四、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五、三大文章体裁的知识点:

记叙文

①范围: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②要素:四要素、六要素

③顺序:顺叙(使文章脉络清晰)、插叙(丰富文章内容,多角度展现人物性格、形象,突出中心,为后文作铺垫)、倒叙(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突出强调某种内容。)、补叙(使文章情节更完整。) ④人称:第一、第二、第三 某人称叙事的作用:

A、第一人称:显得更为真实亲切,便于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1

B、第二人称:更有利于感情的抒发,抒发了??。对读者更有感染力,似乎是面对面,能体现一种亲切感。(《地下森林断想》)

C、第三人称:写作比较自由,便于客观地叙述故事,便于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⑤文章详略安排:

原则:与中心、主旨的联系是否紧密。

详写的作用: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中心或人物的性格。

略写的作用: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内容更全面、丰满,丰富人物形象。 ⑥题目理解:

1、含义:表面(字面意思)+深层(主题、主旨) 2、作用:a.新颖、独特,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点明中心。 c.从修辞角度分析。

d.作为全文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e.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⑦文章线索:以时空转变为线索;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以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为线索。(《枣儿》) ⑧对词语、句子、段落的理解。

⑨小说情节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说明文

①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②区分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③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现象到本质、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一般到特殊、整体到局部、具体到概括、性状到用途) ④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递进(事理) ⑤语言特色:准确

⑥说明方法:列数字(列数据)、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作引用、摹状貌 说明方法的作用:

A列数字:准确、可靠地说明了??,给人以具体、明晰的印象。 B举例子:说明了??,增强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C分类别:使说明内容更条理化、全面、清楚。 D作比较:更能突出说明对象的某种特征或性质。

E下定义:便于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能对说明对象产生一个明确的概念。 F作诠释:更清楚具体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某种性质特征。 G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H画图表:使说明内容更直观或形象,使其简明清晰,严整有序。

I作引用:增加文采,简洁准确地揭示了??,引经据典,更有说服力。 J摹状貌:更直观形象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外形特征。

议论文

①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②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并列) ③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通过举??的例子,证明了??,使道理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的言论证明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使论证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2

对比论证:通过??和??的对比,突出地证明了??的观点,使是非曲直更为明确,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使道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更有说服力。 ⑤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⑥语言特色:严密

⑦驳论方式:驳论点(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直接反驳) 六、段意概括:

1、记叙文:WHO+(WHEN+WHERE+)WHAT 2、说明文:介绍(说明)某物质的什么特征。 3、议论文:用什么方法论证了……

4、新闻: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七、自然段的作用:

①结构上:总领、总结、过渡、照应、开启下文、铺垫、点题。

②内容上:点明(突出)中心,升华主题,引出说明对象(论题、论点),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概括全文重要内容,丰富文章内容。 八、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表现了人物的心态或(和)性格 a.一个人飞奔去迎。(极力巴结、趋炎附势的心态) ..b.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矛盾心理和贪财、虚伪性格) ..②起限制或强调作用。(说明文) ③突出某种形象。 a.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形象。) .b.只希望着国联。(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 .

c.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排出九文大钱。(穷困潦倒。好面子,穷酸相。) ..九、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行吗?为什么? 答:不行。①指出两个词的主要区别。

②原词更准确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十、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若是语段则需先概括出语段内容) 答: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的

规律一致。

②该词与某内容相照应。

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十一、句子理解:

①解释原因 ②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复述(抓住关键词) ③表达效果(比喻、拟人) ④表现人物某种心态 ⑤言外之意 十二、修辞格及其作用: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②夸张:表达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③对偶:给人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节奏感强,便于记诵。 ④反复: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⑤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⑥对比:突出强调了??

⑦引用:增加文采,生动简洁地写出了??

3

⑧排比:增强文章语势,更有利于感情的抒发或宣泄,强调突出了??

⑨设问:引起读者(听众)的注意和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结构

上承上启下。

十三、写景的要点:

①合理安排顺序(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内容)。

②多角度描写(正侧面,感观,虚实,动静,观察角度:俯、仰、平、远、近)。 ③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④用词凝练、准确。 十四、文章的语言特点:

①看修辞。②看文字特点。③看写作手法。④看描写方法。⑤看表达方式。 十五、语言文字特色:

犀利、锐利、老练、充满激情(《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词句和活泼的口语于一体(《雨说》)。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沁园春·雪》)。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黄河颂》)。自然、贴切、充满口语(《变脸》)。用词典雅,富有诗意。朴素、简洁、流畅、生动形象、说理透彻。文白相交,充满文采与趣味性。 十六、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爱莲说》),托物寄情(《乡愁》),象征(《海燕》),拟人(《雨说》), 夸张、对比(《范进中举》),先抑后扬(《列夫·托尔斯泰》), 衬托(《爱莲说》),以小见大(《蝈蝈与蛐蛐》),卒章显志(《沁园春·雪》、《谈生命》), 侧面烘托(《口技》《孙权劝学》),以动衬静(《口技》), 复沓(《诗经》),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音乐之声》、《口技》),白描(《湖心亭看雪》) 十七、诗词中词语的重复、叠词和复沓的作用:

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突出??的感情。(《乡愁》、《诗经》) 十八、托物寄情的作用:

将抽象的感情进行物化,使其具体可感,更能引起读者共鸣。(《乡愁》) 十九、拟人写作手法的作用:

使全文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稚嫩的童心,使人能更真切的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说》) 二十、讽刺手法:夸张、对比、细节描写

夸张、对比的作用:能够突出??的性格特征,主题思想,增强喜剧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范进中举》、《变色龙》) 二十一、照应的作用:

使文章前后呼应,上下连贯,线索清晰,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二十二、小标题的作用:

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二十三、传说故事在文中的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增添趣味性,深化主题,突出(表达)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树》)

二十四、引用(童话)故事讲道理的作用:

能将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和接受,印象深刻,(更符合少年儿童心理)。(《致女儿的信》)

二十五、地方口语的作用:突出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变脸》)

4

典雅的文言和质朴的口语相结合的作用:使文章自然和谐、生动诙谐、相映成趣。 二十六、介绍景点和人物(颁奖词)

景点:位置+自然特色+人文历史+总结 人物:身份+事迹+精神+总结 二十七、简称的作用:

简明扼要,容易记忆和表达。 二十八、运用典故的作用:

言简意丰、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二十九、引号的作用:

引用、特定称谓、强调、反语、讽刺、否定。 三十、破折号的作用:

表转折、表解释说明、表声音延长、表话题转换、表话未说完、表提示、表插说、表递进、表事项列举、表停顿、表强调 三十一、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 孩提(两三岁) 童龀(七八岁)

总角(童年) 金钗(女,12岁) 豆蔻(女,十三四岁) 及笄(女子,15岁) 束发(男子,15岁) 碧玉(女,16岁) 桃李(女,20岁) 弱冠、加冠(男子,20岁) 花信(女,24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耳顺、花甲(60岁) 古稀(70岁) 喜寿(男,77岁)

耄耋(八九十岁) 米寿(男,88岁) 胡耇、鲐背(九十岁) 白寿(男,99岁) 期颐(百岁) 茶寿(男,108岁)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6u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