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成功中标申请书范本

更新时间:2023-05-12 23: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申 请 书

项 目 类 别 一 般 项 目 学 科 分 类 应 用 经 济 课 题 名 称 房地产税收制度研究——基于市场价

值体系下个人住房税收制度的安排

项 目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 表 日 期 2008年2月26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07年12月修订

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人(签章)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请用计算机如实填写;所用代码请查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

二、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其中“学科分类”填写一级学科名称,并注明主要涉及的学科。

三、数据表填写和录入参阅《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若有其他不明白的问题,请与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系。

四、申请书报送一式

5份,其中1份原件,4份复印件。原则上要求统一

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活页夹在申请书内。各省(区、市)报送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送本兵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的申请书报送中央党校科研部,在京部属高等院校报送教育部社科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报送本院科研局,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报送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讯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5号,邮政编码:100806。

填 写 数 据 表 注 意 事 项

一、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如实填写。填表所用代码以当年发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为准。

二、表中粗框内一律填写代码,细框内填写中文或数字。若粗框后有细框,则表示该栏需要同时填写代码和名称,即须在粗框内填代码,在其后的细框内填相应的中文名称。 三、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项的代码填入前方粗框内。

四、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申报青年项目必须填写第一推荐人和第二推荐人两栏内容。

五、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主 题 词——按研究内容设立。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项目类别——按所选项填1个字符。例如,选 “重点项目” 填“A”,选“一般项目” 填“B”,选“青年项目”填“C”等。申请青年项目请注意申报人的条件。

学科分类——粗框内填3个字符,即二级学科代码;细框内填二级学科名称。例如,申报哲学学科伦理学专业,则在粗框内填“ZXH”,细框内填“哲学伦理学”字样。跨学科的课题,填写为主的学科分类代码。“公共管理学科”填写“政治学其他学科”代码(即ZZE),管理学其他学科选择相关的学科分类代码。

所在省市——按代码表规定填写。地方军队院校不按属地填写,一律填写“军队系统”。 所属系统——以代码表上规定的七类为准,只能选择某一系统。

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不能填成“北京师大哲学系”或“北师大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不能填成“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或“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不能填为“北京市委党校”等。

通讯地址——按所列4个部分详细填写,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栏目不够可加附页。

预期成果——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可选报1项或2项。例如,预期成果为“专著”填“A”,选“专著”和“研究报告”填“A”和“D”。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

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申请数额可参阅本年度申报公告。

一、数据表

二、课题论证(与活页同)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4000字以内。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由于制度约束、社会文化和起点的差异,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选择从以面积为基础的房地产税制向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现代化税制过渡过程中,面临着政治、人才、管理技术和成本的巨大挑战( Jane Malme and Joan M. Youngman, 2001;William MaCluskey, Richard Almy, and Alena Rohlickova,1998;),转型的制度安排,应充分尊重各国的历史条件(Bird, Richard M., Robert D. Ebel, and Christine I. Wallich, 1996;W. Jan Brzeski,2003),在坚持市场化改革目标的同时,发挥地方政府贴近辖区居民而具有的优势,在财政联邦制分权的框架下,通过公共选择来确定改革方案(Roy W. Bahl,Johannes F. Linn,1992;Dillinger, William,1991;Roy Kelly,2000)。中央政府进行改革的政治意愿也是至关重要的(Andy Anstett,2005)。由于选民的巨大影响,通常对住宅的房地产税收负担要远低于工商业的水平,税收优惠、税率控制及对累进性的限制也成为各国的经常选项(Bird M. R. and Slack E.,2002)。

我国现行的现行房地产税收体系,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相关法规、政策和执行条例所共同形成的,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和发挥分税制作用等方面,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这套房地产税制已越来越明显地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呈现出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个人住房是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国外的情况看,对个人房地产课税是房地产税的主要来源。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制度变迁导致城市居民财产迅速增长,尤其是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使得居民家庭的住房迅速转化为家庭财产,房产在个人财产中的比重迅速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房产占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的 47.9%,位居第一。1994年的税制改革并没有涉及到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个人住房税收制度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回避或缺失这部分巨量资产的税收改革,整个房地产税制就不能实现现代化转型。目前个人房地产的保有环节所涉及的税种主要集中在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以上税种存在以下的问题:(1)城乡税制差异;(2)内外税制差异;(3)个人房产用途税制差异;(4)个人房地产增值收益与固有计税依据的税制差异。中国房地产税制存在的诸多缺陷及其负面影响,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孙刚,1997)。改革的目标包括建立稳固的地方财政收入体制(韦志超、易纲,2006;米建国、庞凤喜,200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陈淮,2005)和财税体制的公平与效率(吴俊培,2006)等方面。房地产税费改革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受到重视(贾康,2006)。新税种与居民实际负担能力问题、能否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等问题也有相关讨论(安体富、王海勇,2005)。周雅珍(2002)对个人自用住宅征收房产税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设计是个人住房税制改革成功的关键,温来成(2007)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进行了借鉴。陈瑶和章冬斌(2005)借鉴香港的做法,提出了我国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杨斌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70173010)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1JB790040)通过对财产课税税制要素和课税依据的国际比较,系统地评介了市场价值体系下的财产税税制特点(漆亮亮,2003),钟伟、冯维江(2004)也进行了类似比较分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04)提出我国建立以总价值为中心,法定税率非常低的财产税制。针对现行个人住房税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经验,有关专家提出了以下改革思路:(1)对现有个人房地产保有环节税制的征税范围进行规范与统一(胡怡建,2004);(2)对个人房地产的计税方法进行改革(樊丽明、李文,2004);(3)重视并解决新的个人住房税收与原有房地产税制的衔接问题(陈志勇、姚林,2007)。钟晓敏和叶宁(2005)甚至对浙江省房地产税的转型规模与后

果进行了测算。高培勇(2007)对我国“ ‘十一五’期间新一轮税制改革(其中包括房地产税制改革) 的主要内容作出了展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进行合作研究,在政策层面上 做出了系统设计(谢伏瞻、隆国强、丁成日等,2006) 。史耀斌(2006)对我国开展评估征税面临的六 大挑战进行了阐述。 倪红曰和赵阳 (2007)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 、 (2007) 易宪容 、 (2007) 、 岳树民(2005)和刘桓(2004)等则对改革的宏观影响进行了评估。改革的时机也受到关注(夏杰长, 2005) 。龚刚敏(2005)使用李嘉图等价原理、王海勇(2004)使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邵锋(2005) 使用城市经济学、况伟大(2004)使用投入产出模型分别对房地产税与房地产价格和消费的关系进行了 研究。徐箐在白重恩教授和林恩博士(Johannes F. Linn)指导下的论文(2005)就我

国土地管理制度与 财产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谢群松 (2001) 较早地指出了财政分权决定了中国房地产税改革的前景。 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国内专门对我国个人住房税收制度向市场价值体系过渡的系统研究很少。至于 像本课题所拟定的目标,在比较分析世界各国经验,深入分析造成我国住房税收制度现存问题的制度环 境,针对“十一五”规划关于稳步推进物业税改革所面临的挑战,通过理论创新、政策研究创新、研究 方法综合创新,最后完成《房地产税收制度研究——基于市场价值体系下个人住房税收制度的安排》的 研究报告, 这样的研究在国内是少见的。 本项目将围绕基于市场价值体系下个人住房税收制度安排展开。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根据征税对象范围划分,最具爆炸性社会影响的部分是政府对个人住宅的税收政策设计。由于 公众的高度敏感性和现行制度下利益博弈的复杂性,寻求一条风险较小的转型路径,是目前中央政府和 社会各界期待专家在研究上取得突破的课题。 本课题将深入研究改革的可接受性与个人房地产税制转型 的社会成本最小化问题。 2、本课题的研究为我国目前模拟评估征税试点地区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诊断,为下一步推进提供 建议。 3、为我国将来对个人住房评估征税进行立法的前期研究准备。 4、为改革完善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土地管理制度和推动地方民主财政的建设提供研究支持。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将依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统一规范物业税的指导原则和十一五规划中稳步推进 物业税改革的战略安排,研究我国建立现代化的个人住房(保有环节)税制的构建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可用如下框图表示:基 市 价 体 下 人 房 收 度 安 于 场 值 系 个 住 税 制 的 排 制度变量 地方政府 社会公众 税制要素 评税基础 基 市 价 体 下 人 房 收 度 过 于 场 值 系 个 住 税 制 的 渡 财政税收体制的约束与改革路径 土地管理制度的约束与改革路径 地方政府可问责性约束与改革路径 纳税对象、纳税人、计税依据和评税方法、征税范 围、税率、税收优惠的设计 地区间税制设计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协调机制 改革时机的选择、受阻后的政策调整范围与程序 评估征税的标准制订、评税机构设置框架 征管流程、上诉处理和救济等制度的设计 房地产税信息平台和部门间有效合作机制框架 构建一 套符合 财政联 邦制要 求的中 国个人 住房税 收制度

风险评

估 · 对 房地产 市场的影响 · 对 证券市 场的影响 · 对 居民的 影响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可用如下框图表示:实证分析阶段 模拟评税地区 (十个) 存在的问题 调查 地方政府及社会 各界对改革设想的 态度调查问卷 模拟立法听证

专题研究阶段 我国现行住房税收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原因 财政税收体制的配套改革 土地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 地方政府在新税制框架下的可问责性问题 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问题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承诺可靠性的问题 税制要素的选择 税制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协调问题 改革的战略与社会风险控制问题 评估征税的标准制订、评税机构设置框架 征管流程、上诉处理和救济等制度的设计 房地产税信息平台和部门间有效合作机制框架

研究 背景 与研 究目 标的 设定

综合研究 阶段完成我国基 于市场价值 体系下个人 住房税收制 度总报告

修改与结题 阶段 修改各分报告 修改总报告 结题鉴定 出版专著

规范分析阶段 比较分析世界各 国个人住房税收政 策的经验与启示 制度设计的成本收益分析 改革方案对其他领 域影响的一般均衡 分析

2、本课题研究方法 (1)国际比较法。主要应用于税制要素和税收征管方面进行比较借鉴。 (2)评税试点实地调查法。我国已在北京等十多个省市进行了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取得了大量 基础信息。本课题的调研主要围绕模拟试点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策分析。 (3)指标分析法。 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 GDP 水平)下,房地产税市场发展比率=征收率×税率×评估率×免征率

Tc Tc TL AV TMV MV ,其中: Tc =房地产税收; y = GDP ; TL =房地产税负; y TL AV TMV MV y AV =应税评估价值; TMV =应税市场价值; MV =完全市场价值。(4)政治决策的成本—收益方法。根据财政联邦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和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对我 国个人住房税收制度构建的路径进行分析并进行激励相容的税收机制设计。 (5)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使用一般均衡方法,评估开征保有环节的住宅房地产税对房地产市场和 资本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 (6)数理模型方法。 (1)计税基本模型

T LP LTR NPVLI LITR (1 20%) LFCs ,其中: T ——房地产的应纳税额, LP ——土地价格,NPVLI ——土地改良净值;LFCs ——地方因素系数, 房屋维护与修理扣除比例——20%, 土地税率 ( LTR) a1 ,

a2 ,土地改良税率 ( LITR) b1 , b2 。一般地, a1 , a2 b1 , b2 0 。 (2)税率期间模型 理想的当前税率为固定比率税率 CTRt

PTt 1 ,其中, CTRt 为地方政府当前年度确认的 TVt 1 (1 v)为以前年度应税房地产的价值;

固定比例房地产税税率; t 1 为以前年度来源于房地产税的收入; t 1 PT TV

v 为评估房地产价值的增加。(3)评估比率与税率的联系模型7

其中, t 为当前年度房地产税收入; t 1 为以前年度房地产税税率; t 1 PTt Rt 1TVt 1 (1 v) , PT R TV 为以前年度应税房地产价值; v 为评估房地产价值的增加。 (4)评估比率差异性的计量分析模型

COD

1 N

Ri 1

N

i

R med 100 ,其中, N =样本中房地产的数量;R =房地产 i 的评估值/交易价

R med

med 格( AV / SP )比率; R =辖区内比率的中间值。 COD 是差异系数,反映了偏离中间值的百分比。

对某一省份、省份的一部分或某一城市的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得出关于影响 COD 数值因素的模型。模型 表达为: COD f ( E, H , AS, JR) (三)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1、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社会公众(纳税人)的接受程度。主要从对个人住房评估征税的透明度、地方政府使用税款 的可问责性、税收优惠待遇设计的公平性、税收救济的合理性、对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对居民可 支配收入和消费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 (2)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对个人房屋评估征税的成功运行需要以市场导向的财政联邦制为基础。 1994 年税制改革基本解决了资源在地区间的流动问题,但在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无法满足财政联邦制 的标准,包括:预算制度依然高度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合理,中央政府在处理政府 间财政关系上的“承诺可靠性”不足,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上述财政体制所形成的利益格局使得地 方政府对个人住房评估征税的动机不足。 对个人住房评估征税是解决省以下政府无税可分困境的必然选 择,但这并不意味着由原财税体制所形成的利益格局应长期维持不变,相反,应利用开征新税作为改革 现有体制缺陷的契机,推出配套改革方案,形成地方政府的激励相容机制。 (3)市场价值体系下的税制要素设计。设计以市场价值体系为目标的个人住房税收制度,包括纳 税对象、纳税人、计税依据和评税方法、征税范围、税率、税收优惠等。 (4)地区间税制设计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协调机制。主要解决税制安排在市场化导向下的统一性 (长期)与各地差异处理(短期)的矛盾问题。 (5)改革的战略与社会风险控制。包括改革的时机选择、

改革受阻后的政策调整范围与程序。 (6)评估征税的相关基础建设。在政治条件具备后,税收征管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评税机构、 评估征税的标准、房地产税信息平台和部门间有效合作机制的框架的建立,征管流程、上诉处理和税收 救济等配套改革措施。 2、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1)政治约束与经济体制约束(包括预算制度和土地制度约束)下的改革路径与时机选择。 (2)征税范围包括哪些?城镇居民的房产还是全部?并分析利弊。征税对象,是对超过一定标准 的房地产征税还是对第二套住房征税?如果对超过一定标准的住房征税。这些标准应该是什么?面积、 总价值、单位价值、容积率?分析利弊。税率结构如何设计。对个人住宅征税如何设置税收救济?哪些 人需要税收救济? (3)如何建立部门间横向合作机制。在我国,国土、房产、规划、公安、财政、税务、银行、公 用事业等如果不能紧密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则对个人房屋征税则无从跨出第一步。财税部门与其它部 门和单位对评估征税进行合作,在技术、经费和制度上的安排。 (4)税务机关如何获取应税房地产信息?如何考虑争议处理机制?征管上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 施? (5)社会环境可接受度及影响判断:地方政府的态度,居民的态度,对房地产与资本市场的影响。8

其中, E =经济因素矩阵; H =住房因素矩阵; AS =个体评估者

特征矩阵; JR =税务辖区中机构活动的特征。

本课题解决这些难点的措施是: (1)加强与国际财产税协会(IPTI) 、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LILP) 、国际估税官协会(IAAO) 、 英国差饷估价协会(IRRV)等国际专业机构的合作,吸取相关国家的经验教训; (2)本课题将与财政 部税政司、国家税务总局地方税司、模拟评税试点地区主管部门和税收征管部门进行充分合作,解决制 度设计的可操作性问题; (3)本课题拟组织若干模拟立法听证会,以考察和评价社会各界对政策的反映 和接受程度。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依据上述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如下: (1)对个人住房进行评估征税是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最困难和关键的部分,相关税制设计是一项 系统工程,非财税部门可以独立推进,必须以公开透明和民主的方式进行制度构建。 (2)地方政府与个人住房税收的财政利益一致性程度决定了该税种能在何时推开。地方政府对以 土地出让金为基础的“第二财政”依赖程度与对个人住房评估征税的支持度呈反比。地方政府的“经营 性”程度越高,越消极对待该税

的开征;公共性程度越高,越倾向于支持该税的开征。 (3)地方居民与房地产税用途的利益相容性决定了该税的能否成功。地方政府的可问责性程度与 公民对该税种的支持度呈正比,官员的参与度与公民的参与度与该税种开征的社会政治风险呈反比。 (4)在政治条件具备后,税收征管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税务部门对个人住房信息的掌握程度 决定了该税种的征管质量。部门横向间的合作程度与该税种的实施有效性呈正比,与实施成本呈反比。 部门横向间的合作程度与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呈正比,与部门自身利益大小呈反比。 (5)轻税政策是前提。应在控制宏观税负水平甚至短期内降低总体税收负担(减税)的配套改革 下,才能有效冲减社会各方面对开征房地产税所产生的负面预期和资本市场传导过来的风险,实现税制 结构的优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开征影响。与地区房地产价格弱相关,与全国房地产价格无关;与股市题材炒作相关,与资 本市场发育无关;与当地居民收入和福利相关,与辖区外居民效用无关。 2、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理论创新。在中国财政税收体制、土地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约束条件下,提出并论证我国对个 人住房评估征税的几个基本命题: 地方政府土地经营收益持续大于房地产税预计收入时, 改革不能成功; 地方政府的可问责性不能实施时,改革不能成功;房地产税征管基础条件不具备时,改革不能成功。市 场价值体系下个人住房税制设计基本原则:与受益原则与量能原则相容,与累进性不相容;与公共选择 相容与非公共选择不相容;与财政联邦制相容与财政集权不相容。 (2)政策创新。对个人房屋征收房地产税,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和谐稳定,故宜在保持新推出税制 完整性的前提下分步实施: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平均财产拥有水平、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依 然较低,由于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老百姓对房屋保有税负的实际承受能力较弱,对自用住房暂缓征收 是明智的。高级官员(含离、退休高官)的房屋评估价值高与其名义收入的有限所形成的冲突,可以考 虑以财政转移支付方式解决,不宜以牺牲税制的完整性、公平性作为扭曲代价。年迈而缺乏稳定收入来 源但房屋评估价值高的个人, 可以使用税收债务化的安排, 在其房屋转让或继承时, 再由税务部门征收。 对富豪的高价值房屋征税要贯彻合法性原则。做法是在强化财产、收入信息收集和征收手段的前提下, 通过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和上诉权,以合法的程序保障纳税人权益。

三、本课题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

参考文献(一)本课题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1、相关论文 22 篇

注:“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只填写成果形式、成果数量、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名称、独著或合著等信息,不能填写成果名称、作者姓名及单位、发表时间等直接或间接透露申请人背景资料的信息。所填信息要与表三中的相应内容相符。“前期相关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字数不超过500字。

三、完成项目研究的基础和保证

四、经费概算

五、推荐人意见

六、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七、各省、区、市、兵团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意见

八、学科评审组评审意见

经验1

第一,标题精炼,准确,给评委一个很好的愿景。标题至少得改10遍吧。大家都知道标题总括性作用,其实做好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标题能否拆解,综述的每一段恰恰是标题所能拆解出来的几个问题,主要内容的几点、观点几点,创新几点,前后一一对应,很不容易做到,这是方向,一定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第二,各部分写作。《经济研究》三、五年总有一篇好综述,仔细研读能提高综述和意义写作水平,顶级的综述加上精准的标题,选题意义已经有点画蛇添足了。内容、观点、方法,创新都不能大而空,最好每一点下面还能列出一、二、三来,具体而精炼。方法要具体,干什么用什么方法,但不能多,少用自己不熟悉的方法。少些前期成果,多些参考文献,尤其对我们学校的而言,成果分量普遍不重,没必要卖弄,适当参考文献则能体现学术功底。还有,大家觉得完成课题的基础和条件随便写一下即可,我想还是应该认真,我至少每次改5遍以上。

第三,逻辑要顺,用缜密的逻辑让评委不得不认真学习你的申请书。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发现包括我在内日常写东西的时候很难有连续三句经得起推敲的,绝大多数人每句话都有3个问题,因此,我写了文章一般不再看的,因为惨不忍睹,课题嘛性价比高,就注意精细化了。

第四,排版编辑一定要注意美观。今年的活页我浏览了一下,专门说课题论证用最适合的字号和行间距排版,版面控制在4页。不用讲主观客观,活页三页足够应付一个课题了,我两个国家社科的活页都只用了3页,第一个装了2500字,第二个4500字,而且前期成果和参考文献有30多项。努力,用心,一定能处理好。

第五,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我们往往会从各种渠道得到各种建议,不要想着反驳,而是如何将别人看法融合到课题,别人有意见,至少说明申请书表达不到位。

第六,申请书写好后至少感觉还有一两个大问题没处理好,这说明还比较深入,一个申报书,时间短,篇幅有限,绝对有需要改进的问题。感觉良好,未必是好事。这也说明大家的申报书都有很多问题,我见过的各级、各类申请书按我的标准恐怕没有得分能超过75分。课题申报更多比谁的问题少,比谁的运气好,问题被别人抓住得少。要知道我没参与、申请过任何项目的情况下的第一个社科自我感觉就得40分(有的人的30分就批了),报二等、批一等的博士后基金自我感觉35分,第三个感觉能得80分,觉得本学科立项超过3个,无论如何得给我,要不是因为职称需要一个保底的就报重点了,当然写到这么好有很多偶然因素。

经验2

1.国家社科中标是对潜心研究的回报。我在申请之前,对相关问题已经研究了一年之久,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清晰思路,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写申请书时基本上已经胸有成竹,而不是临时拼凑。那些只花十来天就写好申请书的人,基本上明年你还要来这里抱怨“国家社科真黑!” 2.国家社科中标是对一份好的申请书的回报。申请书的写作质量至关重要,我当时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写申请书,春节都没有怎么过,写时是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的推敲,写好后又反复修改,甚至重新推翻从头再来。最后又请了几位熟悉的专家提意见。修改到最后,自己甚至看到申请书就有点反胃。

3.国家社科中标是对一个好心态的回报。如果你申报之前有一种“不中不罢休”的精神,申报之后

有一种“中不中由他去吧”的豁达,那么,恭喜你离中标不远了!我的导师曾经说过一句话:“申请书写得怎么样是你自己的事,批不批是别人的事。报上去等着就行了!”

4.国家社科中标是对一个好思想好方法的回报。如果申请书没有提出一个好的思想,找到一个好的研究方法,中标几率就会大大下降。一定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创新“点”!新方法、新问题,新方法、老问题,老方法、新问题,不管怎样,你必须要有一个“新”!

其他的一些“技巧”

声明:我并不赞同所谓的“技巧”,技巧可用,但是仅仅“玩技巧”,必将失败!以下“技巧”,仅供参考,不负任何责任!

1.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要临阵磨枪,磨也是白磨。 2.一定要下苦功夫写申请书,尤其是活页内容。

3.活页可以略超4000字,据我所知,很多人的活页都超过了字数限制!(这一点请你自己把握)。其实,不在字数多少,说清问题才是关键。字数太多反而让人找不到重点,而且排版太密。

4.不一定按照活页要求的内容逐项填写,可以有自己的写作特点。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表达出你的创新点。

5.一定不要出现错别字等低级错误!评审专家的第一印象将会决定80%的判断。

6.排版一定要美观。字体大小、行间距要合适,重点内容(例如你的思路逻辑)可以加粗,加粗的字体控制在500字以内。

7.每段文字基本保持在6行左右,太少说不清楚,太多专家看起来累!

8.现有研究成果中,已发论文题目后可加上SSCI、CSSCI之类的补充说明,提高你的竞争力!

经验3

一、申报技巧说明

特别说明:此申报技巧说明是根据个人经验、专家意见综合撰写而成,仅供申请者参考,请勿外传。 总的来讲,形式大于内容,怎么理解?

1.选题新颖或视角新,题目一看就有一种冲撞力,所谓能吸引评委的眼球。

最重要的是课题设计论证。在初评后,进入复评的大致比例在1:5左右。选题尽量与指南紧扣起来,不一定选原来的题目(指重点研究领域、申报范围与方向,非应用对策研究),因为范围比较大,大题小做一般做不好。可以将原来的题目化解为申请者要做的题目;有的老师看不懂,可以写一两句话指出是根据哪一类题目或范围演化而来。

2.对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详实、全面、充分,并作适当的归类,同时提出作者本人研究的独特视角或选题的价值所在。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是衡量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申请者不能把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怎么能谈得上超越呢?实际上可以上网查查,就能掌握50%左右的资料。对研究成果的表述要准确,重要人物与代表作,一定要点出来。千万不要去贬低前人或别人的东西,如填补空白之类,也不要对别人的成果评价过低,如这方面不好,那方面不足,过于吹嘘自己。

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不要泛泛而谈。资料性很强的东西可以做,一般的就不能算学术论文。如对和谐社会的研究,最好侧重于具体问题来谈。预期价值体现在理论创新或实际价值之上。一般来说,联系实际就有价值。

3.研究内容观点新颖,有创新性,且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或分为几大部分,或分为几大主题进行论述,最好不要搞成一本书的框架。

有的同志在写研究内容时,附了一个详细提纲,可以。搞得好,很好,也有可能是画蛇添足。但一定要避免写成教科书。要把申请者的创新点写出来,如用黑体字区别开来,使人一眼就能看出,把闪光的文字突出出来。

4.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最好能画图表来说明,以便一目了然。

研究方法不要过于追求,坚持一些我们必须坚持的方法,即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来表述,但又不要过于墨守成规。主要指出有什么新见解,最好能回答理论 与实践中某些问题,行文时要尽量避免出现引起歧义或误解。尤其是在涉及西方的理论时要注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是第一层面,其它研究方 法可以是第二个层面。

5.研究成果要求有一定的前期基础,如有相关论文或著作做支撑。 有什么成果就填上,没有可以不写(特别是青年课题,并不作特别要求)。

参考文献:代表人物的著作不可不提,如研究善治就必须提到俞可平。选的参考文献,近期的不要遗漏。

完成条件:负责人的成果可以倒排(指时间上),这样给人的印象会深刻些。主要成员的重要成果也要反映出来。

预期成果:阶段性成果不要写太多,否则结项时太被动。有2项就可以(提示:这是专家意见。个人认为,4~5项为合适)。最重要的是最终成果,最好是专著,也可以是调研报告。千万不要是论文集,否则让人感觉是临时拼凑。

完成时间:一般是二至三年(提示:应用对策研究时间一般在一年左右)。 研究经费:按照规定要求做预算。如果有实地调研,经费可以适当增多。

6.课题组成人员注意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跨部门、跨地区联合申报,当然课题负责人必须是我校人员。

主要参加者人数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写一两个人,力量单薄了一些,依课题的内容在3~5人为合适,不要异地凑合,否则沟通困难,但进行全国性调研则可以。课题组成员一般集中于本单位、本市。在读研究生不宜太多,否则给人的感觉不是老师在做,而是学生在做,可以有一两位博、硕士生。不要把忙人或领导干部写上去。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最好有一些,与实际部门联系紧密的课题尤其应如此。成员搭配最好合理一些,如分工、专业特长、学科特长等。 7.能进行实证研究的课题,最好以实证为主。

以上各项注意事项,通过申报者的规范论证或者说研究实力作主线,有机串连起来。

另:在复评时,初评阶段的打分不予考虑。单位领导人审核意见,有的不签名,仅盖章,不太严肃。最好写上几句话,不要写得太多。用手写比较好,给人的感觉比较好。

经验4

如何撰写社科基金项目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兼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体会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分三个部分:选题、内容、条件。每一个部分都要深思熟虑,才可以动笔。

第一部分(“选题”部分)实际上是很重要的,一开头就应吸引审阅者的注意,显示先声夺人的气势,引人入胜的创意。 “选题”部分可分四层展开论述:

1、从本项目所属的研究领域的历史、已有成果、社会影响、发展前景等方面引入本课题研究;用一两句话即可。

2、列举本项目领域内有价值的、前沿性的研究者及其著作、论文(包括在最近学术会议上宣读的、散发的)。不能遗漏重要的人物,尤其是杰出人物的著述;如果小字辈有高质量的论述,也应列举。本小节目的:展现负责人的阅历、学术活动和鉴赏水平。 3、客观地评说前人的学术建树(包括特点、地位、影响、贡献、意义等)。在充分尊重前人学术建树的基础上冷静地评判他们治学成果的长短得失。我们的创新应建立在对国内外现有学术成果的了解与尊重上。在提出个人创新点之前,首先应梳理已有的工作并且给予公允的评价。在给予相当高度的评价之后,笔锋一转,用“但是”之类的连词引出下文——中肯地、严肃地指出本领域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本小节目的:为充分地阐述自己研究工作的意义或前景作铺垫,同时显示自己独到的学术眼光和相当的评判能力。力求让专家组相信:负责人十分了解学科的研究情况,对历史和现状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负责人有可能做出更好的工作,将研究推向前进。

4、指出本课题研究工作在所在领域内的重要性、价值或意义。这一层次说明在何领域、何程度上作出贡献。不能过分强调,也不能过于平淡。可以从以下诸方面展开论述: a 材料、现象、事实方面发前人所未发; b 观察研究对象的新视角; c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d 理论方面的贡献及其领先程度和性质; e 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本小节目的:显示负责人对研究工作有全面的把握又有细微的体察。既有宽广的视域又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力度。 “选题”部分注意点:

A、第一层要尽量概括,不要过分渲染,以免一开头就给人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印象。因为这是引题部分,与后面的内容相比,是次要的。

B、第二层中,与自己观点相同或相左的各学派的高质量的著述都要提到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做,可以显示负责人的胸襟和气度。

C、如果觉得引述的他人成果可能不够全面,某些国外的重要著述可能遗漏了,一时又找不着;就用“据笔者陋见”之类的文字。

D、不能过多过重地批评指责前人的不足。要多肯定,因为肯定别人就是肯定自己。前人已在这一领域作出很多很大的成绩,这就证明了这一领域的课题是有价值的。他方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我方还要继续推进,那么我方的水平就不待言明了。又,前人的成就可以衬托后人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以他人的成果凸现自己的光明前景。如果“选题”部分过多地臧否人物,“内容”部分却缺少独特精微的设计,就会给专家组成员以自负浮夸的印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似乎十分高明;但在科学研究中,还是踏实求真、埋头苦干更令人敬重。他人得失的评析,与自己的创新相比,后者是本质性的。成熟的学人,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部分(“内容”部分),仔细地、深入地思考以下问题: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不足之处是什么?我该怎么做?我如何做得比他们好?要有思考的深度和自信的力度。

E、活页的“选题”部分与博士论文的“综述”部分不同,博士论文的字数是活页的十至二十倍,在“综述”部分可以详尽地评述前人的不足。“选题”部分最多一千字,因此,概括性的评述是上策。

F、不可忽视近期的专业学术会议上发布的成果。列举尚未见于学术刊物的前沿性的成果,可以显示你经常参加学术交流,能追随学科前沿者的脚步;或者,你自身就是前沿学者。

G、要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陈述自己的研究工作的价值、重要性。不能说过头的

话。即使是新材料的发现,也是一个创获——语料或事实的发现或许会推翻一种理论。 H、开门见山,语言要简洁准确。能用短句处,不用长句。长短句、整散句、口语书面语句,交叉错综。在朗读三、四遍之后,确定停顿、语气、语调以及转折、承接等处是否流畅自然,是否铿锵有力。整个第一部分(“选题”部分)应着力追求简练晓畅的语言,先声夺人的效果。如果第一部分拖沓冗繁或浮华不实,审阅者可能会没有兴趣看下去,甚至可能会反感。

第二部分(“内容”部分)是课题设计的重中之重,文字应占全文的四分之三,至少是五分之三。应从所依托的事实、材料和所依据的理论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的阐述。竭尽全力展示研究工作的开创性、前沿性、严密性及其前景。一般分为三部分:各章节内容的概括性叙述;研究工作的难点,主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的方法;依据的理论以及可能得出的结论。

1、在阐述各章内容时尽可能地显现独特的视角和思路,研究内容的陈述中要有出人意料之外的设想,卓尔不群的风格。在阐述中加入具体的、鲜活的、可信的例证。因为发现令人感兴趣的事实或材料,本身就有启发性。本小节的目的:显示负责人熟悉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能避免重复设计。他已经有一定的材料积累,有能力把握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篇章结构和内容。

2、在分析本课题的难点时,严肃地思考什么是困扰众多学人的,使大牌专家感到棘手的问题。表述应简单明了,一语中的。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时,也应表述清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我们在设计中提出的思路或方法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还有待于在研究工作中改进或完善;但新的思路和方法总是能给学界同人以启示。所以,在思路和方法上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设想。本小节目的:申报者已经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研究的难度、难点;同时,熟悉本领域研究的各种方法。他还具有思维活跃、思路多变的优点,正在尝试新思路或新方法,有可能沿着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方法去开拓未知疆域。

3、明确指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点明自己企图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此外,还应列举本课题研究依据的理论、学说等。如果这些理论已经运用于负责人过去的研究工作,有成功的先例,不妨举证说明。本小节目的:显示申报者了解并掌握所在领域的学派、学说和理论,还能熟练地运用于以往的研究工作。他对自身工作的目标和意义有清醒的认识,满怀信心地展开工作,能预见研究工作将达到何种程度或推进何处——申报者具有从事本领域工作的良好素质和深厚底蕴。使专家组成员相信研究者一定能在该领域作出贡献。

“内容”部分注意点:

A、项目的成果一般以专著形式问世,申报者的专著与同一研究方向上的专著在篇章结构和内容等方面有何不同?匠心独运表现在何处?应在第二部分第一层作出详细的说明。

B、申报者的方法是独创的还是运用已有的方法于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点,有必要加以说明。这样做可以展示申报者运用方法时是头脑清醒的,而不是胡吹乱唬。如果是独创的,还要扼要地举例说明已经运用于何处,效果如何。

C、一定深度的理论探索。每个时代,每个领域都有学术思潮,新潮流的出现吸引我们的兴趣,使我们心驰神往。但一定要避免囫囵吞枣、生拉硬扯的结合方式。我们可以结合民族的特征、时代的实情展开有益于专业发展的理论探讨。理论的探索和发展应从收集素材、实例开始,继而努力吸取他国、他人的理论精华,最终创造自己的方法和理论。 第三部分(“条件”部分),应详列负责人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的从事本项目研究的有利条件:

1 已主持的课题名称,结项评价,社会影响; 2 已出版的与课题相关的专著及其社会影响;

3 已刊登于专业刊物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及其社会影响; 4 已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或即将发表的论文。 “条件”部分注意点:

A、只能写项目、著作、论文等名称,不能出现负责人的名字。在排列成果时,将重要的放在醒目位置。也可以按刊物的档次排列。

B、可以介绍负责人主持的与课题相关的学术会议或小组讨论的经历;可以介绍负责人在某次学术会议宣读论文时引发的争议或讨论;可以介绍著作、论文被引用的情况。以上各项或许会引发专家组成员的记忆和认定。

C、介绍他人对申报者著述的评价时应恰如其分,不能吹过头,不要为显露自己而说过头的话;但也应防止流于一般。把握对人对己的评价“度”,是学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D、如果未主持过项目或已发表的成果不多,可以谈谈负责人的学习经历。如:在著名高校读博,追随名师,学有所成。毕业论文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等。

E、如果活页内容多,超过规定字数。“参考文献”可以只出现在申报表中。“活页”结尾处附一句:“参考文献略(见申报表)。” 参考文献的排列也应将影响大的、重要的排在前面。

下面谈谈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体会:

一、坚持做细致深入的研究工作,不受外界潮流的影响。只要自己认为有价值,就努力地、不懈地做下去。要有多年的学术积累,厚积薄发。只要是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十几年后可能从冷门变为热门。火热之时,自身已积聚材料、掌握方法和理论,当然比赶潮流的人走得快,走得稳。

二、一次不成功不气馁,连年申报。从主观角度认真地、积极地检讨未获批准的原因。不埋怨别人也不自怨自艾。自强不息和谦逊求实是相互依存的。

三、保证每一年度申报表的质量,即使连年未通过审批,也要让秘书组、专家组成员阅读之后击节赞叹或为你惋惜。靠搞关系得利只是一时的,优秀的学术品质是永远令人敬重的。

四、随时随地寻觅对自己有用的学术资源或学术灵感触发物,及时地储存于文档或记录在册,在写申报书时资料、灵感就会源源涌来。

五、有机会多参加学术会议,争取在会上发表见解。以学问见识请教前辈,结识知己。学术影响是学者的生命,也是人生重大目标之一。以平实谦逊的态度,对友谊的真诚的、长期的期盼去结交同道。自尊自强和谦虚温和并不矛盾。 无论申报是否成功,笔者深信:

只要我们努力了,历史会准确地判断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时代的表现!

附《关于申报的建议》

一、了解自己研究领域今年申报者中有无“高手”,尽量避免与之出现在同一小组。 二、首先争取进入小组讨论。如果秘书组在初步审查时发现问题,未将申报表推荐给专家组,则彻底地失去了竞争的机会。

三、如有机会接触秘书组、专家组成员,可向他们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

四、平时参加学术会议多结交同行中高水平的研究者,增进友谊,扩大影响。

五、如果当年未入选,应了解并思考究竟是何种原因。多从主观上找毛病,积极寻找下年度申报的补救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6r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