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1-15 02: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2.背诵积累对联,体会古代对联的文化与魅力; 3.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 【教学重点】

1.领悟“比照”的写法;

2.背诵积累对联,体会古代对联的文化与魅力。 【教学难点】

1.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教学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三篇描写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章,这些文章之中用了许多的说明方法,那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说明方法呢?(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让我们一起到具体的句子中去看看,请同学们翻到课本97页。

一、我的发现

1.初读句子,说说课文中的两个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师:自由读一读“我的发现”中的两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城墙顶上铺着方转,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打比方),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作比较)。

(2)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列数字),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作比较)。

2.再读句子,畅谈从课文中的两个句子能发现什么。

(1)师:看来同学们对说明方法已经十分清楚了,那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这两句话,你还可以发现什么呢?

生1:都用了作比较的方法。

生2:作比较的部分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

生2:作比较以后能够使物体的特点更加具体、想象。

生畅谈,师引导归纳:句子的后半部分,都拿我们熟知的事物作比照,解释说明事物的特点,使得事物的特点更加具体、形象。

(2)师:同学们的小眼睛真亮,俗话说,动脑要与动笔结合,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笔用横线划出作比照的部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发现了“两个句子的后半部分,都拿我们熟知的事物作比照,解释说明事物的特点,使得事物的特点更加具体、形象。”那小林与小东又发现了什么呢?自由读一读小东与小林的对话。并用横线划出小林的发现。

3.读一读小林与小东的对话,将“自我发现”与“他们的发现”进行比较。 (1)用横线划出小林的发现:这些句子的后半部分,都拿我们熟知的事物来比照。

(2)用波浪线划出这种写法的作用:十分具体形象。 (3)读一读“发现”和“作用”部分。(自由读、齐读)

(4)联系旧知,出示句子: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师:我们的小东不仅发现了这样写的作用,还联系了以前学过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

①讨论:用 写出了 ,真是具体形象! ②用横线划出作比照的部分。 4.做练习巩固

过渡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我们一起来做几道练习。 (1)这座塔很高, 。 ①这座塔很高,差不多有10层楼房那么高。

②这座塔很高,从塔下走到塔顶,足足要花20分钟。

(2)这棵树的树干很粗, 。 例句:

①这棵树的树干很粗,直径长达10米,周长约31.4米。 ②这棵树的树干很粗,差不多21个人才能够将它完全包住。

(3)这个阶梯教室大约有350平方米, 。 例句:

①这个阶梯教室大约有350平方米,是我们教室大小的10倍。

②这个阶梯教室大约有350平方米,如果绕教室四周走一圈,差不多要6分钟。

5.教师小结

如果要使某一物体的特点写具体、形象,可以拿具体事物来比照,在写作之中也可以运用这点。

二、日积月累

过渡语:现代的作者拿具体事物来比照将我们景点的特点描写得具体、形象,而古时的诗人,行至某处,都会吟诗作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景点的楹联。楹联是对联的一种,旧时贴在庙宇、寺院的楹柱上的对联,那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独有的文化遗产,它能够用非常简洁、非常对称的语言把这一景点的特色描写出来。想去看看楹联吗?请同学们翻到“日积月累”部分,自由地读一读这几句楹联。

1.出示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2.朗读楹联

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 3.学生交流对这几幅对联的大体理解,相机出示相关风景图片

师:将对联读好是首要任务,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一fù对联

(1)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颐和园月波楼) ①读这一组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意:小路两边幽竹茂盛,竹子的影子投下来,路上像是铺满了或浓或淡的云。入夜后,帘纱半卷,月光如泻,四周好像罩上了一层薄纱,各种花木的影子印在窗帘上,深深浅浅,很是好看。

②指导朗读、背诵。

(2)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①青城山是一座道教名山,自古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欣赏图片。 根据对联和图片,猜猜这是怎样的青城山?

生:树叶高高低低,红红绿绿,影影绰绰,烟云或浓或淡,或近或远。 ②师:在同学们看来,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觉?(舒服)那作者是这样的感受吗?提示出自杜光庭的《题福唐观二首》。

师:同学们“福堂观”是唐王朝祈福之地,但是当时唐王朝快接近灭亡了,“祈福之地却不福唐王朝”,作者处景生情,内心非常地忧郁。

树叶不论是红是绿是高是低,都显灰黑之影,烟云不论是浓是淡,都在多事之秋。

③指导朗读、背诵。

(3)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①提示来自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诗句。 ②出示大明湖风景的图片。

③根据图片和对联,想象大明湖的景色:湖面上都是荷花,柳树栽种在湖岸上,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在湖中。

④指导朗读、背诵。

(4)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①提示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下句出自苏舜钦的《过苏州》。

简介沧浪亭:沧浪亭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当时是一个废园,苏舜钦用了四万贯钱买下它,傍水筑亭,取名沧浪亭。说起这副对联,还有这一个传说:据说,他买来以后很高兴,就请他的好朋友欧阳修来为沧浪亭题诗。于是欧阳修就写下了“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这样的诗句,后人就把欧阳修和苏舜钦的两句诗合成一副对联,刻在了沧浪亭的楹柱上。

②出示沧浪亭的图片。

③说一说诗句的大意:清风明月是无价之宝,远山近水都是有情之物。 ④指导朗读、背诵。 4.熟读背诵

①“对联连线”加深理解。 ②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③尝试背诵。 5.出示其它楹联

九洲积气峰前合/万里浮云杖底来(山东泰山晴光阁)

峰从西竺来 云根无住/泉自上方出 月印常圆(杭州灵隐寺山门) 好官况味清如此/君子交情淡不妨(沈阳故宫书房) 烟笼古寺无人到/树侍深堂待月来(北京陶然亭)

门辟九霄 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 俯临千障奇观(泰山南天门) 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福州林则徐故居) 三、宽带网

1.让学生回去查找有关“世界遗产”的图片、诗词、楹联、故事或传说。 2.课堂中呈现部分“世界遗产”的图片、诗词、楹联、故事或传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6m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