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

更新时间:2024-06-27 15: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 作者: (澳)安东篱 【《说扬州》 前言】 【《说扬州》 前言】 《说扬州》 目录 目录 序1

第一部分基础

第一章导论3

第二章名字和一个地方17

一城市与帝国21

二城与府23

三一个中心地?29

第二部分从明到清

第三章商人之城39

一两淮盐政与明代扬州42

二西商44

三徽商49

四晚明扬州的一个徽人家族53

第四章扬州十日65

一满洲与明朝的灭亡66

二“扬州十日记”:前六日67

三另类历史之一:郑元勋72

四另类历史之二:宗灏76

五“扬州十日记”:后四日79

第五章忠义之城85

一重建和复兴89

二重写扬州93

三变迁100

第三部分城市与腹地

第六章盐务管理109

一君主与商人110

二专卖商及其财富112

三商人与制盐者116

四盐务官员119

五走私者122

六城市、食盐与基础结构128

第七章水利137

一水利设施140

二治水142

三盐政与水利管理148

四城市与腹地152

第八章塑造城市157

一新城的空间分化160

二扬州的园林和城外的扩张167

三园林与城市文化174

四旅游业的黄金时代177

五城市的衰落180

第四部分徽城,扬城

第九章妇女之城191

一妇女的形象192

二消费者与生产者197

三扬州及其“他者”202

第十章徽州的兴盛211

一徽州殖民地212

二同乡组织214

三慈善活动216

四城与府220

五社会边界的模糊?223

六谁未出席马氏兄弟的聚会?226

七盐商的重新界定229

第十一章一座移民城市中的故乡239

一商人与士人240

二文字狱243

三学术的谱系245

四扬州学派的社会起源247

五实际行为中的故乡252

六家乡与世界258

结语

第十二章宛如一梦269

一食盐、水道与区域的衰落271

二被毁灭的城市277

三从上海看扬州280 附录

A1733年前后扬州府市镇分布287

B18世纪两淮盐务官员等级289

C1645—1685年间高邮州的自然灾害291

D1727—1806年间江北盐商治水支出节录292

E乾隆皇帝巡视过的私家园林294

F18世纪与扬州有关的个人主义画家295

G与扬州学派有关的学者295 【《说扬州》 前言】 《说扬州》 序 序

我首次访问扬州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该市封闭多年后第一次对外国游客重新开放不久。这是一座安静的城市,灰蒙蒙的,满是尘土,但很迷人。城东小巷中的那些小瓦房,看上去似乎已经矗立了好几个世纪,或许情况确实如此。那些更宏伟的建筑虽已荒废,但依然暗示着遥远过去的辉煌岁月。小贩们在街头出售各种食品。

中国的新年正在临近,游客们正在城外湖边陈旧的亭台楼阁前闲逛。他们正踏着前辈游人的足迹而行。正如我们将要发现的,在18世纪后半期,扬州以活跃的旅游业而自豪,并且在其财富源泉耗尽之后的很长时间内继续吸引着众多游客。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方式并未得到有力的促进。当时该市最新的旅游指南出版于1954年。

我和丈夫在街上漫步时,一个人开始与我们攀谈起来,并送给我一份这种旅游指南。他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那是一间昏暗的屋子,地面满是脚印。他为我们冲了两杯加糖的热水,

不无嘲讽地向我们讲述他在“文革”期间的挨“斗”经历。我在那次旅行中拍了一些照片,但可惜的是没有写日记,无法想起他的姓名。他大约四十多岁,衣着寒碜,却懂一点英语。他的阶级背景肯定不好。我们离开的时候,他送给我一本破旧的小书,书页上有他随意写下的笔记和着重号。书名为《扬州名胜》,纸张很粗糙,书中那些名胜的黑白照片印得非常模糊。封面为五亭桥(也叫莲花桥)的彩照,该桥修建于1757年,以庆祝即将到来的皇帝的巡视。当时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远近各方的人都来这里共睹其辉煌盛况。我用这则封面作为本书护封的插图,谨此对多年以前那位友好的主人表示谢意。

【《说扬州》 第一部分 基础】

【《说扬州》 第一部分 基础】 《说扬州》 导论(1) 第一章导论

扬州博物馆的院子里矗立着一座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的纪念碑。他在著名的中国游记中称,自己曾经在忽必烈大汗时期当过三年的扬州总督。马可-波罗明智地选择了这座中国城市。即使在那个时候,扬州在中国形象中的地位,依然可以跟欧洲人后来心目中威尼斯的地位相提并论。这种地位正好来自财富、权力和文化活力的结合,这种结合同样在另一种传统中的一座城市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两个地方获得文化成就的时间并不相同。威尼斯的“黄金时代”在13至16世纪。扬州则有两个这样的时代,一是6至9世纪的隋唐时期,二是本书集中研究的16至19世纪。唐代扬州的诗歌和清代扬州的绘画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持续流传,使这座城市的名字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参照点。与威尼斯一样,扬州使人想起许多艺术家、文人、富商巨贾以及水道的形象,这是一种非常迷人的城市环境,一段充满色彩和浪漫的过去。在18世纪,这座城市因为“奢靡消费”而闻名———这正是彼得-伯克(PeterBurke)对17世纪威尼斯的说法。

西方的汉学家往往将特定的中国城市与设想中的欧洲对应城市相提并论。这种比较并无不妥,它使得陌生环境变为熟悉,使人能够理解。尽管这两座城市在规模上有着显著的反差,但读者只要能把扬州想象为中国的威尼斯就已经不错了。在最繁荣的18世纪,扬州是一座富有、美丽并且具有历史影响的城市,被运河所包围和分割———虽然这里的运河没有威尼斯那么多,但也足以使舟船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威尼斯一样,这里也有一条大运河,当时如果没有“冈朵拉”的话,肯定有画舫———它为李斗那本著名的导游著作《扬州画舫录》的书名提供了灵感。并且与威尼斯一样,在其全盛期之后很长时间里,扬州依然吸引着许多游客。

在中国文学当中,扬州被建构为一个梦幻之地。郑板桥(1694—1765)写道:“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这些文字中最明显的幻象是哲学家庄子的一段话,后者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醒来后怀疑自己是否蝴蝶梦中的一个片断。庄子之后,扬州梦在杂文、小说和戏剧中得到了充分的描述。其源头来自杜牧(803—852)的一首诗: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6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