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预科系13年第一届入行论班第一次考试

更新时间:2023-04-24 22:4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会预科系13年第一届入行论班第一次考试

复习范围(共100题)

《佛教基础教程》第一册

《闻法方式》

第2课

1、密宗在哪四个方面超胜显宗?

答案:P17、18、19

1)《三相灯论》所云:“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密宗与显宗相同之处:二者在究竟成佛的目标上没有差别,都承认通过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福、慧二大资粮,最后能现前色身与法身双运的佛果。

2)密宗在见解、修行、行为、根基四个方面胜过显宗方面,具体而言分别是:

①“不昧”:见解方面不愚昧。(详答:见解分为胜义、世俗两种,在抉择胜义时,显宗虽然依中观理论承认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但并没有像密宗一样,如实抉择光明如来藏的本体;在抉择世俗时,显宗虽然承认万法如幻如梦、现而无自性,但并不没有像密宗一样,通达一切显现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所以在这方面,显宗不如密宗。)

②“不难”:行为方面不难。(详答:密宗依靠殊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③“方便多”:修行方面具有诸多方便。(详答:密宗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圆无二大圆满等许多不共修法,生起次第又分有相、无相之别,圆满次第又有风、脉、明点的观修方法,同时,上师们的窍诀开示也不胜枚举。这些方便方法,在显宗经论中并不明显,只是以隐藏方式叙述的。)

④“为利根”:根基方面是利根。(详答:“根”分为涅槃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其中最根本的是信根。如果对上师和密法有强烈信心,弟子当下即可开悟。)密宗揭示的是显宗的隐藏义,若不借助密宗的窍诀,很难以揭示《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显宗甚深经典的隐藏义。一个人如果只精通显宗,不可能解释得了密宗;但一个人如果精通密宗,肯定能把显宗讲清楚。

《什么是密宗》

2、目前人们对密宗有哪些误解?对此你该如何驳斥?

答案::P198-212:误解一:密宗是专搞神通的喇嘛教吗?密宗不单单是讲些咒语或仪轨以开发神通,密续的内容博大精深。并非如一般人想象得那么简单。再一点,“喇嘛”即出家人的解释。对这一点,更不合理,因为学习密宗的在家居士也有。

误解二:密宗是藏传佛教独有的吗?这也是孤陋寡闻的表现。因为不仅是藏传有,汉地也有。据《中国百科全书》记载,在汉地有高僧(玄奘、义净)传的“杂密”及善无罪、不空等正式形成宗派,史称“纯密”,这都是汉地的密宗。公元8世纪,日本的空海法师来唐学法密法,回国创立真言宗,叫“东密”。所有密宗并不仅仅存在于藏地。

《三殊胜》

3什么叫三殊胜?答案:P8所谓的三殊胜,首先是加行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中间是正行无缘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以无分别或专心致志的智慧来摄持;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是指在结尾以回向来印持,令善根永不失毁,且蒸蒸日上。

《胜利道歌》

4、《胜利道歌》的修行道次第分为哪些?答案:P237、238主要分为四部分:一、劝修密法;二、发菩提心;三、发出离心;四、人格贤善。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讲了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等三主要道,而这里可以说是“四主要道”。为什么这样说呢?无二慧分为显宗法和密宗法,《三主要道论》讲述了显宗中观的无二慧,而本论在显宗中观的基础上,讲了密宗无上大圆满的无二慧,这是修行人值

得追求的殊胜境界;这样的大圆满境界依什么而得呢?依菩

提心而得,《入行论》讲了,没有菩提心的话,上上功德无

法证悟;菩提心依什么而得呢?依出离心而得;出离心又依

什么而得呢?依靠贤善人格。倒过来说,修行次第应该是:

我们要先做好人,其次对世间不要贪执而生出离心,再次为

利益众生而发菩提心,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修学密法或者般

若法门。

5、修持无上大圆满有什么功德?答案:P239、243

答:大圆满的功德不可胜言,只是听到它的词句、接触它的法本、见到它的法义、佩戴在身上,也会成为闻解脱、触解脱、见解脱、系解脱。这样的大圆满,仅仅是闻到一些词句,也能断除三有根本。诚然如《中观四百论》所言,对中观生起怀疑也能断除三有根本,那接触无上密法就更不用说了。倘若按照加行、正行、后行的次第如法修持,信心特别大、信根不错的人,在六个月中就能得到解脱。

6、修密法之因缘是什么?请以推理说明。答案:P239、243

大家今生中有缘遇到大圆满、遇到传授密法的上师,得到过灌顶、窍决,甚至显宗弟子有缘念楞严咒、往生咒,具有如此殊胜的密法因缘,完全是多生累劫的善缘所感召。能遇到这样的密法,实际上已与普贤王如来同等缘分,诸位道友理当心生欢喜。无垢光尊者在《胜乘宝藏论》中运用了两个推理说:一、我们前世肯定供养承侍过无量如来,并且成为过他们的眷属,

因为今生遇到无上密法之故;二、我们在今生或中阴或来世,一定会获得成就,因为遇到无上密法之故。从因明的角度通过推理证明,凡是听闻到密法的众生,都有不可思议的缘分。7、法王如意宝一生中的智慧结晶、简明扼要的殊胜窍诀,有哪几部论典?

共六部:《教诲黎明曙光》《教诲甘露明点》《怀业时语》《忠言心之明点》《胜利道歌。天鼓妙音》《从四乘发挥之教言。布谷鸟初春欢笑的妙歌》

《胜出天神赞》

8、为什么作者一再赞叹佛陀,而说外道天尊具足过患,他是不是有偏袒心?

答:作者很明确的表态说:绝对没有。出有坏佛陀不是我的亲戚,外道也不是我的怨敌,他们的行径我也没有现量过,但由于耳闻了佛陀与天尊的不同言行,我相信佛陀的功德更为超胜,所以才恭敬依止佛陀。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作者闻思过内外道的很多典籍,从《毗奈耶经》等大小乘经典中了知佛陀所有的发心及行为,从外道古籍中也对外道的言行举止了如指掌,通过不断地分析辨别,最终明白在三界当中,唯有佛陀才是真正的利他者,拥有至高无上、超胜一切的功德。《白莲花经》中也说:“佛陀功德不可思议,佛法功德不可思、僧众功德不可思,深信不可思议者,获得不可思功德。”佛陀所揭示的胜义谛、世俗谛以及利他道理符合于真理,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

王朝的更替而改变,哪怕是过了几千年,几万年,对众生仍然是有利的。

《略说忏罪》

9金刚萨埵心咒为什么能清净业障?答案:P332、333

答:一、在依《金刚萨埵威猛三调伏续》经典教证中可了知,念诵四十万遍,往昔所造的罪业会得以清净。二、另一个原因,金刚萨埵在因地曾亲自承诺过,“愿我住于罪业深重者面前,若有众生持诵我的心咒而无法净除一切罪障,我决不成佛。”所以其发愿力定会净除罪障。

10、忏悔时为什么要具足四种对治力?请具体解释这四种力。答:1)《宣说四法经》云:“菩萨若具四法,则能胜伏所造所积这一切罪业。”四法即为:厌患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返回对治力、所依对治力。为什呢?人生无常,如果罪业没有清净就死了,那它始终会存于你的相续中,一旦成熟之后,永远都得不到解脱,非常可怕,如同种子被火烧掉一样,依靠这四种对治进行忏悔,往昔的罪业会全部烧光,自相续一定会得以清净。

2)具体忏悔:首先要知道自己错了,感到十分惭愧,十分后悔,这叫“厌患对持力”;从此以后,哪怕遇到生命危险,出不造这样的罪业,有了这样的决心,罪业肯定会清净。如果实在作不

到,也要尽心尽力改邪归正,这叫“返回对持力”;然后依靠金刚萨埵,全心全意忏悔,叫“所依对持力”;忏悔时,最好把金刚萨埵像摆在前面,观想诚心忏悔:“我某某时候造过什么罪业,某某时候做过什么恶事……”一个一个地发露出来,依靠金刚萨埵的加持,令所有罪业彻底清净,这叫“现行对治力”。

11、请阐述《金刚萨埵如意宝珠》中忏悔的观想方法。它与《大圆满前行》的观想方法有何不同?

答:1)《如意宝珠》的观想:在自己前方的虚空上,云雾缭绕或者白云飘浮,观想出一朵白莲花,莲花上有一月轮坐垫,坐垫上有金刚萨埵的单身像:身色洁白,金刚跏趺坐,手持铃杵,以十三种报身服饰严饰全身。这样的金刚萨埵闪闪发光、非常庄严。作为初学者,应将金刚萨埵观想在前面,和颜悦色地面对着自己,以慈悲的眼神注视着自己的,以智慧的眼目凝视着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可怜众生。这样观想之后,在其面前虔诚祈祷,同时念诵金刚萨埵心咒,只要一心一意念“嗡班匝儿萨埵吽……”一边念一边观想自己所造的一切罪业在金刚萨埵面前忏悔。之后金刚萨埵发光上供下施,继而光和金刚萨埵融入自身,自己无始以来的罪业全部得以清净,最后作回向和吉祥文。

2)在《大圆满前行》中讲道,在自己庸俗身体的上方,观想白色的金刚萨埵,通过念诵百字明,降下甘露而清净自相续。然后金刚萨埵融入自己,自己的身体发光上供下施。最后一切外

器世界收摄在内情五部金刚萨埵中,他们也依次化光融入自身,自已最终融入法界,在无缘离戏的境界中安住片刻。当又开始生起分别念时,将一切器情明观为金刚萨埵的妙用。

《菩提心修法》

12、怎样通过呼吸修持自他交换?这与慈悲心有什么关系?此法具有哪些功德?

答:1)方式和关系:悲心和慈心修法,可通过呼吸修持自他交换。即观想众生的痛苦、恶业、不愉快,以气体的形状吸入自己身体,自已代受三界众生的一切痛苦,这是悲无量心;观想自己的快乐、善良、福报等,以气体的形状呼出,融入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快乐,这是慈无量心。

2)功德:如果短暂的时间中一直这样的修,功德是非常大的。有了慈心,邪魔处道也不能摧毁,堪为世间的应供处;有了悲心,一切佛法的根本就具足了。因此,我们修菩提心实在困难的话,可通过这种方式来修慈悲心。

13、菩提心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你今后打算怎样修菩提心?答: 1)具备两个条件:愿众生离开痛苦、愿众生获得佛果:光是看众生可怜,想要帮助他,不一定是菩提心,因为菩提心必须要:“缘佛果”就是愿众生获得佛的果位,远离三界的所有痛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自己心甘情愿做任何事情。

2)芸芸众生能遇到佛法不容易,千万不要浪费人身,一定要学习佛法、行持善法。尤其在行持善法时,切忌追求表面形象,理应实际观想佛陀、修菩提心。哪怕只修五分钟的菩提心,形象上的功德也不及其万分之一,菩提心的功德,如果没有观想、没有行持,对自己也不会有丝毫利益。

14、请以比喻说明菩提心对忏悔罪业有极大的帮助。

答:如果有了菩提心,罪业再大也可以消除;如果没有菩提心,怎么样忏悔也收效甚微。乔美仁波切有个比喻说,铁丸

子虽然很小很小,但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同样,若没有菩提

心摄持,罪业尽管微不足道,却可以让你堕落恶趣。空心的

铁管虽然很大很大,但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同样,尽管你造

的业非常可怕,可是若有菩提心,那么不会堕下去。但愿大

家能生起真实无伪的世俗菩提心,继续努力之后,一旦生起

了远离一切戏论的胜义菩提心,那个时候,度化众生的事业

自然而然会兴盛的。

《佛教基础教程》第二册

《亲友书讲记》

第1课

15、龙猛菩萨给乐行国王传授的两部教言是什么?

答:一是《中观宝鬘论》,二就是这部《亲友书》。

第6课

16、为何五种欲妙是一切祸患的根本?请

结合比喻说明。

答:世间上美妙的色法、动听的声音、扑鼻的芳香、可口的美味、柔软的所触带来的快乐,暂时让人舒心悦意,数数生起欢喜,但若详加观察,快乐的背后还隐藏着非常难忍的痛苦。佛陀说,这一切欲妙犹如木鳖果,据《念住经》中记载:西方海岛上生有一种树木,它的果实(木鳖果)外表鲜艳动人,味道香甜可口,可是上午食用,下午就会命归黄泉。同样,我们无论贪执色声香味哪一种外境,表面上似乎很不错,能带来各种快乐,但从本质上看,它却是一切祸患的根本,令人不由自主地被欲妙的铁镣束缚在轮回的牢狱中。有史以来无数修行人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而我们之所以仍不断地流转,原因就是对欲妙没有看破。

第8课

17、即生中毁坏自己名声、来世毁坏善根,

而令堕入恶趣的六法是什么?

答:赌博、看聚会、懒惰、依止恶友、饮酒、夜晚入村落。

P112

第10课

18、什么叫出世间正见?修持它有什么殊

胜功德?P157-159

答:从人作为所化的角度来说,人们把身体执著为清净,感受执著为快乐,心执著为常有,法执著为我所,这叫做四种颠倒,断除四种颠倒,则为出世间正见。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修四种正见。即使你不会修其他法,这四种正见也没什么不会的——“万法都是无常的,一切感受都是痛苦的,我是不存在的,身体是不净的”,一弹指间思维这些道理,应该比较简单,但它的功德却不可思议。这不是别人说的,而是佛陀说的、麦彭仁波切说的,故定会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修这四种正见,不一定马上能感受到它的利益。一旦离开了烦恼乌云,现前圣果的光明,那时候就会知道圣者的教言没有欺惑我们,正是因为曾依止善知识精勤地行持善法,如今才有机会超离轮回,获得圣果!

第13课

19、善知识在修梵净行的过程中起什么作

用?什么样的善知识才应依止?请引用教

证说明。

P196、197、198

答:《华严经》云:“若令善知识欢喜,则能获得一切佛菩提。”依止善知识能使梵净行得以究竟,“梵净”是指涅槃,“行”是指道或者修持。我们修解脱道而得涅槃的过程中,所有的功德均依善知识而产生,这不是凡夫人说的,而是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言。

仁达瓦大师在《亲友书注疏》中引用《经庄严论》的教证讲了善知识的十种功德,如颂云:“调静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这十种功德分别是:

一、调柔:与戒相应故,诸根调柔,言行举止等威仪非常如法。

二、寂静:与定相应故,内心安住寂静,不会很粗暴。

三、除惑:与慧相应故,具有智慧,能断除一切烦恼。

四、德增:上师的德行不能比弟子低劣,最好能超越弟子,或者与弟子平起平坐。否则,上师一点功德都没有,一部论典也不会背,而弟子的功德远远超过他,五部大论全部精通,末法时代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上师不应依止。

五、有勇:修行极为勇猛精进。

六、阿含福:指广闻多学、教授富足,不管显宗还是密宗的道理,都学得比较精通。

七、觉真:上师应该要现证真如,对法性有一定的证悟和觉受,这一点必须要具足。

八、善说法:上师要能传讲佛法,无论是教证也好、理证也好,都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自如。

九、悲深:对弟子的悲心深切。倘若弟子生病了,或者有特别大的困难,上师不闻不问、置若罔闻,而遇到自己的事情时,他就显得比较热心,这说明上师不具大悲心。华智仁波切、智悲光尊者、无垢光尊者都一致认为:上师若具足所有的功德当然最好,但若实在无法具足,至少也要具足大悲菩提心。尤其是大乘行人所依止的上师,若连大悲心都没有,要摄受弟子是非常困难的。

十、离退减:在修道的过程中,听闻再深的佛法、遇到再大的违缘,也不会怯弱而生退却。

第14课

20、为何轮回不可信赖?

P205、208、210、214

答:一、亲怨不定故不可信赖之理:亲人与怨敌是不定的:亲人不一定永远是亲人,到时候他也会欺骗你;怨敌也不一定永远是怨敌,过段时间也许成了你最好的朋友,即使今生没有变成你的朋友,来世也许会转生为你最可爱的孩子。

二、无有满足故不可信赖之理:无始以来众生一直漂泊在三

界轮回中,贪执世间妙欲而造恶业,还觉得自己选择是对的,以至于永无出头之日。轮回没有一个开端,以佛陀的慧眼也不能了知,在这么漫长的时间中,每一个众生所饮用过的乳汁,远远超过四大海洋的水。(尤其是胎生,必

须依靠母乳来养育。)假如我们没有认真地修持解脱法,不能制止相续中的无明烦恼,将来仍会不断地投生为异生。

三、后际不定故不可信赖之理:应该考虑自己的前世后世。

倘若没有前世后世,这一世过了就完了,那也不必费心考虑,但事实并非如此,人生几十年很快就过了,之后的生生世世到底是痛苦的开端,还是快乐的开端?完全取决于现在。有关教言中也说,上去下去的关键就是现在。

四、高低不定故不可信赖之理:分六:一、国政不可信赖之

理;二、悦意友伴不可信赖之理;三、美妙住处不可信赖之理;四、安乐行境不可信赖之理;五、丰厚受用不可信赖之理;六、庄严威光不可信赖之理。

第16课

21、解释颂词:于此一日中感受,三百短矛猛刺苦,彼较地狱最微苦,难忍之分亦不及。

P240

答:龙猛菩萨在这里用了一个适当的假设:在我们人间,一个钉子钉在身上,尚且非常痛苦,但若一日之中有三百短矛不断地刺入你身体,不是一天内三百短矛只刺一次,而是从早到晚不断地刺,那种痛苦简直无法形容。(有个居

士忽然笑出声来,上师说:“这不是该笑的地方!你们应当体会一下。”)

如果我们看见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被刺而没有歇息,可是他还没有断气,那么你会作何感想?前两天有个癌症患者来到学院,她的内脏全部腐烂了,三四个月了,每天都睡不着,几个道友看到以后,都觉得这个人真的很可怜。她说自己正在受地狱的痛苦,我说:“绝对不是,跟地狱的痛苦比起来,你这不算什么痛苦。”她吃不下饭,死也死不了,看起来的确很悲惨。然而,她的痛苦远不及时时被三百短矛猛刺的痛苦,而三百短矛猛刺的痛苦与所有地狱中最轻微的痛苦相比,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就连千万分之一也比不上。

第18课

22、涅槃分为哪两方面?如何才能获得涅槃?

答:涅槃分为两方面:灭尽有漏之蕴的“寂灭”,称为无余涅槃;远离不善、诸根调顺的“调柔”,称为有余涅槃。

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没有任何烦恼,因而叫做“无垢染”。

这样的涅槃灭除了轮回中的生老病死,恒常存在、永无穷尽。修持戒定慧三学,如此才有获得涅槃的机会。《楞严经》云:“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守护自己的心,不为烦恼散乱所转,这就

是“戒”;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定”;有了定之后,方可证悟万法无有自性的智“慧”。依止戒定慧三学,可趋入远离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的寂灭涅槃。由于法身中无有执著与相状,所以,我们希求的“涅槃”其特征是——寂灭、调柔、无垢染、远离生老死病。得此涅槃之后,智慧法身功德圆满,依之而示现色身(报身和化身),事业自然而然具足,任运自成地度化众生。

第19课

23、佛陀四十九年说法中最精华、最珍贵的醍醐是什么?答:世俗中的十二缘起、胜义中甚深的空性缘起,是佛陀四十几年说法中于浩如烟海的佛经里最精华、最珍贵的醍醐。十二缘起分别是,1)无明:将五蕴的假合执著为我,进而产生我所,它是十二缘起的根本;2)行:以无明造下善业、恶业、不动业;3)识:依靠行业,趋入六道中任何一道,生起彼趣的识;4)名色:从结生刹那起到显露出六处之前的五蕴,“名”是有名称而无实体的色法——受想行识四蕴,“色”即是色蕴,指住胎时的凝酪等;5)六处:尔时,形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6)触:在此之后,由根、境、识三者聚合而产生触;7)受:由触生受,从悦意、不悦意、中等三种对境中,产生快乐、痛苦、不苦不乐三种感受;8)爱:受中引生爱,即对可

爱的对境乐意接受之贪爱、对不可爱对境不愿接受之畏爱、中等感受中产生之等舍爱;9)取:依靠爱产生取,对喜欢的对境进行接受,对不喜欢的对境进行抛开;10)有:依靠取而形成业因,能招感来世果报;11)生:从有可以产生后世的五蕴;12)老死:有生必有忧愁、生病、衰老、求不得、死亡、畏惧、悲哀、意苦等巨大苦蕴。从无明至老死之间,是一个环环相扣、相互牵连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无明灭了,那么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无明一灭掉,其他十一支因缘就会一起断灭,最终可斩断轮回、脱离生死。这种修法非常重要,声闻缘觉以及大乘菩萨都是通过修持十二缘起,从而获得了觉悟。

第20课

24、为什说四圣谛含摄了佛陀的所有教言?

答:作为修行人,我们理当精进修持四圣谛,因为它涵摄了佛陀的所有教言。释迦牟尼佛的第一转法轮是四谛法轮,若再深入了解,在它的灭谛和道谛中,间接包括了第二转法轮和第三转法轮的教义。因此,按照大乘的观点,即使在第一转法轮中,也具有补特伽罗获得成就的完整圆满的方便法。由此可见,四圣谛涵摄了佛陀的所有教言。25、本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最后归纳本论的主要内容。简而言之,我们要励力行持持戒、智慧、布施,具足这三种功德的人,名声将会在天

上人间传遍,而且能息灭对妙龄者的贪爱烦恼。但愿我们

在此功德的引导下,断除自己的所有烦恼,获得究竟寂灭

的智慧法身。同时,还能遣除其他众生的业、烦恼、萨迦

耶见,摧毁他们不断流转的生死轮回,令其获证圆满如来

正等觉的果位,超离世间中如梦如幻的尘浊,证得无死亦

无得、不来亦不去的殊胜境界。

也就是说,愿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通过清净戒律、具足智慧、行持布施,暂时获得人天善趣的快乐,究竟证得像释

迦牟尼佛那样断证圆满的功德,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乃

至虚空未尽之前,利他事业也永无穷尽。这就是我们所发

的殊胜大愿!

《愿海精髓》

26、请简述佛陀身语意的功德。

颂词:无边二资功德所成身,具足六十支分梵音语,十力功德周遍圆满意,天中胜天仁王祈垂念。佛陀具有无边福慧资粮所成的身、六十种梵音的语以及十力功德周遍圆满的意,在具足如是功德的天中胜天能仁王释迦牟尼佛面前,我虔诚祈祷赐予垂念。《法华经》云:“梵音深妙,令人乐闻。”《华严经》云:“唯除等正觉,最胜尊导师,一切天人中,无可归依者。”《福

盖正行所集经》云:“解脱一切缚,成就一切智,牟尼大牛王,世间无与等。”

27、《普贤行愿品》中的所有大愿可归结为哪两点?这两点有何内在联系?

普贤行愿品》中的所有大愿归结起来,也就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这两个愿是有联系的——如果佛法兴盛,则众生自然会得到快乐。《地藏十轮经》中说:“如如意宝珠,随所愿皆满,如是三乘法,能满众生愿。”因此,如果想让众生快乐,就要兴盛佛法,如果佛法不兴盛,众生即使暂时快乐,也不可能有长久的安乐。为什么我们常说要以佛法饶益众生?就是因为有了佛法,众生才会自然而然拥有快乐。如果没有佛法,人们的经济再怎么发达、知识再怎么提高,也不会有真实的快乐。所以佛法是众生安乐的源泉与根本。

28、愿海精髓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愿文总共用了八个偈颂分别给我们讲了发愿最终落到往生极乐世界上,首先是赞叹本师释迦牟尼佛并祈祷佛陀垂念:无边二资功德所成身,具足六十支分梵音语,十力功德周遍圆满意,天中胜天仁王祈垂念;第二偈讲佛陀往昔如何发心之理:佛以广大慈悲近摄受,极剧三苦摧残之众生,为欲二利所愿如意成,而发无上殊胜菩提心;第三偈忆念佛陀法新的历史,我也如是发心:我亦乃至等空众生尽,不贪自利寂乐之享受,依于利他如饰胜意行,从而趣入三有之大城;第四偈是以文殊菩萨

和普贤菩萨的行愿而发愿:所有生世慧藏唯一父,文殊勇士欢喜而摄受,由从普贤行愿品所说,如海菩萨行愿皆圆满;第五偈是发愿承侍未来诸佛:未来导师九百九十六,于此刹中示现成佛时,恒时随行愿成胜弟子,愿获广弘事业威猛力;第六偈是为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而发愿:一切贤劣业系众有情,此生命终往生极乐刹,获得无量光佛语授记,智悲力之威势愿圆满。第七偈是为兴盛佛法、众生安乐而发愿:无垢圣教兴盛常住世,无偏众生享受胜利乐,意中所愿恒时唯有此,祈赐谛语加持成办之;最后是普愿世界吉祥圆满:祈愿一切众生生存因,圆满四德宝藏皆成就,遍寻不得违逆与衰败,善妙光照三地增吉祥。

《预科班入行论教材》第一册

第1课

29、了知《入行论》作者的功德,对我们有什么利益?学习《入行论》有什么样的重要性?答案:P3、10、11

答:一方面可使我们对作者生起无伪的信心,对他所著的论典愿意去学习;另一方面,依靠这种对圣者的真实信心,我们相续中的菩提心也很容易生起来。答:《华严经》有三个比喻:一、如果没有修持,光是给别人讲,就像没有耳根的聋子给别人放音乐,音乐虽然好听,但自己一点也听不到,没有修持佛法也是如此;二、就像大海里的舟子(船夫),经常载人渡过大海,但有可能他自己会在大海里丧命,没有修持佛法的人也

是这样;三、犹如口头上说糖如何甜,但自己一点也不品尝,假如没有修持佛法,就算说得再好听,心里也感受不到佛法的甘甜,不能品尝它的味道。因此,只会说而不修持的话,自相续是不可能真正受益的。

第2课

30、学习《入行论》前8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为了生起世俗菩提心。

第3课

31、对大乘修行人而言,为什么菩提心如此重要?请从教证、推理、比喻等方面具体阐述。

(仅供参考)答:1)教证:《华严经》云:“欲得最胜第

一道,为一切智解脱王,应当速发菩提心,永尽诸漏利群生。”《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诸凡夫一旦发无上菩

提心时,彼等所行之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即成随解脱分善

而成为一切遍知之因,故当尽力而修行。”

2)举例:以前有位修行人,一生专修密集金刚,最终却获

得了预流果。为什么修无上密法,却只得了个小乘初果呢?

原因是他只有出离心,而没有菩提心。

《文殊根本续》中也有个公案:一个叫那自扎的修行人,凭

借自己修成大威德的力量,杀害了很多众生,最终悲惨地堕

入地狱。这说明即使修成了大威德,如果不具足菩提心,也

只是堕入恶趣的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5o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