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16 05: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问题研究

——以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摘 要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经历多次改革,农村信用社有所发展,但效果不大,由于中国体制等各方面的因素使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陷入困境。

在研究过程中,对江苏江阴农商行进行分析,详细对比了江阴农商行改革前后的绩效。研究表明,农信社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但此次改革仍存在诸多问题,应当继续推进信用社改革,深化改革,才能促使农信社可持续发展。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信社;改革;绩效

I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of Rural Credit Banks -An Example From Jiangyin Rural Commercial Bank

Abstract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is the foundation of our rural finance,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ic. Undergone many reform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have been developed, but there is little effect, because of factors such as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Chinese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redit unions to make trouble.

During the study, Jiangsu Jiangyin Rural Commercial analyzes detailed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businesses in Jiangyi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form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is reform, credit unions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reform, deepen reform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ke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words RCCs;reform;Performance

II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研究框架................................................................................................................. 2 1.4 研究方法................................................................................................................. 2 2 农村信用社改革文献述评...................................................................................... 4 2.1 国外研究综述......................................................................................................... 4 2.2 国内文献综述......................................................................................................... 4 2.3 相关研究评论......................................................................................................... 5 2.4 相关概念说明......................................................................................................... 5 3 农信社改革历程分析.............................................................................................. 6 3.1 农信社改革历程..................................................................................................... 6 3.1.1 恢复信用社的三性.............................................................................................. 6 3.1.2 自我管理独立发展新阶段.................................................................................. 6 3.1.3 信用社改革深化试点改革.................................................................................. 6 3.2 农信社经营现状..................................................................................................... 7 3.2.1 不良贷款比例下降.............................................................................................. 7 3.2.2 小额信用贷款增加.............................................................................................. 8 3.2.3 中间业务发展滞后.............................................................................................. 9 3.2.4 管理与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 9 3.2.5 经营缺少监督.................................................................................................... 10 3.3 制约因素............................................................................................................... 10 3.3.1 市场定位目标不准确........................................................................................ 10 3.3.2 支农力度弱........................................................................................................ 11 3.3.3 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构架不健全.................................................................... 11 3.4 小结....................................................................................................................... 11 4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 13 4.1 改革绩效的衡量方法........................................................................................... 13 4.2 改革绩效评价标准............................................................................................... 13 4.3 管理结构分析....................................................................................................... 14 4.3.1 管理结构框架.................................................................................................... 14 4.3.2 管理形式形同虚设............................................................................................ 15

III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3.3 理事会受内部人控制........................................................................................ 16 4.3.4 经营层缺乏监管................................................................................................ 17 4.3.5 管理体制不健全................................................................................................ 17 4.3.6 小结.................................................................................................................... 18 4.4 经营状况分析....................................................................................................... 18 4.4.1 经营现状............................................................................................................ 18 4.4.2 资本不充足........................................................................................................ 18 4.4.3 不良贷款严重.................................................................................................... 19 4.4.4 盈利能力低........................................................................................................ 20 4.4.5 经营评估............................................................................................................ 22 4.5 支农业务绩效分析............................................................................................... 22 4.6 小结....................................................................................................................... 24 5 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案例分析........................................................................ 25 5.1 改革目的............................................................................................................... 25 5.2 改革措施............................................................................................................... 25 5.3 绩效分析............................................................................................................... 25 5.3.1管理结构框架..................................................................................................... 25 5.3.2管理结构分析..................................................................................................... 26 5.3.3经营分析............................................................................................................. 27 5.3.4支农分析............................................................................................................. 29 5.4 小结....................................................................................................................... 30 6 政策与建议............................................................................................................ 31 6.1 加大支农力度....................................................................................................... 31 6.2 推进产权改革....................................................................................................... 31 6.3 优化外部环境....................................................................................................... 32 6.4 完善行业自治制度............................................................................................... 32 结论.............................................................................................................................. 33 致谢.............................................................................................................................. 34 参考文献...................................................................................................................... 35 附录A 译文 .............................................................................................................. 36 附录B 译文原文 ........................................................................................................ 40

IV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50年来,中国农村信用社经历了多次反复的改革。改革权限不断变化交给不同单位管理,其中有数次交给农业银行管理。到了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恢复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正式成为中国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恢复农村信用社的“三性①”,组建县联社,建立 “县—乡” 二级法人体制,并在1996年与中国农业银行正式脱钩,由中国人民银行托管。

在过去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中,早期由于受时代的限制,认知水平的制约等因素影响,把管理权的下放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后来的改革基本都是控制权的上收,在这其间,逐步将农信社变成了国办的基层金融机构,基本丧失合作性质。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是国家通过强制力掠夺了农信社中的各部成员的各项主权,也产生了产权制度上的严重缺陷,使农村信用社事实上完全由内部人员所控制。尽管20世纪90年代后也努力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治理结构,恢复“三性”和组建“三会②”,但行政管理管理体制仍未打破,县联社在行政问题上管理信用社,“三会”变得有如形同虚设,社员的主权依然没有有效的保障。

在这种特殊时期的结构体制下,自上而下按指令性计划实行成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方式,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利率和信贷规模都受到限制,同时由于还要承担无法避免的政策性亏损,再加上自身内部缺乏良好的约束激励体制,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难以改善、不良贷款比例很难降低、经营亏损也十分严重。在国家对金融体制的整顿与改革中,农村合作基金会解散,行社也无法避免的遭到分离,农村信用社承担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本和历史包袱。正因为这样的背景,农信社进行了新的改革。

1.2 研究意义

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后总体评价,并对改革后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信用社改革获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

三性,即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业务经营商的灵活性。

三会,即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

1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村金融服务提供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农信社改革中仍然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研究,对问题做了基本的判断,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对农信社改革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对农信社改革绩效有了全面的评价。对深化农信社改革思路,转变经营体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3 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合作社理论的研究综述。阐述了农信社的相关定义并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合作社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阐述农信社现状和改革特点,并提出改革后的问题。

第四章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通过阐述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基于支农、经营和制度效率的改革绩效分析。

第五章对江阴农商行案例分析,详细说明了改革的目的,改革的主要措施并从支农,管理,经营等方面对农商行改革的绩效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表1-1 研究框架

研究框架

文献研究 理论视角 相关相关概念 数据来源 现实视角 农信社改革基本情况与问题 农信社改革后发展状况与问题 改革绩效分析 管理结构分析 经营状况分析 支农绩效分析 加大支农力度 实证研究 改革建议 完善管理结构 优化经营环境 1.4 研究方法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这两种方法功能不同,只有把两者功能结合起来,才可以全方位的反馈信用社的改革绩效的基本情况。

整体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以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为整体背景,选取江苏省江阴农商行作为案例,对农信社的改革绩效展开评价。通过改革前后农村信用社整体效率值的变化来判断改革效果,为评价改革成果提供了实证依据。

2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研究方案设计 文献收集 数据收集 整体绩效分析 经营分析 支农分析 案例分析 结论和政策建议 图1-1 分析结构

从图1-1可以看出,本文先在全国范围内分析全国农信社改革绩效,收集数据与文献,从经营,支农,经营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再到具体案例来分析。从整体到个例,全面详细分析了农信社的改革绩效问题。

3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 农村信用社改革文献述评

2.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合作社研究较早,因为合作社是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外学者主要是从业务和运行这两个角度来研究合作社。

De Alessi, Louis(1980)指出,合作金融经济的明显特征是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剩余索取者,剩余索取权是按照客户出资额比例发出的,并设置一个最高限度。当客户退出参与时,可以赎回但不能买卖其剩余索取权。

Alfred Nicols(1967,1972)认为,由于不是由客户管理,并且受到竞争市场的制约,没有请职业经理管理,所以管理中存在的偷懒和机会行为,会影响着这种组织的经济效果。

类似的结论也被Frech etc(1976)、Fama etc.(1983a,1983b,1985)、Demsetz Harold(1983)所证明。因此Thrainn Eggertsson(1990)认为,合作社这种组织可以存活下来,有三种可能性:此类的组织实际上生存不下来;政府管制给它一种有效的保护;代理成本小于其他方面的利益。

2.2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的合作社,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诸多研究人员或学者从法人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如何通过建立 “三会制”来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成为真正的合作社。

毋俊芝(2008)提出合作制是一种组织形式,商业化是一种经营原则,两者并不矛盾,并对如何发展中国合作社提出建议。

王娟(2006)利用DEA方法以浙江地区为例,计算得出 从1996年到2004年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率和规模效率,最后得出改革后信用社效率水平明显提高。

张兰(2007)运用工具来研究农信社效率问题,用效率改善来评价江苏的农信社改革中信用社构架的管理框架效果。

在研究中国农信社改革途径上有较大的分歧与争论,主要的论点是农信社是否能规范化,农信社的发展有哪些道路可以走。

谢平(2006)从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体制、业务、行业管理等多个方面,综

4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合评价农信社改革的思路,指出农信社有两种选择:首先是农信社保留“合作”名字但实行银行的义务,从而使合作制名不其实;其次是放弃“合作制规范化”的思想,重新定位。

从中国农信社改革效率的角度研究来看,谢平(2006)采用数据计算的方式,评价农信社改革绩效,得出的结果是在2003年采用的“花钱买机制”,对农信社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易传和(2007)使用DEA模型对湖南地区的农信社改革绩效进行分析,结果是改革后信用社的效率水平提高,盈利状况得到改善,说明农信社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果。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像姜新旺(2008)从农村金融转型的角度来分析民间金融,对农信社改革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3 相关研究评论

总体上说,国外主要从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合作制体质的特点来研究;国内则主要围绕农信社改革展开研究,强调通过内部强化,以提高其经营绩效,比如完善法人法制结构等。

从初期较为有成效的改革到目前的商业化改革,现有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从表面的角度分析其组织的异化,很少研究制度变迁异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变迁异化结果的影响。

2.4 相关概念说明

农村信用合作社①,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绩效,是指成绩与成效的综合,是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行为、方式、结果及其产生的影响,是组织委实现其目标而展开的活动在不同层面的有效输出。

农村信用社在2003年农信社改革试点改革中,有些农信社改为农商行。例如江阴农商行由农信社改制而成。

5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3 农信社改革历程分析

3.1 农信社改革历程

3.1.1 恢复信用社的三性

从1982年以来,农信社改革以恢复信用社的“三性”为核心。在改革的过程中,信用社对股金和股息予以了清理和补发;鼓励社员多入股。1984年,全国信用社新吸收的股金达到了19326万元,相比1983年同期增长了35.5%,这样的举措扩大了信用社的自有资金。入股农户已经基本达到总农户的80%,极大地增强了信用社的群众基础。同时,各地信用社因地制宜的加强了民主管理组织,恢复并健全了社员代表大会制度,设立了定期开展活动的制度,这使得信用社经营的民主监督和管理力度大大加强。

在业务上,中国农业银行把原来对信用社的指令性计划,改成了指导性计划,信用社吸收的存款,除了按一定比例上缴给农业银行作为准备金以外,其余资金可由信用社自由支配,这使得信用社获得了比较灵活的应用资金。

建立县联社,领导基层信用社,使得信用社自主权得到扩大。 3.1.2 自我管理独立发展新阶段

从1996年到2003年试点改革之前,是农信社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1996年8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①,明确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对农信社的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然后按合作制原则加以规范。

在2000年,国务院批准人行在江苏省实行法人联社制度,并在常熟、江阴、张家港三地组建了股份制农商行。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农村信用社进入自我管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 3.1.3 信用社改革深化试点改革

2003年是农村信用社推进深化改革时期,同年6月,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②,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思路,在浙、鲁等八省市改革率先启用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2004年8月扩大至除藏、琼以外的29个省;在2007

①②

资料来源:中国银监会,www.cbrc.gov.cn 资料来源:中国银监会,www.cbrc.gov.cn

6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年海南省联社正式挂牌成立。2010年,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2010年将是农村金融机构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

在此指导之下,农信社初步建立了全新的制度框架,实行产权多元化。有了中国政府支持,农村信用社摆脱连年亏损、发展慢的不利局面,走进历史上改革发展最快的时期。

3.2 农信社发展现状

3.2.1 不良贷款比例大幅下降

近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比例大幅度下降,初步实现了健康发展。数据显示,2008年来,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和11.2%。2009年年末,随着资金支持基本落实到位,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有效化解,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款为3490亿元。2010年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493亿元。2011年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183亿元

353025201510502008200920102011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www.pbc.gov.cn

图3-1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单位:百亿)

2009年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为7.4%。2010年9月末,全国不良贷款比例为6.1%比上年末下降1.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下降1.3个百分点①,2011年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为5.6%,比上年末分别下降300亿元和1.8个百分点②。

资料来源: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http://www.pbc.gov.cn/publish/zhengcehuobisi。 资料来源: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http://www.pbc.gov.cn/publish/zhengcehuobisi。

7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098765432102008200920102011

图3-2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

3.2.2 小额信用贷款增加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积极引导下,改革地区的农信社提高了服务水平,并根据各地情况开放农户小额贷款,大大缓解了诸多农民贷款难的难题。2008年末,农村信用社的各项贷款3.1万亿元,农业贷款1.43万亿元。2009年年末,农村信用社的各项贷款为3.7万亿元,服务“三农”力度加大。2010年年末,农业贷款余额2.1万亿元,贷款余额4.7万亿元。

2011年9月,农村信用社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9.8万亿元,同比增长31.9%,比同期各项贷款高出11.6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28.8%,比同期各项贷款高出11.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2万亿元,同比增长18.9%,比同期各项贷款高出0.9个百分点。①

65432102008200920102011

图3-3 农信社信用贷款额(单位:万亿元)

资料来源: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http://www.pbc.gov.cn/publish/zhengcehuobisi。

8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008年末,农村信用社的各项贷款额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为14%,比之前提高了1.6个百分点,农业贷款额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为46%。2009年年末,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例由改革之初的10.6%提高到12.3%。2010年和2011年各项贷款额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比例分别为44%和11.9%。

504540353025201510502008200920102011

图3-4 农信社信用贷款比例(%)

3.2.3 中间业务发展滞后

中间业务对资本没有特殊需求并且盈利高、服务好等方面特点,几十年来,中间业务①在银行业中取得得了卓越的成就,由最初的几个产品服务发展到包括结算、信托、租赁等为一体的业务领域,产品的等级大大的提升。同时,中间业务产品也给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尽管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农信社中却是刚刚起步。农村信用社存款贷款放贷的经营方式根深蒂固,对中间业务没有清楚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发展中间业务可以实现资产多元化、扭亏增盈、防化风险的有效手段。当前农信社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产品没有竞争优势,主要是业务范围窄,品种单一,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像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咨询理财等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几乎没有。中间业务收入份额小、收益低,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度不高。 3.2.4 管理与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

试点改革以来,各省根据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指导原则,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国家提出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的产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代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并收取服务

的业务,与资产、负债并列为银行三大业务。

9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权模式及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等组织形式,均在改革试点工作中被大胆尝试。

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增强,支农服务工作加强。但到了2008年9月,在全国2.3亿农户中,贷款户数为7700多万户,农户贷款面仅为33%。随着农户贷款覆盖率的快速下降,农村信用社的基层网点也在不断减少。说明农信社的管理与制度改革进展缓慢。 3.2.5 经营缺少监督

一直以来,农信社的产权在片面上是明确的,但法人产权却是较为模糊的概念。产权制度不科学,产权约束薄弱。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中主要成员之一,却没有明确的所有者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也没有明确问题责任制,这些缺失使农信社在改革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制度基础。

因为农信社没有意义上的所有者,所以它在经营过程也必然缺乏监督,许多经营管理者把信用社当作是自己的公司,肆意经营,甚至以公充私。即使有一些来外部监督,但也由于信用社内部缺乏相对应的机制,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内外勾搭,合谋假公济私,损害农信社利益。同时农信社各机构分散在全国各地,国家难以管理好。

3.3 制约因素

3.3.1 市场定位目标不准确

农信社的市场定位是面向“三农”①之所以定位“三农”是因为农村信用社主要是由广大农民入股组成,服务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和广大农民。作为国家支持和引导农村建设的最主要金融力量,农村信用社应该坚持其服务“三农”的宗旨。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农贷是小额、量大,农信社支农成本高。作为广大经济弱小者的个体农户事实上依然难以获得更多的贷款份额。农村信用社为实行商业化运作,商业的逐利性使农信社资金必然远离乡镇。

这与农信社的服务区域冲突,目标的冲突使农信社无法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经营商混乱盲目,经营旺旺偏离宗旨。因此错误的市场定位使农村信用社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不利于其充分发挥优势和保持可持续竞争力。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10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3.3.2 支农力度弱

农业和农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然处于相对比较弱势的地位,容易受到来自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等方面的的影响,商业金融机构给予农村贷款的收益率普遍低于对其他产业,因此贷款积极性不高,而农信社作为为农民、农村服务的合作制的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应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特别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

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地方,将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和责任主体,下移至市县联社,在追求目标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驱动下,变相把“支农”变成“弃农”。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取得了较大增长,但农业贷款增长较少。在农业贷款结构中,短期小额贷款比重较大,小额贷款额都比较少,说明信用社支农力度较弱。抵押贷款比重不高,大额贷款缺乏有效的信用和担保手段,这些都制约着农信社大额贷款笔数不多。

这都说明农信社在支农力度上不高。农信社大部分资金都被投入非农业部门,使农信社的存贷差连年增加,从中央银行的支持角度看,其对农信社再贷款政策实施效果欠佳。

3.3.3 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构架不健全

当前,深化农信社改革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改革农信社都建立了“三会一层①”的法人治理构架。但目前农信社的“三会一层治”管理机构,与规范化的公司管理机构有很大差距,主要是股权设置不规范和“三会”制度不清晰。社员代表大会无法真正的发挥其本身的职责,形成虚设。理事会、监事会的定位不明确,权限界定不清。监事会职责发挥不够,缺乏对经营管理层行为的监察权。

3.4 小结

从上述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农信社改革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管理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构架不健全,社员大会形成虚设。其次是经营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农信社资本不足,不良贷款严重,盈利低,资金利用率低等方面的问题。

改革后农信社支农效果不理想,大部分资金不投放在农业部门且农信社小额贷款高,额度低,对农民资金支持效果低,市场定位目标不明确。因此,面对诸

三会一层,指的是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

11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多问题。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加强行业自律,才能改变现状,以更好的状态迎来更多的发展。

12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

4.1 衡量方法

目前在国内研究评价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主要有以下两种做法:

一是近几年,农信社的改革导致农信社发生变化,通过对农信社改革前后业绩的比较来评价改革绩效。

二是从制度方面来考虑,利用数据分析、比较财务等诸多方法,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进行全面评价,一般有管理框架、经营分析与支农绩效。

对改革前后管理结构方面进行比较,用来评价改革是否给农信社的结构方面带来很大的改善。

对改革前后农信社的支农力度进行比较,用来评价改革是否带来公平的提高,是否强化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目标。

对改革前后农信社经营方面进行比较,用来评价改革是否让农信社在经营能力,盈利能力这方面有所提高。

4.2 改革绩效评价标准

评价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本文通过其经营业绩,管理结构,支农绩效这三个方面来体现的。

通过考察改革前后信用社整体效率和资产质量的变化反映农村信用社经营业绩的改善程度。

通过考察改革前后信用社管理体制是否完善来反映农信社管理结构的改善程度。

农信社支农力度的改变与其他商业银行不一样,它建立的目的是对于“三农”的支持;因此通过考察改革前后农信社是否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与农村金融需要来翻译农信社的支农绩效的改善程度。农民获得贷款的增加,是农村信用社“服务于三农”目标的实现。

13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图4-1 评价标准

4.3 管理结构分析

4.3.1 管理结构框架

中国的农村信用合作体系包括4个主要层次,即乡镇级、县级、省级和全国级,该体系采取自下而上的所有权控制方式,即社区成员控股乡镇级信用社,乡镇信用社控股县级联社,县级联社控股省级联社,省级联社控股全国机构。该体系作为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机构来运营和 。

图4-2 全国农村信用社组织机构系统

近年来,农信社按国家规定进行了管理结构的规范化改革,增资扩股并逐步

14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治理机构。在理想中,“三会一层”中理事会负责重大事务的决策并提出经营目标,监事会负责对银行的监督,社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和监事会的选择,理事会和监事会对社员代表大会负责。但现实中的实效与理想不符合。各个部门,各会之间权限界定不清等问题存在,使得“三会一层”的职责无法实现。 4.3.2 管理形同虚设

民主管理是合作社的重要制度特征之一。近年来,农信社按民主管理的原则进行了管理结构规范化,建立“三会一层”治理制度。但在现实中,农信社的“三会”徒具形式,并没有形成相互的权利制衡,在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a. 社员大会制度有所改进但发挥作用有限

社员代表大会是农信社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最高权利机构。按照合作制原则,社员是信用社的主任,而社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员代表所组成的社员大会就成为信用社的最高权利机构,并通过其行使社员的民主权利。

按照银监会的规定,社员代表每届任期三年,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社员大会。 纵观农信社成立以来,农信社总共召开的社员大会次数平均次数不足10此,说明很多信用社并没有真正按照规定召开社员大会。农信社召开社员大会平均频率为2.25年召开一次,召开一次社员大会超过一年的农信社超过50%,由此看来很大一部分信用社没有按规定定期举行社员大会,而有些召开社员大会的只有在社员代表选举时才召开。

b. 社员大会作用非常有限

在全国超过90%的农信社都规定了社员代表大会的职责与权力,但从内部人员对社员大会的评价看,大部分信用社认为社员大会并不能独立发挥作用,而且其作用非常有限。从图4-3中我们可以看出,认为社员大会作用有限、完全流于形式和一般的超过50%,可见,农信社社员大会职能发挥的程度很不理想。

15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完全流于形式作用非常有限一般完全独立发挥作用01020304050

图4-3 社员大会发挥情况(单位:%)

c. 产生的原因

社员大会并没有真正成为信用社的最高权利机构,信用社的主要权利并不少由社员大会行使,决策也不是由社员代表作出的。很多时候社员大会只是起到一种形式上的认可作用。规范的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没有建立,使得社员大会职能无法发挥。

d. 小结

建立健全的规范的监察监督体系,有利于社员大会的职能发挥,行使其职责。完善社员大会制度,使其真正的成为农信社最高权利机构,不受农信社操纵和控制。

4.3.3 理事会受内部人控制

在农信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人员选举中,大多是社员大会选举产生,由此可见社员大会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理事任免上有部分是由上级部门直接任命的。虽然有一部分信用社任免由上级部门提名,经车源大会投票产生,但由于社员大会本身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纵然经过社员大会讨论,但仍然很难反映广大社员的民主意见。

16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完全流于形式作用非常有限一般完全独立发挥作用010理事会20监事会3040

图4-4 信用社理事会与监事会的职能发挥(单位:%)

从图4-4可以看出,监事会和理事会能够完全独立发挥作用的不足30%,其它大部分的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发挥很不理想。

理事会与监事会职能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的主要原因是信用社权利结构的倒置,虽然理事和监事大部分由社员代表选举产生,但由于社员大会并不具有世纪权利,因而理事和监事的权力世纪受到行政权利的制约,甚至完全成为行政权力的管理工具。监事会对很多信用社来说,没有专门机构或部门设置,没有专门人员的编制,监事一般也是兼职,这也是到底监事会职能不能很好发挥的原因。 4.3.4 经营层缺乏监督

长期以来,农信社的产权在表面上市明确的,但法人产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产权制度不科学,产权约束薄弱,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不明确,使得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缺乏基础。因此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监督,即使有一个外部管理者监督,也由于农信社缺乏内在体制,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导致不断出现农村信用社贪污、挪用等腐败现象,江苏江阴农商行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行长融资腐败贪污,最后潜逃,也正是缺乏监督者的监督。 4.3.5 管理体制不健全

改革前,在农信社的监管和管理方面,农信社内部管理混乱,外部管理者管理难等种种因素直接影响信用社的发展。在改革中,农信社按照国家要求,对农信社实施监督管理,总原则为: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审慎监管,稳健运行。农信社按照国家要求对监管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这次变革不是简单的权力转移,它表明在促进信用社发展上,各方面的权责利将更加明晰。

17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随着改革深入,一些能克服原来弊病的措施被实施,但新的问题与矛盾又相继产生,包括:监管和管理合法合规问题,改革的取向定位问题,省级政府在管理信用社中存在的问题等。 4.3.6 小结

对于上面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信用社内部必须要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制度,以正规形式正确定位各主体的职责,加强对农信社的监督,强化监督效能,加强行业自律,为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4.4 经营状况分析

4.4.1 经营现状

经过改革,农信社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农信社中一些问题仍然严峻。 4.4.2 资本不充足

资本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信社的发展,在2009年中,全国农信社资不抵债达3300多亿元,资本充足率-8.45%、资本净额-1217亿元。仅从一年的数据就可以看出农信社的资本问题十分严峻。从图4-5可以看出,数据中超过50%以上的信用社都处于资本不足状态,而且40%的信用社资本严重不足,甚至有将近20%的信用社资本处于负的状态,虽然图4-2显示试点改革后资本达标情况比改革前略有好转,但资本问题非常严峻。

8060402002009资本不足2010资本严重不足2011资本不足小于02012

图4-5 农信社资本充足率达标情况(单位:%)

针对资本不足,改革之后,各地农信社都出现增资扩股高峰,多数农信社都进行过增资扩股,某一农信社进行增资扩股一共进行了20次。图4-6显示,70年代以前增加的实收资本的规模较小;80年代进行增资扩股的信用社数量不多,

18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但规模很大;在2004年以后的实收资本规模平均值是2003年前平均值的10倍。说明后来实收资本规模更大,有利于改善信用社的资产不足的状态。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入股激励不足,导致有些信用社为了扩增,采用贷款入股的形式。这种形式除了贷款主体到期还贷,否则贷款入股将造成信用社的资本虚增,导致资本风险增加。

100080060040020001970年以前1980-19891990-19992000-20032004年以后

图4-6 不同时间增资扩股情况(单位:万元)

增资扩增有善于改善农信社资本不足的情况,但不合理的增资行为会造成资本风险。合理增资,降低风险是未来农信社的发展方向 4.4.3 不良贷款严重

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数额很高,2011年不良贷款数额平均值为2014.04万元,特别是2009年和2010年不良贷款额超过正常贷款额。从图4-7可以看出, 2009年以来,不良贷款有下降趋势,不良贷款率也逐年下降,但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仍然很高。这反映了我国信用社不良贷款非常严重,巨额的不良贷款积累使信用社难以短期内改善资产质量,并成为信用社运营困难的重要原因。但从数据显示,大部分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状况开始有所改善。

19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908070605040302010020092010平均不良贷款率20112012不良贷款未达标信用社比重

图4-7 信用社不良贷款达标情况(单位:%)

4.4.4 盈利能力低

从图4-8可以看出,从2009年到2012年,信用社的实际资不抵债额在逐年上升之后,在2012年大幅度下降,净利润也由负转正,累计挂账亏损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此可以得知,尽管近4年来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资产状况优良很大的改善,但信用社历史累计的亏损问题仍难以解决,累计挂账亏损仍在继续增长,这说明信用社的资产和盈利状况仍不乐观。

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20020092010实际资不抵债额净利润2011累计挂账亏损2012

图4-8 信用社盈利状况(单位:万元)

信用社存贷比高,资金利用效率低。从图4-8、4-9中可以看出农信社存在大量的存差,而且存差有巨鲶扩大的趋势。

20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74737271706968672009201020112012

图4-9 存贷比(单位:%)

尽管贷款与存款比重逐年增加,但部分信用社贷款余额仍有低于50%。这表明,信用社的储蓄资金并没有能够有效的利用,转换为生息资产。

250020001500100050002009201020112012

图4-10 存贷差(单位:万元)

大量存款上存制约了信用社的盈利能力,积极上存资金,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贷款盈利能力下降,而且严重的是导致农村资金外流,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信用社贷款收息率也低。从图4-11、4-12中,我们看到虽然农信社的利息收入在逐年增长,收息率上升,但收息率仍很低。

21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50040030020010002009201020112012

图4-11 利息收入(单位:万元)

贷款利息不能有效收回,将使得信用社的实际收入难以实现,从而极大地影响信用社的盈利能力。

494847464544434241402009201020112012

4-12 收息率(单位:%)

4.4.5 经营评估

改革使得农信社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效,整体经营能力增强但在经营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不能一味的增资扩股而导致农信社资本风险,要增强农信社的风险抵抗能力,这是改革中没有太过于涉及的方面。

4.5 支农业务绩效分析

农信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与其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和广大农民,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农信社的服务区域只要集中在农村,服务对象以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为主。加大支农力度是农信社一直以来的首要目标。在支农中贷款业务是支持农民经济的主要业务。

22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提高了农户正规贷款的获得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信用社贷款的申请与发放都以小额为主

从图4-13中可以看出,农信社贷款额度在2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占比重超过50%,说明农信社贷款中以小额贷款为主,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农信社对大额贷款的供给的能力不足,农信社资本少。

5000元以下10-20万5000-2万元20-50万2-5万50-100万5-10万100万以上

图4-13 农信社不同额度贷款所占比重

继续扩大小额贷款贷款范围与增加贷款规模

在全国,只有部分农信社实现“送贷到存”,大部分信用社的服务还没有深入到农村基层。扩大小额贷款业务的覆盖范围。同时应扩大贷款发放范围,不止仅用于农户购买“化肥”的简单需要,起到平抑农户收支波动的广泛作用。

调整贷款的期限结构。小额信贷应遵循“灵活方便”的原则,根据农户的需求结构调整贷款期限

降低贷款的成本努力实现小额信贷的商业可持续发展。小额贷款主要服务对象是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农户,过高的贷款成本对农户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农信社应降低贷款成本,降低农民负担,增强支农力度。

增加大额贷款的发放

制约农信社扩大支农贷款投放的关键是农信社的资本问题,这也是大额贷款投放的经济所在。农信社应采用担保制度解决大额资金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并鼓励信用社进行贷款制度的创新,提高大额贷款的供给。

23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6 小结

农信社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信社的状况,加强了农信社的支农力度,促进农信社的治理机构合理化,改善农信社的营运能力,但还是有很多问题比较突出,农信社的盈利能力虽然有些改善,但盈利能力仍低,不良贷款逐年减少,比重仍然很高,农信社的民主性仍不乐观,这些都是此次改革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此次的改革为未来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此次尚未解决的问题是深化改革的重点。

24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5 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案例分析

5.1 改革目的

2000年,国务院决定,开始启动江苏农信社改革工作。

2001年12月6日,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在江阴合作联社,35家法人信用社基础上,由自然人、江阴企业入股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全国首批三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之一。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和改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问题。

充分考虑农商行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重点服务“三农”建设,服务农村中小微企业,面对的风险压力、利润压力都远高于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特点,协调相关条线单位,取消不利于农商行发展的限制性条款,帮助农商行做大规模。

5.2 改革措施

根据江阴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江阴农商行根据国家要求,依据本地发展情况,创新改革。

在支农方面,一是建立并完善了支农体系;二是实行了纯农业贷款优惠政策,放宽限制,改进服务,扩大支农范围;三是突出重点,大力扶持特色农业;四是树立新农村经济的新林,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支持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在制度方面江阴农商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改革,逐步完善公司治理,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初步形成了权责清晰、运转协调、有效制衡、行为规范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框架。立足新体制新机制的后发优势、人缘地缘网点的传统优势、地方政府支持的政策优势,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经营方面,通过增资扩股增加银行的资本,不断降低不良贷款额与不良贷款率,优化金融发展外部环境,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银行盈利能力。

5.3 改革绩效分析

5.3.1 管理结构框架

江阴农商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执行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对

25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农商行的经营工作进行监督,同时为了有效的日常管理,董事会下三大委员会,专门负责企业的日常活动。监事会是联社经营监督机构。

图5-1 管理框架

社员代表组成社员代表大会,由社员选举产生。联社章程规定;联社职工社员代表不得超过总数的25%,非职工自然人社员代表人数总数不得低于总数的30%。社员代表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社员代表大会下设理事会。联社章程规定,理事会成员中农户、农村工商户社员担任理事的人数不得少于理事人数的1/3,职工社员担任理事的人数不得超过理事人数的1/3。理事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经银监机构任职资格审查后行使职责,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监事会对社员代表大会负责,监事由社员代表和职工代表担任,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其中职工监事,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5.3.2管理结构分析

江阴农商行初步形成了权责清晰、运转协调、有效制衡、行为规范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框架。在“三会”中理事会负债重大事务的决策并对主任提出经营目标,监事会负债对经营行为和过程的监督,社员贷款大会负债理事会和监事

26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会的选举,理事会和监事会对社员代表大会负债。

表5-1 改革前后社员大会发挥职责平均次数

社员大会实际发挥职责 制定和修改信用社章程 选举更换理事会,监事会成员 审议、批改方案 对信用社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其他 改革前次数 46 60 48 34 36 改革后次数 68 68 68 68 68 变化值 22 8 20 34 32 从表5-1可以看出,江阴农商行改革后社员大会权利增加,能更加发挥社员大会的职责。

同样的理事会和监事会实际发挥职责如同社员大会一样,更能发挥其职责。说明江阴农商行在改革后管理结构更加完善。 5.3.3经营分析

经营能力是表现一个银行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也能体现一个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主要从资产、农贷增长率、资本充足率和利润增长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江阴农商行改革后经营绩效。

a. 资产规模

从图5-2中可以得出,江阴农商行在近几年资产规模取得新突破,该行在大力支持各镇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为自身进一步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截止2012年底,该行存款余额达12.09亿元,贷款余额达13.91亿元,分别比2003年当地城镇化初期的5.44亿元存款余额,5.26亿元贷款余额翻了一番有余,企业开户率达到98%。全行资产总额达715.77亿元,负债总额达666.97亿元,分别比2003年底增长5倍多

27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6141210864202010201120122013

图5-2 贷款余额(单位:亿元)

b. 贷款构成与农贷的增长率

从表5-2可以看出,2003年以来,江阴农商行在支农方面的贷款余额,还是占比方面,都出现增长趋势。其中,2007年底,涉农贷款占比达到93.85%。其中的农业贷款比重在36.07%以下,农村工商业贷款的比重达到了6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经营向“三农”倾向。

表5-2 农商行贷款构成 单位:万元

年份 贷款余额 涉农贷款 农业贷款 农村工商业贷款 涉农贷款占比(%) 农业贷款占比(%) 农村工商业贷款占比(%) 涉农贷款增长率(%) 农业贷款增长率(%) 农村工商业贷款增长率(%) 2007年末 2251100 2100100 801000 1312900 93.85 36.70 62.16 26.19 28.12 25.09 2006年末 1860023 1740000 631000 1100000 93.87 35.07 58.79 27.95 25.57 24.59 2005年末 1480043 1380904 500700 810304 93.79 34.88 57.91 28.36 18.49 33.28 2004年末 1210090 1090040 410867 610773 89.44 33.43 54.01 c. 资本充足比率

从表5-3中可以看出,江阴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2007年末,按照五级分类,该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分别达到了

28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1.59%和10.41%,均高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和4%标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行已经具备了按照商业银行标准经营的能力。

表5-3 资本充足率表 单位:百分比(%)

年份 资本充足率(四级分类) 核心资本充足率(四级分类) 资本充足率(五级分类) 核心资本充足率(五级分类) 2007年末 11.59 10.41 2006年末 15.50 13.52 9.23 5.99 2005年末 15.99 14.04 2004年末 11.69 11.38 d. 经营收支和利润

从表5-4中。我们可以看出,改革以来,江阴农商行的收入类和支出类指标均呈现了增长的态势,但由于收入的增幅较大,从而导致了利润指标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该行自新一轮改革实行之日开始,整体的经营水平在提高。

表5-4 收支与利润 单位:万元

年份 总收入 营业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总支出 营业支出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2007年末 184054 171073 10189 1712 111294 110740 5259 225 54274 67861 2006年末 148122 133148 13059 1005 89063 85175 4113 76 44160 56158 2005年末 115029 101076 11139 1924 80092 7510 4082 240 21344 35337 2004年末 97189 84120 9900 3009 87142 79302 3300 3880 1058 12735 5.3.4支农分析

农商行的改革目的是为了加强银行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因此对江阴农商行改革后的支农绩效分析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从农业贷款占总贷款比率、农业贷款增长额和小额贷款增长额角度来具体分析支农效果。

29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表5-5 农业贷款比率 单位:百分比(%)

年份 农业贷款增长额(万元) 农业贷款占总贷款比率 小额贷款额 小额贷款占农业贷款率 2007年末 172200 35.70 48130 27.95 2006年末 133300 34.07 42970 32.24 2005年末 81833 33.88 30650 37.45 2004年末 79510 34.43 25890 32.56 从上表可以看出,改革以来农业贷款增长额每年递增,且增长额度比较大,说明江阴农商行支农力度在加强,农贷占总贷款比例也逐年上升,说明江阴农商行用在农业上的资金在增加,其中小额贷款也在不断增长,在农户贷款中主要是以小额贷款为主,小额贷款的增长表明农民贷款需求增加,说明农商行的支农力度也在增加。

5.4 小结

农商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必须科学决策、稳健经营,把自身发展与新一轮农村城镇化建设大潮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

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完善农商行资本补充机制和渠道,制订适用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差别化监管政策,尽快增强资本实力,更好地服务农村骨干企业。加快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加强支农力度,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发现江阴农商行以下几点相关的问题。

第一,农民信贷具有强烈的季节性特点,但该农商行在放贷过程中手续繁琐,审核苛刻,对农民是否具有抵押资产及抵押资产的多少进行筛选,而信用较好但无抵押资产或抵押资产较少的农民,则无法及时获得贷款。

第二,江阴经济较为发达,农民自有资金相对富裕,客观上降低了农民对江阴农商行的信贷意愿。

第三,其他商业银行对具有抵押资产的农民放贷意愿较为积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行市场竞争力。因此农商行改革后,经营绩效也未取得预期效果。

30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6 政策与建议

6.1 加大支农力度

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提高了贷款获得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所以继续推进小额贷款业务,并解决农民贷款需求和资金供给的矛盾。

放大小额贷款借款方的范围,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加强对小额贷款的宣传与推广。目前小额贷款只限于满足农户年初购买“化肥”的简单生存需要,被农户称为“化肥款”,但小额贷款应该起到平抑农户收支波动的更广泛的作用,因此应该扩大贷款范围。

信用社应该增加大额贷款的投放。我国农村经济中大额贷款获得率低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农村经济体有效抵押品的缺乏。因此,应该采用信用担保等办法解决农村的大额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资本不足是制约农信社扩大支农贷款投放的关键。目前,信用社的跨地区放贷以及资金的跨地区流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我国农村经济存在地区不平衡性,资金需求也具有很强的不平衡性。因此,应该开放金融机构互相之间的跨地区、跨部门流动渠道,促进信用社资金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合理流动。

6.2 推进产权改革

自2003年改革后,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显著的增强,农业贷款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改革后成效最为显著的是不良贷款比例下降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我国各地发展情况不同,农信社在不同地区对资金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多元化的改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因此,在基层互助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模式改革,在农村形成多种产权形式相互竞争和功能互补的金融机构体系;鼓励民间资金入股信用社;允许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参股或者收购信用社,将信用社发展成为其在农村的分支机构。鼓励和加强信用社之间公平竞争,允许信用社资源组建联社,允许信用社跨地区联合或合并,允许信用社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31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6.3 优化外部环境

实行积极稳健的宏观调控与农村发展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的监测,保障各金融实体的稳定,并针对当前国情,对合作社实行保护措施。提供更加开放的经营环境,加强风险监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都为合作社改革发展提供更好的外物环境,有利于合作社改革发展。

6.4 完善行业自治制度

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后,各地都建立了县(市)合并统一法人的体制,通过县、市、省级信用社逐级向上入股的形式组建了省、市、县信用社联社,各级联社各位法人,逐级向下行使行业管理、自律和服务只能,并接受下级联社、信用社(股东)的监督,由此初步建立了信用社的行业自制制度。 信用社联社是由各信用社出资建立的,但在当前信用社产权没有明晰的条件下,联社与各信用社的关系发生了权力的倒置,联社指导合作社工作等现象时常发生。

因此,完善信用社的行业自治制度,首先应该明晰产权,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组件联社,由社员大会赋予联社真正的行业管理权,并由下而上指定管理规章和标准,并授权联社贯彻实施,确立联社的服务职能,使之真正发挥为基层信用社服务的功能。除了发挥行业的管理的功能外,可以根据信用社的客观需要,让联社承担各信用社资金联通和支付清算的业务,促进行业内的资金合理流动。

32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结 论

随着农信社的改革不断进行,人们对改革的效果,改革的成效更加关注。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差、产权结构不合理、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管理体制不太合理、经营亏损日益严重、历史包袱沉重、政府行政干预明显这些问题在改革后都有明显改善。

通过对江阴农商银行经营、支农和管理框架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农信社改革的绩效,结论如下:在经营方面,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商业化经营绩效,改善了其资产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但盈利能力变化不大。在支农方面,支农力度有所增强但变化不大;在管理结构方面,在管理方面有所完善,但仍有问题尚未解决。

由于探索时间短,本文只是简单性的分析;改革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结构是否合理、管理框架是否完善、经营效益是否能持续增长、支农力度是否能继续加强,诸多问题仍需要深入的去研究。

33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通过这几个月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问题研究——以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为例》终于完成了,这也就意味着我美好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一个句号。在我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在学习、思想和生活上都受益匪浅,这除了我自身的努力外,也与各位老师,同学和父母的关心、支持、鼓励是密不可分的,十分感谢!

本次论文的写作是在我的导师毛东俊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开始,他认真的与我讨论和研究,他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无微不至的关怀都深深的感染和激励着我,每一个细小的地方他都会反复的与我讨论,并且给我正确的指导,正是有了老师这种精心的指导我才能够顺利的完成这篇论文。毛东俊老师不仅在课业上对我进行指导,在就业方面也对我提出了他独特的见解和意见,在生活中更是对我十分关心,让我非常感动。

在此我还要感谢我和一起度过了四年快乐大学生活的舍友,是你们教会了我如何很好的与人相处,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使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以及全班的同学,谢谢你们对我在学业上的指导,和对我的批评建议,真正关心我的人才会指出我的不足指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是你们让我看到身上的不足,也是你们让我发掘了我的优点,在这里请接收我诚挚的谢意!

还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最后,我也要感谢我自己,这20年来,有欢笑有哭泣,但是我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感谢自己的坚持,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也对得起我自己的努力。

成长绝对不是一个人的事,没有别人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绝不可能完成。纵使你们只能陪我走过人生中的一小段,但我永远会记得这段美好的青春。谢谢大家!

34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参 考 文 献

1 Allen N. Bergen David B. Humphrey: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s for Futer Research‖ The Whart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enter, The Working Paper,97-05

2 Charles Hadlock, Joel Houston and Michael Ryngaert: ―The role of managerial incentives in bank acquisition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Volume 23,Issues2-4, Pages221-249, 1999. 3 Helen Short, Kevin Keasey: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 Evidende from the UK‖,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5, pp79-101,1999

4 Barham B. L.,Bouch S.,and Carter M. R. (1996): Credit Constraints,Credit Unions,and Small-Scale Producers in Guatemala,World Develolment,Vol. 24,No.5:793-806 5 向晓蕾. 农村信用社的商业银行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0,15-27

6 巴红静.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巴红静,2013,30-70 7 冉光和. 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构建与创新[M]. 科学出版社:冉光和,2013,20-50 8 韩俊. 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 上海远东出版社:韩俊,2009,237-270

9 陈池波;彭克强.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困惑与出口[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10 徐笑波. 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M]. 当代中国出版社:徐笑波,1994,40-42 11 刘祚祥. 社区信用与农村金融发展[M]. 中国经济出版社:刘祚祥,2012,30-50 12 许国玉. 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D]. 南京:许国玉, 2008,1-20 13 薛哲峰. 农村信用社改革及其绩效评价——基于浙江省的检验[D]. 杭州:薛哲峰, 2008,1-20

14 王倩.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以2004年以来―安徽农金‖为例[D]. 合肥:王倩, 2010,1-30

35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附录A 译文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进步与局限

自1978年开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措施。一些必要措施已经促进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已经将农村家庭从人民公社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需要从金融体系中获得信贷支持以便从事农业活动。而非农业活动的扩张,如典型的开办乡镇企业,有力促进了农村信贷的需求。此外,没有农村集体生产风险的合并,一些农户需要借贷应对未来不良冲击的发生。

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农村金融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是因为数以万计的小型、中小型企业及农村家庭分布在运输和交通设施不健全的广大农村地区。此外,这些企业和家庭需要的贷款数额小。而高成本的运行导致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很难向他们提供信贷。若失去政府金融政策的干预,农村金融市场只会助长民间高利贷的滋生。

在过去二十年,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各种实施方案在逐步推行。显然,中国政府还没有找到解决所有问题的合适的改革方案。本文评估了农村金融体系在各个阶段的改革,特别是90年代中期的改革。值得注意的是,农村金融体系,其性能的改革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制约。因此,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农村的金融体系的改革。在下一节中,将简单介绍农村信用合作社自1978年以来的历史演变,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对农村信贷体系的初步改革尝试。1994年,中国政府出台国家金融改革方案,强调金融机构之间的角色互换转化。所以,我们要研究的是怎样在中国农村推进的改革及为何其主要目标却没有实现的问题。下一节将详细解释2003-4新的改革举措,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行政结构。在此之后,考察的基础上缔结的文章之前,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改革的一些限制。自此以后,在文章撰写之前考察改革的局限性,其基于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003-2004年的试验性改革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5k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