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基础 深圳题库

更新时间:2024-05-24 04: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深圳代转公“教育法规”基本理论题库

【专题一——专题六】

请勿直接下载,可通过【QQ:104199351】索取试题及答案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0db1-b55741f6b60f63f594f8a8bdfadeefdb.jhtml

《教育法规基础》 专题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6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教育法体系中属于( )范畴。 A.教育单行法律 B.教育基本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部门规章 2.下列各题中,( )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A.校舍 B.学校 C.教学设施 D.教学成果

3.( )是指以一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形成的门类齐全、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A.教育法的渊源 B.教育法律关系 C.教育法律规范 D.教育法的体系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这是( ) A.授权性法律规范 B.义务性法律规范 C.禁止性法律规范 D.权义复合性法律规范

5.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属于( )。 A.教育单行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地方性法规 D.教育规章

1

6.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 )

A.导向性 B.对等性 C.强制性 D.有序性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教育法是依靠舆论、信念、习惯和教育保证实施的。 ( ) 2.教育法律条文是教育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 )

3.《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这是禁止性法律规范。( )

4.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 ) 5.教师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 ( )

《教育法规基础》 专题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7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师林某信奉某宗教,其本人每天进行祷告等宗教活动,并佩带宗教饰物。他还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宗教,并劝说学生信奉某宗教。林某的行为违背了( ) A.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B.教育的中立性原则 C.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D.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2.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教育考试由( )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A.学校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2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地方人民政府

3.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 )制度。 A.任用 B.任命 C.聘任 D.雇用

4.《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 )

A.只能提出申诉 B.只能依法提起诉讼

C.可以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D.既不能提出申诉,也不能提起诉讼 5.《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经济责任 C.行政责任 D.刑事责任

6.《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一规定体现了 ( )

A.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B.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C.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D.教育的中立性原则

7.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 )的建设。

A.城市学校 B.薄弱学校 C.农村学校 D.少数民数学校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3

1.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民办学校,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 3.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是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 (对)

4.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 ) 5.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 ) 《教育法规基础》 专题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义务教育制度。 A.五年制 B.六年制 C.九年制 D.十二年制

2.凡年满( B)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周岁。 A.5,6 B.6,7 C.7,8 D.8,9

3.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B.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C.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相当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D.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4

4.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5.根据《义务教育法》关于学校设置规划的要求,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 ( )

A.早于居民区的建设 B.晚于居民区的建设

C.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D.待居民区的建设完毕后进行 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美育

7.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 )事业。

A.行政性 B.公共性 C.经营性 D.公益性 8.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 )。

A.考试、就近入学 B.免试、就近入学

C.免试、到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 D.考试、到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 9.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 )。 A.三级、二级、一级 B. 初级、中级、高级 C.初级、高级、特级 D. 初级、中级、特级 10.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5

A.课本费 B.校服费 C.学费、杂费 D.住宿费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 )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处分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 ( )

3.某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补课,这不属于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行为。 ( )

4.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修学的,由其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决定。 ( )

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可以不负责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 ) 《教育法规基础》 专题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 A.国家干部 B.专业人员 C.公务人员 D.劳动者

2.学校和教师签定聘任合同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应当由( )。

A.学校确定 B.教师确定 C.学校和教师双方协商确定 D.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3.教师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日内,作出处理。

A.十五 B.三十 C.六十 D.九十 4.取得小学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是( )。

6

A.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根据《教师法》的规定,不能取得教师资格或者丧失教师资格的情形是 ( ) A.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B.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6.教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是(B )。 A.客观、公开、即时 B.客观、公正、准确 C.客观、实效、合理 D.公开、公平、公正

7.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8.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是( )。 A.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9.根据《教师法》的规定,以下不属于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法定情形是(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7

)。D.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6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1.中国公民只要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就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 ) 2.遵守职业道德只是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不是教师的法律义务。 ( ) 3.《教师法》规定,学校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 )

《教育法规基础》试卷 专题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实行( )。 A.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B.尊重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C.爱护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D.关心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3.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 )。 A.优先救护妇女和儿童 B.优先救护学生 C.优先救护老人 D.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的原则。 A.教育与惩罚并重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8

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D.教育与保护并重

5.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 )。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刑事处罚 D.行政处罚

6.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 )和青春期教育。 A.职业辅导 B.安全辅导 C.心理健康辅导 D.特长辅导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 )。

A.交通安全事故 B.人身安全事故 C.突发事故 D.食品安全事故

8.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 )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A.特殊、优先 B.特殊、重点 C.重点、优先 D.额外、优先

9.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 )。

A.安全意识 B.自我管理意识 C.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D.法制意识

10.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的做法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 )。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2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9

1.国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对其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

《教育法规基础》 专题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目前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两部,一部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另一部是( )。

A.《义务教育法》 B.《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 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民法通则》

2.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与重新犯罪的预防,主要应当依照下列哪部法律执行(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3.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旷课是一种( )。 A.不良行为 B.严重不良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A.12 B.14 C.16 D.18

10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 )。

A.学校预防 B.家庭预防 C.社会预防 D.司法预防

6.《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称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 )的违法行为。

A.劳动教养 B.收容教养 C.行政处罚 D.刑事处罚

7.未成年人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公安机关应当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依法( )。 A.劳动教养 B.收容教育 C.收容教养 D.判处管制

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应当遵循( )的方针。 A.教育、感化、挽救 B.批评、教育、惩罚 C.教育、劝服、挽救 D.说理、劝服、感化

9.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于(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A.14周岁以下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D.18周岁以下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12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

11

2.最近学校附近治安不太好,学生小王每天上学都在书包里放了一把匕首来防身。这是合法行为。 ( )

3.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公安机关批准。 ( )

4.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 )

5.未成年人被收容教养期间,主要是对其严加管理,执行机关无须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教育。 ( )

6.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4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