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更新时间:2024-01-14 23: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二章 发展目标 ................................................................................ 4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8

第一节 城镇体系 ............................................................................................... 8 第二节 空间管制与协调 ................................................................................. 11 第三节 交通网络布局 ..................................................................................... 14 第四节 产业发展规划 ..................................................................................... 15 第五节 风景旅游规划 ..................................................................................... 16 第六节 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 18 第七节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 19

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空间结构 .......................................................... 23

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规模 ................................................................................. 23 第二节 市区用地布局结构 ............................................................................. 23 第三节 市区四区划定 ..................................................................................... 25 第四节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 ................................................................. 26

第五章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 29

第一节 居住用地 ............................................................................................. 29 第二节 公共设施用地 ..................................................................................... 30 第三节 工业用地 ............................................................................................. 34 第四节 仓储用地 ............................................................................................. 36 第五节 城市设计引导 ..................................................................................... 37 第六节 地下空间布局规划 ............................................................................. 41 第七节 旧区更新 ............................................................................................. 41

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 ...................................................................... 43

1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第一节 对外交通 ............................................................................................. 44 第二节 市域交通 ............................................................................................. 49 第三节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 ............................................................................. 50 第四节 公共交通 ............................................................................................. 54 第五节 城市停车设施 ..................................................................................... 57 第六节 城市交通发展对策 ............................................................................. 58

第七章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 59

第一节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 59 第二节 城市水系规划 ..................................................................................... 64 第三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66

第八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71

第一节 保护目标与体系 ................................................................................. 71 第二节 历史城区 ............................................................................................. 71 第三节 古镇古村落 ......................................................................................... 73 第四节 历史文化街区 ..................................................................................... 73 第五节 文物古迹 ............................................................................................. 75 第六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 76

第九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77

第一节 城市供水 ............................................................................................. 78 第二节 污水处理 ............................................................................................. 80 第三节 雨水排放 ............................................................................................. 84 第四节 燃气 ..................................................................................................... 85 第五节 供电 ..................................................................................................... 86 第六节 供热 ..................................................................................................... 88 第七节 邮政 ..................................................................................................... 90 第八节 电信 ..................................................................................................... 91 第九节 广播电视 ............................................................................................. 92 第十节 信息化建设 ......................................................................................... 94

2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第十一节 环境卫生设施 ................................................................................. 95

第十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 98

第一节 防洪除涝 ............................................................................................. 98 第二节 消防 ................................................................................................... 101 第三节 人防 ................................................................................................... 102 第四节 抗震防灾 ........................................................................................... 104 第五节 地质灾害防治 ................................................................................... 106

第十一章 近期建设规划 ................................................................ 107

第一节 目标与重点 ....................................................................................... 107 第二节 城市规模与建设用地布局 ............................................................... 109 第三节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110 第四节 交通发展 ........................................................................................... 112 第五节 历史文化保护和风景旅游 ............................................................... 115 第六节 绿化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 ............................................................... 116 第七节 城市基础设施 ................................................................................... 118 第八节 防灾工程建设 ................................................................................... 120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建议 ................................................................ 121 第十三章 附则 ................................................................................ 123

3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4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编制背景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苏政复(1996)147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适应城乡统筹的发展需要,适应常州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发展要求,常州市人民政府依法组织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规范和指导新时期的常州城乡发展和各项建设活动。

第2条 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46号令); 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 5.《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

1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6.相关区域性专业规划; 7.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8.相关规划的协调:《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送审稿)等规划。

第3条 指导思想

1.坚持规划的超前性。高瞻远瞩,从长计议,以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瞄准国内外先进城市水平,从城市发展和进步的趋势研究常州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

2.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从常州的自然、区位、交通等条件出发,科学确定常州城市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重视近期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

3.坚持规划的整体性。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重视区域协调,谋求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视与各辖市资源的整合,谋求共同繁荣;重视远近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和城市各功能要素之间的协调整合。

4.融贯生态城市理念。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建设生态市的目标,确立各类区域的生态管治要求,落实节能减排措施,谋求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宜人的人居环境。

5.融贯特色城市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目标,从常州历史人

2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文和自然环境条件出发,努力塑造富有常州特色的城市形象。

6.融贯经营城市理念。贯彻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统一原则,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布局用地,优化建设时序,谋求集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第4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 近期为2011~2015年; 远期为2016~2020年。 第5条 规划层次和规划区

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市域、市区、中心城区。

市域:指常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含金坛市、溧阳市和市区五区),面积4385平方公里。

市区:指常州市区范围(含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区),面积1872平方公里,为规划区范围。

中心城区:市区内的城市建设集中连绵区,面积约700平方公里。 第6条 本规划区范围内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7条 本规划由常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3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第二章 发展目标

第8条 城市发展总目标

围绕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总任务、总要求,常州城市发展总目标为:

先进制造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的经济强市; 历史文脉彰显、现代科教先进的文化名市; 连东接西、承南启北的区域性枢纽城市;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 第9条 经济发展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全市5500亿元,市区4100亿元;2020年全市9000亿元,市区6800亿元。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全市10万元/人,市区11万元/人;2020年全市15万元/人,市区17万元/人。

3.市区一、二、三产构成:2015年为1:49:50;2020年为1:47:52。 第10条 生活水平目标

1.人均收入:全市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2015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缩小5%,2020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达4.0万元/人;2020年达8.0万元/人。

4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2.恩格尔系数:市区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2015年≤32%;2020年≤25%。

3.信息化普及程度:市区居民2015年每百户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达400部,2020年保持在400部以上;2015年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达85台,2020年达户均一台。

4.居住水平:中心城区2015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3平方米,成套率达95%;202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5平方米,成套率达98%。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比例一般不低于本年度住宅开发建设总量的10%;配建廉租住房、公共租屋的住宅项目,配建比例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5%。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应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

第11条 社会发展目标

1.教育:市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15年达100%,2020年保持在100%;提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全市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达50%,2020年达60%。

2.卫生:全市2015年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千人卫生机构床位达5张;2020年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保持在100%,千人卫生机构床位达6张。

3.体育:中心城区人均体育用地2015年达0.8平方米,2020年达1.0平方米。

5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4.文化: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大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城区人均文化用地2015年达0.8平方米,2020年达1.0平方米。

5.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全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接轨。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高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社会劳动就业率达96%以上。 第12条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道路:中心城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015年达16平方米;2020年达18平方米。

2.给水:市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100%。

3.排水:市区城市污水处理率2015年达90%,2020年达100%;其中集中处理率2015年达70%以上,2020年达80%以上。

4.燃气:市区城市燃气气化率2015年达99%;2020年保持在99%以上。

5.供电:市区2015年人均用电量8960千瓦时,2020年人均用电量10800千瓦时。

第13条 城市生态环境目标

1.绿化指标:2015年中心城区绿地率达39%,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共绿地达12.5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区绿地率达39%,绿化

6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达12.5平方米。

2.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2015年达85分,2020年达90分。

3.能源利用指标:2015年单位GDP能耗比2009年下降20%,降至0.7吨标煤/万元;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20%以上,降至0.5吨标煤/万元。

4.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指标: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降至1.1千克/万元以下,比2009年下降58%以上。

第14条 科技创新发展目标

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左右。全面完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任务,“一核八园”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年产出超3000亿元,集聚各类人才10万人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位居全省前列,科技孵化器面积超800万平方米,年均孵化企业1000家。

2020年,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和科技产出能力,在创新投入、创新应用、创新成效和创新环境等方面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和全国先进水平,成为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及区域创新中心。

7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镇体系

第15条 市域城市化发展战略

构筑和完善常州市域四级城镇体系,大力推进常州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发展金坛、溧阳两个二级中心城市,择优培育9个中心镇,积极推进一般镇的现代化建设,着力引导产业与人口的集聚,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形成布局有序、功能互补、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城镇发展新格局。

第16条 市域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水平

市域人口规模:2015年达522万人;2020年达570万人。城市化水平:2015年达70%;2020年达75%。

第17条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1.中心城市:常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248万人。

2.二级中心城市:金坛市、溧阳市两个中等城市,城区人口规模分别达30万人和40万人。

3.中心镇:薛埠镇、尧塘镇、南渡镇、天目湖镇、湟里镇、雪堰镇、邹区镇、横山桥镇、孟河镇,镇区人口规模达5~10万人。

4.一般镇:按集聚发展、形成规模的要求,建设19个一般镇,

8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镇区人口规模达1.5~5万人。

第18条 市域主要城镇职能

中心城市: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旅游名城。

二级中心城市:

1.金坛城区:金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服装制造名城和盐化工城市。

2.溧阳城区:溧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苏浙皖三省边界中心城市,以湖光山色为品牌的江苏省重点旅游城市。

中心镇:

1.薛埠镇:金坛市西部以生态休闲为主导,茶、道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型城镇。

2.尧塘镇:金坛市东部以园艺业、商贸流通业为特色的综合型城镇。

3.南渡镇:溧阳市中部以建材、商贸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4.天目湖镇:溧阳市南部以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为核心的旅游型城镇。

5.湟里镇:常州市西南部以花木、机电、旅游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6.雪堰镇:常州市东南部以阖闾文化、湖滨休闲为特色的旅游型城镇。

9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7.邹区镇:常州市西部以灯具、农贸等专业市场为特色的工贸型城镇。

8.横山桥镇:常州市东部以山水文化、观光休闲为特色的旅游型城镇。

9.孟河镇:常州市西北部以齐梁文化、旅游休闲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第19条 一般镇建设指引

一般镇应按照城镇建设标准实现集约发展,合理利用既有服务设施,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进程,逐步完善与其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养老、保障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作为促进健康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城镇空间载体。

第20条 村庄建设指引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引导近郊型村庄向城市社区方向发展;保留集中建设的村庄;保留杨桥、万绥、桂林、三星等特色村庄,保持其原生态的江南水乡、历史文化等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和生活形态,使其成为乡村旅游的景观点、服务点和乡村生活的体验点。

第21条 城镇空间发展轴

全市形成“两横一纵”城镇聚合发展轴。

两横:沪宁城镇聚合发展轴,是全省城镇体系中沪宁城镇聚合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南产业密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合高速公

10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路城镇聚合发展轴,以常合高速公路为依托,东联江阴,经常州市区东、南部,至金坛,西接溧水,是横贯市域东西的一条城镇聚合发展轴。

一纵:镇广线城镇聚合发展轴,以扬溧高速公路和镇广公路为依托,是江苏省城镇体系中新宜城镇聚合轴的一部分,是市域西部南北向的主要城镇聚合发展轴。

第二节 空间管制与协调

第22条 市域空间划分

按照人口与城镇发展、土地资源条件、生态要求,将市域划分为农业发展空间、低山丘陵、林地生态空间、水域湿地生态空间和城镇发展空间四大功能空间,进行合理管制。

第23条 农业发展空间及管制

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外围城镇的周边,金坛、溧阳及中心镇外围的平原地区,包括规划面积14.82万公顷(222.31万亩)的基本农田区、数十万亩一般农田及分散的广大村庄,确保基本农田面积的保有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常州市都市重要粮食及菜篮子基地。

第24条 基本农田保护

11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划定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4.82万公顷(222.31万亩),其中金坛市4.09万公顷(61.28万亩),溧阳市6.09万公顷(91.33万亩),市区4.65万公顷(69.70万亩)。市区中,武进区4.05万公顷(60.75万亩),新北区5967公顷(8.95万亩),上述基本农田分别在地域上落实;在此基础上,划定禁止、限制与适宜建设用地区域范围。上述基本农田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予以严格保护,并列为禁止建设区;不得随意征用或改作他用,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进行挖河、取土、采石、采矿、建房、堆放固体废弃物,限制进行非农业开发建设,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应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25条 水域湿地生态空间和低山丘陵林地生态空间及管制 包括江(长江)、河(京杭大运河、德胜河等)、湖(太湖、滆湖、长荡湖等)等水面及沿岸湿地和山(东部芳茂山、北部小黄山、南部竺山、西部茅山、西南部的溧阳南山)等地区均为重要的绿色生态库,应严格保护,保障市域范围的生态平衡。

第26条 城镇发展空间及管制

按照市域城镇现状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市域形成东部平原城镇发展区、西部平原城镇发展区及西部低山丘陵城镇发展区。

东部平原城镇发展区:常州市区所辖城镇,规划形成“一城七片”的城镇结构,中心城区按照“拓展南北,提升中心”的空间发展战略

12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指导城市建设,北部沿长江18公里岸线,合理安排常泰过江通道、城市生活岸线、万吨及千吨级港口、水利枢纽、取水口等用地,按照“集约化、规模化”思路,加快工业布局的调整,促进旧区有机更新,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创造条件。中心城区外围城镇建设按“七片”要求相对集中,把七片中心建成经济发达、现代化生态城镇。

西部平原城镇发展区:金坛、溧阳两市城区及平原区的别桥、上黄、儒林、尧塘、指前等城镇。促进金坛、溧阳建成两个中等城市,加快发展高科技、无污染工业;打造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的生态型城镇。

西部低山丘陵城镇发展区:主要有薛埠、竹箦、上兴、戴埠等城镇,主要向生态型、旅游型城镇发展,限制小水泥工业发展,禁止发展印染、造纸、化工等污染行业。

第27条 与周边城市协调

依据《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等相关规划,加强与无锡等周边城市市际绿色开敞空间的间隔,划出不少于2公里的禁止建设区,防止城市连片发展;合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有效协调上下游港口分工,合理保护沿江水源,控制排污口设置;有效协调区域供水、水环境治理及用地布局。

13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第三节 交通网络布局

第28条 交通发展策略

按照国家及长江三角洲的运输通道规划,切实保障运输通道的建设。引导生产要素的有序集聚,促进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构筑“1小时交通圈”,覆盖长三角北翼主要城市,“2小时交通圈”覆盖长三角南翼的杭州、湖州、宁波等城市。

按照全省生产力布局和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加强与苏中苏北的交通联系,形成服务于常州产业总体布局和城镇发展布局,与常州境内运输通道布局相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产业开发和城镇发展的战略依托。

第29条 交通网络布局

加强铁路、公路、航道和机场的建设,建立健全、高效、畅通、便捷、安全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按照国家、省区域交通网规划,常州市域形成“两纵六横”的铁路网络;形成“三纵四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络、“五纵七横一通道”的干线公路网络;形成以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等国家水运主航道为骨架、常州港为主枢纽的“三纵两横一港”水运主航道网络,实现内河航道网络化;扩建常州航空港。构建由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组成的常州市域综合交通体系。

14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第四节 产业发展规划

第30条 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专业化为基础、高附加值为主导、战略新兴产业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实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实现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有机整合,制造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专业分工,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31条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业向高效型、生态型、品牌型和外向型转变,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调整,努力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长三角都市圈优质农副产品供应中心。

第32条 集中力量发展先进制造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新兴产业;实施龙头企业发展计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建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向“一核八园”和特色产业基地集中,促进产业集聚

15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和规模发展,做强产业链,打造具有主导产品、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特色园区。

第33条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促进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和品质提升。重点突破生产性服务业(科技信息服务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业、金融服务业等)、创意产业(软件、动漫、网络游戏、服务外包、设计服务等)、旅游业(环球恐龙城、春秋淹城、天目湖、太湖湾等),提升商贸流通业(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要素市场、商品市场、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房地产业(旅游地产、科技地产、养老地产等),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全面提升全市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

第五节 风景旅游规划

第34条 目标定位

1.充分利用常州市域江、河、湖、山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以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为主体,逐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争创国家文化旅游名城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规划至2020年旅游总人次当年达46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922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5%左右。

16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第35条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规划建设六处重点景区和六处次重点景区。六处重点景区为:天宁风景名胜旅游区、环球恐龙城现代休闲旅游区、淹城遗址公园和西太湖风景旅游度假区、常州环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茅山旅游度假区;六处次重点景区为:市区游憩商务区、小黄山旅游度假区、清明—芳茂山风景区、溧阳历史文化旅游区、金坛城南旅游区、洮湖(长荡湖)旅游区。

2.发展人文景观与革命传统观光旅游。保护和修缮革命先烈瞿秋白故居、张太雷旧居、恽代英故居、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陈列馆、常州革命史纪念馆、烈士事迹陈列馆等;保护和修缮常州名人馆藏和故居,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纪念馆、美术家刘海粟美术馆和吴青霞艺术馆、文字训诂家段玉裁故居、经学家洪亮吉故居、清代诗人黄仲则故居、教育家庄蕴宽故居、史学家吕思勉故居、藤花旧馆,以及常州博物馆、书画馆、花木盆景馆、屠一道根雕馆、科技博物馆等;规划建设展现常州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常州名人苑。

3.建设常州旅游集散中心,与旅游区(点)联网运行,并与江浙沪各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无缝”对接,互送客源。

4.合理布局旅游宾馆、饭店、旅游用品市场等配套设施,开发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17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第六节 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第36条 市域划分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引导建设区和生态改进区四大生态功能区,各生态功能区按照不同生态管治要求进行规划控制。严格保护沿江地区、沿湖(太湖、滆湖、长荡湖等)地区、沿河地区、低山丘陵和水库库区等生态敏感区域的生态平衡。

1.结合水系拓浚和新建,加强市域内长江、滆湖、长荡湖、天目湖、太湖之间的沟通,建立完善的生态水网系统。

2.完善绿色体系,加强外围生态屏障的建设,规划建设小黄山、芳茂山、竺山、淹城、新芳桥、长荡湖六处森林公园。保护沿江、沿湖、沿河等湿地,建设和控制绿色廊道:沿长江原则上不小于50米,“三湖”(太湖、滆湖、长荡湖)原则上不小于100米,主要水库原则上不小于100米,主要河道两侧原则上各50~100米。

3.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具有环境保护功能的农业体系。 4.加强市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好金坛磨盘山和方山以榉树为主的落叶宽叶林。

第37条 环境保护

1.治理水污染:加强“三湖一河”为重点的水环境治理;实施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在无法纳入市政管网地区推广小型生态处理设施及综合利用。

18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2.发展生态农业:限制化肥、农药用量。推广农村使用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河泥沤肥,改善河塘水质。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贯标,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全面推行污染集中控制和生态处理。加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的建设,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逐步实施达标排江,改善地表水质量;推广使用天然气,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推行集中供热,实施烟气脱硫;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控制交通和工业等噪声污染;加强危险废弃物的管理,加快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步伐。

第七节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38条 指导思想

从社会整体效益出发,突破行政界限,实行区域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设施的共建和共享,引导市域人口、产业有序集聚。

第39条 给水

常州市区:全面实现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供水范围覆盖市区,并向辖市金坛市供水。以长江为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下水、京杭大运河、滆湖及其他水质相对较好的水体作为应急备用水源。保留西石桥水厂、第二水厂,移建湖塘水厂,扩建魏村水厂、礼河水厂、小

19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河水厂。

金坛市:以长江为主水源,长荡湖、茅东、海底水库等为应急备用水源。常州魏村水厂及新建长荡湖水厂向金坛城区及市域东部、北部及南部平原地区供水,茅东、海底等水库水厂向西部丘陵地区供水。

溧阳市:以沙河、大溪水库为主水源,西、南部山区诸水库为辅。扩建燕山和清溪水厂,适度发展水源安全的乡镇水厂,实现区域统筹供水。

第40条 污水处理

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城镇污水处理率:近期达90%,远期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近期达70%,远期达90%以上;远期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常州市区80%,辖市城区75%,镇区70%。城镇污水处理程度达到三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并应符合《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标准。

常州市区扩建江边、戚墅堰、牛塘、武南、湟里、横山桥、横林、漕桥等城镇污水处理厂;金坛市域污水处理划分为7大系统共7座污水处理厂,扩建第一、第二、儒林、薛埠、直溪、指前污水处理厂,新建朱林污水处理厂;溧阳市域污水处理划分为4大系统共5座污水处理厂,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建花园、社渚、南渡污水处理厂,

20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提标改造埭头污水处理厂。

对城镇污水管网能够到达的农村地区应将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系统;城镇污水管网不能到达的边缘地区,可参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2008年试行版)》(苏建村[2008]154号),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就地解决。

第41条 燃气

与国家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战略协调,市域以天然气为主气源,并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天然气环网。近期燃气气化率达99%,远期达99%以上。

门站设置:沿西气东输长输管道,设置福成、东尖和金坛三座门站;沿川气东送长输管道,设置春江与郑陆两座门站。

第42条 成品油

建设江苏成品油输送管道及常州油库(分输站),满足辐射常州市区和金坛市用油需要。

第43条 供电

合理布置电源点,电源与电网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把常州电网建成为高电压、大容量、装备先进、生产调度灵活、供电安全可靠、运行管理自动化、现代化的智能电网。

1.配合国家特高压电网发展,建设±800kV溧阳换流站; 2.扩建常州电厂; 21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文化街区和城北现代旅游休闲区、淹城遗址公园和西太湖生态休闲区)、“一城”(以职教科研为特色的科教城)、“三园”(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西工业园区、城东工业园区)、“三中心”(行政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

两副即中心城区的南北两个新区。南部新区以常州西太湖生态休闲区和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主要功能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生活居住和休闲度假产业;北部新区以高铁新城为核心,主要功能为商务商贸、生活居住、港口和先进制造业。

多组团即中心组团、高新组团、城西组团、湖塘组团、城东组团、新龙组团、新港组团、武南组团、空港组团和西太湖组团,其范围和主要职能分别是:

1.中心组团:西起龙江路,东至青洋路,北起龙城大道,南至京杭大运河西段。是全市的商贸、金融和文化中心。通过“控制、疏散、重构”等方式,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形象。

2.高新组团:西起德胜河,东至青洋路,北起沪蓉高速公路,南至龙城大道。积极实施“退二进三”策略,推进产业升级,建设机电一体化、动漫、电子、软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功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市行政中心、大型生活社区、现代旅游休闲区和城市北部商贸副中心。

3.城西组团:西起德胜河及京杭大运河北段,东至龙江路,北起

27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龙城大道,南至京杭大运河西段。主要功能为生活居住、市场物流及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机械制造等先进制造业。

4.湖塘组团:西起常泰高速公路,东至青洋路,北起京杭大运河中段,南至常合高速公路。主要功能为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商务商贸、文化旅游、职教科研、生活居住等,是以高等职教和淹城遗址为特色的综合组团和城市南部商贸副中心。

5.城东组团:西起青洋路,东至常合高速公路,北起沪蓉高速公路,南至常合高速公路。主要功能为机车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及现代物流业,为城市东部副中心,予以适时开发。

6.新龙组团:西起德胜河,东至江阴市界,北起规划镇南铁路,南至沪蓉高速公路。主要功能为区级行政、商贸商务服务中心、生活居住、电子光伏、生物医药和高新技术研发。

7.新港组团:西起德胜河,东至江阴市界,北起长江,南至规划镇南铁路。主要功能为港口、化工、环保、能源、现代物流及城市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大型市政公用设施。

8.武南组团:西起滆湖,东至青洋路,北起常合高速公路,南至前黄镇。主要功能为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和西太湖生态商务科技。

9.空港组团:西起井冈山路,东至常泰高速公路,北起沪蓉高速公路,南至龙城大道。主要功能为现代物流、新能源、机电一体化、

28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装备制造业。

10.西太湖组团:西起孟津河,东至武宜运河,北起场北河,南至滆湖。主要功能为生态旅游休闲、动漫、生活居住等。

第五章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第61条 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原则

加强土地资源需求调控和管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安排,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加强闲散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积极引导建设用地混合使用。

规划中心城区2020年建设用地29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绿地、交通用地及市政设施用地。

第一节 居住用地

第62条 规划居住用地共6950公顷,人均居住用地28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23.3%。

29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第63条 中心城区形成新龙、飞龙、五星、清潭、茶山、湖塘、淹城、北港、青龙、红梅和西太湖11个居住片区,以及新港、新魏、薛家、新闸、武南、马杭、兰翔、三井、东方、雕庄和戚墅堰11个居住区(详见表5、中心城区各居住区位置与规模表)。

第64条 居住用地规划建设要求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2.以成片开发为主,严格控制零星开发;

3.推进新型社区住宅建设,生态住宅建设,节能住宅建设; 4.以多层、中高层和高层住宅为主,禁止别墅建设; 5.确保中小户型和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屋的建设。

第二节 公共设施用地

第65条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共4100公顷,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6.5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13.8%。

第66条 行政办公用地

保留和完善龙城大道北侧的市级行政公共服务中心、延政路北侧的武进区行政中心、东方大道北侧的戚墅堰区行政中心、星港大道北侧的钟楼区行政中心;在新龙组团新建新北区行政中心,在竹林路北侧新建天宁区行政中心。其他行政办公用地结合组团中心的建设相对

30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集中布局。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用地结合组团中心、社区中心合理布局。

第67条 商业用地

构建“一主两副七次”的分级多中心商业服务体系。

一主:在旧城区,以延陵路——南北大街、和平路、晋陵路等商业街道为依托,建设市级商贸主中心。

两副:在湖塘组团的花园街两侧、高新组团的市级行政公共服务中心周边规划建设市级商贸副中心。

七次:在城西、城东、新龙、武南、新港五大组团及京杭大运河地区、青龙居住片区的中心位置规划建设集中的区级商贸服务区。

第68条 文化设施用地

建设市、区、社区(镇)多层次覆盖全市的文化设施网络。规划人均文化设施用地不小于1平方米。

围绕市级行政公共服务中心和延陵路、南大街等地区的改造,在其周围规划布局市级文化设施;继续配套完善大剧院、规划展览馆、博物馆的建设,新建广播传媒中心。

结合区级行政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布局区级文化设施。 结合居住片区和居住区的分布,均衡布局相应文化设施。 第69条 体育设施用地

以现有体育设施为基础,分级分区均衡布局体育设施,满足全市

31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体育比赛、训练、市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使全市体育设施达到能承办国家级综合运动会的要求。规划人均公共体育用地不小于1平方米。

配套完善市级体育中心三个:

1.市体育中心:位于晋陵北路东,龙城大道北侧,规划用地22公顷,形成以“一场三馆”(4万人体育场、游泳跳水馆、综合馆、田径馆)为主体的综合性体育竞技、教学、培训、娱乐健身基地,同时具有会展功能。

2.清潭体育中心:位于劳动西路西侧、清潭路北侧,规划用地10公顷左右,通过扩建改造,使其成为能承办大型户内外赛事的综合体育中心,成为市体育中心功能的补充和完善。

3.城南体育中心(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现江苏省曲棍球训练基地规划搬迁至西太湖,同时建设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形成集体育比赛、训练、市民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体育中心。

同时建设完善武进、新龙、北港、青龙、戚墅堰5个区级市民健身活动中心。其他体育用地结合各组团和居住社区按国家标准合理设置。

第70条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建设与完善市区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卫生服务体系。按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进行结构调

32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整,结合城市用地布局,按方便就医、均衡布局的原则,逐步调整医疗卫生设施布局。

医疗中心由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搬迁至武进区湖塘组团内)、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医院、儿童医院、新北区人民医院(肿瘤医院)等医院构成,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三级现代化综合医院为主的市区医疗中心。

区级医院及规划的组团医院同时兼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每3-5万人左右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处,不足3万人设卫生服务站一处。

继续配套完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作为新北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标准建设其他区级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儿童保健所。

继续配套完善市急救中心,均衡布局独立急救分站,形成急救网络。保留劳动东路中心血站。

第71条 教育科研设施用地

有效整合现有教育设施资源,发展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有特色的高等教育、有成效的社会教育,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初中以下学校学生就近入学,适度扩大学校规模;高中规模办学、重点发展若干所寄宿制现代化规模学校,构建优质高中,为高校输送

33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优秀生源;基础教育设施按照幼儿园45座/千人、小学60座/千人、初中30座/千人、高中15座/千人、中等职校15座/千人的指标进行配置。

形成四个各具特色的文教科研区:

积极推进常州科教城建设,建成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特色的高校基地;整合城市西部现常州大学及周边大中专教育用地,形成西部文教区;依托常州工学院(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考虑调整的可行性)、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职教中心、软件园,形成城北文教科研园区;在新龙组团内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配套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

第72条 养老设施用地

构建“以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为主、养老机构为辅”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布局常州市老年人服务中心、老年康复中心等养老机构约50所;同时结合居住小区布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满足“十五分钟服务圈”的服务需求。

第三节 工业用地

第73条 规划工业用地共7450公顷,人均工业用地30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25%。

第74条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相对集中的五个工业片区。

34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1.滨江工业区:主要发展化工、能源和环保产业(国家级),属二、三类工业用地。

2.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延伸区,主要发展电子光伏、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动漫、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属一类工业用地。禁止发展纺织、印染等一般技术要求和有污染的企业。

3.城西工业区:包括钟楼经济开发区(省级),主要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农用机械、工程机械、新型材料等产业,以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禁止新建、扩建化工、印染、食品等有水污染的企业。

4.城东工业区:包括戚墅堰经济开发区(省级)、天宁经济开发区(省级)等,主要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机车制造、汽配、食品、制药等产业,属一、二类工业用地。应大力推行集中供热、减少大气污染。

5.武南工业区:包括武南高新技术开发园(省级)和两个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少量二类工业用地。禁止新建、扩建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印染、化工、食品等企业。

35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第四节 仓储用地

第75条 规划仓储用地共750公顷,人均仓储用地3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2.5%。

第76条 仓储用地布局

仓储用地结合物流园区合理布局,规划在中心城区重点建设两个物流园区、三个物流中心和若干普通仓储区。

1.物流园区布局

新区综合物流园区:在沿江港口设置。

城南物流园区:在和平南路东、常合高速公路道口附近设置。 2.物流中心布局

横山桥物流中心:在沪蓉高速公路横山桥出入口附近、省道232西侧设置。

凌家塘物流中心:依托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向周边适当发展。

空港物流中心:在空港附近和奔牛港附近设置。 3.普通仓储用地布局

在京杭大运河、德胜河、采菱港等航道两侧,规划适度规模的普通仓储用地。

4.危险品仓库区布局

36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在德胜河西、沪宁铁路北适当位置规划建设危险品仓库区。现徐窑危险品库改为普通仓储用地或其他相关用地。

第五节 城市设计引导

第77条 城市设计目标

整合整体空间环境资源,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江南水乡”的城市总体形象;保护和重塑城市格局,延续历史文化,强化其系统性和整体性。

第78条 城市设计理念

1.以水为纲,以绿为本,水绿相依,努力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2.以龙为目,以文为脉,凸现地标,着力营造富于地方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城市景观和标志性建筑。

3.讲究序列,强化轴线,路场相融,精心设计城市重点空间区域。 第79条 城市景观框架与城市组团边界

建设绿色开敞空间,明晰城市组团边界,组织城市主要景观轴线和景观环,营造城市特色景观区域和标志性建(构)筑物,进行建筑高度分区和景观视廊控制。

37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通过“两纵”(沿德胜河、武宜运河和青洋路)、“四横”(镇南铁路、沪蓉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常合高速公路)共六条绿色开敞空间廊道将中心城区明晰地划分为十个城市组团,确保城市按组团式结构布局,形成“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格局。

第80条 着力营造城市主要景观轴线

精心规划建设城市主要景观轴线,分别为:延陵路(以都市购物和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为主)、和平路(以展示现代城市形象为主)、通江路(以展示现代都市形象为主)、长江路(以展示现代都市形象为主)、怀德路(以现代都市文化和居住区形象为主)、东经120路(以地理与时间文化为特色)、龙城大道—东方大道(以展示现代都市窗口形象和两侧绿化景观为主)、延政路(以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和展示现代都市窗口形象为主)、中吴大道(以展示现代都市形象为主)。

第81条 强化凸显城市景观环

结合城市水系和绿地规划,强化凸显外环(沿高速公路环形成城市生态绿色林带)、中环(沿快速路环形成现代都市风景带)、内环(沿古运河、市河、关河形成地方历史文化水乡景观带)、滆湖环(环滆湖的自然风光景观带)等四个景观环。

第82条 精心规划建设城市特色景观区

城市特色景观区为:天宁寺——舣舟亭、青果巷、前后北岸、杨

38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桥四片历史文化街区;以三吴第一楼和石龙嘴为核心的传统风貌区;以南大街商业步行街、延陵西路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商务区;以市行政公共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城北中心地区;以武进区行政公共服务中心和花园街为中心的城南中心地区;以新北区行政公共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新北中心地区;以环球恐龙城为核心的现代休闲旅游区;以淹城遗址公园为主体的展示春秋历史文化的主题游览区;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特色的科教城。

第83条 主要标志性建(构)筑(地标)和广场

1.主要标志性建(构)筑(群):文笔塔与天宁宝塔建筑群;常州市行政公共服务中心建筑群;环球恐龙城主馆;东经120标志塔;南大街两侧商业街区等;

2.主要广场:文化宫广场(以文化休闲为主题)、沪宁(城际)铁路常州站广场(以交通集散和现代文明为主题)、钟楼广场(以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为主题)、武进广场(以现代文明为主题)、东方广场(以文化休闲为主题)、新龙广场(以文化休闲为主题)、京沪高速铁路常州站广场(以交通集散和现代文明为主题)。

第84条 城市高度控制

1.城市地标主要有:天宁宝塔、文笔塔、仰苏阁、大观楼、东经120标志塔、恐龙园主馆、博物馆和大剧院、体育中心、广电传媒中心、武进电视塔、京杭大运河标志塔。

39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2.建筑高度分区

高层限制发展区(除特殊局部,建筑高度不应超过24米):清明——芳茂山周围地区,青果巷、前后北岸、天宁寺――舣舟亭、杨桥四片历史文化街区周围,重要标志性建(构)筑周围,主要旅游区(点)四周属高层限制发展区。

高层引导发展区(可根据景观要求建设高层、超高层):按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规划,中心组团、高新组团和湖塘组团的中心区域基本属高层引导发展区,是城市高层建筑主要的发展地区。

一般地区(要因势利导,服从整体景观要求):规划范围内上述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不作特殊要求,原则上应由高层引导发展区向周边递减,以便形成有节奏和韵律的城市天际线。

第85条 景观视廊控制

依据城市实际情况、城市景观标志点与观景点的选定原则,从城市视觉景观中甄选并确定城市空间景观视线廊道为:控制天宁宝塔与火车站广场、文化宫广场、罗汉路、红梅公园形成的视线廊道;控制文笔塔与桃园路形成的视线廊道;控制东经120标志塔与东经120路形成的视线廊道;控制恐龙园主馆与汉江东路形成的视线廊道;控制体育中心与晋陵北路形成的视线廊道;控制博物馆、大剧院与龙城大道形成的视线廊道;控制仰苏阁与延陵东路、古运河形成的视线廊道;控制大观楼与新市路、古运河、长江路、怀德桥形成的视线廊道;控

40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制武进电视塔与花园街、广电路形成的视线廊道;控制京杭大运河标志塔与京杭大运河、和平南路、晋陵南路跨京杭大运河大桥、龙游路跨京杭大运河大桥、阳湖大桥形成的视线廊道。

第六节 地下空间布局规划

第86条 地下空间布局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纵、一横、多片”的地下空间整体形态。主要功能为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及地下人防设施。

一纵:为地下轨道交通一号线及主要站场周围800~1000米范围。 一横:为地下轨道交通二号线及主要站场周围800~1000米范围。 多片:为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区域,如新龙中心、高新商务区、市民广场、常州城际站、文化宫、南北大街、青龙生活区中心、城东中心、城西中心、中吴大道、新天地、科教城等地区以及其周边区域。

第七节 旧区更新

第87条 旧区范围

北起沪蓉高速公路,南至长虹路,西起龙江路,东至青洋路及戚

41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墅堰老城区。其中戚墅堰老城区范围为北起沪宁铁路,南至中吴大道,西起丁塘港及京杭大运河,东至常合高速公路。

第88条 规划原则

依据常州“拓展南北,提升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和“优化用地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均衡人口分布、提高环境质量”的要求,旧区更新应遵循整体协调、有机更新、生态环保和有序改造原则。

第89条 旧区更新规划引导

1.历史城区风貌保护:应充分体现江南水乡的城市特色,重点保护由古运河和市河组成的两圈水系,保护“城中有河,河抱古城,城河相依”的整体空间格局;加强对青果巷、前后北岸以及天宁寺-舣舟亭三片历史文化街区及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修缮,做到“修旧如旧、以存其真”,严格控制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高度与建筑风格;加强对圩墩遗址等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

2.用地更新:进行用地功能置换与土地存量盘活,加快“退二进三”进程,同时向外围疏散过于集中的教育、医疗等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3.住宅更新:积极推进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与旧居住区整治,完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尤其应加强老年人、残障人群、新市民等特殊群体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4.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配置公交

42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线路;加密支路网的密度,完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的建设;完善停车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序建设行人过街设施。

5.修复生态功能:加快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实施旧区运河、市河、南运河等水系的清淤拓浚、河道防护等水环境治理工程以及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大力改善旧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6.严格按照生态容量及基础设施的承载力确定地块合理的使用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有效协调旧区内各建筑群体;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按照相关规范完善配套设施,保证规模容量的前瞻性与合理性。

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

第90条 发展战略目标

构筑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管理智能化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协调、高效、通畅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1.对外交通实现“121530”目标。1小时交通圈覆盖长三角北翼主要城市,2小时交通圈覆盖长三角南翼的杭州、湖州、宁波等城市;市区主要节点15分钟内驶入高速公路,市区城镇30分钟内到达中心城区。

2.城市内部形成层次分明、联接有序的城市道路网系统,实现居

43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民一次出行至中心城区主要节点不超过30分钟。

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筑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含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为主体,以旅游公交和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模式城市公共客运体系。至规划期末,公交出行比例达30%以上。构建“组合环、放射式”的公交线网和布局合理的站场体系。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密度达3~4km/km2,90%居民到达公交站点距离小于300米,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12标台以上。

4.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的城市停车供应系统。

第一节 对外交通

第91条 公路 1.高速公路

形成“三纵四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络。

一纵:扬溧高速公路。润扬大桥向南经丹阳、金坛至溧阳,并向南延伸至皖南。在金坛朱林、溧阳后周、溧阳西设互通出入口,在金坛薛埠、溧阳新昌、溧阳周城设互通枢纽,分别与常合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常溧高速公路和溧芜高速公路互通。

二纵:常溧高速公路。从泰州-常州长江大桥向南,经丹阳、金

44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坛至溧阳,向西经溧阳北接扬溧高速公路,向南经溧阳东延伸到宜兴境内。规划在尧塘、水北、儒林、上黄、埭头、溧阳北等设互通出入口;在尧塘、新昌和戴埠设互通枢纽,分别与常合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互通。

三纵:常泰高速公路。向北过长江接沪陕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向南过常合高速公路,接长深高速公路,向东接无锡和苏州高速环,形成苏锡常南部通道。规划在孟河镇、省道338、省道122、龙城大道、国道312、金武公路、武南路、南塘路、青洋南路、省道232和雪马公路设互通出入口;在汤庄、滆湖和寨桥设互通枢纽,分别与沪蓉高速公路、常合高速公路和常泰高速公路南延互通。

一横:沪蓉高速公路。南京至上海,从常州北部通过。在市区罗溪、龙江路、龙虎塘、青洋路、横山桥设互通出入口;在汤庄、崔桥设互通枢纽,分别与常泰高速公路和常合高速公路互通。

二横:常合高速公路。从南京禄口机场,经常州南部,往江阴方向。在省道340(茅山)、省道241、省道240、省道239、滆湖西、和平南路、青洋路、中吴大道设互通出入口;在薛埠、尧塘、滆湖东、崔桥设互通枢纽,分别与扬溧高速公路、常溧高速公路、常泰高速公路和沪蓉高速公路互通。

三横:沪宜高速公路。由宜兴经常州南部至无锡。在省道232设互通出入口,在雪堰设互通枢纽,与苏锡常南部通道互通。

45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四横:长深高速公路。从南京,经溧阳南部,往杭州方向。在溧阳上兴、溧阳西、溧阳南设互通出入口;在溧阳的新昌和戴埠设互通枢纽,分别与扬溧高速公路、常溧高速公路南延互通。

一环:由沪蓉、常合和常泰三条高速公路共同构成常州主城区外围的高速公路环。

2.干线公路

规划建设“五纵七横一通道”的干线公路网络(详见表6、常州市主要对外公路规划一览表)。

五纵:镇广公路(省道241,镇江-溧阳-安徽广德);金宜公路(省道240,金坛-宜兴);常溧线(省道239,常州-溧阳-安徽);常扬公路(省道238,孟河-扬中);武澄公路(省道232,江阴-常州)。

七横:沿江公路(省道338,镇江-常州-江阴);省道122(丹阳-常州-江阴);常锡公路(国道312,乌鲁木齐-常州-上海);常金公路(省道340,南京-金坛-常州-江阴);沪宜公路(省道342,宜兴-常州-上海);老明公路(省道341,溧水-溧阳);宁杭公路(国道104,南京-溧阳-杭州)。

一通道:在长江常州-泰兴汽渡附近规划预留过江通道,南与省道338、龙江路相接,北与沪陕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相接。

3.公路客货站场

4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4j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