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更新时间:2023-12-15 09: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附子 附 子 一、概述

(一)植物来源、药用部位与别名 1.植物来源与药用部位

附子的原植物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Debx.。药用部位:以侧生块茎(子根)入药,是一味最常用中药。通常将原植物乌头的野生品或半野生品的侧根和主根(母根)称之为\草乌\;其栽培品的主根(母根)称之为\川乌\;其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称之为\附子\。 2.别名

主要常见别名:堇(《庄子》),茛、乌头、奚毒、即子、乌喙(《神农本草经》),芨(《尔雅》),鸡毒(《淮南子》),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吴普本草》),川乌(《金匮要略》),独自草(《续汉书》),土附子(《日华子本草》),草乌(《圣济总录》),川乌头、草乌头(侯宁极《药谱》),竹节乌头、金鸦(《本草纲目》),断肠草(《新疆药材》);附子尚称侧子、漏蓝子等。 (二)药用历史

乌头,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乌头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味辛,温,有大毒。治中风,恶风洒洒,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生山谷。\又载附子,谓:\附子一名茛。味辛,温,有大毒。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瘕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蹙,拘挛,

膝痛,不能行步。生山谷。\还载有天雄,其系附子或草乌头之形长而细者,仍为\味辛,温,有大毒,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之品。但在《神农本草经》载以药用外,我们祖先早在二千年前则将其作为毒药使用,史书上记载的此类药杀事例很多;作为药物来用,历史也很久远,除《庄子》有所记录外,在公元前140年西汉刘安等的《淮南子》则指出:\良医鸡毒(乌头)\,又说:\天雄、乌喙最为凶毒,但良医以活人。\可见在本草著作诞生以前,我们祖先则知乌头虽具毒性,但应用得当,也为良药。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附子、乌头、天雄都是医治风寒湿痹、痿病等疾患之要药,并初步确立其祛风除湿之主要效用。后世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突出强调其温经止痛作用,补充了温化痰湿、消肿溃坚、祛腐等作用。例如,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云:\消胸上痰冷,食;下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肿痛不可挽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眙\。在《伤寒论》中附子主治厥逆。到了唐代,甄权的《:药性论》谓其:\气锋锐,通经络,利关节,寻溪达径而直抵病所\。并有治虚寒,治风痰的不同用途,但还没有用做补药的。到了宋朝才有人称它有峻补作用,并且已有\贵人\专购附子为服饵之说。到金、元时代,如名医李东垣的《药类法象》谓其\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到明代,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亦谓其\开顽痰、治顽疮\,\治头风喉痹,痈肿疗毒\。但金、元时代的中医温补派却始创附子有补右肾命门的学说,并托李东垣之名大加宣扬。李时珍虽然很崇拜李东垣,但对用乌头、附子作为补药,他很不同意,并明确指出:\乌附毒药,

非危病不用,而昔人之补剂,用为常药,岂古今运气不同耶?\他还举了不少人用乌附治病刚入口即麻痹致死的事故,以此作为服用乌头时的警戒。对于草乌头,他更视之为蛇蝎似的剧毒,告诫医者:\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

关于乌头与草乌,在明代以前多统称为乌头。有人研究认为,自《本草纲目》始方明确区分,因李氏在《本草纲目》指出:\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此说与目前商品川乌头、草乌头的来源基本符合。但据今人楼之岑等深入考证认为,草乌之称并非始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目前发现最早的记载应是:川乌:《金匮要略》,草乌:《太平惠民圣剂局方》。故川乌头的出现年代不仅可追溯至隋代,更可追溯至汉代,而草乌头的出现则应始于宋代。将川乌头与草乌头分别列条的则见于南宋陈衍的《宝庆本草折衷》。明代李时珍在其修订《本草纲目》时,并未见到陈衍的《宝庆本草折衷》已将草乌与川乌进行了区分。因李时珍在草乌的名称:下注明出于《纲目》,所以后人多以《本草纲目》作为:誊乌的最早文献记载。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李时珍很重视草乌头与川乌头的区分,但他的《本草纲目》并未将草乌头与)川鸟头各列为条。在明清的其他本草著作中,有刘若金所撰的《本草述》,清初杨时泰重辑的《本草述钩元》均以\草乌头\为枥:题单列一条,与\乌头\、\附子\、\天雄\各条予以并列,各加录述。

总之,乌头、附子及革乌的药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乌头、附子原

植物虽均同为毛茛科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ebx.的块根,但二者功能主治与效用仍有所差异:乌头功能祛风散寒,除湿镇痛,凡风寒湿痹,骨内冷痛,及损伤入骨,年久发痛,或一切阴疽肿毒等疾患皆宜;而附子则温补回阳,强心救逆之要药。广大民间也予常用,例如《贵州民间方药集》谓其:\治麻痹证。又为伤科要药\。现代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较为深入,临床应用更有发展。 (三)资源分布与产区

关于附子、川乌、草乌的资源分布与产地,在我国古代本草文献早有记述。例如《名医别录》则载:附子\生犍为及广汉(今四川)山谷\,乌头\生朗陵(指河南确山)川谷\,天雄\生少室(指河南嵩山)山谷\。而陶宏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此三物是同根,而本经分成三处,当各有所宜,今则无问也。\以长二三寸者为天雄,割削附子旁尖角为侧子,附子之绝小者亦名侧子,元种者为乌头。其余大小者皆为附子。以八角者为上。绵州彰明县多种之,唯赤水一乡者最佳。\绵州乃故广汉地,领县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领乡二十,惟赤水、廉水、昌明、会昌四乡产附子,而赤水为多。取种于龙安、龙州、齐归、木门、青堆、小坪诸处。\由上可知附子、川乌头的道地产地在历代本草中都记载有四川的彰明、绵阳、江油平武一带,可见四川江油等地的附子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上都与现今实际情况相符。另外,《本菲纲目》还记载\其产江左(现长江以东江苏、浙江等地)、山南(现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是也。\乌头之野生于他处者俗谓之草乌头?,亦曰竹

节乌头,处江北(长江以北安徽省、山东省等地)者日淮乌头。\草乌头处处有之,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但此.系野生,又无酿造之法,其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然毒则甚焉。\草乌头取汁......射禽兽,有射罔之称。后魏书言辽东塞外·(现华北、东北、山西、内蒙等地)秋收乌头为毒药射禽兽,陈藏器所引续汉《五行志》言西国省独自草,煎为药,敷箭射人即死者,皆此乌头,非川乌头也。\陶宏景不知乌头有二,以附子之乌头、注射罔之乌头,遂致诸家疑二。\《证类本草》载\梓州(现四JIl省治县)草乌头\,是指产二于二梓州的草乌头。由上述可知,古本草中所称的\草乌\,是毒性较大的野生品,其分布较广,产于\江左\、\山南\、\江北\、\梓州\和\辽东塞外\等各处。这些产地与现在作草乌用的乌头属植物的产地也是一致的。

综合以上诸家本草之说,再参照目前情:况,可见乌头为附子之母,人工栽培始于宋代;栽种地将初栽的乌头俗称之为\乌药\,挖取其子(即附子)后又名为\乌头\。附子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各省,北达秦岭和山东,南达广西北部。药用者主要为栽培品,主产于四川和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甘肃等亦有分布及种植。附子传统产呕主要为四川江油、北川、平武及陕西城固、勉县等;允以四川产者为佳。后因战事,两县的产量逐年下降:1936年45万kg,1947年35.5万kg,1949年22.5万蝇,产品仍行销全国及香港、南洋等地。陕西渭河两岸700年前开始种附子,200年前汉中形成产区。清代《城固县乡土志丛编》

有\附子年产三万斤,陆运行销甘肃、新疆\的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除附子传统道地产区外,发展的附子新产区主要有四川的安县、布拖、美姑、城口;陕西的南郑、汉中、兴平、户县;河北的晋县、元氏;湖北的竹山、竹溪;云南的丽江、巍山;山东的菏泽、潍坊等地。但仍以四川江油(彰明县1958年并入江油市)、陕西城固种植的附子产量大,质量好,畅销全国并出口。四川为我国附子第一产区,陕西为第二产区。 (四)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功能。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症;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萎、贝母、白艾同用。 (五)市场需求与栽培意义

附子商品来源于栽培,主要由四川、陕西等省提供。新中国成立后列为国家计划管理品种,1980年以后由市场调节产销。

从图3-1可见,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附子生产发展较快,产大于销。1958年收购量达142万kg,为同年销售量的2倍,以后生产连年逾量,商品积压。60年代初期,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粮药争地、争肥,燃料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生产下降,收购减少。1961年收购量仅50万kg,比1958年下降65%。1961-1974年国家对附子实行粮食奖售政策,促进了附子生产回升。至70年代中期,四川、陕西等主产区又提高了附子收购价格,鼓励药农生产,附子产量则幅

度增长。如1979年收购量达175万kg,创历史最高水平,于是又出现了第2次产大于销。80年代初期改由市场调节产销后,附子收购价格下跌,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收购量减少。1983年仅收购28万kg,为历史收购的最低水平,但由于商品库存比较充裕,市场销售仍比较平稳。 二、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株高60~150cm。块根肉质,纺锤形或倒卵形,向地直下,每根再生侧根。块根通常2个连生,栽培品的侧根(子根)通常肥大,倒卵圆形至倒卵形,直径可达5cm。块根表皮茶褐色至深棕色,平滑,周围有瘤状突起,下部有多数或无细小须根。茎直立,圆柱形,表面青绿色;上部为短茸毛或散生少数贴伏柔毛,下部老茎多带紫色;茎下部光滑无毛。叶互生,有柄,叶片卵圆状五角形,掌状3裂,深达基部,中央裂片菱形或广菱形近羽状分裂,侧生裂片斜扇形,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坚纸质或略革质。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上密生反曲的白色柔毛;自茎顶或叶腋开蓝紫色花,小苞片窄条形,萼片5,呈花瓣状;花蓝紫色,外被短毛;雄蕊多数,心皮3~5,离生,密被灰黄色短柔毛。瞢荚果长圆形,长约2cm,具横脉,无毛;花柱宿生于果实先端外侧、呈芒尖状,成熟后向内开裂。种子黄棕色,有膜翅质。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三、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特性 1.乌头的生长习性

乌头于12月中旬,当离地表lOcm处、地温在10℃以上时栽种块根,7天后长出新根,次年当离地表10cm处、地温在9℃以上时,地下茎节处则长出放射状排列的5~7片基生叶。抽茎后,地上部分生长加快,尤其当气温在13℃以上时,生长最快。3月上旬至4月上旬(气温13℃左右),是其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其茎每天可增高0.6~0.71cm,叶片数也迅速增加,每4天可生出1片新叶。随着地上部分的迅速生长,乌头的地下茎节上,平行地长出扁平的白色根茎,随后向下伸长而形成块根。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地下部分旺盛生长,其生长速度超过地上部分;在种根较大而肥料又充足的情况下,粗壮的地下茎可以在同一节生长2个块根,可使亩产乌头(附子繁殖材料)达10万个以上。9月中、下旬,在气温为l8~20℃时,顶生总状花序开始出现小的绿色花蕾,花蕾逐渐变大。10月上旬,日平均气温17.5℃左右,花蕾由绿变紫时开花,当主花序结果时,第一侧枝的花才开放,以后由上至下地开放下部侧枝的花。在一个花序内,花自下或自中部先开,一个花序的花3~7:天开完。开花后的第2天,花丝伸长,3小时后,花药成熟破裂,此时柱头已先熟。一朵花的花药在5~7天全部破裂。其破裂顺序是由内向外。

乌头地下块根的头部可以形成子根,通常情况下,块根脱落痕的对面及两侧形成的子根较大,其余部位形成的子根较小,另外地下茎节上的叶腋处也可形成块根,但很小。在产区,3月中旬前后地下块根芽头部开始形成子根,到3月下旬至4月初,母块根可侧生子根1~3个,地下茎叶腋处可生小块根1~5个。5月下旬以后,仍可产生新

子根,原子根生长速度加快,每株干物质日增重为0.1979。当地温为27左右时,块根生长速度最快,每株干物质日增重为0.659。7月中旬,子根发育渐趋停顿,不再膨大。若从子根萌发到长成附子,一般只需100~120天。 2.附子的生长习性

附子的生长习性与乌头基本相同。但只经历须根生长发育期(从栽种至出苗)、叶丛期(从出苗至抽茎)、地上部分旺盛生长期(从抽茎至摘尖板芽)和块根膨大增长充实期(从修二次根至收获)4个时期,共240天左右。附子一般于3月下旬萌生;在采用摘尖、掰芽、修根等促控技术,地上部分在摘尖掰芽后,干物质虽短时略有下降,但由于叶的长大及茎的加租_干物质则可迅速回升;以后由于修根时去掉部分脚叶,养分向下转运等,块根干物质则迅速增加,在5月下旬块根干物质重可达10~209/株;6月中旬地温上升更利块根生长,是附子膨大增长充实期,块根干物质重可达19.99/株,干物质的日增长量为5月下旬的3.3倍左右。7月中、下旬,因其子根发育渐趋停顿,不再膨大,故应及时采收,是采收附子产量最高的时期。又由于附子块根是由地下茎的基部向上逐渐生长,随着侧生块根生长期的缩短,块根由圆锥形变为长条形,为了集中养分供应地下基部的较大块根,使他们长得更大,故宜采用留大刮小及截除块根周围须根的修根办法。试验表明,修根可提高附子质量,但总产量却低于未修根者。 3.乌头的种子特性

乌头为异花授粉植物,故变异类型较多。乌头种子不易完全成熟,发

芽率很低,其出苗后块根生长发育很缓慢,且新生子根也很少,故一般均不作繁殖用种。 (二)生态环境要求 1.生长环境

附子的繁殖材料乌头多生长于海拔800m以上的山区,常野生于山坡疏林下、谷地、河边、路边草丛或灌木林中,自然植被为湿性常绿阔叶林。半野生的乌头,常散生于玉米地中。家种乌头多栽培在海拔500~600m的向阳平坝。植被以栽培作物为主,主要品种有水稻、玉米、高粱、小麦、油菜等。例如,附子主产区四川江油及临近地区位于北纬31。227~32。237及东经104。137~106137的亚热带绿阔叶林地带,垂直分布于海拔518.5~2150m的平坝与高山。海拔较高的丘陵、山地亦有栽种。又由于乌头具有耐寒与耐阴湿的特点,适宜于盆地边缘的浅丘地带栽培,如安县等地。 2.气候

乌头适应性强,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但乌头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耐寒性,怕高温、高湿。据报道,乌头的宿存块根在一10℃以下能安全越冬;在高温多湿环境,易发生病害和烂根;在干旱时,其块根生长发育缓慢;在阳光充足时,病害少产量高。具年平均气温为13.7~16.3℃,年降雨量86:1.4~1419mm,年日照时数903.1~1499.7小时气候条件的山区或平坝,均可栽培。其适宜生长的年均气温为16℃左右,绝对最高气温36.2℃,绝对最低气温一4.5E,年降雨量1000--1400mm,相对湿度75%~80%,

无霜期3:23天。例如,附子在气候温和、润湿的四川江油坝区生长较好,其年平均气温为15.9℃,年降雨量为1179.4mm,年日照为1327.4小时。 3.土壤

乌头对土壤要求不严,野生乌头在许多种土壤上都有生长分布,但多为山地黄壤或山地红壤。人工栽培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以中性土壤为好。乌头栽培土碾多为紫色土、水稻土或黄壤,以紫色土、冲积土、紫红泥、油沙土、腐殖质含量丰富的壤土和沙坝土为好。而附子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栽培产量较高;粘土、低洼地不宜种植。 4.其他

乌头(附子)的抗病性较差,但野生类型较栽培类型的抗病性强,栽培种\川药5号\较\川药1号\的抗病性强。繁殖材料乌头宜在海拔1000m气温冷凉平坝的山区培育,使其品种不易退化,若在低海拔地区培植附子的繁殖材料,一般1~2年后,便会出现品种退化现象,病害增多,产量降低,质量变劣,故栽培2~3年后,需向山区换种。鸟头忌连作;前作以水稻为好,玉米次之。 四、栽培技术 (一)品种类型

乌头为异花传粉植物,故在栽培过程中变异类型较多。有关研究单位经多年研究,从乌头产区的数百种混合群体中,以叶片形状为基础,结合其他特征,已分离出数十个品系和品种。现将产量较高,受群众

欢迎的栽培种简介如下:

1.川药1号(又名鹅掌叶,南瓜叶乌头)

叶大,近圆形,顶叶形似南瓜叶。具有块根较大,圆锥形,加工率高,耐肥,晚熟,高产的特点,但抗病力较差,在综合防治白绢病的条件下,产量方较稳定。其单株乌头产量平均为6.5个,平均每亩可产42000个,附子平均亩产量可达490.8kg。为目前乌头与附子产区的推广品种之一。经示范推广结果,本种比当地的混合群体可增产23.6%--55.2%。2.川药a号(又名莓叶子、丝瓜叶乌头) 茎粗壮,节较密,基生叶蓝绿色;茎生叶大,深绿色,薄革质,三全裂,全裂片的间隙大,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块根纺锤形,单株乌头产量为6.3个,平均每亩可产51850个,用它栽种的附子,平均每亩可产附子456.6kg,并具有较南瓜叶乌头抗病,产量较高而稳定的特点。

3.川药5号(又名花叶子、油叶子、艾叶乌头)

叶厚,坚纸质,叶面黄绿色,无光泽,叶脉显露而粗糙,叶三深裂,基部截形或楔形,末回裂片再深裂,披针状椭圆形。具有块根圆球形,单株乌头产量仅3.2个,平均每亩可产乌头27700个,用它来栽种的附子,平均每亩产368.3kg,其产量虽低,但具有抗病力较强的特点。 (二)繁殖方法

栽培附子用\乌药\作种,乌药可用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其原为半野生,1964年开始在四川安县等县已大面积栽培,为江油附子产区,

提供大部分\乌药\种,叫做\山药\;坝区药农自己培育部分\乌药\种,叫做\坝药\。野生乌头主要靠有性繁殖;家种栽培均用无性繁殖,无性繁殖能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繁殖系数也较高。 1.有性繁殖

(1)采种:11月上旬左右,当瞢荚果出现裂痕时,应即时采收种子备用。具体采收、贮藏方法,见下述乌头种子的采收、贮藏项下,此从略。

(2)整地作床:选灌木林下腐殖质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作苗床。深翻土地,1.5m开畦,每亩施1500kg农家肥作底肥,撒于畦面,翻入土中再整平,备用。

(3)播种:11月中下旬播种,每亩种子2.5~3.5kg,撤播;若土壤干燥时,每亩用猪粪水400kg兑水5倍左右,浸透后,再盖2~3cm厚的一层火土灰,上面覆盖稻草即可。

(4)管理:翌年1月,在种子发芽前,揭去稻草;当苗床土温(10cm深处)达9℃时则出苗。以后每年除草和施肥2~3次,每亩用猪粪水400~800kg,兑水4~5倍施用。

(5)采挖:在第3:年的11月上、中旬,采挖乌头实生苗的块根,其大者可作附子繁殖材料用,小者可作乌头的种根用。2.无性繁殖 (1)种根选择:采收挖\乌药\乌头)时,剪去过长须根,保留1.5cm左右,剔除有焦疤、水漩及缺芽的种根,按大、中、小分为3级。最大的1级和最小的3级块根留山区作乌头种用,中等大的2级运坝区作附子种用。作乌头种的块根可立即栽种;含水量较高的种根,应先

用竹帘作短暂摊晾至半蔫后再栽种。

(2)选地整地:产区栽培乌头,是在山区生产种根,在平地生产商品附子。由于其生产目的不同,选地也有区别。这里仅介绍种根田的选地整地;附子商品田的选地整地等栽培技术在本节下面的\附子栽培\中再予介绍。

种根田应选择凉爽山地的阳坡,可选用与玉米、小麦轮作六年以上的紫色土,不选白绢病的寄主作物如豆科、茄科、白术、生地及玄参等轮作;轮作不满六年者,在施人底肥后,应进行土壤消毒,每亩用50%退菌特2.5kg,拌草木灰3.5kg,撤施畦面,再翻人士内,三犁三耙后开1m宽的高畦。每亩施用草木灰2500kg、油饼75kg,或堆肥2000kg、过磷酸钙20kg翻入畦面,混匀。乌头为浅根作物,土壤要求疏松,需三梨三耙,务必使土块细碎、松软,备栽种用。 (3)种根田的栽种:栽种期以12月中旬为宜,1级种根按行株距各17cm开穴,穴深14cm左右,每畦3行,相邻两行对空开穴。每穴栽种1个,每亩栽12760个;3级种根按行株距各13cm开穴,每畦栽4行,每穴栽1个,每亩栽2000个。栽种时在行间多栽10%~15%的种根,作补苗亩用。

(4)种根田的田间管理:春旱时,每亩施清粪水1000kg,或灌半沟水,促进出苗。出苗后,及时拔除霜霉病株,取行间乌药苗补栽,并浇清粪水,以利成活。在乌药抽茎前每亩用人畜粪水1000~1500kg,或尿素lOkg。5月初中耕除草,结合追肥,每亩用人畜粪水1500-2000kg,并结合清理畦沟,进行培土。在苗高1m时留茎部叶片11~12片,摘

去顶芽尖,继后掰去第1-2节的腋芽。掰芽后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过磷酸钙25kg加腐熟堆肥1500kg,施后培土。

4月上旬在畦的阳面按40cm的窝距点播玉米,每窝留苗2~3株,以作荫蔽。

5~8月为白绢病的流行期,发病初期每3~5天检查一次,并挖除中心病株,用50%退菌特0.5kg加生石灰12.5kg加尿素0.5kg,兑水250kg,混合成药液,对周围无病植株灌药液0.5kg,以防病菌蔓延。在叶斑病开始发生时,用65%代森锌500倍液喷射叶片,每周1次,连续2次,注意选晴天进行。在植株顶部叶片变小时,需要大量营养来满足花芽分化的需要和块根生长,以达提高附子繁殖材料的产量和质量之目的。每亩可泼施人畜粪水1600kg左右。

在立冬后采挖,挖后截去过长的须根,分级堆放,在堆放或运输途中的夜里,均应在室内的地面上推陈,以免发热霉烂,影响出苗。 (三)附子栽培

上已述及,商品附子应在平地种植生产。由于其生产目的与种根生产有所不同,故附子栽培选地整地等栽培技术也有所区别。下面将附子栽培技术予以重点介绍。 1.选地整地

附子商品田应选气候温和湿润的平地,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产区多与水田实行3年轮作、旱田6年轮作。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佳,尤以水稻最好。在水稻收获后,放干田水,8月下旬翻犁1次,犁后炕起使土壤充分熟化,以增加肥力。从大雪开始,再犁耙地多次;

犁前应将土地四角表层泥土挖匀;犁的深度20~25cm,并使出水口低于入水口3~5cm,以利排水和灌溉。每次犁后都要耙细,并用石滚镇压多次;必须做到土壤匀细疏松,无鸡蛋大的土块,田面和田底都很平坦。地整好后,栽种前要牵绳\踩畦\,踩成畦沟宽约27cm、畦面宽约66cm的畦。踩完畦后,每亩施干粪(猪、牛圈肥)4000k,过磷酸钙50kg,油饼50~100kg,将上述3种肥料混合拌细拌匀,并且堆沤7天左右,再撒施畦面,并用锄翻人土中,使之与土壤充分混匀,然后将畦面造成龟背形,备栽种用。 2.附子商品田的栽种

栽种期一般以12月中旬(大雪至冬至,但以冬至前6~10天为栽种适期)为宜,最晚不超过12月下旬,因此时土温较高,栽后先长根,后出苗,幼苗生长健壮整齐,以后块根生长较快,个头大,产量高;若迟于12月下旬栽种,栽后先出苗,后生根,幼苗发育差,块根生长慢,则影响其产量与质量。栽前先把畦面耙平,然后在整好的畦面中间,用木制的\印耙子\见图3-2)开窝,开成两行错窝,行窝距各约17cm,然后将上述种根(\乌药\按大、中、小分级分别栽种。这样,附子苗架生长整齐,便于管理。每窝大、中种根只栽1个,小种根可栽2个。并使\绊\即指乌药由母株摘下的痕迹)都向畦心,芽口向上稍仰,并稍露畦面,随即用手指刨土稳固乌药,每隔10窝,在窝外多栽种根1~2个,以备补苗用。每亩可栽种根8500--10000个,栽后当天就要开沟,将畦沟泥土提到畦面覆盖乌药,厚约7cm,沟深20~23cm,宽约27cm,畦沟力求平整、通畅,防止积水。

3.附子商品田的田间管理

(1)耙畦清沟及补苗:附子栽种后,在幼苗出土前,应将畦上的大土块和盖上过厚处,耙到沟里,用锄将耙下的土块整细,再提到畦面上,使沟底平坦不积水。雨水节前后幼芽全部出土,如发现病株,须立即拔除烧毁;然后用预备苗带土补栽,栽后施清淡粪水定根,盖细土填平,以求做到苗齐苗壮。

(2)修根:这是栽培附子的特殊管理措施,目的是促进块根肥大。通常修根2次。第1次在清明节前后,苗高13~17cm时进行。用特制的\附铲子\见图3-3)将植株附近的土刨开,现出侧生块根(附子)和母根,然后把较小而多余的块根创掉,每窝留下母根两边较大的侧生块根各1个(产地药农称之为\留双绊\,或称之为\扁担绊\。第1株修后,把下1株的泥土,覆盖在第1株的窝里,再修下1株,依次如法修完。

第2次修根在立夏前后进行,

方法与第1次相同,并应削去茎基上新的小块根,以及上次保留块根上的疗疤和部分须根。修根时,注意不要伤及叶片和主根。 (3)施肥:附子的生长期较短,必须根据生长情况,及时地多次施用追肥,才能使其块根在短期内迅速长大。一般追肥3次,三类苗(即生长很差的苗)可多追施1~2次。第1次在补苗后10天左右进行,用附铲子每隔两窝刨窝1个,每亩先施入腐熟堆肥或厩肥1500~2000kg及腐熟油饼50~100kg于窝内。然后,再施稀薄猪粪水每亩1500-2000kg及氮素化肥5-7.5kg,施后覆土。严禁施表皮肥,以免

散失肥效。第2次在第1次修根后,仍在畦边每隔2株附子挖l窝,位置与第1次追肥的窝子错开,每亩施腐熟堆肥或厩肥10001500kg,腐熟油饼50kg,人畜粪水2500kg。第3次在第2次修根后,施肥方法和位置与第1次相同。肥料用量与第2次相同,每次施后,都要覆土盖窝,并将沟内泥土提到畦面,使成龟背形,以防畦面积水。 (4)打尖和掰芽:为了控制附子地上部分的徒长,让养分集中于根部,使附子迅速膨大,在第1次修根后7~8天,便须开始打尖。根据品种不同和植株生长的快慢,打尖要进行2~3次。打尖时,用铁签或竹签轻轻挑去茎顶嫩尖,但切不要损伤顶叶和其它叶子。一般每株留叶6~8片,叶小而密的可留8~9片。

附子经过打尖后,叶腋最易长出腋芽,应随时掰除,以免徒耗养分。一般每周掰芽1~2次,尤其是在立夏后腋胶生长最盛时,更应及时掰除,以掰尽为止,但注意不要伤损老叶。(5)灌溉排水:附子生长期中,需经常保持适当的湿润,过分的干燥与潮湿,均易生长不良,故应根据气候情况和土壤湿度,掌握适时适量的灌溉与排水。在幼苗出土后,土壤干燥应及时灌水,以防春旱,并以灌\跑沟水\即水从沟内跑过不停水)为宜。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应掌握畦土翻白就灌的原则。6月旬以后,天气炎热应停止灌溉,大雨后要及时排出田中积水,以免造成附子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块根腐烂。

(6)间作:产区习惯于在附子田里间种其它作物,以获更好经济效益。例如,附子栽后,在未出苗前可在畦边适当撤点菠菜,菠菜收后可栽莴苣(窝笋),以每间隔5窝附子间种1株为宜,切不能过密。春季在

附子畦边的阳面上尚可间种玉米,每隔5~6窝附子种l窝玉米,玉米出苗后每窝留苗2~3株,施肥2次,每次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kg,一般每亩可收玉米150~300kg。若间种蓝靛,则可在2月下旬栽种,每隔2窝附子栽种1窝蓝靛,芒种后施肥1次,霜降后即可收获,每亩可约收蓝靛500kg。因蓝靛的收获期较晚,而且2年换种1次,故间作蓝靛的土地,附子一般要连作2年。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

(1)白绢病Sclen)tium r01fsii Sacc

①症状:本病害主要为害附于茎与母根交界的部位,多发生在夏天高温多雨季节,往往造成很大损失。发病时根茎部逐渐腐烂,初期叶子正常,随着腐烂加剧,晴天中午前后叶子萎蔫下垂,严重时,地上部分倒伏,叶子青枯,但茎不折断,母根仍与茎连在一起,在烂根表面,茎基部和周围上面,出现白色绢丝状菌丝,以及黑褐色似油菜籽大小的菌核。

②防治方法:选无病乌药(乌头)作种;与水稻轮作;在附子第2次修根时,将五氯硝基苯粉剂(每亩2kg)用干细土50kg或草木灰30k拌匀,施在根子周围一圈后再覆土;发病初期,将病株和病土挖取倒在水田或深埋在土里,并用5%的石灰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淋灌病株附近的健壮植株,防止蔓延;在乌药和附子地上铲得的草皮堆肥,不能施用在附子和乌药上。 (2)叶斑病Septoria aconiti Bacc

①症状:本病害多发在3~8月。发病初期在3月上旬,平均气温13.8℃,至4月份阴雨连绵,气温平均17.8℃,相对湿度平均74%~82%。上述气温和湿度正适宜病菌发生和传播。因此,4月下旬则出现病害的高峰。6月中旬末乌头断尖后,侧芽生出,发出嫩叶,病菌易侵入,又遇阵雨,气温平均28.8℃,相对湿度78%,又出现第2次发病重的高峰。其症状是,发病自近地面叶片开始,初期叶面呈现针头大的褐色斑点,渐次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边缘,不受叶脉限制,叶背面病斑较正面色浅,大小为1~4mm,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上并发Altcmaria sp.的病斑,椭圆形有轮纹,褐色,为扩散型病斑,可引起叶片焦叶死亡。叶斑病的病原,见图3-4。

②防治方法:禁连作,以水稻、玉米轮作3年以上;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液或1:1:100倍的波尔多液喷射,在发病初期、两个病害高峰期前喷药效果较好。 (3)霜霉病Peronospora aconiti Yu

①症状:本病害是苗期较为普遍而严重的病害。发病率为3%~30%,例如,安县乌头平均发病率曾达26.2%,最高达80%。本病可严重影响附子和种根乌头的产量。其病状随附子生长时期不同而表现不同,在幼苗期,病株须根不发达;叶直立向上伸长,且狭小卷曲,呈灰白浅绿色,叶背产生紫褐色的霉层。发病后,全株逐渐焦枯死亡,造成严重缺株,产区药农将此前期发病的幼苗称之为\灰苗\。成株后,受病植株顶部叶片变白,叶面最初呈现油浸状病斑,渐渐变成淡黄色,

随后变成紫红色,叶背呈现紫褐色的霉层,最后叶片卷缩,呈现暗红色或黑色焦枯,茎秆破裂而死,产区药农将此中、后期发病并常在打尖后发生的病苗称之为\白尖\。霜霉病的病原,见图3-5。 ②防治方法:该病系种根带病为主,在首期发现灰苗时,应及时拔除干净,以防蔓延;并用1:1:2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射杀灭。

(4)根腐病Fusariums01a竹i(Mart)APP.et Wr

①症状:本病害又名干腐病,为害根部,在4~7月发生,发病率为10%~20%。其症状表现为,附子根茎相邻处的表皮初为水浸状斑,逐渐扩大,渐腐,上部植株萎蔫,叶片下垂,像开水烫过似的。在潮湿的田间,腐烂株的茎表有白色霉状物生出,为镰刀菌的孢子,最后病株干枯死亡,下部结的附子少数腐烂,影响附子的膨大。在干燥环境下,根茎相邻受伤处干腐,影响水分的传导,上部叶片萎蔫下垂,植株干枯死亡,腐烂处茎周围自下一圈纤维组织,地下结的附子不腐烂,可加工为附片。根据附予主产区安县观察,如某年4月上旬气温平均15.9℃时,则开始有病害发生,发病率为0.5%;第2次修根后,6月中旬调查,发病率为20.7%,其气温5月平均22.4℃,降雨量平均51.4mm,6月上旬气温平均为23.4℃,6月中旬气温平均为23.7℃,由于温湿度适宜镰刀菌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6月中旬的发病较为严重。造成病菌入侵的途径,主要有修根时人为的创伤和过多的碱性肥料作底肥灼伤根而引入镰刀菌所致。根窝病的病原,见图3-6。

②防治方法:修根时注意勿伤根茎,施碱性肥料不宜过多,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9兑水300kg加石灰15kg、尿素1259,在第2次修根后立即罗淋灌一次,也可按比例兑在粪水里施用,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淋灌。

(5)萎蔫病:Fusariumeguiseti(Corda)Sacc

①症状:本病害病毒发生在4月中旬,气温平均16℃以上,5月下旬气温平均23℃,雨量80mm左右,发病率为50%上下;6月下旬气温平均25℃,雨量37mm左右,发病率亦为50%上下,死亡率亦为50%左右。症状在乌头表现为茎秆上有黑色长形条纹,条纹的一边叶子变黄,叶柄有黑褐色条纹,有的叶脉也变黑、扭曲,横切块根可见维管束,有黑褐色的一圈;在附子表现为麻叶,茎上有黑褐色的条纹,叶脉呈黑色油浸状条纹,叶子逐渐变黄死亡,横切块根亦可见黑色一圈。本病害为土壤传病害,其病害由块根伤口侵入维管束,再侵入到下一代的种根上。

②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后立即彻底拔除;在运送根种等操作时千万勿损伤种根。

(6)白粉病Erysiphe ranuculi Grey

①症状:本病害为附子种根上的重要病害。5~9月在附子生长中期和后期发生,先在植株上部幼嫩叶子上产生白粉,再向下蔓延至茎秆和下部叶片。植株受病后先叶片扭曲向上,叶背产生褐色斑块,椭圆形,约2cm大,逐渐焦枯。白粉分布于叶的两面,集中于叶脉处,于叶两面7~8月生黑小点,9月产生大量的黑色小点(即子囊壳)。病

菌于病残株上越冬,次年在气温20~23℃和一定湿度下,病菌萌发产生白粉,随风蔓延,天旱时特别严重。白粉病的病原,见图3-7。 ②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庆大霉素60~80单位或8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波美0.3度石硫合剂、福镁硫磺等药剂喷射,每7~10天1次,连续3次。 (7)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

①症状:本病害多在潮湿土地上发生,危害植株与根部。受害植株纤弱,种根个小,须根上结成瘤状物,由灰白色变褐、变黑,使根组织破坏。在病灶内可看到白色细小的线状虫,使植株生长不良,妨碍植株吸收营养,造成品种的退化。根结线虫,见图3-8。

②防治方法:忌连作,选用无病地;选无病种根作种,进行土壤消毒,每亩用3%甲基异硫磷5kg翻人土中;或用土壤用滴滴混剂消毒,每亩用35~40kg。 (8)花叶病(毒素病)

①症状:本病害于5~7月发生。在受害植株叶片表面形成黄绿相间的花斑,使叶片出现花叶症状,叶片变形、皱缩、卷曲,直至枯死;植株生长不良,地下块根畸形瘦小,质地变劣。当蚜虫病发生时,容易发生该病,发病率最高达50%以上,在南瓜叶型品种上特别严重。蚜虫为害重的第2年花叶病就发生多,蚜虫是传播病毒的来源之一。 ②防治方法:施足有机肥料,适当追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及时喷药消灭蚜虫,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在出苗后于苗地喷洒1次,或80%敌敌畏1500倍液,每隔5~7天喷杀1次,连续2~

3次。 2.虫害

(1)蛀心虫Endothenm hoplista Meyrick.

①症状:蛀心虫又名钻心虫。本虫害为害茎秆,4~10月发生。幼虫从卵孵出后,先吸害心叶变为黑色,不久幼虫沿秆子向下爬到2~6片叶子的叶腋处蛀入秆子里,咬坏组织,中断水分养料的输.送,致使植株顶部逐渐萎蔫下垂,产区药农俗称\勾头\。被害部分枯死后,幼虫又沿秆子下爬到9~12片叶腋处,再蛀人秆子里取食为害,将秆子吃空,秆子枯死,结种根少而小,产量低,老母根腐烂,结的小根种也常形成焦疤。据产区调查,其危害率最低为2.4%,最高为37%,平均11.4%,减产损失约0.7%~13.7%。

本虫害发生情况是:一年3代,第1代成虫由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2代成虫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3代在8月上旬至10月中旬。海拔较低地带,其发生期较早;海拔较高地带其发生期则较迟,主要与温度有关。10月中旬以后,以幼虫在乌头秆子里过冬。

②防治方法:收获乌头时,收集秆子烧死越冬幼虫。当第1代幼虫危害出现\勾头\时,应及时彻底摘除\勾头\,集中泡于粪坑内沤肥或烧毁。第1代幼虫开始出现时,看到心叶变黑色时,或用药棉浸40%乐果乳油,塞人孔内,并用黄泥封口毒杀。在成虫产卵期,用硫磺粉1份、生石灰10份、水40份拌成石灰浆,涂刷苗干,防止成虫产卵。开黑光灯诱杀成虫。

(2)红蚜虫Delphiniobium yezoense Miyazaki.

①症状:本虫害主要在植株顶部约15cm的嫩茎、叶、花、果上用针状口器刺入其内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黄或发红,枯焦脱落,使组织退色,叶片缩小,抑制乌头正常生长,并传播花叶病,减少产量。

本虫害发生情况:是:干旱季节易于发生。3月下旬或4月上旬开始发生,5--6月间乌头植株高67cm时大量危害,为虫害盛期;以后又下降,9月上旬又大量发生,至l1月底出现飞迁现象。虫情指数最高达88%,平均27.3%。

②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或70%灭蚜松喷杀。利用天敌如七星瓢虫、食蚜蝇等以虫治虫。 (3)银纹夜蛾agnata Staudinger.

①症状:银纹夜蛾俗称弓背虫。行走时体背拱曲成弓形。本虫害以其幼虫危害叶片,有的将叶片卷起或缀合在一起,裹在里面取食,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有的在叶背面取食,成虫多不危害植株。危害最高达73.5%,平均33.7%。银纹夜蛾,见图3-9。

本虫害发生情况是:多发生在平坝附子产区,只发生在第1代,第2代转至其他植物上。

②防治方法:在4月中旬用90%晶体敌百虫600~800倍液,或1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用灯光诱杀成虫;冬季结合整地,春秋结合剪枝,消灭越冬虫口。 (4)叶蝉Evacanthus sp.

①症状:本虫害危害叶片。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大量发生,吸食茎、叶的汁液,且能传播病毒,受害叶片先变红色,逐渐全叶变紫红色,最后变色部分腐烂成黑色的焦斑枯死。同时秆子也变褐色,生长停滞萎缩,严重时可致全株枯死,影响产量较大。

本虫害发生情况是:发生第1代,从4月上旬开始至6月底止。 ②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10%杀灭菊酯2000倍液喷杀;人工捕捉。 (5)金龟子:

①症状:本害虫又名老母虫,幼虫又称蛴螬;因地域而有别。在四川江油附子上的为黑绒金龟子Maladera orientalis Mots,在安县乌头种根上的为华北大黑色鳃金龟H01otrichiu oblita(Fald),其幼虫将植株块根咬食成凹凸不平的空洞,使植株逐渐枯萎,严重者咬断,使植株萎蔫,影响附子和乌头种根的产量和质量。危害率为l%左右。华北大黑色鳃金龟,见图3-10。

本虫害发生情况是:在夏季多雨、土壤湿度大、生荒地以及厩肥施用较多时,危害严重。

②防治方法:整地时,发现幼虫立即杀死;发现植株萎蔫时,立即刨开土壤,找到幼虫杀死;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注毒杀;施用腐熟的厩肥;点灯诱杀成虫。 (6)斜纹夜蛾Proclenia litura Fabr.

①症状:本虫害危害叶片。发生情况是:从苕子田迁移至附子田,暴食附子叶片,吃成光秆。斜纹夜蛾,见图3-11。

②防治方法:发现后,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600~800倍液喷射叶面;或用1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用灯光诱杀成虫;冬季结合整地,春秋结合剪枝,消灭越冬虫口。 (7)黄颈莞菁Lta impresithorox Pic

①症状:本虫害危害叶片。发生情况是:7月发生,咬吃乌头叶子,叶面有黑色粪便,也危害牛皮菜。

②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或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10%杀灭菊酯2000倍液喷杀。人工捕捉。 五、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具有极大潜力的新兴生物技术,是\绿色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离体培养的试管植物已达1500种以上,药用植物已达数百种,常用中药材也有100种以上。下面将乌头(附子)组织培养加以扼要介绍。

(一)乌头(附子)传统繁殖方法与组织培养比较

有性繁殖(种子繁殖)与无性繁殖(营养器官繁殖)前已述及,乌头(附子)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存在种子萌发率低,繁殖生产慢,产量低,一般多不采用。而其无性繁殖乃是母体阶段发育的延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比种子繁殖生产快,产量高,能提早收获,但长期进行无性繁殖会引起品种退化。乌头(附子)的组织,通过乌头(附子)愈伤组织的诱导、器官分化和诱导成苗,改变培养条件,其成苗率可明显提高。这不但保持了品种的优良性状,而且其组织培养物的化合物含

量接近亲本,为工业生产乌头碱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川乌(附子)的组织培养 1.愈伤组织的诱导

将乌头花药接种在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MS、H和T培养基上,1个月后均能形成愈伤组织。初形成的愈伤组织近球形、半透明,略带黄色,表面粗糙,质地致密,也有少数质地较疏松,继续生长就变成黄色,形如菜花状的不规则团块组织。

在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中,MS培养基的诱导效果较好,H培养基次之。若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对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在KT lmg/L不变,2,4一D的浓度为2~4mg/L时形成愈伤组织最多,超过4mg/L时诱导频率就大为降低,不含2,4.D则完全没有形成愈伤组织。在2,4-D不变,不加KT也同样形成愈伤组织,只是诱导效果不如兼用KT lmg/L的好。把KT增至2mg/L,诱导效果未见提高。结果以MS+2,4.D 2~4+KTl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最好,为20%以上,见表3-1。 2.器官分化和诱导成苗

将约绿豆大的愈伤组织(较大的分切)转培于两种分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继续生长,经过一个月左右,表面长出白色的小突起,随后分化成绿色的幼芽或黄色的具明显根毛的幼根。在同一块愈伤组织上,幼芽和幼根可以成簇地同时出现。转培后约两个月,有少数生长成具有根和真叶的完整植株。H+l AA l+NAA 0.5mg/LMS+l AA l+KT 0.5mg/L两种分化培养基分化芽、根的百分率差别不大,H分化培养基的

诱导成苗率较高。

六、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 (一)乌头种子的采收与贮藏 1.乌头种子的采收

11月上旬左右,当瞢荚果出现裂痕时,应即时采收。若过早种子未成熟,发芽率低;过晚种子大部分散失。采种时应选晴天,连果序采下,放于室内或阴凉处,待果实干燥裂开后,便可搓打抖出种子,簸去杂质及瘪子。 2.乌头种子的形态

瞢荚果,长圆形,长1.5cm,具横脉,花被宿存,芒尖状。种子倒卵形,三棱状,长4~5mm,宽2.5~3mm,厚1~1.2mm。表面黑褐色;薄膜质,皱缩。顶端较宽而平,边缘具较宽的翅,翅上具细密脉纹。背面拱,为两斜平面,中央纵棱加宽呈翼状。腹面平具多层花边样宽翅。基端尖。种脐在基端,不甚明显。千粒重2.429。 3.乌头种子的贮藏与寿命

乌头种子不耐贮藏。当年秋天收获的种子,用牛皮纸包装室温贮藏至当年底,其发芽率为80%,贮藏至次年6~7月转入贮藏,第3年年初测定其发芽率为零。故隔年种子不能使用。 (二)乌头、附子块根的采收时期与方法 1.乌头、附子留种的采收时期与方法

10月(寒露~霜降)地上部分枯萎时,即可采挖出乌头,截去过长的须根,留1.5cm左右。选出侧根即附子,剔除焦巴、水漩,然后分

为三级,把一级最大的和三级小块根作繁殖乌头的种根,立即栽种或把种根作短暂的室内摊晾后再栽,含水量较高的坝区乌头种根,应先用竹帘摊晾至半蔫后栽;中等大的二级块根作栽培附子的种根,贮藏下种。在堆放与运输途中的夜里,均应在室内的地面上摊晾,以免发热霉烂,影响出苗。

2.乌头、附子块根的采收时期与方法

商品田的附子栽培到第2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小暑至大暑)间则可采收,如延迟到大暑后,正处高温多雨季节,附子块根则会腐烂严重,造成损失。

采收时,用二齿耙挖出全株,抖去泥沙,将母根与子根分开,去掉须根。母根晒干,即得乌头(亦\川乌\;其子根即为\泥附子\或\生附子\。再按大小分开后进行产地加工。一般每亩可产泥附子或生附子250~400kg。

(三)鸟头、附子块根的产地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 1.乌头块根的产地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

乌头一般在产地只将原药材洗净,晒干。入药前再进行加工炮制。其加工与炮制方法见有关资料,这里不再详述。乌头多用麻袋或篾包等包装贮运,放置通风干燥阴凉处贮藏,防受潮发霉和虫蛀。因其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品种,应按毒性中药管理办法进行严格管理与贮运。

2.附子块根的产地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

取乌头一、二、三级侧根(即附子)收获后24小时内,放入俗称的\

胆巴水\制食盐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氯化镁)内浸渍,以防腐烂,并消除毒性(乌头和附子均含乌头碱,有剧毒)。然后经浸泡、切片、煮蒸等加工过程,则可制成各种不同规格的供药用的附片。用泥附子为原料,一般可制成白附片、黑顺片、盐附子、熟片、黄片、卦片、刨片及炮附子、淡附片等多种规格等级的不同产品,其加工炮制方法下面还将择要分别予以介绍。附片亦多用麻袋或篾包等包装贮运,放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防受潮发霉和虫蛀。因其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品种,亦应按毒性中药管理办法进行严格管理与贮运。特别是包装贮运问题,应予高度重视。本品传统包装多用麻袋或篾篓等包装,应对此加以改进。宜采用无污染、无破损、干燥、洁净的,内衬防潮纸的纸箱或木箱等适宜容器包装。如白附片、黑顺片可用木箱包装,放置干燥处:附子用瓦缸或油纸糊的竹篓包装,放避风干燥处,不可堆积,以免压坏。尚应在包装上标明品名、批号、规格、产地、工号及有毒等标记。同时,因本品属有毒药材,批量运输时,应当不与其他药材混装,并应注意防破损、防潮湿等他虞。贮藏时,应盛于专门容器或专柜(仓)保管,并注上显明标记,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适宜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并严防受潮发霉与防虫蛀。

七、饮片炮制、质量要求、商品规格、商品鉴别与商品养护 (一)饮片炮制

1.附子饮片的炮制历史

汉代首载火炮法(《金匮玉函经》)。正如《雷公炮炙论》所载:\凡

修事......于文武火中炮,令皱坼者去之,用刀刮上孕子,并去底尖,微细劈破,于屋下平地上掘一坑,可深一尺,安于中一宿,至明取出,焙干用。\这是较简单的炮制方法。至唐代有蜜炙(《千金翼方》)法。宋代有炭火内烧令黑、醋浸法(《太平圣惠方》)、醋炙、黑豆青盐制、浆水制、黄连制(《圣济总录》)、姜制(《博济方》)、盐制(《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法。经过不断实践,炮制附子的经验有所充实,至明代,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为\熟用者,以水浸过,炮令发坼,去皮脐,乘热切片,再炒,令内外俱黄,去火毒入药。又法,每一个用甘草二钱,盐水、姜汁、童尿各半盏,同煮熟,去火毒一夜,用之则毒去也\。古时所用生附子,也经炮制,如《本草纲目》载\生用者,须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所谓阴制法,《雷公炮炙论》载为\若阴制使,即生去尖皮底了,薄切,用东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然后涌出,于日中晒令干用。\说明附子生用,也须去皮脐及水浸泡减毒后用。明代尚有地黄制(《普济方》)、甘草汤炒(《景岳全二书》)、童便制(《增补万病回春》)等法。至清代,又增有甘草防风童便同制法(《医宗说约》)等。如清代汪昂的《本草备要》载其炮制方法为\水浸面裹偎令发坼,乘热切片炒黄,去火毒\。可见至明清已有较成熟的炮制经验,按其法炮制之附子含毒应比《雷公炮炙论》所载方法低。且从清代至今,炮制附子主要采用高浓度盐水(或盐卤和食盐的混合液)腌制的方法。现行,有炮、甘草制、姜制、豆腐制、矾水煮、黑豆制等多种炮制方法。《中国药典》历版均收载有盐附子、黑附片、白附片,见图3-12。

2.附子饮片的炮制方法

附子的炮制方法,历代相传,繁简不一,含毒成分不同,疗效亦异。近代炮制附子的商品规格甚多,现代一般多只保留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3种规格。有的地区还只将盐附子进一步加工炮制为淡附片、炮附片以供应用。下面对其炮制方法择要介绍。

(1)白附片:又称白片或天雄片;系用较大或中等大的泥附子作原料经下述加工炮制而成。一般每制100kg白附片。约需泥附子370kg。其加工炮制方法如下:

①洗泥:将泥附子上的泥土洗净,并去掉须根。

②泡胆:每100kg白附子,用胆巴45kg,加清水(河水、井水等淡水)25kg,盛入缸内(称之为\花水\,然后将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5日以上,在浸泡过程中每天要将附子上下翻动1次。附子浸泡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附子外皮色黄亮,体呈松软状即可;若浸泡时间稍长则附子皮硬;当出现附子露出水面时,必须增加\老水\即指泡过附子的胆水),无老水可增加胆水。泡后的附子称为\胆附子\。 ③煮附子:先将\老水\在锅内煮沸,再将胆附子倒人锅内,以\老水\淹过胆附子为度,中途上下翻动1次。有鼓风机设备的地方,约煮10~15分钟;无此设备的则煮15~20分钟,以煮到胆附子过心为止。然后捞起倒入缸内,缸内有清水和\老水\各半,再浸泡1天,称此为\冰附子\。冰过附子的水可再与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附子。 ④剥皮:将冰过水的附子从缸内捞起,剥去外层黑褐色的表皮,用清水和白水(即已漂过附片的水)各一半的混合水,浸泡1夜,中途应搅

动1次。

⑤切片:将浸泡后的附子捞起,纵切成2~3nma的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内浸泡48小时,换水1次再浸泡12小时,以除去附片内所含的胆水,即可蒸片;若天气不好,就不换水,可延长浸泡时间。 ⑥蒸片:将浸泡好的附片捞出,放人大蒸笼内(篾制或木制蒸笼均可)看蒸气上升至蒸笼顶端后,再蒸1小时为合适。

⑦晒片熏硫:将已蒸好的附片倒在晒席上(用竹篾编制的大席),利用日光曝晒,晒时要注意片张均匀,不能有重叠。待晒至附片表面水分消失、片张卷角时,即可收起密闭用\硫磺\熏,至附片发白为宜。然后再倒在晒席上晒干,即成色泽白亮的成品白附片。

(2)黑顺片:又称顺片、黑片、顺黑片。系用较小的泥附子作原料加工炮制而成。每制100kg成品,约需泥附子340kg。其加工炮制方法如下:

①洗泥、泡胆、煮附子:均同上述白附片的操作方法。

②切片:将煮后浸泡好的附子捞出,不经剥皮,用刀顺纵切成为4~5mm的厚片。

③糖炙、蒸烤:将上切制的附片放人清水中泡2日(共48小时)后捞起,再将红糖(每100 kg附子用红糖0.5kg)用文火炒至为黑色稠膏状后,兑人适量的开水,搅匀,然后倒入缸内,使其溶:于清水中,然后将上述附片倒入缸内浸染1夜(冬天则应适当延长浸泡时间),染成茶色,取出装入蒸笼连续蒸11~12小时(蒸制好的标准为:以片张上有油面光泽为度)。在蒸制的过程中,火力必须掌握均匀,不能中

途停歇,这样才能保证蒸出有油面、光泽、质量好的片张。将蒸好的附片在烤片箦子上,用木炭火烤,不能使片面烤焦或起泡,烤时要不停地翻动附片;到半干时,须将片子分别大小进行摆好;烤至八成干时,晴天可改用太阳晒干,如遇雨天则将烤片折叠放在炕上,用小温火围闭烘烤至全干,即成黑顺片。

烤炕的设置:可在室内砌制一长条形的炕,炕高60cm,宽1m,长3.4m(炕的长短、宽窄应与烤片箦子相适应),炕内烧木炭火或其他热源(如电热等)。

(3)盐附子:系用较大的泥附子加工炮制而成。每100kg泥附子,可制盐附子120kg。其加工炮制方法如下:

①泡胆:将泥附子除去须根,洗净,每100kg附子用胆巴40kg、清水30kg、食盐20~30kg(新开加工用盐30kg,次年利用原有部分盐胆水加盐20b)混合溶解于水中。将附子倒在缸内浸泡3日。 ②捞水:又叫吊水、澄水。将已泡胆的附子捞起,装入竹筐内,将水吊干,再倒人原缸内浸泡,如此每天1次,连续3次。每次必须先将缸内盐水搅匀后再倒人附子。

③晒短水:将上吊好水的附子捞起来,铺在竹箦上在日光下曝晒,至附子表皮稍干,然后倒人原缸中。每天1次,连续操作3次。 ④晒半水:将上晒过短水的附子捞起来,放在竹箦上晒干部分水分,一般掌握在4小时左右。每天1次,连续操作3次,晒后再倒入缸内,缸内的水淹到附子为宜,不够时须加胆水。

⑤晒长水:将上晒过半水的附子捞起来,铺在竹箦上进行日光曝晒一

天,当附子表面出现食盐结晶状为止,然后趁附子尚热,即倒入盐水缸内,使其吸收盐分。

⑥烧水:将上晒过长水的附子捞起来,再将缸内盐水舀人锅内,每锅再加胆巴20kg,伙同盐水煮沸。然后将附子倒入缸内,再将未溶解的食盐放在上面,将煮沸的盐胆水趁热倒入缸内,时间掌握在2天2夜,若在夏天有1天1夜即可。最后捞起沥干水分,即为成品盐附子。 (4)熟片:系用较大的泥附子为原料经加工炮制而成。每100kg成品需泥附子450kg。其加工炮制方法如下:

①泡胆:将泥附子除去须根,洗净,每100kg附子用胆巴40kg、清水25kg混合,将附子倒在缸内浸泡7日。

②蒸煮剥皮:在锅中煮l小时以上,然后放入清水中浸1夜,剥皮之后,再浸1夜,横切成片,厚约4mm,再放人清水中浸4~8昼夜,取出,如上述方法蒸制12小时后,用木炭火烘至半干,再晒干即成为\熟片\。

(5)黄片:系用较大的泥附子为原料经加工炮制而成。每100kg成品需泥附子420kg。其加工炮制方法如下:

①泡胆:将泥附子除去须根,洗净,在胆巴水中浸泡时间与熟片同。 ②剥皮:在清水中浸泡l昼夜后剥皮,横切成片,厚约4cm,再放人清水中浸4~6昼夜。

③药汁炙:用甘草12kg、红花15kg、牙皂2kg、老姜5kg,熬水后再加入黄色染料2509,制成染色剂。放于染色液中浸泡1夜,染成黄色,然后烘至半千,再晒干即成为\黄片\。

(6)卦片:系用中等大的附子为原料经加工炮制而成。每100kg成品需用泥附子330kg。其加工炮制方法如下:

①泡胆:将泥附子除去须根,洗净,在胆巴水中浸泡1夜。煮沸后在清水中再浸泡1夜。

②剥皮糖炙:剥皮,每个附子纵切两瓣(形似卜卦而故名),然后用糖汁染色,在焦糖(即红糖用文火炒至为黑色稠膏状)汁液中浸染4~7昼夜,蒸12小时,然后晒干即成为\卦片\。

(7)薄黑片:每100kg成品需泥附子400kg。其加工炮制方法如下: 与白附片基本相同,但不剥皮,横切。用糖汁套色较黑顺片浅,蒸制8小时(自生火到蒸好出笼)。半烤半晒,干燥后即成为\薄黑片\。 (8)刨片:每100kg成品需泥附子400kg。其加工炮制方法如下: 洗泥后,入胆巴水中浸泡5昼夜。然后煮至八九成熟时即倾入清水中浸泡1天。后用刨子将附子刨成薄片,再入清水中浸泡,当日连续换水3次。再将漂过的薄片捞起,放于烤炉上烘烤,将饭锅(刮去锅底末,用砂纸或沙子、磨刀石磨光)倒放在炉灶上,附片贴于锅底上,下面用木炭火烤,片干后自然落下,即成为\刨片\。

(9)淡附片:每100kg,用甘草kg,黑豆10k。其加工炮制方法如下: 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后即成为\淡附片\。

(10)炮附片:取沙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沙,放凉即成为炮附片。

3.附子饮片的炮制作用

生附子有毒,加工后降低毒性,便于内服。例如,淡附片,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如治厥逆亡阳的\四逆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治寒湿痹痛的\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治阳虚水肿的\八味肾气丸\《金匮要略》)等。又如炮附片,以温肾暖脾为主,用于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如治虚寒泄泻的\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及治冷痢腹痛的\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等。 4.附子饮片的炮制研究

由于附子毒性强,古今都很重视附子加工炮制,自清代至今主要是用盐水腌的方法,在盐水中长时间的浸泡,可使有毒的乌头碱等溶于水中或水解,虽然浸的时间长,但盐的浓度高,故不会腐烂。这样的加工,对降低附子毒性,保证用药安全确有好处。实验研究证明,附子的有毒成分主要是乌头碱,经炮制之后,毒性较大的乌头碱类生物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酚基乌头原碱类生物碱,进而分解为毒性更小的乌头原碱类生物碱。另一方面,附子在炮制过程中,经过盐水浸泡、煮、漂片(水漂洗)等多个环节之后,其所含的生物碱大量流失,也使毒性降低。如据报道,四川产的生附子生物碱含量为1.1%,炮制成白附片含生物碱为0.17%,熟附片含生物碱为0.21%,黑顺片含生物碱为0.27%,卦片含生物碱为0.13%,黄片含生物碱为O.30%,盐附子含生物碱为0.34%。附子在炮制生产过程中,生物碱的减少主要在于胆水泡(损失31.6%)、漂片(损片33.6%),

冰附(损失16.1%),生物碱减少总量达81.30%。通过家兔实验,观察制附子、附子生物碱部分及非生物碱部分对动物心电图的影响。结果表明,口服制附子及非生物碱部分,其心电图无任何异常表现,但服用生物碱制剂虽剂量很小,其心电图检查可发现传导紊乱,由于心脏传导抑制产生室性颤动而动物迅速死亡,经离体心脏实验又观察到非生物碱部分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脏搏动加强。可见中医以炮制后的附子用于回阳救逆,助真元是有道理的。国外有人用乌头、附子的各种提取部分对蟾蜍及豚鼠的离体心脏进行实验,结果观察到其生物碱的粗碱基部分,作用与乌头碱相类似,能引起心脏的传导障碍。此部分加水加热很快分解,所得分解物质毒性减弱。附子的中性物质,氯仿不溶物,甲醇提取后的残渣部分有强心作用,实验剂量无毒性,加热后其作用不减弱。另外,传统以\胆巴水\炮制后供药用,经改用饱和食盐水炮制的附子,从外观、总生物碱含量、组分层析、毒性等方面与传统炮制的附子进行比较,认为食盐代替\胆巴\炮制是可行的;且发现附子采用单纯加热处理,也可降低毒性并保留疗效。尚有研究报告,用盐量愈少,乌头碱转化越陕,越充分;少泡水有效成分流失也就越少,苦味随着少泡水而增加,麻味随着少用盐而减少。所以采用一次蒸鲜附子8小时,获得成功。这样蒸出的附子,其味虽极苦,但后味微有回甜,麻味极少,甚至不麻,萁色橘红,无任何毒性反应,本品总生物碱含量以乌头碱计算为0.83%,LD5。在1009/kg以上。还研究表明,附子去皮后的胆附子及其削下的外皮,二者总生物碱含量及急性毒性相近,可见去皮能减毒,古代张仲景用生附

子均去皮则深得其法,这已使其毒性大为减弱。从上可见,以减毒为目的的传统炮制附子法是切实可行而有效的。以上研究成果均说明附子经产地加工后,毒性可以降低,但也有对产地盐制附子提出异议。对此,古代医家也认为,附子入药,经反复炮制,已大失其本来气味,对治疗某些疾病,则疗效降低。如《本草正义》载:\惟此物善腐,市肆中皆是盐制之药,而又浸之水中,去净咸味,实则辛温气味,既一制于盐之威,复再制于水之浸,久久炮制,真性几于尽失,故用明附片者,必以干姜、吴萸等相助为理,方有功用,独用钱许,其力甚缓。寿颐尝于临证之余,实地体验,附片二钱,尚不如桂枝三、五分之易于桴应,盖真性久已淘汰,所存者寡矣。\现代研究认为,作为附子的一重要功效散寒止痛,其止痛的主要有效成分则为乌头碱、次乌头碱等生物碱。又如,经测定附子产地盐制加工后,作为有效成分之一的生物碱要损失93%。同时,在加工炮制中,由于浸泡时间、温度、煎煮时间及温度不同等故,制附子成分的含量相差高达lO倍。这样反而易造成临床上用量本准而发生事故或疗效不确。因此建议附子在产地不必进行如此繁复的加工,只需在产地用盐水煮或蒸至透心晒干即可。其优点很多,如既可避免生附子粉性强,易虫蛀之弊,有效成分得以保存,减少用药量,节约药材,又由于成分含量差异不大,利于医生掌握剂量;既省工、省时,降低了成本,制出的附子可灵活运用,又可当生附子按张仲景原意使用,可按有关要求进行加工成炮、炒、醋制附子等应用。但当生附子用时应强调先煎,煎煮时间不应少于2小时,以降低附子毒性,防止中毒。

对于附子的煎煮也有研究者提出新法,即将附片捣为小于包谷之颗粒,开水煎煮10分钟后,尝之已无麻味,服之未见中毒,安全可靠。但附片毒性大小与产地、品种、炮制方法有关,川附片只须先煎煮10~15分钟,丽江附片先煮15~20分钟,保山附片须先煎煮20~25分钟,再与其他药物混和煮5~10分钟即可服用。另外,对于盐漂后附子的炮制,有人主张采用塘灰火炮煨附子,煨附子经漂、煨、姜汁制后,毒性小,副作用少,其性温和,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补精髓,温肾阳,补脑化虚疾痰等功效。

至于炮制对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的影响,请参阅有关专著,此不再述。 (二)质量要求 1.泥附子

以每80只/kg以内,无直径不足2.5cm的小药及\扒耳\,无空心腐烂,无泥块杂质者为合格;以个大饱满者为佳。 2.白附片

以片张厚薄、大小均匀,白色半透明,无盐胆软片,无失胆枯片,无霉变者为合格;以色白、切面油润而有光泽者为佳。 3.黑顺片

以片大,片面冰糖色,半透明,厚薄均匀,无盐胆软片,元霉变者为合格;以切面油润而有光泽者为佳。 4.盐附子

以无空心腐烂、粑软,无直径不足2.5cm的小药及\扒耳\者为合格;

以个大体沉,表面起细小晶粒者为佳。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黑附片、白附片或淡附片还应进行乌头碱限量检查,并应符合其有关规定。 (三)商品规格

商品有所谓\附片\者,皆系上述胆附子和盐附子的不同加工炮制品。过去,附子商品规格等级极其复杂,因其加工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制附片、厚黑片)、黑顺片、卦附片(卦片)、黄附片(加红花、甘草或姜黄染色)、刨附片、黑圆片、白附片、漂附片、柳叶片等等不同的规格等级,多达数十种,形成了一套很复杂的规格名称,但其中以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等最为常用。现在,已经简化了附片的商品规格;据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制订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附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可分为盐附子、附片和黑顺片3类,见表3.2。 (四)商品鉴别 1.性状鉴别

(1)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4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习称\钉角\或支根痕;顶端有凹陷的芽痕,为芽的残迹。质重而坚硬,夏季多潮解变软,难折断。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的层环纹(随部位不同而异);环纹内侧筋脉点(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辣,刺舌。 (2)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2~5cm。外皮黑褐色,横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3)白附片:形状、气味与黑附片相同;惟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附片药材,见图3-12。 2.显微鉴别

盐附子根横切面:①最外为后生皮层。②皮层中偶见石细胞单个或2~3个成群,近于长方形、长椭圆形,胞腔较大,长70~280pm,宽70~170弘m,壁木化,有纹孔;内皮层显著。③韧皮部占大部分,细胞中充满淀粉粒,随处散有小型筛管群。④形成层常呈多角形,其内侧或外侧偶有一至数个独立的形成层轮。⑤木质部导管多单列,常略呈\字形排列。⑥中央有髓。本品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其形状已模糊不清,见图3.13、表3.14。 3.真伪鉴别

乌头、附子及草乌3种中药,除了原植物来源上的差异外,还与生长条件和药用部位密切相关。其中,乌头和附子的原植物,《中华人民共租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为Aconi-tu优CaTmZcheli Debx.;而草乌,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只有1种,即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Reichb.。但据报道,乌头属植物约有350种之多,我国约有167种,其中,目前发现全国各地所用的草乌(包括市场流通的商品药材和民间自产自用品)多达20~30种,它们均来沥于毛茛科乌头属(Aconetum 1.)多种植物的块根。这些根大多呈乌鸦头状圆锥形或胡萝卜状长圆锥形,并具有不同程度毒性,应注意鉴别。另外,附子品种问题,也应注意。例如,云南保山附片则系由保

山乌头Aconitum nasarum StaPf加工炮制而成,本品在云南西部地区称为\小黑牛\、\水鸟头\和\山乌头\。其块根呈圆柱形,是雪上一支蒿类型,过去曾订名为Aconitum bullatndjum撒71.homotrichum W.T.Wa峪,实即此物。保山附片曾有服用发生医疗事故者。它不是附子正品,不能作附子应用,应防其混淆,严加鉴别。 理化鉴别详见有关专著,此从略。 (五)商品养护

附子易虫蛀、发霉,应置于干燥处保存,商品安全水分为12%~14%。为防虫蛀,可用硫磺熏蒸。为保持附片完好,加工干燥时温度不宜超过70℃,以免裂片,并在贮运中应防止压碎。盐附子含较多盐分,当空气干燥时,表面易结晶起盐霜,时间长久,商品呈干枯状;当空气潮湿时,商品易吸潮而盐霜溶化,长期受潮则流水,商品变软、发霉或腐烂,因此,盐附子应置阴凉干燥处保存。同时,盐附子应按剧毒药材管理要求,由专库专人管理,并要求用干燥容器盛装,严密封存保管。乌头、附子常见的害虫有:蛀食根及根茎类的大谷盗Tenebrioides mauritanicus 1、药材甲虫Stegobium paniceum1.等;蛀食果实种子类的如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bn.、药材甲虫和干酪螨Tyrigly.phUS sino L等。其中螨类对人类的危害很大,螨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中螨类小动物,大小一般介于0.3~lmm。种类很多,在许多中药材和中药中都可寄生。染有螨的药物由于其大量繁殖,不仅使药物在短期内发霉变质,而且病人服药后会引起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或呼吸系统等

疾病。因此口服中药中活螨和螨卵的检查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般害虫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常温度在16~35℃,相对湿度在70%以上,药材中含水量在13%以上,是害虫生长的有利条件。一般螨类生长的适宜温度约在25℃左右,相对湿度在80%以上,其繁殖最旺的时期在5~10月间。掌握害虫的生长条件,有利于防治害虫。因川乌、草乌均含有淀粉,如贮藏保管不善,极易虫蛀,因为这些成分都是害虫生长的养料。一般附子通过胆巴水泡后,生虫较川乌、草乌为少。但附片、附子瓣因经过糖色处理,煮熟后干燥,质地坚硬,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易吸潮发霉。害的仓虫有咖啡豆象、家庭钩纹皮蠹、黑毛皮蠹等。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保持环境整洁、干燥。发现商品受潮,及时通风,也可使用无水氯化钙、生石灰等吸潮剂或空气去湿机除湿。高温高湿季节前,宜将商品密封保藏;有条件的最好能采用密封充氮降氧储藏养护。

八、附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与标准操作规程研究制订与实施 附子规范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及其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SOP)的研究制订与实施,可参考本书半夏的相关项目的要求,结合附子的生产实际与具体内容,进行附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与其SOP的研究制订及实施,此从略。

九、附子的科技开发、综合利用与前景展望 (一)化学成分与成分分析 1.化学成分

现代研究表明,乌头、草乌及附子含多种生物碱,其中以乌头碱

(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消旋去甲基乌药碱(d1-dcmethylcoclaurine,d1-hige-naenine)等为主;生乌头等所含的上述生物碱,为多种相似的双酯类生物碱,约0.4%~0.8%。此外,尚含有新乌头碱、塔拉地萨敏(talatisamine)、川乌碱甲、乙及氯化甲基多巴胺(coryneine chori01e),又含酯类成分约0.7%,从中分离出附子脂酸,附子磷脂酸钙,甾醇及其酯类等成分。

乌头的功能为祛风散寒、除湿镇痛,而附子则为温补回阳、强心救逆要药。二者虽同出一源,但其加工炮炙有别,故药性疗效亦各有异,其中奥妙,就在于其化学成分在炮制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原生乌头所含毒性很强的上述多种酯型生物碱,包括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在附子炮制过程中,都水解成为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碱: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 hypaconine)等;若继续水解则转变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nine)、中乌头胺(m-sam-nine)、次乌头胺(hyraconine)等。如乌头碱水解后变为苯甲酰乌头胺,其毒性为乌头碱的1/200,而乌头胺的毒性还更小,仅为乌头碱的1/2000。 2.成分分析

现对附子的成分鉴别与含量测定等成分分析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如乌头碱等单一生物碱或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或限量检查等,为其质量控制及深度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在药材质量控制上,尤其

要注意其有毒成分的限量检查或含量测定,下面特予介绍。 (1)附子乌头碱的限量检查:取黑顺片、白附片或淡附片粗粉209,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150ml,振摇10分钟,加篑试液lOml,振摇30分钟,放置1~2小时,分取醚层,蒸干,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头碱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l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6ml、对照品溶液5pl,分别点于同一碱性氧化铝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一醋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碘化碘钾试液与碘化铋钾试液的等容混合液。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附子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的斑点应小于对照品的斑点或不出现斑点。

(2)乌头碱的含量测定(薄层扫描法)

①仪器与薄层色谱条件:仪器:岛津CS-920型薄层仪。薄层色谱条件.薄层板:硅胶G60F25铝质软板(E.Merck,德国);展开甲苯.醋酸乙酯一二乙胺(7:2:1展距9cm;显色剂:碘蒸气,斑点呈紫棕色;扫描条件:波长:b=242nm;线性参数SX=1;狭缝:1.2mm×1.2mm。 ②标准曲线:精密称取乌头碱对照品3mg于1商量瓶中,加乙醚溶解,定容,使成3y9/ml的溶液。以对照品点样量为横向联合坐标,斑点积分值为纵坐标作图,得一直线,其回归议程为:Y=515.5X+3055.3.r=0.9943

结果表明,乌头碱的线性范围为3.3~15.0mg。

③稳定性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2ml点于薄层板上,展开后,按一定时间间隔测定斑点积分值。结果表明在10小时内斑点积分值稳定。 ④样品测定:取样品于60℃下干燥,粉碎过60目筛,取药粉59,精密称定,置于250ml碘瓶中,加入浓氨水10ml,待药粉湿润后,加入氯仿100ml,振摇5分钟后浸渍24小时,滤过,药渣用10ml氯仿洗涤2次,合并氯仿液,回收溶剂,浓缩液定量转移至5ml量瓶中,水浴蒸干,点样前加乙醚溶解,定容,作为供试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适量和对照品溶液点于同一薄层板上,按上述条件展开,测定斑点面积积分值,用外标二点法计算样品中乌头碱的含量,即得。 (3)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查与含量测定(分光光度法): ①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查: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乌头碱对照品20mg,置1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用品溶液0.00ml、0.25ml、0.50ml、1.00ml、1.50ml、2.00 ml、2.5ml,分别置25ml量瓶中,均加无水乙醇使成2.5ml,各精密加入碱性盐酸羟胺试液1.5ml,摇匀,在60~65℃水浴中保温10分钟,放冷,加高氯酸铁试液13ml,摇匀,放置5分钟,精密加入高氯酸试液8ml,用高氯酸铁试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以第一份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在5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取本品粗粉约109,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

与氨试液4ml,密塞,摇匀,放置过夜,滤过,药渣加乙醚50ml,连续振摇1小时,滤过,药渣再用乙醚洗涤3~4次,每次15ml,滤过,洗液与滤液合并,低温蒸干。残渣加氯仿2ml使溶解,转入分液漏斗中,用氯仿3ml分次洗涤容器,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用0.05mo1/L硫酸溶液提取3次,每次5ml,酸液依次用同一氯仿lOml振摇洗涤,合并。酸液,加氨试液调节pH值至9,再用氯仿提取3次,每次loml,氯仿液依次用同一水20ml振摇洗涤,合并氯仿液,低温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适量使溶解,转入5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分次洗涤容器,洗涤液并入量瓶中,再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及无水乙醇空白溶液各2.5rrd,分别置25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绘制各项下的方法,自\各精密加入碱性盐酸羟胺试液1.5ml\起,依法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酯型生物碱的重量(,ug),计算,即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eo00年版(一部)规定制川乌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011)计,不得过0.15%。

②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取本品中粉109,精密称定,照上述酯型生物碱测定法项下的方法,自\加乙醚50\起至\洗液与滤液合并,低温蒸干\,用乙醚一氯仿(3:1)的混合液代替乙醚。残渣加混合液5ml使溶解并蒸干,再加乙醇5ml使溶解,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1/L)15ml、水15ml与甲基红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1/L)滴定至黄色。每lml硫酸滴定波(0.01mo1/L)相当于12.9mg的乌头碱(c34H47N011)o

(4)生物总碱的含量测定(滴定法):

①酸碱滴定法:取药材细粉约59,置125ml具塞烧瓶或分液漏斗中,加乙醚50,振摇后,加10%氨试液2.5ml,振摇10分钟,放置4小时,加水2ml,剧烈振摇10分钟,放出乙醚液,过滤入25\三角瓶中,残渣再用乙醚振摇至少提取6次,每次15ml,每次滤液过滤入三角瓶。蒸去乙醚后,残渣再加入乙醚5ml,再蒸干,加入中性醇(对甲基红指示液呈中性)5ml,微热使其溶解后,加入新煮沸放冷的水30ml与甲基红指示液4滴,用0.02mo1/L盐酸溶液滴定。每毫升0.02mo1/L盐酸溶液相当于12.914mg的乌头碱。本品所含总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01l)计。

②非水滴定法:取粉末用氨水碱化后,在沙氏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醚液用0.1mo1/L硫酸溶液提取,酸液经碱化后用氯仿提取,氯仿提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蒸去氯仿,用乙醚溶解,再蒸去乙醚,残渣溶于醋酐中,用0.Ohno1/L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以甲紫为指示剂,所得总生物碱以乌头碱计算。 (二)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强心作用:熟附片煎剂对离体心脏、在体心脏及戊巴比妥钠所致的衰竭心脏均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剂量加大可现心律不齐。生附子因含有大量乌头碱,对心脏呈现明显毒性。经久煎煮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毒性大减,而强一已成分经煎煮却依然存在。从附子提得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4j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