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复习

更新时间:2023-12-21 04: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旅游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

19世纪以前旅行活动发展的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一个国家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和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2、在这一时期中,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所发展,但在规模上居主导地位者始终是商务旅行。

3、在这一时期中,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 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除了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之外,产业革命还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产业革命带来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产业革命推动技术进步。 托马斯·库克——旅游之父 (了解: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500多人包租火车从来斯特到洛勃罗赫参加禁酒大会,于是后人便以这次活动作为近代旅游和旅游业开端的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推动因素)

1、世界人口迅速的增加。人口基数的增加无疑是战后旅游活动规模得以增长的基础。

2、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有外出旅游的支付能力。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有效地缩短了旅程的时间,从而在技术上推动了旅游需求的发育和增长。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该变化使得人们的休闲活动有条件得以更多地开展。 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6、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们去了解本土之外的其他文化,推动旅游发展。 (拉动因素)团体包价旅游产品的提供和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为发展该地的旅游业

第二章

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中介体 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 2、异地性 3、暂时性

4、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审美性、季节性、享受性等) 旅游活动基于地理范围的类型划分:国际旅游,国内旅游 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出境旅游、入境旅游)

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

1

的旅游活动。

(了解:旅游活动基于旅行距离的类型划分:远程旅游、近程旅游 远程旅游:通常是指去1000千米以外的目的地开展的旅游活动 近程旅游:指前往240千米以内的旅游目的地开展的访问活动,尤其是指自驾车抵达目的地的旅程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出游活动。)

旅游活动基于活动形式的类型划分: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团体旅游:通常是指以有组织的集体形式开展的旅游活动。

散客旅游:是指个人独自出游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自行结伴开展的旅游活动。(自由性强)

旅游活动基于出游目的的类型划分:

1、消遣性旅游:泛指一切因非事务性目的而外出他乡的旅游活动。

(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特殊兴趣旅游。其中观光旅游是最普遍旅游活动类型和接收量最大的市场类型)

2、事务性旅游:泛指一切出于事物性目的而外出他乡的访问活动(公务旅游,商务旅游(最传统),会议旅游,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

旅游活动的性质:有文化性的经济产业(根本属性:社会文化性)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1.普及性 表现在: 1)大众旅游的出现; 2)奖励旅游的出现; 3)社会旅游的出现; 2.地理集中性(p49) 3.季节性 (p50)

第三章

入境游客:是指出于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交流活动等原因或目的,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前来我国境内地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满12个月,并且来访的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居民。

入境旅游者:是指在我国内地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的入境游客。 入境一日游游客:是指未在我国内地旅游住宿设施内作过夜停留,而是当日离去的入境游客。

国内游客:是指出于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交流活动等原因或目的,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前来我国境内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满6个月,并且来访的目的不是去从事所到访地区获取报酬活动的我国内地居民。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条件:(p65)

答: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

1. 足够的支付能力;支付能力达到足够高的水平是一个人的旅游需求得以产生的必要前提之一,也是得以实现其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其测量指标包括,可支配收入和可自由支配收入。 2. 足够的闲暇时间; 3. 其他影响因素;

2

主观条件:

1. 旅游动机:激发一个人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驱使一个人参加外出旅游活动以使得其某种需要能够得以满足的内在心理动因。(动机包括:探新猎奇的需要,逃避心理紧张的需要) 2.旅游动机的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 2)、文化方面的动机、 3)、人际(社交)方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3.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1)、人格类型(依赖型,冒险型,中间型)(注意p78的图示) 2)、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 3)、年龄 4)、性别 5)、支付能力

按出游目的旅游者分类: (1)消遣型旅游者

特点:1、在整体旅游市场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2、出游时间的季节性很强

3、在选择出游目的地、旅行方式、具体出发时间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由

4、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一般比较长 5、价格敏感度高 (2)差旅行旅游者 特点:1、出行频度高

2、出行活动没有季节性

3、对出行目的地没有选择自由 4、人均消费高 5、价格敏感度低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特点:p85

第四章

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现实旅游资源:指那些不仅其本身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而且已经具备条件并且事实上正在接待游客大量来访的旅游资源。

潜在旅游资源:指其本身具有某种特色而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但因该地不具备可进入性或因其他接待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无法供游客正常享用的吸引性事物。 旅游资源的特点:

1、涉及范围的多样性。在外延上,凡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形成旅游资源;在内涵上,包括自然事物,文化事物,和社会事物。 2、吸引力的定向性。即同一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并不能同时满足所有的游客。 3、易损性。如果旅游资源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就很容易遭受各种形式的破坏,

3

而失去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4、遗产资源的不可移动性。 5、当代人造资源的可创新性

(补:价值上的观赏性,空间上的地域性,时间上的季节性) 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

1.自身品质,指的是该项旅游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色。特色越是突出或独特性程度越高具有的吸引力和价值也就越高;

2.坐落地点,指的是该项旅游资源的所在地距离主要客源地的远近。其会影响可进入性程度,从而影响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评价工作的依据: 1、美学标准 2、文化标准 3、市场标准

旅游资源的可行性研究:指的是在对拟开发项目作投资决策之前,就该项目的开发在经济上是否可行而进行的研究和论证。 旅游资源的可行性研究:

1、分析投资(开发者)是否具备开发和经营该项目的实力和资格 2、分析和预测该项目的市场需求

3、分析有关该项目开发与经营的微观条件

4、分析当地的宏观经济、社会条件以及该项目的开发有可能带来的影响 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1、开发和建设旅游景点景区。该内容是一个目的地旅游开发工作说围绕展开的核心。

2、解决和提高该地的可进入性(交通的便利情况) 3、建设和完善所需的配套设施 开发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突出独特性:

1、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 2、尽量发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 3、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 讲求经济性:

1、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在有关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工作中,应尽可能使用当地出产的原材料,尽可能使用当地的劳工和技术力量 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

1、对各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空间布局和开发时序要有合理的规划,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自相竞争,以及不分时宜地随意上马

2、有关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高度、造型风格以及色彩和建筑材料的使用等,应与周围的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请简要分析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16分) 分析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作用和认为因素的作用。

4

自然因素作用

1、突发性天灾 2、自然风化作用 3、动物侵害 人为因素的作用:

1、游客的不良行为 2、当地居民的不当行为,甚至是不法行为 3、工业污染 4、规划工作不当 5、管理和使用不当 实施旅游资源的保护途径(重点)

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注意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体表现为:

1.充分重视观察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2.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系统; 3.建立古迹保护区与视觉保护“通廊” 4.因地制宜采取保护措施; 5.落实保护职责

第五章

旅游业:旅游业就是在旅游者和交通,住宿及其他有关单位中间,通过办理旅游签证、中间联络、代购代销、通过为旅游者导游、交涉、代办手续,此外也利用商社的交通工具,住宿设施提供服务,从而获取报酬的行业。 (了解:三大支柱:旅行社行业,交通客运业,住宿业。

五大部门:住宿接待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旅行业务组织部门、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 直接旅游企业:指那些其主要营业收入来自于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企业,因而是没有旅游者的存在便将无法生存的企业。 间接旅游企业:指那些其业务中虽然也有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但因此旅游者的存在与否并不危及其生存的企业。 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1、综合性产业 (需要不同类型的企业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有关的

产品和服务)

2、劳动密集的服务性产业(判断方法见p132) 3、涉及政策强的产业 4、脆弱的产业

旅行社: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外国的旅行社分类:

1、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

2、经营零售业务的旅行社 我国的旅行社分类:

1、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

2、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和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

旅行社的业务开展

旅行社的主要业务根据顾客类型的的不同科分为两大类: 一是组织和接待团体旅游; 二是接待和安排散客旅游

(了解:旅行社行业中的发展动向:

5

1、经营领域的多元化

2、管理工作的自动化 3、经营合作的国际化)

饭店集团的分类:紧密型的饭店连锁集团、松散型的饭店连锁集团 饭店连锁集团:是一种某一饭店公司以品牌为纽带,将若干成员饭店统一于该公司旗下开展联号经营的紧密型饭店集团。 连锁集团的优势:

1、资本方面的优势

2、技术经济方面的优势 3、市场营销方面的优势 4、物资采购方面的优势 5、管理方面的优势 6、风险扩散方面的优势

饭店合作集团:若干独立饭店为了在物资采购、房间预订、人员培训及市场营销等方面采取联合行动,而自愿组合建立起来的一种合作组织。 饭店合作集团的类型: 1、市场营销合作集团 2、物资采购合作集团 3、人员培训合作集团 4、预订系统合作组织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由于交通的线路和工具不同旅游交通又有多种类型.请分析旅游交通的种类和各自优缺点?

答:旅游交通基本分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特种交通五种基本类型。 1、铁路交通

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费用低、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较小、连续性强、安全系数大。

缺点:灵活性差、建设投资较大、占用土地较多、工程浩大、年限长、短途运输成本高、耗能大。 2、水运交通

优点:悠闲舒适,在巡游过程中可以在不同地点登岸游览,又可回船休息,免除了寻找旅馆的麻烦。船上有娱乐设施。 缺点:价格昂贵 3、公路交通

优点:灵活机动、方便、舒适

缺点:运量小、耗能大、安全系数低,污染程度高 4、航空交通

优点:速度快,节省时间

缺点:受气候影响大、只能完成由点到点的旅行 5、特种旅游交通

优点:使旅游活动更加便利,形成旅游景点的一部分 缺点:破坏景点原始美感

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1.旅行价格 2.旅行距离

6

3.旅行目的

4.个人的偏好与经验

旅游景点:专门为了供来访公众参观、游乐或增长知识而设立和管理的长久性消遣活动场所。

旅游景点的特点: 1.专用性; 2.长久性; 3.可控性; 旅游产品:

1.整体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从离家外出开始,直至完成全过程旅游活动并返回家中为止这一期间的全部旅游经历的总和。

2.单项旅游产品:旅游经营者凭借一定条件向旅游者提供的服务项目。 旅游产品的特点:(p178) 1.无形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与消费同步性 5.综合性

第六章

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动机:

(一) 政治方面的动机:增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 (二) 经济方面的动机

1、 通过发展旅游业去开辟和拓宽外汇的收入来源,借以改善本国的国

际收支平衡。

2、 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国民就业机会,为实现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3、 通过发展旅游业去缩小地区差别。

(三) 社会方面的动机:使国人通过旅游缓解社会压力,增加阅历,开拓视野

提高社会的人口素质。 政府行使干预的手段: (一) 需求管理手段

1、 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与促销 2、 来到访游客提供信息服务 3、 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 4、 控制游客流入量

(二) 供给管理手段 1、 控制土地用途 2、 对建筑物进行管制 3、 行使市场管制 4、 实行特别征税 5、 投资鼓励政策

世界旅游组织:UNWTO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旅游

组织。

国际官方旅游组织:IUOTO,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总部在日内瓦

7

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总部伦敦。

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总部旧金山。

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总部布鲁塞尔(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世界旅行社协会:WATA,总部瑞士日内瓦 国际旅馆协会:IHA,总部在巴黎 国际航空组织:IATA

国际民航组织:ICAO,总部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

第七章

旅游市场:指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旅游市场细分:也称市场划分或市场细分化,是指某一产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依据消费者的某些特点,将整体的购买者市场分解为若干不同消费者人群的过程。 五大旅游区:非洲地区、美洲地区、亚太地区、欧亚地区、中东地区 国际旅游接待量的地区分布:“欧—美—亚太”? “欧—亚太—美”转变 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的问题

1.我国地处东亚,在空间上距离欧美地区遥远,这对于竞争欧美客源显然是一个不利因素,主要反映在: 1)交通费昂贵; 2)时间距离阻碍;

3)在争取欧美客源方面容易受到经济危机和油价上涨的打击。 2.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强力竞争 3产品开发和接待质量问题; 4)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 处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 1.增长速度强劲

2.客流流向以亚太地区为主 3.港澳游份额最大 4.消费水平较高 5.流行多国游线路

第八章

1.试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答:旅游业对目的地的有利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 (一)、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二)、有利于增加内需和回笼货币; (三)、有利于增加旅游目的地经济财富; (四)、有利于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五)、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富收入; (六)、有利于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七)、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发展给目的地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主要表现为: (一)、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二)、有可能使旅游目的地的产业结构发生不合理的变化 ;

8

(三)、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安全与稳定

2.试观察和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如何正确认识? 答:积极的影响: (一)、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促进世界和平; (二)、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三)、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四)、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 消极影响: (一)、负面的“示范效应” (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 (三)、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补充:1、旅游对文化的影响是自然而有限的 2、旅游对文化的消极影响并非必然结果、

3、旅游规划是减少旅游消极有限的有效途径)

认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目的是在澄清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发展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作用,抵制和最大限度地缩小其消极影响。 3.试观察和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 答:正面影响: (一)、使该地的户外娱乐场所及相关设施得以更好地维护和管理; (二)、使该地原以衰弱破败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又得到恢复、修整和维护; (三)、使该地的道路状况及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的面貌得以改观; (四)、使该地的环卫工作、绿化工作以及市容整顿等各方面有助于改进环境的工作得以重视。 负面影响: (一)、造成该地水质下降、空气质量下降以及噪声的增加; (二)、随着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致使该地的人口密度增大,从而造成交通堵塞、人流拥挤、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不便; (三)、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四)、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可能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 旅游承载力: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旅游经历的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所能吸纳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

2013年6月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4a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