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是中国最伟大的语文教材

更新时间:2023-08-31 02: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文观止》是中国最伟大的语文教材

李 鼎 在中国,最富有的老师是教外语的俞敏洪,而不是教母语、教汉语的语文老师。对此,我这个局外人感到有点无奈,甚至有点愤慨与悲哀。

办新东方学校的俞敏洪先生是一位成功人士,我对他很敬佩。我的无奈、愤慨与悲哀源于对语文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正在读大学的儿子每次寒暑假回家,都要带上几本外语书,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带《楚辞》,不带《古文观止》?他用陌生的眼睛看着我,仿佛他的老子是外星人,根本不懂地球上的行情。

地球上的行情特别是中国的行情确实是流行《新概念英语》而不流行《古文观止》。儿子一点也不傻,他的选择自有道理。

问题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有点傻,这种傻,让整个民族逐渐傻冒。语言、语文教育便是民族傻冒的助虐者。

语文,以前

国旗、国歌一样

尊严。语文这个

水文、人文一样

与母语、汉语、

民族心理、民族

民族品格、民族

的奠基者、培土

重要性,无论如

分。

文言文被打倒之后,白话文神气十足地在大地上蹒跚学步。它娇媚可爱,也丑态百出。我要冒昧地说:白话文之后的中国语文教育的效率与质量令人难以恭维,它在国民综合素质的培育上拖了中华民族的后腿。请务必准确地理解我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否定白话文,而是要对白话文时代的中国语文教育进行重大反思。

目前,中国语文教育的最大弊端是轻道重术,像数理化一样坠入题海战术。语文教育的花样不可谓不多,招式不可谓不繁,但却事倍功半,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文创新能力差强人意,国民的语文素养与文明古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不久前,一位在大学任教的朋友在酒席上兴致勃勃地拿出他参与编著、刚刚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我一看书名,就大皱眉头。书名叫《新编大学语文教程》,语文界对这样的书名习以为常,我却对其中的“教程”二字颇多反感。语文是很性又叫国文,它像代表一个国家的概念,像天文、壮丽。中国语文中文等义,它是情感、民族思维、特质、民族智慧者。语文教育的何强调都不过

情的东西,把语文教程化、程式化,是语文教育的末路。一个书名,折射了当前语文教育理念的偏差与败落。

语文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从理念到方法,十分简单,也十分先进。它对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功不可没。《三字经》、《千字文》教人识字,《四书五经》教人习文作文,更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清代民间学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选的《古文观止》,并没有经过国家审定,却大行其道,在城乡广泛流传,成为最受欢迎的语文教材,影响达三百年之久。《古文观止》所选文章从先秦至明末,数量仅222篇,篇篇锦绣,尽显汉语神韵,华文风骨。其诚、善、美的人文精神与写作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辛亥革命后,仍有很多学校用它作为国文教材。

历史上的许多“复古”,带来的却是巨大的革新,如唐宋古文运动、文艺复兴。而很多空想式的冒进带来的却是巨大的倒退,如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之类的闹剧。我呼吁,我们当前的语文教育应适度“复古”,化繁为简,回归文本。

其实,语文学习的秘诀就在于要掌握汉语言的根。众所周知,所有的白话文字,皆始于文言文,故汉语言文字的根,在于文言文。文言文,以雅俗论,较白话文为雅;以简繁论,较白话文为简;以深浅论,较白话文为深。所以,若是掌握了文言文,就等于精通了现代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掌握了文字上的根,我们才能真正地驾驭自己的语言,也才有可能推敲和锤炼文字。而这正是阅读和作文所必备的素质。

王金战老师在《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中,引用了一位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所言语文学习的“捷径”。所谓“捷径”就是从《古

文观止》入手。第一遍,先将不懂的文字通过注解搞明白,然后开始默诵。注意其中的韵味与节奏,慢慢品读。先整体把握其思想,再推敲其文字。最后再朗读,感受文章的内在气质与灵魂。他说:“相信那时,你一定充满自豪与欢畅,古文的魅力无与伦比!”相比于题海战术,这种直奔语文精髓的方法不但省时省力,效率也极高,真可谓捷径。

在目前的国学热中,《古文观止》相对而言被忽视、被冷落了。其实,《古文观止》是中国最伟大的语文教材,是中国最优秀的人文教科书。中学生、大学生乃至全体国民、全世界的华人都要通读、精读《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语文教育的“高原训练”,经过高原训练的学子对白话文自会游刃有余。

(作者为民间学者)

思考题:

汉语言作为我们的母语,自“文革” 以来,几十年间,均多遭到学界专家学者的批判,以“少费慢差”最为强烈。有很多专家学者甚至十分怀念民国及解放初期的国语教育。读了此文,谈谈你对当前语文教育的看法。 (出题人:许黎明)

【编者按】教科研中心编印的第一期<好文荐读>,得到各位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初中的万建民老师给“荐文”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告知一些优秀的网站。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同时,再次,呼吁大家为中心推荐佳作,共享思想的盛宴。另有不少的老师积极思考,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看法;在此,编选了几篇,供大家交流学习。

根的教育

中国的“根”的教育,不仅在当今世界不会过时,他永远也不会过时。相反,面对当今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根”的教育,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显得尤为重要。

暑假里有幸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心灵再次被震撼。蔡老师特别推崇《弟子规》。《弟子规》一书主要讲述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要讲求信用,与人相处平等博爱。书中具体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修养礼仪和人生规范。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指导行为规范、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所幸我们正好在上一学年带着学生把《弟子规》诵读了一遍,也借此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一些约束与规范。可惜的时当时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读了《幸福人生讲座》之后,真有些后悔莫及的感觉。后悔自己在带学生学习时欠了一把火,没有把它放在应放的高度上,没有给学生该有的震撼,也没有带去应有的效应。

如今,学习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我也应势读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多渠道地学习了有关知识,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和为人处事作了一些反思,觉得有两点自己必须要做好:一、继续带领孩子们诵读中国传统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千字文》等,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用这些文化的精髓熏陶孩子们的心灵。二、认真对待社会,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尽好为人师、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友的责任和义务。

小学部/吴文琴

我的感受

读了此文,深感中国人现在的危机,中国的根文化教育永远都不过时,不过现在中国年轻人的浮躁,以及太多急功近利的心态让我们对中国儒家学说以及传统文化的“慢”效应,没有了耐心。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可以拯救整个世界,可是大家看到的是现在眼前的利益,迷惑了双眼的人们不知道我们现在缺失的东西太多。

所以我们要在基础教育领域做出成就,那就从我们孩子抓起。我们的孩子能够理解并习得这种“德”育,直入心底的教育,坦诚的教育。

就在开学9月1日的那次开课视频学习中,我们不少老师和孩子在看马鹏飞的事迹后都是有所感动,让我诧异的是有的孩子在默默的笑,不管孩子是否是有心还是无心的,总觉得孩子这样的表现总是觉得不妥。孩子的怜悯心态哪去了,我们的教育,德育究竟是做表面工作还是扎根到了孩子心灵。我们需要反思,因为我们是老师,是基础教育的老师。

所以,建议我们老师再次去看看蔡礼旭老师的讲座,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诵读《三字经》和《弟子规》,中国的这种文化传统让孩子从小了解,并心生骄傲,然则传承下去!

小学部/胡春艳 正视态度

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财富。可我们这一代对它的了解太少,而且以误解,扭曲的,片面的居多。

现在,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将自己的充满偏见、误解的“杯子”倒空,洗刷干净,以一种充满期待,完全开放的心态来重新认识、了解、接纳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笔智慧遗产。

教科研中心/高丽秀 根的力量

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现代的老师大多数是传授具体的知识,而忽略德、思维、价值的养成。现在教育的状况跟现代社会的评价体系有关,使得对传统文化产生漠视。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能够一直传承下来的也只有中国。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有关。传统文化就是中国的根,对社会、教育等都有着无比的推动力!

教科研中心/林科宇 要身体力行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是继承和弘扬的前提,而教育承载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周围的人身上学。还要“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扬州文化底蕴深厚,从何园家训,能窥视传统教育的思想。

教科研中心/张险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45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