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更新时间:2023-05-17 14:2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 审计风险基础

(1) 审计风险的定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里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2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可见,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与国际审计准则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基本相同的。由于审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审计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审计也需支持成本效益原则。这些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风险和控制风险。

(2)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中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可见,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3个要素构成。

1:固有风险

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因此,业务处理中的错弊引起报表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越大;反之,固有风险越低。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风险水平越高;反之则越小。固有风险的产生仅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固有风险客观地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所以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

2: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

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不能有效地工作,则控制风险高。控制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无法降低控制风险,但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部分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设定一定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从而来加以防范。

3: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指审计人员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度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

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审计人员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所以说检查风险与审计人员工作直接相关。

2: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审计也像世界上许多其它职业一样需要利用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其中所用的大部分知识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能通过观察来了解和传递,甚至可以称为一种“直觉”,只要有判

断,就有判断正确和错误以及判断被接受和拒绝的问题,也就存在风险。审计风险的控制水平不仅取决于审计主体的主观方面,同时也受到非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审计结果很难与客观实际保持一致,因此,审计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潜在性

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潜在地存在于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由潜在的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损失需要有一定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判断失误没有被迫究责任,那么即使审计人员的行为偏离了审计准则的规定,甚至出现了判断错误,也仅仅是潜在的风险;只有在公众要求审计人员对其工作失误和判断错误负责任,对其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时,潜在的审计风险才转化为现实的损失。

(3)严重性

审计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损失,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审计风险损失不同于企业经营损失,企业从事经营管理业务造成的经营风险,其直接损失是经营收入的减少,而审计风险损失一旦发生,并不直接导致审计组织业务收入的减少,而是通过赔偿间接地减少收入,更严重的是巨额的赔偿往往导致审计组织破产倒闭。除此之外,审计风险损失还表现为审计信誉丧失的无形损失和有关当事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损失。

(4)可控性

审计风险虽然是由于全过程的多因素所致,但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降低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审计人员可以进行评估,但是不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在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审计人员预先设定的较低的可接受的总体审计风险水平可以通过控制检查风险达到。因此,审计人员可根据审计风险评估水平,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最终将客观审计风险控制到可接受的水平。

三: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从外部影响因素加以防范

1)加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从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立法机关不断地总结审计经验并借鉴国外民间审计的立法成果。为了降低审计风险,也为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完善独立审计准则的步伐。在保障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基础上增加准则的明确性,减少模糊性,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根据当前我国财务造假的严重形势,有必要对有关独立审计准则项目做进一步研究,并对一些独立审计准则项目进行修改和完善,严格审计程序,以使注册会计师合理确信能够发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同时,在准则制定中,适时地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使注册会计师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且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同时针对这种现状建立审计执法个人责任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尤其是民事责任,应该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对第三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对民事责任的性质、构成要件、对象范围、归责原则、赔偿计算依据、赔偿数额等做出具体规定,增强可操作性,这对于有效的防弊纠错、提高责任心和执法水平、保证独立性和减少行政权力的滥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2) 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只有坚持审计的独立性,才能使审计做到依法审计,才能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因此首先必须保证审计在形式上的独立性,即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间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剔除审计过程中因情感或利益因素而产生的“网开一面”的现象,确保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建立和推行“重大审计事项集体审理制度”,该制度的必要性,在于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着审计人员主观人为因素,其结果很可能出现对问题的定性处理不够公允,人为增加审计风险,因此建立和推行“重大审计事项集体审理制度”是

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其次保证审计实质上的独立性,即在审计过程中严格保持其超脱性,不应使审计结论依从于任何组织、团体和个人,更不应该将其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

(3)规范审计操作,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坚持审前调查,全面掌握和熟悉被审计单位情况,为编制科学审计方案奠定基础,从而规范和指导审计操作,坚持客观公正、事实求是、责任明确、谨慎性的评价原则。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成反比例关系,质量越高,风险越小;反之,质量越低,风险就越大。审计人员应尽量回避风险峰大而自身又无法加以控制的审计项目。审计机构在接受委托或安排计划时,应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查评价,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具备审计的基本条件,否则不可轻易进行审计。要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实践证明,在很多审计诉讼案中,审计人员在审计时未能识别重大错弊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特征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而是局限于对会计资料的复核,从而遗漏了重要审计线索。还有很多审计诉讼案都涉及宣告破产或偿债出现问题的被审计单位,因为与这些被审计单位有关的权益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了尽量挽回他们的经济损失,经常寻找赔偿损失的替罪羊。所以当被审计单位已陷入财务困境时,审计人员应当格外谨慎。

2:从内部影响因素加以防范

(1)更新观念、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风险防范的能力。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一定要打破传统的、陈旧的审计思路和方法的束缚,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深入理解审计风险,采取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可能发生在审计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保持谨慎和敏锐、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利用现代审计方法和工具,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模式,以风险的分析和控制为出发点,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综合审计证据,控制审计风险。审计人员要树立审计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要以当时、当地和有效的法规、制度为审计工作准绳,对问题定性,结论必须准确且要谨慎,对于审计风险敢于正视它,认真贯彻谨慎原则,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自身方面的措施

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高层次和高要求的经济监督能力。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过硬的政治思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会计和审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的判断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撰写能力,还要具备经营管理的知识和通晓财政经济的法律法规,并对本部门和本单位生产经营模式和专业技术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员是推动企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这就需要改变以往企业的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标准、新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在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关注是降低审计风险,避免审计失败的有效途径,只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关注,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中在的重大错报、遗漏或虚假陈述等问题给予重点关注,避免审计风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40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