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习题

更新时间:2023-12-07 06: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章 流体力学基础 习题

【1-1】椰子油流过一内径为20mm的水平管道,其上装有一收缩管,将管径逐渐收缩至12mm,如果从未收缩管段和收缩至最小处之间测得的压力差为800Pa,试求椰子油的流量。

【1-3】用泵输送大豆油,流量为1.5×104m3/s,管道内径为10mm,已知大豆油的粘度为

40×103Pa.s,密度为940kg/m3。试求从管道一端至相距27m的另一端之间的压力降。

【1-5】液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层流流动,若流量、管长和液体的物性参数保持不变,而将管径减至原有的1/2,问因流动阻力而产生的能量损失为原来的多少倍。

【1-6】液体在光滑圆形直管内作紊流流动,若管长和管径均不变,而流量增为原来的两倍,问因流动阻力而产生的能量损失为原来的多少倍。摩擦系数可用布拉休斯公式计算。

【1-7】某离心泵安装在高于井内水面5.5m的地面上,吸水量为40m3/h。吸水管尺寸为

?114?4mm,包括管路入口阻力的吸水管路上的总能量损失为4.5J/kg。试求泵入口处的真

空度。(当地大气压为1.0133×105Pa)

【1-9】每小时将10m3常温的水用泵从开口贮槽送至开口高位槽。管路直径为?57?3mm,全系统直管长度为100m,其上装有一个全开闸阀、一个全开截止阀、三个标准弯头、两个阻力可以不计的活接头。两槽液面恒定,其间垂直距离为20m。取管壁粗糙度为0.25mm、

水的密度为1000kg/m3、粘度为1×103Pa.s。试求泵的效率为70%时的轴功率。

【1-10】用泵将开口贮槽内密度为1060kg/m3、粘度为1.1×103Pa.s的溶液在稳定流动状态下送到蒸发器内,蒸发空间真空表读数为40kPa。溶液输送量为18m3/h。进蒸发器水平管中心线高于贮槽液面20m,管路直径?57?3mm,不包括管路进、出口的能量损失,直管和管件当量长度之和为50m。取管壁粗糙度为0.02mm。试求泵的轴功率(泵的效率为65%)。

【1-12】某罐头厂需用泵将水池中的20℃清水泵送到距水池20m远、高4m的设备上去喷淋洗涤原料。水量要求为20m3/h。估计管件有:900弯头4只,带滤水网的底阀1只,标准截止阀2只,闸阀1只,试选择合适的离心泵。

【1-13】拟用一台3B57型离心泵以60m3/h的流量输送常温的清水,已查得在此流量下的允许吸上真空Hs=5.6m,已知吸入管内径为75mm,吸入管段的压头损失估计为0.5m。试求: (1)若泵的安装高度为5.0m,该泵能否正常工作?该地区大气压为9.81×104Pa; (2)若该泵在海拔高度1000m的地区输送40℃的清水,允许的几何安装高度为若干米?当地大气压为9.02×104Pa。

第2章 传热 习题

【2-1】一食品冷藏室由内层为19 mm厚的松木,中层为软木层,外层为51 mm厚的混凝土所组成。内壁面温度为-17.8 ℃,混凝土外壁面温度为29.4 ℃。松木、软木和混凝土的平均热导率分别为0.151,0.043 3,0.762 W/(m·K),要求该冷藏室的热损失为15W/m2。求所需软木的厚度及松木和软木接触面处的温度。

【2-2】为减少热损失,在外径为150 mm的饱和蒸汽管道外加有保温层。已知保温材料的热导率λ=0.103+0.000 198 T(式中T为℃),蒸汽管外壁温度为180 ℃,要求保温层外壁温度不超过50 ℃,每米管道由于热损失而造成蒸汽冷凝的量控制在1×10-4 kg/(m·s)以下,问保温层厚度应为多少?(计算时可假定蒸汽在180 ℃下冷凝)。

【2-3】试推导出中空球壁稳定热传导的关系式。现有一球形液氧储罐,内径为2 m,内装液氧量占储罐容积的80%,储罐外用氧化镁保温,要求在104 s内液氧蒸发量不超过1%,问保温层应多厚(忽略内侧及罐壁的热阻)?

已知氧化镁的热导率为0.07 W/(m·K),液氧的蒸发潜热为215 kJ/kg,液氧的沸点为90 K, 液氧的密度为1 140 kg/m3,保温层外壁面温度为280 K。

【2-6】室内水平放置表面温度相同、长度相等的两根圆管,管内通有饱和水蒸气。两管均被空气的自然对流所冷却,假设两管间无相互影响。已知一管直径为另一管的5倍,且两管 的(GrPr)值在104~109之间,求两管热损失的比值。

【2-7】表压为0.02 MPa的饱和水蒸气在高1 m的垂直平板上冷凝。求壁面温度为80 ℃ 和50 ℃时的冷凝传热系数各为多少?解释壁面温度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

【2-8】烤炉内在烤一块面包。已知炉壁温度为175 ℃,面包表面的黑度为0.85,表面温度为100 ℃,表面积为0.064 5 m2,炉壁表面积远远大于面包表面积。求烤炉向这块面包辐射 传递的热量。

【2-9】试证明在稳定传热过程中,在两高、低温的固体平行平面间装置n片很薄的遮热板时,辐射传热量减少到原来未安装遮热板时的1/(n+1)倍。设所有平面的表面积、黑度均相等,平板之间的距离很小。

【2-10】在逆流换热器中,用初温为20 ℃的水将1.25 kg/s的液体[比热容为1.9 kJ/(kg·K)、密度为850 kg/m3]由80 ℃冷却到30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Φ25 mm×2.5 mm,水走管内。水侧和液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850 W/(m2·K)和1 700W/(m2·K),污垢热阻可忽略。若水的出口温度不能高于50 ℃,求水的流量和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2-11】在一单程列管换热器中用饱和水蒸气加热食用油。温度为160 ℃的饱和蒸汽在壳程冷凝,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食用油在管程流动,并由20 ℃加热到106 ℃。列管换热器尺寸为:列管直径为Φ19 mm×2 mm、管长为4 m,共有25根管子。若换热器的传热量为125 kW,蒸汽冷凝传热系数为7 000 W/(m2·K),油侧污垢热阻为0.000 5 m2·K/W,管壁热阻和蒸汽侧污垢热阻可忽略,求管内油侧对流传热系数。

又若油的流速增加一倍,此时若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为原来的1.75倍,求油的出口温度。

假设油的物性不变。

【2-15】某气体混合物(比热容和热导率均未知)以90 kg/h的流量流过套管换热器的内管,气体的温度由38 ℃被加热到138 ℃。内管内径为53 mm,外管内径为78 mm,壁厚均为2.5 mm,管外为水蒸气冷凝使管内壁温度维持在150 ℃。已知混合气体的粘度为0.027 mPa·s,其普兰特数为1,求套管换热器的管长。

【2-17】直径为100 mm、高65 mm的罐头,内装的食品物性为:比热容3.75 kJ/(kg·K),

3

密度1 040 kg/m,热导率1.5 W/(m·K),初温为70 ℃,放入120 ℃的杀菌锅内加热,蒸汽对

2

罐头的对流传热系数为8 000 W/(m·K),忽略罐头包装外皮的热阻,求加热时间分别为30,60,90 min时罐头的中心温度。

第4章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流动 习题

【4-1】用光滑小球在粘性流体中自由沉降可测定该液体的粘度。测试时用玻璃筒盛满待测液体,将直径为6mm的钢球在其中自由沉降,下落距离为200mm,记录钢球的沉降时间。现用此法测试一种密度为1300 kg/m3的糖浆,记录的沉降时间为7.32秒,钢球的比重为7.9, 试求此糖浆的粘度。

【4-2】某谷物的颗粒粒径为4mm,密度为1400 kg/m3。求在常温水中的沉降速度。又若此谷物的淀粉粒在同样的水中的沉降速度为0.1mm/s,试求其粒径。

【4-3】气体中含有大小不等的尘粒,最小的粒子直径为10μm。已知气体流量为3000m3/h(标准态),温度为500℃,密度为0.43 kg/m3,粘度为3.6×10-5Pa?s,尘粒的密度为2000 kg/m3。今有一降尘室,共有5层,求每层的沉降面积。

【4-5】一降尘室长5m,宽3m,高4m,内部用隔板分成20层,用来回收含尘气体中的球形固体颗粒,操作条件下含尘气体的流量为36000 m3/h,气体密度为0.9kg/ m3,粘度为0.03mPa.s。尘粒密度为4300 kg/ m3,试求理论上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直径。

【4-7】液体食用油经水洗设备之后,进入沉降槽进行油-水分离。假定从洗涤器出来的混和物中,油以球滴出现,滴径为0.05mm,物料中油和水的质量比为1:4,分离后的水相可认为绝不含油。已知料液流量为2t/h,油的相对密度为0.9,油温和水温均为38℃。试求沉降槽的沉降面积(假定沉降符合斯托克斯定律)。

【4-10】用某板框过滤机过滤葡萄糖溶液,加入少量硅藻土作助滤剂。在过滤表压100kPa下过滤2h,头1h得滤液量8m3。假设硅藻土是不可压缩的,且忽略介质阻力不计 , 试问:(1)在第2h内可得多少滤液?(2)过滤2h后用2 m3清水(粘度与滤液相近),在同样压力下对滤饼进行横穿洗涤,求洗涤时间;(3))若滤液量不变,仅将过滤压差提高1倍,问过滤时间为多少?(4)若过滤时间不变,仅将过滤压强提高1倍,问滤液量为多少?

【4-11】有一叶滤机,自始至终在某一恒压下过滤某种悬浮液时,得出如下过滤方程式:

(q+10)2=250(t+0.4)。式中q以L/m2表示,τ以min表示。今在实际操作中,先在5min内使压差由零升至上述压差,其间过滤为恒速过滤,以后则维持该压力不变作恒压过滤,全部过滤时间为20min。试求:(1)每一循环中,每1m2过滤表面可得多少滤液?(2)过滤后用相当于滤液总量1/5的水洗涤滤饼,求洗涤时间(设滤饼不可压缩)。

【4-13】有一转筒真空过滤机,每分钟转2周,每小时可得滤液4 m3。若滤布阻力忽略不计,问每小时要获得5 m3滤液,转鼓每分钟应转几周?此时转鼓表面的滤饼厚度为原来的几倍?假定所用的真空度不变。

【4-16】鲜豌豆近似球形,其直径6mm,密度1080 kg/ m3,拟于-20℃冷气流中进行流化冷冻。豆床在流化前的床层高度0. 3 m,空隙率0.4,冷冻时空气速度(空床)等于临界速度的1.6倍。试估计:(1)流化床的临界速度和操作速度;(2)通过床层的压力降。

第7章 吸收与蒸馏 习题

【7-1】用一根长0.5 m的细管连接两个分别装有不同浓度的氨—空气混合物的大容器。系统温度25℃,总压101.3 kPa。左侧容器内氨的分压强为20 kPa,右侧容器内氨的分压为5 kPa。已知25℃,101.3 kPa下氨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1.95×10-5 m2/s,设扩散为稳定扩散,试按两种扩散模式分别计算其传质速率。

【7-4】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的表达式为p*=3.313×106x,式中p*为氧在汽相中的平衡分压,kPa;x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 325 kPa时,每m3水中可溶解多少g氧?

【7-6】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NH3,进入常压吸收塔的气体含NH3体积分数为6%,吸收后气体含NH3体积分数为0.4%,出口溶液的摩尔比为0.012 kmol NH3/kmol水。此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2.52X。汽液逆流流动,试求塔顶、塔底处汽相推动力各为多少?

【7-10】用煤油从苯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回收苯,要求回收99%。入塔的混合气中,含苯2%(摩尔分数)。入塔的煤油中,含苯0.02%。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操作温度为50℃,压力为100 kPa。平衡关系为Y*=0.36X,总传质系数Kya=0.015 kmol/(m3·s)。入塔气体的摩尔流率为0.015 kmol/(m2·s)。求填料层高度。

【7-12】某厂有一填料塔,直径880 mm,填料层高6 m,所用填料为50 mm瓷拉西环,乱堆。每小时处理2 000 m3混合气(体积按25℃与101.33 kPa计),其中含丙酮摩尔分数为5%。用清水作溶剂。塔顶送出的废气含0.263%丙酮,塔底送出来的溶液每千克含丙酮61.2 g。根据上述测试数据计算汽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ya。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2.0X。上述情况下每小时可回收多少千克丙酮? 若把填料层加高3 m,可以多回收多少丙酮?

【7-14】在常压下将某二元混合液其易挥发组分为0.5(摩尔分数,下同)分别进行闪蒸和简单蒸馏,要求液化相率为1/3,试分别求出釜液和馏出液组成,假设在操作范围内汽液平衡关系可表示为y=0.50x+0.5。

【7-15】某连续精馏塔,泡点加料,已知操作线方程如下:

精馏段 y=0.8x+0.172 提馏段 y=1.3x-0.018

试求原料液、馏出液、釜液组成及回流比。

【7-18】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某二元混合物,若原料为20℃的冷料,其中含易挥发组分xF为0.44(摩尔分数,下同),其泡点温度为93℃,塔顶馏出液组成为0.9,塔底釜残液的易挥发组分xW为0.1,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回流比为2.0,试用图解法求理论板数和加料板位置,已知:原料液的平均汽化潜热为rm=31 900 kJ/kmol,比热容cp=158 kJ/(kmol·K),若改为泡点进料,则所需理论级数和加料板位置有何变化? 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7-21】某精馏塔分离易挥发组分和水的混合物F=200 kmol/h,xF=0.5(摩尔分数,下同) ,加料为汽液混合物,汽液摩尔比为2∶3,塔底用饱和蒸汽直接加热,离开塔顶的汽相经 全凝器冷凝1/2量作为回流液体,其余1/2量的液相作为产品,已知,D=90 kmol/h,xD=0.9,相对挥发度α=2,试求:

①塔底产品量W和塔底产品组成xW; ②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式;

③塔底最后一块理论板上升蒸汽组成。

【7-23】在连续操作的板式精馏塔中分离某理想混合液。在全回流条件下测得相邻板上的液相组成分别为0.28,0.41和0.57,已知该物系的相对挥发度α=2.5,试求三层板中较低两层的单板效率(分别用汽相板效率和液相板效率表示)。

第8章 液体吸附与离子交换 习题

【8-1】用活性碳对某糖液脱色,糖液原色值为4.26,脱色率要求达80%。弗罗因德利希公式中常数n的值为0.77,k值为 4.95 。试求:(1)用两级平流接触吸附法脱色,单位体积原料需活性碳的用量。(2)用两级逆流吸附法脱色,单位体积原料活性碳的用量。

【8-3】含糖量62%的糖浆于90℃下进行活性碳脱色试验,平衡时,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活性碳用量/g活性碳 0 3-1(m糖浆) 脱色率(%)

0

5 48

10 72

15 86

20 90

25 92

30 96

若要求糖液最终脱色率达到98%,试求:(1)弗罗因德利希公式中的常数n。 (2)单级固定床吸附时每1000m原糖浆所需活性碳的用量。 (3)两级逆流操作时每1000 m原糖浆所需活性的碳用量。 (4)两级平流操作每1000 m原糖浆所需活性碳的用量。

【8-6】用粒度为0.76mm的732#阳离子树脂处理质量分数为30%的CaCl溶液,流量为3 m/h, pH值为7.1,处理温度25℃。交换柱用HCl溶液再生,再生后用原水正洗,拟用2台交换柱,试求:(1)每台交换柱的直径和高度;(2)每台交换柱的树脂量;(3)树脂的有效工作容量;

3

3

33

(4)交换柱的操作时间。

第9章 浸出和萃取 习题

【9-1】设计一多级逆流接触浸出设备,以淡水为溶剂每小时处理4t炒咖啡豆以制造速溶咖啡。咖啡中可溶出固体含量为24%,含水量可忽略不计。离开设备的浸出液含溶解固体30%,要求浸出液中有95%的可溶固体被回收,试确定:

(1) 每小时生产的浸出液量; (2) 每小时所耗的淡水量;

(3) 若级效率为70%,每吨惰性固体持液1.7吨,求级数。

【9-2】在逆流操作的设备中,将含油20%(质量百分数)的油籽进行浸出,离开末级的溢流含油量为50%,从此溶液中回收得油90%。若用某新鲜溶剂来浸出油籽,同时在底流中每1kg不溶性固体持有0.5kg溶液,试问在恒底流操作下所需理论级数是多少?(用三角相图法求解)

【9-3】在多级逐流接触设备中,以汽油为溶剂进行大豆浸出操作,以生产豆油。若大豆最初含油晕为18%,最后浸出液含油40%,原料中总含油的90%被浸出,试计算必需的级数。假设在第一级混合器中,大豆所含的油全被浸出。又设每级均达平衡,且每级沉降分离后的底流豆渣中持有相当于一半固体量的溶液。

【9-4】25℃时,醋酸(A)——庚醇-3(B)——水(S)的平衡数据如本题附表所示。试求:

(1) 在三角形相图上绘出溶解度曲线;在直角坐标上绘出分配曲线。

(2) 由50kg醋酸、50kg庚醇—3和100kg水组成的混合液的坐标点位置。试确定混合 液经过充分混合并静置分层后,平衡的两液层的组成和质量。 (3) 上述两液层的分配系数κА及选择性系数β。

(4) 从上述混合液中蒸出多少kg水才能成为均相混合液。

习题9-4 附表1 溶解度曲线数据(质量百分比) 醋酸(A) 0 3.5 8.6 19.3 24.4 30.7 41.4 45.8 46.5 47.5 水 层 庚醇-3(B) 96.4 93.0 87.2 74.3 67.5 58.6 39.3 26.7 24.1 20.4 水(S) 3.6 3.5 4.2 6.4 7.9 10.7 19.3 27.5 29.4 32.1 醋酸(A) 48.5 47.5 42.7 36.7 29.3 24.5 19.6 14.9 7.1 0.0 水 层 庚醇-3(B) 12.8 7.5 3.7 1.9 1.1 0.9 0.7 0.6 0.5 0.4 水(S) 38.7 45.0 53.6 61.4 69.6 74.6 79.7 84.5 92.4 99.6 习题9-4 附表2 联结线数据(质量百分比) 庚 醇 – 3 层 庚 醇 – 3 层 6.4 13.7 19.8 26.7 33.6 5.3 10.5 14.8 19.2 23.7 38.2 42.1 44.1 48.1 47.6 26.8 30.5 32.6 37.9 44.9

【9-5】在单级萃取装置中,用纯水萃取含醋酸30%(质量百分率,下同)的醋酸—庚醇-3混合液1000kg,要求萃余相中醋酸组成不大于10%。操作条件下的平衡数据见习题9-6。试求:

(1) 水的用量为多少kg;(2)萃余相的量及醋酸的萃余率(即萃余相中的醋酸占原料液

中醋酸的百分率)。

第10章 膜分离 习题

【10-1】利用卷式反渗透膜组件进行脱盐,操作温度为25℃,进料侧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8%,操作压力为6.896MPa,在渗透侧的水中含NaCl为0.05%,压力为0.345MPa。所采用的特种膜,水和盐的渗透系数分别为1.0859×10-4g/(m2.s.MPa)和16×10-6cm/s。假设膜两侧的传质阻力可忽略,对水的渗透压可用Van’t Hoff渗透压公式计算,请分别计算水和盐的通量。

【10-2】有某糖汁反渗透试验装置。糖汁的平均浓度为11.5%。采用的实验压力为50kg/cm2。测得渗透通量为3.2mL/cm2·h,透过水溶质含量为0.33%。试计算反渗透膜的透过系数以及截留率。

第11章 溶液浓缩 习题

【11-1】试估算固形物含量为30%的番茄酱在常压和95 990Pa真空度下蒸发时的沸点升高。番茄酱的沸点升高数据可参考糖溶液。忽略静压引起的沸点升高。大气压强取标准大气压。

【11-2】在单效真空蒸发器内,每小时将1 500kg牛奶从质量分数15%浓缩到50%。已知进料的平均比热容为3.90kJ/(kg.K),温度为80℃,加热蒸汽表压105Pa,出料温度为60℃,蒸发器传热系数为1 160W/(m2.K),热损失可取为5%。试求:(1)蒸发水量和成品量;(2)加热蒸汽消耗量;(3)蒸发器传热面积。

【11-3】在某次试验研究中,桃浆以65kg/h的流量进入连续真空蒸发器进行浓缩。进料温度为16℃固形物含量为10.9%。产品排出温度为40℃,固形物含量为40%。二次蒸汽在间壁式冷凝器中冷凝,离开冷凝器的冷凝水温度为38℃。试求:(1)产品和冷凝水的流量;(2)采用121℃蒸汽供热时的蒸汽消耗量(热损失不计);(3)若冷却水进冷凝器时温度为21℃,离开时为29.5℃,求其流量。桃浆进料比热容可取为3.9kJ/(kg.K),冷却水比热容取为4.187kJ/(kg.K)。

【11-5】对某糖类真空蒸发器的传热系数进行实际测定。蒸发器内料液质量分数为50%,密度为1 220 kg/m3。加热蒸汽的压强为2×105Pa,分离室内真空度为80kPa,大气压强可取为101 330Pa。蒸发器内液层深度为2.8m。沸点进料,经3h试验后得蒸发的水分量为2.7×104kg。已知蒸发器传热面积为100m2。假定热损失为总传热量的2%,试求传热系数。

【11-7】在双效顺流蒸发器内蒸发1t/h,质量分数为10%的某溶液。溶液质量分数在第一效内为15%,在第二效内为30%。第一效内的沸点为108℃,第二效内为75℃。第二效二次蒸汽的绝对压强为30kPa。设15%溶液的比热容为3.56kJ/(kg.K)。问料液由第一效进入第二效时自蒸发的水分量是多少?此水分量占总水分蒸发量的百分之几?

第12章 食品干燥原理 习题

【12-1】湿空气在压力101.33kPa、温度20℃下,湿含量为0.01kg/kg干空气,试求1)空气的相对湿度φ1;2)压力不变,将空气温度升高至50℃时的相对湿度φ2;3)若温度仍为20℃,将压力升高至125kPa时的相对湿度φ3;4)若温度仍为20℃,压力升高至250kPa,问100m3原湿空气所冷凝的水分量。

【12-3】常压下温度为30℃、湿含量为0.024kg/kg干空气的湿空气,在预热器内被加热至90℃,试在焓湿图上绘出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又若湿空气的流量为0.028kg/s,求加热湿空气所需要的热量Q。

【12-4】在连续式逆流干燥器中,用热空气干燥某种固体湿物料,已知空气状态为:进入干燥器时空气的湿含量为0.01kg/kg干空气、焓为120kJ/kg干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空气的温度为38℃。物料状况为:进出干燥器时物料的含水量分别为0.04kg/kg干物质和0.002kg/kg干物质,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7℃和63℃。处理干物质量为450kg/h。干物质比热容为1.465kJ/(kg. ℃)。假设干燥器的热损失为5kW,试求空气流量。

【12-5】在常压连续理想干燥器中,用通风机将空气送至预热器,经120℃饱和蒸汽加热后进入干燥器。已知空气状态为:进预热器前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为1.175kPa、温度为15℃,进入干燥器时的温度为90℃,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为50℃。物料状况为:进出干燥器时物料的干基水分分别为0.15kg/kg干物质和0.01kg/kg干物质。干燥器生产干燥产品的能力为250kg/h,预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为50W/(m2. ℃),试求通风机的送风量和预热器的传热面积。

【12-6】在逆流连续干燥器中,将某种物料由初始湿基含水量3.5%干燥至0.2%。物料进入干燥器时的温度为24℃,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为40℃,干燥产品量为0.278kg/s。干物质的比热容为1.507kJ/(kg. ℃)。空气的初始温度为25℃、湿含量为0.0095kg/kg干空气,经预热器预热到90℃后送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为35℃。试求空气消耗量、预热器的热功率和干燥器的热效率。假设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12-8】在一常压连续干燥器中,湿物料处理量为0.8kg/s,物料含水量由湿基5%干燥至1%。空气初始温度为20℃、湿含量为0.05kg/kg干空气,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为55℃。为了保证干燥产品的质量,要求进入干燥器的空气温度不得高于90℃。试求以下两种情况下所需的空气量(kg干空气/s)和热耗量(kW),设干燥过程为理想过程。1)将新鲜空气预热到90℃进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2)采用废气循环,循环气中干空气量为干燥器出口废气中干空气量的2/3,混合气温度为90℃,进入干燥器干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3g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