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蒙氏延伸教具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7 21: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利用蒙氏延伸教具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园本化实践

一、背景

蒙台梭利教学体系,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许多园所和老师们在不断学习、实践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成就了孩子们美好的童年。 对孩子们的影响、对园所整体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帮助

二、解读题目《里用蒙氏延伸教具支持幼儿主动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园本化实践

我们是怎么理解幼儿主动学习的、对延伸教具的理解 三、组织与实施

怎么开展的、骨干教师的参与、原本培训、首席教师的引领、课题

第一部分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1、遵循蒙氏教育核心理念的需求

蒙氏教育强调要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自由操作,而教具是蒙氏教育环境的基础。幼儿通过自由选择和操作各种物化教育目标的材料获得各种有意义的经验。为了丰富蒙氏传统教具,不断拓展幼儿的经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我们尝试提供延伸教具来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 2、履行《纲要》基本准则的需求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幼儿在操作蒙氏传统教具的过程中,不断的模仿和重复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有更具挑战性的材料来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愿望,拓展幼儿的认知空间,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搭建平台,延伸教具便应运而生了。

3、把握时代特征和蒙氏教育中国化的需求

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蒙氏教育亦需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传统的蒙氏教具有其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但是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蒙氏教具更加适合中国幼儿的发展需求。众所周知,我国幼儿园的编班方式以同龄班为主,而传统的蒙氏教室都是混龄班。考虑到一定年龄阶段幼儿成长需求相对一致的特点,现有的蒙氏教具不足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而延伸教具正是弥补了这一不足。 4、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和规律的需求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幼儿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他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然而,由于原有经验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手段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延伸教具的运用就是在幼儿的自主操作过程中为幼儿搭建各种桥梁,以满足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需要,使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二、意义

1、让蒙氏教具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如前所述,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活动需求,延伸教具的使用就是通过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和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满足幼儿不同层次的活动需要。

同时,蒙氏延伸教具的开发和利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首先,它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传统蒙氏教具的内涵和意义;其次,它可以帮助幼儿把握蒙氏教具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它可以帮助幼儿拓展和迁移学习经验。这些都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更好地实现《纲要》目标,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蒙氏延伸教具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不仅是知识上的深化和拓展,更是能力上的提升和良好学习品质的迁移,而这些能力和品质正是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所必需的。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延伸教具的出现是更好地贯彻《纲要》目标,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有效策略。

第二部分 研究过程

一、核心概念界定

1、传统蒙氏教具

这里的传统蒙氏教具是相对于延伸教具而言的。即蒙氏教育原有的操作材料均为传统蒙氏教具。 2、延伸教具

本研究中的延伸教具是指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蒙氏传统教具的基础上,为强化关键概念、拓展幼儿的认知空间而准备的能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具有蒙氏传统教具教育引导功能的教具。 3、自主学习

本研究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幼儿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蒙氏教具,并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新的有益经验,进而获得愉快情绪体验和相应发展的过程。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主要用于观察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幼儿的需求,作为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 2、案例分析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促进或阻碍幼儿自主学习的原因。 3、课例研究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后期的研究,在进一步聚焦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的切入点,通过一课多上的方法总结关键经验。

三、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与幼儿园师幼互动等课题研究相结合展开

关于蒙氏延伸教具的研究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结合我园其它课题,如“师幼互动中促幼儿主动发展的策略研究”及“区域活动中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等展开的,在吸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关于蒙氏延伸教具的研究也不断丰富,研究的着眼点也不断从关注延伸教具本身及教师的“教”,向关注幼儿主动的“学”及教师的有效支持策略转变。

2、在首席教师的带领下,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和研究

该研究的展开是在蒙氏首席教师的带领下,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的。各年级推选蒙氏教研年级组长负责协调本组的蒙氏教研工作。在把握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各年级寻找研究的切入点进行蒙氏延伸教具的探索和研究,同时探讨各年龄段蒙氏教育的有效衔接。

3、以老带新,将研究和培训充分整合

随着蒙氏活动的不断开展,蒙氏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特别是加入了很多青年教师。为了调动青年教师对蒙氏教育的兴趣,我们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由老教师带领

青年教师共同研究蒙氏教育、蒙氏教具,在学习蒙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蒙氏教具操作的培训及蒙氏延伸教具的制作。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也发挥其优势,将很多时代元素融入到蒙氏延伸教具中,更加激发了幼儿对蒙氏活动的兴趣。

四、研究的主要阶段

从2006年研究立项以来,本研究的开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关注延伸教具的丰富性、趣味性

在研究的初期,我们意识到蒙氏传统教具不能充分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幼儿在活动初期对蒙氏教具具有很高的兴趣,但当幼儿能够熟练操作某种教具后,便逐渐失去了继续操作的愿望。鉴于此,我们开始思考如何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延伸教具便逐渐成为我们的重要策略之一。在蒙氏传统教具的基础上,我们制作了很多融入时代元素、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延伸教具,以延长幼儿的操作周期。

2、第二阶段:关注延伸教具的多元价值

延伸教具的尝试的确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他们愿意主动选择和操作这些贴近他们生活的、生动的活动材料。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观察,我们发现,由于延伸教具的种类和蕴含的教育价值过于单一,挑战性不足,导致幼儿对延伸教具的兴趣也不能维持很长时间。因此,我们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如何从分析幼儿的活动表现入手,制作适合幼儿活动需要的延伸教具。延伸教具的价值和功能也随之拓展和丰富,不同的延伸教具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不尽相同,同一种延伸教具的不同操作方法,也使幼儿获得了不同的经验。

3、每节车厢上放一种小动物的图片,进行指认第几节车厢是什么小动物的游戏,加深幼儿对1-10数字的认知;

4、请小朋友在相应数字的车厢上放上相应量的物体,练习数与量的对应。 5、引导幼儿按照车厢上数字的轮廓进行数字描写,强化对数字的认知。 注意的问题:

以上是该延伸教具的多种玩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操作需要引导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操作。

4、迁移类

迁移类延伸教具的主要功能是将幼儿在操作蒙氏传统教具过程中获得的关键经验运用到新的活动中,从而获得新的经验。这种迁移不只是知识的迁移,更是能力的迁移。下面以蒙氏延伸教具“拼图游戏”为例加以说明:

教具名称:拼图游戏 来源:

通过对蒙氏传统教具的操作,幼儿对整体与部分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帮助幼儿将已有经验运用到新的活动中,从而强化已有经验,获得新的经验,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拼图的材料;同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我们提供了色彩鲜艳且难度水平不同的四个层次的拼图材料。 适用年龄:3-5岁 目的:

1、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能根据拼图的特点探索出不同拼图的操作方法; 3、培养幼儿做事情的目标意识和坚持性。

材料:

第一层次的拼图:两块和四块拼图,图形为小班幼儿生活中常见或熟悉的动物、水果等,材质是有一定厚度的正方形塑料块。(如图一)

第二层次的拼图:有凹凸切割的四块、六块或九块的拼图,材质为木质的板子。(如图二)

第三层次的拼图:有边框且有凹凸切割的拼图,块数可以是九块、十二块、十六块、二十四块不等,图形从简单到复杂,质地为厚纸板。(如图三)

第四层次的拼图:六面的立体拼图(正方体),块数分别是四块、六块和九块不等。(如图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玩法:

1、提供第一层次的拼图,引导幼儿按照颜色和线条进行拼摆;

2、提供第二、三层次的拼图,引导幼儿学会“先拼角,再拼边,最后拼中间”; 3、提供第四层次的拼图,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层面的情境和画面特点。 注意的问题:

1、如果幼儿不了解拼图的基本方法可以尝试用平面图形加以引导。具体方法是将平面图形(如某种小动物)分成三到四部分,让幼儿进行组合,引导幼儿发现拼图过程中线条和颜色的对应。还可以进行“填空游戏”,即教师将不完整的拼图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完成拼图。

2、教师可以将每一种拼图的完整图像拍成照片,为幼儿的自主操作提供参考。

5、创造类

此类延伸教具区别于其它类型的主要特点是没有依托具体的传统蒙氏教具,而是根据时代特点及幼儿发展的需要开发的教具。这类教具旨在丰富蒙氏传统教具的关键经验,使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下面以延伸教具“认识社会角色”为例说明:

教具名称:有趣的社会角色 来源:

《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强调:“带领幼儿认识周围社会设施、公共场所以及在那里经常为我们服务的人,尊重他们及他们的劳动,理解人们在相互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过去老师们往往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挂图向幼儿介绍社会人物以及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幼儿对此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和较深的体会。在蒙氏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引导下,我们试着将该教育目标物化成操作性强、使用方便的学习材料,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延伸教具。 适用年龄:4-6岁 目的:

1、认识社会角色,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

2、引导幼儿懂得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付出。 材料:

1、不同职业的人物形象(医生、厨师、警察、清洁工、邮递员、消防员); 2、有隔断的盒子,每个格子用代表一种职业的颜色装饰,如医生为白色、邮递员为绿色;

3、各种职业所使用的劳动材料制作成的图卡,背面分别有不同颜色的控制点,以方便幼儿纠错。 玩法:

1、教师出示贴有人物形象的盒子,请幼儿观察并回答这些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2、教师出示工具卡片,请幼儿帮忙,把这些工具分给需要的人;

3、如果幼儿无法判断工具的类别,可以提示幼儿参考图卡背面的错误控制点; 4、教师可以组织操作熟练的幼儿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讨论:我们如何尊重社会人,尊重他们的劳动,鼓励幼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尝试为他人服务。

以上对蒙氏延伸教具的划分是就延伸教具

本身而言的,从延伸教具与传统教具的关系上看,可以概括为:平行关系,即蒙氏教具原有经验的再运用或创造,如辅助类、创造类;递进关系,即蒙氏教具原有经验的纵深发展,如支架类、拓展类、迁移类。

三、蒙氏延伸教具如何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1、延伸教具的提供要基于幼儿的问题和需要

蒙氏延伸教具从产生到在实践中运用并不断丰富,都是基于幼儿的活动需要,并不是为了延伸而延伸。每一种延伸教具的产生都是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状况和发展水平的充分观察和判断。当传统教具不能很好地满足或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时,就需要教师分析阻碍幼儿学习活动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而延伸教具的制作便是其中之一。

案例:小书的魅力

粉红塔和棕色梯是蒙氏传统的学习材料,也是感官类的经典教具。我们根据幼儿的需求,将教具介绍给已经有了操作圆柱体组的幼儿。开始,幼儿被新的材料所吸引,活动兴趣高,但摆了一段时间便没了兴趣,教具经常被冷落在一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经常会陪伴幼儿操作教具。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教师发现:老师带着他们玩儿,他们就喜欢做,但一离开老师,他们谁也不去关注教具。在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幼儿已经掌握了大小和粗细的概念,但其空间概念并没有形成,所以,要想让他们利用外形单一的材料进行创意延伸活动,就有些牵强。

基于以上情况分析,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粉红塔和棕色梯的小书,依照大小和粗细的顺序,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排列方式。当我们把小书投放在活动区中,发现孩子们一边看着小书一边和同伴谈论着,“看呀,看呀!粉红塔还可以搭出这么多样儿来呢”,“你说这都是怎么搭出来的呀?”“我们问问老师吧。“老师,这样的粉红塔是怎么搭出来的?”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去”试一试。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大家一起动起了手,有的摆地毯,有的选图案,有的搬运一块块的粉红塔,很快便搭起了小书中的造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小班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寻求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并且能合作完成一项工作,从中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快乐。

此外,我们还针对红棒、粉红塔与棕色梯的结合制做了类似的小书。幼儿通过反复操作,对大小、长短和粗细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将其内化。渐渐地,观察成了幼儿的一种习惯,看到柱子他们会说:“老师,它很粗”;看到不同的皮球他们会比较大小;小朋友们在一起,他们会说:“我的个子比你高”等。针对幼儿的表现,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经验,我们又准备了各种排序活动,如用套娃、小动物比大小等。

该案例中,各种“小书”的诞生以及其后的排序等活动正是为了解决幼儿在操作传统教具时兴趣不能持久以及对大小、粗细等概念的空间知觉较差等问题。实践证明,这些延伸材料的提供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帮助幼儿延长了活动周期,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品质、自信心以及合作意识。 2、延伸教具要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延伸教具的提供可以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分融合。具体表现在:第一,延伸教具素材的生活化。教师可以选取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作为制作延伸教具的素材,如喜羊羊和灰太狼;第二,延伸教具教育价值的生活化,即延伸教具更加有利于幼儿将已有经验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第三,延伸教具操作情境的生活化。例如,教师将传统蒙氏教具中夹的工作、系的工作融入到娃娃家的活动中,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强化了基本能力。

案例:舀豆和夹豆的工作

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还较差,其中,用勺吃饭对有些幼儿来说都是一项挑战。为了让幼儿熟练掌握用勺的技能,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我们结合蒙氏日常生活练习中舀的工作为幼儿提供了“分豆豆”的延伸教具。

幼儿的活动表现:

“分豆豆”的工作是让幼儿用勺将不同颜色的豆豆分到不同的小盘子里。幼儿被五颜六色的豆子所吸引,乐此不疲地反复舀着豆子。刚开始的时候,幼儿能按照颜色分豆子;当他们已经熟练掌握舀的动作后,便开始和豆子做游戏。他们或者把各种颜色的豆子混在一起玩炒豆子的游戏,或者用豆子摆起了喜欢的图案。总之就是不满足于舀豆子的工作。

反思和调整:

教师意识到单纯的舀对幼儿来说已经没有挑战性,这个时候需要加入新的元素激发幼儿进一步操作的愿望。于是,教师提供了新的延伸教具“给小动物喂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33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