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笔记(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
更新时间:2024-03-25 12: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 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
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
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 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
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生产电
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 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
内容:
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 货币的稳定性。
第三节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含义自
由放任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
这一制度的特征首先,从决策结构上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分散决策。 其次,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或者经济单位被赋予追逐个人利益的动机。 再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的信息是通过价格涨落而传递的。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家庭或个人以自身
的满足为动机,以市场价格为信息,自主决定每种产品的购买量;生产者以利润为动机,根据市场价格 决定生产的方式以及购买投入的数量;家庭和生产者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数量。
(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含义是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
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指定分配规则。
特征决策集中化集中决策建立在公共产权基础上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通过计划调节,中央集
权的计划经济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
(三)混合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的含义是指政府和私人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决策的经济
制度。
混合经济的特征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相结合决策单位的动力既可以是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可以
是社会目标信息传递既有价格自发的波动,又有计划指令的反馈。
(四)混合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混合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
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出现 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使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混合经济条件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既定经济制度下,个人、厂商、政府和其它经济组织
如何作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利用。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
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途径,其中心理论 为\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作出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效
用,单个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的经济决策取得最大利润。
第二层次,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是作为某一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和
供给双方)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层次,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又要取决于所有单个市场(如产品市场、
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
总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 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其次,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最后,两者共同 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第二章、第一节微观经济学概览(一)经济系统的构成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 本方式的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
家庭或者消费者与厂商或者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把家庭或者消费者与厂
商或者生产者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经济系统。
(二)微观经济学包含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供给、需求及价格理论;第三章:介绍消费者行为
理论;第四章:分析生产第五章:厂商的利润和成本第六章:厂商的市场供给第七章:分配理论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第九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二章、第二节需求(一)需求需求的 定义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
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
序列表,如表(2-1 )
如表(2-1 )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
条曲线如图(2-1 )
图(2-1 )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
求量作为依变量,则:D=f (P )。即为需求函数。
(二)需求规律需求规律的含义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
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的特例
(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
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
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
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
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人口规模正常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分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则为
正常商品。
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减少商品的需求量,则为劣质商品。
替代品和互补品第一,替代品,这是指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
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求量上升。
第二,互补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
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
需求求函数的扩展形式Qd=D(P ,m ,P1)
在公式中,P 代表商品的价格,m 代表消费者的收入,P1代表其它商品的价格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含义需求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
价格水平上,居民户(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购买量的变动,我们称之为需求 量的变动。它表现为该曲线上的点的变动。需求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的一组购买量,在商品价格不变 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了购买量变动(如收入变动等)称之为需求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 曲线的移动。
(五)从单个家庭需求到市场需求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某一特定时期所有家庭需求的总和根
据单个家庭的需求曲线求取市场需求曲线的过程如下图所示:第二章、第三节供给(一)供给供给的定 义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供给的表示: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供给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供给量
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如下表(2-2 )
表(2-2 )
供给曲线:它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如
图(2-2 )
供给函数:假定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的价格具有无限的分割性,并把商品的价格视为自变量,
把供给量作为依变量,则S=f (p )即为供给函数。
(二)供给规律供给规律的含义当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供给量随着商品价
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就是供给规律。
供给曲线的特例
(三)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而言,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
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了产量就越小。
厂商能生产的相关商品价格,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能生产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
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如,在玉米价格不变小麦价格上升时,农户就可能多生产小麦而减少 玉米的供给量。
生产的成本。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的提高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生产者不
愿意生产,进而减少供给量。
技术水平。一般而言,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愿意提
供更多的产量。
生产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价格上升,则制订生产计划
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反之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就会减少产量供给。
供给函数的一般形式Qs =S (P ,T ,P1)
在公式中,P 代表商品的价格,T 代表生产技术水平,P1代表相关商品的价格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变动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含义供给量是指某时期内在某一价格
水平时,厂商提供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生产能力的扩大或缩小,称之为供给量的变动,它表 现为沿供给曲线变动。
供给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的一组产量,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
的产量变动,(如技术进步、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等,称之供给的变动,它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
用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的增加或减少以及供给增加或减少。
在供给曲线上,供给量增加是沿着同一条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供给量减少是向左下方移动
;供给的增加是整个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减少是整个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五)从单个生产者的供给到市场供给一种水平的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提供该水平的数量之
和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第四节市场均衡(一)均衡的含义经济均衡的含义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务处在
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务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 么该经济事务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并将保持该状态不变,此时我们称该经济事务处于均衡状态。
市场均衡的概念在市场上,市场供求达到平衡时的状态称之为市场均衡。 均衡的分类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含义
消费者和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决定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或者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带着各自的盘
算,消费者与生产者一起进入市场,最终决定市场的均衡。
图(2-3 )DD线表示需求曲线,SS曲线表示供给曲线。我们把供求相等的点E 定义为均衡点,
把与E 点相对应的价格水平定义为均衡价格(Pe)即供求平衡时的价格;把与E 点相对应的产量定义为 均衡产量Qe. 即供求平衡的产量。
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过程1.设市场价格P1>Pe ,如图:此时,QS>QD
,QDQS 的距离为供大于求的产品数量即过剩的产品的数量,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过剩产品的存在必 然导致价格下降,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扩大,供给量减少,最后达到E 点,所以,价格的下降可以减少 市场的产品积压,使供求保持平衡。
2.设市场价格P2>Pe ,如图2-3 此时QDQS的的距离即为短缺的量(供不应求)。此时,价格的
上升可以扩大生产的产量,同时抑制消费。所以价格的上升可以清除市场上的短缺现象,从而使有供求 保持一致。
(三)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需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产量增加,需求减产引起均衡产量减少。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产量的增加,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产量的减少。
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供求规律影响商品供求关系的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我们称之为供求定理第二
章、第五节弹性理论(一)弹性的概念弹性的定义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 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来反应变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如价格变动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系数= y 变动的百分比/x变动的百分比。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
在一定时期内价格一定程度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我们通常用价格弹性系数加以表示:需
求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设:Q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P 表示该商 品的价格;DQ表示需求量变动值; DP 表示价格变动的数值;Ed表示价格弹性系数,则: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商品需求划分为五类:。完全无弹性、
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和无限弹性。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产品的性质,一般而言,生活必需的需求弹性较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代用品的多少,代用品越多,当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时,消费者就越容易转向其他商品,所
以弹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很广泛,当商品的价格提高之后消费者在各种用途上
可以适当地减少需求量,从而弹性越大,反之越小。
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当一种商品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占很小的部分
时,消费者并不大注意其价格的变化,如买一包口香糖,你可能不大会注意价格的变动。
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一般而言,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越短,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相
反调整时间越长,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如汽油价格上升,短期内不会影响其需求量,但长期人们可能 寻找替代品,从而对需求量产生重大影响。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弧弹性和点弹性含义及其表示
1 )弧弹性是以某种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价格和需求量为基础计算出来的价格弹性。 假定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上的两个点分别为A 和B ,其价格与购买量的组合分别为
(P1Q1)和(P2Q2)如图所示,于是DP和DQ马上可求得,但是在考虑价格和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时,是
选取P1,Q1,还是P2,Q2其结果不一样。为解决这一问题经济学家采用了一个变通但却非常有效的方案,
即取AB之中点作为代表,这样由于则
2 )点弹性衡量了在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相对应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需求量变动率的反
应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这一弹性系数只与需求曲线上的点(P ,Q )的斜率dQ/dP 有关,故被称为点弹性,它可以精
确地反应出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弹性值。
(三)其他的需求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和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简称收入弹性,它表示在一
定时期内相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 需 求变动百分比/ 收入变动百分比用Em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M 表示收入,DM表示收入增减量。
则
对正常商品而言Em>0,如果Em<0,则表明收入增加,该商品的需求减少,该商品为劣等品。如
果Em>1表明需求量增加了幅度超过收入增加幅度,该商品为奢侈品。0 收入增加幅度,该商品为必需品。 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程度对需求量变动程 度的影响。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 需求变动的百分比/ 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式中, Ec 表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DPx 表示X 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成小量Qx表示X 商品需求量DPy 表示Y 商品的价格变化量,Py 表示Y 商品价格。 如果Ec>0,则二种商品X 、Y 为替代品。 如果Ec<0,则二种商品X 、Y 为互补品。 如果Ec=0,则二种商品X 、Y 为互不相干。 (四)供给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供给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1%,供给量变 动X%,我们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衡量供给弹性的大小。 供给弹性系数=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我们用Es= 表示供给弹性系数,P 表 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供给量。 (DQ、DP分别表示供给量和价格的变动数值) 由于价格越高,生产者越愿意提供产量,所以Es一般是正数。 供给弹性的分类①Es=0,称为供给完全无弹性,它表明价格任意变化,供给量不变(DQ=0)其 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下垂直的线。 ②Es=1,称为供给的单位弹性,此时,价格量变动1%,供给量随之变动1%,其供给曲线是一条 450 线。 ③Es= ,称为供给其有无限弹性。此时当 DP=0 时,商品供给量任意变动,其供给曲线是一条 水平线。 ④0 变动小于1%,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不灵敏。 ⑤Es>1,称为供给富有弹性,它表明如果商品价格变动1%,供给量的变动超过1%,供给量对价 格的变动反应较敏感。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生产技术类型,一般而言,生产技术越复杂、越先进,固定资本,占用越大生产周期越长,供 给弹性越少,在价格下降时,这类生产要素不能方便地转移。 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对拥有相同技术的生产者而言,拥有多余生产能力的生产者的供给会更 高有弹性,因为它在价格变动时,特别是价格升高时,更容易调整产量。 生产成本的因素,当产量增加时,成本迅速增大,供给弹性越小,反之,生产扩大成本增长慢, 供给弹性就大。 生产者调整供给量的时间(生产时间),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生产者对供给量进行调整需 要一定时间,时间越短,生产者越来不及调整供给量。如在一个月内,考察西瓜的供给,它可能缺乏弹 性,但如果跨年度考察西瓜供给量的变化,则其供给弹性可能很大。因此对象农产品这样生产周期较长 的产品,有:Pt=f(Qt);Qt=f(Pt-1),简单地说,就是今年的价格由今年的产品决定,今年的产量 由去年价格决定。(有兴趣的学员可以去查阅一下有关教材的蛛网原理可能会有很大的启发) 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 ①弧弹性的计算,一种商品供给的价格弧弹性是以该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价格和供给量 为基础计算出来,其公式为: ②点弹性,供给的点弹性是在供给曲线某一点上衡量的相应于价格无穷小的变动量,供给变动 率的反应程度,其计算方式:第二章、第六节供求分析的简单应用(一)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支持价格 的含义支持价格又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支持某种商品的生产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高于均衡价格 的最低价格。 支持价格的经济影响在支持价格的条件下,市场将出现超额供给现象。 限制价格的含义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过高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 个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限制价格的经济影响在限制价格条件下,部分市场需求会得不到满足,往往会出现某种形式的 黑市交易。 (二)税收负担分析对既定的定量税而言,消费者和生产者负担的比例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的形状直接相关(如下图)。在下图中,定量税为(P1-P2 ),消费者承担的部分为(P1-Pe ),生产 者承担的部分为(Pe-P2 ) (三)需求弹性和销售收入需求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其需 求弹性之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出售该商而所得到的总收益的变动情况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总收益 (TR)等于销售量(Q )乘以价格(P )。 PR=QxP①如果某商品是富有弹性的,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 价格下降的幅度,总收益会增加。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 幅度,从而总收益减少。 例:设电视机的|Ed|=2,原来的价格500$,此时,销售量Q1=100台。 TR1=P1xQ1=500$x100=50000元现价格下降百分之十,即P2=450元,因|Ed|=2,所以销售量增加 20% 即Q2=120台,此时,TR2=P2xQ2=450 ×120=54000 元TR2-TR1=54000 元-5000=4000元此时, 电视机 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价格上升的例子学员可自己寻找。 结论:结果某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 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②如果某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幅度小于价格下降 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该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 而总收益会增加。 例:假定面粉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Ed| =0.5 ,原来的价格P1=0.2,此时,销售量Q1=100斤, TR=P1xQ1=0.3×100=20元。 现价格上升10% ,即P2=0.22 元,因为|Ed| =0.5 ,故销售量减少35% ,Q2=95 斤,此时TR=P2xQ2=20.90 元。 TR2-TR1=20.90 元-20 元=0.90 元此时,面粉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的例子,学员可自己寻找。 结论: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为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总收益 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分析\薄利多销\这一营销策略\薄利多销\这一营销策略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只 有在价格弹性是富有弹性时,薄利才能多销。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三四章 第三章、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一)欲望和效用的概念欲望的含义欲望是指一个人想要 达到而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里感觉。 效用的含义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评 价。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 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可以用1 、2 、3 …等基数加以表示,并可以加总,消费者消费不同商品的数量 获得的效用也有一个共同的单位,因此,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称为 总效用。 同时,基数效用论又假定随着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 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步下降,消费者消费商品的目标是要达到总效用最大。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第一,对于任何二个商品组合A 和B ,消费者可以断定,要么对A 的偏 好大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的偏好小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和B 的偏好一样或者说偏好无差异。 第二,对三个商品组合A 、B 和C 而言,如果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B ,对B 的偏好大于C , 则该消费者对A 的偏好一定大于对C 的偏好。 第三,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 (三)边际效用分析方法与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的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和,记为(Tu), 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以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记为Mu. 随 着消费者消费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一物的边际效用随其数量的增 加而减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我们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称戈森定律(如左图)。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商品被优先满足最重要的需要,故最先消费的商品7 边际效用就大;从商品本身对消费者所产生的重复刺激看,随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接 受的重复刺激程度越来越弱。 货币的边际效用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速度很慢,通常把它看成是个常数。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有限的,他要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各种物品以满足自 己的欲望。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原则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物品的价格是 已知道,则,消费者一定要使其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他所支付的价格成比例,换言之,也就 是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这就是消费者均衡 (四)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需求定理: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是固定的,即每单位货币给他带来了效用都是相等的,那么,他对某物的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以该物品的 边际效用为标准。如果边际效用大,消费者愿付出的价格高,如果边际效用小,消费者只愿付出较低的 价格。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样,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 降低,因此,某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第三章、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对于任何二个商品组合 A 和B ,消费者可以断定,要么对A 的偏好大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的偏好小于对B 的偏好,要么 对 A 和B 的偏好一样或者说偏好无差异。 对三个商品组合A 、B 和C 而言,如果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B ,对B 的偏好大于C ,则该消 费者对A 的偏好一定大于对C 的偏好。 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二)无差异曲线 及其特点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 供的效用是相同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它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 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 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不同的无差异 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满足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与第二点矛盾。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三)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的定义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满足程度时增加一种商品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之比,如为增加X 就要 放弃Y 高,增加的X 商品数量DX与所放弃的Y 商品的数量DY相比就是,边际替代率写作MRSxy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含义MRS 实际上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少,说 明其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形第三章、第三节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一)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的含 义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 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图形表示 (二)预算约束线的变动预算线是以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为条件,所以如果消费者的 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也会随之变动。 第一种情况,价格不变,收入变化,预算约束线平行移动,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右移动,如果消 费者的收入减少,则预算线向内移动。如图a 第二种情况,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变化, 会改变预算线的斜率,使预算线旋转,如:Py不变,Px变化,如图,如果Px下降,则,预算线AB' 旋转 则至AB,反之如果Px上升则AB移至AB''. (如图B ) 第三种情况,如果所有商品的价格以同一方向同一比例发生变动,则消费者预算约束线位置不 发生变动,如果商品价格及消费者收入发生相对变化,则预算线的斜率发生变动。如图:收入增加,Px 下降,此时AB移至A'B'' . 它可分解为:①收入增加AB→A'B' .② Px 下降 A'B' → A'B''同理,在收 入不变的时候,Px、Py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也会导致斜率的变动,各种情况可类推。 第三章、第四节消费者均衡(一)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 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 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 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 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得出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实质是相同的。 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说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如图E 点为均衡点:E 点有两个显著的 特征:一是位于预算约束线上;二是由预算约束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所决定。 第一个特征用函数表示:PxQx+PyQy=m ;第二个特征表明在这一点上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与无差 异曲线的斜率相等,预算线的斜率为边际替代率,所以,它表明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价格比, 因此,该均衡条件又可写为 它表示,在一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为了取得最大的效用满足,消费者应选择的最佳商品数量 应该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换言之,在消费者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 用一单位某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等于市场上这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取的另一种商品数量。 (二)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动收入一消费扩展线的含义收入——消费扩展线又称收入——消费曲 线,它表示,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说明收入一消费扩展曲线 价格一消费扩展线的含义价格一消费扩展线简称价格扩展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其它商品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副县长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说明价格一消费扩展线 (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通过消费者的价格一消费扩展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 求曲线(如上图)。 第三章、第五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替代效应的含义一种商 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二是使消费者的收入相 对于以前发生变动。 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 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的含义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的消费者 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二)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图形说明如图:预算约束线为AB,设X 商品价格不变,Y 商品价 格下降,此时,消费者会多买些Y 来代替X ,预算约束线为A'B',均衡点为E',Y 商品需求量扩大,X 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此为替代效应。 如图:预算线开始时为AB,价格下降引起收入变动,收入变动引起预算线移至A'B',此时,A'B' 与一条效用程度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大满足。 因此,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最终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可以分解为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即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三)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正常商品而言,商品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应都使得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对于低档商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商品需求量增加,但 收入效应却使得商品需求量下降。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曲线利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消费者需求曲线的 形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是否导致消费者选择该商品数量的增加,取决于价格下降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 效应的符号和大小。 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也为正。 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 吉芬商品的含义如果为负的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 则该商品为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 并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 第四章、第一节厂商及其经营目标(一)厂商的法定形式独资企业是单个人所有的企业,在独 资企业中,无论是业主自己经营还是雇佣他人经营,业主都需要支付全部费用,并获得全部收益。同时, 独资企业所有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合资企业又称合伙制企业,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分担经营责任的企业。大多数合资 企业都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合资人的责任和利益,同独资企业一样,合资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 无限责任。 公司是以法律程序建立的法定实体,其特点是企业与创办者和所有人相分离,一般以发生股票 的形式筹建,股票持有人为股东,股东推举一些人作为董事,股东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与前二种企业 相比,公司有利于筹集大量资金,且风险相对分散。在经济分析中,通常以公司作为厂商分析的例子。 (二)厂商的目标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成本与总收益的差额。收益是销售产品 的收入,成本则是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资源的费用或支出。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 第四章、第二节生产函数(一)生产与生产函数生产生产是把各种投人转换为产出的过程,把 投入和产出联系在一起的是生产技术。 生产函数的含义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 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函数表示。故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 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二)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短期和长期的概念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时期。 长期是指生产者来得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有生产要素数量都可以改变的时期。 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在短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短期生产函数。 在长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长期生产函数。 (三)常见的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Q=min {L/a ,K/b }其中,a/b 给出了生产 过程中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固定不变的比例。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Q=f (L ,K )=ALaKb式 中:Q 代表产量,L 和K 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 、a 、b 为三个正的参数,并且O 是一种很有用的生产函数:第一,该生产函数是一个指数函数形式,这类函数在数学上较易处理;第二, 函数中的参数A 、a 、b 具有明显的经济含义,A 可以看成为一个技术系数,A 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 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也越大;a 、b 分别代表增加1%的劳动和资本时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它反映在生产 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重要性。如柯布和道格拉斯对美国1899~1922 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得到a 约为 0.75, b 约等于0.25,这表明,在该时期,劳动每增加1%,产量增加0.75% ,而资本增加1%产量增长0.25%. 第 四章、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 函数的含义假定厂商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劳动的投入量可变,但资本的投入量不变,则生产函 数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总产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在 资本不变的条件下,是指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以下P 表示 劳动的平均产量是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通常记为APL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用MPL 表示: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生 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 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到一定程度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的带来的 产量增量最终要递减。 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第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条件是技术不变; 第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存在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 第三,边际收益递减发生在变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这就是说边际收益经历一个递增不 变和递减过程,最终要递减。 (三)产量曲线与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首先,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 程度之后分别递减,从图上看TP、AP、MP都经历一个递增而后递减的过程。 其次,MP曲线和AP曲线一定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AP递增,相交后AP递减。 第三,当MP=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据此,我们把劳动投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 (Ⅰ),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 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一直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这说明增加劳动量是有利可图的(这是因为相对于固定的资本来说,劳动量缺乏,所以劳动量的增加可 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阶段(Ⅱ),此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但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因此总产量仍一直增加, 如果为了获得最大的产量,劳动量则可以增至B 点为止。 第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B 点之后这一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此时 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一般而言,劳动投入(可变要素的投入)到第Ⅱ阶段最合适,但劳动量 的投入究竟在这一区域的哪一点上,还需要结合成本来考虑。 第四章、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Q=f (K , L ) (二)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的含义等产量线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量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 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出来。 等产量曲线通常具有的特征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 在图中,Q1、Q2、Q3是三条不同的等产量线,在Q1上,的ad以外,Q2,be以外,Q3上的cf以 外, 斜率为正数,这就说明为维持同一产量,必须同时支出更多的劳动与资本,此时,劳动与资本不存在替 代,只有在ad、be、cf之内才存在替代,此时,斜率为负,脊线就是把abc 和def 与有关连接起来。 第二,在同一条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同样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 线代表不同的产量,离原点越高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越高,反之则越低。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三)两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利用等产量曲线说明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四)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MRTS )是维持相同产量水平时,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 的数量之比,如增加L 可以减少K ,增加L (DL)数量与减少的K (DK)的数量之比就是以L 代替K 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写作MRTSLK,MRTSLK=DK/DL,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且其绝对值有递减的趋势。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可以借助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加以解释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因为边 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当劳动不断增加,它的边际收益递减,所能代替的资本的数量就越来越少, MRTS实际上是等产量线的斜率,斜率递减可以证明它就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第四章、第五节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一)等成本方程等成本线表示既定的成本可以购买的各 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 设,成本C 为60元,PL为20元,PK为10元,等成本线的函数表达式为PK.K+PL.L=C ,在成本 为 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等成本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PL/PK .如果厂商投入变动,PL.PK 发生变化,等成本也可以移动。 (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结合起来,就可得出厂商要素最优组合的条 件,如下图: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E 点所代表了劳动与资本的数量表示企业生产要素的最佳配 置,此时或者 此时,厂商每单位成本购买任意一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厂商才能用既定的成 本生产最大的产量,在E 点表示: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最大,或者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成本最 低。 (三)生产扩展曲线生产扩张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着厂商成本的 增加,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描述出来的轨迹,它由所有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所构成, 它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过程的投入(成本)增加时,厂商必然会沿 着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来扩展其生产。 (四)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厂商利润最大化厂商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与利润最大化之间是一致 的。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五六章 第五章、第一节成本概念(一)成本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量而购买 生产要素的总费用。 成本与隐成本显成本是指厂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而购买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如机器厂房设 备的折旧,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支出。 隐成本是企业利用自有并且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实际上可以把它理解 为自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指显性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所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二)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额。 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第五章、第二节短期成本曲线(一)短期的成本概念由于短期有部分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所 以短期成本分为:⑴短期固定成本(FC):这是厂商在短期内支付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如机器、 厂房、设备的折旧,银行货款的利率,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即产量=0时, 仍然需要支付。它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⑵短期变动成本(VC):这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量对可变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 如厂商对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和普通工人工资的支付,由于厂商在短期内总是要根据产量的变化来调整 可变要素投入量,所以,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⑶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 TC=FC+VC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关系如下图其关系:①FC+VC=TC,所以TC和VC是平 行 的曲线,其差额为FC. ②TC曲线在短期从A 点出发表明当产量=0时,仍然要支付成本。OA即为固定成本。 ⑷平均固定成本(AFC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量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AFC=FC/Q,其变动规律是:一直下降,产量越大AFC 越小,下降幅度是先快后慢。 ⑸平均变动成本(AVC )是指厂商在短期由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AVC=VC/Q,⑹平均总成本(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AC=TC/Q=AFC+AVC ⑺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 MC=DTC/DQ 或MC=dTC/dQ 平均变动成本(AVC ),平均成本(AC)和边际成本(MC)的关系 见 下图,在图中可以看出: 第一AVC 曲线、AC曲线与MC曲线都是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型曲线,表明了这三种成本开始随 产量的增加而变动的趋势。 第二,MC与AC曲线一定相交,且相交于SAC 曲线的最低点,在相交以前,平均成本一直在减少,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在相交以后,平均成本一直在增加,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在相交时,平均 成本达到最低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第三,MC与AVC 曲线也一定相交于AVC 曲线的最低点,在相交以前AVC 一直在下降,MC小于AVC ,相交之后,平均可变成本一直在增加,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在相交时,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 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 如果用函数式,则:七种成本的关系分别为: (以上式中,x 为产量) (二)短期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的含义。短期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和总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 相互之间的关系。平均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边际成本 曲线的特征。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与产量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呈现 u 型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致。 第五章、第三节长期成本曲线(一)长期的成本概念在长期,厂商所拥有的任何要素都是可变 的。所以在长期就没必要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长期只有三种成本。 ⑴长期总成本(LTC ),LTC 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当产量为零时,也就没有总成本,其变 动趋势也是随着产量增加,开始增加较快,以后增加较慢,最后又增加较快,(这与短期总成本一样) 如图:第一,LTC 从原点出发,增长先快后慢又快。 第二,与短期总成本相比,LTC 显得更为平坦。 (三)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 ),LAC 是一条与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相切的线,如下图:在长期中,厂商可以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生产规模,从而始终处于最低平 均成本状态,所以,LAC 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集合而成,是一条由无数条短期平均曲线 相切的线,又称包络曲线,它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方式1 :通过长期总成本曲线可以得到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方式2 :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是指,若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增加的成本低于一倍,则称厂商 的生产存在规模经济,与规模经济对应的是规模不经济。 经济学家认为,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最初厂商扩大规模使得生产处于 规模经济阶段。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 产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机器、设备往往是有不可分割性,有些设备只存在较大的生产规模下才能得到 使用。 第二,规模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 第三,随着规模扩大,厂商可以更为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一些副产品。 第四,随着规模扩大,厂商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随着厂商产 量的增加,这些优势逐渐显示出来。 但是,讲到规模经济时一定要注意:厂商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当厂商 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生产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造成规模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的低效率。由 于厂商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号失真,规模过大滋生官僚主义,使得规模扩大所带来了成本 增加更大,出现规模不经济。 所以,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现U 型是由于厂商的规模不经济所致。 (四)长期边际成本曲线通过长期总成本曲线也可以得到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长期边际成本(LMC )也是一条先降后升的变动相对平缓的\型曲线,LAC 与LMC 的关系如 下图所示。 第五章、第四节厂商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一)收益的概念厂商销售产量获得的收入就是收 益。 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的数量的产量或劳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的销售价 格与销售数量之间的乘积,TR=P.Q. 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每单位产量平均获得收入,AR=TR/Q 边际 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商品销售所增加的收入,MR=DTR/DQ 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与厂 商的产量有关,因而其曲线与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相对对应,具有相同的形状。(参照生 产的三个阶段理论中TP、AP、MP/ 曲线图)。 (二)收益曲线收益曲线的含义。价格不变条件下,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 厂商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时,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 (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在成本与收益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来分析厂商的最大利润原则。 设:p 为利润则p=TR-TC ,为使p 最大,须p′ ;=0 即边际收益即为边际成本 厂商为使利润最大必须把产量定在MC=MR 的基础上,MR=MC 称为厂商最大利润原则。 如果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就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量用于销售所增加的 收益大于因多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此时,增加产量可以增加利润。 如果厂商MR 第六章、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 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对竞争的干扰主要来自:①政府的干预;②企业互相勾结形成垄断。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市场上有许多经济主体,这些经济主体数量众多,且每一主体规模又 很小,所以,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通过买卖行为来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每 个人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2.产品是同质的,即任何一生产者的产品都是无差别的。 第一条件使任何单个主体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减少至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第二条件由于个别售 卖者的产品和他的竞争者完全一样,就使他不能以任何方法控制其价格。 3.各种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这包括:第一,劳动可以毫无障碍地在不同 地区,不同的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无障碍流动。 第二,任何一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不能垄断要素的投入。 第三,新资本可以毫无障碍的进入,老资本可以毫无障碍地退出。 4.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厂商与居民户都可以获得完备的市场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 欺骗。 这些条件是非常苛刻的,所以,现实中的完全竞争市场是罕见的,比较接近的是农产品市场, 但是现实中是否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说明在假设的完全竞争条件下之 下,市场机制如何调节经济,有了完全竞争的市场,我们就有了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一个目标。 (二)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不是由某企业决定而是由某行业 决定,这一价格决定后对企业而言,只能被动接受,所以,该企业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无论 该企业的产量增加多少,其价格不变。行业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如右图。 2.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平均收益等于价格,企业按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每单位产量的售 价也就是每单位产量的平均收益,所以价格等于平均收益,(TR=TP.P.,AR=TR/TP=TP.P/TP=P)正因为 如此需求曲线也就等于平均收益曲线。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因为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收 益,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一个企业产量增加多少,价格总是不变的,所以边际收益等于价格所以, AR=MR=P ,三条曲线合而为一。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边际成本等于价格。 厂商短期均衡的四种情况:厂商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亏损但亏损额小于固定成本、 停止经营。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点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所有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沿横向相加可以得到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 市场短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四)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分析长期,企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变动,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 长期既包括企业的规模可以随时调整,也意味着行业的规模可以扩大,因此在长期只有一种情况,即超 额的利润等于0 的情况,根据完全竞争的特点,当企业出现超额利润时,新资本会大量的进入,结果超 额利润消失。 新资本进入→行业规模扩大→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外移(外移至S′ ;)→市场价格下降 →AR=MR=P 线随之下降→超额利润逐渐消失。(如图:同样当出现亏损时、老资本会大量退出、亏损消 除、作用机理如下亏损→老资本退出→行业规模减少→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内移(内移至S′ ;) →市场价格上升→AR=MR=P 线上升→亏损消除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点为超额利润=0,即如图 所表示的情况。长期均衡的条件为AR=MR=AC=MC=P (五)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市场是最有效率的。 第一,MC=P.MC 度量了社会多生产一单位产量耗费资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衡量了消费者愿 意支付的价格,它反映了增加一单位产品给消费者增加的福利,MC=P说明最后一单位产量所耗费的价值 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消费者支付的市场价格最低,所以说,竞争的好处归消费者。 第二,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线,而在厂商处 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厂商的MR=AR=P=AC=MC ,此时,平均成本最低,这说明厂商使用现有技术使得厂商 的平均成本为最低,因而在完全竞争厂商在生产技术使用方面是有效率的。如果全社会所有厂商都能在 AC的最低点的组织生产,则社会稀缺资源的消耗最小。 第三,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不存在超额利润,因而不存在短缺的现象,也不存在亏损 所以不存在过剩积压的现象。所以,社会供求是平衡的不存在资源的浪费。 最后,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来实现的,当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 因素发生变化,市场使可以迅速作出反应,使得厂商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决策。 其缺陷在于:第一,小规模的企业未必会使用大规模的先进技术;第二,无差别的产品不能满 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第三,由于信息是完全和对称的,所以不存在对技术创新的保护。 第六章、第二节垄断市场(一)垄断市场的特征垄断是指某一行业只有一家厂商提供市场全部 供给的市场结构。具体地说,这一市场结构有如下特征:第一,行业中只有一家厂商,而消费者都是众 多的;第二,厂商提供的产量不存在任何替代品;第三,行业中存在进入障碍,其他厂商难以进入。 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物质技术条件是行业中厂商数量有限甚至只有一 个厂商的主要原因。 其次,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是行业中形成进入障碍从而导致垄断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第三,厂 商所处的地理位置,拥有的稀缺资源数量等自然因素也是形成垄断的原因。 (二)垄断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垄断市场只有一家厂商,因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便为市 场的需求曲线。厂商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制订者。 另一方面,垄断市场的需求一方,众多的消费者互相竞争,他们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们不能改 变价格,但可以通过变动消费量对垄断企业产生压力。 因此,AR=P MR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同完全竞争厂商一样,垄断厂商生产的目的也是利润最大化。根据 利润最大化原则,垄断厂商会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产出数量,并同时决定价格。 垄断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情形。 如图:MR=MC 的产量是最佳产量,OQ1 为利润最大时的产量,此时,平均收益为OB,平均成本 为OD. p=TR-TC=ARX 产量—ACX 产量= OB*OQ1-OD*OQ1 =BD** 的面积垄断企业获得正常利润的情 形如图 与上面分析一样,此时,TR为OQAB的面积,TC为OBAQ面积,TR-TC=0 ,此时,超额利润为零,厂商只能 获得正常利润。 垄断企业存在亏损的情况如图:TR为OA×OD=OAFD 面积TC为OA×AB=OABC 面积p=TR-TC=-DCBF 面积即为垄断企业亏损额。 (四)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在长期生产要素可以全部调整,另一方面,由于垄断市场上只有一 家厂商,没有完全对手,因此,垄断企业完全可以把价格定到最有利自己的位置上,因而垄断企业在长 期一般存在超额利润,如图所示(五)垄断市场的效率垄断被认为是经济效率最低的一种市场结构,从 资源配置的效率来看,垄断使产量不足市场价格偏高,因而缺乏效率。 首先,垄断市场上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消费者被迫支付更高的价格,这意味着增加生产,社会 由此获得的福利大于生产成本,社会福利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加。但垄断企业为了维持市场上的高价格不 可能扩大生产,因而供给短缺。 其次,垄断市场上市场价格高于厂商最低的平均成本,这意味着厂商没有利用现有的生产技术 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垄断厂商在技术使用上缺乏效率。 此外,垄断厂商不存在竞争的压力,技术创新的压力不足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 由于垄断可以使厂商获得更多的利润,因而为了保持这种超额利润,垄断厂商的往往会采取各 种形式的维持垄断的措施。其中包括游说政府制订更有利于自身的政策。这种为了寻求额外的利润而进 行的活动被称为寻租行为,寻租不仅要花费成本,而且会滋生政府腐败。由此经济学家断言,垄断是缺 乏效率的,建议政府采取反垄断政策。 第六章、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一)基本特征垄断竞争市场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的市场, 它有以下特征: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 厂商生产的产品有差别,但存在着很大的替代性。 产品的差别包括产量本身的差别和销售条件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的垄断 成为可能,但产品替代性又促使在市场上同类产量之间激烈竞争。 长期来看,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二)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根据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一方面,由于每个厂商提 供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厂商可以对其产品实施垄断,厂商具有影响产品价格的能力,因而垄断竞争厂 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另一方面垄断竞争市场又不同垄断市场,市场上同类产品的 竞争,新老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比较容易。 因此,当厂商试图提高产品价格时,其损失掉的需求量(收益)比垄断时要大,相反,当垄断 竞争厂商降低价格时,其争取到的需求量(收益)可能更大。 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垄断竞争的厂商面临的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但曲线比较平坦。 如图:AR线的高度取决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垄断竞争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调整只能限于可变投入, 因而厂商面对成本的是短期成本。从行业来看,行业规模不变。行业中没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 与其他企业一样,垄断竞争的企业的目标也是获取最大利润,所以必须把产量定在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之上,此时,有三种情况: (四)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在长期,一方面企业内部可以调整任何生产要素,变动短期内 不能变动的固定成本,因而企业是根据长期成本进行决策。 另一方面,在长期,新的资本可以进入而行业中原有资本也可以退出,这是垄断与垄断竞争的 重要区别,也是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的重要区别, 因此,垄断竞争在长期也只有一种情况,即超额利润=0的情况。 (五)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评价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之 间,在垄断竞争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的平均成本但 高于平均成本最低点。这就决定了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低于完全竞争市场。但从程度上来看,垄断 竞争又比垄断市场有效率。垄断竞争市场对消费者而言,利弊同时并存。 对消费者的利弊:利①由于垄断竞争市场的产品有差别。因而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充 分体现消费者的消费个性。 ②由于产品的差别是包含了销售条件如品牌,售后服务等,所以企业会不断地提高某品牌的质 量,改善售后服务,从而又利于消费者。 弊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与完全竞争相比,消费者被迫多支付市场价格。 对生产者的利弊弊由于在长期不可能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的实现最大利润,因而其资源利用效 率,比完全竞争市场要低,存在着一定的资源浪费。 利垄断竞争市场被认为最有利于技术进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缺乏对技术创新的保护, 因而不存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由于没有竞争的,所以缺乏技术创新的压 力,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既存在对技术创新的保护,如专利等,又存在着同类产品的竞争,具有 较大的外在压力,所以,垄断竞争企业被认为最有利于技术进步。 第六章、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一)寡头市场的特征寡头市场是少数几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 市场上某一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绝大部分,其特征是:①行业中只有少数几家大厂商,它们的供给量均占 有市场的较大份额。 ②厂商的决策互相影响,因而任何一家厂商在作出决策时都必须考虑竞争对手对其作出的反应。 ③厂商的竞争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具有代表性的寡头垄断企业是汽车工 业。寡头企业在决策时不知道竞争对手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是其决策最大的困难。 (二)古诺模型古诺模型的结论:①双寡头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每个厂商生产市场容量的1/3 , 市场价格为1/3 ,这一产量与价格被称为古诺双寡头模型的均衡。对这一模型的推广:在行业中寡头厂 商数量为m 的情况下,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 市场总容量 (三)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假定:①某寡头企业提高价格,其竞争者置之不理,此时,提价企 业的需求量因为提价而大幅度下降,运用弹性原理,市场需求富有弹性,其需求曲线比较平坦,如图: AE阶段②某企业降低价格,其竞争者为了自己的利润而被迫跟随降价,降价企业的需求量扩大非常有限, 需求缺乏弹性。此时,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如图EB部分。 我们把AEB 称为寡头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或AR曲线,其他的分析与竞争或垄断分析一样,只要 把成本曲线画上,根据MR=MC 原则进行分析。(四)卡特尔模型卡特尔是指厂商明确签订有关市场活动 的合作组织。 由于有明确的约定,卡特尔组织往往以一个垄断者的身份出现,按边际收益对于边际成本的利 润最大化原则确定产量,并在需求曲线上索要价格,然后按照协议在各个成员之间分配产量配额。 (五)寡头市场的经济效率一般而言,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同时价格 高于最低平均成本。因此,寡头垄断企业在生产量和技术使用方面应该是缺乏效率的,但从程度上来看, 由于寡头市场存在竞争,有时竞争还比较激烈,因而其效率比垄断市场要高。 但从另一方面,寡头市场上往往存在着产品差异从而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此外,由于寡头 企业规模取较大,便于大量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而激烈的竞争又使厂商加速产品和技术革新。因此, 又有其效率较高一面,在许多国家,人们试图通过限制寡头厂商低效率的方面进一步鼓励寡头市场的竞 争。 (三)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边际成本曲线与总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边际 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及平均 成本曲线相交于后两者的最低点。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七八章 第七章、第一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一)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 即是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 格。在要素市场,需求来自厂商,供给出自个人,这一点与产品市场不同。 1.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它取决于利用该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需求,如 果市场上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则就会增加对该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2.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厂商的下述愿望,即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一定的产品或者在一定的产 量下获得最大利润。 3.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厂商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该要素本身的价格和各种生 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因为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可能存在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如何影响该要素 的需求,则依存于各种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幅度和替代程度的大小。 的资本设备和大量的固定要素,如城市自来水公司,公用电话局等。在这样的行业,任何低于市场需求 量所需要的生产成本都较高,这就意味着试图通过竞争来消除垄断是不现实的,因为生产规模小于现有 厂商时,进入经行业的厂商不可能与原有厂商进行竞争,反之,如果进行竞争,就会花费更大的固定投 入量,从而使生产能力过剩。 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不能只是价格管制,可供选择的管制政策措施是既管制价格,又管 制厂商的产量,从理论上说,在市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个价格与产量组合者可以作为政府对垄断厂商 的管制。但在实践中政府往往按平均成本定价,厂商只获得正常利润。 之所以要对产量限制,是因为在这一价格下,如果允许厂商自主决策,它会按照价格等于边际 成本的原则决定产量,从而使得产量并不等于市场需求量。 以上分析同样适用于一般垄断行业。 对垄断行业的其他管制措施在实践中,政府管制所遵循的原则是\对公道的价值给予一个公道 的报酬\,为实现这一原则,配合价格及价格和数量管制,政府往往采取补贴或税收手段,如果垄断厂 商因为政府的价格管制或者价格和数量双重管制而蒙受损失,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补贴,以便使垄断厂商 获得正常利润,如果在政府管制后,厂商仍可以获得超额利润,那么政府就应征收一定的特殊税收,以 有利于公平分配。 对垄断行业,政府也可以采取直接经营的方式来解决由于垄断的造成的市场失灵由于政府经营 的目的不在于利润最大化,所以可以按照边际成本或者平均边际成本决定价格,以便部分地解决由于垄 断所产生的产量低和价格高等低效率问题。 第九章、第二节公共物品(一)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的含义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是 指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1.非排他性。 2.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含义排他性是指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 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如:甲购买了一块巧克 力,他就获得了消费这块巧克力的权力,其他人就不能消费同一块巧克力了。与巧克力不同,国防使我 们免受外敌的侵略,很显然,我们都享受国防提供的保护,并没有因为我享受保护而得你的保护减少, 警察航标灯等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消费权力机制出现失灵。对厂商而言, 必须把那些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否则,他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市 场上的购买行为,显示了他对于商品的偏好。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 一个消费者就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搭便车\消费者的这种行为意味着生 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到抵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可见公共产品 很难要求市场提供。 非竞争性的含义竞争性是指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私人产品 大都具有竞争性,如,甲多吃一块巧克力,生产者就必须多生产一块,而生产一块巧克力需要花费厂商 一定数量的成本,从而减少用于生产其他商品的资源,也就是说对其他产量的生产形成竞争,但是公共 产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如广播、电视、航标灯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 产成本产生影响。如增加一些人听广播看电视并会影响电台的发射成本,汽车通过桥梁只要不是大拥挤, 则它们就是非竞争性的。因为通过一辆汽车对桥造成的折旧很小,接近于零。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特点说明,尽管有些公共产品的排他性可以很容易就能被发现,如在桥头 设立收费站,但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率,依照有效率的条件,厂商的定价原则应该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如果桥梁由私人部门提供,它们会索要等于边际成本的费用,既然每辆车花费厂商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 那么厂商的价格也应该等于零,结果私人不可能供给这些产品。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所有社会都面临着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公共产品的供给通常由 政府负责。 我们已经知道,私人产品的最优供给量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均衡所决定,同样公共产品的 最优供给量由也该物品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制造一辆坦克与制造一辆汽车一样并 无多大区别,因而,决定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量的关键是需求。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可以看作是所有消费者个人需求的加总,但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并不能通 过每一价格下对所有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加总,如,假定电视每小时收费0.1 元,消费者A 愿意每天看8 小时,B 愿意看9 小时,C 愿意看10小时,那么,在价格为0.1 时,市场需求量每天为27小时,这已超 过了一天的总天时/ 数,这使得横向加总并没有意义,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消费者在同一时间同时消 费同一数量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从单个消费者给消费数量横向加总失去意 义,解决方案是把所有消费者在这一价格水平下愿意支付的价格纵向相加,可以得到社会为得到,这一 既定的公共产品数量愿意支付的价格,这一价格构成了提供公共产品的人的总收入。 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由生产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决定,与收益与成本相比,就可以确定公共产品 的最优供给量。 (三)市场失灵公共产品的特点使以上分析充其量是概念性的,因为既然每个消费者在经济上 都是理性的,而公共产品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每个消费者都将利用这一点,如农村里的有线电视安装, 很多农民利用邻居安装的闭路电视,自己接一插口逃避价格,从而必然产生搭便车行为,这就意味着即 使单个消费者能准确地了解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程度,从而确定自己的需求曲线,对供给者而言,也 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消费者不会把有关信息吐露出来。因此,公共产品使得市场失灵。 第九章、第三节外部经济影响(一)外部经济影响外部经济影响或外在性的含义外部性是指某 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影响,非市场性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 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有些称之为外部经 济,这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影响,无偿为其他人带来利益。相反,产生负向外部 影响的经济活动。(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消极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 外部性的例子很多,如一个养蜂的人和裁种果树的农场主之间相互施加了正的影响,他们的行 为为典型的外部经济,农场主为蜜蜂提供了蜂源,提高了养蜂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峰蜜采蜜过程中加 速果树的授粉,提高水果的产量,双方互相无意识地为对方带来好处,企业排放污染源的例子是典型的 外部不经济。 (二)外部经济影响对效率的影响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行为与社会需要的 数量出现差异,这一点可以由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加以说明。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含义私人成本是指一个经济单位从事某次经济活动所需要支付的费用, 一项经济活动的社会成本是指全社会为了这项活动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从事该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 加上这一活动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的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不经济,则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 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经济,则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 同样地分析可以用于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外部经济带来的利益) 外部经济影响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 会最优产量,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小于社会最优产量。 因此,无论一个经济单位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影响是正或是负,私人自主决策所决定的最优产量 是缺乏效率的。 (三)矫正外部经济影响的政策由于外部性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原因是由于私人部门用于 决策的成本与社会实际付出的成本之间出现偏差,因此矫正外部性影响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内 在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性的动机。主要措施有税收,补贴,企业合并以及明确产权。 税收和补贴迫使厂商考虑外部成本或外部利益的手段之一,是政府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即向 施加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经济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来 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 但是这种方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准确地以货币形式衡量外部性的成本收益,如污染环境所 造成的社会成本到底说有多大,所以有时政府只是近似地估计这些成本。 企业合并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 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如一家小餐馆对一家洗衣店造成了污染,则由政府出面,则适合的价格把洗衣机 卖给这家餐馆,通过合并,外部成本内部化。 明确产权流行于西方的产权理论提出了解决外部性的影响的市场化思路。 科思定理的内容: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 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 例:张三、李四同住一宿舍,张三喜欢安静,而李四喜欢听音乐,虽然,李四的行为对张三造 成了外部不经济,方案一:假定了张三忍受,或者李四不听音乐,他们都无法忍受,假设损失是100 元。 方案二:李四购买耳机,价格为10元,根据科斯定理,假如学校规定张三有权享受安静,他可以向学校 有关部门的报告,要求李四不干扰他,这时,李四为了能继续听音乐,只好花10元购买耳机。 进一步,最初权利的规定对最终结果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校规定,李四有权听音乐,那 么张三在不堪忍受噪音的情况下,要么忍受,要么与李四谈判,如果张三是理性的,他会选择花费10元 钱给李四买一个耳机。 科思定理在解决外部经济影响问题上的政策含义是: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 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市场谈判可以解决问题。 其局限性是科思定理的隐含条件限制了科思定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首先,谈判必须是公并且无 成本的(交易成本=0)其次,外部性影响有关当事人只能是少数几个人。 第十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 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作出选 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十章、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两部门经 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 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 产量与劳务。此时,经济循环的基本模型如下: 图中:⑴表示: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⑵厂商向居民提供产量和劳务;⑶厂商向居民户支 付生产要素的报酬;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产量和劳务。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三部门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 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 为目的支出。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 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 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 ①工资利息地租利润②消费支出③税收④转移支付⑤税收⑥政府购买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1.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 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 动的总规模。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⑴GDP 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同时包括劳 务。 ⑵它是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来计算的,之所以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来计算,其 目的是为了避免统计中可能出现的重要计算,因为最终产品是直接进入消费的产品。 ⑶货币价值以市场价值来计算,市场价值以经济活动中的价格总额来计量,所以,GNP 在统计 过程中会产生以下情况,第一,凡是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误差,但大量的 未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极易遗漏,如农民生产的用于自己消费的那部分粮食的价值 ;家务劳动的价值等;第二,经过市场交易交易但是逃避登记的经济行为如走私等地下经济活动的形成 的交易量,也会被疏漏;第三,市场价格经常变动,所以衡量GDP 的增长必须以不变价格计算,剔除物 价变动的GDP 称为实际GDP ,而没有扣除物价变动了GDP ,称为名义GDP.几个重要的总收入量1.国内生 产净值(NDP ):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年内新增价值之总和,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折旧后的总值。 2.国民收入(NI),这是狭义的国民收入:它是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以货币计算的用于生产的 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等于工资+ 利息+ 利润+ 地租。 3.个人收入(P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劳动收入,业主 收入租金收入、股息收入利息收入来自政府的转移支付等的总和。 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收入总和扣除个人纳税部分 所余下的收入,它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两个部分。 五个指标的关系:GDP-折旧=NDP NDP- (间接税- 津贴)=NI (津贴是政府给予企业的应被看 成是- 税负税) NI- 公司利润- 社会保险税+ 胶息+ 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PI PI- 调节税=PDI我们一般用 GDP 来衡量国民收入,如果不作特殊说明,我们以GDP 来代表国民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支出法和收入法。 1.用支出法来测算GDP.支出法是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于测算GDP 的方法。如果Q1Q2……Qn分别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的商品和劳务数量, 而P1P2…Pn分别表示对应的价格,则GDP= P1Q1+P1P2+ ……+PnQn 从支出的主体的角度来看,支出方法 测算的GDP 主要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的支出,家庭部门的支出包括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其他支 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以及劳务支出。厂商部门的支出包括用于机器设备、厂房、民用住 房及存货方面的支出。政府的支出包括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还包括净出口。 设家庭支出为C ,厂商支出即投资为I ,政府购买为G ,出口为X ,进口为M.则 GDP=C+I+G+ (X-M )如表: 利用支出法计算GDP ,简单易行,但在实际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有些支出项目不应计入GDP 中。这些项目包括①对过去时期生产的产品的支出(如购买 旧设备),②非产品和劳务支出如(购买股票、债券的支出)以及对进口产品和劳务的收入,此外,政 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不应计入。 第二,避免重复计算,这主要是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往往无明显的区分,因而容易造成重复计 算。 支出收入个人消费(C ) 1. 个人收入耐用消费品工资和薪金非耐用消费品 2. 租金收入其他 劳务支出 3. 净利息私人投资(I ) 4. 利润机器设备 ⑴公司利润厂房 股息民用住房 未分配利 润存货 公司所得税政府购买(G ) ⑵非公司利润净出口(X-M ) 5. 间接税出口(+ ×) 营业 税、税等进口(-M) 6. 折旧总计:支出方法测算GDP 总计:收入方法计算的GDP 2.用收入结束测算GDP 收入法是用出售最终产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 的方法,由于厂 商出售产品获得的收入是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因而收入法测算的GDP 是所有生产要素的货币收 入总和,(其构成见上表所列,于是,用收入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GDP=个人收入+ 租金 + 利息+ 利润+ 间接税+ 折旧这些收入按最终用途可分为消费(C ),储蓄(S ),税收(T )。 所以GDP=C+S+T 要注意的:第一,销售上一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取得的收入不计算在内。 第二,与生产无关的收入不计在内,如出售股票和债券它们只是一种金融交易。 第三,政府的转移支付也不能算作接受者的收入。 (三)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Io;S 三部门经济中的核 算恒等式I+Go;S+T 四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I+G+Xo;S+T+M (四)名义GDP 和实际GDP 名义GDP 的含义名义GDP 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及 劳 务的市场价格。 实际GDP 的含义实际GDP 是指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格。 GDP 折算指数的定义GDP 折算指数= 名义GDP/实际GDP 第十章、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 和总供给分析(一)核算恒等式与均衡条件国民收入核算相当于度量了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总产出水 平。而为了说明这一总产出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就需要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的条件。 (二)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构成总需求和总支出的构成因素总需求= 总支出= 消费需求+ 投资需 求+ 政府的需求+ 国外的需求= 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 政府的支出+ 国外的支出=C+I+G+X-M总供给的构 成因素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活的总供给由消费、储蓄和税收三部分构成。 AS=C+S+T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四部门、三部门和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 总需求。 在四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S+T+M=I+G+X在三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 件是: S+T=I+G在二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S=I (三)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传说经济学认为,投资来源于储蓄,所以储蓄与投资相等,但凯 恩斯认为未必是这样,因为储蓄和投资是不同利益集团出自不同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所以,储蓄与投资 并不必然相等。 决定居民户进行储蓄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进行储蓄是为了防老,有的人是为日后的某 项开支或者为了应付意外开支,有些人希望给子孙留下遗产,有些人是为储蓄而储蓄。 决定投资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技 术、政治、心理、政府政策、资源、人口等,内在因素主要是投资者预期从事投资所能得到的利润率与 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总之,由于储蓄与投资者从事投机的动机不一致,因而储蓄不一定能转化为投资,两者并不必 然相等。 为了防止这一现象,金融机构(银行)就有义务把居民的储蓄再转化为投资,注入国民收入循 环的过程中,所以,银行的重要作用就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只有如此,收入循环,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十一二章 第十一章、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一)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的含义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 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消费函 数一般以收入为自变量,反映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 随收入的变动而呈现同方面的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但消费与收入并不 一定按同一比例变动。 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假定收入一定,消费的数量还取决于消费倾向的大小,消费倾向 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简称为APC )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果用C 表示消费,用Y 表示收 入,则APC= C/Y边际消费倾向(简称MPC )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如以代表消费增量, 以DY代表收入增量,则,MPC=DC/DY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曲线的含义和表示消费曲线是表示消费数量和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 线。用图表示为: 线性消费函数的含义和表示C=a+bY在公式中,a 表示自主消费,b 表示引致消费。 (二)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大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 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储蓄函数主要反映收入与储蓄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而言,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 少。 假定收入一定,储蓄的大小还取决于储蓄倾向的大小,储蓄倾向是指在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 例,平均储蓄倾向(APS )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APS=S/Y (S 表示储蓄)。边际储蓄倾向(MPS ) 是指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MPS=DS/DY.储蓄曲线如图:E 为收支相抵,此时储蓄为零,E 的右边 为负储蓄|OB|=a,E 的右边储蓄为正。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全部收入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全部收入增量可以分为 消费的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 向之和恒等于1.即:APC+APS=1 MPC+MPS=1 第十一章、第二节投资函数(一)投资的概念投资是指增加 实际资本的行为,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重置投资是指用 来补偿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 净投资是指扩大资本存量进行的固定资本和存货投资。 (二)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MEC )是指一个贴现率,该贴现率恰 好使得一项资本品带来的各项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价格。 贴现贴现是指将未到期的收入变换为现期收入的过程。 影响资本的边际效率的因素影响资本的边际效率的因素是资本品的价格和投资者对资本品带来 收入的预期。 (三)投资函数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投资函数一般地可以表示为:I=I (r ) 投资曲线如右图所示:把投资函数以线形的形式可表示如下:I=I0-dr 其中,I0为自主投资, (-dr )为引致投资。 第十一章、第三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 构成,可以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①从总供给的角度来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即劳动、资 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供给的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得到的收入的总和即工资、利息、地租、 利润总和来表示。 国民收入= 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总和= 工资+ 利息+ 地租+ 利润= 消费+ 储蓄=C+S②从总需求来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总和,消费需求 与投资需求可以分别用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来代表,消费支出即为消费,投资支出即为投资,所以国民 收入=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 消费+ 投资=C+I国民收入的大小是由总供给的总需 求决定的,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表明社会上需求不足,产品买不出去,价格下跌、生产收缩,从而 总供给减少,国民收入相应减少,反之则反是。如果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则生产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从而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这就决定了在这种总供给与总需求水平下,国民收入的大小,由此可见, 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 总需求这一条件可以写成C+S=C+IT ;TS=I S是一种漏出因 素,这使国民收入收缩,I 是一种注入因素,它使国民收入扩张,S=I ,国民收入保持均衡,所以,在 两部的经济中,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力量是储蓄与投资。 如果 S>I,表明漏出大于注入,此时国民收入收缩S 张S=I ,表明漏出等于注入,此时国民收入均衡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从总供给的角度来看,三部门经济在两部门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政府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得到了税收,这样,国民收入= 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 政府的供给= 工资+ 利润+ 地租+ 利息+ 税收= 消费+ 储蓄+ 税收=C+S+T(T 表示税收) 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三部经济在两部门经济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外,又增加了政府的需求, 政府需求用政府购买,来表示,这样国民收入=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政府的需求= 消费支出+ 投资支 出+ 政府的购买=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C+I+G(G 表示政府购买)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供给= 总需求此时,C+S+T=C+I+G 结论:S+T=I+G 与S 一样,T 也是漏出的因素,它导致经济萎缩,与I 一样,G 也是注入因素,这导致经济扩张。 如果S+T>I+G ,表明在经济运行中,漏出因素大于注入因素,国民收入收缩S+T 经济运行中,漏出因素小于注入因素,国民收入扩张S+T=I+G ,表明在经济运行中,漏出因素等于注入 因素,国民收入均衡由此可见在三部门经济中,决定国民收入的是储蓄、税收、投资与政府支出。 (三)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增加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增加,而储蓄、税收 增加则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减少。 第十一章、第四节乘数理论(一)投资乘数投资乘数的含义注入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注入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必定大于最初的注入量,乘数正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 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如果注入是投资,则该比率称为投资乘数,如果注入是净出口,则该比率称 为外资乘数,我们以投资为例来判断乘数。 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投资的增加之所以会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互相关 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中引起连销反应,从 而增加其它部门的投资与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如果以DY代表增加的收入量,以DI代表增加的投资量,以K 代表乘数则K=DY/DI ,由于DY=DI+DC, 则I=DY-DC . 则:(由于DC/DY 是边际消费倾向) 所以乘数是一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也就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如果某部门增加100 万 投资,设MPC=0.8 此时,这笔新增加的投资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500 万,(R=1/(1-0.8 )=5,新增国 民收入=100×5=500 万)。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一般小于一,大于零,所以乘数一般大于1 )。 当然,乘数的作用是两面性的,即有投资增加时,引起国民收入减倍增加,当投资减少时,国 民收入成倍减少,所以,它是一面双刃剑。 乘数定理成立的条件乘数定理成立的条件是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即经济处在萧条时期。 (二)其他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 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税收变动起的收入改变量与税收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 储蓄倾向的倒数乘上边际消费倾向。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是指在政府预算保持平衡的条件下政府购买和税收等量变动引起的 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或税收)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1.第十一章、第五节产品市场 的均衡:IS曲线(一)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表示使得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 和均衡产出的不同组合描述出的曲线。 两部门经济的IS曲线的推导和特征 IS曲线的特征是:向右下方倾斜IS曲线的移动投资增加或者储蓄减少,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投资减少或者储蓄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三部门经济的IS曲线的推导 IS曲线的特征是:向右下方倾斜IS曲线的移动政府增加购买或者减少税收,IS曲线向右上方移 动;政府减少购买或者税收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第十二章、第一节利息率的决定(一)货币的需求货币的需求或流动偏好的含义货币的需求是 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又被称之为流 动性偏好。 引起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 此产生的需求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预防动机或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生的 需求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 货币的交易和预防需求的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水平。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能够及时把握投机机会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生的需求称 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货币的投机需求的决定因素是市场利息率。 流动偏好陷阱的含义流动偏好陷阱又称为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 时提出的。它是指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货币的需求函数:L=L1(Y )+ L2(r ) 货币的需求曲线 (二)货币的供给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 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货币供给的数量取决于政府的货币政策。 货币的供给曲线 (三)利息率的决定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M=L=L1(Y )+ L2(r ) 利息率的决定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均衡利息率。 货币的需求或供给变动都会对均衡利息率产生影响。 第十二章、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一)LM曲线LM曲线的含义LM曲线是使得货币市场 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换一句话说,在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 示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这些组合点恰好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LM曲线的推导过程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变动对LM曲线的影响当决定LM曲线的因素发生变动时,LM 曲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动。首先,如果货币的需求增加,既定的收入条件下市场均衡利息率升高,从而LM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当货币的需求减少时,既定收入下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 下方移动。其次,如果货币的供给增加,既定收入对应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 动。反之,当货币的供给减少时,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第十二章、第四节总需求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总需求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上述分析包含以下要点:①作为宏观经济运行成果度量国际收入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大 小。②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③消费取决于已有的收入和消费倾向。④投资取决于利息率 和资本的边际效率的比较,利息率取决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的均衡,其中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预防动 机和投机动机引起。资本的边际效率则取决于厂商预期收益和资本品的供给价格。当资本的边际效率超 过利息率时,资本家才会进行投资。 凯恩斯理论利用三大心理规律对萧条作出的解释以及政策对策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偏好和 预期收益不足是导致总需求不足从而经济萧条的病因。 为使经济走出萧条,应采取的政策对策是扩大总需求。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十三四章 第十三章、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概述(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宏观 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是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说 就劳动就业而言,充分就业并不是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就业,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有可能存在失业。政 府关心了是由于经济周期所造成的非自愿失业。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也不是 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且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已持续均衡增长。即在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 者人均收入的增长,它包括①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②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一般认为,经 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进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 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也就是,政府不总是能同时实现以 上所有的政策。 失业率的定义。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的含义。 失业与充分就业凡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并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称为失业。 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⑴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的人;⑵ 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⑶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 的人;⑷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 失业人数是全部劳动力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差。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人数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这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 的供给与需求双方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比如,有人对其工作不满意而辞掉工作,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 能找到工作;学生从学校毕业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从整个经济看来,任何 时候都会有一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经济学家把在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经济学家 对自然失业率的定义,有时被称作\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有时也被称作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 业率。我们用下图表示劳动力人口与失业就业的关系。 失业分为四种:第一,季节性失业,是指随着季节变换而出现的失业第二,磨擦性失业,是指 正处于从一个工作到另一个工作过渡之中的劳动力。 第三,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供求结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第四,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即上一 章分析的IS-LM 模型。 根据LM曲线的形状,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萧条区域、古典区域和中间区域。 在LM曲线的不同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不同:萧条区域(又称凯恩斯 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中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第十三章、第二节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 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 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 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二)西方财政制度财政是一种分配制度,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采取的手段,包括财政收 入和财政支出制度。 税收是西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所得税、财产税和货物税等。 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财政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的开支,包括政府用于国防、公共安全、社会福利、公共卫生、教育、 环保、农业、公债利息等方面的支出 (三)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由于财政政策本身的特点,某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具有某种自动 调整的灵活性,这些灵活性有助于经济稳定对需求管理起着自动配合的作用,这些能自动配合调节总需 求的财政政策被称为内在稳定器,这些政策有:1.个人所得税。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具有一定的起征 点与固定税率,因此,它能自动调节总需求,在萧条时,个人收入减少,符合纳税条件的人减少,所交 税额减少反之则反是。 2.公司所得税。 3.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有一定标准,它发放的数量与失业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萧 条时、失业人数增多,失业救剂金发放增多,从而增加转移支付。 4.各种福利支出。 5.对农产品的保护价格。 这种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 的调节经济的做法是非常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和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 趋势。 (四)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宏观财政政策应根据\逆风而行\的办法进 行具体操作:第一,在萧条时,政府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 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如增加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减少个人所得税, 减少公司所得税等。 第二,在经济过渡繁荣时期,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财政政 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税收,如减少政府公共工程与政府购买,减少转移支付,增加个人所得税和公司 所得税。 (五)财政政策的效应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先,财政政策对财政平衡产生直 接影响。财政政策的力度越大,预算不平衡的程度越大。 其次,财政政策对均衡国民收入量产生影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国民收入,紧缩性的财政 政策减少国民收入。 最后,财政政策对收入的效应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财政政策对收入产生的效应所受到的各种制约因素的含义。 1.任何财政政策都有\时滞\效应,在短期内很难见效。 2.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 3.财政政策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和不同阶层与集团的反对,如,增税金会到普遍反对,甚至会 造成政府不稳,减少政府购买会遇到大厂商的反对,减少转移支付则会遇到一般平民及其同情者的反对。 如大选前夕,一般不太会采用增税等明显损害选民利益的政策。 第十四章、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 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 总需求函数的含义总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Y=AD(P )(14.1)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首先考察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 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 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总之,价格总水平 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其次考察价格总水平对投资支出的影响。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而利息率上升 会使得投资减少,即价格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 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 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把每一价格总水平所对应的横轴上的产出水平描绘成一条曲线,即可 以得到总需求曲线AD. 图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 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其次,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投资减少,总需 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最后,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 方移动。 第十四章、第二节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提供 的产出量,总供给函数AS可以表示为:Y=AS(P )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短期内工资等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价格总水平提高引起厂商供给量 的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增加。 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由于劳动供给保持不变,而劳动需求随之增加,因而均衡就业量增加, 并最终导致总供给量增加,即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总供给曲线最初随着价格总水平提高而平缓上升,但当价格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序之后,总供 给曲线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接近于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三)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中货币工资的调整使得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如图14-4 所示。 图14-4长期总供给曲线 (四)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第一,自然人和人为的灾祸。 第二,技术变动。 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 第四,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 第十四章、第三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如图14-8所示,当总需 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在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决定的均衡点E 处,决定总需求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以及决定总供给的 劳动市场同时处于均衡。 (二)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1 )总需求曲线与ASS 相交于ASS 的平缓区域,如图14-9 (a )所示。这种情况表示出了经济处于萧条的状态。 在萧条情况下,政府改变总需求的政策对总产出产生较大影响,而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较小。 与原有的均衡状态相比,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得价格总水平更高,总产出更低。这种情 况表示了经济处于滞涨的状态,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 (2 )总需求曲线与ASS 相交于ASS 的垂直区域,如图14-9(c )所示。这种情况表示出了经 济处于繁荣的状态。 在繁荣情况下,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对总产出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却很 大。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长期均衡在长期中总需求的增加只是提高价格总水平,而不会改变产 量或收入。 (四)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同时使用的政策含义在短期内,相机抉择的政策,适时地变动总 需求,即在萧条时期增加总需求,而在繁荣时期则减少总需求,以熨平经济波动。 在长期内,经济持续处于稳定的充分就业的状态,因而政府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也就不再必需。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十五六章 第十五章、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摄述(一)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增长为一国在 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 理解经济增长定义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注意的是时间。 其次是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变动率作为衡量指标。 此外,衡量经济增长不仅要看作经济活动的总量增加多少,而且要看某一时期平均每人生产的 产量增加多少,因此,还要按人口增长的情况校正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最后要注意的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概念。 经济增长率的定义G=DY/Y(15.1) (二)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发展战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50年代,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 第二个时期是60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寻求 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之后,这一时期研究人侧重点是经济增长的极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把经济增长的技术因素看成是经济内部选择的结果。 第十五章、第二节哈罗德一多马模型(一)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①全社会只生产 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也可以作为资本品;②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 动L 和资本K ,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相互不能替代,每单位产量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数量保持不变;③生 产规模收益不变;④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⑤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⑥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二)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本存量K 和总产出Y 之间存在一定的比 例,即:K=V Y (15.2) 其中,V 被称为资本- 产出比。 定义经济的储蓄率s 为:s=S/Y G=DY/Y=S/V(15.6) (15.6)式即为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它表明,当经济处于均衡时,国民收入增长 率等于该社会的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比。 (三)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实际增长率GA,指经济中实际实现的增长率,它由实际的储蓄率与 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按(15.6)式所决定,即 GA=s/V A 有保证的增长率GW又称为意愿的增长率,是 指经济中的储蓄被资本家意愿的投资全部吸收时所能实现的增长率,即有保证的增长率由实际储蓄率与 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所决定:GA=s/V A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经济增长率等于有保证 的经济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即GA= GW= Gn(15.7) 没有理由认为,在实际中三个增长率能够自动保持相等。相反,一旦三个增长率出现偏离,经 济趋向于更大程度的波动。由于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增长的条件(15.7)过于严格,因而经济学家形象地 把这一稳定增长路径称为\刃锋\第十五章、第三节新古典增长模型(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 ①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 和资本K 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 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③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 段;④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⑤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⑥不存在技术 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与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假定相比较,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关键性假定是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特 征。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15.10 ) 其中,n 表示人口增长率,s 是储蓄率,f (k )是产出量,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k 表示 人均资本的增加量。一部分是按原有的人均资本水平装备新增加的人口,即资本的广化,另一部分则是 增加每个人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即资本的深化。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定性条件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所包含的经济稳定增长条件是:k=0 或 者 sf (k )=nk (15.11 ) 当人均储蓄量恰好等于新增人口所需增加的资本量时,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不发达经济的意义新古典增长模型蕴含的促进人均收入提高的政策含 义在于:不发达经济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储蓄率和降低人口增长率来提高人均收入量。 第十五章、第四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一)经济增长因素分类导致经济长期增长因素概括为生 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和投入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二)经济增长率的分解(15.13 ) 产出增长率可以分解为技术增长率、劳动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贡献的和。 从产出增长率中扣除劳动投入增长和资本投入对增长的贡献之后得到的\剩余\,就是单位投 入的产出增长,即生产率提高对产出增长的贡献。 第十六章、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大多数经济学家把通货膨胀 定义为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和显著的上涨,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1.价格上升不是指一种商品或几 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的普遍上涨,即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价格水平的上升要持续一定时期, 而不是一时的上升。 一般价格总水平通常以物价指数加以衡量,物价指数表示某些商品价格由一个时期到另一时期 的变动程度,以消费物价指数(CPI )为例。 假定面包和汽车是测算物价指数时选取的两种商品,选取某一年为基年如1980年,在这一年, 面包的价格为P10 ,汽车的价格为P20 ,其他商品的价格为P30 ,现测算第A 年比如1995年的消费物价 指数,假设第t 年面包的价格为P1t ,消费者用于面包的支出与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a ,汽车的价格 为P2t ,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b ,其他商品的价格为P3t ,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C ,于是 以1980年为基年,1995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以消费物价指数 为例,假定1995年按1980年测算的物价指数为120 ,而1996年的物价指数为180 ,则1996年的通胀率为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按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 和超级通货膨胀三种类型。 按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动来区分,通货膨胀有平衡的通货膨胀和不平衡的通货膨胀之分,在平衡 的通货膨胀中,所有商品的价格按同样的比例上升,而在不平衡的通货膨胀中,不同商品种类的价格上 涨幅度是不一样的。 按照人们对价格变动预料的程度划分,通货膨胀又分为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料到通货膨胀 两种。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的收入财富分配效应的含义。通货膨胀的产量和就业效应 的含义。通货膨胀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效应分析。通货膨胀的就业和产量效应分析。 第十六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 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大小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 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 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 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 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⑴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渡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 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门。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 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 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渡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 会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门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⑵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 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量的价格而 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 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试图成为垄断者。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一般认为,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原因在于,厂商由于面临着市场 需求的制约,提高价格会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润的限制,而工会推进货币工资上涨则是越多越好。 ⑶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成本推进的通 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一样的,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急 剧上涨,而以进口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国家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 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 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 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 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 预期的通胀率为10% ,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 ,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 求增加10% 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 ,从而通货膨胀率 按10% 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第十六章、第三节价格调整曲线(一)价格调整曲线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菲利蒲斯曲 线是经济学家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 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变得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变得较低,如图图中的OU 代表失业率,OP代表通胀率(通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有关,所以菲利蒲斯曲线又被用来表示物价上涨与失 业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胀存在替代关系。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出现交替关系的原因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 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 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加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 价格总水平增长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价格调整曲线的政策含义当政府希望失业率降到自然率水平之下,可以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来实现,但需要以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如果政府试图降低通货膨胀率,则可以通过增加失 业率来实现。 (二)价格调整方程简化的价格调整方程的公式为: 价格调整方程表示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当总需求高于潜在产出水平时,存在使价格上涨 的压力;当需求低于潜在产量时,存在使价格下跌的压力。 第十六章、第四节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一)用制造衰退降低通货膨胀率当出现较为严重的通 货膨胀时,可以人为地制造一次衰退,以一定的失业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种方法主要针 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相应地,人为制造衰退也往往借助于财政或货币政策手段来减少总需求。 人们称大规模制造衰退来实现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案为逆转通货膨胀的\冷火鸡\方案,而把通 过小幅度制造衰退来实现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案为渐近主义方案。 (二)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过限制工资收入增长率从而限制物价上涨率的政策,因此也叫 工资和物价管理政策,之所以对收入进行管理,于是因为通货膨胀有时是由成本(工资)推进所造成的 (参见成本推进的通胀)。 收入政策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工资与物价指导线,根据劳动生产率和其他因素的变动, 规定工资和物价上涨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规定工资增长率。企业和工会都要根据这一指导线来确定工资 增长率和企业也必须据此确定产品的价格变动幅度,如果违反,则以税收形式以示惩戒。 第二种,工资物价的冻结,即政府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工资与物价,这 些措施一般是在特殊时期采用,在严重通货膨胀时也被采用。 第三种,税收刺激政策,即以税收来控制增长。 除此以外,还有收入指数化政策,即根据物价指数自动调整个人收入调节税等。 注:以上内容某些图形可能没有画出来,希望大家对照课本好好复习,打好基础!!!
正在阅读: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笔记(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03-25
核糖核酸酶活力的测定04-21
流延实验报告11-02
北工大版 电子工程设计 温控系统 第二次实验报告 - 图文12-05
新疆伊犁霍城县第二中学高中地理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08-26
乒乓球理论考试A卷12-06
小学英语单词大全(带音标)超值免费版03-09
5-概率论与数理统复习一二三07-04
工业通风课设范文 - secret04-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鸿业
- 微观
- 经济学
- 宏观
- 西方
- 人大
- 包括
- 部分
- 笔记
- 改后提升机操作工实际操作教案2011.5.10吕矿 - 图文
- 《开学第一课》教案
- 线代 第三章习题和习题详解
-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学位办 - 图文
- IMC分析—百事可乐
- 广工C#实验报告
- 2005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
-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后感想
- 少先队队歌教案
- 幼儿园行政管理制度合集
- 全国2013年4月自考管理经济学试题02628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
- 学雷锋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 建筑工程项目经理部人员绩效考核表 - 图文
- 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合同的法律属性与规制路径
- 核物理实验讲义
- 江苏高考总分
- SMZ150型自升式门架升降机使用说明
- 安全生产自查自改情况汇报
-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译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