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5】2015届高考地理 试题汇编 E1地壳物质循环

更新时间:2023-07-20 19:2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E1 地壳物质循环

【地理卷·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E1 E2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东方女神”为世界“绝景”,读图完成26--27题。

26.形成东方女神风景的岩石属于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

A.A B. B C.C D.D

27.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答案解析】26. A 27. C

解析:26题,岩浆经过冷却凝固作用转化为岩浆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外力作用到达沉积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到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过重融再生作用到岩浆。所以A为侵入状岩浆岩,B是喷出状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又因为花岗岩属于侵入状岩浆岩,故选A

27题,岩浆经过侵入或喷出冷却凝固作用转化为岩浆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过重融再生作用形成岩浆。所以A为侵入状岩浆岩,B是喷出状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又因为花岗岩属于侵入状岩浆岩,后经地壳抬升,在外力作用下而形成“巨蟒”故选C。

【思路点拨】岩浆经过侵入或喷出冷却凝固作用转化为岩浆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过重融再生作用形成岩浆。

【地理卷·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E1 读海底深度与其岩石年龄关系图,

7.甲处的岩石类型和地形是

A.喷出岩 海岭 B.侵入岩 海沟

C.沉积岩 岛弧 D.变质岩 海盆

【知识点】本题考查对海底扩张理论的理解

【答案解析】7. A

解析:甲处地势高,岩层新,是位于大洋中脊,海底地形称为海岭,此处岩石是由软流层的岩浆上涌泠凝形成的喷出岩,故选A。

【思路点拨】软流层的岩浆在巨大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处涌出,泠凝形成形成行的岩浆岩(喷出岩),形成大洋中脊(海岭),推动着早已形成的岩石向两侧运动,在海底则表现为距离大洋中脊越近的岩层越新,越远越老。

【地理卷·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E1 下图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进行考察活动时绘制的景观图,回答

5---6

5.图中地貌在我国分布最为普遍的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 青藏高原

6.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图中地貌成因基本一致的是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幽深的峡湾 B.戈壁滩

C.东非大裂谷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知识点】本题考查流失侵蚀地貌的分布

【答案解析】5.C 6. D

解析:5题,从图中看该地地形支离破碎,沟壑从横,应是我国的黄土高原,故选C。 6 题,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是是流水侵蚀的结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海岸是冰川侵蚀地貌,戈壁滩是风力侵蚀地貌,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张裂运动的结构,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流水侵蚀形成,故选D。

【思路点拨】把握好世界主要地形区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关键。

【地理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 C4 E1下图是某岛1月份均温分布图。读后回答29~31题。

29. 有关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比北京时间早5小时

B. 岛内气温低是因距海远

C. 地处非洲板块

D.岛屿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30. 影响该岛降水的主要是

A. 东南季风和寒流

B. 赤道低气压和暖流

C. 东南信风和暖流

D. 副热带高气压和寒流

31. 该岛西部的植被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热带草原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雨林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温线、气候成因分析、板块分布。

【答案解析】29.C 30.C 31.B

解析:29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该地为马达加斯加岛,其位于非洲板块,C正确。 30题,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附近有暖流经过,降水丰富,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气候。C正确。

31题,根据30题分析可知,该岛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所以其植被是热带草原,B正确。

【思路点拨】马达加斯加岛是常考的热点区域,对其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要熟练掌握,本题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201410)】E1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2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2,完成23-24题。

23.下列地貌中,有与图2中砾石形态类似的是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24.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应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知识点】本题考查外力地貌和粒径分布特征。

【答案解析】 23.D 24.D

解析:23题,图2中使砾石变圆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石笋是流水堆积,冰斗是冰川侵蚀搬运,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而成球状,本题让选择与砾石形态类似的,所以选D.

24题、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也就说中间大的砾石最多,A图是均匀分布,B图是中间小两端大,C图粒径分布是不断增加,所以选D。

【思路点拨】石笋是流水堆积,冰斗是冰川侵蚀搬运,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

【地理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201410)】E1 E2 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与上图甲处地形成因相同的是

16.该区域

A.河流干流自南向北流 B.河谷仅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C.河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 D.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河流地貌。

【答案解析】 15.B 16. D

解析:15题,甲处岩层较新,即中间新,两翼的老,所以是向斜成山,选 B.

16,该地是横断山区,河流干流自北向南流,河谷不仅受流水侵蚀而形成,还受断裂而成,河流支流较少,且流域面积小,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正确。

【思路点拨】据经纬网判定是横断山区,据图例判定基本规律是高考应备的能力要求。

【地理卷·2015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201411)】C4 E1 F2 M1读“甲、乙两岛国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甲、乙两岛国均( )

A.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B.西面均为印度洋

C.全年多雨 D.沿岸有暖流经过

11.与甲国东海岸自然带景观最接近的是( )

A.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B.秘鲁西海岸的热带荒漠带

C.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D.我国东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2.乙国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主要原因是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知识点】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比较、气候、板块运动、世界地理。

【答案解析】10.D 11.C 12.B

解析:10题,根据图中岛屿的轮廓和经纬度可知,甲地是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印度洋、南半球、东半球,附近有马达加斯加暖流;乙地为新西兰于太平洋的西海岸、南半球、西半球,附近有东澳大利亚暖流。D正确。

11题,甲国(马达加斯加岛)东海岸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由于暖流的影响,对当地有增温增湿的影响,同时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在其山地的抬升作用下,在两者的影响下,全年降水丰富。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的成因也一样。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的形成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秘鲁西海岸的热带荒漠带的形成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寒流、地形的影响;我国东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形成是季风的影响。C正确。

12题,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为消亡边界,所以新西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B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都是最基础的核心知识点,整体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410)】E1沈括《梦溪笔谈》-节选“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下图为该山地的某地区地貌景观素描图,结合材料回答12~13题。

12.该山地的地质构造主要为

A.断层 B.断裂 C.背斜 D.向斜

13.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A.岩浆活动 冷却凝固 地壳运动 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断层抬升 侵蚀作用

C.岩浆活动 冷却凝固 地壳运动 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断层抬升 风化作用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从图和背景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以及地质构造的和地貌成因过程的知识。

【答案解析】12.A 13. B

解析: 12题,该图为太行山断崖、石壁,属于断层组合,选A。

13题,由题干信息“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可知,最初为海相沉积,经长期固结成岩,经地壳断裂抬升(隆起、位移)、侵蚀为主形成,故选B

【思路点拨】注意读图,根据定位确定气旋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及影响范围。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410)】E1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左图),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

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下列8~9题

.

8.上面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 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一风化剥蚀一侵蚀搬运一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风化剥蚀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一侵蚀搬运一岩浆侵入一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固结成岩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答案解析】8.B 9.B

解析:8 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岩只能通过岩浆喷发形成。因此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才是岩浆岩,故选B。

9题,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被侵蚀形成的。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和侵蚀,故选B。

【思路点拨】注意读图,根据定位确定气旋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及影响范围。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410)】E1 下图中M、N、R是沿某纬线分布的三个板块,据此回答5~7题

5.N对应的板块是

A.美洲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

6.海岸山脉多分布在

A.R板块上的东西两侧 B.M、N板块上的东侧

C.N板块上的东西两侧 D.M板块上的西侧,N板块上的东侧

7.x、y、z对应的边界类型正确的是

A.x:生长边界 B.y:消亡边界 C.z:生长边界 D.x、z:消亡边界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板块分布、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及边界类型

【答案解析】5.C 6.D 7.D

解析: 5题,根据经度的变化可判断该纬线在北半球,N板块大致位于20°W往东到150°E之间,为亚欧板块,故选C。

6题,海岸山脉一般位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交界处,位于大陆板块一侧,R板块较薄,其邻近的M板块西侧,N板块东侧有海岸山脉,故选D。

7题,x、z处板块发生挤压,为消亡边界,y处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故选D。

【思路点拨】注意读图,根据经度位置确定属于哪个版块再根据板块之间的边界类型,确定其他内容。。

【地理卷·2015届湖北省襄阳四中、 龙泉中学高三年级十月联考(201410)】E1 下图为四处景观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24~25 题。

①北爱尔兰东北海岸玄武湖石柱 ②中国狼牙山石灰石峰林

③ 中国陕西红砂岩大峡谷 ④中国河北白石山大理岩构造峰林

24.造成图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①—— 流水坡面侵蚀 B. ②——流水溶蚀

C. ③——风力侵蚀 D. ④——冰川侵蚀

25.上图中四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下图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A.① 甲→a→乙→b B.② d→丁→b→c

C.③ 丙→c→d→丁 D.④ 戊→b→c→d

【知识点】本题考查岩石类型和地质循环。

【答案解析】 24.B 25.B

解析:24题,①——海浪侵蚀 ②是石灰岩,流水溶蚀 ③是流水侵蚀 ④流水侵蚀,所以B正确。

25题, d是固结成岩,丁是沉积岩,b表示隆起,c 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4个图都是岩层隆起后再受外力作用而成,所以B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不同种类的外力作用,会判读地质循环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E1 读下图,完成第11题。

11、乙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地质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 B.乙、丙类岩石中常含有化石

C.①表示板块的碰撞挤压 D.②③④均属于内力作用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答案解析】11.D

解析:图中判定①是固结成岩,C错误;甲是沉积岩,乙是变质岩,③是熔化,②代表侵入,丙是侵入岩,④代表变质作用,所以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A错误;变质岩不会有化石,B错误;②③④均属于内力作用,D正确。

【思路点拨】判定甲是沉积岩,丙是侵入岩,其他作用就可判定。

【地理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word版】 E1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48~50题。

48.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人海口

49.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50.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e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 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

【知识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

【答案解析】 48.B 49. C 50.D

解析:48题,砾石在凸岸沉积,而凹岸一般侵蚀。入海口处一般沙粒较小。

49题,砾石变圆是外力摩擦作用,石笋是溶蚀作用,A错误,冰斗是冰川作用,B错误; 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摩擦而成,C正确;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D错误。

50题,上游水量较少,大颗粒少,随着水量的加大,大颗粒增加,到下游,又由于流速降低,携带能力下降,大颗粒减少。

【思路点拨】学会分析外力作用,熟悉一般的地貌,可以进行判定。

【地理卷·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E1 E2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形成“蜂巢”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23.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貌和内力作用。

【答案解析】 22.B 23.A

解析:22题,花岗岩千疮百孔是被风力侵蚀而形成。

23题,从图中可以看到,花岗岩插入沉积岩,所以先沉积,再侵入,再抬升,被外力侵蚀而成,A正确。

【思路点拨】花岗岩插入沉积岩,所以先沉积,再侵入是解本题的关键。

【地理卷·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E1 E2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7~8题。

7. 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A.②属于沉积岩 B.③属于沉积岩 C.④属于变质岩 D.⑤属于岩浆岩

8. 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②③④

【知识点】本题考查岩石的类型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答案解析】 7.A 8.C

解析: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岩石是从地下延伸出来的,应属于岩浆岩。

8题,①③均为沉积岩,形成越早,位置越靠下,所以③形成时间早于①;排除A、D;从图中可以看出⑤为玄武岩,因其在①中也有分布,所以⑤形成晚于①,C正确。

【思路点拨】学会判定岩石的类型,会判定岩石的新老关系是解该题的关键。

【地理卷·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E1 D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下图完成7—8题。

7.若此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且④为变质作用,则

A.a为岩浆,b为沉积岩

B.②为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C.c为沉积岩,d为沉积岩

D.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8.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A.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B.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C.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或大型渔场分布

D.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知识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洋流。

【答案解析】7.D 8.C

解析:7题,根据所学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④为变质作用,则a为变质岩,b为岩浆,c为岩浆岩,d为沉积岩,①为侵蚀、搬运、沉积作用,②为冷却凝固,③为重熔再生作用,D正确。

8题,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说明c、d位于赤道上,该洋流位于南半球,①为南赤道暖流;②为秘鲁寒流或者本格拉寒流,在秘鲁沿岸和非洲西海岸地区,有沙漠或大型渔场分布;④洋流为暖流,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雨林带,C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熟悉岩石圈物质循环、洋流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33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