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随堂练习

更新时间:2024-05-22 05: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习题一

1、电路和及其对应的欧姆定律表达式分别如图1-1、图1-2、图1-3所示,其中表达式正确的是( b )。 (a)图1-1 (b)图1-2 (c)图1-3

RIRIRI+UU =-I R+UU =-I RUU =I R+ 图1-1 图1-2 图1-3

2、在图1-4所示电路中,已知U=4V,电流I=-2A,则电阻值R为( b )。

(a)?2? +U图 1图 2图 3 IR (b)2? (c)?8?

图1-4

3、在图1-5所示电路中,US,IS均为正值,其工作状态是( b )。

(a)电压源发出功率 +USIS(b)电流源发出功率 (c)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不发出功率

图1-5

4、在图1-6所示电路中,US,IS均为正值,其工作状态是( a )。

(a)电压源发出功率 +USIS(b)电流源发出功率 (c)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不发出功率

图1-6

5、图1-7所示电阻元件R消耗电功率10W,则电压U为( a )。

(a)?5V

R-U+

I(b)5V (c)20V

2 A

图1-7

6、图1-8所示元件供出电功率10W,则电压U为( a )。

(a)-5V

I+

(b)5V (c)20V

U-2 A 图1-8

1

7、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是一条( a )。 (a)通过电压-电流平面直角坐标原点的一条曲线 (b)不通过电压-电流平面直角坐标原点的一条曲线 (c)通过电压-电流平面直角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8、非线性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其中电流的关系( a )。

(a)不遵循欧姆定律 (b)遵循欧姆定律 (c)有条件地遵循欧姆定律 9、非线性电阻的电阻值为( c )。 (a)定值 (b)非定值,但与该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的电流无关 (c)非定值,且与该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的电流有关

10、一个实际电源可以用电压源模型表示,也可以用电流源模型来表示。在这两种模型中,该实际电源的内阻应为( c )。 (a)0 (b)? (c)定值

11、图1-9所示为一族独立直流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其中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曲线是( UUSAsabcOO0OIII

图1-9

12、图1-10所示为一族独立直流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其中理想电流源的外特性曲线是(UaaabcOI

图1-10

13、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a )。 (a)越高 (b)越低 (c)不能确定

14、理想电压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流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 b )。 (a)越大 (b)越小 (c)不能确定 15、图1-11所示电路中,当R1增加时,电压U2将( c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R1+ISR2U2

图1-11

16、图1-12所示电路中,当R1增加时,电流I2将( c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2

a )。

c )。

+USR1I2R2图1-12

17、把图1-13所示的电路改为图1-14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1和I2将( b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I1I2II2A122A????2V????2V+ 图 1

图1-13 图 2图1-14

18、把图1-15所示的电路改为图1-16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1和I2将( a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I1I2I1I22A+?1?1????.2V2A?? 图 1..

图1-15 图 2 图1-16

19、在图1-17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I1=1A,I3=-2A,则电流I2为( a (a)?3A

(b)?1A (c)3A I1.R2.I3IR12.R3 图1-17

20、图1-18所示电路中电流I2为( c )。

(a)7A

(b)3A

(c)?3A

6 AI110 A10A..3?.2?4?I2

图1-18

21、在图1-19所示电路中,已知:US=10V,I1=-4A,I2=1A。电流I3为( (a)1A

(b)2A

(c)3A

3

)。

)。

c )。

I3.US+1?-..II13?2图1-19

22、在图1-20所示电路中,已知:US=5V,I1=1A。电流I2为( c )。

(a)1A

(b)2A (c)3A ?IU4.+S-.I5I21?1?I.3I1

图1-20

23、在图1-21所示电路中,已知:US=2V,IS=2A。电流I为( (a)2A

(b)?2A

(c)?4A

..I+UISS1?1??-..

图1-21

24、在图1-22所示电路中,电流I为( c )。

(a)8A

(b)2A

(c)?2A

I.+5 AU88?S4?IS-12 V12V.

图1-22

25、在图1-23所示电路中,U、I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c )。(a)U=US?R0I

(b)U=US-RLI (c)U=US-R0I .IR++0UURLS--.

4

b )。

图1-23

26、在图1-24所示电路中,已知US=12V,IS=2A。A、B两点间的电压UAB为( a )。

(a)?18V

??US+BIS(b)18V

A (c)?6V

图1-24

27、在图1-25所示电路中,已知US=2V,IS=2A。A、B两点间的电压UAB为( a )。

(a)1V BISA+US(b)?1V (c)?2V

.1?1?.图1-25

28、在图1-26所示电路中,已知US=2V,IS=1A。A、B两点间的电压UAB为( c )。

(a)-1V AIS1?1?US+ B (b)0 (c)1V

..

图1-26

29、电路如图1-27所示,US=2V,IS=2A。电阻R1和R2消耗的功率由( c )供给。

(a)电压源

(b)电流源

(c)电压源和电流源

+UUS.IS.SS.(a)电压源

.R11?R21?

图1-27

30、在图1-28所示电路中,已知US=2V,IS=2A,则供出电功率的是( b )。

(b)电流源

(c)电压源和电流源

5

.IS11?11?US+. 图1-28

31、图1-29所示电路中,理想电压源发出的功率P为( b )。

(a)6W

(b)?6W

(c)18W

.+4 AUS2???IS6 V6V.

图1-29

32、图1-30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发出的功率P为( a )。

(a)12W

(b)?12W

(c)30W

.+2 AU6VS6 V???IS.

图1-30

33、在图1-31所示电路中,已知RL消耗功率20W,则理想电压源US供出电功率为((a)10W

(b)?10W

(c)50W

.6 A+ISUS5 VRL.

图1-31

34、在图1-32所示电路中,U、I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b )。

(a)U=(IS+I)R0

(b)U=(IS-I)R0

(c)U=(I?IS)R0

..I+ISR0URL.-.

图1-32

6

b )。

35、图1-33所示电路中,电压UAB为( c )。

(a)12V

A(b)?12V (c)0

.+IS 1UAB4 A-B.???+US 6 V-2 AIS 2

图1-33

36、图1-34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AB为( c )。

(a)46V

(b)?34V (c)34V

+US 120 V-..???????IS5 A+B-UA B+A图1-34

?US 26 V-

37、在图1-35所示电路中,电压UAB为( a )。

(a)29V

(b)?19V (c)?2V

A+.3 AUA BIS 1-B....IS 22 A???US 12 V- +???.图1-35

38、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 B )

A、一定为正值 B、一定为负值 C、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

39、已知空间有a、b两点,电压Uab=10V,a点电位为Va=4V,则b点电位Vb为( B )

A、6V B、-6V C、14V

40、当电阻R上的u、i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 B )

u?R i A、u?Ri B、u??Ri C、

41、一电阻R上、参考方向不一致,令=-10V,消耗功率为0.5W,则电阻R为( A ) A、200Ω B、-200Ω C、±200Ω

42、电流由元件的低电位端流向高电位端的参考方向称为关联方向。 ( × ) A、正确 B、错误

43、电路分析中一个电流得负值,说明它小于零。 ( × ) A、正确 B、错误

44、网孔都是回路,而回路则不一定是网孔。 ( ∨ )

7

A、正确 B、错误

45、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写方程式时,可以不参照参考方向。 ( × ) A、正确 B、错误

46、电压和电流计算结果得负值,说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 ∨ ) A、正确 B、错误

47、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可以等效互换。 ( × ) A、正确 B、错误

48、 在 图1-11电 路 中,已 知 US = 2 V,IS = 1 A。A、B 两 点 间 的 电 压 UAB 为 ( C )。

AIS1?1?US+B..

B 0

C 1 V D不 能 确 定

图1-36 A -1 V

提示:应用KVL列出电压方程, UAB??1??1A?2

49、一个由线性电阻构成的电器,从220V的电源吸取1000W的功率,若将此电器接到110V的电源上,则吸取的功率为( )

A、250W B、500W C、1000W D、2000W 50、电流与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是指( )。

A.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降参考方向一致 B.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升参考方向一致 C. 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升实际方向一致 D.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降实际方向一致 51、C点的电位是( )

A20V2K5K-8VB A、28V B、12V C、0V D、-12V C 52、物体带电是由于(A)。

(A)失去电荷或得到电荷的缘故;(B)既未失去电荷也未得到电荷的缘故;(C)由于物体是导体;(D)由于物体是绝缘体。

53、我们把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A)。

(A)电源;(B)电动势;(C)发电机;(D)电动机。 54、直流电路中,我们把电流流出的一端叫电源的(A)。 (A)正极;(B)负极;(C)端电压;(D)电动势。 55、电荷的基本特性是(A)。

(A)异性电荷相吸引,同性电荷相排斥;(B)同性电荷相吸引,异性电荷相排斥;(C)异性电荷和同性电荷都相吸引;(D)异性电荷和同性电荷都相排斥。

56、在电路中,电流之所以能流动,是由电源两端的电位差造成的,我们把这个电位差叫做(A)。 (A)电压;(B)电源;(C)电流;(D)电容。

57、在一恒压的电路中,电阻R增大。电流随之(A)。 (A)减小;(B)增大;(C)不变;(D)不一定。 58、全电路欧姆定律应用于(D)。

(A)任一回路; (B)任一独立回路; (C)任何电路;(D)简单电路。

8

59、关系式Uab=-E+IR满足图1-37所示电路的下列(B)图。

图1-37

(A)图1-37(a); (B)图1-37(b); (C)图1-37(c);(D)图1-37(d)。 60、载流导体的功率大小与( )无关

A、 电流的大小 B、时间的长短 C、电压大小 D、不能确定

61、把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泡接在110V电源上,灯泡的功率是原来的( ) A、

1111 B、 C、 D、 2841062、图1-38 所 示 电 路 中 A 点 的 电 位 为( )。

图1-38

A 、 24.3 V B、 60.7 V C、 -24.3V D、 -2.85V

63、在图1-36所示电路中,如果把每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则图中支路数和结点数分别为( b )。

(a)8和4 (b)11和6 (c)11和4

+?+? 图1-39

64、在图1-37所示电路中,如果把电压源(独立或受控)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作为一条支路处理,则图中结点数和支路数分别为( a )。 (a)8和4 (b)11和6 (c)8和6

9

+?+? 图1-40

65、电路分类按电路参数分有 ,按电路性质分有 。

A.线性电路 B.集总参数电路 C.非线性电路 C.分布参数电路 66、实现信息的传送和处理的电路称为_ _电路。 A.电工 B.电子 C.强电

67、实现电能的输送和变换的电路称为___电路。 A.电子 B.弱电 C.电工 D.数字

68、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远小于其工作信号波长,这种电路称为 电路。 A.分布参数 B.集总参数

69、若描述电路特性的所有方程都是线性代数方程或线性微积分方程,则这类电路是 电路。 A.线性 B.非线性

习题二

1、在图2-1所示电路中,电阻R=40?,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AB为( a )。

(a)10? ARA BAB (b)20?

R (c)40?

.R.RB.R.

图2-1

2、图2-2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RAB为( b )。

(a)10? A ???(b)5? (c)4?

.?4 ???BRA B.???

图2-2

10

3、图2-3所示电路中,A、B两端间的等效电阻RAB为( b )。

(a)3?

(b)4?

(c)4.5?

.???.???.???.???AB 图2-3

4、图2-4所示电路中,每个电阻R均为8?,则等效电阻RAB为( (a)3?

(b)4? (c)6?

A.R.RRRRB.R.图2-4 5、图2-5所示电路中的等效电阻RAB为( b )。

(a)4?

(b)5?

(c)6?

???????A..B??????.???

图2-5

6、用△–Y等效变换法,求图2-6中A、B端的等效电阻RAB为((a)6?

(b)7?

(c)9?

A9?9?9?9?3?B

图2-6

7、图2-7所示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RAB为( )。

11

a )。 b 。

(a)R1?(1??)R2 (b)R1?R2 (c)R2?(1??)R1

i1ARABR1R2 图2-7

8、图2-8所示电路中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与电路中的RL相等,则RL为( c )。

(a)40? A????B?i1B (b)30? (c)20?

.. R.?????.????RL

图2-8

9、在图2-9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10V,电阻R=30?,则电流I值为( c )。

(a)3A

I+U(b)2A (c)1A

...R.R

图2-9

10、在图2-10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2V,若使电流I=3A,电阻R值为( a )。

(a)1?

(b)2?

(c)3?

+U.II22?I1R.(a)3A

(b)4.5A

图2-10

11、图2-11所示电路中电流I为( b )。

(c)6A

12

2?.+6V-1?..2?.I2?

图2-11

12、图2-12所示电路中,电流I是( a )。

(a)3A

(b)0A

(c)6A

.12AIS..2?I.6?3?3?

图2-12

13、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I1=6A,则电流I为( c )。

(a)2A

I11+US-(b)0A (c)?2A

.9??.??

..9???9I

图2-13

14、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 b )。 (a)有等效变换关系 (b)没有等效变换关系 (c)有条件下的等效变换关系

15、图2-14所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L而言,点划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 b )。 (a)理想电压源 (b)理想电流源

IUS+IS+URL(c)不能确定

图2-14

13

16、已知图2-15中的US1=4V,IS1=2A。用图2-16所示的等效理想电流源代替图2-15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 c )。

(a)6A ++US1S1 (b)2A AAISIS (c)-2A AAIS1IS1BB 图 2B图 1图 2图 1图2-15 图2-16

B17、图2-17所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L而言,点划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

源是( a )。 (a)理想电压源 (b)理想电流源 (c)不能确定

I+USIS+URL

图2-17

18、已知图2-18中的US1=4V,IS1=2A。用图2-19所示的理想电压源代替图2-18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压源的参数US为( b )。

(a)-4V

(b)4V AA++ISI1图 1图 1S1(c)?2V

AAUSUS++US1US1BBBB 2图2-18 图图2-19

图 2BB

19、已知图2-20电路中的US=2V。用图2-21所示的等效电流源代替图2-20所示的电路,则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 b )。

(a)IS=2A,R=1?

.A1??+UuS-ISB

(b)IS=?2A,R=1? (c)IS=2A,R=2?

.RSA.B

图12-20 图图 2图2-21

14

20、把图2-22所示的电路用图2-23所示的等效电压源代替,则等效电压源的参数为( a )。

(a)US=4V,R=2?

(b)US=1V,R=0.5? (c)US=?1V,R=0.5?

AR2 A2?+US-..ABB

图12-22 图 22-23 图 图

21、已知图2-24中的US=2V。用图2-25所示的等效电流源代替图2-24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 c )。

(a)IS=1A,R=2?

A

(b)IS=1A,R=1? (c)IS=2A,R=1?

.ISRA.+1?US-.1?B.B图2-24 图图 22-25 图 1(a)US=1V,R=2?

22、把图2-26所示的电路用图2-27所示的等效电压源代替,该等效电压源的参数为( b )。

(b)US=2V,R=1? (c)US=2V,R=0.5?

.1?1?2 AARA+US-B

图2-26 图2-27 图 1图 2 .B23、已知图2-28中的US1=4V,US2=2V。用图2-29所示的理想电压源代替图2-28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压源的参数US为( c )。

(a)4V

++US1B(b)?2V

A (c)2V

AUS2+USB图 1图 2图2-28 图2-29

24、把图2-30所示的电路用图2-31所示的等效理想电流源代替,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 c )。

(a)2A

(b)?4A

(c)?2A

15

.4A2AAISBBABB 22-31 图 1图2-30 图图

.25、图2-32所示电路中,当R1增加时,电流I2将( c )。

(a)变大 +USR1

(b)变小

I2R2 (c)不变

图2-32

26、图2-33所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b )。 (a)理想电压源 (b)理想电流源 (c)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R??IS2A+

US6V

图2-33

27、图2-34所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a )。 (a)理想电压源 (b)理想电流源 (c)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2AISR??.??1US+4V

图2-34

28、已知图2-35所示电路中的US1.,US2和I均为正值,则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a )。

(a)电压源US1

R1+US1R2I+US2(b)电压源US2 (c)电压源US1和US2

图2-35

29、所示电路中,IS1,IS2和US均为正值,且IS2>IS1,则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b )。

16

(a)电压源US (b)电流源IS2 (c)电流源IS2和电压源US

.+IS1IS2US.图2-36

30、图2-37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IS发出的电功率P为( b )。

(a)15W

(b)?15W

(c)30W

.???2+US 16 V+IS3 AUS 25 V.图2-37

31、电路分析的基本依据是_______方程。

A、 两类约束 B、 KCL C 、KVL

32、动态电路是指含有_______元件的电路,其电路方程是微分方程。 A、电阻 B、动态 C、独立源 33、5F的线性电容的端口特性为_______ A、 u?5i B、??5i C、u?0.2q

34、端口特性为??3i?4的二端电路元件是_______元件

A、电感 B、电容 C、电阻

35、图中,已知I1=0.8mA,I2=1.2 mA,R=50KΩ,则电阻R两端的电压U应等于 A、-20V B、+20V C、+50V D、-50V

I1RUI2 图2-38 36、一个由线性电阻构成的电器,从220V的电源吸取1000W的功率,若将此电器接到110V的电源上,则吸取的功率为

A、250W B、500W C、1000W D、2000W

u

37、图示单口网络的开路电压oc等于( )

A、3V B、4V

17

+1?2?++6V_uoc-_3VC、5V D、9V

38、一电阻R上u、i参考方向不一致,令u=-10V,消耗功率为0.5W,则电阻R为 A A、200Ω B、-200Ω C、±200Ω

39、两个电阻串联,R1:R2=1:2,总电压为60V,则U1的大小为 B A、10V B、20V C、30V

40、若将满偏电流为100uA,内阻为1000Ω的表头,改装成量程为1A的安培表,应与表头连接的电阻是

A、串联0.1Ω的电阻 C、串联10KΩ的电阻 B、并联0.1Ω的电阻 D、并联10KΩ的电阻 41、下列电量中,变压器不能进行变换的是 A、电压 B、电流 C、阻抗 D、频率 42、图示电路中,

A、14A B、10A C、2A D、102A

43、已知接成Y形的三个电阻都是30Ω,则等效Δ形的三个电阻阻值为 C A、全是10Ω B、两个30Ω一个90Ω C、全是90Ω 44、电阻是 C 元件,电感是 B 的元件,电容是 A 的元件。 A、储存电场能量 B、储存磁场能量 C、耗能 45、电路如图A所示,电压源

A、吸收120W功率 B.、吸收0功率 C、产生120W功率 D、无法计算

c d + 50? 80? a 12V 10A

100? 30? 60? 1.2Ω

b

B

A

46、电路如图B所示,Rab = 。

A、100Ω B、50Ω C、150Ω D、200Ω

47、一个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 C A、负载电阻增大 B、负载电阻减小 C、电源输出的电流增大 48、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 B

A、有等效变换关系 B、没有等效变换关系 C、有条件下的等效关系 49、当恒流源开路时,该恒流源内部 B

18

?I1?6A,

I2?8A,则总电流I为 。

UR?II1C?I2?A、有电流,有功率损耗 B、无电流,无功率损耗 C、有电流,无功率损耗 50、两个电阻串联,R1:R2=1:2,总电压为60V,则U1的大小为 B A、10V B、20V C、30V

51、已知接成Y形的三个电阻都是30Ω,则等效Δ形的三个电阻阻值为( C ) A、全是10Ω B、两个30Ω一个90Ω C、全是90Ω

52、一个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 C ) A、负载电阻增大 B、负载电阻减小 C、电源输出的电流增大 53、阻值不随外加电压或电流的大小而改变的电阻叫( C )。

A. 固定电阻 B. 可变电阻 C. 线性电阻 D. 非线性电阻 54、阻值随外加电压或电流的大小而改变的电阻叫( D )。

A. 固定电阻 B. 可变电阻 C. 线性电阻 D. 非线性电阻 55、图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阻Rab在开关K打开与闭合时分别为 A 。

A. 10? ,10? B. 10??,8? C. 10??,?16? D. 8??,10?

4

a

4??

??

??

b 16

56、两个电容C1=3μF,C2=6μF串联时,其等效电容值为__D__μF

A.9 B.3 C. 6 D.2 57、某元件功率为负(P?0),说明该元件__A__功率,则该元件是__C___。 (A.产生 B.吸收 C.电源 D.负载 ) 58、图示(a)电路中端电压U为 A ;(b)图中U为 B 。 A. 8 V B. -2 V C. 2 V D.-4 V

3A +

3 V 1??

U

1? 4A

5 V

(a) (b)

59、已知图a中的US1 = 4 V,IS1 = 2 A 。用图b所示的等效理想电流源代替图a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 C 。

(A. 6 A B. 2 A C. -2 A)

19

+ 5V -

U

图a 图b

60、电 容 器 C 的 端 电 压 从 0 升 至 U 时,电 容 器 吸 收 的 电 能 为 A 。

1CU2A.2

B.2CU2

U2C. C

61、下图所示 电 路 中 A、B 两 点 间 的 等 效 电 阻 与 电 路 中 的 RL 相 等,则 RL 为 C 。 A. 40 ?

B. 30 ?

A????B.. C. 20 ?

.?????.????RL

62、在下图所 示 电 路 中,电 源 电 压 U = 6 V。若 使 电 阻 R 上 的 电 压 U1 = 4 V,则 电 阻

R 为 B 。

(A. 2 ?

B. 4 ?

C. 6 ?)

+U-2?R+U1-

63、 电感L是 BC 元件,流过电感的电流 F ,电感上的电压 E 。 A.耗能 B.储能 C.记忆 D.无记忆 E.能跃变 F.不能跃变

64、流过电感的电流具有连续性,因此 B ,电感具有记忆 D 。 A.能跃变 B.不能跃变 C.电流作用 D.电压作用

65、电容器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相当于 A ,容量足够大时在交流电路中相当于 B 。 A.开路 B.短路 66、求下图U= C ,(A.16V B.4V C.-10V),A元件是 A (A.负载 B.电源),该元件是 A (A.消耗 B.产生)功率。

67、图示电路中电流I等于 D 。 (A.1A B.2A C.3A D.4A )

20

68、图示电路中,流过元件A的电流I= C ,该元件在电路中 A 功率 A.吸收 B.发出 C.2A D.-2A

69、图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阻为 A 。 A. 2?????????B. 6?? ????????C. 8??? D.10 ?

3??

a

2??

2??

12??

2??

b

3??

70、电容器并联电路有如下特点( A )。

A. 并联电路的等效电容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的容量之和 B. 每个电容两端的电流相等 C. 并联电路的总电量等于最大电容器的电量 D. 电容器上的电压与电容量成正比 71、在导体中的电流, 越接近于导体表面, 其( A ), 这种现象叫集肤效应。 A. 电流越大 B. 电压越高 C. 温度越高 D. 电阻越大 72、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是一条( a )。 (a)通过电压-电流平面直角坐标原点的一条曲线 (b)不通过电压-电流平面直角坐标原点的一条曲线 (c)通过电压-电流平面直角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73、非线性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其中电流的关系( a )。

(a)不遵循欧姆定律 (b)遵循欧姆定律 (c)有条件地遵循欧姆定律 74、非线性电阻的电阻值为( c )。

(a)定值 (b)非定值,但与该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的电流无关 (c)非定值,且与该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的电流有关

75、一个实际电源可以用电压源模型表示,也可以用电流源模型来表示。在这两种模型中,该实际电源的内阻应为( c )。

(a)0 (b)? (c)定值

76、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a )。 (a)越高 (b)越低 (c)不能确定

77、理想电压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流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 b )。 (a)越大 (b)越小 (c)不能确定

21

习题五

1、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用叠加定理。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功率时,叠加定理( b )。 (a)可以用 (b)不可以用 (c)有条件地使用

2、在计算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叠加定理( a )。 (a)不可以用 (b)可以用 (c)有条件地使用

3、图5-1所示电路中,电压UAB=10V,当电流源IS单独作用时,电压UAB将( c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A..B+R1ISR2US-图5-1 4、图5-2所示电路中,电压UAB=10V,IS=1A当电压源US单独作用时,电压UAB将( b )。 (a)变大 (b)为零 (c)不变

A

.+US-R1R2.BIS

图5-2

5、在图5-3所示电路中,已知:IS=5A,当IS、US共同作用时,UAB=4V。那么当电压源US单独作用时,电压UAB应为( a )。 (a)?2V (b)6V (c)8V

A???????IS.???-US+B.

图5-3

6、在图5-4所示电路中,已知:US=9V,IS=6mA,当电压源US单独作用时,通过RL的电流是1mA,那么当电流源IS单独作用时,通过电阻RL的电流IL是( a )。 (a)2mA (b)4mA (c)?2mA

.3 k?+US-??6 k???ILRLIS.

图5-4

7、在图5-5所示电路中,已知:US1=US2=3V,R1=R2,当电压源US1单独作用时,电阻R两端电压UR =1V。那么,当电压源US2单独作用时,R的端电压UR又将为( c )。 (a)1V (b)0V (c)?1V

22

.R1+US 1-R2R?-US 2++UR-.

图5-5

8、在图5-6所示电路中,当电压源US单独作用时,电阻RL的端电压UL=5V,那么当电流源IS单独作用时,电阻RL的端电压UL又将变为( c )。 (a)20V (b)?20V (c)0V

.R1????US10V-+.??R2???4AISRL+UL-..

图5-6

9、已知图5-7所示电路中的IS=5A,当US单独作用时,I1=3A,那么当IS、US共同作用时2?电阻中电流I是( b )。 (a)5A (b)6A (c)0

IIS..I'I1???+???-US

图5-7

10、图5-8所示电路中,已知:IS=5A,US=5V,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是3A,那么,当电流源和电压源共同作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I值为( c )。 (a)-2A (b)?3A (c)4A

..IIS??R????+US-

图5-8

11、图5-9所示电路中,已知:IS1=3A,IS2=6A。当理想电流源IS1单独作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是1A,那么,当理想电流源IS1和IS2共同作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I值为( a )。 (a)?1A

(b)1A

(c)?2A

23

.IS 1???.IS 2.???IR..图5-9

.

12、在图5-10所示电路中,当IS1单独作用时,电阻RL中的电流IL=1A,那么当IS1和IS2共同作用时,

IL应是( c )。

(a)2A

(b)1A

(c)1.5A

.??????.???4 AIS 1IL.2 AIS 2RL.图5-10

13、在图5-11所示电路中,已知:US=15V,IS=5A,R1=3?。当US单独作用时,R1上消耗电功率27W。那么当US和IS两个电源共同作用时,电阻R1消耗电功率为( b )。 (a)50W

(b)3W

(c)0W

.R1ISR2+US-.图5-11

14、已知图5-12中的US=2V。用图5-13所示的等效电流源代替图5-12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 c )。 (a)IS=1A,R=2?

A(b)IS=1A,R=1? (c)IS=2A,R=1?

.ISRA.+1?US-.图 11?B.图 2B 图5-12 图5-13

15、把图5-14所示的电路用图5-15所示的等效电压源代替,该等效电压源的参数为( b )。

24

(a)US=1V,R=2? (b)US=2V,R=1? (c)US=2V,R=0.5?

AR+US-.1?1?2 AA.BB

图 1 2 图5-14 图图5-15

16、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在关联参考方向下的外特性曲线如图5-16所示,则它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的参数US和R0分别为( b )。 (a)2V,1? uU1O00I12AV(b)1V,0.5? (c)?1V,2?

图5-16

17、某一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如图5-17所示,它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如图5-18所示,其中US值为( b )。 (a)6V (b)4V

(c)2V

AA??????IS 1R0+US-图 2.??????US 1.BB 图?图图? 1图5-17 图5-18

18、某一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如图5-19所示,已知:US1=1V,IS1=2A。该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如图5-20所示,其中US值为( c )。 (a)1V

???AUS 1-B(b)2V (c)3V

A.+???IS 1+US-图 2R0.图 1B 图5-19 图5-20

19、图5-21所示为一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它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的内阻R0为( b )。 (a)3?

(b)2? (c)1.5?

25

.。???3 A??????A.图5-21

B

20、图5-22所示为一有源二端线性网络,A、B端戴维宁等效电压源的内阻R0值为( a )。 (a)1?

(b)2?

(c)3?

.+-???????????US. 图5-22

21、图5-23的等效电压源电路如图5-24所示,已知图5-24中的R0=5?,则图5-23中R2的值为( a )。 (a)5? (b)10?

+US 1-IS????图 2图 1图5-23 图5-24

A????R2BR0+0(c)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AUS-SB

22、图5-26是图5-25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已知图5-26中US=6V,则图5-25中电压源

US2的值应是( b )。

(a)10V

(b)2V

AS(c)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AR0+US-B1 A+US 1-+US 2-???B

图 15-25 图图 2图5-26

23、图5-27所示电路的等效电压源电路如图5-28所示。已知图5-28中US=8V,则图5-27中理想电流源IS的值应是( a )。 (a)2A

(b)?2A (c)6A

26

2A2 A??????AR0+US-BAIS???

图 15-27 图图 2图5-28

24、图5-29所示电路的等效电压源电路如图5-30所示。则图5-30中的US和R0的值分别为( c )。

(a)20V,6?

IS2 AUS 1S8 V-+??????B(b)?4V,10? (c)?4V,6?

AR0+US-BA???B

图 1图5-29 图图 25-30

25、图5-31所示电路的等效电压源电路如图5-32所示。则图5-32中的US和R0的值分别为( c )。

(a)1V,1?

???+2 V-???B??????(b)2V,3?

AR0+US-

A(c)3V,1?

B图 15-31 图图 2图5-32

26、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短路电流为2A。当外接电阻为3?时,其端电压

U为( a )。 (a)3V (b)2V (c)1V

27、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当外接电阻R时,其端电压为4V,电流为2A,则该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的参数为( c )。 (a)US=4V,R0=3?

27

(b)US=6V,R0=2? (c)US=6V,R0=1?

习题六

1、在图6-1所示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应是( b )。 (a)u?Ci

u+Ci(b)i?Cdu dt(c)u?Cdi dt

图6-1

2、在图6-2所示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应是( c )。 (a)i?Cu+Cidu dt(b)u=Cdidu (c)i??C dtdt

图6-2

3、在图6-3所示电感电路中,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应是( c )。 (a)u=Li (b)i?L+uLi

dudi (c)u?L dtdt图6-3

4、在图6-4所示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应是( b )。 (a)i?L

uLdu dt +(b)u??Ldi (c)u=?Li dti

图6-4

5、电容器C的端电压从U降至0时,电容器放出的电场能为( a )。

1(a)CU2

21

(b)UI2

2

U2(c)

C6、电容器C的端电压从0升至U时,电容器吸收的电能为( a )。

1(a)CU2

212LI 2(b)2CU2

U2(c)

C(c)LI

27、流过电感L的电流从0升至I时,电感L吸收的磁场能为( a )。 (a)

(b)2LI2

8、流过电感L的电流从I降至0时,电感L放出的磁场能为( a )。

28

(a)

12LI 2(b)2LI2 (c)LI

29、图6-5所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容为( c )。 (a)10μF (b)6μF (c)1.6μF

2μFa8μFb

图6-5

10、图6-6所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感为( c (a)7.5H (b)4.5H (c)1.2H

a6H1.5Hb

图6-6

11、图6-7所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感为( a (a)10H (b)6H (c)1.6H

2Ha8Hb图6-7

12、图6-8所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容为( a (a)7.5μF (b)4.5μF (c)1.2μF a6μF1.5μFb图6-8

29

)。)。)。 习题七

1、图7-1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处于稳定状态,在t=0瞬间将开关S闭合,则uC(0?)为( a )。 (a)?6V

????+US6 V (b)6V (c)0V

????S????F-uC+-图7-1

2、图7-2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处于稳定状态,在t=0瞬间将开关S闭合,则iC(0?)为( c )。 (a)0.6A

????????S(b)0A (c)?0.6A

iCC????F+-US6 V

图7-2

3、在图7-3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uC(0?)?0V,则iC(0?)为( a )。 (a)1.2A

S+iC????????F+uC(b)0A (c)2.4A

-US12 V????-

图7-3

4、在图7-4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uC(0?)?0V,则i(0?)为( a )。 (a)1A

(b)0A

Si (c)0.5A

????1 A+uC????F-????图7-4

5、在图7-5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uC(0?)??4V,则uR(0?)=( a )。 (a)16V

(b)8V

(c)?8V

30

S+????????F+uR-US12 V-+uC-

图7-5

6、在图7-6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则i3(0?)=( c )。 (a)0.1A

(b)0.05A (c)0A

i3+??????????SL???HUS10 V-

图7-6

7、在图7-7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已达稳定状态,在t=0瞬间将开关S断开,则u(0?)=( b )。 (a)10V (b)8V

S+ (c)?8V

-US???10 V-u+???L1 H

图7-7

8、在图7-8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则iR(0?)?( b )。 (a)0A

iRR?????k (b)1A

S (c)0.5A

1 AL1 mH

图7-8

9、在图7-9所示电路中,开关S断开前已达稳定状态,在t=0瞬间将开关S断开,则i2(0?)?( b )。 (a)2A (b)?2A

(c)0A

31

i2+US10 V-S???CL10m H????F

图7-9

10、在图7-10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uC(0?)?0V,则i3(0?)?( a )。 (a)1A

(b)0.5A (c)1/3A

Si3+LUS????1 mH????-10 V????+u????CF-

图7-10

11、在图7-11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uC(0?)?0V,则uL(0?)?( (a)?10V (b)10V

(c)0V

?????k1 H++uL-U+S10 V?????kuC-????FS-

图7-11

12、图7-12所示电路在稳定状态下闭合开关S,该电路( a )。 (a)不产生过渡过程,因为换路未引起L的电流发生变化 (b)要产生过渡过程,因为电路发生换路

(c)要发生过渡过程,因为电路有储能元件且发生换路

S+R1USLR2-

图7-12

13、图7-13所示电路在达到稳定状态后改变R2,则该电路( a )。 (a)因为换路后C的稳态电压要发生变化,要产生过渡过程 (b)因为换路后C的电压稳态值不发生变化,不产生过渡过程 (c)因为有储能元件且发生换路,要产生过渡过程

32

b )。 +R1USR2C-

图7-13

14、在图7-14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uC(0?)?5V,则uR(0?)=( b )。 (a)5V

(b)0V

????++uC-uR-L1.2 HS(c)2.5V

???F

图7-14

15、图7-15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已处于稳定状态,而且电容器C上已充有图示极性的6V电压,在t=0瞬间将开关S闭合,则iR(0?)=( c )。 (a)1A

L+???US10 V-iR????S?C+(b)0A (c)?0.6A

图7-15

16、图7-16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已处于稳定状态,在t=0瞬间将开关S闭合,且uC(0?)??6V,则。 uL(0?)=( b )(a)4V

1 H+uL-+US10 V-C+uC- (b)16V (c)?4V

????S

图7-16

17、图7-17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已处于稳定状态,在t=0瞬间将开关S闭合,且uC(0?)?20V,则。 uL(0?)=( b )(a)0V

(b)20V (c)40V

33

????+USCuC+-SS80 V-C????+0.5 HuL-

图7-17

18、在图7-18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的时间常数为?1,断开后的时间常数为?2,则?1和?2的关系是( b )。

(a)?1??2 (b)?1??2/2 (c)?1?2?2

SRRC+US- 图7-18

19、图7-19所示电路在开关S闭合后的时间常数?值为( b )。 (a)0.1s (b)0.2s (c)0.5s

k??????+uS-S1 A??????kC????F

图7-19

20、图7-20所示电路在开关S断开后的时间常数?值为( c )。 (a)0.5ms (b)0.1s (c)0.1ms

S+10 V-k??????k??????L5 H

图7-20

21、图7-21所示电路在开关S闭合后的时间常数为?1,断开后的时间常数为?2,则?1和?2的关系是( c )。 (a)?1??2

(b)?1?1/2?2

(c)?1?2?2

34

S+uS-RRL 图7-21

22、工程上认为图7-22所示电路在S闭合后的过渡过程将持续( c )。 (a)(30?50)ms (b)(37.5?62.5)ms (c)(6?10)ms

S+uS-???????L50 mH

图7-22

23、图7-23所示为一已充电到uC?8V的电容器对电阻R放电的电路,当电阻分别为1k?,6k?,3k?和4k?时得到4条uC(t)曲线如图7-24所示,其中对4k?电阻放电的uC(t)曲线是( c )。

图7-23 图7-24

24、R,L串联电路与电压为8V的恒压源接通,如图7-25所示。在t=0瞬间将开关S闭合,当电阻分别为10?,50?,20?,30?时所得到的4条uL(t)曲线如图7-26。其中10?电阻所对应的uL(t)曲线是( d )。

图7-25 图7-26

25、R,L,C串联电路接入恒压源瞬间,三个元件上的电压uR,uL,uC和电路中的电流i这四个量中,不能跃变的是( b )。 (a)i, uL和uC (b)i,uR和uC (c)uL, uR和uC 26、在换路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电感电流不能跃变 (b)电感电压必然跃变 (c)电容电流必然跃变 27、在换路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35

(a)电阻电流必定跃变 (b)电容电压不能跃变 (c)电容电流不能跃变 28、在换路瞬间,下列各项中除( b )不能跃变外,其他全可跃变。 (a)电感电压 (b)电容电压 (c)电容电流

29、在换路瞬间,下列各项中除( c )不能跃变外,其他全可跃变。 (a)电感电压 (b)电容电流 (c)电感电流

30、图7-27所示电路,t=0时将开关S闭合,开关S闭合后的时间常数?为( b )。 (a)(R1?R2R3CC)12

R2?R3C1?C2(b)(R1?R2R3)(C1?C2)

R2?R3(c)(R1?R2?R3)(C1?C2)

SC1R1R2C2R3

图7-27

31、电容端电压和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的原因是( b )。 (a)同一元件的端电压和电流不能突变

(b)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的变化率均为有限值 (c)电容端电压和电感电流都是有限值

32、图7-28所示电路原已稳定,t=0时开关S由\换接至\。已知:R=3k?,C=10?F,US1=12V,

US2=8V。求换路后的uC(t)。

S2R++US 11-US 2+CuC--图7-28

解: uC(0?)?uC(0?)?US1?12 V

uC(?)??US2??8 V

??RC?30?10?3 s

uC(t)?uC(?)?[uC(0?)?uC(?)]e求S闭合后的电流iL(t)。

?t???8?(12?8)e?t???8?20e?0.333?10t V

233、图7-29所示电路原已稳定,t=0时将开关S闭合。已知:R1=R2=2k?,L=200mH,US=12V。

36

L+USiLR1R2S-

图7-29

解: iL(0?)?iL(0?)?US?3 mA

R1?R2iL(?)?US?6 mA R1??L?1?10?4 s R1?tiL(t)?iL(?)?[iL(0?)?iL(?)]e??6?(3?6)e?t??6?3e?10t mA

4习题八

1、已知某正弦交流电压u?380cos(?t??)V,则可知其有效值是( b )。 (a)220V

(b)268.7V

(c)380V

。 2I适用于( c )

2、电流幅值Im与有效值I的关系式Im?(a)任何电流 (b)任何周期性电流 (c)正弦电流

3、交流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通常用其( b )来表示。 (a)平均值 (b)有效值 (c)幅值(最大值) 4、已知正弦交流电压u?100cos(2?t?60?)V,其频率为( c )。 (a)50Hz

(b)2?Hz

(c)1Hz

5、已知两正弦交流电流i1?5cos(314t?60?)A,i2?5cos(314t?60?)A,则二者的相位关系是( c )。 (a)同相 (b)反相 (c)相差120°

6、某正弦电流的有效值为7.07A,频率f=100Hz,初相角? = ?60°,则该电流的瞬时表达式为( c )。 (a)i?5cos(100?t?60?)A (c)i?10cos(200?t?60?)A

(b)i?7.07cos(100?t?30?)A

??(7.07?j7.07)A对应的正弦电流可写作i=( a )7、与电流相量I。

(a)102cos(?t?45?)A (b)102cos(?t?45?)A (c)10cos(?t?45?)A

37

8、用幅值(最大值)相量表示正弦电压u?537cos(?t?90?)V时,可写作 ( a )。

??537??90?V (a)Um

??537?90? V (b)Um??537?(?t?90?) V (c)Um??(3?j4)V对应的正弦电压可写作u =( 9、与电压相量U b )。

(a)5cos(?t?36.9?)V (b)52cos(?t?53.1?)V (c)?52cos(?t?53.1?)V 10、将正弦电压u?10cos(314t?30?)V施加于图8-1所示的电阻元件上,则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 b )。 (a)2cos314tA

i+???u (b)2cos(314t?30?)A (c)2cos(314t?30?)A

图8-1

?施加于图8-3所示感抗XL=5?的电感元件上,则通过该元件11、如图8-2相量图所示的正弦电压U?=( c )的电流相量I。

(a)5??60?A

j.U+1.I+XL.U(b)50?120?A (c)2??60?A

10 V-

30

图8-2 图8-3

?施加于图8-5所示容抗XC=5?的电容元件上,则通过该元件12、如图8-4相量图所示的正弦电压U?=( a )的电流相量I。

(a)2?120?A (b)50?120?A

j.U+1 .I+XC.U (c)2??60?A)

10 V

30-

图8-4 图8-5

13、图8-6所示正弦电流通过电阻元件时,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b )。 (a)I?u R(b)i?u R(c)i?U R 38

i+uR-

图8-6

14、图8-7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感元件的瞬时值伏安关系的表达式为( c )。 (a)u?iXL

i+uL (b)i?Ldu dt(c)u?Ldi dt-

图8-7

15、图8-8所示正弦电流通过电容元件时,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c )。 (a)u?i+uC1i ?C(b) u?Cdidu (c) i?C dtdt-

图8-8

16、图8-9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元件的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是( a )。

??RI? (a)Ui+uR

??RU? (b)I

??jR I? (c)U-

图8-9

17、图8-10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是( b )。

??XI?(a)UL

i+uL??jXI?(b)UL ???j XI?(c)UL

图8-10

18、图8-11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相量形式是( c )。

39

??XI?(a)UC

i+uC

??j X?I? (b)UC???j XI? (c)UC

图8-11

19、在图8-12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各支路电流有效值为I1=1A,I2=1A,I3=3A,则总电流i的有效值I为( c )。 (a)5A

i+ui1Ri2Li3C(b)3A

(c)5A

图8-12

20、在图8-13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电流i的有效值为5A,i1有效值为3A,则i2有效值为( c )。 (a)2A (b)4A (c)8A

i+ui1Li2C-

图8-13 21、在图8-14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UR=80V,UL=100V,UC=40V,则电压U为( a )。 (a)100V (b)220V (c)161V

++uuRRCL-+uL---uC+

图8-14

22、在图8-15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得U=500V,U1=300V,则U2为( c )。 (a)200V (b)400V (c)800V

+.U+.U1-.U2+j?L1j?C--

40

图8-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32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