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3-03-20 05: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晓荣  来源:晓荣 博客 时间:2005年7月25日 热点推荐:
年终策划:中华语文网2010年“首页人物”展
中华语文网有奖征集:盘点我的2010
赵克明:语文,要说“爱你”不容易!

—— 精彩导读 ————————————

  第四届第五届课堂教学大赛光盘3折特价……教师社区注册可获得点卷

?加入名师资源库获得50元点券

?《走进余映潮》期刊第二期

?提供课件,赢点券,得光盘

?2010各学段暑假作文专题
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围绕活动主题,重组教材内容,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语文课程”。“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提出的总目标。
关于“语文素养”,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引领他们尽量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丰富人生的涵养,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基。
3、《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提高,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4、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5、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珍视学生独

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设计构想
统揽现行教材,虽版本很多,但大多是以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来编排的,像新课标教材中的苏教版、北师大版等,这种方式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联系,进行主题内容建构,立足于学生生活领域,有利于营造对话交流情境,进行思维碰撞,引起质疑问难和阅读期待。
  主题教材的编写体例不仅可以作为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作为实施教学的方式。即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再通过对重点文本的推敲、感悟、反思,使学生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者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亲近语文,热爱语文,使母语文化能够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成为他们精神成长的养料。
同时,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学一课带一串,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解决问题的主要内容(基本操作框架)
一、围绕主题、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
1.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结合预习提示读课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可在空白处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自己的疑问。
3.搜集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文本、图片、音像) 以及跟课文主题、体裁相同,思想内容相近或同作者的文章。
[课前准备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必备的一个环节,在准备的过程中,师生可以互相交流沟通。通过沟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趋向科学合理。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加深体验和感悟,为学习做好知识和情感的准备。
同时,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会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深刻,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本
1.交流预习,提炼疑难问题。
(1)交流读文情况,主要是正音正读。(可指名读、接读、竞赛读等)
(2)交流自读自悟情
况,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
[通过巡视,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学情,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方案。]

2.带题自学,小组合作研读。
(1)首先引导学生带着前面提炼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研读课文。
(2)然后,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 展开研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

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 自学研讨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研讨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这一小环节从表面上看往往是静的,看似一段空白,实则是充满了学生整个思维过程的一段宝贵时空。学生只有有了自读自悟后的独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参与合作小组的讨论,倾听和评价他人的发言,接纳别人的合理见解。]

  ② 小组或自学伙伴作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研讨。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训练点,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等。教师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
[ 语文最有灵性的部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最具情韵的部分是不断品味中获得渐悟。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己的最深感受进行深入研读,使学生能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而后再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在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丰厚语文素养。]

4.适度拓展,想像创新
这是深化阅读并引导运用创新的环节。可进行续编故事、仿写片段、编演课本剧等活动。
[读写结合,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拓展阅读,精博结合。
按照我们进行的主题教学课题实验的思想,以原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为依托,确定教学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对教材进行重组、删减或补充,选编与单元教材同一题材的范文佳作,作为阅读教学延伸的辅助读物,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尽量多地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这部分内容可作为略读材料处理,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前面研读课文时运用的学习方法,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可以得到较系统的语言积累,丰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自主内化的目的。
[这样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势就在于学一课带一串,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得,又有知识的掌
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四、课外延伸,加强实践。
小小的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个问题讨论的全面而深刻,重要的是把学生引发开去,适量为学生推荐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让学生到更

多鲜活的语文材料中去自主探究,深化感悟体验,进而将情感内化为行动的力量,学会关注现实生活。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31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