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井翠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作品

更新时间:2024-03-12 02: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端午日》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中学生 2.学科 语文 3。课时 1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音,理解词语的含义。 3)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文作批注。

二、教学课题

是学生了解端午日的风俗,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习俗,增强民族自豪感。 1. 认识字词5个,正确朗读。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感受民俗民风,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这是一篇散文。作者按时间为顺序,采用场面描写的方法,用具有浓烈的乡土语言,再现了湘西民俗民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本文能培养学生爱民族传统文化感情。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民俗风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4、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教学重、难点:

1、分析龙舟竞渡的精彩场面描写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巧设问题情境促使生成 注重多元对话启迪思维 学法:沉浸文本在活动中体验 自主探究在评议中感悟

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了解内容,解决字词。

2、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条件查阅沈从文简历,端午节及其他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相关诗文等资料,并分类制成读书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年起有三大传统节日新增为法定假日,你知道是哪三个吗?(学生作答。)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这首诗是哪个传统节日的?百度视频屈原已死三

千年 - docin.com豆丁网(引入课题,板书:端午日)

2、学生简介端午日的来历和相关习俗百度视频“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是不是的有地方的螶习俗都一样呢?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人民是怎样过端午日的。 二)、整体感知,体验端午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①湘西人端午日都有哪些风俗?(用三字词语概括)百度视频湘西端午节有哪些习俗_百度知道

②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是什么?(划出相关的语句) ③你认为最主要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学生回答端午日风俗:穿新衣 画王字 吃鱼肉

看划船(赛龙舟)捉鸭子;文章的顺序:时间顺序;最主要的民俗活动是:赛龙舟百度视频赛龙舟捉鸭子 怀化洪江热闹过端午 在线观看 - 酷6视频 三)、评读赏析,感悟端午

1、阅读第一节“把饭吃过后”到最后 思考:龙舟赛到起点和终点;

龙舟的外形特点;百度视频百度搜索_龙舟外形

参赛人员的分工;百度视频百度搜索_参加赛龙舟人员分工 龙舟竞赛的场面描写。(从文中画相应的语句。)

2、朗读龙舟竞赛的场面描写,分析场面描写的常用方法。

①提问:前阶段学校开运动会,假如现在要你描写一下运动会激烈的比赛场面,首先你会对什么进行描写?(引导学生回答运动员的竞争)那么描写运动员你会写什么呢?(学生回答运动员的动作-----动词的运用百度视频融安2010龙舟比赛场面 - 视频 - 优酷视频 - 在线观看)

②请你划出文中龙舟比赛场面的动词,并思考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动词准确生动)

③提问:除了描写参赛人员的激烈紧张的竞争外,作者还描写了哪些人,有何作用?

(明确:两岸观赛的人,从侧面突出比赛场面的激烈紧张-------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相结合)百度视频[拍客]东莞端午文化艺术节开锣 赛龙舟场面热闹非凡_九品拍客_新浪播客 ④提问:作者在写到比赛进入高潮时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这种情景真在眼前吗? (明确: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的情景--------------虚写,实写结合) 3、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虚实结合 准确的动词

4、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带头的、锣手、鼓手、桨手、群众??),用一段连贯的话有针对性地向大家介绍你在活动中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及所起的作用。

示例:我是我们这一队的带头的,就坐在船头上。你们看,我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比赛开始后,我就左右挥动小令旗,指挥船只的进退。在我的指挥下,桨手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龙船好似长龙出没于波光烟雨之中,直冲终点线。百度视频龙舟赛争先 - 视频 - 在线观看 - 搜狐博客·视频 四)、分析意义,培养精神

1、提问: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

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2、既然奖励不丰厚,那你认为龙舟比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明确:合作努力的光荣 (力量从团结中来)培养了勇往直前、力争上游的精神。引用筷子的典故启示学生要有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

3、延伸:联系实际来谈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精神,并说说对你的启示。 老师提示或总结:四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抗洪救灾?? 五)、拓展延伸,端午之争

1、无论是湘西人民的习俗还是我们这里的习俗,都是我们的祖先在久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洋节日涌入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不断受到年青人的青睐和追捧,他们乐此不疲,甚至说传统节日太土了,我们只要洋节日。

2、据报道,韩国人认为端午节源于韩国,并成功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举引起中国民众的激烈抗议。

3、端午节不仅存在着国际争议,就在国内也是如此,比如苏州“端午公祭伍子胥”引发与湖南端午节起源之争。

对以上三则材料你是怎么看待的呢?请写下你的感想。 六)、教师总结

当我们感受过湘西端午的喜庆与热烈后,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了端午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端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论它起源于湖南还是苏州,我们都可以共享之。但是新时期一个民族如果不懂得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要濒临被他邦侵占,这将是文化沦丧!所以,保护传统的文化,使其散发现代光芒,我们人人有责! 七)、课后学习:

1、到网上浏览各地的端午习俗,收集有关端午的诗歌,做一份“端午文化行”小报。

2、读写迁移:请同学们运用刚学的场面描写来写一段学校周一升旗仪式或课间操时的场面,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端午日 沈从文

描写(正面) 热烈 欢腾 龙舟竞赛 详 紧张 激烈 联想(侧面) 团结合作 奋力拼搏 竞追鸭子 (想象) 略

六、教学反思:

本课总体设计思路是:

1、通过回顾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新闻导入课题,将民族精神这一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同时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政治素养。结合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

等重大事件,引领学生进行探讨,思考。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先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导入下一个问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外国优秀的文化涌进来,腐朽的文化也随之而入,这样,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撞击,它们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呈现出相互激荡之势。面对这种形势,我国进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主心骨”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把这一问题放在世界范围内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思考,学生通过自学很自然就理解了这一问题,而且理解起来也会更透彻。 3、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行动,从小处着手,解决大问题。

由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话题很大、又有些空洞,所以设计时我力求从小处着手,让学生通过具体、身边的事例来感受民族精神的存在。这样既树立了正面的榜样,又从侧面引导学生要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落实到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中,落实到身边的小事中。从课堂效果来看,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但是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印象非常深刻,起到了积极的教育意义。 本课我感到的一些不足之处:

1、学生参与讨论的广度和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在探讨如何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问题时,我选择了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一段资料,并设置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到我国后,在国内引发了一场“端午节保卫战”。这种事情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2、教师要善于倾听、耐心倾听,给学生一个开口并表达完整的机会。同时,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生成。 课堂上,,我们教师一定要用心倾听学生的表达,要经得起课堂的沉默和断断续续的表达,不要急于插话,而要等学生表达完整后再做评价。有时,学生思维的火花刚一闪就被老师扑灭,可能生成性的资源也由此熄灭。所以,教师不要急于开口,而要善于诱导、启发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真正有见地、有创意地成长。 3、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在探讨你怎样看待“哈韩族”这一问题时,我力求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生生、师生不同观点的交锋,达到对“哈韩族”客观、理性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要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但从实际看,学生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还是及时抛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有意无意地引领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到见识的权利。所以,教师一定要导而不明,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思维留一个空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30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