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天空方案设计说明1130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17 23: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武汉光谷创意天空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武汉光谷创意天空 2. 净用地面积:84165.77平方米 3. 总建筑面积:477435.06平方米 4. 计容总建筑面积:336663.08平方米

5. 建筑性质与功能:创意办公、创意商业、文化展示 6. 建筑类别:一类 7. 抗震设防烈度:6 度

8. 防火等级:地上一级,地下一级

9. 建筑层数:地上办公18-40层,商业2-4层,地下2 层 二、设计依据 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业主提供的电子地块地形图

业主提供的市政设施资料、水文资料,电力等资料 与业主之间来往的联系函

2008) 其他相关的地方及国家设计规范 三、基地状况及工程规模

1. 基地状况

基地位于武汉光谷关山科研储备区,关山大道以东,南临南湖大道。周边辐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光谷总部国际、光谷坐标城、光谷软件园等地块,商务科研项目发展较为成熟,商业氛围、居住氛围及配套设施有待提升。总用地面积为102327.05平方米,净用地面积为84165.77平方米。 2. 工程规模

总建筑面积477435.0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333667.0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43768平方米, 计容建筑面积336663.08平方米。

建筑包含1座超高层塔楼、4座百米塔楼及连接裙房和1座多层建筑:4栋百米塔楼均为办公根据具体业态细分不同,地上为18-29层不等,地下2 层,最高度99.8米;超高层塔楼亦为办公业态,地上40层,地下2 层,塔楼总高度169.5米;连接裙房2-4层,最高度23.4米。 四、总平面设计 1. 创意构思

本项目作为区域中的标志性建筑,秉持“文化为魂,科技引领,经济为用”的中心原则,将为光谷地区的未来发展撑起一片创意的天空!

项目以时尚、设计、艺术、科技等文化元素为精神源头和创意基石,充分利用基地的周边条件,力图打造一个新兴的、绿色的、潜力巨大的引擎,借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规模的高速增长,进而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2. 总体设计

《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1 场地条件分析:

净用地面积为84165.77平方米,场地基本为规则矩形,中部靠北侧有一条规划路将场地划分为两块用地,内部平整,现状比周边道路规划标高略低。本方案在平衡场地标高的同时,尽量结合地库设计减少土方量。基地周边无重污染企业,城市路网比较成熟,为未来营造交通便利整体安静的创意办公环境提供了优越条件。 2.2 总体布局:

以中华民族传统的“天圆地方”为构思创作的源泉,结合场地条件和商务办公中心的功能需求,形成了现在的以一环一塔引领,六塔居后布局的总体方案。

超高层塔楼以挺拔俊朗的体型和巨大震撼的天幕与前区的环形创意广场交相辉映,既各自体现了天之圆润和地之方整,又在形态和意向上凸显了天地融合的理念。六栋办公塔楼均匀的布置于用地北部,结合连接裙房,其中还穿插布置了尺度适宜的创意走廊和集散广场以及供办公人员临时休息的小街区,形成了园区整体疏密有致分区合理的布局。考虑办公和文化展示的功能和动静分区的要求,将办公的主入口设置在了基地的东、西、北侧,而商业、展示的主入口设置在了基地南侧,以保证办公和其余功能的独立性。基地内部以硬质景观为主,在用地北部结合两栋创意办公塔楼,营造了一个运动主题的小型绿地,既改善了基地内部环境,又创造了工作与生活无缝结合的现代创意园区的新形象。 3. 交通组织设计 3.1 设计原则

3.1.1 交通组织规划以兼顾内外为前提,尽可能的处理、协调好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关系。

3.1.2 实施人车分离,货运与客运分离,建立安全、畅达的区域交通环境,突出“以人为本”,人性化交通理念,合理安排人流、车流交通组织关系。

3.1.3 内部交通与周边规划道路相结合,形成环状道路,保持了交通动线的安全,顺畅。

3.1.4 内部交通按照各单体属性分组处理,简化与城市道路的交接关系,基地出入口尽量远离道路交叉口,出入交通做到顺畅进出。 3.2 交通组织 3.2.1 原则

基地内设消防车道及足够的消防登高场地,同时各塔楼车行出入口尽量就近结合城市道路分组设置。沿穿越基地西南角创意长廊中心设置公共广场,结合创意文化主题的下沉广场,形成主要的人行活动区。基地东侧城市道路偏南位置为超高层主出入口(和地下车库出入口),其余塔楼出入口借助周边道路就近设置。 3.2.2 停车设计

机动车:方案设置地下两层停车区域,共设停车位3367个,分别提供办公和附属商业的停车需求;地面停车位49个,共3318个停车位。

非机动车:将非机动车辆的停放设在办公塔楼下方地下一层,由单独入口出入,方便员工的上下班停放。 3.2.3 人行交通

在整个地块的交通组织设计中,贯彻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内部车辆、出租车、货运车、社会车辆等在整个区域中运行时能使其各行其道,各占其位。人流作

为一个独立的便捷系统,做到尽量不与车流交织,避免冲突。人行主入口位于基地的西南位置,方便步行人流的进入。 3.3 建筑交通组织

各办公楼主要入口借助临近的城市道路解决,主要分布在基地东西北三边。基地西南角的公共广场引导公众进入贯穿基地的创意长廊,抵达位于中心的创意文化广场,并由广场进入周边的餐饮场所。广场周边还设有办公的次要出入口。做到多种功能不同的出入口互不干扰,有机结合。 4.景观与绿化

营造生动简洁清新怡人的办公景观环境,设计的原则为造景与借景相结合。借助项目内外四通八达的交通动线,将多功能复合的建筑形体与丰富的景观元素有机融合为一体,有效承载了园区在文化传承层面的诉求,创造了一个互动性极强的城市景观界面。基地内部多采用以硬质景观为主的手法,保证了通行的顺畅和视线的开阔。北侧小地块内设置地下室内游泳池和高端运动会所,结合地面上的绿化种植以及运动设施,为园区提供最佳的商务健身休闲场所。

5. 技术经济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项目 数值 单位 备注 总用地面积 102327.05 平方米 净用地面积 84165.77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477435.06 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 143768 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 333667.06 平方米 其中 办公部分 269330.46 平方米 其中 创意商业及配套 64336.6 平方米 计容建筑面积 336663.08 含地下商业2996.02平方米 容积率 4.00 建筑密度 45% 绿化率 20% 机动车位 3367 辆 按1辆/百平米计算 地上车位 49 辆 其中 地下车位 3318 辆 非机动车位 900 辆

分层面积计算值明细表 栋主要功层高标准层建标准层建号 部位 部位编号 能 (米筑面积筑面积计总建筑面总建筑面积备注 ) (m2) 容值(m2) 积(m2) 计容值(m2) 其中办公面1层 商业、办公大堂 5.7 1516.50 1516.50 1516.50 1516.50 积:306.5裙房 ㎡ 其中办公面2层 商业 4.5 1960.60 1960.60 1960.60 1960.60 积:836.11# ㎡ 3-18办公 5.4 1684.18 2021.02 26946.88 32336.26 塔楼 层 机房层 办公 4.5 129.30 129.30 129.30 129.30 1栋小计 30553.28 35942.66 其中办公面积:306.51层 商业、办公大堂 5.7 3105.20 3105.20 3105.20 3105.20 ㎡,会所面积:1128.4裙房 ㎡ 其中办公面积:725.22# 2层 商业 4.5 3417.10 3417.10 3417.10 3417.10 ㎡,会所面积:1177.7㎡ 3-18层 办公 5.4 1684.18 2021.02 26946.88 32336.26 塔楼 机房层 办公 4.5 129.30 129.30 129.30 129.30 1栋小计 33598.48 38987.86 其中办公面1层 商业、办公大堂 5.4 6233.26 6233.26 6233.26 6233.26 积:1148.04㎡ 商业、电其中办公面层 4.5/影院 积:386.173# 裙房 29 5737.20 5737.20 5737.20 5737.20 ㎡ 电影院3层 放映走廊、管理3.5 1104.60 1104.60 1104.60 1104.60 用房 3A塔楼 3层 办公 3.2 841.18 841.18 841.18 841.18 4-29层 办公 3.2 1265.43 1265.43 32901.18 32901.18 机房层 办公 4.5 114.37 114.37 114.37 114.37 3-22层 办公 3.9 1494.84 1494.84 29896.80 29896.80 3B塔楼 23-24层 办公 3.9 1022.92 1022.92 2045.84 2045.84 机房层 办公 4.5 289.50 289.50 289.50 289.50 1栋小计 79163.93 79163.93 1层 商业、办其中办公面公大堂 5.4 4166.22 4166.22 4166.22 4166.22 积:1135.37裙房 ㎡ 其中办公面2层 商业 4.5 3831.99 3831.99 3831.99 3831.99 积:492.00㎡ 3-21层 办公 4.5 1265.43 1265.43 24043.17 24043.17 4# 4A塔楼 机房层 办公 4.5 114.58 114.58 114.58 114.58 3-22层 办公 3.9 1494.84 1494.84 29896.80 29896.80 4B塔楼 23-24层 办公 3.9 1022.92 1022.92 2045.84 2045.84 机房层 办公 4.5 289.50 289.50 289.50 289.50 1栋小计 64388.10 64388.10 1层 商业、餐饮 5.4 10186.58 10186.58 10186.58 10186.58 塔楼 2层 商业、餐5# 饮 4.5 10006.62 10006.62 10006.62 10006.62 3层 商业 4.2 6604.40 6604.40 6604.40 6604.40 4层 商业 4.2 1416.86 1416.86 1416.86 1416.86 1栋小计 28214.46 28214.46 商业、办含办公大堂1层 公大堂 5.4 4059.45 4059.45 4059.45 4059.45 面积: 6# 裙房 1148.94㎡ 含办公核心2层 商业 4.5 3428.52 3428.52 3428.52 3428.52 筒面积:364.14㎡ 含办公核心3层 商业、儿童教育 4.2 3518.48 3518.48 3518.48 3518.48 筒面积:364.14㎡ 含办公面4层 商业、商务配套 4.2 3215.04 3215.04 3215.04 3215.04 积:1958.92㎡ 5层 办公 4.2 2168.37 2168.37 2168.37 2168.37 6层 办公 4.2 2405.92 2405.92 2405.92 2405.92 7层 办公 4.2 2213.29 2213.29 2213.29 2213.29 塔楼 8层 办公 4.2 2070.77 2070.77 2070.77 2070.77 8-40层 办公 4.2 1985.19 1985.19 63526.08 63526.08 机房层 办公 4.5 364.14 364.14 364.14 364.14 1栋小计 86970.06 86970.06 商业、设含计容商业地1层 备用房、5.7 68687.00 68687.00 面积:下 车库 2996.02㎡ 室 2层 设备用房、车库 3.9 75081.00 75081.00 1栋小计 143768.00 地上总计 322888.31 333667.06 合计 477435.06 计容总计 336663.08

第二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年版)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8. 其它相关的地方及国家设计规范。 二、平面设计

1. 设计构思:

武汉光谷创意天空项目秉持“天圆地方”布局理念。以中心圆形创意广场为激发原点,通过五条通路向外扩散,并将圆形体量巧妙收束于外围方形的建筑格局中。同时在圆方交融变化中演绎出了尺度各异有升有降的街道广场空间,丰富的空间模式有效激发了园区人员的创意激情。通过全室内、灰空间、全室外不同空间带来的心理变化,又为工作人群提供了多样的使用选择。 2. 平面功能

办公楼除一栋超高层布置在地块东南角其余均衡布置在用地北部,中间以裙房和独立

多层建筑连接。高层塔楼,地上部分除去一部分大堂、商业、会议、餐饮外,均为办公空间,并根据需要在一些大堂部分做挑空设计。。裙房及独立多层建筑各层主要为创意文化展示、艺术品展销、科技动漫展示中心、创意工坊、娱乐、健身、儿童教育、配套餐饮商业等。 三、立面造型

项目的核心概念是以超高层塔楼为载体形成的巨大天幕形象,暗喻了“创意天空”的内在涵义。其余高层塔楼建筑造型遵循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基调,从整体上保证了项目在城市形象层面的和谐统一。。 四、剖面设计 1.地下室

地下一层层高4.2米,地下二层层高3.9米,功能有商业、设备机房、停车库,充分利用不同功能房间对层高的不同要求,设备用房等局部为两层通高。 2. 地上

裙房及独立多层建筑部分一层高均为5.4米,二层为4.5米,三层、四层为4.2米,其中影院部分放映厅层高按设备要求从9-20米不等。办公主楼主要层高为3.9-5.4米,大堂部分局部挑高2-3层。 第三章 结构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

GB50068—2001) GB50223—2008) GB5009—2012) GB50003—2011) GB50007—2011) GB50010—2010) GB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版)(建质[2008]216号) 2、工程场地基本风压:

50年一遇Wo=0.35N/m2,100年一遇Wo=0.40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 工程场地基本雪压:

50年一遇So=0.50KN/m2;100年一遇So=0.60KN/m2; 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Ⅱ。

3、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暂定为Ⅱ类,设计特征周期值0.35s。 4、业主提供的要求。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地下二层,地上由1#、2#、3A#、,3B#、4A#、4B#、5#、6#七个单体组成,其中1#、2#为创意研发楼,3A#、4A#为创意办公楼,3B#、4B#为办公楼,5#为商业、6#为超高层办公楼。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建筑工程抗震防设分类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项目将地下室顶板作为各栋的结构嵌固部位。

本项目地下室范围超长且不设缝,综合考虑高层和地下室的差异沉降,地下室顶板及底板初步考虑设置后浇带并结合膨胀剂对后浇带进行处理。 三、结构设计 1、结构设计标准: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建筑重要性系数:1.0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丙类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及抗渗等级:二级及P6; 结构抗震等级:

1#、2#创意研发楼,地下2层,地上18层,建筑高度97.2m,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三级,剪力墙三级;

3A#创意办公楼,地下2层,地上29层,建筑高度96.3m,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三级,剪力墙三级;

3B#办公楼,地下2层,地上24层,建筑高度95.7m,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三级,剪力墙三级;

4A#创意办公楼,地下2层,地上21层,建筑高度95.4m,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三级,剪力墙三级;

4B#办公楼,地下2层,地上24层,建筑高度95.7m,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三级,剪力墙三级;

5#商业,地下2层,地上4层,建筑高度20.05m,框架结构,框架四级。

6#超高层办公楼,地下2层,地上40层,建筑高度169.5m,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三级,核心筒二级;

多层商业,框架结构,框架四级;

地下室的抗震等级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等级为四级。 2、结构材料:

混凝土:框架柱C30~C60;剪力墙C30~C60;框架梁、次梁和楼板C40~C30; 地下室底板、承台及地下室外墙C30~C5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6; 素混凝土垫层:C15;

钢筋:受力钢筋均采用HRB400级;

箍筋及构造钢筋均采用HPB300级或HRB400级 3、荷载取值: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kN/m2):

商业 、餐饮 3.5 影院 3.0 普通办公 2.0 餐厅厨房 4.0 一般厨房 2.0

阳台、走廊(人员可能密集处) 2.5(3.5) 浴室、卫生间、盥洗室 2.5 有分隔填料卫生间 8.0 楼梯间、门厅、合用前室 3.5

通风机房、电梯机房

7.0

水泵房、变配电房、发电机房 10.0 停车库及通道(客车)

4.0

消防车通道 20.0 屋顶花园 3.0 上人屋面(不上人屋面)

2.0(0.5)

四、基础设计

高层主楼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主楼裙房、多层商业、地下室基础为预应力管桩或钻孔灌注桩。

第四章 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GB50016-2006;

GB50045-95(2005); GB50015-2003(200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 ;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 67-2006)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建筑及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规划用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本项目地块总用地面积:102327.05平方米。 净用地面积:84165.77平方米 容积率:≤4.0 建筑密度:≤45%

绿化率:≥20%(按【武汉市绿化管理条例】) 建筑高度: ≤180米 商办比: 1:4 三、设计内容

室外给水、室外排水、室内给水、室内排水、雨水排水、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的配置、中水系统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四、给水部分 1、给水水源

本项目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市政管网供水压力约为0.20~0.25MPa,供低区、室外消防用水以及室内消防、生活水池补水等。 2、室内给水 1)、用水量估算:

最高日用水量为809.28m3/d,最大时用水量为:182.5m3/h。

另外,冷却塔补水量最高日用水量为672m3/d,最大时用水量为:2000m3/h。 2)、给水方式

本工程LOFT、SOHO+类甲写字楼、和超高层办公楼各自采用独立的给水系统,分别计度。分别由地下室变频加压泵统一供水。 五、消防部分

1、本工程设计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手提式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设计用范围: 室外消火栓灭火系统 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消防统一考虑,地下室设防水池, 在超高层楼顶层建筑屋顶消防专用水箱。 2、室外消火栓灭火系统

本项目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在建筑四周形成DN250环状管网。在建筑周围环状管网上设置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120m,保护半径在150m以内,均匀分布在消防主体周围并与消防主体的间距大于5m,小于40m,采用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每个消火栓供水能力10-15L/S。 3、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1)、在各层均设有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消火栓间距小于30m,按室内任何一点发生火灾均有两支消防水枪的充实水柱(10m)同时到达。

2)、室内消火栓系统分区供水,消防初期10min供水由超高层办公楼屋顶消防水箱供给,其后由消防泵、消防水池、避难层转输水箱及配套加压设备,水泵接合器联合供水。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地下室、底层商业、办公区域、大空间等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湿式闭式系统。在室外分别设有水泵接合器,其余有喷淋泵、屋顶水箱、避难层转输水箱及加压设备等联合供水,消防初期10min用水由屋顶水箱供给。

2)、喷头布置, 商业等有吊顶的地方使用下垂型68℃玻璃球闭式喷头(k=80),不吊顶的地方使用直立型68℃玻璃球闭式喷头(k=80),地下车库采用直立型68℃玻璃球闭式喷头(k=80)。 5、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在柴油发电机房及高低压配电室等电气用房及重要信息技术用房均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灭火浓度9.0%,浸渍时间不小于10min, 由专业消防公司设计、施工、调试。

6、建筑灭火器配置

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设计,在消火栓箱处设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强、弱配电间放置手推车式磷酸铵盐灭火器,消火栓箱处灭火器保护面积不能全部覆盖时,局部单独设置灭火器以满足要求。 六、排水及中水部分

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雨、污分系统排出,污废水分流,污水经收集后排到室外污水管网,废水经二次处理后回用。 污水量估算:

最高日污水量为728.35m3/d,最大时污水量为:145.60m3/h;

1)、污水均采用伸顶排水立管和专用通气立管相结合的排水方式。污水排至市政污水管道,废水经中水处理系统处理达到回用水指定指标后回用与景观绿化等。 2)、屋面雨水经雨水立管收集,地面雨水则由设在地面的雨水口和盲沟盲管收集后排至中水循环利用调节池储存回用,调节池内溢流雨水均排至市政雨水管道。屋面雨水量根据工程所在地城市武汉市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按降雨历时5min计,暴雨重现期2年,暴雨强度为:3.43L/(S.100m2),降雨厚度为:124mm/h,采用重力式雨水排水系统。 七、环保节能

1、卫生洁具全部选用节水零配件。经常操作使用的DN15水龙头或阀门使用陶瓷芯产品,节水节能。

2、充分利用城市管网压力,三层及以下用水直接由市政管网压力供给,节省水泵能耗。

3、生活泵采用低噪音高效水泵,节约能源。所有水泵出口均装Y型双腔式低水损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减少约2m的水头损失;泵吸口均装设水泵进口专用橡胶接头,确保水泵高效运行。

4、总水表处加装管道倒流防止器,有效防止市政管网突然产生负压时的倒流污染现象。

5、排水采用污水、废水分流制,增加中水回用处理系统级工艺。

6、响应武汉市关于《市城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应用和管理的通知》(文号:武城建〔2013〕139号)文件要求,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系统。 第五章 电气设计说明

本工程为武汉光谷创意天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位于武汉市光谷关山科研储备区。总建筑面积480431.0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333667.0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43768平方米。建筑包含一座超高层塔楼、6座百米塔楼及连接裙房和一座多层建筑:6栋百米塔楼均为办公根据具体业态细分不同,地上为18-29层不等 ,地下2 层,总高度99.7 米;超高层塔楼亦为办公业态,地上40层,地下2 层,塔楼总高度169.5 米;连接裙房2-4 层,高度23.95 米。

在电气设计中,将着眼于新技术、新材料、系统安全可靠、节约能源降低损耗、绿色环保、经济运行、管理便利等几个因素来考虑方案。拟按照酒店、商业、地下室、办公及管理要求来划分系统,各自相对系统独立,方便建成后的使用和管理。 一、设计依据 主要设计规范:

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12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年版) 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9.《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10.《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11.《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GB 50613-2010) 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 13.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14. 《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 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1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二、设计内容

1. 变配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__ 2. 电力,照明系统设计 3. 防雷及接地设计

三、装机容量估算、电源及变电所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根据国家有关规范及本工程功能定位确定负荷等级如下:一级负荷:应急照明、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消防控制中心等消防用电设备;客梯、排污泵、生活水泵用电;主要业务和计算机系统用电、安防系统用电、电子信息设备机房用电;走道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等。大型商场及超市的自动扶梯、空调用电等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1. 建筑规划建筑面积地上约为333667.06 平方米,地下143768 平方米。估算商业电力负荷装机容量折算变压器装机容量约为8000KVA;办公部分电力负荷装机容量折算变压器装机容量约为30000KVA。根据武汉市供电部门要求,本工程须设置10kV开闭所两座(约200 m2),拟设在地下一层,其建设规模由供电部门确定。根据本工程用电负荷等级,拟由临近110kV变电站引入6路10kV电源。4路主用,2路备用,要求主备用电源相互独立,分别取自不同区域变电站或同一区域变电站不同母线段。主供容量为38000kVA,备供容量为18000kVA。 5、高低压供电系统

高压供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系统。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其母联开关正常 为断开,两台变压器分列运行,当一台变压器因故障或维修时,母联开关可闭合。 三、应急电源

对消防、安防控制室等重要的设备机房设置UPS电源,作电源切换过渡和备用电源之用。 四、照明及电力

1、 办公室、营业厅、设备用房、地下车库等主要场所采用三基色荧光灯照明,同时配置电子镇流器提高功率因数。办公室、营业厅、控制室照度不低于300lx,采用无眩光灯具。

2、低压配电系统根据建筑区域性质及用电负荷类别,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相结合的方式供电,消防动力负荷及重要场所用电负荷均为专用双回路供电,并在末端自动切换。

3、消防电力回路采用耐火电缆;其余动力、照明线路均采用无卤低烟型铜芯塑力缆或铜芯电线敷设。

4、电动机的启动及控制:本工程单机小于45kW的电动机采用全压启动方式,45kW及以上者采用软启动方式启动,或设置变频调速装置。 五、防雷接地及安全措施:

1、防雷接地:本工程防雷按防雷计算要求设防,采取防直击雷、侧击雷、防雷电波入侵及过电压的措施。

2、本工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为TN-S系统,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接地、弱电设备接地均与防雷接地装置共用,形成综合接地,以建筑物的金属体、构造钢筋和基础钢筋作为接地体,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3、用电安全:为防间接接触电击及接地故障,本工程采取总等电位联结措施,在变配电所及金属管道出入建筑物处设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在所有弱电机房、电梯机房、浴室等处做局部等电位联结。非消防用插座回路均设置漏电保护。

4、防雷电波侵入措施: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均应与总等电位端子板相连,连接至共用接地装置。

5、防雷击电磁脉冲及过电压措施:在变配电所低压母线上装一级电涌保护器(SPD),楼层配电箱内装二级电涌保护器,弱电机房配电箱内装三级电涌保护器。屋顶室外风机、室外照明配电箱内装二级电涌保护。 六、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在各建筑单体的楼层照明插座干线上配电箱总开关处设置第一级漏电火灾报警装置。在火灾隐患高的场所、商业等区域配电箱设置二级漏电火灾报警装置。消防用电设备配电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七、智能化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3.《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 50846-2012) 4.《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622-2010)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 有关智能化设计的国家规范

根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在本工程中设计有通信系统、计算中心和局域网、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车库管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智能照明管理系统、楼宇设备监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酒店公寓客房智能控制系统、室内综合无线覆盖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背景音响和紧急广播系统及智能化系统集成。

(一)设计依据(二)设计内容和范围、机房布置弱电机房的设置,考虑办公和酒店分开管理的要求,分别设置弱电机房,配备消防安保中心、通讯机房、无线覆盖机房等。 (三)通信系统

1. 在各单体分别设置弱电中心,独立运行和管理。分别设置电话机房,按需设用户电话交换机,各用房按需电话终端和信息终端,根据需要接装直线电话、内线电话和电脑。交换机应选用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机。

2. 在大楼底层大堂及公共活动场所,设置多部公用的直线电话和内线电话。在各管理服务部门内设电话终端和信息终端。本基地采用宽带光纤接入网,采用二根单模光缆接入。

(四)计算中心和局域网

在大楼内设有计算中心,其主干网采用千兆以太网。本系统可为基地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共享网络资源。对外可宣传基地特色、对内可为不同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电子商业、物业管理、新闻发布和网络教育等等。计算中心可通过ADSL 或DDN 专线与internet 网和国内专业网相连通,各办公房和客房不需接入设备,利用局域网即可实行宽带高速上网。计算中心设备,今后可根据基地需要逐步发展和升级。 (五)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信息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根据国内情况,设计将大楼内电话及计算机网络采用综合布线系统,由计算中心和通信机房接出主干网分别采用多模光缆和大对数话音铜缆,其水平线采用6 类8 芯非屏蔽对绞线(UTP ),水平

线接至电话终端和信息终端,二者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除了光纤到楼层外,设计的光纤还留有余量,根据需要可将光纤送到办公桌面(FTTD)。 (六)安全防范系统 1. 电视监控系统

本系统有摄像、传输、显示和控制四个部分组成,并对图像具有分配、记录和重放的功能,在底层出入口、大堂、重要机房、电梯厅、电梯轿厢、公共活动场所和地下车库等处装有CCD 黑白或彩色摄像机,图象信号均接至安保中心。 2. 入侵报警系统

在重要场所设入侵报警系统,采用红外微波、玻璃破碎探测器和门磁窗磁开关等,对非法入侵进行报警,报警后能自动启动灯光和摄像机,进行录像,防盗报警系统应与地区公安部门联网。 3. 出入口控制系统

在重要出入口如地面层出入口、安全出口、机房、档案室和重要办公室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阻止无关人员入内,并对人员进出进行记录和报警。 4. 周界报警系统

在围墙上设置主红外报警系统,防止有人翻墙入内。 5. 巡更系统 6. 停车库管理系统

在地下室车库内建立出口电脑收费系统,车辆可以在任一进口入内,也可以在任一出口外出,在车辆出入口处配有出票机、读卡机、验票机、车辆感知器、电动闸机和满

字牌等,系统能处理月租和时租等不同收费,提供会计帐项,感应车辆进出纪录,自动升起和放落阻止车辆进出闸杆。 (七)有线电视系统

根据大楼功能需要设电缆电视系统: 1. 自办闭路录像节目。 2. 本地有线电视台节目。

在酒店公寓客房及公共活动场所如餐厅、大小会议室、部分办公用房内均装有电视终端。以上电缆电视均采用双向传输的860M 电视系统。 (八)背景音响和紧急广播

分别在单体,车库公共场所内均装有扬声器,平时用于播放宣传教育内容、通知和背景音乐等,在失火等紧急情况下,可在消防控制中心或音响机房内强行切换,播送紧急广播。

(九)室内综合无线覆盖系统

为了充分保障大楼通信畅通,在各单体分别设置综合无线覆盖系统,包括中国移动和联通公司GSM(900MHz)微蜂窝基站信号及CDMA 光缆信号, 3G 信号等,各系统机房设于地下室。

(十)酒店公寓客房智能控制系统

客房内设置智能控制系统,将照明、插卡取电、空调风机、AV 设备等均纳入其中,提供迎宾模式、送客模式等各种场景模式控制,为酒店提供整体形象档次并达到节能目的。

(十一)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为了节约能源,精简人员,对空调设备、水泵、变配电设备、照明等进行自动化管理。整个工程设一套集散化自动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科学的管理。

(十二)能耗管理系统

冷冻机组、锅炉等大负荷设备、酒店公寓、办公楼等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照明插座用电和餐饮电力、弱电系统、景观用电、公共设备用电等处,设电子式电能表作为低压内部计量,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实时采集能耗数据,可通过通信接口纳入物业管理、BA 监控。

(十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属于一类高层建筑,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各单体设分消防控制室。 八、智能化设计重点及难点

1、本项目包含5A 酒店公寓、5A 办公、商业等不同的使用功能,在设计的时首先要考虑今后的物业管理需要,根据不同物业管理要求,考虑从系统上独立区分酒店及商业、办公,配置2 套独立的机房,以满足今后的运行、维护、扩容等需求。 2、弱电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从设计到建成后使用也有好几年,在设计时要有前瞻性,保证系统的先进性。 第六章 暖通空调动力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及任务书; 2、相关的批准文件; 3、相关的规范、标准和规程: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 年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版);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4、其他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二、设计内容

1、制冷机房及锅炉房设计;

2、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通风防排烟设计; 3、裙房、办公防排烟设计;

4、超高层及类甲级写字楼集中空调及通风设计; 三、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国家及城市中国,武汉

地理位置 E120.10o,N30.14o,H41.72m 气象参数夏季冬季

大气压力 99.98kPa 102.18kPa 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35.3℃ -2.4℃ 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28.4℃-

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32.0℃ 0.1℃ 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67%

主导风向与平均风速 SSE,3.6m/s NNW,3.7m/s 2、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房间名称

夏季空调冬季空调新风标准

温度℃相对湿度% 温度℃相对湿度% m3/h·人 办公室 26 ≤60 20 / 30 会议室 26 ≤65 20 / 30 办公门厅 27 ≤65 18 / / 办公走道 27 ≤65 18 / /

注:对无湿度控制部分,室内相对湿度仅作为设计标准,非保证值。3、通风换气次数

日用油箱间 6 机械排风 5 机械送风 库房 6 机械排风 6 机械送风

淋浴、开水间 10 机械排风由百叶自然补风 地下锅炉房

排风不小于12 次/h,事故通风不小于12 次/h 机械排风

排风量与燃烧空气量之和机械送风送风不小于15次/h 地下发电机房由发电机排风量确定

四、冷热源及供给系统

1、超高层写字楼冷源拟采用电制冷冷水机组。冷冻机房设于地下室,冷却塔设于主楼屋面。冬季拟利用燃气热水锅炉为建筑物提供60/50℃空调热水。锅炉房设于地下室。

2、类甲级写字楼采用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 五、空调系统

1、空调系统设计以竖向分层、横向按防火分区设置空调系统为原则,同时考虑建筑使用功能。

2、超高层写字楼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形式;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六、通风系统 1、空调区域

1.1 各空调区域均设有机械排风。

1.2 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各公共场所如会议室等设机械排风系统,加强通风换气,实现空气量的平衡。 2、地下车库

地下机动车库设机械送、排风系统。 3、机房、变配电室等

3.1 水泵房、冷冻机房、热交换机房等均设有机械通风系统,以排除设备放出的余热,换气次数按6 次/时计算。

3.2 变配电机房设有机械通风系统,以排除设备放出的余热,风量由热平衡计算确定。

3.3 地下锅炉房设独立的机械通风系统,维持锅炉燃烧、排除余热,并保证机房内的卫生要求。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12 次/h,机械送风系统换气次数≥15 次/h。 3.4 日用油箱间、油泵房设机械(自然)通风,易燃油泵房通风装置采用防爆型。 4、卫生间等

卫生间等分别设有机械排风系统。 5、事故通风

5.1 使用燃气设施的房间按相关标准设可靠的通风设备及安全报警装置。

5.2 燃气锅炉房及其燃气管道经过的地下场所设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并采用防爆型排风机,换气次数不小于12 次/小时。

5.3 变电所等设置气体灭火的区域,设置机械排风装置,在气体灭火后对防护区进行通风换气,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排风机的电器开关,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变电所等场所的事故排风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5 次。 七、消防系统 1、防烟设施

1.1 前室、合用前室设有符合要求可开启外窗的楼梯间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1.2 不满足开窗要求的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排烟设施

2.1 项目满足自然排烟要求处采用自然排烟形式,其开窗面积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不负荷自然排烟要求的内走道及内区大空间等凡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区域均设机械排烟系统,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防烟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防

烟分区采用隔墙、顶棚或吊顶下凸出不小于500mm 的不燃烧体进行分隔。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2.2 中庭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排烟量按4 次/小时换气次数计算,排烟补风采用门窗自然补风。

2.3 该建筑位的地下车库按防火分区设置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超过2000m2,排烟量按不小于6次/小时换气次数计算。有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口的防火分区内的防烟分区采用自然补风;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口的防火分区内的防烟分区采用机械补风。由于本车库平时采用诱导风机的车库通风系统,因此排烟时机械补风系统利用平时的机械送风系统,机械排烟风机利用平时的机械排风机,在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控制关闭平时风管上的阀门,打开专用排烟总风管上的风阀排烟。

2.4 排烟风机前设280℃熔断的排烟防火阀,并与排烟风机联锁,风口、风阀全部采用不燃材料制作,风机置于设备夹层顶内,并做防火隔断。

2.5 排烟系统风管、风口、风阀全部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所有排烟风管均采用非燃材料保温隔热。

2.6 地下厨房按规范要求设机械排烟系统(兼事故通风系统),排烟量按60 次/m2 计算,机械补风。排烟风机采用防爆型,并分别在厨房内外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电器开关。 3、防火设施

3.1 排烟系统风管、风口、风阀全部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用不燃绝热材料进行保温隔热。

3.2 在与穿楼层主风道相接的支风道上设70℃熔断的防火调节阀,并返回信号。 3.3 风管穿越防火分区部分设防火阀,或采用耐火1 小时以上的风管。

3.4 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越通风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穿越变形缝的两侧均应设防火阀(消防补风管采用70°C 防火阀,厨房排油烟管道采用150°C 防火阀,排风兼排烟管和排烟管采用280°C 防火阀)。发生火灾时,通过联动系统关闭所有非消防用风机。

3.5 卫生间排气扇自带止回措施,垂直风管与各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道上设70°C 防火阀。

3.6 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分隔或楼板时,应预留套管,其缝隙应用不燃材料封闭严实。 八、锅炉房设计

1. 锅炉房设在地下室,拟采用燃气型热水锅炉。 2. 热水系统:供采暖和生活热水。

3. 排烟系统: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水平烟道接至烟囱,向高空排放。烟囱高度根据锅炉燃烧所需最低要求、烟气排放要求,及根据周围环境等综合决定。为确保锅炉使用安全,在每台锅炉烟气出口处的烟道上设置爆破片。

4 燃料供应系统:锅炉燃料为天然气。天然气从市政中压煤气管网接来,经箱式调压器调至5000~8000Pa 后供锅炉燃烧。为确保锅炉房使用天然气的安全,在天然气管道接入锅炉房前,设一紧急切断阀,在锅炉房内设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并与紧急切断阀联锁。

九、柴油发电机房设计

1、燃油供应系统__

1.1 燃油采用0#轻柴油,供应一台650kW 应急柴油发电机使用。柴油发电机机房位于地下室靠外墙处。

1.2 柴油发电机组的燃料为0#轻柴油,在柴油发电机房内设1m3日用油箱,满足柴油发电机8h 的需要,并设在专用的油箱间内。在室外绿化地下设一只地下金属贮油罐,有效容积为15m3。燃油由油槽车运至地下贮油罐储存,然后由输油泵输至柴油机房日用油箱,由日用油箱自流至柴油机,回油回至日用油箱,管系中间不设固定支架。遇紧急情况可开启排油阀将日用油箱内的燃油排至溢油箱内,再通过回油泵将燃油排至地下贮油罐内。

1.3 室外部分燃油管道采用直埋,室内部分输油管道采用地沟敷设,地沟内用干黄沙填实,上设盖板。本工程中的输油管道为压力管道,其类别为GC2 级,燃油管道系统设计压力为0.4MPa。施工安装单位必须具备有压力管道施工安装资质,建设单位应及时向当地技术监检部门报建。 2、柴油机冷却水系统

柴油发电机组采用远置式台式电子冷却器,风冷凝器置于裙房屋面。热交换器、冷却水循环泵、烟道消声器等由设备厂家配套供应。 3、排烟系统

3.1 柴油发电机排烟管道采用不锈钢板成品复合烟囱,外面加复合硅酸盐保温。由专业厂商深化设计及解决膨胀问题,利用圆伞型风帽排至屋顶(高出女儿墙1m)。

3.2 柴油发电机房设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维持发电机燃烧、排除余热,并保证卫生要求。排风量根据发电机排风量计算确定,送风量根据排风量和燃烧空气量之和计算确定。 十、燃气供应

本工程燃气主要供应地下锅炉房使用。燃气系统由市政燃气管网供应,通过相应的箱式调压器调至各自所需的压力,并分别经计量后供各用气部门使用,锅炉用燃气调至5000~8000Pa 后。燃气设计仅进行配合和预留,由当地燃气相关部门进行设计。 十一、节能措施

1、空调负荷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

2、采用符合国家要求的节能设备及材料,选用低噪音、高效率的各类设备,室内设温控器。

3、冷却塔、膨胀水箱、锅炉补水设用水计量;对集中冷热源供给的各建筑单体均采取用能独立计量措施。

4、冷源机房采用了大小机组相结合的配置,能有效地适应负荷变化的要求,防止大马拉小车的浪费现象。

5、考虑回收制冷时部分热量供生活热水热源。

6、空调水系统对一次循环泵进行变频加安全旁通控制,实现变负荷时节能运行。 7、空调器和风机盘管的回水管路上设电动控制阀,由带季节转换和三挡风速调节开关的恒温控制器进行开关控制,以控制室温,避免过冷过热。 8、利用天然冷源,利用制冷系统冷却塔冬季免费供冷系统。 9、回收排风能量供新风预冷预热或地下机房排除余热。

10、设置新、排风热交换器,回收部分排风能量。热回收交换效率不小于65%。 11、本工程在冬季和过渡季节仍有大量的供冷需求,利用开式冷却塔在冬季和过渡季节通过板式换热器接向空调系统提供冷水,同时停止冷水机组的运行,从而减少全年运行冷水机组的时间,节省制冷用电量,实现免费制冷。 12、空间高大的中庭采用分层空调系统。

13、部分区域空调系统考虑过渡季加大新风或全新风运行的可能性,节省能源和运行费用。

14、地下车库排风设置诱导通风系统,并可根据CO 浓度自动开启诱导风机,并控制主排风及和主送风机的启停。 十二、环保措施

1、锅炉烟气均接至屋面高空排放。

3、地下车库排风经竖井排至室外,机械排风口底部不应小于2.5m,设在非人员活动绿化地带内时,可低于2.5m;机械进风口底部离地面宜大于2.0m,设置绿化地带内的进风口,底部离地面宜大于1.0m。

4、为满足各使用场合的噪声要求,对有振动设备进行隔振处理,有噪声设备采取消噪措施,在机组与支承梁之间应设置减振橡胶垫或弹簧减振器。

5、所有空调、通风设备均选用采用高效率、低噪声、低振动的产品,机组或设备与管道的连接处,应采取如装置双节型橡胶接头或金属软管等减振措施,必要时设置消声设备。冷水机组、水泵、空调机组采用专用减振器。

6、所有空调机房围护结构内侧贴吸声材料。制冷机房控制室采用隔声门和隔声玻璃窗。机房开向公共区域的门应采用防火隔声门。

7、穿越机房围护结构的所有管道和安装洞周围的缝隙都严密封堵。 8、采用超低噪声冷却塔,冷却塔置于屋顶,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9、设于室外的通风空调设备,根据周围环境的要求进行适当的隔声处理。安装在屋面上(宜安装在主楼屋顶)的机组,不应将机组直接固定在屋面上。 10、冷源的制冷剂采用环保型。

十三、暖通节能设计

1、空调负荷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

2、采用符合国家要求的节能设备及材料,选用低噪音、高效率的各类设备,室内设温控器。

3、冷却塔、膨胀水箱、锅炉补水设用水计量;对集中冷热源供给的各建筑单体均采取用能独立计量措施。

4、冷源机房采用了大小机组相结合的配置,能有效地适应负荷变化的要求,防止大马拉小车的浪费现象。

5、考虑回收制冷时部分热量供生活热水热源。

6、空调水系统对一次循环泵进行变频加安全旁通控制,实现变负荷时节能运行。 7、空调器和风机盘管的回水管路上设电动控制阀,由带季节转换和三挡风速调节开关的恒温控制器进行开关控制,以控制室温,避免过冷过热。 8、回收排风能量供新风预冷预热或地下机房排除余热。

9、设置新、排风热交换器,回收部分排风能量。热回收交换效率不小于65%。 10、空间高大的中庭采用分层空调系统。

11、部分区域空调系统考虑过渡季加大新风或全新风运行的可能性,节省能源和运行费用。

十四、暖通消防设计 (一)、防烟设施

1.前室、合用前室设有符合要求可开启外窗的楼梯间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不满足开窗要求的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二)、排烟设施

1.项目满足自然排烟要求处采用自然排烟形式,其开窗面积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不负荷自然排烟要求的内走道及内区大空间等凡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区域均设机械排烟系统,每个防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防烟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采用隔墙、顶棚或吊顶下凸出不小于500mm 的不燃烧体进行分隔。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2. 中庭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排烟量按4 次/小时换气次数计算,排烟补风采用门窗自然补风。

3. 该建筑位的地下车库按防火分区设置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超过2000m2,排烟量按不小于6次/小时换气次数计算。有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口的防火分区内的防烟分区采用自然补风;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口的防火分区内的防烟分区采用机械补风。由于本车库平时采用诱导风机的车库通风系统,因此排烟时机械补风系统利用平时的机械送风系统,机械排烟风机利用平时的机械排风机,在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控制关闭平时风管上的阀门,打开专用排烟总风管上的风阀排烟。

4. 排烟风机前设280℃熔断的排烟防火阀,并与排烟风机联锁,风口、风阀全部采用不燃材料制作,风机

置于设备夹层顶内,并做防火隔断。

5. 排烟系统风管、风口、风阀全部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所有排烟风管均采用非燃材料保温隔热。

6. 地下厨房按规范要求设机械排烟系统(兼事故通风系统),排烟量按60 次/m2 计算,机械补风。排烟风机

采用防爆型,并分别在厨房内外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电器开关。

1、排烟系统风管、风口、风阀全部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用不燃绝热材料进行保温隔热。

2、在与穿楼层主风道相接的支风道上设70℃熔断的防火调节阀,并返回信号。 3、风管穿越防火分区部分设防火阀,或采用耐火1 小时以上的风管。

4、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越通风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穿越变形缝的两侧均应设防火阀(消防补风管采用70°C 防火阀,厨房排油烟管道采用150°C 防火阀,排风兼排烟管和排烟管采用280°C 防火阀)。发生火灾时,通过联动系统关闭所有非消防用风机。

5、卫生间排气扇自带止回措施,垂直风管与各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道上设70°C 防火阀。

6、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分隔或楼板时,应预留套管,其缝隙应用不燃材料封闭严实。

(三)防火设施

第十五章安全防护设计专篇

1. 所有客梯、客货、消防梯均选用经劳动保护部门认可的产品。 2. 地下室有人操作的设备机房等设有机械通风系统和岗位换气装置。 3. 按项目投入后的职工的实际人数,配备适当的职工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 4. 噪声较大的设备机房、管理人员另设工作室,墙面作吸声处理,减少机房设备噪声对值班人员的影响。

5. 锅炉房设在地下室一层,有单独对外的出口,顶部设泄爆口,泄爆口远离人员密集区和出入口;锅炉设备均选用劳动保护认可的产品。

6. 为减少漏触电事故的发生,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的电击防护采用:直接接触防护、间接接触防护(包括剩余电流动作防护、TN 系统的接地故障保护等)、直接接触及间接接触防护都有的防护。

7. 对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接地,包括移动、固定电气设备、室内外的金属构架、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I 类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等。

8. 变电所设置总等电位连接(MEB),游泳池、浴室需设置辅助等电位(SEB)联结、局部等电位(LEB)联结。游泳池、浴室等特殊场所根据规范要求采用安全电压供电。9. 自备应急发电机房内墙作吸声处理,减少噪声对值班人员的影响。 10. 电子计算机房等需要的地方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

11. 电缆桥架外壳接地,电缆垂直敷设时距地1.8m 以下部分加金属(管)保护,所有配电线路采用金属管保护。

12. 消防设备及重要机房内设置事故照明。

13. 电梯井道内设置井道检修照明,平均照度为200Lx。

第七章 无障碍设计 一、无障碍设计

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和标准,设计实施如下: 1、在道路侧的人行道设置盲道和缘石坡道。 2、地面考虑无障碍泊位五个。

3、建筑入口采用不设台阶、平层进出的方式,以方便进出。 4、设置无障碍电梯。

5、各公共空间厕所内均设置无障碍厕位一座或设残疾人卫生间一个。 6、所有无障碍设施均附设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牌。 第八章 环保及卫生专篇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4、建设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 5、其它相关的地方及国家设计规范 二、项目概况

本项目属于民用建筑,无工业污染源及污物。其对环境有可能产生影响的是:人使用时产生的噪声和生活污水,垃圾污物等。 三、控制措施

1、污、废水处理

1.1 水泵基础采用减振基础。泵及设备进出口设置橡胶绕性接头,水泵出水管(潜水排污泵除外)设置静音(缓闭)止回阀,泵房内做减振支吊架。 1.2 排水管选用芯层发泡隔声塑料管,降低排水噪声。 2、垃圾收集

垃圾收集方式为分类收集、集中存放、定期运出。垃圾间设在地下二层,按要求分别设有冷库及干湿库,门前有后勤专用货运通道。 3、烟气排放

3.1 厨房灶台排风经灶台排风罩的油烟过滤器后,再经静电油烟过滤器处理后高空排至室外。

3.2 地下车库排风经竖井排至室外,机械排风口底部不应小于2.5m,设在非人员活动绿化地带内时,可低于2.5m;机械进风口底部离地面宜大于2.0m,设置绿化地带内的进风口,底部离地面宜大于1.0m。

3.3 地下一层锅炉房烟囱通过主楼中井道至屋顶高空排放。 3.4 卫生间中废气通过其井道至屋顶高空排放。 4、噪声控制

4.1 所有空调、通风设备均选用采用高效率、低噪声、低振动的产品。机组或设备与管道的连接处,应采取如装置双节型橡胶接头或金属软管等减振措施,注意空调机与周边楼的足够间距,必要时设置消声设备。冷水机组、水泵、空调机组采用专用减振器。

4.2 对产生较高噪声的机房采用隔声门、吸声墙和吊顶等吸音减噪措施。所有空调机房围护结构内侧贴吸声材料,制冷机房控制室采用隔声门和隔声玻璃窗。机房开向公共区域的门应采用防火隔声门。

4.3 客房采用隔声性能高的门与分隔墙材料。

4.4 建筑采用外窗为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密封性能好的幕墙和门窗,以有效隔绝室外噪音。

4.5 穿越机房围护结构的所有管道和安装洞周围的缝隙都严密封堵。 4.6 采用超低噪声冷却塔,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7 设于室外的通风空调设备,根据周围环境的要求进行适当的隔声处理。安装在屋面上(宜安装在主楼屋顶)的机组,不应将机组直接固定在屋面上。 4.8 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能源,能有效保护周围环境。 4.9 冷源的制冷剂采用环保型。 5、卫生防疫

5.1 生活水箱及水池采用不锈钢成品水箱,以保证水的质量。

5.2 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自然采光及通风的需要,平面布置简捷通畅,空调新风量均满足标准和规范规定要求。

5.3 本工程与周边建筑日照影响均满足规范及法规要求,建筑退界也满足规划的要求。6、冷冻机房设置配电值班室,柴油发电机墙面作吸声处理,减少机房设备噪声对值班人员的影响。

第九章 节能设计专篇

一、建筑节能设计 1. 设计依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2. 气候分区:夏热冬冷 3. 建筑热工设计

3.1 建筑热工设计规定指标

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 W/(㎡·k) 屋面≤0.70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1.0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1.0 外窗(包括透明幕墙)传热系数 遮阳系数SC(东、南、西向/北向)

单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0.2 ≤4.7 0.2<窗墙面积比≤0.3 ≤3.5 ≤0.55/-- 0.3<窗墙面积比≤0.4 ≤3.0 ≤0.50/0.60 0.4<窗墙面积比≤0.5 ≤2.8 ≤0.45/0.55 0.5<窗墙面积比≤0.7 ≤2.5 ≤0.40/0.50 屋顶透明部分≤3.0 ≤0.40

GB/T 7106-2008)。夏热冬冷地区

地面热阻 R (㎡·K)/W ≥1.2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热阻 R (㎡·K)/W ≥1.2 3.2 围护结构热工节能技术措施

3.2.1 建筑外墙采用200 厚砂加气混凝土砌块、50 厚憎水性防火岩棉板与铝合金等饰面板组合材料系统,并达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3.2.2 屋面形式为平屋面,采用80 厚泡沫玻璃板保温措施,达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

3.2.3 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在轻钢龙骨吊顶内铺40 厚泡沫玻璃保温板,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

3.2.4 外窗选用断热铝合金框Low-E 中空玻璃。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

3.2.5 幕墙:主楼幕墙可视区采用Low-E 玻璃(U 值小于1.8),非可视区在窗间墙区域采用阴影盒且内设保温层,在竖向铝板装饰线条区域外侧采用铝板或复合铝板,内设保温层,所有明框幕墙区域铝型材均采用热断桥设计;

3.2.6 地下一层室内顶板刷无机保温砂浆,使地面热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

3.2.7 地下室外墙及与室外广场相接的顶板采用外贴50 厚泡沫玻璃板的保温措施,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 3.2.8 外门采用节能外门及布置方式。 4. 朝向

本工程朝向综合景观功能等因素 , 尽量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布置建筑。即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 , 又避免能耗损失。

5. 根据总平面和功能确定合理的建筑形状,尽量使体型系数最小。 二、给排水节能设计

1、卫生洁具全部选用节水零配件。经常操作使用的DN15水龙头或阀门使用陶瓷芯产品,节水节能。

2、充分利用城市管网压力,三层及以下用水直接由市政管网压力供给,节省水泵能耗。

3、生活泵采用低噪音高效水泵,节约能源。所有水泵出口均装Y型双腔式低水损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减少约2m的水头损失;泵吸口均装设水泵进口专用橡胶接头,确保水泵高效运行。

4、总水表处加装管道倒流防止器,有效防止市政管网突然产生负压时的倒流污染现象。

5、排水采用污水、废水分流制,增加中水回用处理系统级工艺。

6、响应武汉市关于《市城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应用和管理的通知》(文号:武城建〔2013〕139号)文件要求,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系统。三、电气节能设计

1.选用低损耗、高效率的变压器,变电所及电气竖井靠近负荷中心设置。 2.装设低压电力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

3.合理设置计量表计,加强节能管理。对冷热源、输配电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4.电力干线的最大压降不大于2%,分支线路的最大压降不大于3%。

5.室内照明采用荧光灯并配用电子整流器,室外景观照明采用高效气体放电灯和荧光灯,功率大于100W的室外光源,其光效不得低于60lm/W。

6.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均达到《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目标值;所有灯具的光输出比均小于相应灯具的光输出比要求;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均满足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7.照明分区控制,控制区域面积小于250m2。

8.对于风机盘管的配电,采用集中统一配电控制,并在每个风机盘处设置温控开关进行温度调节控制。

9.对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辅助电加热配电回路加装时间继电控制器,保证夜间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补充,不在日间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 四、暖通节能设计

1、空调负荷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

2、采用符合国家要求的节能设备及材料,选用低噪音、高效率的各类设备,室内设温控器。

3、冷却塔、膨胀水箱、锅炉补水设用水计量;对集中冷热源供给的各建筑单体均采取用能独立计量措施。

4、冷源机房采用了大小机组相结合的配置,能有效地适应负荷变化的要求,防止大马拉小车的浪费现象。

5、考虑回收制冷时部分热量供生活热水热源。

6、空调水系统对一次循环泵进行变频加安全旁通控制,实现变负荷时节能运行。

7、空调器和风机盘管的回水管路上设电动控制阀,由带季节转换和三挡风速调节开关的恒温控制器进行开关控制,以控制室温,避免过冷过热。 8、回收排风能量供新风预冷预热或地下机房排除余热。

9、设置新、排风热交换器,回收部分排风能量。热回收交换效率不小于65%。 10、空间高大的中庭采用分层空调系统。

11、部分区域空调系统考虑过渡季加大新风或全新风运行的可能性,节省能源和运行费用。

第十章 消防设计专篇 一、建筑消防设计 1.设计依据

GB50045-95(2005 年版) GB50067-97 DGJ08-88-2000 其它相关的地方及国家设计规范。 2.总平面消防设计

2.1 消防车道:设计在用地周边结合规划道路设置了最小宽度大于4 米的消防环道,通过环道将内外道路进行连通,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消防保护。 2.2 外部连通:消防环道与城市道路相连。

2.3 内部连通:消防环道分别与车库出入口以及地面停车场相连。

2.4 消防登高面及登高场地:各办公塔楼在底边有不小于周边长度的1/4 的高层建筑面直接落地,设计在此部分结合消防车道布置了消防登高场地,场地宽度及登高间距均按规范执行。 3.建筑单体消防设计 3.1 防火分区

3.1.1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68687 平方米,地下二层建筑面积75081 平方米,按一类防火标准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设机械排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及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地下车库防火分区面积小于4000 平方米,其它功能区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1,000 平方米。

3.1.2 地上部分的办公、商业按一类防火标准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设机械排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及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独立设置防火分区,且各防火分区竖向和水平间距均满足有关防火规范要求。其中:裙房防火分区面积小于5,000 平方米,主楼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000 平方米。 3.2 消防疏散 3.2.1 地下室

地下室为商业、设备机房和车库。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甲级防火门作为另一疏散出入口。附属用房双向疏散距离小于30 米,单向疏散距离小于20 米;其它防火分区为设备机房,双向疏散距离小于40 米,单向疏散距离小于20 米。疏散通道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3.2.2 地上裙房部分

裙房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二个出口,疏散通道、楼梯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

3.2.3 地上主楼部分

主楼部分每层按规范划分一个防火分区,办公楼主楼部分每层按规范划分二个防火分区。各层设消防电梯由地下二层到顶层,其宽度和疏散距离均符合规范要求。各层设两部消防疏散楼梯,其宽度和疏散距离均符合规范要求。防烟楼梯间前室不少于6 平方米,合用前室不少于10 平方米。主楼中庭沿走廊房间设置甲级防火门和防火墙,或玻璃幕墙内侧设置防火卷帘。 3.3 防火构造 3.3.1 防火门、窗

防火墙上设甲级防火门,除特殊要求外,特种库房及所有设备用房均采用甲级防火门;楼梯间及其前室和楼电梯共用前室以及一般库房均采用乙级防火门;设备管井门采用丙级防火门。甲级防火门窗,耐火极限不少于1.5 小时;乙级防火门窗,耐火极限不少于1.0 小时;丙级防火门窗,耐火极限不少于0.5 小时。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 米;当水平间距小于2 米时,设置固定乙级防火窗。紧靠防火墙两侧的玻璃幕墙应设不少于1.0 小时的固定防火玻璃,防火墙两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 米,转角距离不应小于4 米。

3.3.2 设备管道井每隔2-3 层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 3.3.3 防火墙两侧按间距控制,上下层间距按规范控制。

3.3.4 玻璃幕墙的窗间墙及窗间墙的填充材料,采用不燃材料,耐火极限为1.0 小时。 3.3.5 防火卷帘

防火墙上设防火卷帘时,应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 小时。

3.3.6 所有设备管道穿过隔墙、楼板时,采用石棉毡或防火水泥将其周围紧密填塞封堵

3.3.7 钢结构构件刷防火涂料以满足防火设计规范要求。 3.4. 泄爆口和防爆墙

3.4.1 在地下一层锅炉房上方设置泄爆口,泄爆口的位置、大小满足消防安全要求和相关规范要求。

3.4.2 锅炉房和其他房间之间设置300 厚钢筋混凝土防爆墙,满足消防安全和相关规范要要求。 二、给排水消防设计

1、本工程设计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手提式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设计用范围: 室外消火栓灭火系统 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消防统一考虑,地下室设防水池, 在超高层楼顶层建筑屋顶消防专用水箱。 2、室外消火栓灭火系统

本项目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在建筑四周形成DN250环状管网。在建筑周围环状管网上设置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120m,保护半径在150m以内,均匀分布在消防主体周围并与消防主体的间距大于5m,小于40m,采用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每个消火栓供水能力10-15L/S。

3、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1)、在各层均设有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消火栓间距小于30m,按室内任何一点发生火灾均有两支消防水枪的充实水柱(10m)同时到达。

2)、室内消火栓系统分区供水,消防初期10min供水由超高层办公楼屋顶消防水箱供给,其后由消防泵、消防水池、避难层转输水箱及配套加压设备,水泵接合器联合供水。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地下室、底层商业、办公区域、大空间等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湿式闭式系统。在室外分别设有水泵接合器,其余有喷淋泵、屋顶水箱、避难层转输水箱及加压设备等联合供水,消防初期10min用水由屋顶水箱供给。

2)、喷头布置, 商业等有吊顶的地方使用下垂型68℃玻璃球闭式喷头(k=80),不吊顶的地方使用直立型68℃玻璃球闭式喷头(k=80),地下车库采用直立型68℃玻璃球闭式喷头(k=80)。 5、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在柴油发电机房及高低压配电室等电气用房及重要信息技术用房均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灭火浓度9.0%,浸渍时间不小于10min, 由专业消防公司设计、施工、调试。

6、建筑灭火器配置

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设计,在消火栓箱处设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强、弱配电间放置手推车式磷酸铵盐灭火器,消火栓箱处灭火器保护面积不能全部覆盖时,局部单独设置灭火器以满足要求。

三、电气消防设计

1.负荷等级:消防设备、消防控制室、应急照明等为一级负荷。 2. 供电措施:

(1)10kV高压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同时工作,互为备用。当一路电源中断供电时,另一路电源应能满足全部一级负荷及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 (2)消防负荷均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端切换。

(3)疏散指示灯装设应急蓄电池,其供电时间为90min。 3. 线路选择及敷设:

(1)10kV的电缆选用ZR-YJV-8.7/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芯电力电缆。

(2)低压出线电缆选用WDZ-YJY-0.6/1K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其工作温度为90℃;消防应急回路出线选用WDZN-YJY-0.6/1kV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力电缆,工作温度为90℃。

(3)至排污泵的出线选用VV33型防水电缆。

(4)普通照明、动力配电导线选用ZD-BV-0.45/0.75kV聚氯乙烯绝缘导线。 (5)普通控制线选用ZR-KVV型控制电缆,与消防有关的控制线选用NH-KVV阻燃耐火型控制电缆。

(6)消防设备配电支线采用WDZ-BYJ-0.45/0.75kV阻燃塑料绝缘铜芯线穿金属管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或采用WDZN-BYJ-0.45/0.75kV型阻燃耐火塑料绝缘铜芯线穿穿金属管吊顶内敷设,外刷防火涂料 4. 应急照明设计

(1)各安全出口设置安全出口标志灯; (2)疏散走道内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 (3)疏散走道设置应急照明灯;

(4)在走道、门厅等一般疏散场所设置疏散照明,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在人员密集场所、疏散楼梯间设置疏散照明,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5lx,在走道、大厅、安全出口等处设置疏散指示灯及安全出口标志灯,其持续供电时间不少于90min。 5、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及应急广播措施

1. 本项目按一级保护对象的要求设计。设置一套火灾自动报警控制中心系统。消防报警主机选用总线制报警系统及相应产品。车库内设置智能型感烟感温探测器,大空间采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

2. 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在超高层办公的消防安保中心内,

3. 本系统设置火灾警报装置与应急广播系统,火灾时,将首先接通火灾层及相关层的警报和应急广播装置。确认报警信号后,立即向相关系统发送报警信息,通报火警区域。 得到信息后, 应急广播系统则按预定程序启动相应区域的应急广播。 4. 本系统设有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及专线报警电话。在主要出口、楼梯间电梯前室等处设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对讲电话。

5. 本系统具有以下联动控制功能:火警发生后,消防中心在接到管道压力信号或手动、自动报警信号并确认火灾后,能切断相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灯;能自动及手动启动喷淋泵、消火栓泵,显示其工作、故障状态,显示启泵按钮位置及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对常开

防火门的控制;对防火卷帘的控制;停止相关部位的空调送风,启动相关部位的防烟和排烟风机,启闭有关阀门,并接收反馈信号。

6.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电源由两路电源供电,末端自切。

7.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传输线路采用穿金属管、防火保护金属线槽保护方式布线。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采用暗敷时,采用金属管并敷设在非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采用明敷时,采用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

四、暖通消防设计

1.前室、合用前室设有符合要求可开启外窗的楼梯间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不满足开窗要求的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1.项目满足自然排烟要求处采用自然排烟形式,其开窗面积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不负荷自然排烟要求的内走道及内区大空间等凡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区域均设机械排烟系统,每个防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防烟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采用隔墙、顶棚或吊顶下凸出不小于500mm 的不燃烧体进行分隔。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2. 中庭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排烟量按4 次/小时换气次数计算,排烟补风采用门窗自然补风。

3. 该建筑位的地下车库按防火分区设置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超过2000m2,排烟量按不小于6次/小时换气次数计算。有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口

(一)、防烟设施(二)、排烟设施的防火分区内的防烟分区采用自然补风;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口的防火分区内的防烟分区采用机械补风。由于本车库平时采用诱导风机的车库通风系统,因此排烟时机械补风系统利用平时的机械送风系统,机械排烟风机利用平时的机械排风机,在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控制关闭平时风管上的阀门,打开专用排烟总风管上的风阀排烟。

4. 排烟风机前设280℃熔断的排烟防火阀,并与排烟风机联锁,风口、风阀全部采用不燃材料制作,风机

置于设备夹层顶内,并做防火隔断。

5. 排烟系统风管、风口、风阀全部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所有排烟风管均采用非燃材料保温隔热。

6. 地下厨房按规范要求设机械排烟系统(兼事故通风系统),排烟量按60 次/m2 计算,机械补风。排烟风机

采用防爆型,并分别在厨房内外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电器开关。

1、排烟系统风管、风口、风阀全部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用不燃绝热材料进行保温隔热。

2、在与穿楼层主风道相接的支风道上设70℃熔断的防火调节阀,并返回信号。 3、风管穿越防火分区部分设防火阀,或采用耐火1 小时以上的风管。

4、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越通风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穿越变形缝的两侧均应设防火阀(消防补风管采用70°C 防火阀,厨房排油烟管道采用150°C 防火阀,排风兼排烟

管和排烟管采用280°C 防火阀)。发生火灾时,通过联动系统关闭所有非消防用风机。

5、卫生间排气扇自带止回措施,垂直风管与各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道上设70°C 防火阀。

6、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分隔或楼板时,应预留套管,其缝隙应用不燃材料封闭严实。 第十一章 安全防护设计专篇

1. 所有客梯、客货、消防梯均选用经劳动保护部门认可的产品。 2. 地下室有人操作的设备机房等设有机械通风系统和岗位换气装置。 3. 按项目投入后的职工的实际人数,配备适当的职工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 4. 噪声较大的设备机房、管理人员另设工作室,墙面作吸声处理,减少机房设备噪声对值班人员的影响。

5. 锅炉房设在地下室二层,有单独对外的出口,顶部设泄爆口,泄爆口远离人员密集区和出入口;锅炉设备均选用劳动保护认可的产品。

6. 为减少漏触电事故的发生,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的电击防护采用:直接接触防护、间接接触防护(包括剩余电流动作防护、TN 系统的接地故障保护等)、直接接触及间接接触防护都有的防护。

7. 对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接地,包括移动、固定电气设备、室内外的金属构架、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I 类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等。

8. 变电所设置总等电位连接(MEB),游泳池、浴室需设置辅助等电位(SEB)联结、局部等电位(LEB)联结。游泳池、浴室等特殊场所根据规范要求采用安全电压供电。 9. 自备应急发电机房内墙作吸声处理,减少噪声对值班人员的影响。

(三)防火设施10. 电子计算机房等需要的地方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

11. 电缆桥架外壳接地,电缆垂直敷设时距地1.8m 以下部分加金属(管)保护,所有配电线路采用金属管保护。

12. 消防设备及重要机房内设置事故照明。

13. 电梯井道内设置井道检修照明,平均照度为200Lx。 第十二章 楼宇智能化及通讯系统设计专篇 一、楼宇智能化系统

为了对建筑物内各种机电设备进行监视、控制、测量,使各种机电设备安全运行、可靠、节约能源、节省人力及确保建筑物内环境舒适,本工程配置智能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本系统采用网络形式将智能

控制方式,并采用集中显示、报警和控制。控制中心设在消防/保安控制室内。 1、对空调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 显示各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 监控各层的新风机和排风机 2、对给排水系统进行监控 监控所有的排水泵 监控所有的生活泵

显示所有水箱的水位及极限报警信号 显示所有集水坑的水位及极限报警信号 显示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 3、对变配电所系统进行监视

变配电所设独立的电力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对变电所内主要电气设备的进行状态进行监视、电能参数测量、记录和故障报警。 4、对电梯系统进行监视,显示电梯的运行状态。 二、通信系统

在建筑内设置通信机房,安装电信接入设备,满足酒店、办公用户的语音、数据通信以及多媒体图像通信要求。本项目内通信线路(语音、数据)为结构化布线系统,采用Cat6 非屏蔽双绞线及光缆布设,及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基础上组建信息化应用系统。电话通信考虑以直线和分机电话。用户也可根据需要,配置集团电话交换机用于内部通信。

三、综合布线系统

1、建立一套为语音和数据等信号传输并具有高速、灵活、可扩展的模块化介质通路。系统主要服务于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系统。

2、应用结构化布线系统设置计算机网络系统,并采用数据专线汇接互联网,计算机网络通过物理路由或通过防火墙相互隔离,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系统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并可根据需要分别建立酒店(办公)管理子系统、服务管理子系统、智能卡管理子系统、电子公告信息服务等子系统,以提高办公、管理效率。

武汉光谷创意天空 建筑设计方案投资估算 单位:人民币 序号 项目及费用名称 估算总值(万元) 面积 (M2) 经济指标(元/M2) 290786.90 92589.06 81432.70 9548.70 12939.12 43130.40 7188.40 8626.08 11156.36 115.01 258.75 3594.20 2156.52 2156.52 2875.36 194227.85 160160.19 66733.41 26693.36 33366.71 33366.71 34067.66 504.99 605.98 8341.68 5005.01 6673.34 9600.00 3336.67 3969.99 841.66 2945.80 126.25 477435.06 143768.00 143768.00 477435.06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336663.04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160000.00 333667.06 81861.64 16833.15 29458.02 8416.58 6090.61 6440.17 5664.17 200.00 900.00 3000.00 500.00 600.00 776.00 80.00 180.00 250.00 150.00 150.00 200.00 5821.01 4800.00 2000.00 800.00 1000.00 1000.00 1011.92 150.00 180.00 250.00 150.00 200.00 600.00 100.00 484.96 500.00 1000.00 150.00 一 建安工程费用 1 地下室部分 1.1 土建工程费用 1.1.1 桩基工程 1.1.2 基坑围护及土石方工程 1.1.3 地下室结构工程 1.1.4 建筑工程 1.1.5 内装修工程 1.2 安装工程费用 1.2.1 给排水工程 1.2.2 消防喷淋 1.2.3 电气工程 1.2.4 变配电工程 1.2.5 弱电工程 1.2.6 通风工程 2 地上部分 2.1 土建工程费用 2.1.1 结构工程 2.1.2 建筑工程 2.1.3 外立面工程 2.1.4 办公楼内装修工程 2.2 安装工程费用 2.2.1 给排水工程 2.2.2 消防系统 2.2.3 电气工程(含柴油发电机) 2.2.4 变配电工程 2.2.5 弱电工程 2.2.6 通风空调工程 2.2.7 电梯 3 室外总体 3.1 绿化、景观 3.2 道路、广场、附属工程 3.3 地下管线 3.4 备二 注 标识系统 预备费 5% 项目费用合计 56.28 43618.04 334404.94 56279.88 480431.04 480431.04 10.00 907.89 6960.52

武汉光谷创意天空 建筑设计方案投资估算 单位:人民币 序号 项目及费用名称 估算总值(万元) 面积 (M2) 经济指标(元/M2) 290786.90 92589.06 81432.70 9548.70 12939.12 43130.40 7188.40 8626.08 11156.36 115.01 258.75 3594.20 2156.52 2156.52 2875.36 194227.85 160160.19 66733.41 26693.36 33366.71 33366.71 34067.66 504.99 605.98 8341.68 5005.01 6673.34 9600.00 3336.67 3969.99 841.66 2945.80 126.25 477435.06 143768.00 143768.00 477435.06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143768.00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336663.04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333667.06 160000.00 333667.06 81861.64 16833.15 29458.02 8416.58 6090.61 6440.17 5664.17 200.00 900.00 3000.00 500.00 600.00 776.00 80.00 180.00 250.00 150.00 150.00 200.00 5821.01 4800.00 2000.00 800.00 1000.00 1000.00 1011.92 150.00 180.00 250.00 150.00 200.00 600.00 100.00 484.96 500.00 1000.00 150.00 一 建安工程费用 1 地下室部分 1.1 土建工程费用 1.1.1 桩基工程 1.1.2 基坑围护及土石方工程 1.1.3 地下室结构工程 1.1.4 建筑工程 1.1.5 内装修工程 1.2 安装工程费用 1.2.1 给排水工程 1.2.2 消防喷淋 1.2.3 电气工程 1.2.4 变配电工程 1.2.5 弱电工程 1.2.6 通风工程 2 地上部分 2.1 土建工程费用 2.1.1 结构工程 2.1.2 建筑工程 2.1.3 外立面工程 2.1.4 办公楼内装修工程 2.2 安装工程费用 2.2.1 给排水工程 2.2.2 消防系统 2.2.3 电气工程(含柴油发电机) 2.2.4 变配电工程 2.2.5 弱电工程 2.2.6 通风空调工程 2.2.7 电梯 3 室外总体 3.1 绿化、景观 3.2 道路、广场、附属工程 3.3 地下管线 3.4 备二 注 标识系统 预备费 5% 项目费用合计 56.28 43618.04 334404.94 56279.88 480431.04 480431.04 10.00 907.89 6960.5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2e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