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教育学院官网教师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3-10-10 09: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学练习题(中学)

教育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2.学校教育产生于( )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3.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4.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5. (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 B、埃及 C、雅典 D、斯巴达 6.教育学就是研究(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7. 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0.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1.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 )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13.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1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16.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1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卢梭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9.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0.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21.生产力对教育起( )。

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 22.(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2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2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2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7.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28.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布卢姆 B、布卢纳 C、皮亚杰 D、舒尔茨

29.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3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3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3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5.儿童身高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6.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3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38.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39.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40.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1.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42.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43.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4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5.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 )。

A、遗传因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46.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49.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0.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51.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 52.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 )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5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 )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54.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了( )。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的好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55.“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 )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 社会活动 D、环境 5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主要影响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57.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58.(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学计划 D、教学内容 59.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 )的集中体现。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60.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 )一书中,主张教育目的从“再现过去社会状态”向“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态”转变。

A、《学会生存》 B、《终身教育引论》

C、《教育的使命》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61. 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科学技术 B、社会文化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62. “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

规范。”这种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神学本位论

63. “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这些教育目

的观的提出,反映了教育目的具有( )。

A、理想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实践性 64. 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建立学习型社会 65. 下列人物中持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涂尔干 D、孔德 66.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是( )。

A、审美能力 B、高尚品德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67. 素质教育是面向( )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体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68. 当前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终身教育 D、现代教育

69.(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

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义务教育 C、素质教育 D、全面教育 70.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 D、中等教育 71. 人的多元智力发展理论主要为人的( )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A、全面发展 B、个性发展 C、身体发展 D、心理发展 72. 下面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73. 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培养目标 B、考试

C、进行美育就是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途径之一 74. 学生应以( )为主要任务。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学习 75.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 )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76.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 )时期的人。

A、最迅速 B、普通 C、缓慢 D、成熟 77. 在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78.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就是维护青少年儿童

的( )主体地位。

A、自然权利 B、人身权利 C、社会权利 D、健康权利 79. 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 )。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0. 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具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1. 教师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因为学生具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2.我国一系列教育法律规定,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3. 从职业属性来说,教师职业属于( )。

A、专门职业 B、普通职业 C、高收入职业 D、一般职业 84.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85. 教师的神圣使命是( )。

135.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36. 是依据 划分的课的种类。 137.根据一节课完成任务的多少或类型数,可以分为 和 。 138. 是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顺序、时限及相互关系。 139.一般说来,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 、 、 、 。 140.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为 、 、 、 、 。 141.在目前常用的测验中,试题类型一般分为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142. 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143. 是指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144.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45.教育史上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 、 、 、 。 146.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14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1862年的 。 148. 是我国现在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149.分组教学一般有两大类 、 。 150.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 和 。 151. 是指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做法,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 152. 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排的班级中,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进行教学。 153.设计教学法德代表人物是 。 154.道尔顿制的代表人物是 。 15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为 、 、 。 156.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 、 、 。 157.德育从形式上说通常包括 、 、 。 158.德育从内容上包括 、 、 、 。 159.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为 、 、 、 。 160.初中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 、 。 161. 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 16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为 、 、 。 163.心理辅导的方式一般包括 、 。 164.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点是 、 、 。 165.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为 、 、 、 。 16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 与学生已有 的 之间的矛盾。 167. 、 、 、 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 168. 是衡量人的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 169. 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170.学生 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171.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72.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173.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 174.说服法包括 、 、 、 。 175.陶冶的方式包括 、 、 。

176.锻炼的方式包括 、 、 、 。

177.我国中学通常采用的品德评价的方式有 、 、 。 178.德育模式包括 、 、 。 179.社会模仿模式的创立者为 。 180. 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

181.班级管理的模式有 、 、 、 。 182.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分为 、 、 。

183. 是以议论和褒贬的方式肯定或否定班集体的动向或其他成员的言语行为。 184.即班级的气氛、精神面貌。

185. 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

18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为 、 、 。

187.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 、 。 三、简答题

1.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3.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4.简述现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 5.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6.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7.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9.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10.教育在哪些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1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几种动因理论。 13.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1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5.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6 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7. 简述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 18. 简述学生所应履行的义务。 19. 简述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20. 简述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要求。 21. 简述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要求。 22. 简述教师人格特征的要求。

23. 简述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 24. 简述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25. 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26. 简述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27. 简述综合课程的优、缺点。 28.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29.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30. 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存在哪些主要弊端?

3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2.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33.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34.教学过程有何特点或规律?

35.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6.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37.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38.简述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39.简述贯彻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40.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4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42.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43.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由哪些? 44.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45.班级授课制有何优缺点? 46.德育有何意义?

4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8.初、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49.德育过程有何规律?

50.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51.简述贯彻正面教育、知行统一、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

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52.简述德育的途径。

53.简述运用说服法、榜样法、陶冶法、锻炼法、品德评价法的要求。 54.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55.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56.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57.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58.如何形成于培养班集体?

59.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60.如何协调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四、论述题 1.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老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让他抬不起头来。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格里沙流着眼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后来,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

问题: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2.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3.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美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试分析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教育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为什么?

6. 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经多次变化,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培养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的观点一直没有变,请你根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来分析这种现象。

7.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很多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唱歌、跳舞,或者培养他们动手制作一些科学小发明,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分析这种看法。

8. 有人说“应试教育重课内,素质教育重课外。”“应试教育重知识,素质教育重能力。”请运用素质教育的原理分析上述观点。

9. 有人说,教师职业就是一个普通职业,读一点书,知道的比学生多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请运用教师专业化的条件分析这种看法。

10. 我给学生定下规矩:上课迟到者,无论什么原因,男生女生都要当众唱一首歌,包括教师。有一天上班,公交车在突然在路上抛锚了,当我大汗淋漓地赶到教室,上课铃已响过10分钟。我对学生说:今天真是特殊情况,老师就例外了!学生一片哗然。请你说说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很多人认为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请你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当前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趋势是什么?

12.联系实际或案例论述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或相关特点。

13.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里,照明灯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一看灯

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 14.联系实际或案例论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15.运用教学原则(特别是直观性、启发性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分析相关现象、问题或

案例。

16.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

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有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

17.学期伊始,为了上好课,一位新教师特地搜集了效度特级教师的有关教案,准备照着这些教案的内容区上课。试评价该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18.在听了一堂语文公开课后,不少老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个老师课上得很好,课堂气氛很活跃。”“确实不错,很有启发性。”“基本功很扎实,不错。” 那么,你认为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一堂课?

19.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及如何改革? 20.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加强青少年德育的重要性。

21.为什么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和导之以行? 22.运用德育规律分析相关教育现象或问题。

23.运用德育原则(特别是正面教育、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原则)分析相关现象、问题或案例。

24.运用德育方法分析相关现象、问题或案例。

25.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26.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如何培养班集体?

27.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班主任应该如何协调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28.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

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一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还有一次,有个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上课、听不懂的就滚到操场上玩去!不让我们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一个女生谈话,说“某某某,你看你脸皮挺厚的,我从初一讲到你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你猜我们班同学管她叫什么?——变态老师!(1)试分析该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2)谈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29.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

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或班主任,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30.一位中学老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

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也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试运用德育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

31.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

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中学)

22.教师的( )和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都有关系。

23.在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实验中,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 24.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 25.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四种反思的方法有:( )、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行动研究。 26.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 )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27.( )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28.福勒和( )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29.( )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而新教师却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

30.( )等人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过程。 31.人们通常将专家教师的相关知识、技能和( )合称为教学技能。

32、处于( ) 阶段的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学们怎么看我?”等。

3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 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

3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对学生个体的表面关注较少,据此该教师现在主要处在成长阶段中的关注 ------ 阶段。

35、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 和教学监控能力三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

37、简述教学反思的三种类型。

38、简述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39、简述罗森塔尔效应。

40、简述教师常用的反思方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1、试述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42、小王老师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最近分配到一所重点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她非常想迅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又不知道自己该从哪些方面努力,请给她一些好的建议。

教育心理学(中学)第七章至第九章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用( )

、图示 、坐标 、遗忘曲线 、练习曲线

2、加里培林及其心理学派的著作中,被称为“物质或物质化阶段”是( ) 、原型设计阶段 、原型内化阶段 、原型操作阶段 3、在学校学习中,技能的学习以( )的掌握为前提

、原型定向阶段

、感性知识 、理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4、在原型内化阶段,培养的重点应该放在考察学生言语的( )

、动作效应上 、动作本身 、对动作的认知 、利用言语来标志练习

5、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这种现象最适当解释是( )

、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学习应循序渐进 、防止过早出现疲劳 、先要有准备动作

6、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结构来看,具有( ) 、外显性 、客观性 、展开性 7、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 )

、外显性 、展开性 、内潜性 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

、观念性 、客观性

意识和能力构成 规则和技能构成 认知策略构成 经验和方法构成

9、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 、元认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10、以下学习策略从分类上看,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调整阅读速度 、获得个别指导 、自我测查 11、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 )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12、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 )的记忆策略

、重新阅读

、精细加工策略

、感知性 、理解性 、计划性 、调节性

13、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做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对每天的活动,都要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来,这是属于( )

、资源管理策略 、复述策略 、组织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14、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 、做笔记策略

15、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牢记题目内容 、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6、认知心理学把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 )的过程

、问题结构 、问题线索 、问题内容 、问题空间

17、一个人面对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是思维( )的表现。

、流畅性 、变通性 、指向性 18、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表现出了思维的( )

、流畅性 、变通性 、独创性

、独创性 、聚合性

19、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 )的问题 、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问题 、验证问题

20、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有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属于( ) 、思维定势 、原型启发 、功能固着 21、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酝酿效益

、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意识 、创造性勇气

二、填空题:

1、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 为基础。 2、学校中技能的学习以 的掌握为前提。

3、 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即内部动作映像形成的过程。 4、 是心智技能形成的一个过程,指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

5、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 表现出来。 6、操作熟练地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 。

7、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 、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8、 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9、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元认知、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和 。

10、交互式教学旨在教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 。 11、 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12、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 知识的。

13、同质不同形的呈现各种问题的例证的方式叫做 。 14一般认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智力和 。

15、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手段 —— 目标分析法的关键是 。

16、常用的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思维、自我设计训练和 。

17、科学家调查发现, 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

18、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包括目的性、认知性和 。

三、简答题:

1、技能的本质是什么,它与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有效的操作技能的模仿和学习应当遵循哪些条件? 3、心智技能的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有哪些? 4、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及其意义。

5、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使用学习策略。 6、简述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异同。 7、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8、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9、简述创造性的思维策略训练。

四、论述题:

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

2、根据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心智技能三阶段论,谈谈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谈谈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 4、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将策略教学落实到每节课中? 5、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6、谈谈如何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附第7至9章答案)

一、 选择题:

1、D 2、C 3、D 4、A 5、A 6、C 7、C 8、A 9、B 10、B 11、B 12、B 13、A 14、B `5、B 16、 D 17、A 18、B 19、B 20、C 21、D

二、填空题:

1、认知2、程序性知识3、内化4、原型操作5、实际动作6、,动力定型7、练习8、元认知 9、学习方法10、预测11、生成性学习12、陈述性学习13、问题的变式14、个性 15、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16、头脑风暴训练17、好奇心18、序列性

三、简答题:(见教材要点) 四、论述题:(见教材要点) 第十、十一、十二章心理学练习题(屈卫国)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 )提出的。

A.埃里克森 B.费斯廷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6.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价值体系 D.策略系统 7.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A.一年级 B.三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8.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 9.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向 D.道德行为

10.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1.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认知性道德情感 12.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参与 13.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划分为( )。

A.顺从、认同和内化 B.顺从和认同 C.逆反、认同和内化 D.认同和内化

14.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5.在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中,只根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罚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好孩子”取向阶段

16.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不稳定的 17.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A.自律道德 B.无道德规则 C.他律道德 D.依存性道德

18.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个性

19.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20.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

A.权威阶段 B.可逆性阶段 C.公正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21.(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A.班杜拉 B.柯尔伯格 C.加涅 D.皮亚杰

22.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A.0—5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23.清楚地意识到道德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

24.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

A.依从 B.认同 C.同化 D.内化

25.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

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26.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27.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28.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9.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A.避免学生观看类似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 C.影视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30.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无规则水平 3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32.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教师中心原则 33.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34.人格障碍是( )产物。

A.个体先天素质 B.后天教养

C.不良习惯 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

35.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 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

A.心理测验 B.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

36.评定量表将欲观察的学生各项心理特质或行为列于表上,通常分为( ) 。

A.1,2,3 级 B.9 级 c.3,5,7 级 D.5 级 37.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 )。

A.过分依赖 B.吸烟 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 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 38.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沃尔朴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39.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40.日记,周记,作文等是下列哪种方法的具体形式( )。

A.观察法 B.自述法 C.评定量表 D.轶事记录 41.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42.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43.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 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状 态是一种( )。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44.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20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