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备课教案六、七单元.doc121212

更新时间:2024-06-04 10: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科 数学 主题 教 学 内 容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教 材 解 读 课 标 要 求 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教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单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其次,就是对教材深挖重组。让学生把操作与计算统一起来,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知识技能: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数学思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 学 重 难 点 学 情 分 析 课时 安排

- 1 -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 时间 4.23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王春梅 有余数的除法(一)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有余数的除法(二)竖式与试商 解决问题小小设计师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经理解了除法意义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教学的。有个别同学没积极参与,而别的同学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不能用心去倾听别同学的方法,教师应该及时不断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5课时 第六单元第1课时 主备教师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一) 课型 新授课 王春梅 使用教师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数学思考: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问题解决: 情感目标:借助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备课时间 课件 上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一、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出活动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草莓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二)问题: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 2 -

二次备课

(1)独立完成。(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问题: 1. 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 2.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 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 11根、12根呢? 5. 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 6. 探究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练习 P-60,61页做一做第一、第二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教学反思(不少于100字):

- 3 -

二年级第六单元第三课时 课题 主备教师 有余数的除法(二) 课型 新授课 王春梅 使用教师 知识与技能:通过摆小棒这一具体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数学思考:通过摆小棒这一具体操作、观察、分类、交流等活动,体会平均分时,有剩余又不够再分,从而初步形成“剩余”的表象。 问题解决: 情感与态度:创设做花环铁架这一具体情境,感受到有余数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课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 4 -

一、探究有余数的除法

1、老师准备用这些花做成花环,知道吗?这些花环的底架,有是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呢? 2、每个同学都有13根小棒,请用这些小棒摆任意几边,看

看最多能摆出几个一样的独立图形。 先来研究“小棒刚好用完”的情况。用横式表示出来。

3、研究“有剩余”的情况。

①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知道了13根小棒,摆成5边形,算式怎么列?13÷5 ②那么计算13÷5怎么写呢?老师不教,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试着写一写呢?请生板演,反馈。(根据学生的解说,师板书) ③说说今天学的和之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那剩余的小棒也继续搭呀?!

④揭题:看来,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余不够再分的数我们就称为余数。

⑤谁能从在所摆的图中找出与这条竖式中相对应的数?(请2个学生上来指)

⑥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这多或剩余,在数学上,我们有一种简洁的表示方法。就是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⑦谁会读这条算式?

4、剩余一种“有剩余”的情况,分别写出横式。 (师巡视,指名学生板演,反馈) 5、如何试商?

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知道了各种图形最多可以摆几个。如果不摆,你能算出用17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四边形吗? 17÷4 (生上来板演 说说如何试商) 二、研究除数与余数的关系。

1、任意抓一把小棒,四根摆成一个正方形,一直摆、一直摆……最后可能余几根小棒?

学生猜。(能说理由的就说出理由,再摆小棒验证。不能说

出理由的,先摆摆小棒。) 2、如果六边形?,余数可能是几?为什么?课件验证。 3、得出规律。板书规律,正反各读一次

- 5 -

三、巩固练习。 书P61的做一做1、2题。 四、全课总结。 学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13÷5=2.。。。3 教学反思(不少于100字): 第六单元第4课时 主备教师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课型 新授课 王春梅 使用教师 知识与技能: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数学思考: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教学 目标 问题解决: 情感与态度: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 6 -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备课时间 课件 上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学生活动,运用旧知解决问题 (一)课件出示,展示题目,明确题意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3.“每4根分一组”什么意思? 问题:结果怎样呢?自己动手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二)交流想法,解决问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结果怎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尝试:摆、圈、列除法算式的办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知道吗,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想一想摆、圈、写算式 问题:你是怎样写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三、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预设: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过渡:这位同学的写法,就是我们通用的竖式写法, 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4=3(组)??1(根) 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四)独立书写,及时巩固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问题:1. 竖式怎么写呢?请你自己写一写。 2. 小组互相学习,看看写得怎么样。 3. 这个竖式中的每个数什么意思? 交流想法,体会试商方法 问题: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呢? 回顾例题,整理所学内容(例3) 问题: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 7 -

五、巩固练习 P-62、63页做一做第一、第二题。 六、课堂作业 书64、65页《练习十四》 板书设计 竖式与试商 13÷4=3(组)??1(根) 教学反思(不少于100字) 第六单元第6课时 主备教师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王春梅 使用教师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摆放学具,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进一”的道理。 数学思考: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问题解决: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难点 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用进一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备课时间 课件 上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审读题意,交流理解(课件展示)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1. 你都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至少”是什么意思? 2.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 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 8 -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三)讨论辨析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 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三、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梳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研究3位同学的想法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1”。 四、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做一做2)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1. 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3.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问题:

1. 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划船的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2. 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 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3. 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五、全课总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六、课堂作业

《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1(人)

5+1=6(人)

- 9 -

教学反思(不少于100字): 二年级第六单元第7课时 课题 主备教师 王春梅 小小设计师 使用教师 课型 活动课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数学思考: 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 目标 和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设计图案,使学生感受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2、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能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图形,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态度。 教学准备 课件,图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 10 -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展示几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对称、旋转或平移的图案)

二、学习新课

(一)课件出示课本72页4幅精美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再进行全班交流。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3、这些图形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三、巩固练习

1、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图案设计 利用对称、平移或旋转创作一幅图案。 2、互相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的美丽图案及它们的拼成

五、作业

自己动手设计一幅图案

二次备课

- 11 -

学科 数学 年级 主题 教 学 内 容 教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按从易到难螺旋材 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解 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读 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课 标 要 求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能万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 读法比较大小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比较大小 近似数 二年级 单元 七单元 课型 时间 新授课 5,14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王春梅 万以内的认识 说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教 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学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对比、归纳,让学生理解掌握万以内数的目 概念。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对比等,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标

- 12 -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学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1.体会相邻重 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3.认识近难 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点 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学情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教学时,应分析 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课时 安排 二年级第七单元第1课时 课题 主备教师 王春梅 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 数学思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教学 目标 问题解决: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兴趣,为引出认识万以内的数作准备;.使学生在现实的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10000有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 情感态度:体会到生活中经常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拐弯数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课标要求 教法 使学生在现实的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10000有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 上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学法 二次备课 1000以内数的认识 使用教师 课型 新授课 7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备课时间 - 13 -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咱们班有多少学生吗? 学生回答师板书

2、这个数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再往后数3个数就是二(2)班的学生数,你知道二(2)班有多少学生吗? 3、猜一猜,我们学校有多少人呢?出示课件学生观察、猜测、汇报。

4、师板书326你会读这个数吗?,谁愿意试一试?学生试读,教师评价。

5、326这个数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

326比我们以前学习的数要大,今天我们将学习像这样更多的大数,板书课题:千以内数的认识(课件出示) 二、建立数感,学会数数

(一)首先我们学习数数(出示课件小方块) 1、10个小方块,( 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 板书 : 10个一是十

2、100个小方块,可以怎样快速地数?(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数。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1000个小方块,又怎样快速地数?(课件演示)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4、1000的感知

(1)算一算:100元一张的人民币,几张是1000元?

(2)猜一猜:绕学校操场跑道跑一圈是200米,跑几圈是100米? (3)想一想:一个班50人,几个班有1000个小朋友? 5、“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想一想,我们以前还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学生回答,师板书,千 个 十百。通过刚才的数数,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相邻数位间的十进制关系。用红笔圈出10,强调满十进1。

6、我们刚才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了方块,不用这

- 14 -

些方块,我们按要求数数。

(二)练习数数(用开火车的形式)

(1)十个十个地数,从三百七十数到四百二十

(2)一个一个地数,从二百八十二数到三百零五。二百八十九后面是几,你是怎样数地?

(3)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七数到一千。九百八十九后面是几?一千前面一个数是几? 三、学会读写,理解组成

同学们能数了吗?那我们把这些大数请到计数器吧。出示计数器,复习数位顺序。

(一)老师先拨一个数,个位是4,十位是1,百位是9谁能读出这个数?师板书读作:九百一十四。谁能写出这个数?生说,师板书写作:912 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表示()个百( )个十和( )个一。

(二)师拨304,学生试着读写,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中间有零的三位数的读写。末尾有零的数,那又怎么读写呢?师拨数680引导学生共同学习。

(三)尝试练习。师说数,生拨数,读数,写数,说数的组成。 (四)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练习写数、读数、说出这个数的组成。

(五)小结: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中间末尾没有珠子用零表示,中间的一个零要读,末尾的零不读。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2、在计数器上拨数,在写出来。做一做第二题。 五、课堂评价,凸显价值 这节课你学会哪些知识? 是怎么学会的?

课堂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 15 -

1.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1题。借助小正方体,在学生理解了100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完成。 2.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2题。在计数器上拨数之后写数,并说说是怎么拨的,写数时要注意什么。边操作边叙述,巩固方法。 (二)综合应用 1.9个百和3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读作( ),它里面共有( )个十。 2.蜜蜂每秒约振动380次翅膀,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读出这两个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四、联系生活,总结升华 (一)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1000以内的数 教学反思(不少于100字): 二年级第七单元第3课时 课题 主备教师 教学 目标

- 21 -

万以内数的认识 使用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王春梅 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表示数。 数学思考:经历用算盘表示数和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问题解决:在认识算盘的过程中,了解上珠与下珠在表示数时的意义;在用算盘表示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位值制”,为后续学习数位顺序表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课件、算盘。 课标要求 经历用算盘表示数和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教法 上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谜语揭题 (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下面每幅图代表的数分别是多少?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学法 二次备课 备课时间 1. ( ) 23. ( ) - 22 -

( ) (二)谜语揭题。 1.猜谜语:同学们回答得真棒,那接下来我们来猜个谜语吧。 课件演示: 一座城,四面墙, 一群珠宝里面藏。 若用小手拨一拨, 噼里啪啦连声响。 2.揭课题: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并板书:认识算盘。 二、借助算盘,探究新知 (一)认识算盘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介绍名称。出示算盘,让学生观察并了解算盘的结构,最后介绍算盘的框、梁、档和珠子。 (2)同桌互说名称,一人指另一人说。 (3)明确上珠和下珠的意义。 梁下面的珠子叫下珠,一个下珠表示1;梁上面的珠子叫上珠, - 23 -

一个上珠表示5。 2.认识算盘上0~9的表示方法。 (1)1~4的表示。教师演示拨一个下珠表示1,拨2个下珠表示2?? (2)5~9的表示。教师演示5怎么表示,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 同桌互说6~9怎么表示法,再汇报演示。 (3)0的表示。空档表示0。 二)运用算盘 1.介绍拨珠指法。(教师演示) 2.了解如何定位。 教师先在任意档上拨9,然后让学生想想怎么拨10。通过观察,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必须确定个位,并做好记号。在比较中,优化方法:通常用最右边一档作为个位。 3.用算盘记数。 (1)拨出563。 先独自拨,再指名上黑板演示,最后集体评价。学生拨好后在算盘上从右往左确认个位上是几,表示几,十位上是几,表示几十,百位是几,表示几百。看看上下珠子是否拨正确。 (2)拨出1000。 着重让学生体会个位、十位和百位都没有时是空档,千位是1个下珠。 - 24 -

4.用算盘数数。 (1)先拨出99,然后边数边拨到110。让学生感受“拐弯数”在算盘上的表示。(教师演示) (2)先拨出497,然后边数边拨到502。(同桌合作:一生拨珠,另一生检查,然后互换)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78页“做一做”。学生通过在算盘上拨数,进一步认识算盘,应用算盘。 2.互动练习。同桌合作,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学生拨数,然后一起写数。 (二)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81页第11题。学生找到相同的数后,读一读这些数,再说一说这些数的组成。 2.讨论计数器拨数和算盘拨数的异同点。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回顾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认为算盘拨数要注意什么? 二年级第七单元第四课时 课题 主备教师 王春梅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使用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利用小正方体、计数器、彩星等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教学 目标 数学思考:在操作活动中,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感受万以内数的组成,单位“万”。 - 25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问题解决:在学生认识了10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直观的操作到抽象的概括,深化对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借助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课标要求 在学生认识了10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法 上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以旧引新 (一)复习旧知:(课件演示) 1.填一填。 (1)( )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 )。 (2) 408是由( )个百、( )个一组成的;480是由( )个( )和( )个( )组成。 2.数一数。 (1)从八百八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2)数小正方体个数。下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法 二次备课 备课时间 - 26 -

(二)揭示课题。 除了一千,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大的数,例如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课件演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10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活动展开,探究新知 (一)在演示中感知 1.利用正方体数数。 (1)课件出示:复习题中正方体,让学生跟着数:一千、二千、三千?? (2)认识一万。在学生数到九千时,教师提问:再增加一千是多少?(10个一千)继而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 2.利用计数器数数。 (1)教师拨学生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再边拨学生边数,直到九千时问学生该怎么办。(把千位9个珠子归零,然后在万位上拨1个珠子。) (2)小结并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 - 27 -

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与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 (二)在制作中体验 1.制作数位顺序表。 (1)引导观察:在计数器上你发现了哪些认识的数位?。 (2)独立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引导)。 (3)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说说每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 2.运用数位顺序表。 (1)写数。在数位顺序表下面写数,例如:894、309、480、1000等 (2)读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读数,将上面写出的数对照数位顺序表读一读。 (三)在操作中领悟 1.拨计数器,经历数数过程。(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拨到一千零二十。 (2)从四千九百八十起,一十一十地拨到五千零三十。 (3)从八千七百起,一百一百地拨到九千二百。 2.圈彩星图,理解数的组成。 (1)估一估。(课件出示彩星图)让学生说说这里大约有多少颗彩星。 (2)圈一圈。拿出准备好的彩星图,数一数,圈一圈。10个100是1000,彩星比1000多得多时,先可以怎么圈,再怎么圈,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 - 28 -

(3)说一说。说说圈的过程,再说说合起来共有多少颗彩星。(二千四百五十八颗) (4)填一填。(课件演示用小正方体表示二千四百五十八) 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十和( )个一组成的。 (5)选一选。请学生选择计数器或算盘拨出这个数。 三、实践应用,内化新知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明信片,若有学生说出32个一百、5个十和4个一时,教师也可追问32个百是多少,(3200)也可以怎么说。(3个千、2个百) 2.教材第84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做好后说说在计数器上是怎么拨的及每个数的组成。 (二)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从一千七百六十五开始,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整十数时,开始一十一十地数,数到整百数时,一百一百地数,数到整千数时,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总结: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二)延伸:我们认识了个、十、百、千和万,以后还会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

- 29 -

二年级第七单元第五课时 课题 主备教师 王春梅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使用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利用小正方体、计数器、彩星等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 数学思考:在操作活动中,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感受万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 目标 问题解决;在学生认识了10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直观的操作到抽象的概括,深化对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借助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课标要求 在学生认识了10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法

- 30 -

学法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铺垫孕伏. 1.出示三位数,引导学生读数.(题目自拟) 2.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二、复习旧知、 1、(1)指导学生数绘图纸小方格的数目(或课件出示).使学生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 (2)总结学过的计数单位. 2.(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教师提示学生从一百数到一百二十时注意什么? (2)从一午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千零五. ①启发学生观察万位在右起第几位? ②数到整十、整百、整千和一万时怎样拨珠? (3)从九千九百九十一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 使学生明确:千和万两个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 (4)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① 从三千九百九十,一个一个地数到四千零八. ② 从四千九百五十,一十一十地数到五千零五十. ③ 从八千五百,一百一百地数到九千五百. 三、探究新知. 教学例6.(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在计数器上出示 745、280、609,启发学生试读,并说一说怎样读的? (2)在计数器上出示 3745、2080、6009. ①出示数位顺序表. ②拨上3745,读出它的组成. ③拨上2080,读出它的组成. ④拨上6009,读出它的组成. (3)读数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读数时首先判断最高位是什么位. 中间有一个或两上0都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5)出示万以内数的读法,引导学生阅读. (6)做一做. 读下面的数,再说说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438 3704 5008 6900 三、 随堂练习 1.(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2)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2.读下面各数. 2469 5023 6007 10000 9030 7006 3507 2800

- 31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位数的读法 3745 三千七百四十二:3个千、7个百、4个十、5个一 2080 二千零八十:2个千、8个十 6009 六千零九:6个千、9个一万以数的读法 1. 2. 3.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教学反思(不少于100字):

- 32 -

二年级第七单元第6课时 课题 主备教师 王春梅 比较数的大小 使用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 数学思考: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 目标 问题解决: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选择所研究的问题,在交流、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并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标要求 创设“比较电视机价格大小”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选择所研究的问题,在交流、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并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 学法 上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备课时间 - 33 -

一 、贴近生活,激趣导入 (一)情境激趣。课件出示彩电图: 老师想买一台彩电,逛了两家商店,发现我看中的同一型号的TCL彩电在A商店售价为1980元,在B商店售价为2015元。 1.请你帮老师比一比,在哪家店里买比较便宜?(A商店) 2.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1980<2015)要比较哪家商店的彩电便宜,就是比较1980和2015的大小。 (二)揭示课题。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 1.课件出示第90页中的情境图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自主选择两种电视机比一比价格。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比较的结果和比较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二)分析交流,归纳方法 1.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940和1899的大小。 (1)找一找: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之处?(三位数、四位数) (2)比一比:这两个数谁大谁小? - 34 -

(3)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说出你的想法。 可能有以下情况: ①数的顺序:因为940在1899的前面,所以940<1899。 ②位数的多少:因为1899是一个四位数,940是一个三位数,四位数都比三位数大,所以940<1899。 ③数的组成:因为940由9个百和4个十组成的,1899是由1个千、8个百、9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所以940<1899。 ④找中间数:因为940比1000小,1899比1000大,所以940<1899。 ?? (4)议一议:同学们找出了那么多比较的方法,组内讨论一下哪种方法比较起来最简捷? 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位数不同的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大。 (5)练一练:还有哪些同学也找到这种情况的?学生汇报,然后全班练习。 940○1350 940○2365 2.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1)位数相同,最高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1350和2365的大小。 ①质疑:这两个数和前面比较的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像这样的两个数该怎样比较呢? ②讨论:比较方法。 - 35 -

③汇报:你是怎样想的?(1350最高位上的1表示1个千,2365最高位上的2表示2个千,1个千比2个千小。) ④小结:位数相同,最高位不同的两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并形成板书。 (2)位数相同,最高位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1899和1350的大小。 ①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比较方法。 ②学生汇报比较方法。 ③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位数相同,最高位也相同时,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 3.师生小结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把图中四种电视机价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形成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快速比较。请大家把比较的符号写在本子上。 1020○999 398○402 5940○5230 9812○9182 7878○8787 5667○5680 1111○1119 587○5870 - 36 -

课件逐个出示,学生记录,然后指定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2.教材第92页第1题。 先让学生和同桌说说,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两个3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数的大小是不同的。 3.教材第92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比较的方法。 (二)思维训练 1.教材第92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讲解时可以借助数轴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多得多”、“少一些”。 2.数学游戏:抽数字卡片组数。 出示数字卡片,从中抽出了4、8、7、1,用这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小的呢?你能组成第二大的或第二小的吗? 3.□里最大能填几。 45□<458 362>□79 764>7□1 1000>□99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今天我们学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你有什么收获?在大小比较时要注意什么呢? 二年级第七单元第7课时 课题

认识近似数 - 37 -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春梅 使用教师 知识与技能: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数学思考: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问题解决: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结合数教学 目标 线图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通过游戏、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猜测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标要求 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结合数线图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法 上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一、游戏中感知近似数 (一)游戏一:数数。 1.2997、2998、2999、( )、( )、( )。 2.636、637、638、( )、( )、( )。 3.( )、9298、9299、( )、( )。 (二)游戏二:猜数。 出示一些小棒。 1.猜一猜: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直至猜出近似的根数。(大约40根) 2.数一数:指一名学生数出小棒的根数,板书准确的根数。 学法 二次备课 备课时间 - 38 -

(38根) (三)导入新课。 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近似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中体验近似数 (一)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课件出示第91页中的情境图: 1.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质疑讨论:(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 (1)这两人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9985是准确数,10000是近似数。) (2)9985真的接近10000吗? 3.学生汇报,明确意义。 (1)借助数线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课件出示数轴图: (2)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近似数比较接近准确数。) 4.辨析准确数和近似数。 (1)某小学的学生大约1600人。(2)某小学二年级有学生417人。 (3)某公园里大约摆放1000盆花。(4)某小学图书室综合类图书 - 39 -

有2912本。 (二)体验近似数的特点。课件出示: 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大约是260人,4月份大约用水500吨,4月份用电约2000 千瓦时。 1.观察思考:上面的近似数有什么特点?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归纳总结:近似数一般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三)体会近似数的优点。 1.比较:上面的近似数和准确数,哪一个更容易记住? 2.小结:由于近似数一般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它比较好记,所以近似数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有时不需要用准确数,我们只需要用近似数就可以了。 (四)1.说出下面信息中准确数的近似数。 (1)某小学二年级有学生417人。(看成整百数,约是400;看成整十数,约是420。) (2)(2)某小学图书室综合类图书有2912本。(看成整千数,约是3000;看成整百数,约是2900;看成整十数,约是2910。) 2.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准确数和近似数。 三、反馈中深化近似数 1.写近似数。(1)教材第9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3198”求近似数的不同方法。 (2)教材第93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求每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 4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1m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