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更新时间:2023-06-06 20: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高中教材作文素材选编 (请妥善保留) 姓名

必修一

【素材一】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张之洞)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孙中山) —第4课《“布衣总统”孙中山》

【用法】

1.思路点拨:青年时的孙中山,以一布衣身份去拜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拒而不见,并在名片上题了上联羞辱他。孙中山知道张之洞摆架子,瞧不起自己,于是在名片后写了下联,再请门官送进去。张之洞一见,大吃一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孙中山虽为布衣,却心怀大志。人不可无志,无志空活百岁,这是一种人生的“常识”;志向远大的人,就像长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它能让人飞到你想象不到的高度。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立志、理想、志向与人的价

值、自信与人生 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广东卷)“常识”、(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湖北卷)“站在_____的门口。”

3.观点提炼:(1)人不可无志;(2)志向与价值;(3)自信与理想;(4)认识自我。

【素材二】

我们常常在别人的暗示与判定下肯定自我的价值。 ——第3课《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用法】

1.思路点拨:海桐3岁的时候,在幼儿园里学系鞋带,听见旁人说了一句: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是手挺笨的。这无心的一句话却让小小的海桐记住了许多年,自卑了许多年。十多年来,她一直就傻傻地相信:我的手是笨的。一直到了初三,在一次活动中,海桐才发现:我的手一直是班上最灵巧的!我们常常在别人的暗示与判定下肯定自我的价值,这应该是一个关于认识自我的“常识”吧?当然,对这个观点你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他人与自我、自我的认识、

我是谁 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广东卷)“常识”、(重庆卷)“我与故事。”

3.观点提炼:(1)以人为镜;(2)认识自我;(3)自我认知与成长。

【素材三】

别忘了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 ——第12课《我与地坛》

【用法】

1.思路点拨:人的本性是什么?人是什么?生活在苦难中的史铁生在地坛公园痛苦地思考着。终于,在寂静与痛苦中他大彻大悟:人的真正的名字是欲望。欲望是人心的地狱,欲望也是人心的天堂。如果连欲望都没有了,人,那还叫人吗?欲望,每个人都有,但未必每个人都能说得清楚。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材料适用于2009年四川卷作文题“熟悉”。有人说,“90后”是贪图享乐的一代,他们只关注自己个人的欲望的满足,对此,你是否赞成呢?你有何见解呢?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材料还可用于天津卷作文题“我说90后”。也有人说,欲望是人类前行的动力,没有欲望,人不会进步。这样说来,欲望倒也真是人的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个材料也适合于北京卷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人性、论人生、人性的善

与恶、人与自然 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四川卷)“熟悉”、(天津)“我说90后”、(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3.观点提炼:(1)欲望是人前进的动力;(2)人类应克制自己的欲望;(3)欲望的二重性。

【素材四】

习惯!多么可怕而又强有力的力量。 ——第3课《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用法】

1.思路点拨:有位哲人说过:人是习惯的动物。一个好习惯,可以让你受益终身,一个坏习惯,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毁了你。可以说,这真是成也习惯,败也习惯。更妙的是,习惯本身也有两面性。做事认真,讲求完美,这样的好习惯会对你的生活和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它也可能会让你渐渐变得害怕出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错,苛求完美,而实际上你也知道,世界上是永远没有真正的完美的。海桐当年,不也曾经在这样的痛苦中生

活过吗?一个人的习惯,应是自己最熟悉的,当然,也可能你对某人的某些习惯非常熟悉,这么说来,习惯这

个材料是可用于“熟悉”这个作文题的。或者,你也可以像海桐一样说说你或他人的关于习惯的故事。这

个材料也适用于“我与故事”。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习惯、成功与习惯,习惯

成自然、人与习惯

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四川卷)“熟悉”、(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

3.观点提炼:(1)优秀只是一种习惯;(2)习惯是把双刃剑;(3)勿以恶小而为之。

【素材五】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第1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用法】

1.思路点拨:朱光潜先生说,我们涉身处世,随时随地都横着两条路径,一是抵抗力最低的,一是抵抗力

最大的。第一条路只会使个人堕落,社会腐败。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人的特点。一个人的生命力之

强弱,以能否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为准,国家、民族也是如此。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也是一种选择

吧?我们当然还可以把为什么这样选择的理由说得更清楚一些。由此可见,这个材料适用于“这也是一种

______”这个作文题。当然,我们还可以结合“90后”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90后”,你们还愿不愿意朝

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呢?这个材料用于“我说90后”也很贴切。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挫折与成长、苦难的意义、

人生与忧患、成功的路径 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____”、(天津卷)“我

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

3.观点提炼:(1)多难兴邦;(2)学会吃苦;(3)不向困难低头;(4)成功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

【素材六】

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第10课《霞》

【用法】

1.思路点拨:生命中不只要有阳光,也要有阴云;不只要有快乐,也要有痛苦。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不完满

的人生。快乐与痛苦,就像是两种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空交错着,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再完美

的人生也必有缺,这算是一种“常识”吧?我们的“90后”,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有足够多的云翳吗?有缺之美,

方为大美,这也是一种美吧?足够多的云翳,方能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许多看似杂乱无章的笔画,却终于成

就了板桥书法的奇异之美。我们看到时这二者之间有一种内的关联。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完美与缺憾、人生与遗憾、

对生命的感悟 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广东卷)“常识”、(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_____”、(天津

卷)“我说90后”、(上海卷)“板桥书法”。

3.观点提炼:(1)人生应有不足;(2)失败也是有价值的;(3)缺憾成就大美;(4)保留缺点。

【素材七】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第10课《霞》

【用法】

1.思路点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时间一去不回头。珍惜时间,利用有限的光阴做一番大事业,

这是古往今来的有志之士的共通之处。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理应学会惜时、有为。恰当引用古人名句,会

让你的作文增彩不少。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时间、生命与时间、对时

间的安排与利用 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四川

卷)“熟悉”。

3.观点提炼:(1)人无再少年;(2)惜时有为;(3)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4)有效合理地利用时间。

【素材八】

熊庆来爱惜华罗庚的才气,在他的亲自安排下,华罗庚被调到清华大学来教数学,那时华罗庚只有21岁,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还只有中学文凭。若干年后,华罗庚赏识陈景润的数学才华,把这个还在当图书管理员的青年人调来北京中

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做自己的研究生,并亲自指导他深入地钻研数论。(概述课文材料)

——第5课《华罗庚》

【用法】

1.思路点拨:没有伯乐,千里马只能老死于奴隶人之手;没有良工巧匠的精心雕琢,再好的美玉也散发

不出它的光彩。人才、伯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个千百年来说不完的话题。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发现人才、人才与伯乐、重

视人才 适用于20Q9年高考作文题:(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湖北卷)“站

在_____的门口”、(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

3.观点提炼:(1)人才难得,伯乐更难得;(2)要善于发现人才;(3)给人才提供成长的环境;(4)不拘一格

选人才。

【素材九】

孙中山的生活十分俭朴。总统府内,一般人的菜金都在三元左右,而孙中山却总把自己的菜金控制在四

角左右。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十分简单。有一次,厨师在桌上摆了一套锡制的餐具,孙中山

说:“太讲究了,以后不要再拿来。” —第4课《“布衣总统″孙中山》

【用法】

1.思路点拨: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山先生身为一国之总统,生活却如此之俭朴。惊叹之余,我

们是不是也可以思考一下:孙中山先生在生活上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苛刻?一般的人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

莫非这就是伟人与庸人的分别之处吗?我们的“90”后是否还认可“俭朴”这种传统的美德呢?“90”后是

否有需要重新认识俭朴这种传统美德呢?对此问题如能展开思考与分析,就不难完成一篇考场佳作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俭朴、俭与家、俭与德的关

系 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湖北) “站在______

的门口”。

3.观点提炼:(1)俭朴是一种美德;(2)学会俭朴地生活;(3)俭朴成就伟人;(4)俭以养德。

【素材十】

文天祥兵败被俘,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不为利诱,不惧威逼,坦然地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一颗丹心,

永照汗青,留下人间不朽诗篇——《正气歌》。(概述课文材料) ——第7课《留取丹心照汗青》

【用法】

1.思路点拨:孟子说:生,人之所欲也;死,人之所恶也。所欲有甚于生者,舍生而取义也。文天祥,面对生

与死,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他的选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思考。文天祥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祖国、对

民族的忠诚与热爱,这不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吗?这个材料中蕴涵了高尚的爱国情感,十分适用于2009

年浙江省作文题。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气节、说骨气、谈选择、面

对诱惑、诱惑与恐吓 适用2009年高考作文题:(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重庆卷)“我与故事”、

(山东卷)“见证”、(湖北卷)“站在_______的门口”。

3.观点提炼:(1)舍生取义;(2)人应有骨气;(3)学会选择;(4)正义必胜。

必修二

【素材一】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

可以多少还有点儿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去年一年,我在家

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母亲的生日是在9月,我在8月中旬写去祝寿的信,算计

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12月26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

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

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

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引自老舍《我的母亲》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1.思路点拨: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它就是母爱;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在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到处都洋溢着爱与情:母亲对儿子的理解、支持,对儿子的关爱与教育;儿子对母亲的挂念、忧虑,对母亲的孝顺与感激。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感受,就会发现这种爱与情。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诚实、关爱、感恩、母爱、亲情、习惯的养成、榜样的教育、朴素的性格.....

3.观点提炼:从母亲的角度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身教胜于言教;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③伟大的母爱;④关爱;⑤诚实等。从儿子的角度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世乜只有妈妈好;②性格决定命运;③学会感恩;④牵挂等。

【素材二】

如冰心所言,“巴金这个人 ”是写不尽的。作者写巴金,从材料的来源来看,一是冰心的言谈:冰心说“巴金这人辛苦一辈子,勤奋一辈子,认真一辈子”;“巴金内向,忧郁,但心里有团火,有时爆发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二是巴金的书面材料:冰心的爱人去世,巴金给冰心的女儿吴青写的信;巴金与冰心关于成立现代文学馆的通信;巴金为《冰心传》写的序言《思想不老的人才永远年轻》;巴金给冰心的题词。 冰心欣赏巴金的纯真、坦诚、大公无私,巴金也一样欣赏冰心坦率、坚强、友善。

——引自吴泰昌《巴金这个人 》

【用法】

1.思路点拨:世上唯一无刺的玫瑰,就是友情;真正的朋友是生活的美酒,时间冲不淡友情的酒,距离拉不开思念的手;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良友在身旁,地狱变天堂!吴泰昌的《巴金这个人 》这篇文章充分反映了友情这一主题。在你的人生经历里,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纯真、坦诚、大公无私、坦率、坚强、友善、勤奋、敢讲真话、友情

3.观点提炼:从巴金的角度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纯真;②坦诚;③大公无私;④勤奋;⑤敢讲真话。从冰心的角度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坦率;②坚强;③友善;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素材三】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吗?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吗?

——引自黄河浪《故乡的榕树》

【用法】

1.思路点拨:乡情是港,乡情是岸;乡情是游子远行的衣衫,乡情是那条母亲手中的线 在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这篇文章中到处都洋溢着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在你的印象中,你的故乡又是如何的呢?思念故乡的亲人吗?请你动笔来。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思念、故乡、亲人、怀念、爱心

3.观点提炼:①游子心;②学会感恩;③思亲情;④思乡情;⑤牵挂。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引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用法】

1,思路点拨:豪情是什么?豪情就是一种备考中的亮剑精神,一种藐视一切、傲视群雄的大气概,一种山高我为峰的忠勇与虔诚。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中到处都洋溢着一种豪情、霸气 你在生活、学习上遇到挫折时,是否有这种豪情?这种霸气?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乐观、豪情、奋发有为、无私无畏、胆略、傲视群雄

3.观点提炼:①人需要的就是乐观;②奋发,才有为;③在逆境中更要无私无畏的精神;④逆境造英雄。

【素材五】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声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引自徐志摩《再别康桥》

【用法】

1.思路点拨:真爱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只有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那样平实,那样坚定。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所表达的或是对母校的一种眷念,或是对女友的一种思念。在生活中,你有这种回忆吗?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眷念、思念、爱情、友情、感恩

3.观点提炼:①精神的家园;②爱情的魅力;③母校情结;④精神的故乡。

【素材六】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引自杜牧的《阿房宫赋》

【用法】

1.思路点拨: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杜牧的《阿房宫赋》也蕴含忧国忧民的感情。你认为爱国应从何做起?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忧国忧民、人民的公仆、爱国、爱民、治国

3.观点提炼:①相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位卑未敢忘忧国;⑤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素材七】

寄蜉蝣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引自苏轼《赤壁赋》

【用法】

1.思路点拨:生活中并不全是艰辛和困难,它同时存在舒适与欢乐;就像我们经历的季节,严冬过后是春天,风雪过后艳阳天。苏轼在《赤壁赋》中就是论述了人在逆境中应如何解脱的问题。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人生最可贵的品格是本分自然地生活,踏踏实实地做事儿,兢兢业业地工作,诚诚实实地交友,心底坦荡地为人。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人生、逆境、乐观的心态、变与不变

3.观点提炼:①笑对人生;②不妨做一回阿Q;③静观其变。

【素材八】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水福也。

—一一引自林觉民《与妻书》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1.思路点拨:大爱是李开先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林觉民的《与妻书》就反映出一种大爱的思想,你是否养成了这种思想品德?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爱国、爱民、人生的价值、生死观、谅解

3.观点提炼: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④人最需要的是谅解。

【素材九】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引自庄子《逍遥游》(节选)

【用法】

1.思路点拨:逍遥游的实质就是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在工作上,我们就要淡泊名利,时刻记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淡泊名利,克己制欲”“清廉做官方敢怒,公正办事才敢言”这些名言,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清廉、公正、淡泊名利、为人处世

3.观点提炼:从正面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②淡泊名利,克己制欲;③清廉做官方敢怒,公正办事才敢言。从反面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名利双收;②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素材十】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梁启超《论毅力》

【用法】

1.思路点拨: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那些意志薄弱的人遇到挫折,就退缩了;只有有毅力者,才会迎难而上。在困难面前,你是哪一种人?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顺境与逆境、成与败、勇于面对、转化的关键

3.观点提炼:①世上无难事,只要有毅力;②成与败;③勇于面对困难。

(作者:李毅)

必修三

【素材一】

李白在送别友人时,道出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之情。同时,他也向统治者暗示了蜀道的险要,国家的危险。他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李白《蜀道难》

【用法】

1.思路点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险峻、曲折、遥远的蜀道,诗人对友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对友人的前途表示担忧。但是,作为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面对这样的蜀道,更是以国为忧。是责任感、使命感让诗人向统治者提示了蜀地的危险性,暗示统治者要加强防范,确保国家的安宁。李白的以国为先,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责任、眼光、爱国、关心、大局观念

3.观点提炼: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②要有远见;③要有忧患意识;④学会关心他人。

【素材二】

生活贫穷的玛蒂尔德不甘于寒碜、朴素,不甘于默默无闻,以至于置服装,借项链去参加舞会,图得了一时的满足。不料乐极生悲,弄丢了项链。为了赔项链,她耗掉了十年的青春。——莫泊桑《项链》

【用法】

1.思路点拨:没有人是天生富翁,也没有人是天生的穷光蛋。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没有人甘于贫穷,没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有人不向往幸福。问题是改变命运的途径和方法必须正确。像玛蒂尔德这样盲目地追求,结果只能是悲剧。她的遭遇,留给我们太多的启示,可以作为我们的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命运、代价、追求、教训、虚荣、面子、改变、方法、同情、自食其果、理想与现实

3.观点提炼:①改变命运要讲究方法;②盲目地追求要付出代价;③虚荣心要不得;④自栽的苦果自己尝;⑤要理性地对待现实。

【素材三】

面对阿诺德步步高升,布鲁诺很不满,跑到老板的面前抱怨。但是,他的办事能力极差,充其量只能是受人操纵的机器。阿诺德一次办好的事情,他要三次还办不好。在事实的面前,他还能抱怨吗?

——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差别》

【用法】

1.思路点拨: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他的办事效率,也决定了他办事的质量。所以,提高能力,提高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当然,具备了一定的素质之后,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讲究办事的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素质、能力、方法、效率、价值、教训、善于学习

3.观点提炼:①要重视能力的培养;②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③要讲究方法,提高效率;④善于学习,不断提升人生价值:⑤正视差距,积极进取。

【素材四】

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有害物质对沌球生物产生毒害后,在一种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以至毒害到听有的生物体。 ——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用法】

1.思路点拨:自然环境是人类进化、生存的根本,生物链也是人类进化、生存的条件。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或者生物链中断,都将会使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最终导致人类的灭亡。因此,尊重自然就是尊重自己,顺应自然就是维护人类的发展,保护自然就成了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尊重生命、顺应自然、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代价、建设与破坏

3.观点提炼:①要顺应自然,尊重生命;②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③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④要加强环保意识。

【素材五】

信息高速公路不仅使人与远方朋友联系简单多了,还能让我们找到新伙伴。如仿真约会,虚拟访问,看新闻,听音乐,聊天,游戏等,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比尔·盖茨《足不出户知天下》

【用法】

1.思路点拨:自从比尔·盖茨创办了互联网,开辟了信息高速公路以来,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但是,随之带来的许多如色情、暴力、虚假信息等不良的东西,在深深地毒害着一批人,尤其是青少年。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网络。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利与弊、正面与负面、科学与发展、时间、效率

3.观点提炼: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②网络有利也有弊;③网络使地球变小了,使我们的视野变广了。

【素材六】

陆游年轻时就有立功报国,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并积极投身于同金兵的战斗,取得过不少的胜仗。然而,由于南宋统治者的无能与妥协,陆游的志向始终得不到实现,唯有面对着长城和明镜慨叹和自伤。 ——陆游《书愤》

【用法】

1.思路点拨:理想和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们平常都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特别是在陆游所处的时代,陆游的理想和现实相差就更远了。在那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是一切热血男儿共同的遭遇,慨叹和自伤也必然成为爱国志士的结局。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报国、志向、怀才不遇

3.观点提炼:①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②时势造就英雄;③明主强国,昏君卖国;④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是热血男儿的悲哀。

【素材七】

韩信为刘邦打下了汉朝的江山,功高盖世,得到了刘邦的封赏,光宗耀祖,后来却被吕后和刘邦定计杀害了,死得很冤枉。——马致远《蟾宫曲·叹世》

【用法】

1.思路点拨:按理,劳苦功高的人得到封赏是天经地义的,可以享尽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全国上下是没人会有非议的。但是,在吕后、刘邦看来,韩信功高震主了。所以,韩信不知功成隐退,招来杀身之祸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吕后、刘邦气量狭小,不能容人是韩信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这样,什么战友、兄弟之情,什么同甘共苦,在吕后、刘邦的心中早已烟消云散了,他们的眼中只有权力和地位。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功成隐退、能进能退、理性、胸怀、友情、同甘共苦

3.观点提炼:①伴君如伴虎,要知进知退;②要理性,懂得功成隐退;③要有宽广的胸怀;④有难同当,有福也要同享。

【素材八】

蒯通在韩信为刘邦打下了汉朝江山后,意识到韩信功高盖主,会有杀身之祸,劝他背汉自立,不料不被采纳,于是怕事情败露,受到牵连,便装疯卖傻,躲过了劫难。而韩信不听蒯通的劝告,终被杀害。

——马致远《蟾宫曲·叹世》

【用法】

1.思路点拨:蒯通他之所以能躲过劫难,是因为他深谋远虑,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懂得进退,适可而止,而韩信盲目、自大、骄傲,使他丧失理智,以致一代英豪葬送在嫉妒的阴谋之下,岂不悲呼!我们在对韩信的悲剧感到同情与惋惜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对蒯通的理智与聪明表示敬佩呢?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理智、计策、盲目、接受意见、居功自傲

3.观点提示:①人贵有自知之明;②要理智地看待问题:③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④盲目自大要不得。

【素材九】

因为萧何连夜追韩信,韩信得以建功立业,名垂千古。也因为萧何给吕后、刘邦献计,韩信人头落地,遗憾终生。所以,有成语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马致远《蟾宫曲·叹世》

【用法】

⒈思路点拨:任何事物的存在或消亡,都有它的理由。换言之,事物的存在或消亡,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例如,植物的生长,是因为有土壤、水分、阳光、气候;植物的死亡,也是因为土壤、水分、阳光、气候,同样,韩信的成功,是因为萧何,使他怀才有遇;韩信的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庄他蒙受冤屈,欲辩不能。所以,我们从中认识到,客观条件的影响是使事物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主观与客观、外因与内因、成功与失败、影响、条件

3.观点提炼:①不能忽视外部因素的作用;②要尊重客观事实;③事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④此一时,彼一时。

【素材十】

“零”代表“无”,是“一无所有”,“四大皆空”。然而,“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它是一切数的基础。没有“零”就没有进位制,数学就走不了多远。

——沈志远《说数》

【用法】

⒈思路点拨:世上许多看似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东西,其实有着它的大用途。一粒尘土,它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哪座高山不是由一粒粒尘土堆积而成的呢?一个蚁穴,是微小的,但是,千里之之堤,溃于蚁穴。古人云;“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见,小事物也有大作为。另外,就道家的思想而言,小即是大,无即是有,大小相伴,有无相生。因此,我们从“零”的身上,看到了无限,看到了永远,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有与无、小与大、有限与无限、基础、合作、位置、作用、价值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3.观点提炼:①要客观地看待有限与无限;②我很重要;③只要放准位置,就会发挥作用,体现价值。④有无相生,虚实相伴。

必修四

【素材一】

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讥笑那些以饮酒看花、吟诗作赋为能事的矫揉造作之徒曰“雅的太俗”,推行白话文的胡适使劲地就俗,所作打油诗、宝塔诗之类仍是俗中大雅。

—第二课《论“雅而不高”》

【用法】

1.思路点拨:饮酒看花、吟诗作赋,看起来是雅事,但因其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而显出俗气;打油诗、宝塔诗之类如果有思想、有内涵仍显出雅来。可见,是俗是雅,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所做的人是否有文化底蕴,是否有思想内涵,是否有高尚人格。俗人做雅事,只能是附庸风雅,更显其俗,甚至是丑陋。而雅人所为,即使不过日常行为,也可能显露出他的非凡气质来。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俗与雅、底蕴、修养、精神文明

3.观点提炼:(1)雅,需有文化底蕴;(2)俗与雅是相对的,关键在人;(3)有修养,才能雅;(4)有高尚的人格才会真雅

【素材二】

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自杀、校园暴力和残害动物等虐待生命的现象,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第三课《呼唤生命教育》

【用法】

1.思路点拨:青少年学生本该是社会中最纯洁、最可爱、最具活力的人群,但近年来却出现了不少骇人听闻的虐待生命的事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以下因素不容忽视:首先是当今青少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生命体验,既不知生命的神奇,也不知生命的艰难;其次是学习生活中心理压力太大,而心理又很脆弱,导致不当发泄;再次是包括学校、家长在内社会过于看重智力发展,而忽视了非智力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心理、道德、生命等方面。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生命教育、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的危机、素质教育、话说“90后”

3.观点提炼:(1)呼唤生命教育;(2)要重视非智力因素;(3)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素材三】

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是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者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第六课《善良》

【用法】

1.思路点拨:在寓言故事中,东郭先生和农夫显得愚蠢可笑,因为他们都帮错了对象,而在实际生活中,骗子固然不少,但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中,骗子又占了多大的比例呢,而许多人因此便认为善良就是愚蠢,从而把人类最美好的品德——善良弃如敝履,岂不悲哉!其实,善良即使败于凶恶,并非善良无能,而是因为善良有所不为,凶恶却无所不为,况且,凶恶每战胜善良一次,就暴露了一次自己的丑恶;而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则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善良、善与恶、善良与愚蠢、有所不为与有所必为

3.观点提炼:(1)不要丢掉了善良;(2)善良不是愚蠢;(3)善良的失败是暂时的;(4)不能只用功利的标准衡量善良

【素材四】马谡自幼熟读兵书,且长期跟随孔明南征北战,受到孔明的看重,又有王平的多次劝谏,最终却丢失了小小的街亭,打乱了孔明的战略部署,使北伐功败垂成。可见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的人,往往难成大业,如因有几分才华而被重用,则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第十二课《失街亭》

【用法】

1.思路点拨:面对王平的每一次分析劝谏,马谡都引用兵法驳回,并且认为让他守街亭,简直是杀鸡用牛刀,最终不仅丢掉了街亭,如不是王平相救,自身也性命难保,并使孔明北伐的大好形势化为泡影,要是当初马谡接受了王平的意见,可能历史都会改写。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真是害人害己,在生活中,也许不会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但因之带来损失或导致失败,也是屡见不鲜的。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谈骄傲、纳谏、理论与实践、认识自己、识人与用人

3.观点提炼:(1)谦受益,满招损;(2)理论需与实践相结合;(3)要正确认识自己;(4)刚愎自用害人害己

【素材五】

当司马懿派人打听到守街亭的将领是马谡时,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刘备生前也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智绝”诸葛亮却不识人,岂不怪哉。 ——第十二课《失街亭》

【用法】

1.思路点拨: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司马懿的智慧显然不如诸葛亮,然而他们都知马谡不可大用,为何诸葛亮偏偏看不出呢?笔者认为除了刘备与司马懿可能有这方面的特长外,主要还在于马谡与诸葛亮自身和他们的关系,首先是二人实际上可算做同类——领兵之前都是博览群书而无实战经验,而诸葛亮自己的经历证明这类人也可成功;其次是马谡久随诸葛亮的过程中,多有良谋;再次是马谡出身名门且是诸葛亮的心腹参谋。有此三点,诸葛亮看错了马谡也就不足为奇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识己与识人、长处与短处、“灯下黑”、亲与贤

3.观点提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3)门第观念害死人;(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素材六】

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第十三课《棋歹》

【用法】

1.思路点拨:生存是人的本能,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是人生存的基础,所以追求物质财富也是人的本能行为,无可厚非,但人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就与动物没有多大区别了。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情感、道德等方面的追求。因此,只有摆脱了物质束缚,超越了功利目标,个人才能获得幸福,社会不断发展。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物质与精神、追求、超越、幸福、生活的智慧、说说“90后”

3.观点提炼:(1)人要有点精神;(2)幸福生活不仅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3)不要被物质掩盖了精神

【素材七】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第十七课《师说》

【用法】

1.思路点拨: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家,一部《论语》记载的大多是孔子如何传道解惑的事迹,却很少见到他如何教学生识字读书的事,可见,学习最初是为了求道或解惑的。不知从何时起,学习变成了以学习教材字句为主了,并渐渐丢掉了悬初的目的,到如今,这种情形就更为突出了,韩愈认为这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谈学习、大与小、谈教育、说说“90后”

3.观点提炼:(1)学习不应只是为了功利目的;(2)教育已经变了“味”;(3)教育也应“抓大放小”;(4)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

【素材八】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等高之博见也 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

——第十五课《劝学》

【用法】

1.思路点拨:在动物界,人的生存本能可能是最少的,而人类却是最强大的。其原因就在于人有智慧,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借助别的事物。但也不能就此引申开去,以为人生如有父母亲戚可以依靠,自己就不必努力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谈学习、论借鉴、说成长、谈依靠、说说“90后”

3.观点提炼:(1)学习是增强自己能力的必经之路;(2)要善于借助“巨人的肩膀”;(3)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4)“90后”不能过于依靠现有的优越条件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素材九】

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增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第十八课《晏子治东阿》

【用法】

1.思路点拨:晏子两次治理东阿,方式完全不同,结果当然相反。第一次治理是以民为本,结果被国君怪罪;第二次以官为本,结果得到国君的赞赏。无论从人民的角度还是从国君的目的来评价,晏子第一次才是正确的,但实际结果却出人意料,为什么会这样呢?深入一想,其实也不奇怪,向国君反映情况的是晏子的上级或下级官员,而不是老百姓,大多数人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去评价事物的,执政者以官为本,当然能得到好评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评价机制、兼听与偏信、坚守与变通、信念

3.观点提炼:(l)要坚持信念;(2)有时需要变通;(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4)评价机制是造成官员贪与廉的根本原因 【素材十】

金钏儿自尽后,宝玉闻之很伤感,因此碰到父亲时,“应对不似往日”,让贾政生了三分气,适逢忠顺王府派人来向宝玉索取优伶琪官,让贾政气得目瞪口呆,此时贾环又来拿金钏儿的死告刁状,更把贾政气得“面如金纸”,于是,宝玉遭到了父亲贾政的毒打。但不久王夫人与贾母先后得信赶来,不仅宝玉得救,而且贾政还遭到贾母的狠责,此后,宝玉的生活与为人依然如故。 ——第九课《宝玉挨打》

【用法】

1.思路点拨:首先,分析贾政生气,宝玉挨打的原因,不是宝玉因“追星”而耽误了学习,也不是因为金钏儿的死宝玉应负一定的责任,而是因为与宝玉有关的这些事情让贾政或贾府大失颜面。其次,在当时而言,贾政打得也非毫无道理,但贾母却不管原因,一味袒护,使得责打毫无教育效果。再次,就宝玉而言,虽养尊处优、遭此毒打而不变初衷,也算信念坚定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家庭教育、严责与溺爱、如何对待父母的打骂、在批评中反思

3.观点提炼:(1)教育应用正确的方法;(2)家庭教育切忌观点不一致;(3)即使师长的批评不完全正确,孩子也应好好反思;(4)正确的信念应该坚持

必修五

【素材一】

“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最近一千年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围绕着那张又轻又薄的“纸”展开的。 ——王则柯《钱》

【用法】

1.思路点拨:时至今日世界经济浪潮席卷而来,追求金钱,积累财富,提高生活质量成了时下人们最迫切的愿望。于是,为了钱,有的人偷税漏税,有的人走私贩毒,有的人制假贩假,有的人偷窃抢劫 凡是能捞钱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不顾后果的“向钱看”似乎一夜间成了时尚。诚然,追求金钱无可厚非,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必须理智地对待金钱,对待财富,要变“向钱看”为“向前看”,既要凭智慧和汗水多挣钱,又要遵守法律法规,着眼长远,超时谋划,莫让一味“向钱看”的思想腐蚀自己的灵魂,要让“向前看”成为自己思想的主流,从而让“钱”推动我们向“前”,直到永远。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钱”是一个常被说起的、又常说常新的话题。人的一生离不开钱,它是人们生存的保障,但追求金钱的方式却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对待金钱的态度也不一而足。因此,“追求”、“目标”、“生活方向”、“面对诱惑”等话题均可用“钱”这个材料进行论证,论证过程中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列举社会上追求金钱、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论证“正确认识金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点明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围绕“钱”去编写小故事或通过寓言的形式去表现主题。

3.观点提炼:①变“向钱看”为“向前看”;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素材二】

任何契约的履行,无不建立在“诚”、“信”的交易理念上。如果其中一方不讲信用、不守信义,再好的契约也会是一张废纸,即使诉诸法律解决,也会损失市场效率,而且从整体上说也会加大整个社会运行成本。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林其屏《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律基石和道德基石》

【用法】

1.思路点拨:一个人身处社会,免不了和其他人打交道,如何定位自己、展示自己,应该成为每个人思考的问题,是“唯利是图”、“唯我独尊”,不管承诺过什么,一切以“对我有利”为标准,肆意丢弃诺言、丢弃诚信,还是“顾全大局”、“着眼未来”,讲话掷地有声,说一不二?这本该无须多问。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涤荡,诚信在消退,“拜金”在增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欺诈。显然,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诚信”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话题,2001年全国高考的作文话题就是“诚信”,但此则材料绝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点上,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因为“诚信”涉及一个人的品质、修养、为人态度、处世方法等,写作中联系到这类材料的话题较多,比如“为人之本”、“生存法则”、“面向未来”、“眼前与长远”、“小与大”等话题均可使用这则材料。

3.观点提炼:①以“诚”立人;②现代人生存尤需诚信;③诚信是最宝贵的素质。

【素材三】

南国春早。一月的鹏城,花木葱茏,春意荡漾: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就在这个时候,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f师、各族人民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到深圳来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小平同志的到来,是对深圳特区最大的关怀和支持,是对深圳人民最大的鼓舞和鞭策。 ——陈锡添《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用法】

1.思路点拨:邓小平同志无私无畏、光明磊落,始终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顽强奋斗作为执著的人生追求,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他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说:“我自从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邓小平同志一生“三起三落”,在被错误地打倒和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从不心灰意冷,总是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愈加激起探索真理的勇气,更加深入地思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奋要有新的更大作为。“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同志重新出来工作,不顾个人荣誉,冒着再次被打倒的危险,力挽狂澜,大刀阔斧地整顿“文化大革命”以来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全面整顿的业绩和他在整顿中表现出来的铮铮风骨,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尽管邓小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两次陷入逆境,但他再度出来工作时,表示:我出来工作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本材料可用于“逆境”、“忠诚”等话题、命题、材料作文的写作中。邓小平同志在逆境中的表现,使我们看到了一代伟人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在面临逆境时,只要想一想邓小平同志的“三落三起”,我们就会吸取无穷的动力。邓小平同志对共产党无限忠诚,在当今信仰缺失的时代,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本材料适合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在概述材料的同时,要加入必要的分析,在分析论证中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3.观点提炼:①逆境中坚定信念;②信念是最强大的动力;③永远忠诚于祖国和人民。

【素材四】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用法】

1.思路点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善于应变,善于应对。忽然想起《鸿门宴》的场面: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景,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变,善于应对,结果使他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是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可用于“善于应变”、“适应环境”、“见机行事”等话题。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3.观点提炼:①变中求胜;②随机应变;③穷则思变。

【素材五】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司马迁《报任安书》

【用法】

1.思路点拨:司马迁——这位被难言的屈辱逼向生命死角的男儿,始终不屈、不悔,高昂着男儿的头颅,倔强地甩开世人嘲讽的白眼,强忍着忍无可忍之辱,用他那如椽的大笔描绘了世事沧桑;他发愤著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终于在中国历史上树立了一座不倒的丰碑。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有关司马迁的材料在作文中屡见不鲜,他可证明的话题范围非常广泛,例如“执著”、“忍耐”、“奋斗”、“永不言弃”等均可运用这则材料。

3.观点提炼:①坚忍不拔成就大事;②胸怀大志,隐忍以行;③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素材六】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用法】

1.思路点拨: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尊重老人、孝敬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此则材料便是这方面最好的印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对方信服。李密是前朝遗臣,拒任当朝的官,难免令皇帝猜疑,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写得入理入情,如“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孝心。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可用于“亲情”、“爱心”、“美德”、“感恩”等话题,也可用于“情与理’’、“说话艺术”等话题。

3.观点提炼:①常怀感恩之心;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讲究说话艺术。

【素材七】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用法】

1.思路点拨: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可用于“自信”、“盲从”、“主见”等话题

3.观点提炼:①愈是困难,愈需自信;②盲从必误事;③凡事应有主见。

【素材八】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粤教版语文必修14页 作文素材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用法】

1.思路点拨:列宁曾经说过:“人没有理想就成了动物,理想推动着进步。”由此看来,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理想、志向。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志向,取得成功。有一位作家就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奋斗。”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奋斗的意义远大于成功。而王安石提出的“尽志”不就是指在通向成功之路上的“奋斗”吗?

是的,成功源于奋斗,但是,奋斗并不都一定成功。有些奋斗者历尽艰难困苦却与成功无缘,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没能看到成功,但他们的奋斗为后继者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他们的奋斗仍具有重大的意义。历史不会单凭成败论英雄。就像提出“尽志可以无悔”的王安石,他试图变法,改善百姓的生活,他用尽了一些方法,努力奋斗过,但最终没有成功。他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他可以问心无愧。我们后代也同样不会因为他的失败而视他为一个无能的失败者。他竭力争取的过程不同样值得我们钦佩吗?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可用于“成功的条件”、“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

3.观点提炼:①“志、力、物”是成功的必备条件;②勇于追求;③尽心尽力,无愧无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1j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