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203考试批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17 19: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福师1203考试批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C )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 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 A、科学性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 ) A.物质性 B.运动性

C.精神性 D.物质性和精神性

4、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 D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特殊性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 B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7、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 D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C、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1

8、“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E )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 D、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 E、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BCD )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E.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3、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 ACD ) A.循环论 B.激变论 C.朴素唯物论 D.庸俗进化论 E.庸俗唯物论

4、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ADE ) A.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生产方式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E.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错误的思想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的最突出的表现 D.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E.动物也有意识

6、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的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意识现象( BCD ) A.生命运动 C.商品观念 E.科学实验

7、下列说法中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的有( ABC ) A.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B.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太阳总是东升西落 E.月亮总是离不开太阳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8分) 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答:错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论都是属于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分三个时期:一是,古

代朴素唯物主义,然后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然后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形象思维 D.城市建设规划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误。矛盾的根本属性是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

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即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它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及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胃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

答案一:错误。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

的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同时意识对事物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

3

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答案二: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的意义上揭示了意识的本

质。这种比喻歪曲了人脑产生意识的过程,人脑是通过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无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以后才产生意识的,它不是分泌意识。其次,这种避雨不是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而是把唯物主义庸俗化了,而且犯了把意识和物质相混淆起来的错误。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客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

答:(1)真理的客观性就是主体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真理的客观性还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它的主体,客体,手段,结果都是客观实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3、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主要表现。

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它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二)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三)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有其客观基础和现实根源,同时又和以往社会意识的成果有着历史继承关系。 (四)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哪些条件制约?

答: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活动本身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4

五、论述题:(每题16分)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这一原理对我党的工作有何指导意义?(结合当前民生热点问题展开说明) 答:(一)原理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须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一切精神创造活动的源泉。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对党工作的指导意义

正是根据上述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渐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全体党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尊重人民群众的群众观点,并大力提倡走群众路线。所谓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福师1203考试批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B )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5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D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A.矛盾的同一性 C.矛盾的斗争性 A.方向和道路 C.源泉和动力 A.个性存在于共性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9、质变的复杂性是指( A )

A.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过程中渗透着量变 B.质变依赖着量变 C.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D.质变和量变的相互转化

10、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都是否认了( C ) A.事物的量变

二、多项选择题(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

B.事物的质变

C.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联系 D.事物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B.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普遍性 B.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D.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B.个性就是共性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6、构成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指( B )

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C )

8、“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个论断的正确含义是( D )

6

答题卡中,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BCD ) 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E、德国古典哲学

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CDE )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能起制约的作用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CDE )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E.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 ABCD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利害相生,祸福相因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机关算尽,反害自身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 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ABC )

A、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B、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 C、贯穿于人类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D、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 E、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6、“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的错误在于认为( ABCD ) A.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C.真理的内容不具有客观性 E.真理有时就是谬误

7、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ABCD ) 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

B.真理和谬误具有主观随意性 D.谬误对人有用也可以成为真理

7

E.人口生产决定社会制度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8分) 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重复 2、否定就是抛弃。

答:不对。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即是对其中过时的、不合理的东西或因素进行否定,而肯定其中合理的、积极的、还有生命力的东西。辩证的否定是否定当中有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 答:本题观点是错误的。

真理的绝对性,指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客观内容,并体现出人类思维的至上性;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条件性、有限性,即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认识都是具体的、近似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分,既是确定又不确定的。它们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相互联结、相互转化。否认真理的相对性,会使思想僵化;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会走向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

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特别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批判地吸取其合理内核,深入研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新形势,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总结这个时期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伟大的完备而严整的革命学说。

2、怎样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意识能动性又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的能力和作用。

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过程;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第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第四,意识活动能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

8

和活动。

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答: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是有史以来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的民主。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的民主政治。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人民内部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五、论述题:(每题16分)

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采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不断从群众中采到群众中去的过程。(2)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坚持实事求是、实现正确领导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才能集中群众在实践中产生的智慧和意见,制定既符合实际又符合群众要求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并经受群众实践的检验,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越来越完善,并随着群众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福师1203考试批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构成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指( B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普遍性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C ) A.方向和道路

B.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源泉和动力

9

D.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3、“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个论断的正确含义是( D ) A.个性存在于共性中 B.个性就是共性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4、质变的复杂性是指( A )

A.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过程中渗透着量变 B.质变依赖着量变

C.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D.质变和量变的相互转化

5、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都是否认了( C ) A.事物的量变 B.事物的质变

C.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联系 D.事物的统一

6、可能性是指事物内在的( D ) A.一定实现的东西

B.与事物发展前途无关的东西 C.已经产生和存在的东西

D.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各种趋势 7、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B ) 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C.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 D.形式始终不适合于内容

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观点表明( C ) 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 B.每个人的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 C.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 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知识的。

9、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是强调( C ) A.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B.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理论 C.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10、人作为主体的最本质的规定是( C ) A.生物性

10

B.物质性 C.社会性 D.精神性

二、多项选择题(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答题卡中,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4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D )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C.否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动力 D.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E.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依赖于( ABCD ) A.人的大脑

B.人的各种感觉器官 C.客观存在 D.社会存在 E.社会环境

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的,表现为( BCD ) A.前因后果 B.一因多果 C.一果多因 D.复合因果 E.因果相连

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AB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同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同 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地位不同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同 E.其实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同

5、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表现在( ABCD ) A.现实性是实现了的可能性 B.可能性是未实现的现实性

C.可能性产生于现实性,并将进一步转化为现实性 D.现实性包含着新可能性 E.现实性不包含阒新可能性 6、“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的错误在于认为( ABCD A.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11

B.真理和谬误具有主观随意性 C.真理的内容不具有客观性 D.谬误对人有用也可以成为真理 E.真理有时就是谬误

7、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ABCD ) 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 E.人口生产决定社会制度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8分)

1、“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答:(1)这是恩格斯关于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关系的科学论断。 (2)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式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是具体物质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 这种客观实在性,是在人们头脑之外客观存在着的,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同时,哲学上的一般物质,又不能单独存在,这只能存在于各种具体事物之中,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一般存在特殊之中,共性与个性相联系而存在。

(3)此命题科学地阐述和规定了世界本原物质范畴的实质和内容,揭示了世界真正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考核知识点:意识,参见P31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答: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说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人只有通过实践才成其为人,才表现为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具体表现在:

(1)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是这种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2)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的意识产生,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

(3)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类活动方式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4)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所以,实践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

12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小题,共32分) 1、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生活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2、怎样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述了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基础。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出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人的实践活动。

3、共产主义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第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

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第六,国家消亡。

4、联系我国实际,谈谈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进行改革?

考核知识点: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参见P173--174

五、论述题:(每题16分) 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答: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作为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也就是说对实践有着指导作用。所以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

而由于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身,所以要发展真理。

而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0t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