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罐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高俊华

更新时间:2023-03-20 07: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汽车工程

2006年(第28卷)第2期

AutomotiveEngineering

2006(V01.28)No:2

2006029

炭罐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俊华,付铁强,高继东,崔正来,方茂东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162)

[摘要]

通过对影响炭罐性能各种因素的大量试验研究,其中包括活性炭的性能、汽油蒸汽流量、炭罐所处的

环境温度、炭罐脱附空气流量、炭罐的内部几何尺寸等因素,提出了改进炭罐性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炭罐,蒸发排放,活性炭

AStudy

FactorsAffectingthePerformanceofCarbonCanister

on

GaoJunhua,FuTieqiang,GaoJidong,CuiZhenglai&FangMaodong

ChinaAutomotiveTechnologyand

Center,Tianjin

300162

[Abstract]Alargenumberofexperiments

are

carriedouttostudytheeffectsofvariousfactors,including

activecarbonperformance,flowrateofgasolinevapor,ambienttemperatureofcanister,flowrateofpurgeairandinternaldimensionsofcanisteretc.ontheperformanceofcarboncanister.Based

ures

on

thestudy,afewspecificmeas—

forimprovingtheperformance

ofcanister

are

put"forward.

Keywords:Canister,Evaporativeemission,Activecarbon

在文中所提及的炭罐性能试验是在按HBC32—

前言

随着排放法规的标准不断提高,国Ⅲ排放法规

2004的标准开发的试验台…上进行的,试验台采用恒温水域法控制产生的汽油蒸汽温度,通过精密电子天平测量收集器的质量来确定炭罐是否击穿,利用主控计算机来控制整个试验过程。

提上了日程,汽油车的蒸发排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2004年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进行的100余次国Ⅲ蒸发排放狈4试的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国Ⅲ车辆的燃油蒸发测试通过率仅为60%。通过对车辆采用的控制技术以及测试车辆上所装配的炭罐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分析,作者认为提高炭罐的性能指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由于国内大多进行国Ⅲ排放系统匹配的开发组对蒸发控制系统不进行整体匹配,只对脱附流量进行重新设定,这为炭罐生产厂设计炭罐增加了难度。作者从炭罐性能指标研究人手,通过对影响炭罐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进行试验分析,总结出影响炭罐性能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有关技术见解。

3影响炭罐性能的试验分析

3.1活性炭的几何特性及材质

炭罐的主要工作介质是活性炭,利用活性炭对HC的吸附和脱附作用来控制整车蒸发排放,因此活

性炭的性能是影响炭罐陛能的最关键因素。

活性炭是无规律的、多孔结构的、具有很强有机成分吸附能力的炭的一种形式。在直径1mm的炭粒中能包含10亿个孔,这些孔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直径在燃油分子尺寸范围1~10nm之内。在吸附过程中,燃油蒸汽进入炭罐并且扩散到炭孔的矩阵中,由于范得华物理力的作用,将燃油蒸汽吸附到炭孔中。由于这些HC分子保存在孔中的力与HC分子直径以及孔的直径成比例,因此活性炭中是HC分

2试验设备

原稿收到日期为2005年2月1813,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005年4月13日。

万方数据 

2006(V01.28)No.2高俊华,等:炭罐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135

子直径lO一20倍的孔(大于100nm)不能吸附HC分子,而微孔(小于2nm)吸附的HC分子不易被空气脱附,在活性炭中对蒸发排放有贡献作用的是介于上述两种孔径之间的中孔。因此选择孔容积分布比例合适的活性炭是提高=

炭罐的性能的关键因素之

一[21

丫攀

炭罐用活性炭的种类 R

箍很多,有煤基、木基以及化世H

学方法合成的活性炭,性炭矗编号。

一木基炭一煤基炭—一化学炭

能指标各异旧j,通过对国内现有的各种类型的车用图1装有不同类型活性

活性炭试验测试结果进行

炭的炭罐工作能力

比较,发现木基炭在性能上有很大优势,试验结果见图1。

3.2流入炭罐的汽油蒸汽流量对炭罐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同一炭罐的性能测试结果分析表明,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如果增大流人炭罐中的汽油蒸汽的速率,将降低炭罐的工作能力(图2)。这是由于活性炭中能有效吸附HC的炭孔中保存汽油蒸汽分子的范得华物理力相对很-。

弱M1,当流入炭罐的汽油差6E{!丰圣=剥蒸汽流量加大后,有一部毫4

分原已被活性炭吸附的小主2

分子HC从原来的炭孔中耋”1.5

2,4

被脱附出来,被脱附出来汽油蒸汽流量/L min。

的HC一部分将随汽油蒸图2吸附流量与炭罐汽汽中的空气流出炭罐。

油工作能力的关系

为了研究降低炭罐充填的速率对整车蒸发排放的影响,将一个油箱连上炭罐在蒸发密闭室内进行国Ⅱ标准的昼间呼吸损失测试。具有不同尺寸吸附口,而其他参数完全相同的炭罐的测试结果见表1。

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降低汽油蒸汽充填炭罐的速率可以明显提高炭罐的性能,降低整车的蒸发排放,同时也表明吸附口过大对炭罐的吸附性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因为油箱内的汽油蒸发量在一定温度下可以近似地认定为是常数,无限地扩大吸附口的直径也不会明显降低流入炭罐的汽油蒸汽的速

率。表1

吸附口尺寸不同的炭罐的蒸发排放结果

吸附口直径/mm

12

昼间呼吸损失结果/10“

17.3

12.7

9.08.4

万 

方数据3.3炭罐吸附I'IC的间歇性对炭罐性能的影响

在以前进行的炭罐性能评价试验中,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吸附间隔不等,分析试验结果发现2次不同吸附间隔所得到的试验数据差异较大,通过对进行过20个吸脱循环的性能已经达到稳定的炭罐进行吸附间隔不等的性能测试,发现性能达到稳定的炭罐也存在工作能力随存放时间增长而暂时消退的现象,试验数据见图3。

go

丫醅蔓

掣≮g

酎翟’磐Iu

。澎r驴

衷’;

:i:箍世

}i

时间/h

一木基炭一煤基炭一化学炭

图3炭罐性能随存放时间变化关系

数据表明如果炭罐放置6h就会达到最大衰退,当炭罐性能衰退产生后,如炭罐连续进行两次的吸脱附试验则炭罐的性能就会恢复。这是由于炭罐脱附后,炭罐内部存在HC的浓度梯度,吸附在炭罐内部低沸点的HC将向炭罐的通大气口扩散[5‘6]。当炭罐内的HC梯度不再变化时,炭罐通大气口的低沸点的HC浓度将比脱附结束时的浓度高,这将导

致炭罐进行下一次吸附开始时,空气流出炭罐通大

气口就将带走吸附在其附近活性炭上的小分子量的HC。另外,在HC的扩散过程中,移动的HC分子具有保留在活性炭中对其有相对最大范得华分子力的微孔中的趋势,这也将导致脱附过程中HC不容易被脱附掉,从而导致炭罐的工作能力的下降。

由于引起炭罐性能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小分子量的HC的扩散,所以在此后的连续吸附、脱附测试过程中,将使炭罐内部的小分子HC分布重新调节到炭罐性能衰退前的分布状态,从而恢复炭罐的工

作能力。

薪的国Ⅲ蒸发排放测试过程在热浸损失与24h的昼间呼吸损失测试之间多加了一个6~36h的浸车过程,作者分析主要是为了让整个车辆达到温度平衡,其次就是考虑到在炭罐工作能力最小的情况下进行昼间呼吸测试,这样可以保证车辆在实际使

用当中的昼间呼吸要低于试验测试值。

由于炭罐性能衰退是HC小分子的扩散造成

-136

汽车工程

2006年(第28卷)第2期

的,因此如果消除了炭罐内残存的HC小分子,将彻吸附过程与脱附过程的温

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降低炭罐残存是解决这个问度是很容易的,但在车辆上E

鲁题的关键。

实现炭罐不同工作状态下。掣3.4炭罐所处的环境温度对炭罐性能的影响

环境温度不同是很难的。农疆以前有的研究认为,如果吸附与脱附的温度相文献[12]提出可以对炭罐世

等,那么温度对炭罐的性能就没有明显的影响¨J,文的底板加装电阻丝,当脱附一木基炭一煤基炭

献[8]采用装有不同型号活性炭的炭罐,在30℃和电磁阀打开时接通加热电38℃的温度下进行炭罐性能测试,试验结果似乎也阻,这样可以对流经炭罐底图4吸附温度为25℃

脱附时温度对炭论证了上述的观点。但将试验温度再提高时,则试板的脱附空气进行加热,实罐性能的影响

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炭罐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现了炭罐吸附与脱附环境

在进行整车蒸发排放试验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温度不同的目的,大大改善了炭罐的性能。但这种有一些国Ⅱ认证的车上所装的炭罐位置的环境温度方法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需要消耗动力系统的能最高可达到50℃以上,而炭罐工作环境对整车蒸发量,二是对提高具有u型回路的炭罐性能效果不明排放有很大的影响∽J。为了进一步研究温度对炭罐显。目前作者正在研究使用发动机排气的温度来提性能的影响,作者采用相同类型的炭罐分别在25、高炭罐脱附时的空气温度,目前阶段性的研究结果30、38、50、60和70℃的试验温度下进行了炭罐性能表明可以明显消除上述两个缺点。

试验(表2),试验数据表明在一般温度下,炭罐的性3.5炭罐脱附空气流量对炭罐性能的影响

能很相近,但在温度高的情况下,性能指标有较大差所有关于炭罐性能的文献都表明,提高炭罐脱

别。这是由于活性炭吸附HC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附的空气量可以明显提高炭罐的工作能力,作者通

程,而活性炭脱附HC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如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确实如此,典型的试验数据果温度高于50℃,活性炭吸附HC的能力将减弱,而见图5。研究表明如果炭罐的整体脱附容积一定,在这个温度下有利于HC的脱附,综合起来炭罐的改变炭罐脱附时的空气流量对炭罐的性能也有影工作能力比在常温下约有10%的衰减;温度继续提响,试验结果见图6。

高则活性炭中的可脱附的HC的量随温度变化不明j||||||||||||

显,而活性炭吸附HC将更加困难,炭罐的工作能力j

||j||||jjjj||

LUk

||||||||||||

将有更大幅度地衰减。试验结果表明改变炭罐的试善6

/r

验环境温度对炭罐的性能将有很大的影响¨0|。

乏。

主2

表2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炭罐性能比较

著0

试验温度/qC

炭罐1的工作能力/

炭罐2的工作能力/

脱附空气流量/L minl

g (100mL)一

g (100mL)‘1

255.736.36图5脱附空气量与炭罐图6脱附空气流量对

305.696.40工作能力的关系

炭罐性能的影响

385.586.23505.325.87图5表明提高炭罐的脱附空气总量可以提高炭604.8l5.35罐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可以看出当脱附空气量超过70

4.54

4.86

炭罐600倍容积后,炭罐性能升高的趋势就变得非常缓慢。另外,太高的脱附量可能会影响发动机的一般来说,低温时燃油蒸汽易被活性炭吸附,而空燃比,从而影响整车的尾气排放。因此要结合整高温时易被脱附¨1|。为了从活性炭吸附、脱附的热车的排放控制系统来选择一个合适的脱附量是非常

平衡角度来改善炭罐的性能,作者进行了相同温度重要的。

下的炭罐的吸附以及采用不同温度的脱附空气的试从图6可看出提高脱附空气l搀流量将提高炭罐验,试验温度与试验结果见图4。从试验结果可以的工作能力。这是因为小流量的空气流过活性炭表看出,通过改变炭罐吸附与脱附时的环境温度可以面时产生的力较小,这样只能脱附与活性炭分子有明显提高炭罐的性能。从炭罐的试验角度改变炭罐

较小吸附力的HC分子,而较大流量的空气可以将

万 

方数据

2006(V01.28)No.2高俊华,等:炭罐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137-

与活性炭分子有较大吸附力的HE分子脱附掉,从而提高炭罐的工作能力。

3.6炭罐的几何特性对炭罐的影响

对装不同类型的活性炭、整体容积一定的炭罐,提高炭罐的炭床深度(即增大炭罐的长径比)则可以成比例地提高炭罐的工作能力¨J。但增大长径比将增大炭罐内部的阻力,通过试验研究了炭罐汽油工作能力与炭罐长径比的关系见图7,以及炭罐内部压力降与炭罐长径比的关系见图8。

2'5

重6

室2

鱼4

彗1 5

/主2

羹o,5

‘J

炭罐长径比

炭罐长径比

图7炭罐的长径比与炭图8炭罐的长径比与炭罐罐的汽油工作能力的关系

内部的压力降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图7与图8分析表明长径比越大则炭罐的工作能力将越高,但随着长径比的升高则炭罐内部的阻力将升高。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选择长径比为3的最合适,因为目前国家标准规定整个蒸发系统的压力降不能超过0.98kPaH引,而从图8可知采用目前的传统炭罐技术只有长径比小于等于3的炭罐才有可能满足标准要求,而且工作能力指标也符合要求。

文献[14]表明通过改变活性炭的种类或采用其它新的工艺技术可以提高炭罐的长径比,同时降低炭罐内部的压力降,从而提高炭罐的工作能力。

另外,炭罐的外部几何特征也是影响炭罐性能的关键因素,如炭罐的3个空的位置设计以及孔径。经研究发现如果炭罐的通大气的孔径过大将增加整车的蒸发排放¨引。

3.7车辆蒸发系统的匹配对炭罐性能的间接影响

目前国内炭罐与车辆的匹配工作大部分是照抄国外的数据,把国外的炭罐图纸和样件拿到国内,炭罐生产厂按照图纸生产即可,真正的蒸发系统匹配工作基本无人去做。基于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点可以通过系统匹配而有效降低整体蒸发量的措施。

(1)燃油箱的体积和表面积体积和表面积越大,则蒸发出的汽油蒸汽量越多,炭罐的负担则相对越大。

(2)燃油箱的绝热对于燃油箱直接暴露于底

万 

方数据盘之外以及燃油箱与排气系统距离过小,则应该对燃油箱采取绝热措施,防止额外的热源对燃油箱加热以降低汽油蒸发量。

(3)燃油箱的材质金属燃油箱无渗透问题,应尽量使用。

另外,设定不同工况下的脱附机制对脱附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有的车辆的ECU控制只在恒速时脱附,有的控制在加速时也脱附,而有的甚至在怠速时也脱附,但目前还没有控制在减速下脱附的机制。所以应采用先进的控制逻辑,即保证足够的脱附量,

又要保证不对空燃比造成较大的干扰。车辆蒸发系统的有效匹配是一个系统问题,它可以从各个方面为炭罐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不需要改变炭罐本身就毹起到提高炭罐性能的作用。

结j沧

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蒸发排放法规,需要从车

辆的各个方面去考察对整车排放量的贡献权重。作者暂且把其他方面的因素放到一边,只对蒸发控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炭罐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选择高性能的活性炭是提高炭罐性能的最关键因素。

(2)增大炭罐吸附口的直径、减小炭罐通大气口的直径可以提高炭罐的工作能力,降低整车的蒸发排放。

(3)HE蒸汽在活性炭间存在扩散运动,炭罐吸附HE的间歇性是设计炭罐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4)炭罐的几何尺寸是影响炭罐性能的主要因素,提高炭罐的长径比、正确设计炭罐的外形尺寸,可以有效提高炭罐的工作能力,减少整车蒸发排放。

(5)由于活性炭吸附HC蒸汽是放热过程,而脱附HC蒸汽是吸热过程,因此正确设计炭罐的安装位置非常重要。

(6)提高炭罐脱附空气总量、提高炭罐脱附空气的温度是不改变炭罐结构而能提高炭罐工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BC32--2004{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要求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装置)》[S].2004.

(下转第113页)

2006(Vd.28)No.2陈祯福: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合,将会出现更多的新功能和新系统,如ACC、

5总结和展望

Stop&go、前向车辆碰撞警告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车道偏离警告和车线维持系统等。

电子技术在汽车技术中广泛应用,使汽车底盘的控制正在快速地向电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参考文献

发展,从而出现了许多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特[1]

Robert

BoschGmbH.Sicherheits-und

Komfortsysteme[M].

别是像ABS、TCS和ESP这些技术十分成熟,功效显ViewegVerlag,2004.

赫,成本低廉的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中的安装率逐[2]AyoubiM。RuckG.EPS—ElectricPowerSteeringim

BMWZ4

[C].Tagung

FahrwerkteehnikMtinchen2/3.07.2003.

年上升。各种电子转向控制系统如AFS、EPS和[3]Schwarz

R,BauerU,FritzS,eta1.ESPIIDrivingDynamicsinRWS也在不断地安装到中高档轿车里。汽车电子the

Next

Generation:part

1[J].ATZ,2003(11).

转向控制能在必要时向驾驶员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者[4]SchurrH.CDCimSystemverbundFahrwerkregelung[C].Tagung

对驾驶员的指令进行必要的修正。在一些豪华型轿Fahrwerk.tech.TUMfinchen11/12.03.2003.

车里也开始应用电子悬挂控制系统,如ARC和CDC[5]JurrR,BehnsenS,BrunsH,eta1.DasaktiveWank.Stabili—

等。为了让各种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更和谐、更sierungssystem,Dynamic

Drive,Sonderausgabe[J].ATZ/

MTZ,2002.

有效地工作,汽车工业界正在研究和制定汽车开放[6]

WeberB,FuchsH,SagefkaM,eta1.EntwicklungVernetzter

性系统构架AUTOSAR。使汽车系统和控制软件具Fahrwerkregelsysteme[C].Tagung

Fahrwerk.tech,TU

有开放性和标准化接口,加速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Manchen11/12.03.2003.

统的网络化,从而加快ESPII和GCC的产品化和系[7]Denner

V.Automobilelektronikder

Zukunfi[C].EuroforumElek—

列化进程。为了最终实现汽车驾驶的全自动化,人tronik—Systemeim

Automobil,2005.[8]

RiethP.Derzweite

Drahtzum

Bremspedal[J].Automobilelek—

们正在从事汽车线控系统的研发和试制。

tronik2003(4).

随着电子传感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通[9]RobeasR,GombertB,HartmannH,eta1.TestingtheMecha-过网络化将这些新的信息同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

tronie

WedgeBrake[C].SAEPaper2004—01—2766.

(上接第137页)

1J

JeongYKim,Rechardson.StudyofVapor

GenerationfromFuel

—C2003Pi9.2003.

System

Components[C].SAE

952788.

rL

]J

Wiliams

DJ,RobertsDB.AdsorptionCapacityofIn—use

Carbon

1J

UrbanicJE,OswaldES,etea1.EffectofHumidPurgeAiron

the

Canisters[R].Report

to

EPAV,October1996.

PerformanceofCommercialActivatedCarbonUsedforEvaporative

rLU

1J

HideyukiMatsushima,Akio

1wamoto,etca1.Developmentof

Emission

Control[c].SAE892039.

Gasoline—FueledVehiclewithZereEvaporativeEmissions[C].

HJohsonH

R,Williams

RS.PerformanceofActivatedCarboninE—

SAE2000—01—2926.

vaporativeLossControlSystems[C].SAE902119.

rL

1J

BishopRobertP,BergPeterG.Vapor

CanisterHeaterforEvapo—

Detroit

andMichigan.Studies

on

CarbonCanisters

to

SatisfyLEVII

rative

Emissions

Systems[c].SAETechnicalPaperSeries

Regulation[C].SAE2000—01-0733。

870123.

RogerSWilliams,ClontzCReid.ImpactandControlof

Canister

rL

1●J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l8352.Bleed

Emissions[C].SAE2001-01—0733.

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Ⅲ)》[s].

EVAP

JoyceRS.ActivatedCarbonforEffectiveControlofEvaporative

2001.

Losses[c].SAE

TechnicalPaperSeries690086,Juanuary,

rL

¨

1J

PhilipJJohnson,RogerJ

Khami,et

a1.CarbonCanisterDevel—

1969。

opment

for

EnhancedEvaporativeEmissionsandOn..BoardRefue..

UrbanieJE,OswaldES,etca1.FactorsAffectingtheDesignand1ing[C].SAE970312.

BreakthroughPerformanceofEvaporativeLossControlSystemsfor

rL

:2

1J

Haskew,Cadman,Liberty.TheDevelopmentofa

Real-TimeE—

Current

andFutureEmissionStandards『C].SAE890621.

vaporativeEmission

Test[C].SAE

901110.

p高俊华,付铁强,等.炭罐与汽车蒸发排放关系研究[c].SAE

万 

方数据

炭罐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高俊华, 付铁强, 高继东, 崔正来, 方茂东, Gao Junhua, Fu Tieqiang, GaoJidong, Cui Zhenglai, Fang Maodong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162汽车工程

AUTOMOTIVE ENGINEERING2006,28(2)2次

参考文献(15条)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BC 32-2004.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要求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装置) 20042.Jeong Y Kim.Rechardson Study of Vapor Generation from Fuel System Components

3.Urbanic J E.Oswald E S.etc al Effect of Humid Purge Air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ActivatedCarbon Used for 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

4.Johson H R.Williams R S Performance of Activated Carbon in Evaporative Loss Control Systems5.Detroit and Michigan.Studies on Carbon Canisters to Satisfy LEVⅡ EVAP Regulation6.Roger S Williams.Clontz C Reid Impact and Control of Canister Bleed Emissions7.Joyce R S Activated Carbon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Evaporative Losses 1969

8.Urbanic J E.Oswald E S.etc 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sign and Breakthrough Performance ofEvaporative Loss Control Systems for Current and Future Emission Standards9.高俊华.付铁强 炭罐与汽车蒸发排放关系研究 2003

10.Wiliams D J.Roberts D B Adsorption Capacity of In-use Carbon Canisters 1996

11.Hideyuki Matsushima.Akio Iwamoto Development of a Gasoline-Fueled Vehicle withZero EvaporativeEmissions

12.Bishop Robert P.Berg Peter G Vapor Canister Heater for Evaporative Emissions Systems

1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Ⅲ)2001

14.Philip J Johnson.Roger J Khami Carbon Canister Development for Enhanced Evaporative Emissions andOn-Board Refueling

15.Haskew Cadman Liberty The Development of a Real-Time Evaporative Emission Test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 高俊华.付铁强.方茂东.王益民 炭罐与汽车蒸发排放关系研究 2003

本文首先介绍了炭罐在汽油车上应用的历程及其作用,试验研究了炭罐有关的几个关键指标,包括炭罐工作能力、击穿时间、内部几何结构特性、工作寿命、ECU控制脱附过程以及炭罐安装位置等因素对蒸发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计炭罐并与汽车相匹配是控制蒸发排放的关键.

2.期刊论文 郑山亭.Zheng Shanting 炭罐预处理方法对摩托车燃油蒸发排放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 -摩托车技术2009,""(9)

炭罐作为燃油蒸发排放的主要控制部件,对蒸发排放测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试验中的炭罐状态尽可能一致,是保证蒸发排放试验科学准确的必要条件.不同的炭罐吸附状态对摩托车蒸发排放测试结果有明显影响;炭罐老化过程需根据实际情况,对老化次数有所增加;丁烷作为炭罐吸附介质远优于汽油,建议以丁烷作为炭罐预处理及性能试验的吸附介质;环境湿度对炭罐预处理结果影响较大,应注意测试中环境条件的控制.

3.期刊论文 高继东.高俊华.崔正来.冯于久.Gao Jidong.Gao Junhua.Cui Zhenglai.Feng Yujiu 利用温度因素降低整车蒸发排放的研究 -汽车工程2006,28(3)

从温度角度出发,采用绝热油箱来降低蒸发源的总体蒸发量;利用炭罐吸脱附时的吸放热原理,提出使用加热空气脱附炭罐以及炭罐远离热源安装的方法,来提高炭罐的工作能力,从而有效地降低整车的蒸发排放.

4.学位论文 张静旭 摩托车用炭罐性能的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2009

随着我国摩托车燃油蒸发排放法规的出台,摩托车燃油蒸发排放的控制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装置的核心部件是活性炭罐,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装置控制排放的效果。由于我国摩托车蒸发排放标准比较超前,加之我国所生产车型与欧美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活性炭罐的设计开发技术非常缺乏。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就是仔细分析影响炭罐性能的各种关键因素,用天津内燃机研究所自行开发的炭罐性能评价设备开展一系列活性炭罐性能试验,以工作能力和击穿特性为核心性能指标,分别变换不同炭粉材料、炭罐长径比、吸附温度、脱附流量等关键因素,通过对比试验摸索影响炭罐上述性能的规律。主要包括:不同活性炭粉的工作能力差别明显,这和活性炭粉的材质有关。当其他条件一致时,随着炭罐长径比的增大,炭罐工作能力变大,但是到了一定数值后,炭罐工作能力就又呈现减小趋势。上吸式炭罐比下吸式炭罐工作能力大;当同为上吸式炭罐时,底部有隔板的炭罐工作能力较差。随着吸附流量的增大,炭罐的有效吸附量逐渐减少,脱附流量增大时炭罐的有效吸附量变大。除工作能力以外,还对比了不同炭罐的击穿特性之间的差异。这些规律的研究与总结将对国内摩托车活性炭罐开发、设计、生产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摩托车 燃油蒸发排放 活性炭罐

5.期刊论文 冯于久.高俊华.崔正来.付铁强.Feng Yujiu.Gao Junhua.Cui Zhenglai.Fu Tieqiang 醇类汽油的蒸发排放研究 -汽车工程2006,28(8)

采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醇类汽油对炭罐工作能力、脱附特性和残存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油箱进行昼间呼吸试验,研究了醇类汽油对蒸发排放量的影响;通过整车蒸发排放试验以及色谱分析试验研究,验证了目前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对醇类汽油的适应性.

6.期刊论文 高海洋.刘斌.高俊华.崔正来.Gao Haiyang.Liu Bin.Gao Junhua.Cui Zhenglai 乙醇汽油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适应性研究 -汽车工程2007,29(2)

通过大量试验数据表明,正在我国使用的乙醇汽油对目前汽油车所装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特别是炭罐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乙醇汽油油箱的总体蒸发量与目前供应的国三汽油油箱的总体蒸发量相同,因此就汽油车蒸发排放而言,可以将乙醇汽油作为汽油相同使用.

7.会议论文 付铁强.高俊华.李洧 汽油车蒸发排放控制方法 2001

本文简述了汽油车蒸发排放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大量试验数据阐述了汽油车蒸发排放的控制方法,对蒸发排放控制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8.学位论文 陈柱林 活性炭罐新型性能测试系统的开发 2009

全国摩托车的保有量逐年增长,针对摩托的排放法规也相继出台。2007年发布GB 20998-2007,对摩托车的燃油蒸发排放的限值和测试方法作了严格的规定,填补了国内无摩托车燃油蒸发排放法规的空白。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汽车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主要是以活性炭罐为核心的控制系统,为了降低燃油蒸发排放,国内摩托车也选用该类控制系统。对于活性炭罐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来说,炭罐工作能力测试试验台就是其关键零部件(活性炭罐)开发与系统匹配的基础平台。而国内仅有摩托车活性炭罐质量检验设备,深入研究所需的测试条件匮乏。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提出的,目标为建立一个高性能的活性炭罐性能测试试验台。该试验台用于活性炭罐的设计开发,具备高的自动化控制程度和测试精度。对那些影响测试结果的诸多因素能够精确控制,使试验的重复性和数据的可比性很高。

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燃油蒸发箱、液气分离器、(温度、流量、压力)测量与控制装置、以及废气分析仪和整体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等。本测试系统以PLC(可编程控制器)为中心,对系统中的电磁阀、质量流量计、加热器等进行精确控制,对试验所需的温度、压力、流量、重量、浓度等数据进行实时准确的采集。在搭建好试验台的基础上,对试验台进行调试,包括软件测试,和分项调试。发现和解决遇到的问题,让试验台达到正常运行的程度。实现了在一定范围内灵活控制蒸气流量、温度和浓度以及蒸气种类(燃油或丁烷),使吸附过程人为可控的技术状态和精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除常规质量测量以外,本系统同时引入废气分析系统,实现了炭罐击穿特性测试,为深入研究炭罐吸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本系统还可进行流通阻力性能测试、密封性能测试、初始工作能力测试等,以及汽油蒸气和氮气混合吸附试验等研究性试验。试验过程中,系统控制精确、数据采集准确,试验的重复性和实验数据的可比性很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炭罐设计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测试条件。关键词: 摩托车 活性炭罐 蒸发排放 测试系统

9.会议论文 高俊华.张晓辉 降低整车蒸发排放的实用技术研究 2005

本文从减少油箱蒸发量以及提高炭罐性能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炭罐串联、利用汽油车尾气管的温度加热炭罐脱附空气以及车辆安装绝热油箱等技术策略,降低整车的蒸发排放量,以满足目前及将来更严格的排放法规.

10.期刊论文 李家国.吴南.汤志华.Li Jiaguo.Wu Nan.Tang Zhihua 摩托车燃油蒸发控制技术探讨 -摩托车技术2008,""(7)

对燃油蒸发排放原理及蒸发标准进行了阐述.同时依据摩托车产品特点,对摩托车加装燃油蒸发排放控制装置提出了一些建议.

引证文献(2条)

1.付铁强.陆红雨.史广宝.高俊华 轻型汽油车适用国Ⅲ法规的蒸发排放控制与分析[期刊论文]-汽车技术 2007(5)2.付铁强.陆红雨.高俊华.孙枝鹏 轻型汽油车国Ⅲ与国Ⅱ法规蒸发污染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汽车工程 2007(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qcgc200602007.aspx

授权使用:广汽汽研院(gqyjy),授权号:e8941680-6962-4d6c-8b31-9e1f00c83c62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30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0m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