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5年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3)

更新时间:2024-04-02 15: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9-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3)

专题十二 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点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2009·6多选)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芽中的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 B.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

C.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D.生长系素的不均匀分布引起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2.(2011·6单选Ⅱ)小周用胚芽鞘做“生长素极性运输”探究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一定时间(t)

后测定并比较琼脂块甲和琼脂块乙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果是

A.甲没有生长素 B.乙的生长素运送到甲 C.乙不含生长素 D.甲的生长素运送到乙

3.(2012·1单选Ⅰ)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胚芽鞘会弯曲生长的

A B C D

4.(2012·6单选Ⅱ)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具有极性,也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右图所示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主要运输方向为

A.a→b B.b→a C.c→a D.c→d

5.(2013·6多选)将盆栽的玫瑰摆放在窗台上,一段时间后,玫瑰的枝条向窗外弯曲,其原因是

A.植物具有向光性 B.植物具有向地性

C.室内外的光照强度不同 D.光照使枝条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6.(2015·1多选)对燕麦胚芽糖的尖端分别作如下处理,发生向光性弯曲的是( )

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

7.(2009·6单选II)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起着重要作用。与植物顶端优势密切相关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

8.(2010·1单选Ⅱ)小张暑假到了乡下的外公家,看见外公往装有生香蕉的塑料袋中放了一些熟香蕉,然

后密封好塑料袋。外公告诉他这样做是利用熟香蕉散发的某种物质来催熟生香蕉,这种物质是 A.二氧化碳 B.乙烯 C.氮气 D.氧气

9.(2010·6单选Ⅰ)芦苇是我国重要的造纸原料,但多数芦苇植株较矮、纤维短,影响产品的质量。如果 想使芦苇植株长高,获得较长纤维,可用某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这一

1

调节剂应该是

A.乙烯利 B.赤霉素 C.青霉素 D.脱落酸

10.(2011·1单选Ⅰ)与“瓜熟蒂落”现象直接相关的激素为

A.胰岛素 B.青霉素 C.生长素 D.脱落酸

11.(2011·6单选Ⅱ)体内脱落酸含量比野生型玉米低很多的玉米某突变体,其种子会在未完全成熟前就在 果穗上萌芽,说明脱落酸能够

A.促进种子萌芽 B.抑制生根 C.抑制种子萌芽 D.促进结实

12.(2012·6单选Ⅱ)刚采收柿子由于成熟度不够常带涩味,为加快果实成熟减少柿子涩味,可使用

A.乙烯 B.脱落酸 C.赤霉素 D.细胞分裂素

13.(2013·6单选I)图2显示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动态变化,其中反映乙烯变化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14.(2014·6单选Ⅰ)在田间发现的异常高杆植株,最可能是由下列哪种植物激素变化引起的 A.赤霉素 B.乙烯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15.(2015·1单选Ⅰ)能够促进香蕉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 )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乙烯 D.脱落酸

16.(2015·1单选Ⅰ)生长素类似NAA对某植物抽条生根的影响如图3所示,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NAA浓度与生根数成正比 B.NAA浓度与生根数成反比 C.不使用NAA该植物不能生根 D.NAA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根

17.(2015·6单选Ⅰ)荔枝成熟后明显增多的激素是( )

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生长素

考点3 植物激素的应用

18.(2010·6单选Ⅱ)棉花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顶芽,其目的是

A.抑制侧芽生长 B.解除向光性 C.解除顶端优势 D.抑制细胞分裂

19.(2011·1单选Ⅱ)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下列使用恰当的是

A.用低浓度的2,4-D喷洒农田除去杂草 B.黄瓜结果后,喷洒较高浓度的脱落酸保果 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喷洒芦苇使植株长得更高以获得长纤维 D.番茄开花后,喷洒较高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20.(2014·6单选Ⅰ)某兴趣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NAA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见下表。用于农业生产实 践,应选用的NAA浓度(mg/L)范围是

2

NAA浓度(mg/L) 生根数(条) 0 1 200 6 400 9 600 9 800 4 A.0~200 B.200~400 C.400~600 D.600~800 21.(2015·6多选)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包括( )

A.促进插条生根 B.获得无籽果实 C.防止落花落果 D.解除顶端优势

专题十三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2.(2011·1多选)下列生物中,可以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射活动的是

A.猴子 B.草履虫 C.青蛙 D.向日葵

23.(2011·6单选Ⅰ)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A.骨骼肌 B.反射弧 C.神经中枢→效应器 D.感受器→神经中枢

24.(2010·1多选)人手被针刺后迅速缩回是一种反射活动。下列例子中,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含羞草小叶被触碰后合起B.飞蛾从黑暗处扑向火堆 C.狗看到骨头分泌唾液D.小曼看到老鼠发出尖叫声 25.(2010·6单选Ⅱ)在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 到某种刺激后,机体表现为

A.有感觉、肌肉有运动反应 B.有感觉、肌肉无运动反应 C.失去感觉、肌肉无运动反应 D.失去感觉、肌肉有运动反应

26.(2013·6单选I)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图6示为缩手反射,该反射弧不包括

A.脑干 B.脊髓 C.感受器 D.传入神经

27.(2015·1单选Ⅰ).图2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图中所示的传出神经是( ) A .a B.b C.c D.d

28.(2015·6单选Ⅰ)当不小心摸到开水壶,手缩回和感到疼的时间顺序是( )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C.缩手和疼痛同时发生 D.因人而异

考点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9.(2009·6单选I)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

+

A.神经递质 B.CO2 C.Na D.O2

30.(2010·1单选Ⅱ)下图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根据下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

3

A.神经反射 B.神经递质 C.静息电位 D.局部电流

31.(2010·6单选Ⅰ)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这种信号称为 A.静息电位 B.反射 C.神经冲动 D.反射弧

32.(2011·1单选Ⅱ)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便受体失去传递兴奋的能力。 据此可知,α-银环蛇毒中毒会造成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肌肉松弛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肌肉持续收缩 33.(2011·6单选Ⅱ)从植物中提取筒箭毒碱,能够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该药物进入人体后将导致

A.失去感觉 B.失去思考能力 C.骨骼肌松弛 D.神经细胞不能兴奋

34.(2012·1单选Ⅰ)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骨骼肌持续收缩),原因可能是农药抑制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 D.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

35.(2013·6单选I)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必须通过

A.树突 B.轴突 C.突触 D.胞体

+

36.(2014·6单选Ⅰ)图2为神经突触的示意图。某种毒素通过破坏膜上的Na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 据图2判断该毒素作用的结构位于

A.突触后膜 B.突触前膜 C.突触间隙 D.突触小体

37.(2015·6单选Ⅱ)能正确表示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的是( )

38.(2015·1单选Ⅱ)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前膜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被称为

( )

A.突触小泡 B.神经递质 C.抗原 D.抗体

4

考点3 人脑的高级功能

39.(2009·6单选II)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展现了出色的身 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下丘脑

40.(2009·6多选)下列选项中,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是

A.膝跳反射 B.表演舞蹈 C.作答试题 D.朗诵诗歌

41.(2010·1单选Ⅰ)人体的活动受神经中枢的指挥,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 A.脊髓 B.下丘脑 C.小脑 D.大脑皮层 42.(2012·1单选Ⅱ)某人因其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受到损伤而不能说话,该区域是

A.W区 B.S区 C.V区 D.H区

43.(2014·6单选Ⅰ)聋哑学生要准确地理解老师的手语,依靠的神经中枢是 ①语言中枢②听觉中枢③嗅觉中枢④视觉中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44.(2015·6单选Ⅰ)下图为人的左侧大脑皮层示意图。当W区受损伤,患者会出现的语言( )

A.不能书写 B.不能说话 C.看不懂文字 D.听不懂说话

考点4 动物激素的调节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45.(2009·6单选I)养殖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四大家鱼时,工作人员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

类似物,促进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随后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该促性腺激素类似物靶器官是

A.垂体 B.性腺 C.下丘脑 D.甲状腺

46.(2009·6单选II)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某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注射能降低血糖水

平的激素进行治疗,该激素为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胸腺激素 D.雄性激素

47.(2010·1单选Ⅰ)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的婴儿,神经细胞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智力迟钝。治此病应服用

A.肾上腺素 B.胸腺激素 C.抗利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48.(2010·6多选)蝌蚪发育成青蛙与甲状腺激素密切相关,如果垂体被完全破坏,蝌蚪就不能正常发育为 青蛙,原因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垂体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不能运输到靶器官 D.下丘脑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9.(2011·1单选Ⅰ)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给患者注射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素 D.甲状腺激素

50.(2011·6单选Ⅰ)在四大家鱼(鲤、鳙、草、鲢)的育苗过程中,为了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应给 雌、雄亲鱼注射的药物是

5

A.胰岛素 B.生长素 C.抗利尿激素 D.促性腺激素

51.(2012·6单选Ⅰ)在高等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通过体液运输 B.微量和高效 C.作用于靶细胞 D.产生神经冲动

52.(2012·6单选Ⅱ)胰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胰腺被切除后的小鼠,很快出现多尿、消 瘦等糖尿病症状,表明胰腺可分泌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抗利尿激素

53.(2013·6单选II)为了使甲状腺发育不良的蝌蚪能够发育成为成体蝌蚪,需补充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

54.(2014·单选Ⅱ)摘除了垂体的小白鼠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现象,原因是

A.食物中缺乏碘 B.甲状腺体增大 C.缺少促甲状腺激素 D.缺少生长激素 55.(2015·1单选Ⅱ)有些糖尿病人的治疗需要经常注射某种药物,该药物最有可能含有的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抗利尿激素 D.生长激素

专题十四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1 稳态的生理意义

56.(2009·6单选Ⅰ)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中因出汗散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为维持内环境稳态,最好及 时补充适量的

A.糖水 B.纯净水 C.矿泉水 D.含糖生理盐水 57.(2010·6单选Ⅰ)下列疾病中,可能由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是

A.艾滋病 B.糖尿病 C.血友病 D.流行性感冒

58.(2011·1单选Ⅰ)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 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9.(2011·6单选Ⅰ)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B.循环系统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血液成分保持不变 D.当人体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时可能会生病

60.(2012·1单选Ⅱ)将乙肝疫苗通过肌肉注入人体时,乙肝疫苗首先进入人体的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61.(2012·6单选Ⅱ)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中,属于过敏反应的是

A.喝冰汽水打嗝 B.中暑晕倒 C.接触花粉引起皮疹 D.运动过度肌肉痉挛 62.(2012·6单选Ⅱ)4位同学分别对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了概念图,正确的

63.(2013·6单选I)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A.维持体温处于较低水平 B.使体内各处pH保持相同

C.保持体内渗透压绝对不变 D.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考点2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64.(2009·6单选I)抗利尿激素在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 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6

A.糖 B.水 C.Na D.K

65.(2009·6单选I)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受到抑制,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 腺激素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这种调节方式为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

66.(2010·1单选Ⅱ)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

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

A.皮肤的血流量减少 B.汗腺分泌增强 C.皮肤血管收缩 D.汗腺分泌减少 67.(2011·1单选Ⅰ)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通过不同方式发挥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 激素调节的特点

A.作用时间较短 B.微量而且高效 C.反应速度较快 D.通过反射弧起作用 68.(2012·1单选Ⅰ)不管是生活在极地还是赤道,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人体能通过

A.皮肤不断散热 B.骨骼肌和内脏不断产热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调控机体产热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调控机体产热和散热 69.(2012·6单选Ⅰ)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游客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现象,该生理现象

的发生主要依赖于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体液调节和环境调节 C.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 D.免疫调节和环境调节 70.(2014·6单选Ⅰ)医生给病人注射药物,不同注射方式,药物到达靶细胞的途径不同。以下途径正确的 A.肌肉注射:淋巴→血液→组织液→血液→靶细胞 B.肌肉注射:组织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C.静脉注射:组织液→淋巴→血液→靶细胞 D.静脉注射:淋巴→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71.(2015·1单选Ⅰ)相对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反应慢,范围广 B.反应慢,定位准 C.反应快,范围广 D.反应快,定位准

考点3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72.(2010·1单选Ⅰ)人体的血糖水平受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

A.肝糖原的合成 B.肝糖原的分解 C.葡萄糖的储存 D.葡萄糖的氧化 73.(2011·1单选Ⅰ)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温度适宜环境中 B.炎热环境中 C.寒冷环境中 D.剧烈运动中 74.(2011·6多选)当某人感到冷时,他的

A.汗液分泌量增加 B.冷觉感受器兴奋增强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体温因受调节而保持不变 75.(2011·6多选)当一个饥饿的健康成年人在饱餐之后,他体内的变化是 A.尿的生成量一定减少, B.尿中一定会出现糖

C.血糖水平一定比餐前高 D.胰岛素分泌量一定比餐前高

76.(2012·1多选)若健康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迅速增加,最可能的原因及结果是

A.喝了过多的清水 B.吃了过咸的食物 C.随后尿量会减少 D.随后尿量会增加

77.(2012·1多选)健康人进餐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胰高血糖素下降 B.胰岛素下降 C.胰高血糖素上升 D.胰岛素上升

78.(2012·6多选)人感冒时,会出现畏寒、发热症状;用退热药后,可出现全身出汗、体温下降现

象。在发热和退热过程中,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关系为

A.发热时,散热大于产热B.发热时,产热大于散热C.退热时,散热大于产热D.退热时,产热大于散热 79.(2013·6单选II)当正常人体感觉到冷时,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可使

7

+ +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汗腺分泌量增加C.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D.有机物氧化分解速率加快

80.(2014·6多选)人体在不同状态下不同组织器产热量的百分比如表所示,结合体温调节的原理,以下 分析正确的是

组织器官 脑 内脏 骨骼肌 其他 产热量(%) 安静状态 剧烈运动 16 56 18 10 1 8 90 1 A.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B.剧烈运动和安静状态下人体的产热量相同

C.安静时脑和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D.安静时若体温保持恒定,单位时间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81.(2015·6单选Ⅱ)户外高温作业的工人大量排汗,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

①尿量减少;②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③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④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⑤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④→⑤→②→③→① D.⑤→①→②→③→④

考点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82.(2009·6多选)病原体侵入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首先起防御作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 A.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浆细胞分泌抗体 D.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83.(2010·1多选)免疫系统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失调或遭到破坏,将导致人体产生疾病,如艾 滋病。下列疾病中,与免疫相关的是

A.巨人症 B.过敏性鼻炎 C.高度近视 D.系统性红斑狼疮

84.(2010·6多选)大多数人注射乙肝疫苗(抗原)后,引起体内产生

A.相应抗体 B.生长激素 C.记忆B细胞 D.乙肝病毒

85.(2011·1多选)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机体会对其作出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反应。下列选项中,属 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B.皮肤出现荨麻疹 C.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D.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菌 86.(2011·6单选Ⅱ)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A.浆细胞 B.吞噬细胞 C.效应T细胞 D.记忆淋巴细胞

87.(2012·1单选Ⅱ)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体内的①衰老细胞②正常白细胞③正常红细胞④畸变细胞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88.(2012·6单选Ⅰ)人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蛋白质是

A.血红蛋白 B.抗体 C.肌动蛋白 D.组蛋白

89.(2013·6单选I)AIDS患者免疫功能将逐渐丧失,从而不能抵御多种病原体的入侵以及清除自身肿瘤 病变细胞,原因是HIV感染人体后破坏了

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B淋巴细胞 D.T淋巴细胞

90.(2013·6多选)当人体再次感受禽流感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将因此而产生

8

A.溶菌酶 B.红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91.(2014·6单选Ⅰ)下列最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是与艾滋病患者

A.拥抱 B.一起用餐 C.共用注射针头 D.握手 92.(20014·6单选Ⅱ)在人体内,能够特异性识别并裂解病毒侵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A.吞噬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浆细胞 93.(2015·1单选Ⅰ)下列最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是与艾滋病患者( )

A.拥抱 B.一起用餐 C.握手 D.共用注射针头 94.(2015·1多选)人体被病原体感染后,参与特异性免疫的B细胞将分化为( )

A.吞噬细胞 B.粘膜细胞 C.浆细胞 D.记忆细胞 95.(2015·6单选Ⅰ)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是( )

A.神经—体液调节 B.体液—免疫调节 C.神经—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 96.(2015·6多选)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 )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记忆细胞 D.B细胞

专题十五 种群和群落 考点1 种群的特征

97.(2009·6单选I)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

调查方法是

A.目测估计法 B.标志重捕法 C.逐个计数法 D.样方法

98.(2010·6单选Ⅰ)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按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由快到 慢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甲>乙

99.(2010·6单选Ⅱ)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100.(2011·6单选Ⅰ)以下所描述的生物,不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全世界的蓝鲸 B.珠江里的肉食性鱼 C.一个菜园里的白粉蝶 D.一个湿地公园内的白鹭

101.(2012·1单选Ⅱ)调查某菜园蚯蚓数量的适宜方法是

A.直接计数法 B.样方法 C.目测估算法 D.标志重捕法 102.(2015·6单选Ⅱ)我国于去年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目的是( ) A.提升人口素质 B.改变人口性别比例 C.调整人口年龄结构 D.进一步降低出生率 考点2 种群的数量变化

103.(2009·6单选II)在酵母菌的培养中,如果不更换培养液,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为

A.直线 B.“S”型曲线 C.“J”型曲线 D.不规则曲线

104.(2009·6单选II)下列为某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近期内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的是

9

105.(2010·1单选Ⅰ)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 C.水平结构 D.出生率

106.(2010·1单选Ⅱ)下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2000个

B.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长

C.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D.6天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07.(2011·1单选Ⅱ)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在环境条 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为

108.(2011·1单选Ⅰ)下表所示为三个城市的入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将这三个城市人口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乙>丙>甲

109.(2012·1单选Ⅱ)小张同学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 结果如图5。他所用的培养液体系的K值(环境容纳量)约为 A.1000个 B.2100个 C.10500个 D.21000个

110.(2012·6单选Ⅰ)调查种群密度时,研究对象不同,方法也不同。以下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的对象

A.大肠杆菌 B.蒲公英 C.大象 D.丹顶鹤

111.(2012·6单选Ⅱ) 下图所示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中,最可能属于衰退型的是

112.(2013·6单选Ⅱ)东方田鼠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的数量变化见图9。 最接近K值的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113.(2014·6单选Ⅱ)太平洋某小岛上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5所示, 据图分析野兔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是

10

A.1920年~1925年 B.1925年~1930年 C.1930年~1935年 D.1935年~1940年

114.(2015·1单选Ⅰ)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培养液要经过灭菌处理

B.取样计数前,必须先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C.如果培养液中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先稀释

D.压在血细胞计数板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不在计数范围内

115.(2015·1单选Ⅱ)图8是某野牛种群迁入到一个新环境后的种群增长 曲线图,据图判断种群数量最接近“J”型增长的区间是( ) A.ab段 B.bc段 C.ac段 D.cd段

考点3 群落的结构特征

116.(2010·1单选Ⅱ)在开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中,要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取样调查,

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随机观察法 B.取样器取样法 C.标志重捕法 D.目测估计法 117.(2011·6单选Ⅰ)以下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是

A.迁徙到鄱阳湖越冬的丹顶鹤数量调查 B.某地的东方田鼠在近5年的数量动态研究

C.池塘中溶解氧变化对鲤鱼仔鱼存活率影响的研究

D.有机磷农药污染对湖泊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影响的研究

118.(2012·1单选Ⅱ)农业生产中人们可通过防除农田中的杂草而实现增产,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的关系可能是

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种内互助 D.互利共生

119.(2012·1单选Ⅱ) “珠江水系鱼类物种多样性调查”课题研究的对象处于

A.个体水平 B.种群水平 C.群落水平 D.生态系统水平

120.(2012·6单选Ⅰ)要认识一个群落,需要从各个层面研究群落的生态学特征。下列属于群落特征的是

A.出生率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物种丰富度

121.(2012·6单选Ⅱ)大豆植株的根部有一些根瘤,其中的根瘤菌可为大豆植物提供氮素,而大豆植物为 根瘤菌提供有机营养。大豆植物和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属于

A.捕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寄生

122.(2013·6单选I)浮游动物、藻类、贝壳、虾、鱼、微生物等为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它们统称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23.(2013·6单选I)图3装置可用于采集 A.田鼠 B.藻类

C.土壤小动物 D.土壤微生物

124.(2014·6单选Ⅰ)森林中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层现象主要与 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温度 B.湿度 C.土壤 D.光照强度

125.(2014·6单选Ⅰ)小王分别从以下四种土壤环境取样探究土壤动物丰富度。推测土壤动物丰富度最高 的样品来自

11

A.菜园地 B.荒山黄土地 C.建筑工地 D.动运场的沙池 126.(2015·1单选Ⅰ)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光照 C.空气 D.水分

127.(2015·6单选Ⅰ)关于土壤小动物类群中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小动物的种类采用记名法

C.有些小动物要借助放大镜和实体镜进行观察 D.不同环境下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不同

考点4 群落的演替

128.(2009·6单选I)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景象,可视为群落的

A.物种组成 B.垂直结构 C.种间关系 D.次生演替

129.(2010·1单选Ⅰ)我国大力治理荒漠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图为某地的荒漠经多年治理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可称为

A.群落的抵抗力 B.群落的稳定性 C.群落的丰富度 D.群落的演替

130.(2010·6单选Ⅰ)某荒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逐渐生长了多种草,这一过程可称为 A.群落的演替 B.群落的物质循环 C.群落的抵抗 D.群落的能量流动

131.(2011·1单选Ⅰ)植物群落不是静止不动的,是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下列选项中,不 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A.退耕还林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沙漠变绿洲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32.(2012·1单选Ⅰ)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所描绘的景象变迁, 可视为

A.群落的初生演替 B.种群的初生演替 C.群落的次生演替 D.种群的次生演替 133.(2015·6单选Ⅰ)关于在裸岩上群落演替顺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苔藓阶段→地衣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 B.地衣阶段→灌木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 C.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 D.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专题十六 生态系统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

134.(2009·6单选II)右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该食物网中

A.共有两条食物链 B.能量可循环利用

C.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D.昆虫和鼠处于同一营养级

135.(2010·1单选Ⅰ)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使物质、得 以循环再利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蓝藻 B.腐生真菌 C.寄生虫 D.绿色植物

136.(2010·1单选Ⅰ)在生态系统中,食物网越复杂,说明

A.生产者的种类越多 B.消费者的种类越多 C.消费者的数量越多 D.分解者的种类越多

137.(2010·6单选Ⅰ)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隐含了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则螳 螂位于这条食物链的

A.第二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 C.第四营养级 D.第五营养级 138.(2011.1单选Ⅰ)某生态系统中,兔吃草,狐食兔,狼捕食狐,构成一条食物链,狐所处的消费者级 别及营养级分别是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12

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139.(2012·1多选)林德曼对某天然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

定量分析,部分结果如图,由图可知 A.生产者为① B.次级消费者为③

C.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 D.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140.(2012·6多选)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某地红树林的 食物网见图,据图可知

A.水生植物是主要生产者 B.该食物网共有7 条食物链 C.该食物网共有3 个营养级 D.过度捕捞鱼会影响鸟类的数量

141.(2011·1单选Ⅱ)小强拟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的陆地生态系统,下列选项中,不必需成分的是 A.绿色植物 B.瞭望塔 C.土壤 D.水 142.(2011·6多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各成分功能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A.生产者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源头 B.消费者的存在加速了物质循环 C.没有消费者,物质循环将停止 D.没有分解者,物质循环将停止

143.(2013·6单选I)池塘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是

A.细菌和真菌 B.细菌和浮游植物 C.细菌和浮游动物 D.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144.(2014·6单选Ⅰ)图1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蝗虫是次级消费者 B.鸟和田鼠具有相同的营养级 C.该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链

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

145.(2015·1单选Ⅰ)图4是一条食物链的示意图,该图判断正确的是( ) A.食物链有四个营养级 B.蝗虫是第二营养级 C.青蛙是食草动物 D.蛇是次级消费者

146.(2015·6多选)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利用 C.戊处于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D.如果丙大量死亡,丁的数量在短期内也将减少

考点2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47.(2009·6单选I)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

用。其中,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A.动物的无氧呼吸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动物的有氧呼吸 D.植物的光合作用

148.(2010·1单选Ⅰ)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下列关于能量流

13

动的叙述,正确的

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B.能量沿食物链循环流动

C.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可以循环利用 D.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149.(2010·1单选Ⅱ)我是一个CO2分子,在空气中游荡;后来被小草吸收变成其体内糖分子的组成成 分;随后小草被兔子吃了,我又变成了兔子体内的组成成分;最后兔子老死,在一些细菌等 朋友的帮助下,我从兔子体内逃逸出,返回空气中。这一过程是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CO2的合成 D.CO2的降解

150.(2010·6单选Ⅱ)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在“草→兔→狐”食物链中,如果狐活动一天需

要200 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的能量约为

A.200 kJ B.2 500 kJ C.5 000 kJ D.20 000 kJ

151.(2010·6多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不相关 C.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 D.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152.(2011·1单选Ⅱ)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都相同,下列食物链中,猫头鹰能够获得最多

能量(绿色植物提供)的食物链是

A.绿色植物→蝗虫→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153.(2011·6多选)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成分关系的示意图,依图判断正确的是

A.草是生产者 B.X代表CO2和热能

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 D.能量沿草向肉食性动物②流动中逐渐增加

154.(2012·6单选Ⅰ)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 B.碳水化合物 C.碳酸 D.碳酸盐

155.(2012·6单选Ⅱ)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最有效地利用能量。在农田生态系 统中,能够实现对秸秆中的能量最有效利用的措施包括

①就地燃烧秸秆 ②秸秆用作饲料 ③发酵秸秆产生沼气 ④秸秆用于造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6.(2013·6单选I)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类型,下列属于碳循环过程的是

A.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水蒸发至大气中 D.镉通过食物链被富集 157.(2013·6多选)某农场饲料作物的产量见下表,可见

A.杂豆对光能的转化效率最低 B.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呼吸作用

C.饲料作物中的能量80%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D.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可增加该农场的能量输入

158.(2014·6单选Ⅰ)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各类生物所含 的能量如下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生物 能量(×109kJ/km2﹒a) 草 15.00 兔 1.50 狐 0.20 狼 0.13 A.狐属于初级消费者 B.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

C.从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低于草所固定的太阳能 159.(2014·6多选)图7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X代表大气中的O2库

C.Y代表分解者 D.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14

160.(2015·1多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B.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不相关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考点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61.(2009·6多选)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信息传递原理来防治害虫。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 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

A.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

C.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 D.利用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雌雄交配

162.(2010·1多选)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广泛的信息传递,如动物可通过一些行为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 下列选项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孔雀开屏 B.猩猩拍胸警示 C.候鸟迁徙 D.鱼的洄游

163.(2010·6单选Ⅰ)雄孔雀开屏是向雌孔雀发出的一种求偶信号,这种信号属于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164.(2011·1单选Ⅰ)蜜蜂用不同的舞蹈动作把所发现蜜源的信息传递给同伴。蜜蜂跳舞属于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定位信息 165.(2011·6单选Ⅰ)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 B.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繁衍

C.动物的求偶过程存在信息传递 D.信息需要沿食物链传递并逐渐衰减 166.(2012·1单选Ⅰ)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 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167.(2012·6单选Ⅰ)向日葵是一种能够对光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植物,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引起向日 葵向光弯曲的信息属于

A.行为信息 B.化学信息 C.遗传信息 D.物理信息

168.(2013·6单选I)一些植物受到昆虫啃食时,会释放一种物质吸引昆虫的天敌。这一物质属于

A.物理信息 B.行为信息 C.化学信息 D.营养信息

169.(2014·6单选Ⅰ))蜘蛛根据蛛网的振动来判断猎物的大小和方位。蛛网振动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考点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70.(2009·6单选I)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不同。下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A.北极苔原 B.温带草原 C.高山草甸 D.热带雨林

171.(2011·6单选Ⅱ)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的稳定,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自 我调节的实例是

A.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生长 B.某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可降解有机污染物

C.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D.某森林鸟类的数量因害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172.(2011·6单选Ⅰ)外来物种是人类偶然或有意识引入到非原生地区的物种,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外来物种如果数量过多,可能造成本地区物种的衰亡 B.外来物种可能会改变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本地物种的生长 C.只要引入经济价值高的物种就可忽略其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D.只要谨慎管理,引入带来物种尤其是经济物种可能带来好处

173.(2012·6单选Ⅰ)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可以依靠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下列生 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荒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5

174.(2013·6单选II)小军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了一个生态瓶,见图10。下列

做法中可能会降低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A.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 B.给予一定的光照

C.添加一些分解者 D.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175.(2014·6单选Ⅱ)推测在以下4个密闭的生态瓶中,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176.(2015·1单选Ⅰ)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

177.(2015·1单选Ⅱ)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生态瓶的组成和条件如下表(+表示有、―表示无),请推测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瓶是( ) 生态瓶编号 光照 A B C D + ― + + 浮游植物 + + + + 浮游动物 + + + + 水草 + + + ― 小鱼 ― ― ― + 河泥 ― + + + 178.(2015·6单选Ⅱ)某生物小组制作了4个封闭的生态瓶,分别放在散射光下和黑暗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生态瓶是( )

专题十七 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点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79.(2011·1单选Ⅰ)地球上人口不断增长,这需要更多的资源,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下列选项中, 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A.森林木材 B.草原牧草 C.地下石油 D.海洋鱼类

180.(2013·6单选I)人口众多对生物环境的压力,不包括

A.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B.对水资源的压力 C.环境污染加剧 D.对劳动就业的压力 考点2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81.(2009·6单选I)臭氧层破坏会使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 升,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CO2的排放 B.氟利昂的排放 C.SO2的排放 D.NO2的排放 182.(2009·6单选I)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正确的做法是

A.大量利用野生资源 B.对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 C.不断引进外来物种 D.进行围湖造田 183.(2010·1单选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导致 A.臭氧层破坏 B.火山爆发 C.南极冰川融化 D.海洋污染

16

184.(2010·6单选Ⅰ)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下列选项中, 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多步行、少开车 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C.多吃肉、少吃素 D.尽量多用空调 185.(2010·6单选Ⅰ)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金融危机 B.土地荒漠化 C.温室效应 D.水资源短缺

186.(2011·1单选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下列选项中,不 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A.通货膨胀 B.土地荒漠化 C.全球气候变暖 D.臭氧层破坏

187.(2011·1多选)澳大利亚原来并没有仙人掌类植物,当地人从美洲引种一种仙人掌作为篱笆,结果仙 人掌过度繁殖,侵占大量的农田和耕地,给当地生态造成危害。此事例说明

A.不适当地引进外来物种有可能造成生态危害 B.外来物种都不能在当地生长和繁殖 C.外来物种都能改良当地的生态环境 D.一些外来物种能适应并影响当地的环境

188.(2012·1单选Ⅰ)近年来,我国针对某些鱼类自然种群衰退的现象,采取了将人工培育的鱼苗投放入 河流、海洋等自然水体中等措施,以利于

A.消除水环境的污染 B.降低环境的碳排放 C.防止这些种群消亡 D.增加生态环境的食物链 189.(2012·1单选Ⅰ)某湖泊由于富营养化而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的水华,若想控制藻类过度繁殖,环保的 处理方法是

A.向水体通O2 B.向水体通CO2 C.喷洒化学杀藻剂 D.投放滤食藻类的鱼

190.(2014·6单选Ⅰ)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但它却有一定的价值。从保护生物多样 性的角度来看,路边小草的价值不包括

A.防止水土流失 B.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

C.可能有药用价值 D.释放有毒物质,导致害虫灭绝 191.(2015·1单选Ⅰ)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92.(2015·6单选Ⅰ)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包含( ) A.保护基因多样性 B.保护细胞多样性

C.保护物种多样性 D.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193.(2015·6单选Ⅰ)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分别是( ) A.二氧化碳、氟利昂、二氧化硫 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利昂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利昂 D.氟利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2009-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3)答案

1-5ACD CAB ACD 6-10CD ABBD 11-15CADAC 16-20DACCC

21-25ABC AC B BCD B

17

26-30ABBAD 31-35CBCDC 36-40AABBBCD 41-45DBDAB 46-50ADABAD 51-55DBACA 56-60CBDCB 61-65CCDBC 66-70BBDAB 71-75DBCBCD CD 76-80BC AD BC D AD 81-85BABCAC BC 86-90BCBDCD 91-95CBDCD D 96-100BCD BCAB 101-105BCBAC 106-110CDCDB 111-115DDCDA 116-120BDACD 121-125CBCDA 126-130BADDA 131-135DCDDB 136-140BBBABD ABD 141-145BBDACB 146-150ADAAD 151-155ADDABAB 156-160BADCABC AD 161-165BD ABCCD 166-170BDCAD 171-175ACCAA 176-180ACBCD

18

181-185BBCAA 186-190AADDD 191-193DBD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0d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