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6-09 00:1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理学综合复习

1.名词解释

心理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无意识 个体未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人格 即个性心理

认知心理学 一种心理学体系,研究人们对信息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 一种心理学体系,是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研究

突触 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

知觉整体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的反映刺激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这种特性称为知觉整体性

错觉 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 空间知觉 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和方位等知觉 适应 (感觉适应) 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情绪记忆 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感情为内容记忆

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 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同)

内隐记忆 指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表象 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

创造性思维 即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 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概括 是在人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的过程

创造想象 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功能固着 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 有意后注意 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分配 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注意同时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注意转移 指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心境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称为心情。

焦虑 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情绪智力: 分为五个方面: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用自己情绪激励自己,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与别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自卑:自我评价过低,总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担心自己笨拙,是一种人格缺陷。 道德感 :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意志 :人自觉确定目的,并按目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事先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趋避式冲突 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

开它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挫折: 挫折是人们在意志行为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致使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能够摆脱困扰以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 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情境时解脱烦恼、减轻紧张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需要 是有机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个体感到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成就动机 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归因 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自我效能感 人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的能力判断

自我实现 要求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充分发挥自己全部的能力 智力 (一般能力)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创造能力 利用已知信息创造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

模仿能力 通过长期观察他人的示范行为,而逐渐形成的对事物作出相仿反应的能力 比率智商 通过测量所得到的儿童心理年龄(智力年龄)与他实际年龄的比率

离差智商 用标准分数来表示的智商(每个被试者和同龄人相比)

气质类型: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

A型性格:性格急躁,缺乏耐性,成就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性格。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

根源特质:互相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大五因素:①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和智能等特质

②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和克制等特质

③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和乐观等特质

④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和移情等特质

⑤神经质或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和脆弱等特质 实验法:有目的地创设、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对人的态度(行为倾向)加以确定,通过人的态度(行为倾向)的数量来推测人的心理特点。

投射法:投射法是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 情境下,自由地表现出他的反应,然后分析反应的结果,推断他的人格特征。

2.简要说明个体心理活动的结构。

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

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3.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环境因素。影响人心理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如山区还是平原,沿海还是内陆,也包括社会环境,如个人生活家庭小环境是富裕宽敞还是贫困狭小,学校教育、社会风俗、时尚、规范等

第二,机体的生理状况。包括身体健康状况,身材高低、胖瘦,伤痛,饮食和睡眠情况 第三,个人心理因素。一个人心理上原有的情况、特点、倾向都可以对当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产生一定影响。如面对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有人积极采取一切防护措施,有人惊慌失措

4.简介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铁钦纳、冯特。

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

向和激情三元素。

研究方法:内省法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

二,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主要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有组织的完整结构,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不能还原为部分,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在思维、学习等方面也有大量研究

三、机能主义(芝加哥派)

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主要观点:反对把意识分割为元素,认为意识是个整体,是一套连续不断的意识流,心理学应把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作为研究对象

四、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五、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费洛伊德

主要观点:对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分析研究,把无意识、潜意识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根源在于人心灵深处的原始本能冲动。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正常人心理活动的各层

面问题。坚持以人的价值和和人格发展为重点。

实验方法:整体分析法,现象学方法

七、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奈瑟尔,西蒙,皮亚杰

主要观点:把人脑看做是物理符号系统,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即信息加工的过程,将研究重点放在注意、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认知过程方面。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

5.研究心理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6.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及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扩散与集中、相互诱导

皮层上产生的无论兴奋或抑制,都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从原发部位向四周传布,然后又聚集回到原发部位,这就叫神经过程的扩散与集中。相互诱导:由兴奋导致抑制的产生或加强的过程叫负诱导。由抑制导致兴奋的产生或加强的过程叫正诱导

7.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对教育的启示。

一、两半球在语言功能方面的不对称性

二、两半球在信息加工方面的不对称性

三、两半球在情绪方面的不对称性

四、性格特征与左右半脑的活动相关

8.感受性变化的形式。

一、感觉适应

二、感觉对比

三、感觉后像

四、感觉的空间积累和空间融合

五、感觉的相互作用

六、感觉的补偿

9.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知觉选择性

二、知觉理解性

三、知觉整体性

四、知觉恒常性

10.举例说明,影响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影响知觉选择性因素:1)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状况;对象和背景的组合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1)客观因素: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对象各部分的依存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经验、知识水平。

11.举例说明,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12.表象的特点和功能。

特点:1.直观性和形象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

功能:1.是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桥梁

2.是人理解知识信息的重要条件

3.是想象的基础

4.对人类实践活动有重要作用

13.短时记忆的特点。

1.信息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

2.信息编码以言语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少量的视觉或语义编码

3.信息容量有限,其容纳量为7+—(加减)2个组块

4.信息提取或检索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同时扫描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完全系列扫描

14.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 大脑平层的兴奋水平 3.识记的方法

2. 识记的目的任务

15.举例说明遗忘的规律和原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

16.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1.加工深度因素对两者影响不同。

2.保持时间不同

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两者产生的影响不同。

4.刺激呈现方式的改变对两者影响不同。

5.干扰因素对两者影响不同。

17.联系实际,分析个人记忆特点并提出改善方法。

个人特点随意

1.合理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间时复习;最佳时间复习。

2.把识记和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3.复习过程多样化

4.提高记忆力:形成图片记忆 赋予信息以意义 利用已有知识 建立特殊联系

5.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记忆的敏捷性、正确性、准备性、持久性

6.注意用脑卫生 (脑部营养与休息 脑外伤)

18.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

再造想象条件 一是能正确理解词与符号、图样标志的意义;

二是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创造想象条件 1.社会实践要求与人的创造性需要

2. 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表象储备 3. 思维的积极活动

4.原型启发 5.灵感

19.个体思维品质的差异有哪些表现?

1.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2.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3.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20.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21.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导与鼓励: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教师队伍;创造性学习习

惯;开展创造性教育;改革完善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取消“统”字;先进的教学技术。

2.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3. 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性行为,积极鼓励敢想 敢问 敢于标新立异。

4. 既要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5. 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

22.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掌握科学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即个体把新概念纳入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的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1.新学习的概念本身应具有逻辑意义,不能杂而无序,含混不清;2.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具备同化新概念的知识经验;3.学习者认知活动的积极参与。

23.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因素

2.认知因素:认知结构的限制 迁移的作用 定势的作用 策略选择 功能固着与变通 原型启发

3.个性因素:动机与情绪 人际关系 性格品质

24.人在注意集中时的外部表现有哪些?

一适应性运动 : 人在注意时,有关的感觉器官会不自主地朝向被注意的对象。

二无关运动的停止 : 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身体其他的运动会暂时停止。

三生理运动的变化:人在注意力集中时,血液循环和呼吸都可能出现变化。

25.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4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

主观因素:1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2个体的情绪状态 3当时的机能状态

26.引发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发展兴趣 2磨练意志 3注意习惯

27.试述注意的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广度的

因素:1直觉对象的特点 2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因素:1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和新活动的性质 2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3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28.举例说明培养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1自我暗示法 2 情境想象法 3记录法 4 自我奖惩法 5培养间接兴趣 6训练听课技巧

29.情绪情感具有哪些功能?

一适应功能 二动机功能 三组织功能 四信号功能 五感染功能

六 迁移功能

30.心境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调节心境?

引起心境的原因多种多样,家庭境遇,事业成败,工作顺利,人际关系,对往事的回忆,未来的遐想和身体状况等都能引起某种心境。时令气候,自然景物会引起心境。本质原因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

31.情绪三因素理论及其实验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了情绪受环境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三个因素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实验过程:控制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肾上腺素。药物注射后,实验组分为三组,一组被告诉注射药物会导致心悸 颤抖 兴奋,未告知组,说药物不会有副作用,误告诉组被告诉会导致全身发麻。然后人为安排两种情境,欢喜和愤怒的情境。然后观察不同情境里的反应。

32.简述拉扎勒斯“认知――评价”情绪理论的基本观点。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它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个体不仅反映环境中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也调节自己对刺激事件对自己的环境事件的意义。情绪活动中的认知评价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即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33.试析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人的个性心理结构(如信仰,态度,人格,人格特征等)是认知因素的决定性条件。不同个体面对相似情景可能会产生差异较大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个体心理和经验的形成又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的认知评价和反应方式。

34.联系实际说明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

1自我鼓励法

2 语言调节法.

3 环境制约法

4注意力转移法

5能量发泄法

6请人引导法。

7语言暗示法

8环境调节法。

35.意志行为的特征。

1、人类行为具有明确的行动目的

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3、意志行为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6.举例说明动机冲突的表现形式。

按性质和内容,

原则性动机冲突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公与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

非原则性动机冲突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如周末既想去看电影,又想复习功课。

按表现形式, 双趋式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达到,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双避式动机冲突 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想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而产生的动机冲突,既怕学习辛苦,又怕老师批评,两者都想回避,但必须接受其一。

趋避式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既想当好干部,又怕耽误学习时间。

多重趋避式动机冲突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每个目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的作用时,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的心态。如择业时有两个单位可供选择,而每个单位又利弊相当,就有可能举棋不定而陷入这种冲突中。

37.分析挫折的构成及原因。

导致挫折障碍的来源分类:内部挫折、外部挫折

根据挫折的性质分类:需要挫折、行为挫折、目标挫折、丧失挫折

(心理发展角度分类:婴幼儿期挫折、儿童期挫折、青少年期挫折)

1、客观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主观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38.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坚强意志的四种品质: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意志品质的培养:

1、树立长远而具体的人生目标

2、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3、充分利用集体力量

4、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培养

39.分析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1、生理因素 2、认知因素3、人格因素4、个体经验

5、挫折的强度和频率6、社会支持

40.动机的特点与功能。

动机的特点:原发性、隐蔽性、活动性

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引功能、维持和加强功能

41.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1、倒U形曲线关系

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2、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还随任务难度的变化而变化

容易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提高而上升;任务难度增加,动机最佳水平下降。即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工作水平有利于完成任务(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42.韦纳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应用。

提出认知动机理论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

应用:依据学生的归因倾向预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老师理解学生学习成绩与动机及行为之间的关系

43.试析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个体成败因素

2、个体的归因特点

3、言语说服

4、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生理状态

44.评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

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七种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各层次需要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

到小 七各层次概括为两种水平:基本需要(前四) 成长需要(后三)

积极:客观概括人的需要发展的实际情况,符合人来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将人的需要看成是一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具有整体性。

缺陷:脱离了社会历史条件,抽象得谈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是不可取的。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45.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1、不同范畴

知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认知的结果

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熟练化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能力: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

2、不同步

发展能力比获得知识与形成技能困难得多

3、不等同

能力的发展并不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和丰富的,他发展的关键期是在人生的某一特定阶段,这与知识和技能是大不相同的

联系:知识和技能是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不是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要能转化为能力;人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一定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能力;根据知识、技能掌握的速度与质量也能鉴别出一个人某方面能力的高低。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46.智力三维结构模型说和智力多元论的基本观点。

一、三维结构模型说

智力结构可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结果。第一维度是内容。内容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包括听觉、视觉、符号(字母、数学等)、语义(语言的惫义和观念)和行为。第二维度是操作。操作是由上述认识对象或材料引起的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理解、再认)、记忆(保持)、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第三维度是结果。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即单元、分类、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

二、智力多元论:

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这八种智力成分是:①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日常会话的能力;②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③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④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⑤身体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⑥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⑦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⑧自然智力。自然智力是指能辨别动植物,对自然万物进行门别类的智力,即植物学家智力。

47.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紊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教育因素、实践因素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生物因素

对能力的形成有影响作用的生物因素有两项,即遗传素质和胎儿的生长环境。遗传素质主要指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包括脑的生理素质、皮质细胞群的配置和结构等。胎儿的生长环境对胎儿出生后的个体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有较大形响。

(二)教育因素

教育在能力形成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对儿童的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六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对其以后能力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这种教育使人在掌握丰富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发展了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

(三)实践因素

生物因素是能力发展的潜在可能,教育因素是能力发展的外部条件,

潜在可能与外部条件只有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心理特征成为能顺利完成各项活动的最直接、最基本的个性特征。因此,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人的能力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关键。 (四)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自觉能动性。能力的发展还依赖于自我认知。

48.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

(一) 培养和激发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激发和推动个体创造活动的内部动力。创造动机对于创造力的开发有推动、定向、调整和强化作用。培养创造动机应该从满足个体的需要,尤其是高层次需要开始,这些需要的满足对创造动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最重要的是能为创造动机的发展创设一个自由、积极进取的心理环境.

也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动机的强弱与其抱负水平密切相关。还有人认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幻想也有利于创造动机的培养。

(二)培养良好的创造性人格特征

创造力有六个要素:智力、认知风格、价值、目的、信念和策略。智力只是创造力若干要素中的一个,而认知风格、价值、目的、信念和策略均属于非智力因素或人格因素。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其创造发明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加强对其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三)创设积极良好的创造环境

必须在课堂内外为大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课堂上改变“填鸭式”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外要为大学生开展创造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激发大学生的怀疑和探求心理,发展其创造性想象与幻想能力。

1、提倡学习中的相互讨论法。

大学生在学习上或课堂上进行共同讨论和切磋,能够有效地促进思维的活跃和提高学业成绩。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高校成立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大学生置身在这种氛围里,思考的机会增多,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这对他们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帮助的。

另外,高校可开设有关创造学方面的专业课程及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特色化的创造教育课程.

(四)重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发散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关系密切。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创造能力的提高。

(五)倡导参加科学研究活动

许多创造性成果都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因而,大学生应适当参加科学研究活动。

49.典型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1.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思维灵活,但住往不求甚解.注意力易转

移,情绪不稳定.感情易表露且体验不深.易适应环境.喜欢交住,做事粗技大叶,

具有外倾性。

2. 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智力活动具有极大灵活性,直率热情,表里如一,

情绪体验强烈,易冲动,有顽强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整个心理活动笼罩

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具有外倾性。

3.粘液质:安静沉稳,喜欢沉思,反应缓慢,灵活性不足,比较刻板,注意稳定,不易习惯新环境、新工作,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坚韧执拗,具有内倾性。

4.抑郁质:敏锐稳重,情感体验深刻、持久、少外露,行动缓慢、胆小、孤僻、不善不交往,遇困难或挫折易畏缩,有较强敏感性,容易体察到一般人不易觉察的事件。具有内倾性。

50.气质对个体心理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一、气质对能力的影响

(一)气质与智力活动

大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学习是一项认知性很强的智力活动。气质影响智力活动的特点和方式。特别是气质中的情绪性与活动性对学业成绩有一定影响

(二)气质与运动能力

气质虽与能力不同,但彼此又相互影响。某些气质特点有利于某些能力的发展,而有些气质特点则会阻碍某些能力的发展。

二、气质对职业活动的影晌

气质作为人行为方式的影响因素,虽对活动效果不起决定作用,但对职业活动,尤其是一些特殊职业活动来说却具有重要作用。

(一)不同职业对从业者可能有不同的气质要求.不同气质的人对职业的适合度不同

在一般性的学习和工作中,对气质的要求的影响井不显著。这是由于气质的积极方面对其消极方面有补偿作用。而且,后天形成的性格也会掩盖其某些气质特征。

不同气质特质的人对不同类型职业活动的偏爱也有所不同。人可以通过选择活动、职业和环境来满足由自己气质特点决定的心理需求。

(二) 气质与特殊职业

气质对职业活动的影响在一般职业人员中表现得并不明显,而在一些特殊职业人员中,职业对其气质特质的要求则较为产格。

(三)气质与职业成就

气质并不能决定一个人职业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任何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在各自的专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三、气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气质并无好坏之分.但每种气质都有有利于和不利于心理健康的一面。气质不同的人在说话、走路、与别人交流、学习、工作、休息以及怎样表现自己的痛苦与快乐、怎样对不同事件作出反应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51.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间属于个性心理特征.但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首先.两者表现个性特征的角度不同。性格是从个体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来表现其个性特征;而气质则是从心理活动的速度、稳定性与灵活性、强度与平衡性及趋向性等方面来表现个性差异的。其次.两者可塑性程度不同。气质可塑性较小,变化较缓慢;而性格可塑性较大,虽然相对稳定,但较易改变。最后,两者的社会意义不同。气质所表现的只是心理活动特征.无好坏之分;而性格侧直接体现于杜会生活之中,其有社会内容与杜会意义,本身具有社会评价的好坏之分。 气质与性格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表现在性格特征形成的快慢速度和表现方面,无不明显地带着各自气质类型的特点;另一方面,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影响着气质,甚至渐渐影响一个人某方面气质特征的改变。

52.性格的特质理论、类型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 类型理论

性格类型理论有三种:单一类型理论,对立类型理论和多元类型理论。

(一)单一类型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性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一特殊性格来确定的。T型性格是单一类型理论的代表。T型性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性格特征。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将T型性格可分为T+型和T一型两种。当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的建设性方向发展时,就是T+型性格;当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质时,就是T一型性格。在T+型性格中,又可依据活动的特点进一步分为体格T+型和智力T+型。

(二)对立类型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性格类型包含了某一性格维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

1、A-B型性格。A型性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高,上进心强,有苦千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贵,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性格。B型性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

2.内—外向型性格。

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性格,而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向性格。任何人都具有外向和内向这两种特征,但其中一种可能占优势,据此确定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外向性格的特点是注意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在外,热情奔放,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快捷.有时轻率。内向性格的特点是自我剖析,做事

谨慎,深思熟虑,疑惑困惑,交往面窄,有时适应困难。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思维、感情、感觉和直觉四种基本功能,结合两种心理倾向可以构成八种性格类型:

(1)外向思维型。这种人尊重客观规律和伦理法则.不感情用事。

(2)外向感情型。这种人对事物的评价往往感情用事,容易凭借主观判断来衡量外界事物的价值。

(3)外向感觉型。这种人以具体事物为出发点,容易凭借感觉来估量生活的价值,遇事不假思索,随波逐流,但善于应付现实。

(4)外向直觉型。这种人以主观态度探求各种现象,不接受过去的经验.只憧憬未来,容易悲观失望。

(5)内向思维型。这种人不关心外部价值,以主观观念决定自己的思想,感情冷淡,好独断,偏执,易被人误解。

(6)内向感情型。这种人情绪稳定,不露声色。

(7)内向感觉型。这种人不能深人到事物的内部,在自己与事物之间常加入自己的感觉。

(8)内向直觉型。这种人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好幻想。

(三)多元类型理论

多元类型理论认为性格类型是由几种不同质的人格特性构成的。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根据人的秉性对人进行划分,人们对各种类型人的件格特征讲行了详尽的描述,其中有些方面的看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E·Spranger)按人类文化生活的六种形式及人们对这些生活形式的态度和价值标准,将人分成六种类型:

①经济型,凡事以经济价值为主要出发点.注重实效,如企业家;

②理论型,理论能力强而实际生活能力弱,表

现出探究世界的兴趣,如哲学家、科学家等;

③审美型,把感觉事物的美当做人生价值,对现实生活不够关心,富于想象力,如艺术家; ④宗教型,以宗教信仰作为存在的最高价值,如宗教家;

⑤权力型,以追求权力、支配他人为追求目标,如政治家;

⑥社会型,以献身社会、服务社会及助人为乐为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如社会活动家。 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的划分,他根据性格特征与职业选择的关系,把人的性格划分为六种:研究型、现实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美国哲学家莫里斯概括出了七种人生哲学。他按这些类型在美国大学生中进行了价值观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原来的七种类型扩展为13种。它们是:①中庸型;②豁达型;③慈爱型;④享乐型;⑤协同型;⑥努力型;⑦多彩型;⑧安乐型;⑨接纳型;⑩克己型; 11冥想型;12行动型;13服务型。

美籍心理学家弗洛姆则从精神分析说出发,把性格分成三大类:①创发性性格.这种性格是健康的.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理想境界或目标:②非创发性性格,包括接纳型、剥削型、囤积型、平均型,是不够健康、有待发展的性格;③变态性格.包括恋尸狂、自恋狂等。

培因根据人的智力、情感、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中何者居优势的特点,把人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日本学者能见正比古以人的血型为基础,将人的性格划分为^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类

型。血型与性格究竟有多大关系,其科学依据何在,这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单位。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共同特质,即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特质。在研究人格的文化差异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共同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即在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类:首要特质,这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中心特质,这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征,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一10个;次要特质,这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R. B. Cattell)用因素分析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分为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1、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的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2.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在根源特质中又可以区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大类。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所决定,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因索决定。

3.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模型的最下层是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这些特质同时受到遗传与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三)现代特质理论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在人格的理沦建模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现代人格理论。

1、三因素模型。①外倾性,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②神经质.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③精神质,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2.五因素模型。①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和智能等特质;②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和克制等特质;③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和乐观等特质;④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该盛和移情等特质;⑤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愈识、冲动和脆弱等特质。

3.七因素模型。正情绪性、负情绪性、正效性、负效性、可靠性、宜人性和因袭性。

53.良好性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培养。

一、良好性格的主要表现:

1.能面对现实并接纳现实,而非一味歪曲现实、愤世嫉俗。

2.能客观地评价和接受自己、他人与社会,而非排斥自己、拒绝别人、攻击社会。

3.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

4.情绪和思想表达较为自然,不造作。

5.有独立自主的性格,有独处的需要而不回避他人。

6.能发展与他人的深厚友谊。

7.能分辨目的与手段,对善与恶的区分态度较明朗。

8.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二、良好性格的培养:

(一)深刻体验自我,准确评价自我性格

要了解自我.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认识自己性格中的首要特征、中心特征和次要特征②通过人格测查对自己的人格因素作一个初步的了解;③通过他人评价.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比较,然后加以修正。在此基础上,将自我性格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分类列出,并注上哪些性格特征需继续保持与强化,哪些性格特征需改造更新。这种性格分析评价的过程是个人自我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有意识地调整自我.积极塑造良好性格

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塑造良好性格应注意做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心境开朗,学会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建立积极正常的情绪生活。 第二,加强意志锻炼,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外在不良行为,培养自己经受挫折的耐受力,在挫折面前既不盲目冲动,也不消极低沉。

第三,自觉检查、修正自己的性格弱点,培养健康的性格模式。

第四,提高思维能力,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五,培养良好的情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远大理想和科学的人生观,把自我修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在求知与实践中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一定的缺陷,但只要敢于面对自我,不文过饰非,缺点就能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克服不良性格弱点,还可通过心理训练改变性格.具体包括:

第一,不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通过成功的想象.使自已的身心保持思维活跃,情绪稳定,坚定果断,自称自强的性格特征。

第二,自我激励,以模范人物或崇敬的成功者为榜样,不断地鞭策自己。

第三,自我暗示.自我提醒.自我督促,自我激励。

第四,习惯潜化,即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力量比任何理论的力量来得更大。

性格修养的关键在于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从培养习惯到改变性格.要求能够针对暴露出来的性格弱点,有意识地培养与之相反的习惯。通过这种新的习惯来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在个人最容易攀露性格弱点的地方,要坚决克服对抗,用相反的习惯去克服战胜它。这种办法将有助于个人积小胜为大胜而后达到完全改变性格弱点的目的。

54.简介性格测评的方法。

一、 性格的自我评价

性格的自我评价是根据自我观察,对自己的性格作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性格的自我评价也可以结合性格的意志、悄绪、理智三个方面的结构特征对自己作出一个基本评价。如果对自我评价结果信心不足,可从两方面加以修正和补充:一是通过他人特别是相识较深的人时自己的性格作出评价.如父母、朋友等;二是通过与自己性格相类似的人进行比较修正。

二、性格的量表测定

(一)自陈量表

性格的量表测定是了解评价性格最多的一种方法,一般多采用自陈式量表。自陈量表的题目形式主要有是非式、折中是非式、二择一式、文字量表式和数字量表式。其特点是:测量工具一般为调查表;题目数量多;在同一个测验中往往包含几个量表.可同时测量多个特质;测量通常采用纸笔形式,可进行团体施测。 目前较为有名的自陈式量表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侧脸、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等。

(二)评定量表

评定量表法是被试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或品质作出评价的方法。

1、评定量表的类型.。

(1) 数字评定量表。这仲量表提供一个数字系列.由评定者给被评者的某种行为或品质(如评定某人的自尊水平)确定一个数值。

(2)描述评定法。这种量表提供一组具有顺序性的文字描述等级,如优、良、中、差等。让评定者选出一个适合于被评者的等级描述。

(3)标准评定量表。这种量表提供不同类型人的行为描述.让评定者判断被评者的行为和哪种类型相像。

(4)检选量表。这种量表提供一个由许多形容词、名词、陈述句组成的词汇表。评定者将表中所列的词汇与被评者的行为逐一对照,选出与之相符的词汇。

(5)强迫选择评定表。

这种量表提供许多对词汇成陈述句.让评定者必须在每对中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被评者行为或心理品质的词汇或陈述。

2、评定量表的特点:由于是对他人的评定,可以防止自陈法的主观性。但这种方法也有可能出现误差,如有人过分挑剔,有人偏于较优一端,有人避免作极端判定,有人受光环效应影响等。

(三)投射实验

投射法是指向受侧者提供一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表现出他的反应,然后分析反应的结果,推断他的人格特征。

投射测验具有以下特点:测验材料没有明确结构和固定意义,其结构和意义完全由受测者自己决定,受测者有广泛的反应方式,可作多种反应;受测者不知道测验的目的;可同时测量几个人格维度,并对结果作整体性分析。投射法因刺激的暧昧性而使被试不易发现其目的,因而可以克服问卷法的缺点(由于问卷项目意义较明确,被试者往往有意识地进行防卫)。 根据受测者的反应方式可将投射测验分为五类:①联想法,它是使被试说出某种刺激所引起的联想。②构造法.它要求被试根据他所看到的图画,编造一套含有过去、现在、将来等发展过程的故事③完成法.它要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故事或辩论等材料,让被试自由补充,将它完成④选排法,它让被试根据某一准则来选择项目作各种排列,⑤表露法,它让被试利

用某种媒介(如绘画、游戏、心理剧等)自由表露他的心理状态

最有名的两种投射测验:罗夏克墨迹侧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三、性格的其他鉴定方法

性格的鉴定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血型鉴定法、笔迹鉴定法、图画鉴定法、排行鉴定法、居室设计法、办公桌鉴定法、衣着鉴定法和站立姿态鉴定法等等。这些鉴定方法中有一些是合理成分,使用时应注意与实际情况结合加以分析,慎重对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02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