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群体视角提升政策执行力

更新时间:2023-10-13 19:08: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目标群体视角提升政策执行力

作者:崔苏菁 宋玉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36期

摘 要 政策执行可视为政策执行者与目标群体之间相互调适、利益博弈的过程。目标群体因自身成本-收益分析失衡、对政策认知不清以及参与政策执行过程程度较低而对政策执行采取明确反对或抵制、规避或不作为、拖延等行为,妨碍了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可从加强政治社会化、扩大政策宣传以及积极引导目标群体参与政策执行过程等途径来提升政策执行力。 关键词 目标群体 政策执行力 政治社会化

作者简介:崔苏菁,安徽省铜陵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宋玉,安徽省安庆市安庆师范学院政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政策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149-02 自“奥克兰计划”失败以后,人们意识到即使是完美的政策方案,倘若无法得到良好的执行,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要将政策理想、政策目标从理论转变为政策现实和政策实践,其关键就是有效的政策执行。美国政策学者艾莉森认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拟定的作用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其中,作为公共政策客体的目标群体,他们对公共政策的接受程度、认可程度等对该项公共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影响重大。

宁骚教授认为“政策执行力,就是指政府机关顺利推动公共政策实施的程度,以及实现政策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程度。简言之,就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程度。”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个连续过程,必须考虑到过程的两端,即公共政策的执行组织及其政策指向的目标群体。正如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在《互相调适的政策实施》(1976)中阐述的,政策执行过程是执行组织与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手段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二者相互调适的程度。这其中的“受影响者”指的就是目标群体,即公共政策指向的受众方。由此可见,目标群体与公共政策执行者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具有相同的重要性,都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陈振明在《公共政策学》一书中对目标群体这样定义:“目标群体是指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 目标群体作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一端,作为政策指向的受众方,它对公共政策的反应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效力。公共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政策理想和目标,不是公共政策制定者和公共政策执行者完全能决定的事情,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受众——目标群体的配合程度,即目标群体的态度。目标群体接、认可并受顺从政策,政策执行就会获得成功;反之,政策执行必然遭遇失败;目标群体只部分地接受公共政策,政策执行必定会遇上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01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