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高考生物含答案及解析

更新时间:2024-05-07 10: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广东高考理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成的是( )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答案】 B 【解析】

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其他三个选项的细胞器其结构组成中,都不含RNA。 【知识点】

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胰岛素分泌量会影响血糖浓度,而血糖浓度反过来又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运动强度会影响汗腺的分泌,但汗腺分泌量不会影响运动强度;降雨量会影响土壤动物存活率,但土壤动物存活率不会影响降雨量;害虫数量能影响其天敌鸟类数量,而天敌鸟类数量的多少也会反过来影响害虫数量。所以①④存在反馈调节。 【知识点】

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 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答案】 C

1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所以B错误;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蛾的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D错误。 【知识点】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答案】 A 【解析】

醋酸菌是好氧性菌,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 【知识点】

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2所示, 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取样时间 第10天 第20天 第30天 第40天 检测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苏丹Ⅲ试剂 碘液 检测结果 不显色 不显色 橘黄色 蓝色 【答案】 C 【解析】

第10天,存在可溶性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第20天,细胞正常代谢需各种酶存在,而大多数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存在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出现紫色反应;

第30天,从图中可看出脂肪含量较高,所以加入苏丹Ⅲ试剂后,出现橘黄色;

2

第40天,从图中可看出淀粉含量为0,所以加入碘液后,不显色。 【知识点】

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答案】 B 【解析】

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密度,而不是丰富度。 【知识点】

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考查化学与生活,A选项,不锈钢是碳、铁、镍等物质组成的合金,所以A选项正确;而B选项棉和麻都是多糖,其聚合度n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为同分异构体;C选项中,花生油是不饱和的酯类,而牛油是饱和酯,故错误。D选项豆浆加热煮沸是蛋白质的变性而不是水解成氨基酸,所以也错误。 【知识点】

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3

A. Na+、Ca2+、Cl-、SO42- B. Fe2+、H+、SO32-、ClO- C. Mg2+、NH4+、Cl-、SO42- D. K+、Fe3+、NO3-、SCN- 【答案】C 【解析】

考察离子共存问题,A选项,Ca2+, SO42-不能大量共存;B选项ClO-具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增强,会将Fe2+氧化成Fe3+;C选项中离子均可以共存;D选项中Fe3+ 和SCN-会形成血红色络合物不能共存。

注意:A选项,CaSO4微溶,少量时在水溶液中可以共存,但不能大量共存。 【知识点】

9.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考察A选项,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是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很快,NaCl基本不变,当温度降低时,KNO3的溶解度迅速减小,NaCl基本不变,所以当降低温度时,KNO3迅速析出,NaCl不析出,这并非由于KNO3的溶解度大造成的。B选项,BaSO4难溶于酸,滴加盐酸没有沉淀,可以排除Ag+干扰,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为BaSO4,同此可以鉴别出是否存在SO42-,B选项正确;C选项,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是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并非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选项,Ca(OH)2微溶于水,加入足量水可以制成澄清石灰水,但是并不能制得较高浓度的(2.0 mol?L-1)的Ca(OH)2溶液。 【知识点】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叙述I KNO3的溶解度大 BaSO4难溶于酸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 叙述II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42- 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可配制2.0 mol?L-1的Ca(OH)2溶液

4

A.1mol甲苯含有6nA个C-H键 B.18gH2O含有10nA个质子

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D.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答案】B 【解析】

A选项应含有8 nA个C-H键,苯环上有5nA,甲基上有3nA,共8 nA;B选项,18gH2O为1mol中含有10mol即10nA个质子。C选项标况下氨水不是气体。D选项56g铁为1mol,与足量浓硫酸反应会生成Fe3+,失去3mol电子,1mol浓硫酸被还原变成SO2得2nA个电子,因些应该生成1.5nA个SO2分子时才能保证电子数守恒。 【知识点】

11.某同学组装了图4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 Al,其它电极均为Cu,则

A、 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 B、 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 C、 电极Ⅱ逐渐溶解

D、 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 + 2e- = Cu 【答案】A 【解析】

电极I为Al,其它电极均为Cu,则可以判断出电极I为负极,电极IV为正极,依次电极III为负极,电极II为正极。因此电流方向为电极Ⅳ→A○→电极Ⅰ;B选项,电极I为负极被氧化。所以B错。C选项,电极II为正极,Cu2+得电子,因此电极II逐渐加重;D选项,电极III为负极,因此电极方程式为Cu-2e-=Cu2+ 【知识点】

12.常温下,0.2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

5

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A为强酸 B、 该混合液pH=7

C、 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D、 该混合溶液中:c(A-)+ c(Y)=c(Na+) 【答案】D 【解析】

A选项,A-浓度小于0.1mol/L,由此可知HA为弱酸;B选项,因为HA为弱酸,与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混合后pH大于7;C选项,0.2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到NaA,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A-) > c(OH-) > c(HA) > c(H+),即X为OH-,Y表示HA,Z表示H+;D选项,Y表示HA,c(A-) + c(HA) = c(Na+),物料守恒。 【知识点】

13.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 C.第1 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等 D.0~2s内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B 【解析】

0~3 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A错误;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3 s内和第4 s内图像斜率相同,故加速度相同,选项B正确;v-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1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错误;第3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0~2 s和0~4 s内位移相同,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D错误。 【知识点】

14.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 -1 1 2 3 4 t/s 1 v/m﹒s-1 图6

6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A 【解析】

M P N 图7 M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正确;N处支持力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D错误。 【知识点】

15.如图8所示,上下开口、内壁光滑的铜管P和塑料管Q竖直放置,小磁块先后在两管中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并落至底部,则小磁块 A.在P和Q中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B.在两个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都守恒 C.在P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中的长 D.落至底部时在P中的速度比在Q中的长 【答案】C 【解析】

磁块在铜管中运动时,铜管中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磁块会受到向上的磁场力,因此磁块下落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且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B错误;磁块在塑料管中运动时,只受重力的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磁块落至底部时,根据直线运动规律和功能关系,磁块在P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中的长,落至底部时在P中的速度比在Q中的小,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知识点】

16.图9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为垫块,楔块与

弹簧盒 弹簧盒、垫块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时弹簧压缩过程中 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F1 ① ③ ② ④ P Q 小磁块 塑料管

铜管 图8 F2 图9

7

C.垫块的动能全部转化成内能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答案】B 【解析】

由于楔块与弹簧盒、垫块间均有摩擦,摩擦力做负功,则缓冲器的机械能部分转化为内能,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车厢撞击过程中,弹簧被压缩,摩擦力和弹簧弹力都做功,所以垫块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性势能,选项C、D错误。 【知识点】

二、双项选择题

17.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包裹易碎品,如图10所示,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则袋内气体 A.体积减小,内能增大 B.体积减小,压强减小 C.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 D.对外界做正功,压强减小 【答案】AC 【解析】

充气袋被挤压时,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由于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故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内能增加,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体积减小,内能增加,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压强变大,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知识点】

18.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改变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改变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答案】AD 【解析】

易碎品

图10 充气囊

8

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光电效应,该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有可能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据hν-W逸=mv2/2可知增加照射光频率,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也增大,故选项D正确;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的光电子数增加,则光电流将增大,故选项A正确;光电效应是否产生于照射光频率有关而与照射光强度无关,故选项B错误。 【知识点】

19. 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1不变,闭合电键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向下滑动时,灯L变亮

B. P向下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 C.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变小 D.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 【答案】BD 【解析】

由于理想变压器输入电压不变,则副线圈电压U2不变,滑片P滑动时,对灯泡两端的电压没有影响,故灯泡亮度不变,则选项A错误;滑片P下滑,电阻变大,但副线圈电压由原线圈电压决定,则副线圈电压不变,故选项B正确;滑片P上滑,电阻减小,副线圈输出电流I2增大,则原线圈输入电流I1也增大,故选项C错误;此时变压器输出功率P2=U2I2将变大,故选项D正确。 【知识点】

20.如图12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固定着一个带电量为+Q的小球P,带电量分别为-q和+2q的小球M和N,由绝缘细杆相连,静止在桌面上,P与M相距L,P、M和N视为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与N的距离大于L B.P、M和N在同一直线上

C.在P产生的电场中,M、N处的电势相同 D.M、N及细杆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 【答案】BD 【解析】

Qq2Qq

M、N处于静止状态,则M、N和杆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0,则FPM=FPN,即k2=k2,则

Lx

图12

M N U1 U2 L S R0 P 图11

P

9

有x=2L,那么M、N间距离为(2-1)L,故选项A错误,选项D正确;由于M、N静止不动,P对M和对N的力应该在一条直线上,故选项B正确;在P产生电场中,M处电势较高,故选项C错误。 【知识点】

21.如图13所示,飞行器P绕某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相对飞行器的角度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 B.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长

C.若测得周期和张角,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D.若测得周期和轨道半径,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答案】AC 【解析】

Mm4π2Mmv2

根据G2=mR2,可知半径越大则周期越大,故选项A正确;根据G2=m,可知轨道半径越RTRR4π2R3

大则环绕速度越小,故选项B错误;若测得周期T,则有M=,如果知道张角θ,则该星球半

GT2θ4π2R34θ3

径为r=Rsin,所以M=2=π(Rsin)ρ,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故选项C正确,而选项D无2GT32法计算星球半径,则无法求出星球的平均密度,选项D错误。 【知识点】

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P θ 图13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 溶液变蓝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下层溶液加入CCl4,振荡,静置 显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答案】AD 【解析】

10

A选项,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均冒气泡,说明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生成CO2;B选项,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说明Ag+与NH3?H2O反应生成AgOH后又被过量的氨水溶解,这是课本银镜反应中银氨溶液的配制,而Ag+与NH3?H2O是不能大量共存。C选项,铜线伸入到稀HNO3中,溶液变蓝,说明Cu与稀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并非置换反应。D选项,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可以知道,I-被Fe3+氧化成I2,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以得出结论 ,氧化性:Fe3+>I2 【知识点】

23.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甲>乙>丁 B.原子半径:辛>己>戊

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

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答案】BC 【解析】

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知戊为C,甲和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可知甲为Li。根据甲乙丙同主族,可以乙为Na,丙为K,A选项,根据丙丁同周期相邻,可知丁为Ca,金属性为丁>乙>甲。B选项,原子半径,根据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可知辛>己>戊;C选项,丙为K是19号元素,第四周期,有10个过渡元素。甲和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因此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D选项,乙为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所以D错。 【知识点】

24.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甲 乙 戊 己 辛 庚 丙 丁

11

【答案】 BD 【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核DNA分子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从1逐渐变为2;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翻倍,核DNA分子与染色体数的比值变成1。所以曲线由2降为1应在后期之初; 所以A错误;植物细胞吸水膨胀,使细胞液的浓度降低,即胞内渗透压降低,反之则上升。所以B正确;胰蛋白酶是大分子,分泌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载体。所以C错误;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细胞;所以D正确。 【知识点】

2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1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

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 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 【答案】 AD 【解析】

过程①以mRNA为模板DNA过程(逆转录),需使用逆转录酶;正确。

过程②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该过程中不需使用解旋酶,是利用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进行解旋,错误。

12

过程③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微生物,应利用氯化钙处理,错误。

过程④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可用DNA分子杂交法。正确。 【知识点】

三、非选择题

26.(16分)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 强 中 弱 叶色 浅绿 绿 深绿 平均叶面积(cm2) 13.6(100%) 20.3(149%) 28.4(209%) 气孔密度(个·mm2)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826(100%) 768(93%) 752(91%) 4.33(100%) 4.17(96%) 3.87(89%) (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考)

?CO2以 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 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

?在弱光下,柑橘通过 和 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 ,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 。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 ,最后发生改变的是 。 【答案】 (1)自由扩散 C5 ATP和[H] (2)增加叶绿素含量 扩大叶面积

(3)少 少 净光合速率 叶面积 【解析】

(1)脂溶性物质、水分子、气体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CO2进入细胞后,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先与C5结合,生成C3,C3又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被还原。 (2)从表格中可知,弱光下,柑橘的叶色呈深绿色,平均叶面积也增大了。所以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扩大叶面积来吸收更多光能的。

(3)从表格可知不同光照强度下,平均叶面积和气孔密度。将两者相乘,即得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计算结果,强光下,气孔总数少。同理从表格中可知,平均叶面积和单位面积的净光

13

合速率。其中净光合速率用单位面积时间内CO2吸收量表示,所以两者相乘,即得单位时间每片叶CO2吸收量。计算结果得知,强光下,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少对强光下生长柑橘适度遮阴,首先因光照强度减弱,净光合速率首先发生改变;其次,为了适应弱光环境,叶绿素的含量增加;最后,叶面积扩大。 【知识点】

27.(16分)

?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15所示。图15中传出神经元是 。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 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 中枢以及言语区的 参与调节。

?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

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右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

D <4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初次免疫 人数 1 0 1 2 8 11 31 10 14 百分比 1.2 0.0 1.2 2.4 9.5 13.1 36.9 11.9 16.6 人数 0 0 0 0 0 0 0 0 6 再次免疫 百分比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7.2

14

1024 >1024 合计 3 3 84 3.6 3.6 100 17 61 84 20.2 72.6 100 注: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 。

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 (1)C1和C2 神经递质 感觉 S区(2)98.8% 由表可知,再次免疫过程中的体内抗体浓度要明显高于初次免疫过程中的体内抗体浓度,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在再次受到抗原刺激时,直接识别抗原并迅速大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从而产生较强的免疫效果。 【解析】

(1)根据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没有则为传出神经。根据前角(大)和后角(小)判断,与前角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由图可知,传出神经是C1和C2;由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知,b1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b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小红清晰描述症状,与言语区的S区有关 (2)由题干可知,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4占1.2%,所以阳性率为98.8% 【知识点】

28.(16分)图16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丙病的遗传方式是 ,Ⅱ6的基因型是 。

15

?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

?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

?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启动子缺失引起的,启动子缺失常导致 缺乏正确的结合位点,转录不能正常起始,而使患者发病。

【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DXABXab 或 DdXABXab

(2)6号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XAb的配子,与Y结合,后代同时患甲乙两种病

(3)301/1200 1/1200 (4)RNA聚合酶 【解析】

(1)题干中说明甲病是伴性遗传病,其中14号患病女性父亲7号正常,说明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6号和7号不患乙病,但生出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题干中说明7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0号和11号都正常,但生了患丙病的女儿,丙只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1号只患甲病,所以基因为XABY,其中XAB会传递给6号,又因为12号只患乙病,基因为XaBY,而13号患甲乙两种病,基因为XAbY。可推出6号为XABXab。又因题干中并未说明,该家族是否携带丙病致病基因,所以6号基因型为DDXABXab或DdXABXab

(2)6号基因型为XABXa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XAb的配子,与Y结合,生出13号患甲乙两种病(基因为XAbY)

(3)由题干可知,15号基因型为1/100DdXaBXab,16号基因型为1/3DDXaBY或2/3DdXaBY。所以,后代患丙病的概率为:1/100×2/3×1/4=1/600,不患丙病概率为:1-1/600=599/600;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不患乙病的概率为:3/4所以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600×3/4 + 599/600×1/4=301/1200患丙病女孩的概率为:1/100×2/3×1/4×1/2=1/1200 (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 【知识点】

16

29.(16分)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a,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

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1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 ,诱导外植体形成PLBs的过程称 。 ?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 , , 。 ?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是探讨了以下问题: ①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设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ABA受热易分解, 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 后按比例加入。

②实验进程和取样: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将样品(PLBs)称重(g/瓶)后再测定生物碱含量。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 。

③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 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宜培养时间。

【答案】(1)新生营养芽的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分裂能力强,全能性容易得到表达 脱分化 (2)生长快 增重大 生物碱产量高

17

(3)①灭菌冷却 ②75 ③生物碱平均含量最大 【解析】 【知识点】

30.(15分)不饱和酯类化合物在药物、涂料等应用广泛。 (1)下列化合物I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HOCHHOICHCOOCH2CH2A.遇FeCl3溶液可能显紫色 B.可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 C.能与溴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

D.1mol化合物I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

(2)反应①是一种由烯烃直接制备不饱和酯的新方法:

12CH3CHCH2+2ROH+2CO+O2 一定条件2CH3CHCHCOOR+2H2O II

化合物II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1mol化合物II能与_____mol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饱和烃类化合物。

(3)化合物II可由芳香族化合物III或IV分别通过消去反应获得,但只有III能与Na反应产生H2,II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写1种);由IV生成II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 (4)聚合物

CH2CHnCOOCH2CH3可用于制备涂料,其单体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类

似反应①的方法,仅以乙烯为有机物原料合成该单体,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 (2)C9H10 4

CH3CHCH3OH或CH3CH2CH2OH(3)(4)

; NaOH醇溶液,加热

CH2CHCOOCH2CH3

18

CH22CH2CH2+ H2O催化剂CH3CH2OH一定条件2 CH222OCHCOOCH2CH3+ H

CH2+2CH3CH2OH+2CO +O2【解析】

(1)化合物I中有羟基直接连着苯环属于酚类,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选项A正确;没有-CHO不能发生银镜反应,选项B错误;酚的邻位和对位有氢,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同时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反应加成反应,故选项C正确;化合物I有2个酚羟基和1个酯基,故1mol化合物I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选项D错误。

CH3CHCH3X或CH3CH2CH2X(3)根据题意可知:IV是

消去反应条件是NaOH醇溶液,加热。 【知识点】

,卤代烃的

31.(16分)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①

11CaSO4(s)+CO(g) ?CaS(s)+CO2(g) ?H1=—47.3kJ?mol-1 44② CaSO4(s)+CO(g)?CaO(s)+CO2(g) +SO2(g) ?H2=+210.5kJ?mol-1 ③ CO(g)?

11C(s)+CO2(g) ?H3=—86.2kJ?mol-1 22(1)反应2CaSO4(s)+7CO(g)?CaS(s)+ CaO(s)+6CO2(g)+ C(s) +SO2(g)的?H=___________(用?H1、?H2和?H3表示)

(2)反应①-③的平衡常数的对数lgK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曲线见图18,结合各反应的?H,归纳lgK-T曲线变化规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420反应○ 1IIIlgK-2-4-6-8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

图18T/℃

平衡

(3)向盛有CaSO4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反应①于900℃达到平衡,cmol?L-1,计算CO的转化率(忽略副反应,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CO)=8.0×10-5

(4)为减少副产物,获得更纯净的CO2,可在初始燃料中适量加入____________。

(5)以反应①中生成的CaS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经原子利用率100%的高温反应,可再生Ca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CO2可与对二甲苯反应,在其苯环上引入一个羧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H1+?H2+2?H3

(2)a)反应②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K值增大,lgK也增大。

b)反应①③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值减小,lgK也减小。 COOH

| CH3- -CH3 (3)99% (4)氧气 (5)CaS+2O2高温CaSO4 【解析】

(3)由图可以得在900℃时

11CaSO4(s)+CO(g) ? CaS(s)+CO2(g) 的lgK=2,即K=100 44K=

c?CO2?= 100,可知平衡时c平衡(CO2)= 8.0×10-3 mol?L-1

c?CO?8.0?10?3mol/L?1故:CO的转化率为= 99%

8.0?10?3mol/L?1?8.0?10?5mol/L?1)【知识点】

32.(16分)石墨在材料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初级石墨中含SiO2(7.8%)、Al2O3(5.1%)、Fe2O3(3.1%)和MgO(0.5%)等杂质,设计的提纯与综合利用工艺如下:

20

活性炭沉淀反应Cl2 o气体II气体I NaOH溶液含水玻璃的混合溶液乙酸乙酯溶液IV加热沉淀V80C冷凝o过量NaOH溶液固体III步骤 1 1500C纯化石墨......石墨电极 (注:SiCl4的沸点为57.6℃,金属氯化物的沸点均高于150℃)

(1)向反应器中通入Cl2前,需通一段时间N2,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高温反应后,石墨中氧化物杂质均转变为相应的氯化物,气体I中的碳氧化物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气体II中某物质得到水玻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①为:搅拌、________、所得溶液IV中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4)由溶液IV生成沉淀V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100kg初级石墨最多可获得V的质量为___________kg。

(5)石墨可用于自然水体中铜件的电化学防腐,完成图19防腐示意图,并作相应标注。

【答案】

(1) 通入N2作保护气,排尽装置中的氧气,以防在高温下与活性炭和石墨反应。 (2) CO , SiCl4+6NaOH=Na2SiO3+4NaCl+3H2O(3) 静置、过滤。Cl-、AlO?。 2(4) AlO? +CH3COOCH2CH3+2H2O 2 CH3COO- + Al(OH)3↓+CH3CH2OH ,7.8Kg

21

(5) 【解析】

(2)只能是CO不可能是CO2,因为石墨与CO2高温下也会转化CO

(3)固体Ⅲ含AlCl3、FeCl3、MgCl2加过量NaOH溶液有沉淀Mg(OH)2Fe(OH)3和溶液NaAlO2、NaCl。要分离出沉淀的操作是过滤。(4) Al2O3~2Al(OH)3 100Kg×5.1%÷102×156=7.8Kg 【知识点】

33.(17分)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 H2O2、0.1mol?L-1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

① 写出本实验H2O2分解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

② 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H2O2浓度下,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所

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③ 设计实验装置,完成图20的装置示意图。

④ 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

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

22

物理量 实验序号 1 2

V [0.1mol?L-1Fe2(SO4)3] / mL a a …… …… …… (2)利用图21(a)和21(b)中的信息,按图21(c)装置(连通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进行实验。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_________(填“深”或“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失去2e-2H2O2(1)①

Fe3+2H2O+ O2

得到2e-②相同时间产生氧气的体积。

物理量 实验序号 (还可为其他排水量气法)

V [0.1mol?L-1Fe2(SO4)3] / mL V [30% H2O2] / mL V [蒸馏水] / mL

23

1 2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a a 2b b 0 b (2)深。 原因是2NO2(红棕色)?N2O4(无色),△H<0是放热反应,且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也是放热反应。当右边双氧水分解时放出的热量会使B瓶升温,使B瓶中反应朝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向生成NO2移动,故B瓶中气体颜色更深。 【解析】 【知识点】

34.(1)(8分)某同学设计的可调电源电路如图22(a)所示,R0为保护电阻,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闭合电键S.

①用电压表测量A、B两端的电压;将电压表调零,选择0-3V档,示数如图22(b),电压值为 V.

②在接通外电路之前,为了保证外电路的安全,滑片P应先置于 端。 ③要使输出电压U变大,滑片P应向 端。

④若电源电路中不接入R0,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 的风险(填“断路”或“短路”)。

【答案】(1)①1.30 ②A ③B ④短路 【解析】

(1)①据十分之一估读法,应该为1.30 V;

②接通电路前,应该使滑片置于A端,用电器上的电压为0,这样才能起到保护外电路的作用; ③要增大外电路电压,需要使滑片滑向B端;

④若电源电路输出端短路,电源电路中没有接入保护电阻,则当滑片滑至B端时,电路就会短

A 输出电压U P B E0 R0 S 5

0 0 1

10 2

3 15 (a)

图22

(b)

24

路,电源被烧毁。

(2)(10分)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

①如图23(a),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得相应的弹簧长度,部分数据如下表,有数据算得劲度系数k= N/m,(g取9.8m/s2)

砝码质量(g) 弹簧长度(cm) 50 8.62 100 7.63 150 6.66 ②取下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于气垫导轨左侧,如图23(b)所示;调整导轨,是滑块自由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

③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x;释放滑块,记录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 。

④重复③中的操作,得到v与x的关系如图23(c)。有图可知,v与x成 关系,由 上述实验可得结论:对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的 成正比。

(A) (B) 图23

光电门 滑块 砝码 托盘

0.6 0.5 0.4 0.3 0.2 0.1

v/m/s 0 1 2 3 4 (C)

5 x/m 【答案】①50 ②相等 ③滑块的动能 ④正比 压缩量的平方 【解析】

0.49

①根据F1=mg=kΔx1,F2=2mg=kΔx2,有ΔF=F1-F2=kΔx1-kΔx2,则k= N/m=49.5 N/m,

0.0099k+k′0.49

同理可以求得k′= N/m=50.5 N/m,则劲度系数为k==50 N/m.

0.00972

25

② 滑块离开弹簧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相等. ③ 在该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滑块的动能;

1

④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v与x成正比;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E弹=mv2,即弹性势

2能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则弹性势能与压缩量平方成正比。 【知识点】

35.(18分)

图24 的水平轨道中,AC段的中点B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C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P1沿轨道向右以速度v1与静止在A点的物体P2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t1=2s至t2=4s内工作,已知P1、P2的质量都为m=1kg,P与A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AB段长L=4m,g取10m/s2,P1、P2和P均视为质点,P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1)若v1=6m/s,求P1、P2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和碰撞损失的动能ΔE;

(2)若P与挡板碰后,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B点,求v1的取值范围和P向左经过A点时的最大动能E.

【答案】(1)3 m/s 9 J (2)10 m/s≤v1≤14 m/s 17 J 【解析】

(1)P1、P2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mv1=2mv ① 解得v=

v1=3m/s ② 2

A L B 图24

L C

P1 P2 探测器 11

碰撞损失的动能ΔE=mv2-(2m)v2 ③ 1

22解得ΔE=9J ④

(2) 由于P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故P在AC间等效为匀减速运动,设P在AC段加速度大小为a,由运动学规律,得

μ(2m)g=2ma⑤ 1

3L=vt-at2⑥

2

26

v2=v-at⑦

t2+2424-t2

由①⑤⑥⑦解得v1= v2= ⑧

t2t

由于2s≤t≤4s 所以解得v1的取值范围10m/s≤v1≤14m/s ⑨ v2的取值范围1m/s≤v2≤7m/s

所以当v2=7m/s时,P向左经过A 点时有最大动能 1

E=(2m)v22=49J ⑩ 2【知识点】

36.(18分)

如图25 所示,足够大的平行挡板A1、A2竖直放置,间距6L.两板间存在两个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以水平面MN为理想分界面,Ⅰ区的磁感应强度为B0,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A1、A2上各有位置正对的小孔S1、S2,两孔与分界面MN的距离均为L.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经宽度为d的匀强电场有静止加速后,沿水平方向从S1进入Ⅰ区,并直接偏转到MN上的P点,再进入Ⅱ区,P点与A1板的距离是L的k倍,不计重力,碰到挡板的粒子不予考虑。 (1)若k=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2)若2

- + B0 磁感应强度B与k的关系式。

S1 S2 22m (k+1)qBLqB2Lk00+q 【答案】(1) (2)v= B=B Ⅰ 2md2m3-k0L L d N M 【解析】

p (1)粒子在电场中,由动能定理有

1

qEd=mv2 -0 ①

2

粒子在Ⅰ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v2

qvB0=m ②

r当k=1时,由几何关系得 r=L ③ 由①②③解得 qB02L2E= ④

2md

Ⅱ A1

6L 图25

A2

27

(2)由于2

(r-L)2+(kL)2=r2 ⑤ (k2解得r=+1)

2

L ⑥

由②⑥解得v=(k2+1)qB0L

2m ⑦

粒子在Ⅱ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v2

qvB=mr1 ⑧

由对称性及几何关系可知

k(3-k)=r

r1

解得r(3-k) (k2+1)

1=2kL ⑩

由⑧⑩解得k

B=(3-k) B0

【知识点】

⑨ 2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zx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