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8公共政策赠送考前精华笔记

更新时间:2023-04-14 21: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共政策真题习库

一、单项选择题(100题)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B)A.勒纳B.拉斯韦尔C.德洛尔D.马克思

2.研究者对政策过程进行_______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学才有可能产生。(A)A.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B.认真地、正确地C.间接地D.客观地

3.以下那部作品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D)A.《史记》B.《吕氏春秋》C.《论语》D.《智囊补》

4.马克斯·韦伯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为(A)

A.文化科学B.文明科学C.行为科学D.经验科学

5.决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A)A.决策活动B.组织活动C.政策执行活动D.政策制定活动

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B)A.公共组织B.公共政策C.公共秩序D.社会伦理

7.以下哪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A)

A.理性主义B.渐进主义C.政治系统D.精英主义

8.“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B)

A.逻辑实证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辩证法D.理性主义

9.以下哪种研究是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D)

A.决策行为B.政策评估C.政策监督D.政策过程

10.哪种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A)A.政治系统B.精英主义C.混合扫描D.规范最佳

11.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的研究前期重点是(A)

A.政策的制定B.政策的执行C.政策的监控D.政策的评估12.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研究后期的重点是(B)

A.政策的制定B.政策的执行C.政策的监控D.政策的评估13.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是________的体现。(B)

A.阶级压迫B.国家意志C.集体智慧D.公共利益

14.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B)

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C.执政党政策D.司法命令

15.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C)A.政党B.国会C.政府D.司

法机关

16.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D)

维护阶级统治

保卫国家安全

增进民族团结

获取巩固、防卫与增益国家权力

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

在野党对美国的公共政策不具

有影响力

美国最高法院不是公共政策的

直接制定者,只能解释法律

美国总统在内阁决策中按照少

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

18.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

的文件被认为是(D)

A.行政法规B.行政措施、决

策和命令C.基本规定D.政策

性文件

19.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环境

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

(A)

A.经济政策B.政治政策C.社

会政策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20.划分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主要依据的是(A)

是否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过程

主体是执政者,客体是制定的政

是制定政策还是执行政策

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

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

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D)

A、选举

B、监督

C、罢免

D、立

22.在下列的几种环境中,公共

政策系统的基础环境是(B)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人

文环境D、科技环境

23.______是国家机关的总称,

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身意志和

利益而建立起来的纵横交错的

组织网络。(A)

A、国家机构

B、行政机关

C、立

法机关D、司法机关

24.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

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

态运行过程,即表现为下列何种

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B)

A、政策咨询→政策制定→政策

评估→政策终止

B、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

输出→政策反馈

C、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

实施→政策终结

D、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

监督→政策终止

25.当且仅当存在一种可以确认

的客观情势,出现强烈的公众诉

求,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时,

______才会最终完成。(A)

A、政策问题

B、政策执行

C、政

策评估D、政策监督

26.公共政策是为______管理社

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C)

A企业B社会组织C政府D个人

2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

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

同与____(B)。

A深人B内化C反映D响应

28.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个

基本的假定是:(B)

A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

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

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

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

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

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

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

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

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

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

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

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

性的。

29.“系统分析”最早是由______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D)

A美国国防部B麦克纳马拉C贝

塔朗菲D兰德公司

30.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

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

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D政策信

息公开化

31.公共政策问题同任何问题一

样都是源自(C)

A、社会期望

B、社会需要

C、客

观的社会现实D、理想情况

32.社会或公共问题只有在被提

上政策议程的情况下,才成为

(C)

A、政府问题

B、国家问题

C、公

共政策问题D、执政党问题

33.政府议程指的政府组织正式

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

的过程,又被称为(D)

A、政策议程

B、行政议程

C、公

众议程D、正式议程

34.象征性议程的问题多集中于

(B)

A、经济领域

B、价值领域

C、学

术领域D、政治领域

35.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也必

须同时得到的______认同和支

持才能进入政府议程。(C)

A、公民

B、利益集团

C、权威人

物D、军事集团

36.下列中实属政策问题界定,

其宗旨是按照社会公益标准弄

清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为政府

及有关组织决策议程做准备的

是(B)

A、政策方案分析

B、政策问题

分析C、政策执行分析D、政策

结果分析

37.公共政策问题得到认定之

后,政策制定者首先要考虑的是

(C)

A、拟定政策方案

B、选择政策

方案C、确定政策目标D、评估

政策方案

38.确定政策目标的价值意义在

于它能为_______提供方向性指

导。(D)

A、政策认定

B、政策执行

C、政

策反馈D、制定政策方案

39.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

的明显特征在于要(B)

A、突出过程

B、提出对于人们

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办

C、重视行动

D、利益补偿

40.参与政策规划的主体通常是

多元的,但起主导作用的是(A)

A、政府

B、立法机关

C、公众

D、

司法机关

41.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

有关_______为核心,与它保持

一致。(D)

A、政策抉择

B、政策制定

C、政

策执行D、政策目标

42.在我国,立法系统通过的法

律、政策都须经______的签署和

发布才能生效。(B)

A、最高法院院长

B、国家主席

C、

国务院总理D、最高检察院检察

43.行政系统的决策特点是快

捷、高效,因此,行政决策体制

在决策上的_____都会较立法机

关要高。(A)

A集中化程度B、分散化程度C、

民主化程度D、公众参与程度

44.下列哪个是正确的政策变通

形式(A)

A、“求神似,去形似”

B、“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C、“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

D、“求形似,去神似”

45.政策的原则性、时效性和灵

活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政策执

行过程中具体体现为(A)

A、政策变通

B、“上有政策,下

有对策”C、政策发展D、政策

创新

46.政策执行的总原则是什么?

(A)

A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B严格

按照政策规定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一切从

实际出发

47.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什么?(D)

A政策分解B物质准备和组织准

备C政策实验D政策宣传

48.政策执行的哪个环节是保证

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

础?(B)

A政策分解B物质准备C政策宣

传D组织准备

49.哪些政策资源是政策执行的

根本保证?(D)

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C信息资

源D权威资源

50.政策执行中的“阳奉阴违”,

只作表面文章,属于哪种类型的

执行偏差?(A)

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C选

择性执行D.替代性政策执行

51.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

当的内容的“土政策”,是哪种

执行偏差的典型表现?(B)

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C选

择性执行D.替代性政策执行52.在政策执行中,“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是哪种执行偏差的典型表现?(C)

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C残缺性执行D.替代性政策执行53.在政策执行中,“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哪一种执行偏差?(D)

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C残缺性执行D.替代性政策执行54.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是______的范例。(A)

A、政策变通

B、政策创新

C、理想化政策模型

D、政策执行再决策

55.公共政策一旦____,便意味着它取得了政治系统的承认,获得了正式的公共性和权威性。(B)

A、可行

B、合法化

C、合理化

D、系统化

56.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A)

A、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C、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D、执行评估和非执行评估

57.从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地位来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B)

A、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C、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D、执行评估和非执行评估

58.政策执行后对政策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称为(B)

A、政策输出

B、政策效果

C、政策目标

D、政策反馈

59.评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前提是(C)

A、价值标准

B、政策方案

C、政策目标

D、事实标准

60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对象确定的总原则是(B)

A、实事求是

B、有利于提高政策方案的价值

C、便于操作

D、有利于政策实施

61.下列哪个控制是政策的方向和实质所在,贯穿于政策活动的始终。(C)

A、界限

B、效力

C、目标

D、反馈

62.公共政策的_____是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因此,经过评估认为是好的、可行的政策应该继续得以实行。(C)

A、合法性

B、合理公正性

C、持续性

D、可变通性

63.下列哪项政策在我国可能不是持续政策(D)

A、计划生育

B、科教兴国

C、外交上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严打

64.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终结,在实施过程中多采用_______的终结方式。(B)

A、全面的

B、局部的渐进的

C、彻底的

D、理想的65.功能性政策周期主要针对政

策的______而言,因为此阶段是

阶段性政策周期中最活跃、最丰

富、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A)

A、执行阶段

B、制定阶段

C、评

估阶段D、监控阶段

66.从组织功用看,政策研究组

织以______为目标,这是现代政

策研究组织的首要特征。(A)

A.改进政策制定B.提高政策

效率C.保障社会公正D.发现

问题

67.从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

政策研究组织尤其强调是坚持

(D)

A.客观公正B.维护真理C.有

利于经济发展D.实事求是

68.政策分析过程模式的______

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内容研究和

政策过程研究在政策分析中的

差别是常见的。(A)

A.麦考尔—韦伯B.拉斯韦尔

C.沃尔夫D.安德森

69.公共政策的_______力求回

答的是“我们应该做什么”的问

题。(C)

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价

值分析D.可行性分析

70.灵活变通的政策分析方法,

往往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大胆思

考、勇于探索,善于做出鲜有的、

不符合一般常理和程序的政策

分析,这种分析就是(C)

A.流变型政策分析B.蜕变型

政策分析C.出奇制胜政策分析

D.头脑风暴法

71.政策分析中的定量方法及技

术是建立在_______的基础之上

的。(B)

A.科学B.理性C.超理性D.伦

72.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是

______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根本理由。(A)

A.政策预测B.政策评估C.政

策反馈D.政策制定

73.以下哪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

思维角度进行的政策咨询。(B)

A.政策信息咨询B.决策咨询

C.理性咨询D.经验咨询

74.以下哪种是从自下而上的视

角进行的政策咨询,是公共政策

咨询中更能体现其社会性的类

型。(A)

A.政策信息咨询B.决策咨询

C.理性咨询D.经验咨询

75.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

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D)。

A.政策制定

B.政策宣传

C.政策

延续D.政策评估

76.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始对象

的选项是(A)。

A.政府

B.功能

C.组织

D.政策

77.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

估,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

力行为属于(C)。

A.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

C.政策

监控D.非正式评估

78.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

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

充、修正,属于(D)。

A.政策均衡

B.政策终结

C.政策

持续D.政策调整

79.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C)。

A.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

B.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

C.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

是政府机关

D.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

80.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中主

要承担诊断的重要任务的系统

是(A)。A.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B.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C.行

政决策控制审批系统D.行政决

策研究系统81.衡量整个行政管

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是

(A)A.行政效率B.行政组织

C.行政职能D.行政技术82.行

政评估工作要本着_______的原

则进行。(A)A.实事求是B.靠

近群众C.以事为主D.以人为

主83.现代公共政策制定技术方

法的发展趋势是应用(C)。A.硬

技术B.软技术C.韧技术D.高

新技术84.集权制与分权制划分

的依据是(B)。A.行政领导体制

B.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C.经

济体制属性D.国家结构属性

85.提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

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命题的

学者是(B)。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

安德森

86.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

公共政策模型是(A)。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

型C.规范最佳模型D.政治系统

模型

87.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

A.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结构

取向D.目标取向

88.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

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

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

模型是(B)。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

内在创始模型D.自发模型

8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

策方式是(D)。

A.合议制

B.合议、三权分立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民主集

中制

90.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

制定者首先要考虑的是(C)。

A.拟定政策方案

B.评估政策方

案C.确定政策目标D.择定政策

方案

91.“土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

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

现为(D)。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残缺式政

策执行C.替代式政策执行D.附

加式政策执行

92.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

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

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

度,是评估(D)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益

C.政策

效能D.政策的充分性

93.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

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C)。

A.阶段性周期

B.功能性周期

C.

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

94.以下组织属于强制性公共组

织的是(C)。

A.学校

B.工会

C.行政机构

D.妇

95.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

诉求的是(B)。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农

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公

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96.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

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B)。

A.政策评估

B.政策制定

C.政策

执行D.政策终结

97.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

性的公共政策,这是(C)。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

制定D.政策执行

98.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

公共政策的是(D)。

A.立法决策

B.行政决策

C.司法

决策D.政党政策

99.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的代表人物是(C)。

A.林德布洛姆

B.西蒙

C.德洛尔

D.戴伊

100.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

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

具有(B)。

A.沟通功能

B.管制功能

C.监督

功能D.平衡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100题)

1.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直

接为公共政策研究做出重大贡

献的学者是(ABCD)

A.亚当·斯密B.克劳塞维茨

C.卡尔·马克思C.马克斯·韦

E.托克维尔

2.“三论”(指信息论、控制论、

系统论)提供的思维方式的特点

是(ABC)

A.系统性B.动态性C.最优化

D.可比性

E.理性化

3.决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

社会的决策活动,这种活动可区

分为哪三个层次(ABC)

A.个人的B.群体性C.组织的

D.国家的

E.社会的

4.从管理的角度看,研究领域可

分为下列哪几个系统(CDE)

A.科学系统B.信息系统c.技

术系统D.社会技术系统

E.社会系统

5.公共政策系统属于社会巨系

统,其构成要素有(ABC)

A.政策主体系统B.政策支持

系统C.政策监督系统D.政策

咨询系统

E.政策评估系统

6.下列哪些组织属于强制性公

共组织(ABDE)

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检察院

C.经济仲裁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E.国务院

7.在当代实行代议制民主的政治体制中,直接决策者可分为(ABC)

A.个人决策B.团体决策C.组织决策D.利益集团决策

E.垄断机构决策

8.以拥有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为标准,公共组织可划分为下列哪些类型(ABC)

A.强制型公共组织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

C.非强制型公共组织D.官方设立的公共组织

E.官方资助的公共组织

9.对政策系统的研究,从研究者来说,下列哪些突出的问题应予以重视(ABCD)

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相对性

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外部的环境10.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BDE)。

A.选民

B.立法机关

C.利益集团

D.行政机关

E.领袖人物

11.国家权力作为公共权力所具有的基本职能是(AE)

A.政治统治B.抵抗侵略C.制定政策D.发展生产E.社会管理12.美国总统决策包括下列哪几种类型(ABCDE)

A.立法倡议B.立法否决C.委托立法D.外交决策E.防务决策13.在下列政策系统内,表现为政策的塔形结构的有(ABC)

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战略——策略——战术

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

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

14.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ABCDE)

A.行政法规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C.部门规章D.地方性规章

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15.下列哪些政策属于社会政策(CDE)

A.农业政策B.外交政策C.劳动政策D.人口政策

E.宗教政策

16.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BCDE)

A、利益集体

B、立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执政党

E、某些领袖人物17.我国的立法机关指的是(AE)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

人民政府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

员会D、最高人民法院

E、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18.决策子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

特征是(DE)

A、高效性

B、客观性

C、全面性

D、权威性

E、主导性

19.评估子系统由下列哪几大要

素组成(ABCDE)

A、评估人员

B、评估对象

C、评

估目的D、评估标准

E、评估方法

20.国家的组织机构决定着公共

政策的层次、结构及其效力范

围,表现在(ABC)

A、国家的纵向结构规定着公共

政策的层次

B、国家的横向结构决定着公共

政策的效力范围

C、不同规格的国家机构所制定

的公共政策在权威方面是有差

别的

D、国家的横向结构规定着公共

政策的层次

E、国家的纵向结构决定着公共

政策的效力范围

21.综合西方学者观点,结合我

国实践,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运行

经过哪些环节(ABCDE)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

策监控D、政策评估

E、政策终结

22.政策监控过程包括(ABCD)

A、监督、控制C、调整D、修正

E、评估

23.通常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

体主要有(ABCDE)

A、政治领袖

B、政党组织和利

益集团

C、民意代表和大众传媒

D、各

类政策研究组织

E、政府部门本身

24.公共政策分析通常包括

(ABCD)

A、政策问题分析

B、政策方案

分析C、政策执行分析D、政策

结果分析

E、理论模型分析

25.多角度分析通常从下列哪些

角度进行分析(BCE)

A、伦理角度

B、个人角度

C、组织角度

D、理论角度

E、技术角度

26.头脑风暴法在政策问题分析

中通常包含下列哪些阶段

(ABCD)

A、组建团体

B、意见产出

C、意

见评估D、意见排序E、编制计

27.在现代民主国家中,政策议

程通常为如下哪两类(AB)

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

C、行

政议程D、司法议程E、立法议

28.下列哪些因素属公共政策问

题形成的客观因素(AE)

A、体制转型

B、社会变迁

C、武器的革新与发展

D、人们

价值观的变化

E、自然灾害

29.政策目标一般具有下列那些

特征(AB)

A、问题的针对性

B、未来的预

期性C、公平性D、效率性E、

可选择性

30.确定政策目标要遵循的原则

是(ABCDE)

A、实事求是

B、面向未来

C、系

统协调D、明确具体E、伦理考

31.确定政策目标的实事求是原

则要求我们一定要(BC)

A、从主观愿望出发

B、从实际

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

C、切实可行

D、志存高远

E、降低要求

32.政策方案的评估主要有下列

哪些方法(AB)

A、预测性评估

B、可行性评估

C、效果性评估

D、社会认同性

评估

E、优劣性评估

33.政策方案预测性评估的步骤

有(BCDE)

A、方案提出

B、方案调查

C、详细研究

D、进一步分析

E、实验室证实

34.根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

制度化的要求,决策者应做到

(ABCD)

A、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B、考

虑各方面利益的平衡

C、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

D、遵

照有关程序的规定

E、政策倒向弱势群体

35.听证会的核心要求是政府在

做方案是,要听取有关专家,有

关管理主体、有关利益代表和公

众的意见,以利于政策规划抉择

的(ABCDE)

A、透明化

B、科学化

C、民主化

D、公正化

E、规范化

36.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方案中,

有可能实施的方案有(CDE)

纯粹的自然资源开发方案

纯粹的智力资源开发方案

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兼顾智力

资源开发的方案

以智力资源开发为主兼顾自然

资源开发的方案

两者齐头并进的方案

37.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哪些系

统。(ABCD)

A智囊B信息C监控D决断E评

38.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ABCD)。

A目标具体明确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D目标与手

段的统一E目标的灵活性

39.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

呈观出的新特点包括(ABCD)。

A多变化B民主化

C高效化D科学化E精英化化

40.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

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AD)。

A管制性公共问题B国际性公共

问题

C全国性公共问题D服务性公共

问题E地方性公共问题

41.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BC)。

A层次性、多维性、灵活性B系

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C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D层

次性、多维性、普遍性

E层次性、局部性、整体性

42.政策执行的特点有哪些?

(ABCDE)

A目标的导向性B内容的务实性

C实施的灵活性D时间上的阶段

性与连续性

E影响的广泛性

43.如何确保政策的合理变通?

(ABC)

A掌握政策的精神实质B摸清实

际情况

C将上情与下情有机结合D随时

改变政策目标

E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44.美国学者T.B.斯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的四大主要变量是什

么?(ABCD)

A理想化的政策B执行机关

C政策对象D利益集团

E环境因素

45.按照系统模型(霍恩—米特

模型),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必

须重视哪些重要变量?(ABCDE)

A政策目标B政策资源

C执行者的属性D执行方式

E系统环境

46.制定政策执行计划应该遵循

哪些原则?(ACDE)

A客观性原则B原则性和灵活性

的统一

C全面性原则D一致性原则

E适应性原则

47.政策执行资源主要包括哪几

方面?(ABCE)

A经费和人力B信息

C权威D社会人际关系

E执行保护

48.政策执行的行政手段有哪些

特点?(ACD)

A权威性B间接性

C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D强制

E规范性

49.政策执行的法律手段有哪些

特点?(ACDE)

A权威性B稳定性

C有偿性D规范性

E强制性

50.政策执行的经济手段有哪些

特点?(ACE)

A间接性B权威性

C关联性D强制性

E有偿性

51.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主要包

括哪些?(ABCE)

A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D思想控制手段

E思想引导手段

52.政策执行的思想引导手段包

括哪些?(A BCE)

A制造舆论B说服教育

C协商对话D司法制裁

E奖功罚过

53.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BCDE)

A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B忠实执行

C实事求是D注重实效

E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合54.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包括(ABC)

A、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B、专业机构和人员

C、政策对象

D、所有公民

E、检察机关

55.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方法主要有(CDE)

A、归纳法

B、演绎法

C、观察法

D、文献分析法

E、调查法

56.政策评估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BCD)

A、收集信息

B、确定评估对象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E、预测评估效果

57.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包括(BDE)

A、社会稳定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人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D、社会公正

E、社会健康发展

58.我国目前的政策监督系统主要由以下哪几方面构成(ABCDE)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

B、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

C、纪检、检察部门

D、审计、统计部门

E、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

59.公共政策分析的主体包括(AE)

A.职业政策分析人员B.政策执行者C.标准设立者D.目标群体E.决策者

60.现在公共政策分析领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政策分析过程模式有(BCD)

A.安德森模式B.沃尔夫分析模式

C.邓恩分析模式D.麦克尔——韦伯分析模式

E拉斯韦尔分析模式

61.一般说来,在政策分析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下列哪几大基本关系(BCDE)

正确与错误的关系

应然与实然的关系

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现实与未来的关系

62.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一般分为下列哪几个阶段(ACE)A.机会研究B.目标研究

C.初步可行性研究D.效益研究

E.可行性研究

63.按照政策咨询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下列哪些类型(DE)A.理性咨询B.经验咨询C.感

性咨询D.决策咨询E.政策信息

咨询

64.政策信息咨询需遵循的基本

原则有(ABCD)

A.准确全面的原则B.客观公

正的原则

C.最小努力原则D.优势放大

原则

E.有限理性原则

65.政策信息咨询的程序主要包

括下列哪些步骤(ABCE)

A.政策信息的收集B.政策信

息的存储

C.政策信息的加工D.政策信

息的分析

E.政策信息的利用与反馈

66.按照时间尺度,可以将政策

预测分为下列哪些类型(ABC)

A.短期预测B.长期预测C.中

期预测D.宏观预测E.微观预

67.按照方法的不同,可将政治

预测划分为下列哪些类型(AD)

A.定性预测B.目标性预测C.探

索性预测D.定量预测E.执行

性预测

68.政策预测按照其功能和性质

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下列哪些类

型(AB)

A.目标性预测B.探索性预测

C.执行性预测D.定性预测

E.定量预测

69.政策评估的主体系统包括

(ABCDE)A.政策制定者B.专业

机构C.政策执行者D.专业人员

E.政策对象70.政策执行对于政

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ABCD)

A.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

B.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C.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

唯一标准 D.其后果是后续决策

的基本依据 E.是政策过程的第

一环节7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

素有(BCD)A.理论渊源B.概念

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E.

政策主体72.公共政策问题的边

界分析法所包括的具体方法有

(BCE)A.类比分析法B.饱和抽

样法C.边界估计法D.类别分析

法 E.诱导性提问73.我国行政

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BCD)

A.决策方案的提出

B.法制部门

的审查C.领导会议讨论决定D.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E.检察部

门的监督74.从产业革命到20

世纪初叶,直接为公共政策的研

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有

(ABCE)

A.亚当·斯密B.克劳塞维茨

C.卡尔·马克思D.拉斯韦尔

E.马克思·韦伯

75.下列属于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的有(ABC)

A.公立学校B.公共医疗机构

C.中国社会科学院D.民营企

业E.政府部门

76.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ABC)

A.司法审查B.推翻先前的判

决C.司法命令D.立法E.立

法否决

77.行政政策执行的手段包括

(BCDE)。A.行政命令B.行政

指挥C.行政控制D.行政沟通

E.行政协调

78.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有

(ABCDE)

A.客观的社会现实B.问题的

觉察

C.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

D.团体与组织的活动

E.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

政策行动

79.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

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有(ABC)

A.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

B.将战略要素进行区分

C.强调战略决策应根据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

D.提出了价值无涉的观点

E.主张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80.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

据的认识论有(ABCDE)

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

C.逻辑经验主义D.后现代主

E.辩证唯物主义

81下列关于决策体制的选项中,

属于首长制的是(ABC)

A.神权制中的宗教领袖B.王

权制中的专制君主

C.现代美国的总统制D.原始

民主制

E.人民代表大会制

82.政策依其涉及的社会内容的

不同可以分成以下类型(ABC)。

A.政治政策

B.文化政策

C.经济

政策D.基本政策E.元政策

83.按照发生在政策过程中不同

的阶段,可把政策控制划分为

(BDE)

A.目标控制B.预先控制C.效

力控制D.同步控制E.反馈控

84.按照琼斯的观点,在任何政

治系统中,都存在两种层次的政

策合法化,这两种层次分别是

(BC)

A.为政策建议争取媒体支持的

过程

B.政治系统统治正当性的过程

C.政策获得法定地位的过程

D.选择一项政策建议的过程

E.将政策建议作为一项既定行

动方案的过程

85.衡量公共政策质量高低的主

要要素是(CDE)

A.外部环境的认同程度B.公

共政策主体的合法化程度

C.公共政策的合理性程度D.公

共政策的可行性程度

E.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86科学的政策评估一般来说包

括(BCD)

A.评估反馈阶段B.评估总结

阶段

C.评估准备阶段D.评估实施

阶段

E.评估分析阶段

87.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主要有

(ABCE)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

C.执政党组织D.智囊团

E.某些领袖人物

88.公共政策在其形成中要受到

诸多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

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因素

是(ABE)

A.国家结构B.政治体制C.利

益集团D.社会组织E.政府体

89.以拥有公共权力的强制性的

大小为标准,公共组织可以划分

为(ABE)

A.公共权力组织

B.半强制型公

共组织

C.群众团体

D.利益集团

E.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90.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的子系统

是(BCDE)

A.对象子系统

B.信息子系统

C.监控子系统

D.咨询子系统

E.评估子系统

9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拥有的职权有(ABDE)

A.立法权

B.决定权

C.实施权

D.

任免权E.监督权

92.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主

要包括(BDE)

A.政策效率

B.社会生产力的发

C.政策效益

D.社会健康发展

E.社会公正

93.政策终结的方式有(ABCE)

A.替代

B.合并

C.分解

D.评估

E.

缩减

94.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有

(ABCDE)。A.环境因素B.体制

因素C.人员因素D.决策因素

E.法制因素95.提高行政效率

的途径包括(ABCDE)。A.完善行

政管理体制B.建设高素质的行

政管理队伍C.努力实现行政决

策的科学化D.健全行政法制

E.改善行政环境96.关于公共

政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下列

哪些论述是正确的?(ABCD)A.公

共政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

程和各个方面,没有公共政策就

没有行政管理B.公共政策是从

行政管理目标到结果的桥梁

c.公共政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

首要环节D.公共政策是现代行

政管理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

E.公共政策是实现各种目标的

必要保障97.行政政策执行的方

式包括(ABDE)。A.政策执行B.行

政措施c.法律措施D.行政命

令E.行政处罚

98.关于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

的地位,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BCE)。A.行政效率是衡量行

政管理活动优劣的综合指标

B.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

出发点和归宿C.行政效率是行

政改革的准绳D.行政效率是决

定生产效率的准绳E.提高行政

效率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题

和宗旨99.关于行政效率的特

征,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BCDE)。A.行政效率是定性与定量的统一B.行政效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C.行政效率是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D.行政效率是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统一E.行政效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0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BCE)。

A.人大决定

B.基本法律

C.一般法律

D.地方性法规

E.宪法(三)填空题(100题)

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是:综合性、应用性、规范性。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所包括的三个方面: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3、提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命题的学者是伊斯顿。

4、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构成:决策中枢体统、参谋咨询系统、信息情报系统。

5、政策的核心取向是目标取向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确定政策目标

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政策制定

8、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博弃论9、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政策执行

10、叶海卡.德洛尔的著作《政策科学的构想》成为政策科学领域的第二道分水岭。

11、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政策问题的认定

12、健全完善的政策制定体制构成:信息系统、咨询系统、中枢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13、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政策评估

14、行政效率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

15、公共政策本身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包括: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环境。

16、现代公共政策制定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应用韧技术

17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问题诊断、目标确定、定方案、方案验证、宣布公共政策。18、第二代公共政策学家德洛尔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政策系统”的概念。19、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他的代表性著作是:《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20、美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果上的形式构成: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21、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的纵向结构:中央政策(国家政策)、

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22、公共政策研究组织,通常又

叫“思想库”(think tank)、“脑

库”(brain trust),是从美国

发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

究机构。

23、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是:阶

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

定性

24、在经济领域中为处理经济问

题、协调经济利益关系而制定的

行动准则是经济政策,主要包

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

政策和贸易政策

25、公共政策以政策是否实际改

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分为实质性

政策、程序性政策。

26、头脑风暴法是指召集一定数

量的专家一起开会研究,共同对

某一问题作出集体判断。

27、拉斯韦尔确立政策科学的初

步范式并归纳了政策科学的六

大特征。

28、公共政策本身是由多种要素

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包括:公

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和公

共政策环境。

29、公共政策主体中,公民是最

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影响政

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政

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统一。

30、、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

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

于反复性周期

31、公共政策的环境中决定公共

政策的政治性质、民主化程度和

合法化程度的是政治环境

32、公共政策的环境中影响公共

政策的价值选择、目标选择和途

径选择的是国际环境

33、公共政策研究组织,通常又

叫“思想库”(think tank)、“脑

库”(brain trust),是从美国

发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

究机构。

34、中国政策研究组织由:官方

政策研究组织、半官方政策研究

组织和民间政策研究组织构成。

35、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管制

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

配功能

36、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中

政策实施包括政策执行、政策结

果、政策修正。

37、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中

政策决定包括政策选择、政策决

定、政策宣示38、公共政策运

行的逻辑流程中政策实施包括

政策执行、政策结果、政策修正

39、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要求政策过程理性化、专业化、

科学化、民主化。

40、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是在

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判断和选

择。

41、方案评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

是在于它是事前评估,所以预测

性评估是政策评估的一种最基

本的方法。

42、在当代中国行政体制一般实

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

43、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

理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

的分析技术更适合处理结构不

良的问题的是假设分析法

44、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

据的认识论中经验主义认为人

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其共同

特征为在不同的程度上强调人

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45、将政策执行看作是一种赛局

的模型是博奕模型。

4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

据的认识论中重视非理性的、反

理性的和超理性的等反科学主

义的创造性思维的是后现代主

47、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

据的认识论中辩证唯物主义具

有全面性,综合了各种片面的认

识中的正确的方面。

48、咨询子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

中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俗称

“思想库”“智囊”。

49、公共政策系统的决策子系统

是中枢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权威

性和主导性。

50、公共权力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很大,其中国家能力决定公共政

策的质量,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

的挑战,政府能力是制定、执行

公共政策的基础。

51、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中边界

分析法通过三步骤饱和抽样、诱

导性提问、边界估计来实现。

52、从时间进程来看,政策规划

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和

政策抉择之间。

53、评估与择优的两种基本方

法: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54、行政决策程序是从法制部门

的审查到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

最后,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56、

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提出议案

——审议议案——通过议案—

—公布政策。

57、政策执行的总原则是坚持原

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58、政策执行的手段包括:行政

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

想引导手段。

60、政策调整的三个基本内容:

政策补充、政策修正、政策终止。

61、政策终结四种方式是替代、

合并、分解、缩减。

62、政策周期的类型有阶段性政

策周期、功能性政策周期、反复

性政策周期。

63、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类型分为

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半官方的

政策研究组织和民间的政策研

究组织几种类型。64、公共政策

研究组织体制模式有直线型、职

能型、直线参谋型和双重领导

型。65、公共决策咨询具有综合

性、法治化、公共性、时效性和

相对独立性的特点。66、公共政

策咨询包括决策咨询和政策信

息咨询两种类型。67、理性决策

模式要求所设计的政策方案的

数量一般至少不少于2个

68、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

本形式是行政决定

70"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

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71、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包括:

忠实执行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注重实效原则、强制执行与说服

宣传相结合原则。

政策链这一概念源于列宁政策

链这一概念源于列宁

72、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有环境

因素、体制因素、人员因素、决

策因素、法制因素。

73、系统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

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

过程,又被称为公众议程。

74、公共政策系统的几种环境中

属于基础环境的是自然环境

75、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

一标准是政策执行

76、根据再决策发生在政策执行

过程的哪一个阶段,政策执行再

决策可分为:现场再决策和反馈

再决策

77、政策控制的根本标准是政策

目标

78、政策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发

现、采集和分析政策过程的有关

信息,找出偏差和错误,采取及

时纠正、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

79、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期应该在

政策的上升时期。

80、政策执行资源主要有:经费

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81、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

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

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

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反复性政

策周期

82、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政

策执行主体在公共政策执行过

程中以及公共政策执行任务完

成以后,根据信息反馈对原政策

所作的必要补充或修正。

83、以赫伯特·西蒙为首的一批

学者研究管理和决策的视角是

设定理性人为管理人(即行政

人)。

84、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

个阶段上,公共选择逐渐成为一

种重要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的

创始人是詹姆斯·布坎南

85、试图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

制论组合成为统一的理论方法

体系的是博弈论

86、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

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

目的的是公共利益

87、政策实验主要是指党政机关

为了验证其决策的正确性、可行

性,并取得实施决策的具体方

案,而在其辖区内的若干单位进

行的局部性决策实施活动。

88、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

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博弃论、

89、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政策

问题的认定

90、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

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政策执行

91、公共政策动态过程:政策决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价、政策终结。

9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关联性、主观性、动态性。93、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94、公共政策本质上所具有的“二重属性”是指阶级属性、社会属性。

95、公共政策目标按其服务的主体是普通大众还是少数人群体,可分为公益性目标、特殊性目标。

96、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划分,可以分成:预评估、过程评估、后评估。97、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包括:政策投入标准、政策效益标准、政策效率标准、公平标准、政策回应度。

98、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式又称为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

99、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象征性政策执行、附加式政策执行、残缺式政策执行、替代性政策执行、观望式政策执行、照搬式政策执行。

100、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四)、名词解释(100题)1)、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4)、决策权力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5)、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

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7)、政策执行矫正

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

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

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

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

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

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

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

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

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

策。

9)、政策宣示:

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

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

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

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

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

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

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

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

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

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

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

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

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

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

据。

12)、正式评价

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

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

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

行的评价。

13)、非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

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

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

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

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14)、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

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

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

等各种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

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

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15)、政策执行再决策

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政策

执行主体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

中以及公共政策执行任务完成

以后,根据信息反馈对原政策所

作的必要补充或修正。

16)、公共政策实验

政策实验主要是指党政机关为

了验证其决策的正确性、可行

性,并取得实施决策的具体方

案,而在其辖区内的若干单位进

行的局部性决策实施活动。

17)、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

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

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

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

的过程。

18)、元政策

元政策:也叫总政策,是政策体

系中总的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

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

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

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

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

高度原则性指针。

19)、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

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

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

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20)、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

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

和。

21)、公共政策研究组织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又叫"思想

库"、"脑库",是政策主体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美国发展

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机

构,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

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的政策实践

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如前政治

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组织。

22)、政策制定的民主化:

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是指在作出

公共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过程

中要经过咨询、论证、协商、听

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环节。

23)、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用科学的观

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段

进行决策。

24)、政策协调

协调是指调整协同公共政策执

行的各种要素,使它们之间相互

配合,从而高效率地实现政策目

标。

25)、政策监控

监控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执

行机构和执行人员根据计划标

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纠正执行

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执行和目

标实现的一种活动过程。

26)、公共政策监控

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和

政策结果的有效性而对政策过

程进行的监督和控制。

27)、公共政策监控机制

所谓公共政策监控机制就是政

策监控主体与政策监控客体的

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28)、政策目标可行性分析

政策目标可行性分析:政策目标

要素中的指标及其标准是否在

特定的政策目标约束下,能否成

为现实,能否为社会所接受。

29)、执行评估

执行评估:是对政策执行行为进

行的系统分析和评价,重点是对

执行条件和执行能力的评估。

30)、预估政策目标的可能效果

预估政策目标的可能效果:针对

所分析的政策目标体系实施后

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的

预计。

31)、哥顿法

哥顿法:利用会议形式由参加会

议的人员提出创新方案的方法

32)、对演法

对演法:将参加制定争夺方案的

人员,根据对方案设想的意见的

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

分别制定各自的方案,然后放在

一起进行辩论,互相进行指责和

批评,以求充分暴露方案的不

足,增强所确定的备选方案的可

行性与可操作性。

33)、价值分析法

价值分析法:对政策方案进行功

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最低

的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以提高

政策价值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34)、边界分析法

边界分析法:就是一种对政策问

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

分析和界定的方法。

35)、政策诉求:

政策诉求: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

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

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

府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

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

的主张。

36)、政策调整

政策调整:是指对实施过程中的

政策作出某些必要的补充或删

减,修订或修改,调整或更新,

使其更加完善和科学。

37)、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

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使用

的,是指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

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

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

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

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

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

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

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

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

依据。

38)、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把政

策问题看成一个动态系统,并且

将其放到社会大系统中去考察,

确定其位置、所起的作用、独有

的特征以及和其他社会的相互

关系。

39)、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

别是政府为了解决关公共政策

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

目的、指标和效果。

40)、政策终结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

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

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

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

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41)、公共政策预测

公共政策预测:就是政策研究人

员运用预测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运用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各个政

策领域和各个阶段政策的需求

的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

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的结

论,并对未来产生影响的过程。

42)、政策规划

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是指在

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

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

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4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直接生产者,也就是那获得法律授权享有权威和公共资源,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并充当政策产品法定生产者的机关或职位(个人),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

44)、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

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直接参与政策产品的生产,但由于获得了国家法律的保护或认可,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等方式和渠道,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或个人,主要有在野党(民主党派)、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和选民。

45)、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

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政策执行机关及其执行者为完成一定政策任务、达到一定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与方法。

46)、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政策执行者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威,依法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章制度以及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等措施和行为,按照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系统、层次和行政区划规范有序地执行各项公共政策。

47)、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48)、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

49)、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政策执行者在实施过程中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不良后果的政策失真现象。50)、替代性政策执行偏差

替代性政策执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51)、观望性政策执行偏差

观望性政策执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通过观察上级的态度、措施以及同级部门的行动再决定反应,因此错失执行的良机。52)、公共政策监控

公共政策监控: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和政策结果的有效性而对政策过程进行的监督和控制

53)、公共政策终结

公共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主体在进行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

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

要的或者无效的公共政策及其

相关内容。

54)、公共政策周期

公共政策周期:公共政策经过制

定、执行、评估终结等阶段后形

成比较完整的政策过程。

55)、公共政策案例

公共政策案例:公共管理领域内

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

述和记录。

5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

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

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

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

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

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

一种研究方法。

57)、选择性执行偏差

选择性执行:完整的政策在执行

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

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能有

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

标。

58)象征性执行偏差

象征性执行:在政策执行中只作

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在组

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

执行活动,"阳奉阴违"。

59)、政策持续

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

态的现行政策有原来的执行机

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

方向继续得以实行。

60)、政策评估

政策评估:从广义上讲,公共政

策评估是对政策运行全过程的

分析和评判。从狭义上讲,公共

政策评估则是依据一定的标准

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果及价

值进行评判的一种政治行为。

61)、公共政策控制

公共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者

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

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

政策目标,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

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

正的行为。

62)、政策诉求

政策诉求: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

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

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

府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

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

的主张。

63)、政策调整的内涵

政策调整的内涵:在政策监督和

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

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

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进

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

实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

行为。

64)、附加性执行

附加性执行:在政策执行过程附

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

整对象、范围、力度和目标等超

出了原政策的要求与范围。

65)、参谋咨询系统

参谋咨询系统:充分开发智力、

协助中枢系统决策的组织。

66)、信息情报系统

信息情报系统:决策过程中专门

从事信息情报收集、贮存、加工

和处理的系统。

67)、公共政策时机

公共政策时机:主要是指公共政

策的时间安排及当时的公共政

策条件。

68)、问题诊断

问题诊断:是公共政策制定的科

学程序的第一步,对问题进行系

统的分析,明确问题的性质和范

围,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

有针对性地确定公共政策目标。

69)、方案验证

方案验证:按照若干最有希望的

公共政策候选方案,选择一两个

点,进行模拟试验。

70)、政策变通

政策变通:在政策执行中,将原

则性、时效性和灵活性辨证地统

一起来,抓住政策的精神实质,

遵循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创造

性地贯彻、落实政策。

71)、政策执行偏差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

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

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目

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失

真现象。

72)、制定执行计划

制定执行计划:根据政策内容的

要求和实际情况,对公共政策的

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把公共政策

规定具体化为一系列行动细节,

并制定出可行的行动方案,使公

共政策执行活动有计划、有组

织、有步骤地执行。

73)、公共政策实验

公共政策实验:主要是指党政机

关为了验证其决策的正确性、可

行性,并取得实施决策的具体方

案,而在其辖区内的若干单位进

行的局部性决策实施活动。

74)、政策内部评估

政策内部评估:评估者置于系统

内部,对整个过程全面了解,直

接参与政策过程,有条件根据自

己的评估结果调整政策目标和

政策措施。

75)、事前评估

事前评估:是在政策执行前所进

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

主要包括:对政策实施对象发展

趋势的预测、对政策可行性的预

测、对政策效果的预测。

政策预评估:规划阶段对政策方

案的可行性评估。

76)、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在政策分析中,一

种对政策问题进行细致的纵向

分析的方法。

77)、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在政策分析中,一

种找出对政策问题产生和发展

起作用的要素的方法。

78)、类比启发法

类比启发法:在政策分析中,运

用类比的创造性思维形式,通过

一定的步骤,获得政策方案的方

法。

79)、形态分析法

形态分析法:在政策分析中,将

所要研究的问题视为一个系统,

用系统方法论把该系统分成若

干结构和功能各异的形态特征,

并加以重新组合,以产生新的观

念的方法。

80)、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在政策分析中,从

列举事物的缺点入手,找出现有

事物的不足和缺点,然后再探讨

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81)、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

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

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82)、投票悖论

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

票规则是有效的;而当面对三个

或更多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

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

出现循环投票现象。即,在多数

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

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

循环。这种现象被称作投票悖论

或孔多塞悖论。

83)、公共政策调整

公共政策调整:指在政策监督和

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

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

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进

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

实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

行为

84)、政策功能

政策功能:政策所能发挥的功效

和作用,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

作用表现出来,总是在与某种社

会目标的联系中得到判定。

8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

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

制内的、行驶公共权力的政策过

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

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

86)、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

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

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刚刚权力

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

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

传播媒介一级思想库等。

87)、行动理论

行动理论:一种政策分析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

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88)、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一种政策分析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

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

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

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

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

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

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

的能力。

89)、公共政策监控机制

公共政策监控机制就是政策监

控主体与政策监控客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90)、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91)、交易理论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92)、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93)、演化理论

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政策方案是粗线条的设计。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94)、公共选择理论

20实际70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是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是一个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方法来研究费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新的研究领域,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又被称为"政治的经济学"或"新政治经济学"。95)、理性主义模型

理性主义模型: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也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由这样一组假设构成的一个分析途径。95)、完全理性思维

完全理性思维: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96)、渐进思维

渐进思维:在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政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

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

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

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

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

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

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

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

走一步。

98)、顺序决策思维

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

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

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

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

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

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

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这种

思维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

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

共决策。

99)、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

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

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

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

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

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它可以用

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

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

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

间)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

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100)、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

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

首先发明,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

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

庙原址"德尔菲"命名。这种方法

采用函询调查的形式,向与预测

问题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

问题,使专家彼此不见面的情况

下发表意见,交流信息,而后将

他们的答复意见进行整理和综

合。经过多次的反复循环,对所

得的意见进行技术处理,最后汇

总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可靠的

预测结果。

五、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

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

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

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

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

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

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

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

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

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

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

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

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

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

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

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

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

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

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

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

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

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

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

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

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

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

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

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

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

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

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

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

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

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

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

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

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

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

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

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

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

制定政策。

5、简述公共政策客体包含的内

容。

1、公共政策问题。包括社会问

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

况,而且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

物,按照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

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狭义)

和文化等领域的问题。

2、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指那些

由于政策的强制性而必须对自

身的行为模式重新进行调适的

群体,它是政策的作用对象,直

接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实现。

3、社会利益关系,指人与人之

间的利益关系,这是公共政策根

本目的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

心问题。

6、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

(1)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针

对性;

(2)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

(3)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4)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先

进性。

7、简述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

影响: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因素是

制定、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

点;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

质条件;影响公共政策的经济目

标和方向;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

分配调节,是经济社会政策得以

确立的主要依据。

2、体制或制度条件。包括政治

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

育体制、科技体制。

3、政治文化,影响政策输入,

影响政策体制的组织方式,影响

政策执行。

4、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的

价值选择;影响公共政策的目标

选择;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选

择。

8、简述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

的总任务、价值取向及其对公共

政策的要求:

总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

精神文明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府

和全国各族人民新时期的;

价值取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对公共政策的要求:1、所有制

结构的变化对我国政府公共政

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2、

经济体制转型对资源配置方式、

政府经济角色和宏观经济调控

模式等产生影响,要求实现公共

政策基础和功能上的转变与转

换。

9、简述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

义在公共政策方面的重要价值

1、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把

政治系统的过程、政治过程、政

府过程、政策过程作为一个同一

的过程来进行分析,从而使政策

研究与政治学研究紧密结合在

一起,这有利于克服政策研究中

的纯技术、出操作主义倾向。

2、它把公共政策看做政治系统

输出的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

能概括为四种类型,即提取性功

能、分配性功能、管理性功能和

象征性功能。

10、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含

义及特征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通常又叫"

思想库"、"脑库",是从美国发

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

机构,是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

景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的政策

实践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如前政

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组织。

主要从事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设

计、政策咨询、政策分析、政策

评估等工作,以帮助提高公共政

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其特征表

现为:

1.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针对

性;

2.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

3.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4.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先进性

11、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

1.地位:(1)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在社会利益与权势集团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2.功能:(1)进行政策咨询;(2)从事政策研究;

(3)提供政策评估;

(4)充当政策宣传机构;(5)形成"旋转门"机制。

12、简述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

(1)象征性执行。执行中只作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阳奉阴违"。

(2)附加性执行。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和目标等超出了原政策的要求与范围。

(3)选择性执行。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4)替代性政策执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5)观望性政策执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通过观察上级的态度、措施以及同级部门的行动再决定反应,因此错失执行的良机(6)照搬式政策执行。执行主体机械照搬照抄。

13、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是如何构成的。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

1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

2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立法是人大的首要职权,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有: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

3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的表现:其内容随国家职能的扩大而扩大。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4、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1)含义: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

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

果。

(2)意义:①它能为制定政策

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②它能为

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

心的评估标准。

15、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

用。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具有以下几

个作用

(1)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2)向决策者提供新思想观念。

(3)评估政策结果,提供有关

信息。

(4)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专家

与官员、

(5)对公众进行公共政策教育。

16、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的

构成:

1、决策中枢体统。它拥有最后

决定权,是决策体制的核心,在

决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参谋咨询系统。这是充分开

发智力、协助中枢系统决策的组

织,负责提供备选方案和提供建

议。

3、信息情报系统。在决策过程

中专门从事信息情报收集、贮

存、加工和处理的系统,为决策

提供信息。

17、简述决策中枢体统的地位与

作用:

(1)中枢体统拥有最后决定权,

中枢系统形成的基础是拥有最

后决定权,其他系统围绕决策中

枢系统建立的,按照中枢系统的

要求工作;

(2)中枢体统处于决策体制的核

心,核心是拥有决策权的领导集

体或领导者个人,其组成与政治

体制和行政领导体制相关;其构

成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

(3)中枢体统在决策过程中具有

决定性作用。

18、简述个人素质对公共政策制

定的影响的因素。

个人素质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

响主要体现在个人的公共政策

水平、个人的法律观念、个人对

问题和公共政策方案的判断力、

个人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及个

人对信息的敏感性。

19、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

(1)问题诊断。通过突破重点、

带动全面,抓住主要矛盾,解决

主要问题进行问题察觉、问题诊

断、问题描述。

(2)目标确定。原则是实事求

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

具体、伦理考量。

(3)制定方案。要进行可行性

论证,进行后果预测,尽量用数

据表达公共政策,且方案应至少

在两种以上。

(4)方案验证。对备选的方案

进行实际验证;判断备选的方案

是构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5)宣布公共政策。以各种载

体和形式向社会公布公共政策。

20、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

与科学化的关系

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是指在作出

公共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过程

中要经过咨询、论证、协商、听

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环节,政

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指用科学的

观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

段进行决策,两者有着密切的关

系:

(1)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政策

制定民主化的目标

(2)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的是政

策制定科学化的保证

(3)民主化与科学化决定着政

策执行的成败

21、简述从博弈理论的视角理解

公共政策执行及其启示

博弈理论的视角认为公共政策

的本质是运用权威性的规范对

社会利益进行协调,公共政策执

行过程就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

主体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在相

互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择、追

逐、交易和谈判的过程。这一视

角带来的启示是公共政策的核

心在于控制,政策执行的成功取

决于参加者的策略选择。

22、简要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涵

义及其特征

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

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

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

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

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

际效果,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活

动过程,内容包括将决策转化为

操纵的过程,按照决策所确定的

目标进行的努力,主要特征是:

对象的适用性,执行的灵活性,

有序性,动态性,协调性,时限

性。

23、简述政策执行的地位与作用

(1)政策执行是政策制定的目

的与归宿

(2)政策执行决定着政策方案

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

围如何

(3)政策执行效果是检验政策

是否正确的依据

(4)政策执行及其后果是使原

政策得到修正、补充、完善或形

成新的政策的重要根据

24、公共政策执行的一般过程

(1)政策宣传

(2)制定执行计划

(3)组织准备

(4)政策实验

(5)全面实施

(6)再决策、协调与监控

25、简述制定执行计划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一致性原则

26、简述如何做好政策执行再决

策及其作用

政策执行再决策应注意从以下

几个方面努力:1做好宣传解释

工作,2做到集思广益,发挥民

主3做好总结经验的工作4实事

求是5时效性6信息原则

政策执行再决策作用是:

(1)使政策的执行顺应主客观

的实际情况

(2)为以后解决相关的政策问

题、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了前提

和保障

(3)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

(4)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27、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

(1)行政手段

(2)法律手段

(3)经济手段

(4)思想引导手段

28、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1)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忠实执行

(3)实事求是

(4)注重实效

(5)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

29、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

(1)是决定公共政策去向的重

要依据

a引导政策运行趋于正确、科学

的方向;

b确定新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方案

的必要前提

(2)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

a知晓政策运行的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

b确认每项政策价值,了解政策

的执行情况

(3)是实现公共政策民主化、科

学化的重要途径

a政策评估可以实现政策参与民

主化

b集思广益,从而事项政策持续

运行的科学化

(4)厘清政策责任归属的必要手

a促进民主法制社会的"责任政

治"

b促进"责任政府"以及行政管理

中的"问责制"的构建

30、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

(1)政策投入标准,目的在于

了解政策过程中各类资源投入

的数量和分配、使用状况;

(2)政策效益标准:政策实现

其既定目标的程度

(3)政策效率标准:政策效益

与政策投入之间的比率

(4)公平标准:政策实施后所

造成的资源、收益和成本在社会

群体之间分配的公正程度

(5)政策回应度:特定政策满

足相关社会团体的需求的程度。

31、简述促进公共政策评估的途

(1)端正评估的指导思想

a评估是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

重要保障

b评估过程要实事求是

c建立奖惩制度,实现权、责、

利相统一

d评估的目的是实现政策的科学

化、民主化,提高政策效果

(2)促进政策评估的制度化

a建立评估工作制度

b设立政策评估基金

c强化评估反馈机制

(3)保持政策评估的独立性

a建立独立评估机构

b评估者的地位要有周全的职业保障

c评估者要有独到的方法

32、简述政策执行手段中行政手段的含义及特征

(1)定义:政策执行者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威,依法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章制度以及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等措施和行为,按照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系统、层次和行政区划规范有序地执行各项公共政策。

(2)特征:a权威性;b强制性;c对象的有限性;d实效性

33、简述政策执行手段中法律手段的含义及特征

(1)定义: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2)特征:a权威性b强制性c稳定性d规范性

34、简述政策执行手段中经济手段的含义及特征:

(1)定义: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包括价格、工资、利润、利息、税收、资金、罚款以及经济责任、经济合同等。(2)特征:a间接性;b有偿性;c 关联性的特征

35、简述在公共政策问题分析中运用类别分析法时应注意的原则。

在运用类别分类法时应注意如下五项原则:

1.实质的相关性,即以问题本身的特征为基础,按事物之间在事实上的相关性进行分类。2.穷尽性,即分类应涵盖一个类目中所有的细类,以实现穷尽化。

3.相互排斥性,即同一层级的类目之间必须相互独立并排斥。每一问题对象只能被归入一个大类中的一个细类。

4.一致性,即每一层级的分类标准应该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分类交叉问题。

5.层次分明性,即分类的层级应该清晰,而不应混乱不堪。36、简述"头脑风暴法"运用于政策分析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议题主题要明确具体。(2)创造自由的讨论环境与氛围。

(3)充分重视并讨论各种意见与建议,改进并综合提出的方案。

(4)发言简练,即席发言。(5)不允许宣读事先准备好的建议表。37、简述德尔菲法运用于政策分

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匿名原则2循环往复原则3控

制反馈原则4团体回答统计原

则5专家共识原则

3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

内容。

政策合法化的界定是有关政策

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

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

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

这一概念实际上涵盖了我们上

面所强调的三方面内容:政策内

容的合法化、决策过程的合法化

和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1)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就是

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

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

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

体规定。

(2)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就是

政策抉择过程应合乎法定的程

序要求。

(3)政策的法律化,就是有立

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

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也

称政策立法。

39、政策执行中如何贯彻准确原

则?

(1)执行机关和人员要正确理

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精神,完整把

握其内容实质;

(2)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不

能随意歪曲,不能搞土政策,使

政策走样。

(3)要准确地掌握反馈信息,

不断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发

现问题,适时加以解决。

40、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作用

(1)保证政策合法化

a政策形式合法化

b政策内容合法化

(2)保证政策贯彻执行÷

(3)实现政策调整与完善

(4)进政策终结

41、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涵义及

特征

定义: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

性和政策结果的有效性而对政

策过程进行的监督和控制

特征:行为的目的性、有效性

42、简述政策调整的内涵及特点

内涵: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

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

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

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断地

修正、补充和发展,以实现预期

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特点:政策调整的改进性;政策

的再优化;政策的延续性

43、简述政府机关的政策监控的

类型

(1)行政监察

(2)上级行政机关对所属

部门下级机关的业务监督和人

事任免

(3)所属部门和下级机关

对上级机关的监督与控制

(4)综合性的政策监控

(5)专业性的政策监控

44、政策宣传在政策执行中有什

么作用?

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政策认同感;

提高政策对象的政策认同感;为

政策执行者构建广泛的社会监

控系。

45、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1节省公共政策资源:政策的正

效力是逐渐衰减的。

2提高政策绩效:旧政策的终结

实际上意味着新政策的启动。

3避免政策僵化:政策僵化是在

政策运行过程中存在应该终结

的政策或者项目没有及时予以

终结的政策现象。

4促进公共政策优化:公共政策

人员的优化;公共政策组织的优

化。

46、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1.通过交流互动消除人们的抵

触情绪。让人们了解原有政策的

低效与无效,将来会有更多大的

利益,发挥政策终结的积极意

义。

2.借助政策评估争取支持力量。

通过政策评估结论,让人们了解

政策终结的意义。3.废旧与立新

并举,缓和政策终结的压力。

4.适当传播试探信息,测定公共

舆论态度。

5.要处理好公共政策终结、公共

政策稳定与公共政策发展的关

系。

47、美国学者T.B.斯密斯认

为政策执行的四大主要变量是

什么?

(1)理想化的政策,即合法合

理可行的政策方案;

(2)执行机关,即政府中具体

负责政策执行的机构。

(3)政策对象,泛指由于特定

的政策决定而必须调整其行为

的群体

(4)环境因素,即与政策生存

空间相关联的因素,包括政治、

经济、文化、历史等环境。

48、从博弈论的视角看,政策执

行的内涵是什么?

按照博弈论的视角,公共政策的

本质是运用权威性的规范对社

会利益进行协调。公共政策执行

过程就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主

体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在相互

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择、追逐、

交易和谈判的过程。政策执行的

成功取决于参加者的策略选择。

49、从组织论的视角看,政策执

行的内涵是什么?

按照组织论的视角,执行公共政

策的行动不是单个人的、无序的

活动,而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

成的一个有组织的活动系统。组

织理论认为研究政策执行必须

研究政策执行组织,组织问题是

公共政策执行的关键环节。

50、简述研究公共政策周期的意

1.政策周期研究是政策科学研

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

3.有助于保持公共政策的稳定

性和连续性

六、论述题(50题)

1、论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

要因素,请举例分析。

答案:(1)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

定性,表现在:政策目标无法量

化;大多数政策有多重目标;政

策目标的不稳定性;政策目标的

含糊性;政策目标的主观性;政

策目标的情境性。

(2)公共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影响因素有些难以测量,衡量标

准难以统一。

(3)政策对象的抵制,政策运

行的各有关人员会基于自身的

利益而阻挠或反对政策评估的

进行。

(4)公共政策资源的混合性和

公共政策行为的重叠性,投入到

不同政策的资源彼此纠结,难以

分清每项具体政策的投入;相关

的政策同时作用于同一的政策

对象,各自效果难以分辨。

(5)结合案例分析略

2、论述促进公共政策评估的途

径。

答案:(1)端正评估的指导思想:

评估是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

要保障;评估过程要实事求是;

建立奖惩制度,实现权、责、利

相统一;评估的目的是实现政策

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策效

果。

(2)促进政策评估的制度化:

建立评估工作制度,设立政策评

估基金,强化评估反馈机制。

(3)保持政策评估的独立性:

建立独立评估机构,评估者的地

位要有周全的职业保障,评估者

要有独到的方法。

3、论述政策监控的作用和意义,

请结合案例分析。

答案:(1)政策评估是保证政策

制定合法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

重要手段。

(2)保证政策内容尽可能广泛

地综合各种利益要求,使之反映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保证政策贯彻落实,尽可

能地避免政策过程中发生对政

策误解、曲解、滥用、消极抵制

甚至反抗。

(4)促进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有利于及时准确、真实地发现政

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以便及时

地实现政策的调整、完善或者终

结。

(5)结合案例略

4、我国政策评估面临什么困

难?如何改进我国的政策评估

体制?

答案: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

可以概括为:刚刚起步,问题重

重,具体来说,当前我国政策评

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评估者缺乏对政策评估的

科学认识和认真态度;

(2)评估标准以价值判断为主,

评估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3)缺乏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4)评估对象以政策输出为主,忽视对政策影响的评估;

(5)资料和评估经费的欠缺;(6)公众未能广泛参与政策评估。

推进评估工作的主要途径:(1)提高对评估工作及其意义的认识;(2)政策评估制度化;(3)建立独立的评估组织;明确政策目标、精选评估对象;(4)建立政策评估信息系统。

5、举例分析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答案: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

1、中国古代的政策谋略思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管仲的"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无为而治",商鞅的"明世俗之变";韩非子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等。

2、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策研究传统

①.毛泽东的政策思想:"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政策制定出发点,"实事求是"的决策指导思想,"民主集中制"的决策原则。

②.邓小平的政策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政策制定原则,"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决策原则,重视政策试验的政策执行思想。政策评价的标准有: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政策科学研究兴起,表现在美国的公共政策专著和教材被译成中文,国内学者撰写教材与专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被作为一门分支学科提上学科建设日程,20世纪末期,一些高校开设政策科学的相关课程,建立起相关研究机构,开始招收政策科学方向的硕士生与博士生等等。

6、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原则。

答案:(1)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主要由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包括:公共政策问题的变化;公共政策目标的变化;公共政策环境的变化;公共政策资源的变化;公共政策缺陷的暴露;政策的负面作用加大。主观原因主要包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往往使得政策制定和执行存在不足,使政策与环境不相适应。

(2)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主要有:预设性(预先设计好调整的周期,避免"自锁"现象);程序性;针对性;实事求是;短期成效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反馈性;适度性。

(3)结合案例分析略7、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公共政

策终结的内容和作用。

答案:(1)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

主要包括:

功能的终结:终止由政策所带来

的某些具体的利益和服务

机构的终结:伴随着政策终结而

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销

公共政策本身的终结:政策的功

能由新的政策来承担

计划的终结:执行政策的措施和

手段的终结

(2)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节省公共政策资源,因为政策的

正效力是逐渐衰减的;

提高政策绩效,旧政策的终结实

际上意味着新政策的启动;

避免政策僵化,政策僵化是在政

策运行过程中存在应该终结的

政策或者项目没有及时予以终

结的政策现象;

促进公共政策优化,包括公共政

策人员的优化和公共政策组织

的优化。

(3)结合实际案例略

8、请结合实际,论述德里翁对

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的观点。

答案:德里翁认为政策终结的主

要阻碍因素包括:

(1)心理与知识上的抵触:政

策受益者、政策制定者、政策执

行者由于既得利益在心理上会

抵触政策终结;

(2)组织机构和政策本身的连

续性:机构自身的惯性、机构的

生命力和机构的动态适应性,使

政策本身具有连续性,也会阻碍

政策的终结。

(3)动态的保守主义

(4)反对终结的联合体的形成

与活动行政机关的联盟:行政机

关自身的既得利益、利益集团的

特定利益会形成终结政策的联

盟。

(5)法律上的障碍:法律秩序

的落后、法律的稳定性与程序性

形成阻碍因素。

(6)公共政策终结的高昂代价

(7)案例分析略

9、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公共政

策终结的策略

答案:(1)重视说服工作,通过

交流互动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

让人们了解原有政策的低效与

无效,将来会有更多大的利益,

政策终结的积极意义,积极获得

民众的支持。

(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

气氛;

(3)借助政策评估争取支持力

量,通过政策评估结论,让人们

了解政策终结的意义。

(4)废旧与立新并举,缓和政

策终结的压力。

(5)适当传播试探信息,测定

公共舆论态度。注意发挥试探的

双重效果:引起公众的讨论,引

起部分人的误解。注意有选择性

的选取政策终结的不同内容在

不同场合试探

(6)试探试点先行,避免矛盾

激化;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

代价。

(7)案例分析略

10、论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含

义、主要依据及其作用。请结合

具体政策分析。

答案:(1)政策执行再决策:是

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

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

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和修正。

(2)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

据包括:主要任务、目标、路线

的变化;政策环境的变化;人们

认识的深化;政策偏差的产生;

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3)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

意义:再决策有利于纠正公共政

策执行的偏差;再决策有利于保

证公共政策执行取得更好效果;

再决策有利于后续政策的科学

制定。

(4)结合我国具体政策进行分

析略

11、论述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一

般原因,以及由于我国特殊国情

而产生的原因。

答案:(1)主观原因:①执行者

的认知缺陷;②执行者的利益驱

使;③执行者的管理缺陷;④执

行准备不充分

(2)客观原因:①政策本身的

复杂性;②政策质量低劣;③政

策环境的变化;④利益集团的压

力;⑤政策资源不足;⑥缺乏健

全的监督机制。

(3)我国特殊国情所导致的原

因:①转型时期的政策环境,各

个领域都在进行制度变革和制

度创新,新旧制度新旧观念相互

激荡;②领导体制的缺陷,党政

关系没有理清;③民主法制意识

淡薄,对政策执行者缺乏有效监

督,为政治执行偏差制造了条

件。

12、论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

结合我国的具体政策进行分析。

答案:(1)政策评估决定公共政

策去向的重要依据,引导政策运

行趋于正确、科学的方向,确定

新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方案的必

要前提;

(2)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资源

的基础,知晓政策运行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确认每项政策价

值,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

(3)政策评估是实现公共政策

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政

策评估可以实现政策参与民主

化,集思广益,从而事项政策持

续运行的科学化;

(4)政策评估是厘清政策责任

归属的必要手段,促进民主法制

社会的"责任政治",促进"责任

政府"以及行政管理中的"问责

制"的构建。

(5)结合具体政策分析略。

13、论述目标达成模式、利益相

关者模式、顾客导向模式、综合

评估模式四种评估模式的特色。

答案:(1)目标达成模式,将政

策目标作为评估时的唯一目标,

具有局限性:目标可能是模糊

的;政策可能有多个目标;没有

考虑非预期后果;目标与手段之

间的替换;没有考虑政策的实施

过程与实施成本;假定政策执行

者是严格按照决策者的意志行

事。

(2)利益相关者模式,对相关

利益者的需求和关注点进行关

注,优点是可以缓解专业知识不

足的问题,最大化反映现实情

况,提高评估的应用价值;局限

性则在于,需要大量的人、财、

物;对"利益相关者"的确定比较

困难,各利益者之间的矛盾难以

平衡。

(3)顾客导向模式,将项目干

预对象的目标、期望、关心、需

要作为评估的组织原则和价值

标准,优势在于:定位政策的顾

客;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与价值的

多元化;体现了民主和参与。

(4)综合评估模式,将政策的

前期投入、落实、产出三个阶段

都纳入评估范围,优点在于公

开、公平和公正,能做出较好的

解释。

14、论述行动理论、组织理论、

博弈理论对公共政策执行内涵

的不同理解。

答案:(1)按照行动理论的视角,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付诸

实施的各种活动,在诸多活动

中,又以解释、组织和实施最为

重要。行动理论揭示了政策执行

的行动性质。

(2)按照组织理论的视角,执

行公共政策的行动不是单个人

的、无序的活动,而是由一系列

的活动所构成的一个有组织的

活动系统。组织理论揭示研究政

策执行必须研究政策执行组织,

视组织问题是公共政策执行的

关键环节。

(3)按照博弈理论的视角,公

共政策的本质是运用权威性的

规范对社会利益进行协调;公共

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公共政策制

定、执行主体与公共政策目标群

体在相互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

择、追逐、交易和谈判的过程。

博弈理论启示我们公共政策的

核心在于控制,政策执行的成功

取决于参加者的策略选择。

15、结合实际政策,论述政策执

行的基本原则。

答案:(1)忠实执行原则:坚持

既定的政策方案,严格执行公共

政策的规定及其要求,使其始终

按照政策方案所确定的精神进

行。注意:忠实执行不等于死搬

硬套。

(2)实事求是原则:从公共政

策执行的规律出发,处理好公共

政策实施中宣传、计划、实验、

调整、评估、终止等各个程序的

关系。要求:从公共政策执行时

的具体环境、可能条件、可获得

资源以及各种现实的技术与手段出发,量力而行。

(3)注重实效原则:抓住时机,迅速果断地实施公共政策;要求:快速理解公共政策,快速组织资源,快速调整政策,制度化管理。

(4)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合原则:保持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原则性,依靠公众的参与;要求:坚持原则性,做好说服教育工作,让公众理解和参与公共政策。

(5)结合案例分析略

16、结合实际政策,论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和具体方法。答案:(1)问题诊断: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问题的性质和范围,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确定公共政策目标。方法上注意:突破重点、带动全面;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

(2)确定目标:确定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方法: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信息;科学确定合理的目标;明确目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明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坚持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等原则。

(3)制定方案:针对政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专家咨询,部门协调。注意事项: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要进行后果预测,尽量用数据表达公共政策,方案应至少在两种以上。

(4)方案验证:按照若干最有希望的公共政策候选方案,选择一两个点,进行模拟试验。方法:对比组验证;相似性试验;电子模拟验证。

(5)政策公布:以各种载体和形式向社会公布公共政策。主要形式有:文件、大众传媒、领导人的讲话与演讲。

(6)结合案例略

17、结合实际政策,论述政策制定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

答案:(1)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以民主和大众参与的方式进行政策决策,要求做出公共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过程中要经过咨询、论证、协商、听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环节。

(2)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段进行决策。

(3)政策制定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

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政策制定民主化的目标;

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的是政策制定科学化的保证;

民主化与科学化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成败。

(4)结合案例分析略

18、结合实际,论述如何促进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答案:(1)树立政策制定科学化

的意识和观念,即在认识和遵循

行政决策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按

照决策民主化的要求,根据决策

过程每一步骤的需要,做出符合

客观实际的行政决定。要求:要

树立科学决策的意识和观念;摒

弃决策的主观随意性、盲目性;

避免机械、僵化的行政决策方

式。

(2)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制定

体制,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

保证,包括:信息系统、咨询系

统、中枢系统、执行系统、反馈

系统。重要举措:建立专家、智

囊团机构;建立信息服务系统;

增强决策研究机构的独立性。

(3)遵循科学的政策制定程序

和方法。切实完善政策制定的问

题确认与调查,目标确认与方案

设计,方案评估与选择,反馈与

修正等重要程序。

(4)建立政策制定失误责任追

究制度。面对当前我国突出的现

实问题,如决策权分为选择权和

制约权,选择权充分集中,制约

权没有得到发展,导致了一些决

策失误并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

等问题,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建立起政策制定失误责任追

究制,建立按"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明确"谁决策,谁负责"

的责任制。

19、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中国发

展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思想库

")的必要性。

答案:(1)公共政策研究组织("

思想库")是由具有不同学科知

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的

政策实践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如

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

组织,主要从事政策理论研究、

政策设计、政策咨询、政策分析、

政策评估等工作,以帮助提高公

共政策制定的效率和质量,是政

策制定的辅助系统。

(2)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

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针对性;

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研究

活动的相对独立性;研究方法和

研究技术的先进性,有助于提高

公共政策决策的质量。

(3)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

与功能: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是公

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在社会利益与权势集团之间

发挥桥梁作用;在政策制定的过

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主要进

行政策咨询、从事政策研究、提

供政策评估、充当政策宣传机

构,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决策的

科学性,可以帮助提高公共政策

制定和执行的质量。

20、论述你对政策执行的过程模

型的认识。

答:这是由美国学者史密斯在其

《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首次

提出的一个分析政策执行因素

及其生态-执行的理论模型,因

而又可称为"史密斯模型"。

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所涉及的

因素很多,但以如下四个为主要

变量:

(1)理想化的政策,即合法、

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具体包

括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

围,以及社会对政策的认识。

(2)执行机关,通常指政府中

具体负责政策执行的机构。包括

执行机构的权力结构,人事配备

及其工作态度,领导模式和技

巧,以及执行人员的情况。

(3)目标群体,即政策对象,

泛指由于特定的政策决定而必

须调整其行为的群体。包括他们

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对领导的

认知程度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

(4)环境因素,即与政策生存

空间相关联的因素,包括政治环

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历史

环境等等。它是政策执行的路径

依赖和影响因素。

21、结合实际,论述公共政策的

基本功能。

答案:(1)分配社会资源,即将

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

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

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解决向

谁分配、怎样分配等问题,在公

平目标和效率目标之间做出合

理的选择与平衡。

(2)规范社会行为,即规范各

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

统一的、明确的目标,对目标团

体产生行为约束作用,对广大社

会成员都具有行为导向和协调

作用。

(3)解决社会问题。即公共政

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

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即实现社

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

社会发展,主要通过政策调查,

把握社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政

策分析,针对政策问题设计政策

方案,通过政策执行解决社会问

题,实现政策目标。

(5)结合实际略

22、联系实际论述公共政策直接

主体的政策角色。

答案: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

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

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

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

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

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

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

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

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

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

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

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

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

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

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

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

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

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

策议程,制定政策。

23、论述现代公共决策中如何成

为一个合格且高素质的决策者。

答案:根据现代决策科学化、民

主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公共决策

者应该做到:

1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这是公

共政策抉择的科学化的必然要

求,决策者要充分尊重依据科学

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而提

出政策规划的建议。

2考量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决策

者要充分了解各方面利益的要

求、全面权衡各方面的厉害关

系,尽量避免出现零和博弈,而

让各方面能从决策者中得到自

己想得到的东西,从而最大限度

地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结局。

3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因为:

在集体决策条件下,每一位决策

参与者的独立决断正是决策民

主化和科学化的一个体现和要

求;在个人决策条件下,决策者

的地位往往能让决策者比其他

人站得高、看得远、考虑的更周

全;正确决策与抓住时机,往往

具有密切关系;发挥个人决策的

作用符合决策权责一致的原则。

4决策者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

行决策。

24、论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

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答案: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

二个阶段上,在以下四个方面取

得了显著的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其一,

行为主义虽受到批评,但是尽可

能地赋予公共政策学类似自然

科学那样的科学性,仍然是众多

学者的追求。其二,公共选择方

法论崭露头角。其三,博弈论也

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一种重要

的方法论。其四,个案研究受到

重视。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

转变。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

一个阶段里,把对政策过程的研

究的重点放在前期阶段即政策

的制定上,而在它发展的第二个

阶段里,研究重点被转移到了政

策过程的后期阶段即政策的执

行和终结上。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

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所有的公共政策都包含着价值

判断和伦理考量,所有的公共政

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都受到

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影响。对

此,在公共政策发展的第二个阶

段上,学者们普遍地给予了重

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

步。

25、试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

件。

答案: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

初始条件,或者说须具备三个核

心要素:

(1)公共问题的形成。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这一政策要素就已经产生。

(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国家以及履行国家职能的专门组织即政府,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为解决公共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动方案,对社会全体成员来说具有普遍适用性。(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赖于公共权力的强制性,政策执行须有"一种特殊等级的人"从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管理他人并为了管理而系统地一贯地掌握着某种强制机构即暴力机构"为后盾。总而言之,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26、论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案:政策方案的设计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要确保方案的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1)紧扣政策目标。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有关政策目标为核心,与目标保持一致,真正全面贯彻目标的要求。

(2)规划多重方案。按照理性决策模式的要求,所设计的方案的数量一般至少不少于两个,且越多越好。这样,既有利于对方案进行优中选优;同时也能为此后修正、调整和更新政策方案提供便利条件。

(3)方案彼此独立。所设计的多重方案彼此要相对独立,互不隶属,就容易真正产生多种方案供评估和选择。

(4)方案要有创新。应该看到每一个问题的特殊性及其未来的变化性,应该力求通过不同程度的创新性方案更好地解决问题。

(5)方案切实可行。目标要可行,实现目标的方案也要可行。要充分考量现有和将来的条件,去设计实现目标的主体、手段、技术、步骤等,力争它们都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

27、论述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现状与问题及发展对策

答案: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既有积极贡献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积极贡献:1、为改革和建设指明方向;2、为决策者提供具体的政策方案、政策措施和政策建议;3、对个案进行论证与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不足与问题:1、政策影响力弱,2、政策设计能力不足,3、独立性不够,4、功能虚化,民间非营利型思想库发展缓慢。针对这些问题,有以下发展对策:(1)确保政策研究工作的相对独立性;(2)提高政策研究组织的整体水平;(3)构建政策研究人员

与政府官员、公务员的交流互动

机制;(4)发展民间政策研究组

织。

28、论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

的相互关系。

答案: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

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

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

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政府存在的

基础是政策。公共政策是被组织

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政

府官员制定的权威性行动方案。

"它是用来满足被感知的国家需

求的",是政府为了达到某一目

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而公共

政策,就是政府为实现这种社会

公共利益诉求而制定的目标和

进行的资源配置,而诉求的实现

就意味着政府在各个社会成员

间进行的利益分配的实现。

29、论述我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及

其包含的内容。

答案:我国的公共决策体制是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集中

制的一种,是在"议行合一"原则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有中

国特色的决策体制,属于代议制

民主决策体制的范畴,但有不同

于"三权分立"基础上的西方议

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主要包括:1、

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

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各

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集体行驶权

力,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行驶职权;3、国家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

责,受它监督;4、在中央的统

一领导下,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5、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香港、澳门和讲统一

的台湾实行高度自治。人大代表

制的重要特点是"议行合一",即

国家的行政机关、法院和检察院

都是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产生,并受其监督,对其负责;

另一个特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发挥领导作

用,党的决策在中国公共决策体

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30、论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

影响。

答案: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具有

相当大的影响。第一,政治体制

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第

二,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

的科学化程度。一般来说,政治

权力组织较为健全、设置较为合

理的国家,其政策制定过程较为

科学。第三,政治体制决定公共

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度。第四,

政治体制影响公共政策的质量

和水平。政治体制中习惯势力的

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

人们对各种利益和社会问题的

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问题和利

益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政策取

向的选择决定于公共政策制定

机关各种权力关系结构情况,即

政治体制的状况。政治体制也制

约着政策的执行,政出多门、利

益失衡,政策就很难得到真正贯

彻。

31、试分析公共政策评价的标

准。

答案: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

八个方面:(1)投入工作量。即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

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

状况;(2)绩效。既包括公共政

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

中认定的满意程度;(3)效率。

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效

果的比率;(4)充分性。即满足

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

度,它反映了绩效的高低;(5)

公平性。即公共政策所投。人的

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

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6)

适当性。即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

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

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7)执行

力。即探求影响公共政策成败的

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

建;(8)社会发展总指标。

32、联系实际试分析公共政策未

来的基本走向。

答案: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

向:(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

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

公共物品;(2)公共政策将更加

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3)

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

体系中的地位;(4)公共政策的

民主化趋势;(5)公共政策的科

学化走向。

联系实际略。

33、联系实际,论述社会转型时

期公共政策的总任务、价值取向

及其对公共政策的要求。

答案:政策环境:进入现代化全

面启动以及社会结构,使我国进

入全面转型的状态。社会转型时

期公共政策的总任务: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成为中

国共产党、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

新时期的;

价值取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对公共政策的要求:1、所有制

结构的变化对我国政府公共政

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2、

经济体制转型对资源配置方式、

政府经济角色和宏观经济调控

模式等产生影响,要求实现公共

政策基础和功能上的转变与转

换。

34、试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

准。

答案:从政策评估标准的具体内

容来说,事实标准大致有这样几

个方面:

(1)政策效率,即政策的投入

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

例关系。在这里,政策所消耗的

成本既包括政策主体投入的钱

和物,也包括它投入的人力资

源,还包括政策对象方面物质和

精神的消耗,以及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方面受到的负面影响;政

策收益当然也要相应地对政策

主体、政策对象、政策环境这三

个方面考察和核算其各自所获

得的正面的政策产出。它关注的

中心内容是一项政策是否以最

小的投入获得最有效的产出。

(2)政策效能,即某项政策达

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

是政策的成本与效能之间的比

例关系。成本可以用货币单位来

计算,但效能不要求通过货币形

式表现政策的价值。成本效能分

析关注的是通过可计算的政策

成本与可比较的政策效果来考

量政策的合理程度。

(3)政策效益,即政策目标得

以实现的程度。设立这项标准的

目的是对政策在投入之后所得

的成果进行衡量;是在比较政策

的实际结果与理想结果之后,对

政策达到预期目的程度进行的

分析。注意除了要看重于公共政

策本身所获得的各种结果外,还

必须注意公共政策造成的全部

影响的结果

(4)回应的充分性,即既定政

策目标实现以后,政策结果满足

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

度。

(5)执行力,即政策执行机构

实际具有的整体执行政策能力

与它投入某项政策的执行过程

的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这项标

准的设立使我们有可能在政府

执行力与政策结果之间建立起

某种因果关系。

35、试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

准。

答案:价值标准大致有如下几

点: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任何

一项公共政策,都应当满足大多

数人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是经

济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其他许多

社会利益的满足都要依靠经济

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依靠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

(2)社会健康发展。所有领域

的政策活动都应当推动社会健

康发展。为此,每一政策活动都

应当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

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

益的关系,经济政策应当正确处

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以及环境、资源与发展的关系,

等等。

(3)社会公正,即政策结果所

表现出来的与该项政策有关的

成本收益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

正地分摊分享,以及政策追求的

价值偏好对社会期望的适当回

应。

36、试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

准与价值标准的关系。

答案:政策评估既是一个事实判

断的过程,也是一个价值判断的

过程,价值判断须以事实判断为

基础。因此,政策评估既要设立

价值标准,也须设立事实标准。价值标准是建立在伦理、道德、文化、利益、政治、社会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的,它在政策评估活动中的应用,旨在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价值上所造成的影响。事实标准一般用数量、比率、统计结果来建立,也可以确定以某一特定事物或既成事实作为标准。事实标准在政策评估活动中的应用,旨在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事实上产生哪些效果或影响。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的设立遵循不同的原则:前者要考虑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性;要反映事物的共性与个性或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地具有可测度性,等等。后者要注意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要体现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总的方向;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等。

无论是事实标准还是价值标准,在具体应用中都很少仅仅使用单一的标准,而是使用一组标准,这组标准通常是彼此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一个体系。另外,在为某项政策设立评估标准时,也很少仅仅使用事实标准或仅仅使用价值标准,而是将二者都包括在内。

37、结合实例,论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答案: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四种:

1.管制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通常采取两种做法来设定政策的管制功能: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譬如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公务员制度条例规定高薪养廉,使公务员认识到奉公守法、忠于职守可以享有很好的待遇并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而贪污腐败、玩忽职守必定使这一切化为泡影。这样就在政策的条文规定上使政策主体禁止的行为在政策对象那里不发生。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犯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用于法庭审判的法律条文,一般都具有这种功能。在国际贸易关系中,有的国家践踏双边、多边协议或国际惯例,由此受到损害的国家在交涉无效的情况下便采取贸易报复措施,也是政策的这种功能的一种应用。

2.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也就是说,政策给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的、漫无目的的行为,能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既定目

标有序前进。引导功能是政策的

积极性功能。这项功能告诉我

们,政策"不仅要告诉人们什么

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而

且还要使人们明白,为什么要这

样做而不那样做,怎样才能做得

更好"。无数事实表明,制定正

确的政策,合理调整人们的利益

关系,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和公民权利,引导人们为实现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努力奋斗,是能够激发千百万人

的革命热忱和创造精神的。公共

政策的引导是行为的引导,也是

观念的引导。从作用结果看,公

共政策的引导功能有正向引导

功能,也有负向引导功能。正导

向是政策对事物发展方向的正

确引导,体现了人们对事物发展

规律所表现出的正确认识。不正

确的公共政策,违背绝大多数人

利益的政策,固然具有负导向功

能;而那些基本正确的政策,因

其具有不可克服的负效应,也会

产生负导向功能。人们既要充分

发挥公共政策的正导向功能,又

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的负导向功

能,克服它的消极影响。

3.调控功能。公共权力机关的

治理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或者

说,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行治

理的手段、工具和杠杆。而所谓

治理,就是对各种社会关系加以

调节与控制。而政策的调控功

能,指的就是政府运用政策,在

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

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

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

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上。政策的

调控功能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

式,并且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

性。因为政府目标在不同时期有

不同的侧重点,政策要围绕政府

目标的侧重点,鲜明地倾向于政

府工作的某一方面。和公共政策

的引导功能一样,它的调控功能

也有正向和负向、积极和消极之

分。

4.分配功能。从公共政策的界

定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具有价

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这种功能

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那

些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或利益

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

好的乃至最佳的分配?在通常

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

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

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

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

的社会多数者。

38、试述公民影响公共政策的主

要途径。

答案: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

或选民不仅是公共政策主体的

构成要素之一,同时也是政策发

生作用的基本对象。作为政策主

体之一,公民有权向政策的直接

制定者表达其意见和愿望,他也

有权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其利益

要求,并影响公共政策;作为政

策发生作用的基本对象或客体,

公民有责任也有义务遵从政策

规定的内容。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

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民主化

浪潮的不断高涨,世界范围内政

治民主化进程明显增强,公民参

政、议政的意识空前觉醒。

公民虽然常常作为政策对象而

存在,但公民在各种不同的场合

仍然可以参与公共决策,这不仅

因为国家宪法和各种基本法为

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合法的制

度化渠道,而且因为作为个体的

公民在影响政策的能力上通常

是有差别的。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通过各

种政治参与途径影响公共政策

的制定和实施。一般而言,公民

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主要有以

下几种:第一,以国家主权者的

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如

宪法的修订、国家领导人的选

举、基本国策或重要的地方性政

策的制定,采取全民公决的投票

方式,直接进行决定。第二,用

间接的方式,即通过公民自己选

出的代表,或制定、或修改、或

执行公共政策。第三,使用各种

威胁和抗拒的方式(如请愿、示

威游行、罢工、罢课等)反对某

些政策,迫使政府修订或废止这

一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

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程。

第四,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

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

制定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

政策。第五,对政府通过并实施

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

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第六,

某些公民还可以通过其知识活

动为决策过程提供思想指导(如

马寅初的"人口论")。第七,某

些公民(如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

德金)通过政治活动对政策产生

实质性影响。

39、试论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

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批评的

原因。

答案: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

意大利学者莫斯卡和帕累托,以

及德国学者米歇尔斯,经由美籍

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

和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进行

民主的改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逐步地成为西方国家特别

是美国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

要的分析途径。戴伊和齐格勒通

过对前辈学者的精英理论的梳

理,概括、总结出如下一组命题: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

权的多数。负责社会收益分配的

只是少数人;国家政策不是由民

众决定的。

(2)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

治者的多数。精英大多出自社会

经济的上等阶层。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

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

程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非精英

只有接受精英的基本观点,才能

进入统治集团。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

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

等方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

些问题上有分歧。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

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

价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

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6)相对说来,行动积极的精

英受态度冷漠的民众的直接影

响很少。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

民众对精英的影响。"

由这样一组命题形成的一个理

论框架,在用于公共政策分析时

就被称作决策的精英模型。

精英决策模型揭示了现代民主

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

"(人民当家作主)与实际的政

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

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

一难以克服的悻论。从这一视角

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清

醒地认识到公共政策在本质上

总是统治阶级的政策。这个模型

受到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

为它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

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

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

40、论述中国公共政策纵向结构

的特点。

答案:以决策者即公共权力机关

的层级或纵向结构为标准,公共

政策可划分成中央政策(国家政

策)、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地

方政策和基层政策是地方政权

与地方政权体系中处于最低一

个层级的国家政权即基层政权

所做的决策。各个层级的地方政

权以及基层政权都只能在其各

自管辖的特定地域范围内行使

权力,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是地

方政权、基层政权行使权力的基

本表现形式。因而,地域性是地

方政策、基层政策与中央政策

(国家政策)的一个根本区别。

这里的地域性指的是这种政策

的有效性只能在制定这种政策

的地方政权、基层政权所管辖的

特定地域范围内有效,一旦越出

这一空间范围就完全失去效力。

中央政策对地方政策起一种直

接规范和限制的作用,地方政府

对中央政策只有因地制宜地加

以贯彻和执行的责任,而不得另

行制定政策和修改现行政策。当

代中国的公共政策的纵向结构

属于这一类型。下面针对中国的

公共政策的纵向结构的具体情

况做一介绍:

第一,根据现行宪法,当代中国

作为单一制国家,基本政策的制

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

须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其

目标、方向和行为规范为中央政

策所决定,所以地方政策只是中

央政策的具体化。这是当代中国

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关系的第一个也是其根本特点。

第二,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有两个、三个、四个层级:(1)直辖市→区(地级)(2)直辖市→区(县)→乡(镇);(3)省(自治区)→县(市)→乡(镇);(4)省(自治区)→市(地级或副省级)、自治州(地级)→县(市、区、自治县)→乡(镇)。但是,其实,把我国的地方政府看成省、市、县、乡四级,还有一个相当充分的现由,那就是在90年代我国地方政府建制发生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变化,即以地级市取代地区行署。

与地方政府的层级相一致,地方政策可划分为省政策、市政策、县政策、乡政策。鉴于处于最低层级的乡政府不具有政策制定的功能,或者说决策功能不完全,而基本上是执行政策,所以我们将乡政策从地方政策中划出,另称为"基层政策"。不同层级的地方政策的制定本质上是一个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的过程,是对中央政策予以执行的过程。地方政策是中央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第三,在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的中国,地方政策、基层政策仍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第四,中央政策(国家政策)为了适应全国各地方,都只能是一些原则规定,可称之为宏观政策。

41、联系实际,试述我国政策监控主体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答案:我国政策监控主体的活动内容与方式主要有:

(1)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确定公共政策的框架和方向,通过任免、质询、视察等对政策过程实行监控。

(2)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司法机关通过裁定制定政策的程序与原则、政策内容、政策执行是否合法,对各项政策内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及与政策有关的各种举措的违法行为进行强制纠正。

(3)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行政机关通过上级主管机关对下级执行机关工作进行指示、检查、部署、监督、评估,以及通过行政监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4)政党对政策的监控。通过成员的参与,主导立法和行政决策,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通过所控制的大众传媒,制造社会舆论,达到监控的目的。

(5)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利益集团通过游说、获取信息、动员等方式,在国家和社会间起中介作用,影响公共政策过程。(6)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

通过关注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

理,政策执行是否到位,政策评

估是否准确,监控公共政策过

程。

(7)联系实际略

42、联系实际,论述国家机构、

国家权力和国家职能与公共政

策的关系。

答案:(1)国家机构决定公共政

策的结构及效力范围。

(2)国家权力、国家职能的二

重性决定公共政策的二重性。

(3)国家权力、国家职能制约

公共政策的种类和数量。

联系实际略。

43、联系实际分析公共政策如何

实现民主化与科学化

答案:(1)树立政策制定科学化

的意识和观念,摒弃决策的主观

随意性、盲目性避免机械、僵化

的行政决策方式。

(2)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制定

体制,建立专家、智囊团机构,

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增强决策研

究机构的独立性。

(3)遵循科学的政策制定程序

和方法。程序是问题确认与调

查、目标确认与方案设计、方案

评估与选择、反馈与修正,方法

有理性主义、渐进主义等。

(4)建立政策制定失误责任追

究制度。建立起政策制定失误责

任追究制,建立按"谁主管,谁

负责"的原则,明确"谁决策,谁

负责"的责任制。

联系实际略。

43)、举例说明公共政策抉择的

合法化的体现。

答案:政策合法化的界定是有关

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

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

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

过程。这一概念实际上涵盖了我

们上面所强调的三方面内容:政

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过程的合

法化和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1)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就是

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

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

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

体规定。

(2)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就是

政策抉择过程应合乎法定的程

序要求。

(3)政策的法律化,就是有立

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

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4)举例略。

44、结合实例解释政策方案优选

方法中的价值分析法。

答案:(1)、价值分析法,即对

政策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

研究,力图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必

要的功能,以提高政策价值的一

种有组织的活动,它的核心内容

是回溯式研究,手段为调动政策

研究、制定、执行、反馈、监督

等各个环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本公式是:价值(V)=功能

(F)÷成本(C)。

(2)实例略。

45、分析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依

答案:(1)理论依据:包括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根本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这些理论为公共

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系列指导

原则,提供了依据。

(2)现实依据:包括政治和经

济形势、阶级关系、国情、民意。

其中政治经济形势集中表现为

社会主要矛盾,国情包括社会生

产力、科学技术、教育状况、社

会矛盾关系状况、思想文化、自

然条件、地理特点、民族传统、

社会心理等等,阶级关系决定政

策制定的目标,民意制约着公共

政策制定的时机。

46、论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体

答案: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体制

包括:

1.官方思想库:隶属于政府部

门,带有官方色彩,反应政府一

定的态度、立场和感兴趣的问

题,分最高行政长官的研究咨询

机构、相对独立的研究咨询机

构、部门的咨询机构等机构。

2.半官方思想库:政府通过投资

和资助重点研究领域和研究方

向,把一些思想库纳入为政府服

务的轨道;通过和思想库签订研

究合同,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

与政府部门对口挂钩的思想库。

3.民间思想库:由民间发起成

立,得到基金会和企业资助,为

国家及其长官服务的政策研究

机构;是思想库的典型形式;具

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够

克服信息的局限性,保持了研究

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4.跨国思想库:由世界各国科学

家、经济学家、企业家、政策科

学家组成的,以研究人类全球问

题为主的思想库,在规模上具有

全球性,注重与政治家的交流与

沟通,努力促进各国成员之间的

交流。

47、结合实际分析中国政策研究

组织的构成

答案:1.官方政策研究组织:主

要是隶属于党委或政府部门的

行政性政策研究组织。如:中共

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

究所、国家计委信息中心以及隶

属各省、自治区、县、市的政策

研究室和发展研究中心。

2.半官方政策研究组织:主要是

中科院、社科院及高校下设的相

应系、所、室等学术性政策研究

组织。

3.民间政策研究组织:主要是由

企业、公司、个人创办的政策研

究所、咨询公司、研究会等民间

政策研究组织。

48、分析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答案:1、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根据德里翁的观点,主要来自:

1、心理与知识上的抵触,包括

政策受益者、政策制定者、政策

执行者的心理;2、组织机构和

政策本身的连续性,包括机构的

惯性、机构的生命力、机构的动

态适应性;3、动态的保守主义;

4、反对终结的联合体的形成与

活动,与行政机关自身的既得利

益、利益集团的影响、利益集团

的特定利益和行动有关;5、法

律上的障碍:法律秩序的落后,

这是法律的稳定性与程序性形

成阻碍因素;6、公共舆论的压

力,媒体对某项政策的关注与支

持,使得终结变得困难。

面对这些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有以下策略:

1.通过交流互动消除人们的抵

触情绪,有几个途径:

①让人们了解原有政策的低效

与无效。

②让人们了解将来会有更多大

的利益

③让人们了解政策终结的积极

意义

2.借助政策评估争取支持力量,

通过政策评估结论,让人们了解

政策终结的意义

3.废旧与立新并举,缓和政策终

结的压力

4.适当传播试探信息,测定公共

舆论态度

49、结合实例分析公共政策执行

偏差行为原因与纠正的具体对

答案: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行为原

因:1、利益不一致,2、信息不

对称,3、认识缺陷,4、资源不

足,5、环境缺陷,6、监督管理

不善,7、政策目标不配合,8、

纠正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具体

对策。

纠正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具体

对策方法有:1、完善管理体制,

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

3、科学

诊断问题,4、政策执行公开化,

5、及时跟踪评估,

6、强化监督

控制,7、加强舆论监督。.纠正

的对象为:1、政策本身,2、政

策执行组织,3、政策目标群体。

结合实例略。

50、请谈谈你对完善我国政策监

控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答案:1、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

在的问题:

(1)、人大及其常委、司法机关、

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主体的政

策监控功能的弱化

(2)、不同政策监控主体之间缺

乏必要的衔接

(3)、监控范围、程序和奖惩等

方面的标准没有制度化

(4)、国家监控与社会监控脱节

2、对策和措施: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2)、强化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的监控功能

(3)、制定政策监控程序与实施细节

(4)、建立科学的政策监控模式(5)、提高监控者的素质(6)、加强公众和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

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

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

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

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

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

经济政策。(2)对自由资本主义

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

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

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

策的范围和方向。(3)对政策研

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

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

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

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

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

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

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

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

了基础。(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

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

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

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

典范。(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

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

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

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8.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

献?(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

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

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2)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

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

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3)历

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

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

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

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

9.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

哪些贡献?(1)主张对社会政

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

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

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2)认为

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

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这一主

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

估具有指导意义。(3)提出了官

僚制的决策模型。(4)在社会科

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

价值无涉。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

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价值无

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

法论的指导。

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第一

阶段、50年代)

1.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

时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

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

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

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

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

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

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

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

公共政策学的内容。(3)行为科

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

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

剂。(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

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

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

著作)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

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

(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

之作。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

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

(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

(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

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5)

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6)以

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

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

阶段、60年代)

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

(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

内容的研究;(2)片面强调运用

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

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以及各种

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

(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

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

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

量分析。

2.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

(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

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

(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

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

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

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

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

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

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

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

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

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自然科学

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

用继续受到关注;公共选择方法

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

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

受到重视。(2)对政策过程研究

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

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

终结。(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

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

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

始起步。

4.公共选择理论(35)创始人

是布坎南。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

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

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

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

题。

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

三阶段、90年以来)(1)课题

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

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

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

研究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

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

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3)

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

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和课程

的建立。

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情

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共

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

国应运而生。

7.1983年孟繁森在《理论研讨》

杂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门研

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

学。

8.1984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

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指

出决策须由硬结构和软结构组

成。

9.1997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

政策研究所,宁骚教授任所长,

这是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公

共政策研究所。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

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

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

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

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

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

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现有的公共政策动态分析模型

有: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模型(西

方国家,以美国的经验为依据)

和上下来去模型(中国基于革命

和建设的经验而形成)

2.学科概念内涵:研究对象—

—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

关的公共政策。研究方法——类

似于自然科学的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内容——政策系统;政策系

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

诸环节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

环节与政策系统内外诸影响因

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目的——改

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

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和概念体系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

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1.公共组织的类型:强制型公

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

强制型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

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

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2.公共政策学研究公共政策时

的三个方面(角度):公共政策;

政策系统;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的主

要区别:各类组织的决策。

4.公共行政学与行政决策学的

主要区别:行政组织的决策。

5.公共政策学与立法学的区别:

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

法律和行政法律性规范文件的

活动。

6.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

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具体的个

别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

一般。

7.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

主体系统(三个子系统——政策

制定、政策执行、间接主体);

政策支持系统(四个子系统——信息、监控、咨询、评估);反馈系统。

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公共权力机关

8.在研究政策系统时,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9.政策过程的含义: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10.决策行为和政策过程的关系: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概念系统的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概念;边际概念。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药师寺泰藏以钟比喻公共政策学的科学特征,以云比喻公共政策学的艺术特征。

1.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的三大层次: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第一层次);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的理论模型(第二层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技术性方法(第三层次)。

2.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第一层次):(1)经验主义(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和主要观点:认识起源于感觉;应从个别、特殊事务出发;无从得出共同理性和普遍必然性;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2)理性主义(代表人物迪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主要观点:认识来源于理性直观;把一般作为认识的首要对象;肯定有普遍的共同理性存在;蔑视和遍地归纳法作为人类认识工具所起的作用;真理的标准就是真理本身)(3)逻辑经验主义(代表人物{石里克、卡尔纳普(逻辑实证主义核心人物和奠基人)}、罗素、威特根斯坦[逻辑经验主义先驱]和主要观点:经验证实原则(根本原则);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科学主义的科学观;)(4)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量子力学),普里高津(混沌理论),吴琼恩,库巴(自然主义)。)(5)辩证唯物主义(两大特点:全面性和实践性。)

培根的“四假相”:种族的假相;洞穴的假相;市场的假相;剧场的假相。

3.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系统与过程理论模型:(1)理性主义模型(定义:“理性人”的特征;理性人的理性主义决策过程;理性主义模型的缺陷;西蒙的修

正;理性优化模型);(2)渐进

主义模型(代表人物:林德布洛

姆;含义;两大命题;若干假设;

缺陷)(3)规范最佳模型(代表

人物:德洛尔;四项假设前提;

特点—开放和兼容)(4)混合扫

描模型(代表人物:艾齐奥尼;

定义)(5)政治系统模型(系统

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政治系

统方法的创始人:伊斯顿;特点:

最具解释力、最具普适性的模

型)(6)机构—制度模型(特点:

应用最广泛、最缺乏理论色彩的

决策模型;戴伊:认为公共权力

机关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特

征:合法性、普遍性、强制性)

(7)集团模型(代表人物戴维。

杜鲁门;莱瑟姆;假设;命题分

解)(8)精英模型(现代精英政

治理论的创始人:莫斯卡;帕雷

托;米歇尔斯;熊彼得;拉斯韦

尔。命题)(9)“上下来去”模

型(特征:容纳性和开放性;亚

模型“决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

群众—领导性模型;民主——集

中性模型;个别——一般性模

型。)

4.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技

术性方法(第三层次)华莱士“科

学环模型”。研究过程是:理论

——假设——观察——概括或

检验——新的理论。

西蒙提出了决策有限理性:最佳

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完

全理性化;满意决策的前提是决

策者的行为有限理性化。

公共政策是联结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这二者的至关重要的桥

梁。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与

功能

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

1.兰德公司的4W决策思考模

式。即: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

生?采取哪条行动路线?前景

如何?是一种适合于人所有个

体和群体的思考模式。

决策的五个基本要素:决策者、

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方法、

决策结果。

2.艾斯顿(公共政策就是政府

机构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拉斯

韦尔、卡普兰(公共政策是一种

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

划),伊斯顿、戴伊(凡是政府

决定做的或不做某事的行为)对

公共政策所下的定义。

3.公共政策的含义。是公共权

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

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

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

案。

4.公共政策定义所揭示的内涵

特征。第一、公共政策是决定、

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政

策的一般特征。第二、具有权威

性和强制性;第三、公共政策是

有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得初拟、

优化和择定的结果。第四、公共

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是公

共政策的三大要素;第五、公共

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

方案;第六、公共政策形式上可

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政策与决策的不同:政策是人们

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方案。政策具有总括性和指导

性,决策具有微观性和操作性。

政策为决策和决定提供一定原

则。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构成和结构

1.国家、政府、公共政策的关

系:国家在本质上是讲公众的权

力变成了支配公众的权利;政府

是国家主权的管理者和行使者;

政府是国家的中枢系统;政府存

在的基础是政策。

2.政府利益(政府自利性)的

含义:即:指政府系统自身需求

的满足。

3.政府过程的含义:即是指某

一特定的时间横断面上政府活

动的逻辑顺序。也就是说是政府

动作的程序,其中心流程是政策

过程。113页

4.G.A.阿尔蒙德的政府过程逻

辑顺序:利益表达——利益综合

——政策制定——政策执行—

—反馈。

公共政策是政府系统输出的主

要产品。

5.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横向

结构和纵向结构

6.美国公共政策形式构成中的

横向结构的特点:国家的立法机

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三权分

立而又相互制衡。—114

横向结构形式美国最为典型,

有: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

决策。

美国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

法;政党政策不是公共政策;最

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

者。美国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

策者。

7.美国总统决策的主要类型:

立法倡议;立法否决;委托立法;

外交立法;防务政策。115

8.美国司法决策的主要形式:

司法审查、推翻先前的判决、司

法命令。117

10.中国公共政策形式构成的横

向结构特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共

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

心,主导着政府工程的运行。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

一的政治体制;

(2)政策过程具有两大特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

高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

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

府工程的运行。118

(3)政策横向结构由三部分构

成: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

策。

(4)不存在司法决策。

11.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转变为公

共政策的形式:

(1)直接形式——公报和讲话;

(2)间接形式——联名发布政

策方案;提出政策创议;政府决

策以党的政策原则为指导

12.中国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

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

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

大决定。共5种。

13.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

行政法规(以总理令的形式发

布);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

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共5种。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

文件是政策性文件,而不是法

规。

14.国家结构的含义:是指国家

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

方政府之间正式的、稳定的关

系。128

15.单一制国家政策结构特点。

被划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两个基本层级。128

16.联邦制国家政策结构特点:

被划分为联邦政府或中央政府;

州、政府、地方政府三个层级。

129

人大的四项职能:立法权、决定

权、任免权、监督权。

17.中国和美国公共政策的纵向

结构比较:

中国—

(1)中国是单一制、基本政策

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是中

央政策的具体化;

(2)中国地方政府一般由省、

市、县、乡四级构成,各级地方

政策都必须以中央政策为指导,

同时又存在着阶梯式的等级关

系;

(3)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在单

一制的框架内仍然具有一定的

能动性;

(4)中央政策具有宏观性,地

方政策具有中观性,基层政策具

有微观性。

美国—

(1)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中央

政策和州政策之间不存在决定

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从关系;

(2)州与地方关系具有单一制

性质,州政策与地方政策之间存

在着决定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

从关系。

(3)广泛实行地方自治,所以

基本上不存在基层政策。134

18.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

(1)以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

策之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

关系划分:元政策、基本政策、

部门政策。

(2)将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

策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角度

划分:战略、策略、战术。137

(3)依政策的社会内容进行划

分:政治;经济;社会;教育、

科技、文化。

(4)其他按照内容的分类:(共

11种)143

以一项政策谋求达到的目标数

量为标准划分: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以政策主体决策时有无现行规范可遵循进行划分: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以同一政策的始创或调整为标准划分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内容构成以政策结果的可预测性为标准划分确定政策与不确定政策、风险性政策与竞争性政策。

以政策主体希望的行为选择的范围为标准划分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

以政策主体是否行为为标准划分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以面向未来还是面向现实为标准划分能动性政策与被动性政策;

以政策协调社会生活的方式为标准划分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再分配政策。

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划分:是指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划分: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

19.公共政策的结构:

(1)含义——指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时空上的排列、组合的方式及各要素间互动的相对稳定方式,是政策系统构成要素的组织形式和程序。147

(2)类型——塔形结构:链形结构;圈形结构;网状结构;矩阵结构;群落结构。

20.研究政策结构的必要性;合理的政策结构对于任何单项政策实现理想的政策目标、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政策结构的标准:结构的有序化(政策协调分布、相辅相成,有利于发挥政策的整体效果);有效的分级控制(环环相扣、层层衔接,政策运行机制运转自如);严格的组合秩序(配套运作;弥补缺口;统筹安排,严格管理)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1.公共政策产生的三个初始条件: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2.近代社会以来公共政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中的公民参与;

(2)公共政策形成中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

(4)以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来保证政策质量。

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现代政策科学的始作俑者是:拉斯韦尔。3.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公共

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

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

值的分配。

4.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七个):

政治性;阶级性;权威性(是公

共政策的两个本质性规定);普

遍性;目标取向(公共政策的灵

魂);稳定性与变动性;预见性。

155

5.政策与理论的关系:政策是

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或桥梁。

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

理论的具体化。159

6.政策与实践的关系:政策是

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

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

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

161

7.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管制

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

配功能。

第四章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

的逻辑流程

第一节公共政策系统及其环境

1.公共政策的主体——直接参

与并主导公共政策的规划、制

定、执行、评估与监控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

公共政策的直接生产者。主要有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

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

3.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能

够通过压力、舆论等方式,合法

地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

且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和

个人。主要有压力集团、在野党

和选民。

在野党是指没有执掌或没有参

与执掌国家权力,因而其政策纲

领、政策主张不能成为公共政

策。

民众往往蒹具公共政策主体与

客体双重角色。

4.公共政策的客体——公共政

策所要处理的社会政治问题

(事)及其发生作用的对象

(人)。

5.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

问题的联系和区别:社会问题涉

及相当多社会成员或影响较大

时转化成为公共问题,公共问题

属于政府范围并能进入政策议

程时转化为政策问题。169

6.公共政策系统由哪七个部分

构成?:由信息、咨询、决策、

执行、评估、监控、反馈七个子

系统组成。

信息系统是公共政策中的一个

基础子系统,也是公共政策系统

的“神经”系统。咨询系统俗称

“思想库”“智囊”是辅助系统。

决策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

枢系统。执行系统是公共政策系

统与环境直接作用的实践环节。

监控子系统是公共决策系统的

一个特殊子系统。

7.“霍布森斯选择”源于一个故

事,1913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

森斯将其所贩运的马匹放出来

供顾客挑选,但附加条件是只允

许挑选离门口最近的那匹马,这

个条件实际上是不让顾客挑选,

所以后人讽刺这种没有选择余

地的“选择”为“霍布森斯选择”。

173

8.咨询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

中的作用和功能?1.提供预测

研究;2.帮助决策系统发现问

题;3.政策方案的设计、评估、

论证;4.其他政策相关问题的

咨询;5.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

检验、评估。172

9.决策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

中的作用和功能?确认政策问

题;明确政策目标;组织政策方

案设计;负责被选方案的选择和

最终确定。173

10.执行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

中的功能和作用?1.为政策方

案的顺利实施做准备;2.有效

的实施政策方案,包括指挥、沟

通、协调等方面的活动;3.总

结执行情况。174

11.评估子系统在公共组织系统

中的作用和功能?检验公共政

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提供政

策持续、修正、调整或终止的重

要依据;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

评估子系统的五大要素:政策评

估人员;评估对象;评估目的;

评估标准;评估方法。

12.监控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

中的功能和作用?一是根据公

共政策的目标,确立具体的监控

标准或指标,并作为实施监控的

依据;二是对执行子系统的政策

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包括执行子

系统是否执行政策、执行如何,

以纠正执行偏差,惩罚执行不

利。三是反馈执行情况。

13.反馈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

中的功能和作用?第一、为决策

子系统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

依据;第二、客观、准确、灵敏、

迅速地向决策子系统反映政策

运行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使后者

能够根据所得信息与预期目标

进行比较,并作出的调整和补

充。第三、反馈子系统阐述的信

息也是对政策实施有效控制已

达到预期目的的最佳手段。

14.七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如

何?七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

依存、相互作用。

15.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由哪些

环节构成?是由自然环境、社会

环境、国际环境效能。

16.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有哪些

特点?一是高度复杂性;二是巨

大差异性;三是历史变异性。正

确认识政策环境,有助于决策者

做出准确地判断、实现政策优

化。

综合国力是一国在某个特定历

史时期,由人口、经济、军事、

政治、历史文化、自然资源里大

部分组成的多种实力的复合体。

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

和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

目的。

第二节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

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如何?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

总称,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身意

志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纵横交

错的组织网络。国家结构决定着

公共政策的层次、结构及其效力

范围。

2.国家权力、国家职能和公共

政策的关系?国家权力和国家

职能的两重性(政治统治和社会

管理)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两重性

(阶级性和社会性)185——186

3.国家能力与公共政策:国家

能力是指由社会抽取能力、社会

规范能力、社会控制能力、社会

适应能力组成。国家能力决定公

共政策的质量。

4.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治理

能力是指现代民族国家的政府

使用公共权力和公共权威,通过

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组织管理

公共事务,指导本国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能力。是对公共政策

的挑战。

5.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是制

定、执行公共政策的基础。

6.政治体制与公共政策:一是

决定了公共政策主体范围;二是

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

度;三是决定公共政策的民主化

程度。

7.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规定

了决策权的纵向分布形态,进而

影响到公共政策的效力范围。

8.政府体制与公共政策:政府

体制规定了公共政策决定权的

横向分布形态,政府体制不同,

政府的决定权相应也有所不同。

9.公共决策体制与公共政策:

10.决策者素质与公共政策:一

是决策者的价值观影响公共政

策的内容;二是决策者的品质影

响公共政策的性质;三是决策者

的智能水平与公共政策水平成

正比;四是决策者的性格和风格

影响公共政策的风格。

11.立法机关与公共政策:至少

形式上是公共政策最重要的制

定者。

12.行政机关与公共政策:行政

机关不仅有权根据基本国策和

基本法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而

且还向有一定的行政裁量权。

13.执政党与公共政策:在实行

两党制的国家里,政党首先借助

于公共权力才能够与公共政策

现实地发生联系,政党的主张和

要求转化为公共政策,只有那些

在大选中获胜、取得国家政权的

政党才能成为政策的直接制定

者,其政治纲领和主张才能转变

为公共政策。在实行一党制国家

里,政党是公共政策的主导性力

量。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唯一合

法的执政党以及全国人民根本

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者,中国

共产党在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上都发挥主导性作用,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特们通过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国家大事情的讨论与决定。

公共决策体制根据决策者数目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根据决策权使用特点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第三节公民与公共政策

1.公民在公共政策中的双重身份:即作为政策主体之一,也是政策对象。201

2.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主要有哪些?一是以国家主权身份,对一些重大问题,采取通过公民投拍哦方式,直接进行决定。二是用间接的方式即公民自己选出代表,或制定、或修改、或执行公共政策。三是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反对某些政策,迫使政府修订或废止这一政策;或表达制订新政策的要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程。第四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定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第五对政策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影响政策结果。203 3.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如何?①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

②现实利益和未来利益。③形式利益和内容利益。

4.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的关系如何?①宽范围的利益和宽范围的代价。②利益范围广而代价范围窄。③利益范围窄而代价范围宽。④利益范围窄和代价范围窄。

第四节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一)、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是怎样的?(三个阶段、若干环节)政策问题的形成阶段:1.政策问题;2.政策议程;3.政策分析;政策决定阶段:4.政策选择;5.政策决定;6.政策宣示;政策实施阶段:7.政策执行;8.政策结果;9.政策修正。

2.政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科学的精神,经由合法的公共权力机关,经由合法的程序,获得其合法性和强制力。

3.政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政策过程专业化也是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一是政策议程的确立需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意见;二是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参谋,三是专业人员的价值观、素质和利益等因素经常影响到政策实施效果;四是政策效果需专业人员来评估。他们的判断和诊断能够对政策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

4.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含义:就是决策者及其他决策参与者尊重客观规律,采用合理的决策程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

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对政策问

题及其产生的客观环境,事实求

是地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

未来做出预测、判断和抉择。

5.政策过程民主化的含义:是

指保障公民和各社会政治团体

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

与公共政策过程,保障政策内容

尽可能充分地反映广大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在决策系

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

程序和气氛。

6.公共选择的民主原则主要有

哪些?全体一致原则;过半数规

则以及各过半数规则的变异规

则。民主集中制原则;(215)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

认定

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

容和属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

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

1.何谓公共政策问题(参见169

页)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

人感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

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

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

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

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

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

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构

成要素)有哪些?——客观的现

实社会问题的存在;问题的被察

觉;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严重冲

突性;出现相关的团体和组织活

动;进入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

政策行动。

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哪些?219关联性;主观性和人

为性;历史性和动态性。

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提

出与分析

1.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有

哪些?政治领袖;政党组织和利

益集团;民意代表;大众传媒;

各类政策研究组织;政府部门本

身。(选择)224

2.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公共

政策问题界定)含义:公共政策

问题分析指的是对现实与人们

利益期望等之间存在的差距,以

及由此产生的不满和政策需求

等,进行界定性的分析。其目的

在于弄清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

为政府及有关组织决策议程作

准备。

3.7个公共政策问题分析方法:

边界分析法;多角度分析法;类

别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类比分

析法;头脑风暴法;假设分析法。

伦理分析法。定义。

4.类别分析时的注意事项:实

质的相关性;穷尽性;相互排斥

性;一致性;层次分明性。(228)

5.头脑风暴法的实施阶段:组

建团体;意见产出;意见评估;

意见排序。(231)

6.假设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确

定利害关系人;呈现假设;评比

假设;汇集假设;综合假设。

(232)

7.其他一些名词解释:

流行迷思就是那些足以导致人

们对一知半解的事件妄下定论

的对一般性事实的曲解以及只

得到部分证明的选择性认知。分

为:自然的迷思;邪恶的迷思;

内在的迷思。(222);

政策诉求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

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

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对

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

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

张。(222);

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

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

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

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

问题成因。

可行原因:是合理原因中实际起

作用的原因。(229)

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

主要有:自然灾害;社会变革;

体制转型。

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因素

主要有:价值观的更新和人们期

望目标的改变。

第三节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1.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主体—

—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2.政策议程:是指有关公共问

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

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

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

题的过程。

系统议程(公众议程):指政治

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

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府议程(正式议程):指政府

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

政策问题的过程。

实质性议程:是指认定哪些影响

深远和潜在意义重大的政策问

题的议程

抽象性议程:指一些政策问题虽

然属象征性的,但也会引起社会

和决策者政治上的关注的议程。

3.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主要

区别(235):抽象——具体;提

出——认定;众说纷纭、未必涉

及解决方案——确定、涉及解决

方案

4.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

件和障碍有哪些?

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首先事件

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其次要

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

的预测发动。第三要有正常、民

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

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一是事件和问题并没有明显的

严重化,政策问题仍处于潜在的

状态和轻微的程度上;二是领导

人和有关学者并没有察觉其严

重性;三是社会缺乏正常的、民

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四是不符

合社会既得利益者价值规范的

要求,不合乎社会制度和程序要

求的问题;五是表达方式不当。

(237—239)

5.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要经

过哪些阶段?四个阶段:创始、

说明、扩散、进入。(239)

6.三种政策议程构建模式(政

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外在创始模型(是属非政府团体

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

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

程);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

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

公众议程的过程);内在创始模

型(属政府因解决春政府内部事

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

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过

程)。

第六章公共政策的制定

第一节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1.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环节有

哪些?——确定目标、规划方

案、政策抉择和合法化。

2.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就是

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

解决有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

行动所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

果。

3.公共政策目标的两大特征:

问题的针对性;未来的预测性。

4.政策目标的分类:政策元目

标[公平、效率、自由、安全]

和次目标;长远政策目标和近期

政策目标及其他的政策目标;

5.确定政策目标的两个意义

(244):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

方向性指导;能为政策方案的规

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6.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245):

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

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第二节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1.政策规划(政策构建)的含

义:是指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

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

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

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2.政策规划的特征(249):针

对未来;强调目的;重视行动;

突出过程和着眼整体。(多元化

与政府主导并存;存在于政策目

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3.单一主体的政策规划和多元

主体的政策规划的含义和利弊

比较(250—251)

单一主体的政策规划——规划

主体为政府机构

多元主体的政策规划——规划

主体为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利

益集团

单体主体模式——优点:能把握

全局。缺点:公正、科学难以保

证;缺乏民主性。

多元主体模式——优点:公正、

科学、民主。缺点:可能失之于

片面。

4.听证制度的含义:核心要求

是政府在作决策方案时要听取

有关专家、有关管理主体、有关

利益代表和公众的意见,以利于

政策规划和抉择的透明化、科学

化、民主化、公正化和规范化。5.政策方案设计的原则:紧扣政策目标;规划多重方案;方案彼此独立;方案要有创新;方案切实可行。

政策方案评估:是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

政策方案择优: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主要方法有: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1.何谓公共政策的抉择?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靠量的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作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这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阶段。

2.随着政策指定过程的推进,相关的政策参与者(越多,还是越少?)越趋减少

3.公共政策抉择的主题主要有哪些?国家元首;行政首长;民意代表;法官;执政党首脑以及军事首长等等。(选择)

4.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264):一是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二是考量各方利益的平衡;三是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四是注意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决策。

5.何谓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政策内容合法化;决策过程合法化;有关政策法律化。6.何谓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就是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的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

7.何谓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就是政策抉择过程应合乎法定的程序要求。

8.何谓政策的法律化?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也称政策立法。

西方国家奉行的审议议案程序有:一读、二读、三读程序。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1.政策执行的含义:是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2.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目标导向;内容务实、灵活实施、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影响的广泛性

3.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简答题):实现目标的途径;检验方案的标准;后续政策的依据。

4.政策执行的原则:

总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具体原则:计划周密;执行准确;

灵活创新;全局与局部兼顾。

5.政策执行中如何贯彻准确原

则:①执行机关和人员要正确理

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精神,完整把

握其内容实质;②在执行政策的

过程中,不能随意歪曲,不能搞

土政策,使政策走样。③要准确

地掌握反馈信息,不断了解政策

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适时

加以解决。

6.政策变通的含义——在政策

执行中,将原则性、时效性和灵

活性辨证地统一起来,抓住政策

的精神实质,遵循政策要求,结

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政

策。

7.如何确保政策的合理变通?

注意三点;①掌握政策的精神实

质;②摸清实际情况;③将上情

与下情有机结合。

8.政策执行理论的分类:

行动理论的观点;组织理论的观

点;因果理论的观点;管理理论

的观点;交易理论的观点;系统

理论的观点

9.公共政策执行的六种理论模

型。

(1)过程模型(史密斯模型):

提出政策执行主要涉及四大变

量(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关、

政策对象、环境因素);描绘了

这四大变量之间的关系。

(2)互适模型(麦克拉夫林):

政策执行是执行者与受影响者

之间就目标或手段相互调适的

过程;有效的政策执行有赖于成

功的相互调适。

(3)循环模型(雷恩—拉宾诺

维茨模型):政策执行分为拟定

纲领、分配资源、监督执行三个

阶段;每个阶段都应该贯彻合

法、理性、共识的原则。

(4)博弈模型(巴德克):政策

执行是一种游戏;它包含6个特

点(竞赛者、利害关系、竞赛资

源、竞赛规则、信息沟通、结果

的不确定);参与竞赛者是完全

理性人。

(5)系统模型(霍恩—米特模

型):影响政策执行的变量来自

系统本身和系统环境;合理有效

的政策执行模型必须重视五个

重要变量(政策目标、政策资源、

执行者的属性、执行方式、系统

环境)。

(6)综合模型(梅兹曼尼安—

萨巴提尔模型):认为政策执行

是一个受多种变量影响的动态

过程;将影响政策执行的变量追

溯到了政策问题。

第二节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

手段

1.政策执行过程的主要环节及

其功能。①政策宣传。②政策分

解。③物质准备。④组织准备。

⑤政策实验。⑥全面实施。

2.制定政策执行计划应该遵循

哪些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适

应性原则。③全面性原则。④一

致性原则。

3.政策执行的组织主内阶段主

要有哪些工作?①确定政策执

行机构。②选人用人。③制定必

要的管理法规(目标责任制;检

查监督制度;奖励处罚制度)。

4.政策执行再决策的含义:是

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

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

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和修正。

5.政策执行再决策的规定性(特

点):过程中;政策微调;同一

政策问题;部分中断。

6.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有哪些?①主要任务、目标、路

线的变化。②政策环境的变化。

③人们认识的深化。④政策偏差

的产生。⑤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7.政策执行再决策的分类及各

自的含义:

按照发生阶段——现场再决策

和反馈再决策。

按照问题的出现是否惯常和政

策的效果是否确定——常规再

决策和非常规再决策。

按照再决策与原决策的后果在

方向和目标上是否一致——突

破型再决策和跟踪型再决策。

8.政策执行再决策的原则:①

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时效原则。

③信息原则。④民主原则。⑤总

结经验、开拓创新的原则。⑥宣

传解释原则。⑦动态原则。(293

—295)

9.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意

义①再决策有利于纠正公共政

策执行的偏差;②再决策有利于

保证公共政策执行取得更好效

果。③再决策有利于后续政策的

科学制定。(注意第3点)

10.政策执行资源的含义——指

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

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11.政策执行资源的意义——公

共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是有效执

行政策的条件,也是检验政策执

行效果的标准。

12.政策执行资源主要有哪些?

①经费和人力。②信息。③权威。

④执行保护。296

13.政策执行手段的含义——是

政策执行主体为为实现政策目

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的总和。

(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

段、思想引导手段)

14.行政手段的含义:是指依靠

行政组织权威,采用行政命令、

知识、规定及规章制度等方式,

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

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特点

是:①权威性。②强制性。③对

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

15.法律手段的含义:是指通过

各种法律、法规、法令、司法、

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

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

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特点是:

①权威性。②强制性。③稳定性。

④规范性。

16.经济手段的含义:指根据客

观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

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

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

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

法。特点是:①间接性。②有偿

性。③关联性。

17.思想引导手段的含义:是一

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

方法,它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做人

的思想工作,引导政策执行者和

政策对象自觉自愿地去贯彻执

行政策。常用的手段有:①制造

舆论。②说服教育。③协商对话。

④批评与表扬。

第三节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

纠正

1.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是指执

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

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

果偏离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

的政策现象。

2.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

①象征性政策执行(不务实或阳

奉阴违)。②附加式政策执行(土

政策)。③残缺式政策执行(断

章取义,为我所用)。④替代性

政策执行(挂羊头,卖狗肉)。

⑤观望式政策执行(软拖)。⑥

照搬式政策执行(原原本本传

达,不折不扣执行。呆板执行)。

3.政策偏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哪些?

(1)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2)主观原因①执行者的认知

缺陷。②执行者的利益驱使。③

执行者的管理缺陷。④执行准备

不充分

(3)客观原因①政策本身的复

杂性。②政策质量低劣。③政策

环境的变化。④利益集团的压力

⑤政策资源不足。⑥缺乏健全的

监督机制6点

4.我国政策执行偏差形成的原

因主要有哪些方面?305——环

境、体制、文化

(1)转型时期的政策环境

(2)领导体制的缺陷

(3)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5.政策执行矫正的含义:是指

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

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

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6.政策执行矫正的对象:政策

本身。政策执行组织。③政策目

标群体。

7.矫正的途径:①政策修正。

②政策增删。政策更新。

8.矫正的方法(综合治理):①

完善管理体制。②提高执行人员

素质。③科学诊断问题。④及时

跟踪评估。⑤强化监督控制。⑥

加强舆论宣传。⑦采取相应强制

措施。还有要采取防范和矫正相

结合的方法。306

第四节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

的主要因素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的质量;

执行机关的效能;政策对象的情

况;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

1.政策问题的性质对政策的有效执行有哪些影响?308

(1)问题范围的大小会影响执行的难易;

(2)问题的复杂程度会影响执行的难易;

(3)由问题产生的调节行为数量的大小会影响执行的难易。2.政策本身的质量优劣对政策执行有何影响?309

(1)政策的可行性程度;(2)政策的合理性程度;(3)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3.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含义: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任何组织。

4.怎样的执行者才是合格的和高素质的?。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积极的意向和工作态度;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较高的管理水平。

5.公共政策对象的含义:即政策执行主体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发生影响和作用的承受着。6.公共政策对象的特点(4点):政策规定性;一定的能动性;受动性;主观差异性。

7.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有何影响?313.一是表现在数量上,数量越多,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其次政策对象的类型越多,就越难以约束政策对象;三是政策对象的调节和变化地幅度。(数量、类型、幅度)

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环境:1.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生物因素;宇宙因素);2.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政治文化、民众的支持与大众传媒、国内政局与国际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心理环境]. 心理承受力就是一系列变革对社会造成的心理震荡幅度,以及民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程度。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用途和主体

1.评估的含义: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去判断某一系统的状态或质量,判断的核心问题在于确定该系统的好坏、优劣等价值。(317)

2.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319)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持续,考察整个政策过程,对政策的效率、价值等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3.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把握政策活动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实际关系;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4.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①以“情况不同,尚在调查评估”为借口,推迟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②企图通过评估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以便推卸工作失误的责任;③把政策评估作为炫耀工作业绩,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手段;④以政策评估达到追加预算、增拨经费的目的;⑤选择某些表现光线的政策环节进行评估,借以掩饰政策在整体上的失

败或者严重错误;⑥选择某些次

要的、直接性的政策要素造成的

不良效果进行评估,企图借此从

整体上攻击并要求废纸某项政

策。320

5.政策评估的主要用途有哪

些?①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

途径;②是决定政策取向的依据

(政策延续、政策革新、政策终

结);③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

资源的认识基础;④是进行政策

教育的重要方法;⑤是决策科学

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6.试举例说明公共政策评估者

(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不同,

其对政策评估的动机和期待也

不同。

社会成员——确定公正和能力

政府——证明能力和诚意

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受益者—

—发现缺陷、提高质量

政策反对者、受损者和受益较少

者——证明错误、重新分配

7.不同政策评估主体在进行政

策评估活动时的特点

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了解

全貌、评估结论容易被采纳。容

易受到固有观念和利益的束缚,

同时因为往往缺乏评估专业训

练,所以影响评估质量。

专业机构和人员——机构系统

内部的评估者和受托者:评估结

论易受重视。但是容易受到牵制

和暗示,而影响评估质量。独立

观察者和研究者:不带偏见,但

是材料困难,结论不易受重视。

政策对象——体会真切、简单快

捷。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8.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324)

①非正式评估与正式评估②内

部评估与外部评估③事前评估、

执行评估、事后评估

9.非正式评估的含义:是指对

评估者、评估形势、评估内容不

做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

也没有严格的要求,人们依据自

己所掌握的情况对政策加以评

说。优点:简便易行、方式灵活。

缺点:结论粗糙,甚至以偏概全,

有时客观公正。

10.正式评估的含义:指事先制

订出完整的评估方案,并有确定

的评估者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

和目标所作的评估。优点:评估

过程标准化,评估方案科学化,

评估结论客观全面。缺点:要求

评估条件较为苛刻。

11.内部评估的含义:由公共机

构特别是政府部门内部的评估

者所进行的评估。优点:有利于

评估的开展,有利于评估结果真

正发挥作用。缺点:有可能在评

估中夸大成绩、掩饰失误,评估

容易走向片面,并带有浓厚的主

观色彩,技术要求高。

12.外部评估的含义:是由公共

机构特别是政府部门以外评估

者所完成的评估。优点:能够较

公正的进行评估,能够提高评估

质量。缺点:容易迎合委托人的

意愿,出现不是对政策本身或社

会效益负责的现象。(326)

非公共机构的评估者进行的评

估。

(1)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2)投资或立法机构所组织的

评估

(3)其他外部评估者自己组织

的评估

13.事前评估的含义:是在政策

执行前所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

性质的评估。内容有:①对政策

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②对

政策可行性的预测。③对政策效

果的预测。

14.执行评估的含义:是对政策

执行行为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评

价。重点是对执行条件和执行能

力的评估。方法有:①观察法。

②文献分析法。③调查法。

15.事后评估(政策效果评估)

的含义:是政策执行完成厚度政

策效果的评估。

16.政策效果的含义:就是政策

执行后对政策客体及环境所产

生的影响。(328)

17.政策效果评估(事后评估)

的主要内容:①政策预定目标的

完成程度。②政策非预期影响。

③与政策行为相关的环境变化。

④投入政策的直接成本和间接

成本。(329)

第二节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

准和影响因素

1.科学的政策评估包括哪三个

阶段?:①评估准备阶段。②评

估实施阶段。③评估总结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①

政策评估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

是: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方

案、准备评估条件。②评估实施

阶段的主要任务:利用各种调查

手段全面收集政策过程各个阶

段、各个环节的信息,并在此基

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运用适当

的分析方法,对政策作出评估。

③评估总结阶段的任务:处理评

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

2.政策评估标准的含义:是依

据政策目标设立的可供比较的

指标或准则。有价值标准和实事

标准。

3.何谓政策的事实评估:是一

般由数量、比率、统计结果来建

立的评估,是以某一特定事物或

既成事实为标准评估。它反映事

物共性与个性或普遍性和特殊

性之间的关系。

4.何谓政策的价值评估:建立

在伦理、道德、文化、礼仪、政

治、社会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

评估,旨在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

价值上所造成的影响。

5.政策评估价值标准和事实标

准之间的关系如何?——政策

评估既是价值判断的过程,也是

事实判断的过程,因此既要有价

值标准,也要有事实标准;价值

判断必须与事实判断为基础;事

实标准和价值标准设立的原则

不同。

6.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主要有

哪些?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

能。③政策效益。④回应的充分

性。⑤执行力。

7.政策效率即政策的投入与产

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

系。政策效能即某一项政策达到

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

政策成本与效能之间的比例。政

策效益: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

程度。政策回应的充分性:即既

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

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

程度。政策执行力:即政策执行

机构实际具有的整体执行政策

能力与他投入某一项政策的执

行过程的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8.在评估政策效益时应该注意

哪些方面?①要有一个明确而

具体的目标。②要注意分析绩效

的充分性。③注意分析绩效的整

体效应。④要注意公共政策的全

部效益。332

9.价值标准大致包含哪些方

面?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社

会健康发展。③社会公正。

10.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①政策目标的不确

定性。②政策影响的广泛性。③

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④

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

⑤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⑥

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⑦政策所

需经费获取不已。⑧决策目标的

意识形态性。

11.何谓政策资源的混合?指的

是投入不同政策的资源彼此纠

结在一起,分不清某项资源的支

出到底是属于对那一项政策的

投入,或每一项政策的总投入是

多少。336

12.何谓政策的重叠?指的是针

对相同或相似的政策问题和政

策目标群体,不同的机构或部门

分别制订执行各自政策,于是各

种不同的政策的效果混杂在一

起,很难将某项政策的实际效果

从总体变化中分出来。336

13.政策主体有关人员的抵制的

原因主要有哪些?①倾向于尽

量不做评估。②对政策过程的独

占心理驱使他们反对他人介入,

以免影响这个过程按照既定计

划和规范进行。③人们潜意识里

对自己及自己选择的行为方案

有所偏好,而不愿意接受他人批

评,组织总是习惯于一如既往的

运行不喜欢变革,而评估往往意

味着或伴随着批评和变革。

第三节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1.评估方法的分类:①经验分

析方法和演绎推理方法。②定性

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③传

统的分析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

常见的有:①过程对比法。②价

值分析法。

2.过程对比法的含义:是评估

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不同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z9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