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九 资源开发与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21讲 资源型地区

更新时间:2023-12-27 07: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突破练21 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018·山东潍坊模拟)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第1~2题。 1.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2.围绕能源开发,贵州最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 ①煤—铁—钢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①②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贵州是在丰富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产基地,以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为主。第2题,贵州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可以以煤炭为基础构建煤—焦—化产业链,利用煤炭能源和铝土矿,发展煤—电—铝产业链。贵州缺少铁矿,不适合构建煤—铁—钢产业链;缺少天然气资源,不适宜构建煤—气—液产业链。

(2017·福建厦门质检)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第3~4题。

3.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人口锐减 C.产业升级 A.改善生态环境 C.发展旅游产业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该地的棕地是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而形成的,与人口、产业升级及生态无关,故选B项。第4题,随着棕地的形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首先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都是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故选A项。

(2017·山西太原三模)根据对农、林、牧等生产的适宜性,土地可划分为不同的土地适宜类型,而同一土地适宜类型中,其适宜程度和生产潜力又可分为三个质量等级。下图为我国不同土地适宜类型等级的面积比例。据此完成第5~6题。

B.资源耗竭 D.生态恶化 B.优化交通布局 D.促进商业发展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5.据图可知,我国农业用地( ) A.类型全且数量多 B.后备资源充足 C.改造的潜力较大 D.地区分布不均 6.今后,我国农业土地的利用应该( ) A.开发荒地资源,增加耕地的比重 B.克服限制因素,提高优质土地比重 C.扩大牧区面积,提高草场载畜量 D.改造自然条件,扩大宜农土地面积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图示反映我国农业用地的类型较全,但是不能显示数量多少,A项错;图示没有显示我国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B项错;由于我国宜农荒地及宜林荒地占有很大的比例且高等级土地占比例较小,所以改造的潜力较大,C项正确;图中没有反映地区分布状况,D项错。第6题,开发荒地资源,增加耕地的比重,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A项错;我国土地利用中等级较高的比例较小,应当克服限制因素,提高优质土地比重,B项正确;扩大牧区面积,提高草场载畜量,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C项错;改造自然条件,应当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同时应当考虑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扩大宜农土地面积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D项错。

(2017·福建漳州质检)碳生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反映了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下图为2000—2011年京津冀碳生产率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第7~9题。

7.关于三省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北的能源利用率高 B.北京的碳排放量最多 C.天津的碳生产率逐年增长 D.北京的年均碳生产率增速最快

8.提高河北省碳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控制人口规模 ②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提高科技水平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天津市大力提高碳生产率能( ) A.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C.增加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7.D 8.C 9.A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碳生产率反映的是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河北的碳生产率最低可以反映出能源利用率低,A项错;图中仅反映了碳生产率的高低及变化,仅根据图中信息无法计算碳排放量,B项错;天津的碳生产率在2009—2010年呈下降趋势,因此并不是逐年增长,C项错;图中反映的12年时间里,北京的碳生产率增长最多,反映出年均增速最快,D项正确。第8题,科技水平高,能源利用率高,碳生产率高;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降低碳的排放量。故③④正确。控制人口规模与碳生产率无关;河北接受京津转移的产业多是高耗能产业,这些产业的转入会导致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碳生产率下降。故①②错。第9题,提高碳生产率符合目前的节能减排潮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A项正确;减轻城市交通拥堵会提高碳生产率,但提高碳生产率并不一定会减轻城市交通拥堵,B项错;提高碳生产率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C项错;酸雨是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导致的,与碳生产率关联度较小,D项错。

(2017·山东潍坊期末)读1960—2009年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天然径流量及流域内耗水总量(单位:10 m)变化表,完成第10~11题。

年份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2000—2009 天然径流量 188.9 192.5 185.9 204.7 207.6

10.依据资料,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天然径流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增加 ②天然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增加有关 ③净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增加 ④流域内耗水总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为缓解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大规模实施人工增雨 ③推广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 ④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A.①③

答案:10.D 11.A

解析:第10题,表格显示,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及流域内耗水总量都呈总体增加趋势,但耗水量增加量更大,即净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减少,故①正确,③错。塔里木河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径流量的变化主要与气温增加有关,故②错;流域内生产规模和人口增加,导致耗水量增加,故④正确。第11题,缓解水资源紧张有“开源”“节流”“调配”等措施。①③分别属于“调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流域内耗水总量 138.4 147.3 141.6 162.2 171.1 8

3

B.减轻城市交通拥堵 D.减少酸雨发生频率

配”“节流”措施;目前尚无能力大规模实施人工增雨,大力发展绿洲农业会导致耗水需求增加而加剧水资源短缺,故②④错误。

12.(2018·山西太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丹麦是一个致力于摆脱石油依赖,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要生命线的国家,其人均风电装机容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目前风电满足全国电力需求的42%。丹麦风电的主要备用电源在周边国家,与瑞典、挪威、德国之间电脑互联,能根据风电变化,调度电力进出口,“削峰补谷”平衡电力供需。丹麦历届政府对风电都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风电设备安装、风电生产提供财政补贴;强制风电上电网与电力公司购买;电力消费者必须购买固定额度的绿色能源等。下图示意丹麦地理位置。

风电弃用主要是指由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风机停止发电的现象。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风力弃风电量达394.7亿千瓦时,全年平均弃风率为19%,尤其是西北风电规模化开发地区弃风现象严重。

(1)与水能、太阳能相比,分析丹麦选择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 (2)说明丹麦风电要利用备用电源进行“削峰补谷”的原因。 (3)探讨解决我国西北风电规模化开发地区弃风问题的途径。

答案:(1)丹麦濒临海洋,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较短,落差小,水能资源匮乏;纬度较高,阴天多,太阳能资源匮乏。

(2)风电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当风力较弱时,需要备用电源“补谷”,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当风力较强时,可出口风电到周边国家进行“削峰”。

(3)(明确风电作为新能源的战略发展地位;)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输电能力;建设火电、水电等调节电站,或与周边地区火电、水电联网,弥补风电不稳定的缺陷;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与经济补贴,推动风电产业的发展(或利用法律手段强制规定电网收购一定比例的风电)。

解析:第(1)题,可从丹麦风能资源优势,水能、太阳能资源劣势角度分析。第(2)题,注意理解题意:要用备用电源来达到“削峰补谷”的目的,说明风电不稳定。第(3)题,注意材料“风电弃用主要是指由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风机停止发电的现象”,可从提高接纳能力,与其他电力结合来提升供电稳定性角度分析;同时还可借鉴丹麦支持风电的措施。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以制造业为经济支柱的美国东北部,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工业急剧衰落、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增加而使闲置的设备锈迹斑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锈带”。

材料二 大庆油田、长春一汽、鞍山钢铁……这些都曾是“共和国长子”东北的耀眼标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曾“风光无限”。但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东北计划经济色彩过重、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下,东北经济近年来陷入“失速”困境。2003年时中央曾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此后十多年间,利好东北的政策不断出台,但东北经济依然是困难重重。东北“振而不兴”,中国如何擦亮“锈带”地区经济,成为当前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

东北三省的经济问题主要呈现“三个衰退”

20~34岁青壮年劳动力占全国比例

地区 东北 广西 河南 1990年 9.8% 3.41% 7.27% 2010年 7.9% 3.38% 6.68%

(1)简析东北地区“振而不兴”,成为“锈带”地区的原因。

(2)有人说,东北振兴必须要解决好人口问题,重建人口生态,优化人口结构。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请为中国擦亮“锈带”地区经济献计献策,提出你自己的建议。

答案:(1)东北产业结构单一,高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和重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长期高强度粗放开发,资源储量逐步减少;“政府+自然资源+国企”的发展模式失去了竞争优势;所有制结构单一,民营经济力量弱小;政府职能和体制机制转变滞后;东北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迁,人口红利流失严重。

(2)东北面临的人口问题一是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流;二是生育率低,老龄化严重。东北经济增长乏力造成人口问题的出现,而人口问题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制约作用,二者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东北要振兴,必须解决好人口问题,重建人口生态,优化人口结构。

(3)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融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重视出口型经济的发展;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改善生活条件,减少人口大量外流。

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面临的困境与其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发展模式老化、人口流失等众多因素有关。第(2)题,东北的人口问题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流和老龄化严重,这与经济发展不景气有关,反过来人口问题又影响到经济的振兴,二者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第(3)题,解答要由因导果,针对着第(1)(2)题中原因提出我国“锈带”地区经济振兴的相应措施。

下降 19% 1%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ys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