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档案管理思考题

更新时间:2024-05-26 17: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外国档案

1. 有关档案起源于何时的观点有哪些? 1.我国档案界关于档案起源的观点

(1)认为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以原始记事文法形成的记录,如结绳、刻契、编贝、结珠等等就是档案;

(2)认为是在国家出现之前的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发明了文字并用之记录社会活动,保存下来的文字记录就是档案;

(3)认为进入奴隶社会才开始有了档案,因为文字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起源的两个必备条件,只有当国家出现后需要用文书作为内部管理和对外交往的工具时,才产生了档案。

2.外国档案界大多认为:档案起源于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

古代东方是对古代亚洲、非洲东北部各奴隶制国家的总称,是一个兼有地理和历史含义的概念。

3.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在这些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出现的文字主要包括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两大体系,它们都是由象形符号演变和发展而来的。

4.罗塞达石碑:最早的档案主要是通过考古方式发现的。其中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及其碑文的成功破译促进了考古活动在埃及的开展。

2. 古代档案(载体、内容)包括哪些类型? 1.从载体角度划分为六种类型:

石刻档案、泥板档案、纸草档案、棕榈叶档案、羊皮档案、蜡板档案。 (1)石刻档案:这是一种刻写在岩石(包括石块、石板和石柱)上的档案。 如:古代埃及的巴勒莫石刻。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曲。

梅腾自传。

(2)泥板档案:这是一种刻写在泥板上的档案,主要出现在古代两河流域。 泥板档案的使用时间长,范围广。使用时间大约延续了3000年,使用范围从两河流域扩展到非洲的埃及、欧洲的希腊等地。世界各国通过考古发掘出的泥板档案已有一百多万块,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多散存在各国的博物馆并以出土地点命名。如:拉伽什泥板、西帕尔泥板、哈图萨什泥板、埃勃拉泥板等。

(3)纸草档案:这是一种以纸草为制作材料的档案。纸草纸质地柔软,吸水性好,表面平滑,易于书写,既可展平存放,也可卷成卷轴保存,有些卷轴是由若干张纸草粘结而成的,有的长达数十米。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哈里斯大纸草、伊浦味陈词

(4)棕榈叶档案:这是一种以棕榈叶为制作材料的档案。以古代印度为代表的南亚诸国将棕榈叶加工制成书写材料。

唐代高僧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述:“南印度恭建那补罗国,城北不远有多罗树林(即棕榈树林),周三十余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莫不采用。至于记言,书事,各有司存。”

(5)羊皮纸档案:这是一种以加工过的兽皮为制作材料的档案。 羊皮纸具有耐用、柔软、磨光后可两面书写的优点。

在中世纪的欧洲,各国常用它来书写重要文件,并形成传统。即使到了18世纪,人们仍用它来书写重要法典。

(6)蜡板档案:这是一种以涂蜡木板或象牙板为书写材料的档案。 因蜡板易于磨损,耐久性差,故主要用于书写临时性文件。

蜡板档案存留下来的不多,但使用时间却相当长,直到欧洲中世纪末才停止使用。 2.从内容角度划分的六种类型:

宗教档案、皇权王位档案、经济档案、军事和外交档案、法典档案、科学文化档案

(1)宗教档案: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往往借助宗教意识和诸神崇拜来巩固和维护政权,因此,宗教档案是奴隶社会最为常见的档案类型。

古代印度著名的《吠陀经》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预言书》

(2)皇权王位档案:是记载国王权位及其继承情况的档案。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古代埃及。

巴勒莫石刻 都灵纸草

(3)经济档案:是记载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档案。在古代两河流域比较典型。 如:马里王国发现的档案中有关于农业生产、赋税缴纳和财产报表等内容;乌尔古城发现的档案有木工、陶器、铁器和纺织等作坊使用劳力的记载。在古代希腊、古代埃及也有类似档案。

(4)军事和外交档案:

一是统治者外出征战的经过及战功记录,如:巴勒莫石刻所记载的古代埃及及法老们远征努比亚、腓尼基等事件;

二是各国缔结的条约; 三是外交文书和函件。

(5)法典档案:奴隶制国家特别重视法典的颁布,因此,大多数法典都是刻写在神庙的墙壁或台座上的。

如: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6)科学文化档案: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都有大量反映科学文化内容的档案。

3. 论述档案载体材料的第一次变革及其影响。

一、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和逐步西传

我国植物纤维诞生的时候,欧洲国家正在使用纸草纸和羊皮纸。中国造纸技术从公元3世纪开始传入周边国家。在造纸术西传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条件对造纸术继续加以改进和发展。

二、档案载体的第一次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 1.对档案自身的影响:

对于档案自身,纸张的发明和应用,既推动档案的载体材料趋向统一,又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

2.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对档案工作,纸张的产生和应用导致档案数量的急剧膨胀,使档案管理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3.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

首先,档案数量的大幅增长推动了档案机构类型的进一步丰富。 其次,档案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也推动了档案人员的专职化。 最后,档案数量的大幅增长还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萌芽。 4. 什么是近现代档案?有哪些特征? 5. 近现代档案由哪些档案构成的? 6. 论述新型档案的特点 。 第一,信息的非人工诀识读性; 第二,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 第三,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

第四,载体的脆弱性和保管费用的高昂性 第五,对技术和系统的依赖性。

7. 分析档案载体材料的第二次变革及其影响。 一、档案载体第二次变革的表现——新型档案的出现

(一)新型档案的含义及类型

新型档案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是指除传统纸质载体以外的各种制成材料的档案,包括照片档案、影片档案、录音磁带档案、缩微胶片档案、计算机磁带、磁盘和光盘档案等。

新型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制成材料的新型化。新型材料主要是化学合成材料和磁性材料,包括胶片、胶卷、胶带、合成纸、磁带、磁盘、光盘等。

二、档案载体的第二次变革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对档案自身的影响

新型档案的出现意味着档案类型的大大丰富。 (二)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在收集上的难题是,新型档案应当由综合性档案馆接收还是应建立专门档案馆进行收集;

在整理上的难题是,新型档案是否都有实体整理的必要,整理原则是否仍然遵循来源原则;

在保管上的难题是,新型档案如何解决保管的长久性和安全性问题; 在鉴定上的难题是,怎样制定新型档案的鉴定标准;

在提供利用上的难题是,怎样解决新型档案利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三)对档案馆、档案人员以及档案学理论的影响:

对档案馆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使档案馆的存在形式和职能均受到了冲击; 对档案人员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意味着档案人员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形象和理念也需要重新塑造;

对档案学理论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意味着档案学理论需要不断的变革和完善。 8. 分析档案载体的发展演变规律。

第三章 外国档案的鉴定与接收

1.简述档案鉴定的定义、发展历史。

2.论述迈斯奈尔在档案鉴定方面的贡献 。

迈斯奈尔在近代档案鉴定理论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首先,他第一次提出了“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的思想,完全改变了各国销毁古老文件保留近期文件的习惯做法,带动各国相继确定档案的“禁毁年限”,使年代久远、数量较少、价值珍贵的历史档案得以妥善存留。

迈斯奈尔的另一贡献是,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档案鉴定的原则与标准,构建了一个鉴定理论体系,完全改变了过去各国对档案鉴定进行粗线条简单规定和传统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3.分析各种档案鉴定理论。

1德国:20世纪初的“年龄鉴定论”○2英国:20世纪20年代的“行政官员决定论”○

3波兰:20世纪30年代的职能鉴定论○4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文件双重价值论”○5美○

6欧美国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宏观鉴定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利用决定论”○

论”

4.论述鉴别伪造档案文件的技术。

感官鉴定。墨水纸张胶水有助于鉴别文件的年代。电子文件鉴别——背景信息。真样对照鉴别法:印刷版型,版面特征,印刷材料。仪器鉴别法

5.论述档案的优化的定义、途径 。

以最低限度的馆藏量保存最大限度的必要信息量,实现馆藏量与信息量的最佳比例关系,又叫比例鉴定法

途径:选择法(典型选样;主体或人物选样;系统选样;随机选样;混合选样)限制档案移交机关的范围;控制进馆文件的范围;实行文件标准化;档案业务行政管理机关管理工作;推行“无纸办公”

6.简述档案馆藏范围的定义、确定方式。

定义:一个档案馆收藏哪些方面的档案,即馆藏结构和成分

确定方式:各国国家档案馆馆藏范围一般是由档案法规文件确定的 7.补充馆藏来源的方式有哪些?

1接收:接收与移交;交接方式(直接方式,间接方式)○;交接原则(坚持档案全宗完整性原则,坚持档案优化原则)

2收集和交换○3购买和租借:购买档案的两种情况(本来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于○

种种原因而散失或落入本国或外国的社团或个人手中,国家为了收回这部分档案可以采用购买方式;归个人或集团所有的档案,国家享有优先购买权);租借

4捐赠:意味着拥有者对所有拥有档案和文件的所有权的转移,由于个人占有转化为○

公共所有而且这种转移是无偿的;遗赠:按照遗言或遗嘱进行的,也可以是有偿的,意味着所有权的转移;寄存:只意味着保管地点的变化,而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

5追还:档案的追还:收回和恢复档案的所有权,极具有文件,档案所有权的机关,○

团体组织和个人对其文件,档案的依法收回

第四章 外国档案整理与分类 1.档案整理 、分类定义。

整理:按照公认的档案原则,尤其是来源原则对文件进行分析和整理的智能和实体操作及其结果

1识别文件之间关系的任何方法;○2分类方法《大纲》中根据逻辑构成的惯例,分类:○

方法和程序规则对文件进行系统鉴定和整理

2.事由原则定义。

档案馆将档案按其内容主题而不按来源机关和原有次序进行整理和分类的原则。 3.分析卡缪一多努采用事由分类方法的原因及局限性。

原因:将事由视为档案管理和分类的基本依据;认为针对图书的主题分类法也同样适用于档案分类;主观的认为事由原则更利于满足研究者从内容角度查找档案的需要

局限:面对不断增多的文件移交机关,无法保持一个机关档案的整体联系;面对内容日益繁杂的档案,档案馆主题类别的设定和归纳非常困难;面对利用者的查找需求,事由分类法无法提供特别的便利

4.简述杜威十进位分类法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创立了符合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主题分类表;类目属种清楚,层次分明;首次使用了阿拉伯数字为类目代设

5.来源原则定义。

档案馆将档案按其来源或形成单位进行整理和分类的原则 6.简述尊重全宗原则要点。 要点:来源于一个特定机构的全部档案组成一个全宗;全宗内的文件按主题分类管理;主题类别内的文件按照年代地区或字母顺序排列;同一全宗的文件不能与其他的全宗文件混淆在一起

7.简述记室原则核心内容。 1整理档案按照来源进行○2每个机关移交的档案都会获得专属的档案柜,柜内所有案○

卷都保留他们在原机关登记室的原有排列次序和标记

8.分析《荷兰手册》对来源原则的理论贡献。 1强调全宗必须由同一形成机关的文件组成○2一个档案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整理系○

3全宗应独立保存,同一全宗不得分散,统必须以档案形成机关来源有的部门编制为基础○

不同全宗不得混淆

9.档案组合、文件组合的定义,比较异同。

档案组合:一个自身结构完备的行政机构在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整体。

文件组合:以文件来源为基础,结合考虑机关行政管理史,文件复杂性和文件数量等因素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组织和职能相关性的文件整体

10.分析自由来源原则。

11.分析苏联的全宗理论对来源原则的丰富发展。 12.分析新来源观。

13.来源原则的发展历程及其中国化。 14.简述对来源观的评价。 第五章 外国档案利用

1.综述二战以来促使档案利用更加开放的因素。

? 【1.历史研究的变化2.接待外国研究者已成各国档案利用工作实践的一部分

? 3.档案利用受到了“信息权”的冲击4.技术的飞速发展5.国际档案理事会的杰出作用】

2.简述档案利用的新特点。

①利用的时间性越来越近②利用的目的更加丰富多样③利用的空间距离日益缩小④利用的手段更加先进⑤利用的权利意识越来越浓厚

3.简述利用限制定义、必要性。

定义,对不同性质和内容的档案由国家规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拒绝或限制向社会公众提供利用

必要性:从档案本身,从利用者角度,从维护国家利益和个人权益的角度 4.简述利用限制依据。

依据:封闭期制度,保密制度 5.封闭期制度和封闭期的定义。

定义:随着档案开放原则的实施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一种保护档案,维护国家和个人权利的制度

封闭期的意义

确保馆藏档案的最终开放,确保用户的公正研究和利用,确保馆藏来源渠道畅通,确保档案馆的中立立场

6.综述利用限制的文件类型与理由(与私人秘密有关的文件类型)。

类型: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关的文件,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文件,与企业或行业机密有关的文件,私人档案馆的文件,国家领导人和公众领袖人物的文件,出于保护档案实体而限制利用的文件

7.综述制约档案开放的因素。 8.档案利用各类型含义、特点。

学术利用【用户直接利用档案进行学术研究,通过查找和选择馆藏来获得和传播知识】、实际利用【用户利用档案实际工作服务,通过查找和选择馆藏来直接帮助工作决策】、普遍利用【档案馆向公众宣传档案或提供主动服务】、休闲利用【人们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利用自由时间去档案馆查询以满足个人爱好,达到休息消遣的目的,并使自己的素质得到提高】

学术利用的特点:利用目的是从事学术研究,主要产生社会效益,利用者主要是学术研究人员,以历史的居多;借阅的文件数量大,专题档案利用率高;利用者的人数居四种利用之最;研究推理性

实际利用的特点:利用目的的实用性;利用者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利用需求多样而急迫;对档案人员要求更高

普遍利用的特点:利用对象的公众性和不固定性2,利用内容的确定性和需求的广泛性,以普及文化和宣传档案为利用目的;是一种主动服务形式

休闲利用的特点:服务对象的大众化,利用主体的自觉性,利用时间的业余性,利用目的的消遣性,利用内容的不确定性。

9. 简述利用服务的定义、类型。

借阅服务,信息服务,复制服务,借出馆外服务,服务费

10. 综述借阅服务、信息服务的定义,分别对档案人员的要求。 借阅服务:档案人员通过阅览室提供的档案利用服务

对档案人员的要求:要使阅览室的研究者时刻感受到档案人员的存在,档案人员对违反借阅规则者,有权暂停或长期停止借阅,要保护研究者得工作,不泄露他们正在利用的文件和研究课题,借出和归还档案时要当面清点

信息服务,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核心而开展的一次主动服务

对档案人的要求: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所提供的信息持客观态度,信息服务一般是有偿服务。

11. 简述复制服务的含义、具体规定。

含义:档案人员按用户的要求借助复制技术手段提供档案原件的复制件的服务

具体规定:首先,纳入复制服务的档案要原件情况要允许复制,没有捐赠者。版权和著作所有者规定的复制限制以及法定的复制限制

其次,向利用者提供的复制件必须注明出处 再次,复制要收费,但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最后,凡要求复制者,必须要求填写复制申请单,经批准后才能进行复制 12. 简述展览服务的含义和发展趋势。

含义:档案馆利用档案展览的形式宣传档案和吸引更为广泛的利用者的服务。

发展趋势:展品更多的使用原件,场所向公共场合,举办网上展览,教育功能不断增加。

第六章 外国档案法规

1.简述穑月七日档案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内容:组织基础——规定了国家档案馆的性质,机构设置和基本职责

文件的划分和挑选——划分和处置地产文件,司法文件,地图,私人文件,纯封建文件,印刷文件的方法

档案的清理——对各地清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组成,清理程序和完成期限 总则——所以公共档案馆实行档案开放原则

意义:是法国的第一部档案法,它拉开了法国依法治党的序幕,是世界第一部档案法,第一次讲过档案工作上升到国家一项独立的工作,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档案法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它标志着近代档案法律建设的发端

2.简述列宁档案法令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内容:确立社会主义档案所有权;集中管理体制,销毁审批制度,移交制度,开放原则

意义:苏饿第一部档案法,成为苏俄档案工作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作为第一部社会主义档案法,开创了,国家档案全宗,集中统一管理,等模式;时历史进入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档案立法并存的新时期,拉开了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档得序幕,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档案法规建设树立了榜样

3.简述档案法规体系的定义、构成(档案法、档案行政法规、档案行政规章的定义)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定义:包括国家各级立法或行政管理机关颁布或制定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一切档案法规,核心是国家档案基本法

构成,档案法: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工作规定性文件

档案行政法规:一般由中央行政管理机关制定或政府首脑发布的 档案行政章程:由最高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制定或发布

档案法和档案行政法规的关系:联系:制定主体不同,约束范围不同,调节对象具体的特征不同,

联系:制定实施具有一致的根本目的,他们的制定和实施应遵守国家宪法规定的基本准则

档案行政规章是档案法和档案行政法规具体化的产物,更富有特定的基本操作性。 4.综述档案立法的基本原则和法规的基本内容。

基本原则:(一)保护档案财富原则(二)档案集中管理原则(三)档案机关的独立原则(四)档案利用与开放原则

档案法规的基本内容包括:保护档案、档案管理、档案机关、档案人员

5.综述档案法规的发展趋势 。

【1.档案逐渐被纳入更广泛的文献信息立法体系。2.把文件管理纳入档案法。3.愈加重视把私人档案管理纳入法制轨道。4.开始为新型档案和电子档案立法的历史。】

6.比较中外档案法的异同。

第七章 外国档案教育和学术研究

三代档案学院:法国档案学院(1821年)、奥地利维也纳历史研究院(1854年)、德国马尔堡档案学院(1894年)

档案教育是指向已经从事或即将从事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人员传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

1. 综述档案教育体系的形式和结构。

形式丰富【国际性的档案培训机构,正规档案院校,档案馆附设档案院校,大学或学院下设的档案专业或课程,档案工作者协会举办的培训班】

结构完备

2. 综述档案教育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趋势。

共同特点:层次较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体现了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思想,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贴近时代

趋势:以正规高等教育档案为基础,以各种短期培训为辅助,满足各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课程是指上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特点突出;培训的内容更加现代化和专门化;培训的方式向图书,档案,文献情报三个专业联合培养或协调培养的方向发展

3. 综述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

封建社会末期,档案学理论的萌芽,近代时期,档案学的正式形成,现当代时期,档案学的蓬勃发展

4.简述档案学形成的标志。

4. 综述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研究的内容朝向全面化和细分化的两极方向发展;研究的借鉴与吸收特点和趋势更加明显,研究的合作与集体研究特点日益突出,研究的中心日益向专业研究机构和高等专业教育机构转移

5. 比较中外档案教育,谈谈如何改革我国的档案教育?

宏观上,档案教育向信息领域拓展,档案教育必须保持特色,档案教育注重素质教育 微观上,合理布局教育结构,定位准确,重构教育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第八章 外国文件管理

1.简述文件管理的定义、必要性、目的。

文件管理的定义:是指对文件在其形成,保管,利用和处置过程中进行的经济而有效的全面管理

必要性:(1)文件数量的急剧增加 (2)文件制作和保存条件问题的有效性(2)合理解决文件处置问题的需求(3)文件全程管理实现经济和高效的要求

目的,对文件的形成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文件进行妥善的保管,对文件进行恰当的处置

2.简述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时特殊的文件,文件与档案属于同一事物在不同运动阶段上价值形态的体现

3.综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含义、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文件生命周期的基本内容: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文件的完整运动过程由于价值形态的变化分为若干阶段;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对应关系

重要意义:它准确的揭示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

了理论基础;它准确揭示了文件运动的阶段变化,为文件的阶段式管理提供了实践原则;揭示了文件运动过程的前后衔接和各阶段的相互影响,为实现从现行文件到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为档案部门或人员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

4.综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面临的挑战及修正和发展的表现。

挑战:认为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需要有新的理解;对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也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揭示的文件各节点特定价值与相对因素的对应关系不在适用于电子文件

发展;文件连续体理论

5.综述文件联系体理论的内容及进步。

内容:文件保管形式轴,价值表现轴,业务活动轴,形成者轴

进步:它的视角是文件保管形式与业务活动和业务环境的互动,考察的是文件从最小的保管单位到最大的保管单位的运动过程和规律

将文件置于一个多元时空范围,转而运用立体的,多维的研究方法,全方位地考察文件运动过程及规律

突出了文件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不再要求相关因素的机械对应

6.综述文件中心的性质、任务、业务活动及优越性。

性质,是过渡性或者说是中间性,它介于文件形成机关与档案馆之间,是连接机关与档案馆的中转站

职能,保管,服务,处置 业务活动,

接收:指机关的半现行文件从保成本的办公室向低成本的文件中心转移的活动

保管:确定库房及设施的安全;文件装具容量合理且标记清晰;文件及时排架和调整,特殊载体文件的专门保管,确保外借的文件及时回归和上架

利用:满足形成机关和其他利用者得利用需求,外借和阅览

处置:文件中心对文件的处置是指根据文件保管期限表对期满文件进行再鉴定和再审查,销毁无须继续保存的文件,把具有永久保存的文件移交到档案馆

优越性:1.经济实用2.交接简便3.三个不变:其形成机关对文件的所有权不变,文件的整理顺序

不变,保密规定不变。 4.服务快捷5.安全保管6.保证质量

第九章 国际档案合作

1.简述国际档案理事会的性质和宗旨。

2.国际档案大会、国际档案圆桌会议的定义。 3.综述国际档案理事会发展成熟和完善的表现。

4.综述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工作成就和理论贡献(档案现代化建设、档案教育、私人档案、档案整理和鉴定、档案馆、档案建筑与设备、国际档案合作、文件管理、档案开放和利用)

国际档案理事会性质:一个由档案机构和档案人员组成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专业组织,也是档案发展方面唯一的国际性咨询机构。

国际档案理事会宗旨:通过国际合作,促进档案学发展,保护人类的档案遗产不受损害,鼓励人们利用和研究档案并协调档案管理的国际活动

ICA执行委员会:是ICA的常理领导机构,由会员代表大会正常产生,它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享有最高领导权,通常每年召开一至两次会议、讨论与ICA有关的重要问题。

国际档案大会:是ICA各项活动中规模最大、带有标志性的集学术研究、业务交流和会务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会议。

国际档案圆桌会议:是各国最高档案机构领导人定期会晤的会议形式。

主要项目:文件与档案管理项目、世界记忆工程、蓝盾计划、 气候史档案调查项目

工作成就和理论贡献(档案教育、档案现代化建设、私人档案、档案整理和鉴定、档案馆、档案建筑与设备、国际档案合作、文件管理、档案开放和利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yp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