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定义及理论依据

更新时间:2024-01-12 04: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什么是学案

作者(来源):关士伟 发布时间:2006-05-31

一、2005年徐汇区重点课题

课题《学案教学的研究》,2005年4月5日向区申报,经过徐汇区教科室初评,专家组

评审,区教育科研学术委员会网上审议,于2005年9月27日正式被徐汇区教育局、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批准为区级重点课题.。

2005年11月28日,由关士伟向徐汇区教科室提出申请更改课题负责人(申请人),为紫竹园中学法人代表夏静纺。更改后《学案教学的研究》为紫竹园中学的课题。

徐汇区教科室汪人老师负责我校课题管理工作。

二、学案的概述

学案是相对教案的一个概念,教案与学案具有不同的含义。学案应该理解为导学方案。

1、概念

①教案:

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

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②学案:

导学方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侧重学生间交流和评价)

学案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专门给学生看和用的教案。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

2、理论依据

①传统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将刺激与反应联结在一起。它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强调知识传授,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忽视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一句话讲“教师为主导”)

伊·安 ·凯洛夫(N.A.Kaiipob,1893-1978),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四、五十年代苏联教

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集中体现在《教育学》一书中。该书曾对我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

以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它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重视不够,对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研究也不够,其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难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最大弊病。

在这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同时,学生普遍缺乏探索能力,创造力和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的学生常常会缺乏后劲,难以成长为创造型的人才。

应当指是,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在当时基本是适应原苏联教育发展的需求的。

②上海二期课改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兴起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一句话讲“以学生为主体”)

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上海二期课改主要理论依据。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有人比喻讲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的仅是导演,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

上述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

学案的提出源于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理念更新是一切改革的关键和前提,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转变角色。时代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要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的精髓。

所以课堂教学理所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学案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化。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

3、目前国内研究情况

⑴《中学历史自助式“学案”教学法尝试》教师之友 ⑵《学案和配餐作业》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校

⑶上海北郊高级中学①高中数学学案模式探讨②高中物理学科学案模式初探

③借助学案,改进化学复习课的实践 ④高中美术学案模式探讨

⑤语文学科学案模式探究 ⑥高中英语学案模式探讨 ⑷《中学化学学案导学与计算机辅助导学整合的研究》方志强、金华一中 ⑸《英语学案导学中的学法指导探究》洪慧

⑹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家港高级中学、——学案

⑺《英语教学中\学案\与\导学\的有机结合》王雅芬《教学与管理》 ⑻江苏省清江中学一体化教案和学案

⑼《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海盐县教育局教研室

⑽《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临沂一中、山东省首届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⑾《学案教学》深圳宝安区教育“十一五”规划科研课题-二小 ⑿《学案教学》闵行四中校级课题

三、学案教学课堂模式(参考上海北郊高级中学)

1、学案的设计

教师依据教案设计,编写出学案,提供给学生,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一般利用课外时间,按照学案的具体要求进行预习(准备性学习)、新课学习、复习(巩固性学习)等学习活动。当学生按照学案的要求完成了学习任务(作业)后,学案自然地就形成了。

学案通常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策略、重点、要点、难点、思考题、探究活动、知识拓展、学后记、意见等条目。实际操作中,学案的格式与条目是灵活多变的和有所侧重的,完全由教学需要来决定。

2、学案和学案教学的突出优点

——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克服盲目和片面,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

——教师可以方便、清楚地知道学生理解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不理解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效率更高。

——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具体的内容材料,师生互动的基础得以充实,可操作性增强。来自学生的原味思想、观点、解释、解答、设计、作品、表现方式等,对提升教学生动性会产生可以预期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评价学生学业成就和评价教学状况提供方便、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3、学生究竟要写多少学案?

学案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简有繁,教师可以按章节、按时间(周、月、学期)、按主题或专题、按课的类型和需要来决定,过于频繁的操作只会适得其反,必须坚决避免。如

果认为按章为单位设计和安排学案是比较合理和实际的话,如以高一化学为例,教材共有五章,那么做四份学案就足够了。备课组的老师一起分担,每人承包一块,事情会容易得多。

实践学案教学是真实、理性的需求,它不是“群众运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务实、前瞻的行为,它没有理由也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4、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帮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是学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学案一定要紧扣课程标准,与学科自身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要避免舍近求远,不要“多管闲事”。

——学案指导书必须是具体的、确切的、周全的、严谨的、妥当的和规范的。学案内容设计上应更多地体现生活性、研究性、趣味性,基础与拓展兼顾。

——学案决不是单纯的另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 ——学案指导书可以口述、板书、印刷、多媒体投影、网络等形式下达给学生。其中,口述、板书和印刷三种形式是最实用、最方便的。

5、学案为什么要进行交流?怎样交流?

学案交流是学案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交流,学案的功能就无法充分发挥和实现。但是交流的规模和频率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否则会给教学本身带来影响。

——学案交流切忌长篇大论,鼓励短小精悍,点明关键,直击结论,三言两语也可。 ——学案交流必须面向教室里所有的学生。声音一定要响亮,力争全体同学都能听清,这是发言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做不到这一点,效果肯定不会好。另一方面,认真倾听既是教学的需要,又是学生优良品德、学德、行为习惯的体现。即时点名,令其对同伴的发言作即兴评价,这一做法对教室里的所有学生形成了压力,迫使其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从机制上确保全员参与。

——比较适合用来进行课堂交流(互动): 学生经过思考提出的学术性问题;

教师设计的思考题(问题、习题)和探究活动;

查阅的文献资料,调查结果和结论,实验结果、结论和解释; 评论和评价,学习困难、要求和建议等等。

6、学案教学过程如何进行评价?

直接关系着学案教学的成败,应该单独立课题研究,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学生之间、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切实进行新课程改革,必须构建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对于适合素质教育的主

渠道——课堂教学的研究,应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因为新课程的实施而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但绝大多数的课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其结果是,由于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数学素养,应是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认为,必须对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加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全部信息,如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一定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一个途径。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评价方面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按照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层次。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学案制”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课题概念界定:

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及教材的组织等。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学生厌学、学习主动性差、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课题组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所谓“学案”是指用于指导学生每一课时进行学习的助学方案,它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学案”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基本特征: 1)全面性和全员性。 2)主体性。 3)个体差异性。 4)创造性。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

1)对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观、学习观等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使教师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数学观、数学教育观和学生观。 2)在新课标下建构式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索一种操作性强的建构式的“学案导学”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对话为形式的教学模式。

3)希望能探索新课标下建构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实践来检验或修正、增强甚至完善相关理论的指导性。

4)希望在本研究中培养教师,让我们的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案的价值、特点及运用方案研究

本课题将以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所开展的学案研究为突破口,通过对学案的目的、学案与其它教学文本的关系、学案的内容、学案的运用方式等问题的研究,探求建构充满活力的师生共 同成长的“学案导学”数学教学模式。

2)课堂教学中“对话”导学的意义、内容、方式的研究。 3)本课题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动,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对话为形式的教学活动,对话是导学的关键。 4)对教师教研活动的特点和开展进行分析研究

本课题力求探索一条以课堂教学研究带动学校教研活动的途径。 (五)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理论,查阅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等相关资料,对比研究传统课堂教学与建构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2)调查研究法:深入一线教师和使用新教材的学生进行调研,了解相关信息。

3)行动研究法:通过自己的日常教学过程,探索总结。 三、 课题人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名称 高中数学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汉 出生年月 研究专长 1964、7 数学 负责人姓名 黄伟民 性别 男 民族 专业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主 姓 名 要 承 戴佳珉 男 64 本科 担 研 喻汉林 男 46 本科 究 刘咏梅 女 47 本科 任 数学 数学 数学 别 龄 历 性年学 专业 校长 职务 中学高级(特级) 本科 职称 职务 教学顾高级 问 高级 教研员 副教教师 授 工作单位 具体分工 省教研室 省教研室 江西师大 顾问 总指导 理论依据 务 程晓杰 男 47 人 员 教育数学 硕士 教导处周加丰 男 46 本科 数学 高级 副主任 教研组胡凌云 女 40 本科 数学 高级 长 高 莹 女 24 本科 教育何泉清 男 41 硕士 周 辉 男 27 本科 数学 二级 教师 数学 高级 教师 学教育硕士 南大附中 理论 实验教学 计算机信徐少勇 男 27 本科 计算机 一级 教师 南大附中 息与课程的整合 庄子娟 女 27 本科

四、 课题研究的计划 (一) 启动阶段:

2008年8月——2008年9月

学习新课标、学习新教材,参加相关培训。 2008年9月——2008年10月

课题申报,成立课题组。理论学习,查阅文献,形成本研究的“框

数学 二级 教师 南大附中 实验教学 数学 二级 教师 南大附中 江西师大数实验教学 建构式 南大附中 实验教学 南大附中 实验教学 高级 副校长 南大附中 协调落实 架”

(二) 实施阶段:

2008年10月—2008年12月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学习观、探究性学习等理论的研究 2008年12月—2009年2月

提出新课标下的建构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及模式 2009年2月—2009年5月 实验教学 (三) 总结阶段:

2009年5月—2009年6月

对前面各阶段的研究所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形成结题报告,申报结题.

五、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

认真学习研讨,深化对课题研究目标和意义的理解

自申报课题后,我们组织高一数学教师和相关的课题同志认真学习新课标,学习新教材,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参加培训,并请来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北师大版主编王尚志教授、副主编张饴慈教授为我们做专题讲座,更新教育观念。大家对本课题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并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讨,并达成了共识。

1)新课程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我们认为,新课程的核心是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为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本质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新课改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师包

办,学生依赖的状况。“先学后教”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以教导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2)学案在课堂教学中能起怎样的作用呢?

我们认为至少有两点:(1)学案可以成为数学课堂连接教师、教材和学生的纽带。传统课堂教学普遍有两种倾向,就是“单向性”与“封闭性”。单向性是指以教师为中心,只站在教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和处理教材,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封闭性是指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忽视了“学”,对学生来说没有公开性和透明性。学案能弥补教案的这两个不足,它能让学生课前很好了解教材和教师的意图,使学生有目标,从而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还学生主体性。通过学案学生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起来,成为数学课堂连接教师、教材和学生的纽带。(2)学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学案”是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案。是从学生的学的角度来设计的。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直接参与课堂,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总而言之就是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从“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二)

遵照课题研究的目标,围绕本课题的核心概念问题,召开

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研会。

共同设计实验研讨课,课后及时总结和反思,通过在整个高一年级三轮的实验研讨,探索并初步形成了我们关于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具体如下:

1)学案与教案的关系:学案是相对教案的一个概念,教案与学案具有不同的含义。学案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导学方案。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而学案即导学方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学案不能代替教案,教案不等同学案,两者在学和导中都不可或缺,形成“学案导学”教学整体。

2)学案与教科书的关系:教科书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教学与学习文本。学案是站在学生学习角度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方案。学案是为让学生更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学案不是教材的简单重复,学案的编写应尊重教科书,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同时弥补不足。设计学案是要有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的分析教科书,并将教科书中没有明示的东西通过学案让学生领悟出来。教科书是全国共用,学案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而设计的。 3)

“学案导学”教学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

则,这一点对于“学案导学”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2)引导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分析体会课本中的内涵、思想。

(3)差异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依据教学内容,适时地、适当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让各个层次学生通过学案学到知识,得到发展。

(4)阶段性原则:在学生使用学案进行学习的初始阶段,学案设计要较为详细。便于学生慢慢适应这种教学模式,重在引导学生如何看好数学教科书。对“学案导学”有一定的适应后,学案的设计要更深入,更具启发性;对这种模式形成习惯后,学案可以简略,比如高三时则可为提纲式。

(5)系统性原则:数学知识体系有其完整性、逻辑性。但许多学生确感到知识零碎、难以把握。教师在学案书写中就应重新整理、归纳,理出思路、找出知识突破口,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更易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复习,甚至参加高考。可以作为学生以后整理知识的材料。 (6)实用性原则:学案要有实用性,不能脱离教学,不能为了做

学案而做学案,走一个形式。而是一定要用到课堂中去,让教师用得方便,学生学得有针对性。

(7)有效性原则:要使设计的学案实实让学生感到学有收获,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8)减负性原则:减轻学生、老师的负担 老师用得方便,教学游刃有余。 4)

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教学要求

(1)学案的编制:通过每周一次的备课组集体活动,在备课组教师的共同研讨的基础上确定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由备课组长提出要求,指定教师编写,然后再由备课组讨论修订,进行编印。也就是备课组长分工→提出相应要求→个人编写→个人汇报→集体讨论修订→分头整理→制成学案→印刷:

(2)学案的栏目:经过多次实验研讨,我们为学案设置以下四个栏目,不妨简称四个引导。

学习引导----自主学习;方法指导;

思考引导----提问(老师提启发性的问题)变题目-----从例题中变式

总结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可采用框图、树图、表格等。 拓展引导-----最后我们要做什么?作业、课后思考题、资源链接。 根据课型的不同,学案的组成应有所不同。

一般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等部分。而所有这些部分我们认为都可以设计在

这四个引导栏目中。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教师角色的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设计好自己的导。

(3)编写学案要做好三项研究:

1、 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以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切合实际的制定出学习目标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心理培养目标等。“学案导学”教学认为知识及能力目标是显性目标,应体现在学案上,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情感及心理培养目标是隐性目标,可不写在学案上,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调节,创造条件得以落实。相应的目标设计相应的引导,放入相应的引导栏目。

2、 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在学案教学中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己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成情况, 由学习者能够立即回想出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所以,要促进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学习,关键是要增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的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如何判断出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使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 观念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就产生了新旧知识的意义同化。我们通常是通过设置知识准备 ,练习或补偿性测验的方式来确定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的。

3、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主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①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

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它是学案上的一条明线,是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和保证。②学法线: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思路体系,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③能力线:是针对各知识点所载的能力价值,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内涵,是一条暗线,但设计者心中应是一条非常明晰的线,它是学案设计的重心所在。教师对这几条线心中有数后,就可以为它设计相应的引导。

(4)学案的使用:每节课一个学案,课前发放编印的学案,课堂教师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自学,学生依据学案,借助教材、多媒体,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将之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并顺应新知识,形成新知识网络,从而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理论,这是“学案导学”的主要环节。教师依据学生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对学生自学达不到或不适应自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及时理解、掌握,并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思考结果,大胆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信心。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我们的教师讲得精导得彩。 步骤如下:

课前发学案→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学案→教师指导→学 生回答分析、讨论→教师精讲→反馈训练 课后:教师收学案→教师批改学案→发现问题→反馈纠正→发回学生整理成册→复习巩

固。

(5)“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要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给教师一定的时间精讲点拨。同时师生也要有一定的互动时间。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每节课教师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师生共同活动时间约占三分之一,学生独立活动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较为合理。 六、 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数学教学理论素养得到增强。通过对学案的研究,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研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年轻老师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发展,实现了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老教师也通过研究学习,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示的理念,并利用自己的经验在研究中发挥了领头人的作用。

(二)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南昌大学高中新课改的教研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本课题虽然是数学学科的,但由于是省重难点课题,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全校的支持,学案研究的许多思考和经验辐射到了学校的其它学科,带动了学校的新课程改革教学与研究。

(三)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师生角色的转换。“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导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

指导、诱导上,编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 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标出发,但又不拘泥于课标,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四) 探索并初步形成了我校特色的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就是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数学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取知识并得到能力的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学案在学习引导、思考引导、总结引导、拓展引导四个栏目下进行设计编写。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从导学、导思、导总结、导发展的思路来完成引导与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五) 黄伟民 宋庆 胡凌云 蔡红 高莹 吕晓娟 庄子娟等老师已完成必修1、必修2、必修4、必修5的学案编写,并装订成册。形成《学案》校本资料。

(六) 开设了一批“学案导学”示范课,并得到省内外专家好评。具体如下:

1)、示范课:【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一节《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附视频) 授课老师:庄子娟 上课班级:高一(1)班

说明:课后各专家及老师对本课进行了评课分析

2)示范课:【必修2】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 《1.2直线的点斜式》 授课老师:黄伟民

说明:九江某中学(给九江地区老师展示新课改示范课) 3)示范课:【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5.1平行关系的判定》 授课老师:黄伟民 上课班级:高一(1)班

说明:江西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省教研室喻汉林老师及本校数学老师等对本课进行了评课

4)示范课:【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一节《周期现象》(附视频) 授课老师:庄子娟 上课班级:高一(8)班

5)示范课:【必修2】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附视频) 授课老师:庄子娟

上课班级:高一(2)班

说明:省教研室黄建国主任、其他学校老师等对本课进行了评课 6)示范课:【必修5】第二章 解三角形 《§3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授课老师:吕晓娟 上课班级:高一(5)班

说明:省教研室喻汉林老师及本校数学老师等对本课进行了评课

(七) 编写新课程辅导书籍

1)、《名师伴你成长》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与编写人员:黄伟民 宋庆 高莹 庄子娟 陈一君 龚仁荣 王文江 说明:全国发行

2)、《新课标高中达标测试?北师大版?必修1》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参与编写人员:黄伟民 宋庆 胡凌云 蔡红 高莹 吕晓娟 庄子娟 说明:全省发行 3)、《学案》校本资料

(八) 组织并参加了一系列新课改专家会,并汇报了本课题的相关做法和成果

1)、高中数学新课程(系列化)第一次会议 时间:2009年1月15日

地点:数学交流中心(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说明: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新课程主编)

李延林(新课程主编) 喻汉林(江西省教研室) 孙建明(江西省教研室)等

2)、高中新课程数学“三方”合作学术小组第一次会议(附照片、会议记录)

时间:2009年3月7日

地点:数学交流中心(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说明: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新课程主编)

李延林(新课程主编) 喻汉林(江西省教研室) 以及江西省部分中学的领导和骨干老师

3)、高中数学新课程讲座(附讲座记录、讲座录音) 时间:2009年5月30日 地点:北京

说明: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新课程主编) 罗强(苏州五中)等

会上黄伟民校长就新课程中学案教学作重要讲话

讲座话题:在做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学法指导上我们还能做哪些工作? 说明:黄伟民校长就学案研究作重要讲座 (九) 新课程与学案相关的论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数学研究》2009年1月刊 论文名称:《对数函数》学案及说明 论文作者:刘咏梅 黄伟民 七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设想

(一) 研究中导的研究还不深入。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对话为形式的教学,老师在导的过程中,对话原则是什么,语言要讲究怎样的艺术,不同的语言导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二) 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有的老师虽然有学案,但忍不住,讲得多,不放心学生。整个课堂仍然是老师讲解多。 (三) “学案导学”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素质。教师要“导”得主动,必须要导在学生主动学习上。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要具备这种主动导学的本领,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四) 学案编制有待完善;学案发放时间的问题------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利用?分阶段性发?如何有利于学生学习?太早发很难操作,学生很难预习。现在是课前发。下一轮能否调整完善,能否提前一个学期发?一个老师编,其他老师能理解透吗?如何让学案与教学融合起来?这些都有待研究。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所有的教学模式都不能机械照搬,都要灵活应用。

通过研究,本课题组认为,高中数学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科学性强,方向正确。

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北师大版主编王尚志教授告诫本课题组“我们的探索还面临很多的挑战。一起研究,把学案的探索坚持下去,有可能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批评。”有领导和专家的支持,我们南昌大学附属中学课题组将有决心有信心把本项研究坚持下去,为构建符合新时代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继续努力,再立新功。 八、 参考文献

[1]王尚志,张思明主编·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2]王尚志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研究与案例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3]钟启泉.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86. [4]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94 [5]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 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5.

[6]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7]何广余.课堂教学的“导”与“湮”[C]. 导学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3.

[8]卜昭和 .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 长征出版 社.2001,14.

[9]张曙光,陈启胜。构建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山东教育学院。2000.4

[10]王坦,于崇津.教学原理与策略[J].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5

附录一

“学案导学”案例研究: 1)数学学案案例应用

(1)上课内容:【必修2】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四节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一)

上课班级:高一(2)班

授课教师: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庄子娟

(2)(学案)

【必修2】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四节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一)

学时:1学时 【学习引导】 一、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22?23练习止. 2.回答问题:

(1)本节内容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2)每个层次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层次之间联系?

3.完成练习 4.小结 二、方法指导

1.阅读本节内容时,必须对照模型“长方体”或对照“教室”,多观察实物.

2.本节内容属“概念分类型”,应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树图语言. 3.阅读本节内容时,应与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作比较.

【思考引导】 一、 提问题

1.点、线、面互相搭配共有几种情况? 2.“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意义是什么?

3.能否从公共点个数多少来说明“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关系的合理性? 二、变题目

1.在四棱锥中,举出一些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例子.

2.在三棱锥中,与AB异面直线有哪些?

【总结引导】 点与直线 点与平面 线与线 线与面

拓展引导】

1.课外作业P26习题1-4.第4题.

2.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则直线与平面的关系是?如何说明? 3.两个不重合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则两个平面的关系是?如何说明? 4.“两直线上有一个公共点”能否说明两直线在一个平面内?

2) 、本节课“学案导学”的教学设计思路及分析 (1)、教案描述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内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内容虽然只有看似简单的3个公理,属“概念分类型”,培养文字语言转化为树图语言的能力,对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意义很大。应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课堂生动、具体、有趣,避免抽象、空洞、乏味,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学案》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形成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学生学习的习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目标:

a、知识:通过观察长方形模型,发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公理;

b、能力:能用简单的模型发现点与点、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线与线、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观察问题的能力),并

从分类的角度再重新发现这些位置关系中的联系,从而发现公理(分类讨论的能力);

c、情感:体验用模型观察几何关系,并用分类思想研究几何问题的过程,从而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会研究的乐趣的成就感.

重点:理解“点、线、面”之间的五类位置关系及相关公理. 难点:异面直线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 发现探究式 教具:长方体、棱锥等模具.(学生自制) (3)、教学主题分析

用“阅读型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浅显的一些知识准备,同时给学生足够的信心。通过老师引导,以提问的形式深入挖掘课本内容,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发现本节课的重点---空间图形的3个公理,同时解决本节课的难点。这是学案教学的理念的新突破,也是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转变。 (4)、教学情景描述

a、学生自主学习(约10分钟):阅读课本 练习止.

学案设计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差异性原则、阶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以《学案》为导向阅读,完成《学案》第一部分【学习引导】. 这一部分属于课本的浅显性问题,在课堂中多数学生能很好的独立完成,很多同学能根据《学案》中的“小结引导”进行自主小结。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自己发现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当老师问到能否挑战新的问题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和信心。

b、自主探索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完成《学案》中第二部分【思考引导】。以学案中的“提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利用实物“长方体”或借助笔、手来摆出空间中的点、线、面的各种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完成学案中的【小结引导】,请学生上台板书,同时给学生以肯定。

(5)教师提问、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公理

a、在学生的“小结”的基础上提问1:从分类的角度,你能发现哪些是平面问题,哪些是空间问题吗?从平面与空间的角度出发,再次分析点与直线、线与线,成功发现公理2。学生感慨:原来公理也是有理可循的。

b、提问2:从公共点的分类的完整性出发,你能发现线与面、面与面的关系中蕴藏着哪些秘密吗?学生在上一个问题成功解决的基础上,继续从分类的角度,很快发现了公理1和公理3。 c、《学案》中的【拓展引导】

提问3: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则直线与平面的关系是?如何说明?

提问4:两个不重合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则两个平面的关系是?如何说明?

提问5:“两直线上有一个公共点”能否说明两直线在一个平面内?

以上3个问题为下一节课作了很好的铺垫,对学生的能力进行

适当提升。 (6)教学结果

本节课以阅读型《学案》,完整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老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感觉收获很大,对分类的数学思想印象深刻,并对立体几何和数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执教老师感觉整堂课中通过《学案》达到“学生会的不讲,只作点拨,适时引导”,有一气呵成的畅快感。

(7)教学评析

课后,江西省教育局的专家以及其他学校的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评析。省教研室黄建国主任感概:在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时候,我们的教学也同样可以充满智慧的。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学案》科学性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堂课张弛有度,在问题的设置上层层深入,处处设疑,使得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最后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个高潮---学生自主挖掘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并进行拓展提升,使得课堂一气呵成。:

附录二 (三)

问卷调查

1).调查的实施过程

为了了解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成效,课题组对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时间是2009年6月20日。调查的对象是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四个班的全体学生。调查的方法是不记名问卷。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问卷240份。同时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个别访谈。我们认为这种调查方法对本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感受和想法。为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寻找方向和突破点。 2.)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你喜欢教师采用哪种方式 (A)以教师讲授为主;(B)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C)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互动学习;

100.00?.00?.00p.00`.00P.00@.000.00 .00.00%0.00%A(19.2%)B(11.7%)C(69.1%)

这项调查显示,有69﹪的学生喜欢师生互动形式的教学,有19.2﹪的学生还是习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有11.7﹪学生喜欢自主学习.从这个数据分析,大部分学生希望我们的课堂能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完全的自主学习没有信心,有部分学生还是依赖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才有学习的有安全踏实感.这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让我们的教师能很好的引导,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才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模式.

2、你认为实施“学案导学”教学对自己数学学习的作用是

(A)帮助很大;(B)有一定帮助;(C)效果不明显;

100.00?.00?.00p.00`.00P.00@.000.00 .00.00%0.00%A(15.0%)B(71.2%)C(13.8%)

这项数据说明,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让学生所接受,感受到了一定的学习成效..

3、实施“学案导学”教学后,你的数学学习负担

(A)比过去繁重了;(B)比过去轻松了;(C)和过去差不多;

100.00?.00?.00p.00`.00P.00@.000.00 .00.00%0.00%A(31.7%)B(14.1%)C(54.2%)

有85﹪的学生感觉学习负担与过去差不多甚至更重,只有14.1﹪的学生感受到比过去轻松.这说明我们在实施时减负性原则没有实施好.在处理学案、课本、练习册等方面存在问题。使学生有重复作业的感觉。

4、实施“学案导学”教学后,你的学习感受是 (A)比过去会学习了;(B)暂不适应这种方式;(C)还没有什么感受;

100.00?.00?.00p.00`.00P.00@.000.00 .00.00%0.00%A(47.7%)B(24%)C(43.3%)

有47.7﹪学生感受到学习能力的提高,有近53﹪的学生没有这种感觉或不适应.说明”学案导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实施时间短,而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个时间过程,仍有许多学生能力提高效果不明显.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课题组高度关注. 5、实施“学案导学”教学后,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A)比过去提高了;(B)比过去降低了;(C)和过去差不多;

100.00?.00?.00p.00`.00P.00@.000.00 .00.00%0.00%A(26.6%)B(6.7%)C(66.7%)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学案导学”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这一数让我们困惑.我们与学生个别访谈,感觉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研究课例的”学案导学”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主要是学案设计的精,而有的平时的学案不是都能有这么好.课虽然有学案但有教师不一定完全按这个模式来,会走回老的课堂教学.二是有的老师在导的方面办法不多,语言艺术不够,引导不力.说明要做好这项教学,教师的观念和自身的业务素养很重要.

6、你的“学案”中出现错误而没有及时订正,是由于 (A)觉得没有必要订正;(B)不会订正;(C)没有时间订正;

100.00?.00?.00p.00`.00P.00@.000.00 .00.00%0.00%A(23.3%)B(16.7%)C(60%)

这些数据说明教学中如何减负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走访一些同学,也有这种情况,有的教师没有及时回收学案进行批改,使学生缺少及时订正的意识和习惯.

7、你认为数学“学案”的题目难度 (A)太难;(B)太容易;(C)适中;

100.00?.00?.00p.00`.00P.00@.000.00 .00.00%0.00%A(0%)B(48%)C(528%)

分析这项调查的情况,我们认为在设计学案时,一定要钻研好教材,要备好我们的学生, 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让我们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

本次调查的问项虽然不很全面和完整,但通过分析,还是能发现一些研究中的问题.同时也能找到我们下一轮研究的方向和突破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ylo.html

Top